——兩岸佛學教育研討會的發言——
今年是佛教傳入中國兩千年,又值世紀之交,千載一時。海峽兩岸佛教界人士能有因緣坐在一起,共同商討佛學教育的大事,真是非常殊勝。佛學教育直接關係到佛教的興衰存亡,是每一位佛子都應該關心的。本人有幸參加此次學術會議,深感榮幸,現在和大家談幾點我個人對此的看法。
一、面向國際
古代由於交通不便,資訊閉塞。佛學教育往往局限于一宗一派或一經一論,造成不同語系、不同宗派之間的隔閡,甚至分河飲水,互相攻擊,使得一味圓滿的佛法支離破碎。今天是高科技時代,資訊的交流已成為極其方便的事。因此,在佛學教育上不能固步自封,自以為是,而要具有開放的眼光和胸懷,來承擔佛學教育的偉大使命。
1、要平等、客觀地看待三大語系佛教。在繼承漢語系佛教的基礎上,吸收南傳、藏傳佛教的優點,以彌補漢傳佛教的不足。
2、面向國際社會弘法。佛教由印度傳到中國,古德在交通極不方便的條件下,把它傳到周邊的國家,現在資訊交流如此方便,我們這一代僧伽自然有責任將佛法推向世界的各個角落。
二、契合時代
佛教的弘揚從印度到中國,始終都重視契理與契機。縱觀中國佛教的弘揚,在任何一個時空,都有自己存在的特定形式,才能為當時的人們所接受。今日中國佛教的弘揚,自然也要採用現代人最容易接受的方式。
1、利用現代化的一切科技成果,為佛學教育服務。
2、用現代的語言及現代社會流行的學術規範,整理三藏典籍,以便於現代人學習。
3、結合現在的社會文化背景,針對現代社會存在的問題,用現代人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弘揚佛法。
三、弘揚人間佛教
佛陀說法有權說與實說。佛教在弘揚的過程中,為了契合當時的文化背景和眾生根機,有了許多方便和適應。佛教自印度傳到中國,成為具有特色的中國佛教,但也難免出現一些誤區現象。今天我們從事佛學教育,不應該因循守舊,而是要具備智慧的眼光,如理地繼承和弘揚佛法。
1、要在印度根本佛法的基礎上,整新考察並認識中國傳統佛教,以智慧抉擇其方便與真實。
2、克服以往中國佛教中存在的鬼神化、來世化、神秘化、哲理化、宗教儀式化的現象,弘揚人本的佛法,生活的佛法,說理的佛法,實證的佛法。
四、弘法方式多樣性
中國古代的佛學教育,主要注重義理和禪修兩個方面,以今天的眼光來看,無疑這是不夠的。在中國以往的社會,人們往往認為佛教是消極的,原因是什麼呢?因為我們只會說說,而對社會實際關心的太少了。我們學的雖然是大乘,而在發心上卻帶有濃厚的小乘味道。相反其它宗教,雖然只有浮淺的義理,而它們重視社會的關懷,它們的教育是成功的。我們是否要反思一下佛教在教育上的不足。今後的佛學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佛教義理和禪修的實踐上。
1、發揚大乘佛教的慈悲濟世精神。通過辦社會大學、醫院、慈善機構,讓佛法走向人間、走入人們生活。使社會上各界人士都能認同佛教,接受佛教。
2、宣導佛學學術研究。佛學是信仰的,更是理性的。佛教在弘揚的過程中出現的許多誤區現象,需要通過學術研究來給予澄清;數千卷的三藏典籍,要用現代的學術方法進行整理。依正見從事佛學學術研究,對於佛教的弘揚是必要的。
3、建立禪修中心。佛學教育沒有禪的內涵,將會成為沒有生命力的道德說教。對於說者、聽者都會顯得枯燥。也無法起到淨化社會人心的效果。因此在佛學教育中,必要的禪修一定要跟上,否則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學術水準提高了,博士學位也取得了,但信心、道念卻退失了。
4、創辦綜合性的佛教大學、佛學研究所。近代以來的佛學院教育只重視佛學義理的傳授,實在是太狹窄了。佛學教育是為整個佛教的延續、發揚光大服務。佛教博大精深,除了義理之外,尚有寺院行政管理、佛教傳播學、佛教藝術、宗教比較學、社會慈善學、佛教教育學等。佛教界應該辦有綜合性的佛教大學,培養各種人才,同時也要有研究所,培養佛教專業人才,研究當前佛教界存在的各種問題。
5、利用各種各樣的現代設施開展弘法活動。如講經、講座、印經、雜誌、舉辦佛學夏令營、冬令營、製作錄音帶、錄影帶、電視臺、網路、多媒體等多種管道弘法。
6、通過關心各種社會問題,如環保、吸毒、犯罪等方式,弘揚佛法。
五、信仰與學術兼顧
近代以來,學院式的佛學教育大多偏重於學術。而目前教界所崇尚的學術研究方法起源於歐洲,盛行於日本,以唯物科學為基礎,注重文獻考證,對於澄清佛教史實,考較文獻的錯誤有一定的説明。但研究佛學假如停留在這樣的方法上,勢必自誤誤人。結果培養出來的學生只要學位,不要果位。因此,現在的佛學教育必須要學術與信仰並重。
1、不可只重視信仰,而忽略佛學學術研究;或只重視學術研究,而忽略佛教信仰。
2、以正信、正見引導學術研究;以學術研究建立正信、正見。
六、制定佛教界辦教育的規範
中國傳統的佛教教育,始終都沒有一個明確的規範。近代以來佛學院教育是借鑒社會大學的教育模式而來,社會大學的教育本是很有規範的,可惜我們搞得很不正規,其實佛教界辦教育還是應該有統一的規範。
1、評定教師的資格、級別、待遇。改變以往的佛學院畢業便是法師,任教弘法幾十年也是法師。沒有資格審查標準,怎麼知道誰行誰不行呢?另外沒有評定級別與相應的待遇,則難以鼓勵後進。
2、確立教界公認的學歷。沒有公認的學歷,一方面佛教界自已不承認自己培養的學生,另一方面更難以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同。因而有許多佛學院畢業的學員,對自己缺乏信心,總想到社會上攻讀學位,跟社會上的學者學上幾年,拿到一個學位,心理才覺得踏實。這是一種很不正常的現象,因此佛教界應該確定公認的學歷。
3、制定佛學院統一的教材。佛教界的辦學有點太過於自由了,在課程的開設上非常隨意,從培訓班到預科班、本科班,研究班,初級、中級、高級的教育,界線很不明顯。佛教界應該制定不同級別的統一教材,比如通過某個級別的學習,修完那些課程,應該達到什麼樣的標準。
4、重視宗教情操的培養。佛學教育不僅是傳授佛學知識,關鍵是做人。就如辦僧教育來說:僧教育是培養合格的僧人,做一個合格的僧人,光有佛學知識是絕對不行的。我覺得普通佛學院幾年的學習,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僧格、使命、正見。其次才考慮學生的應該具備的佛學知識面,佛學程度。假如一個佛學院只重視學生佛學知識的培養,而忽略了僧格、使命、正見的教育,那必然會失敗的。
七、結 說
處在新的時代,面臨這樣一個多變的世界,佛學教育這一領域需要我們去探討的問題實在太多了,本人從事佛學教育的時間尚短,實在沒有什麼心得,只能談一些不成熟的意見,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