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魔
(一)一切凡愚皆著的內魔
什麼叫做魔呢?
善男子,——切損害他人的性命,阻礙他人行善事、走正道,令他人的智慧解脫不能增長的,都叫做魔。
魔有很多的類別,如五蘊魔、煩惱魔、業魔、心魔、死魔、善根魔、禪魔、善知識魔和菩提法智魔等。
這些魔全從自身而起,與他人無涉,能由自己調伏,令不生起,因此,全叫做內魔,與不由自己控制的外魔有別。
善男子,眾生能憑自己的色、受、想、行、識,作許多魔事,使五蘊成為罪惡的淵藪,障蔽正道,損害自己及他人的慧命。因此,作魔事的五蘊,便成五蘊魔了。
眾生終日作業不息,恒作善業惡業。若作善業則受福報;若作惡業便受惡報,使自身恒受業力驅策,輪轉於六道,沒有止境。這樣能障礙修行正道,損害自他慧命,使解脫難得。因此,業報便成一種魔障,這就是業魔了。
有些眾生,心記憶體有很多邪念,對人與事,多存輕慢懷疑,不生敬重。這樣,便會障蔽正道,損害自他的慧命,不能長進。因此,這壞心腸便成為一種魔障,這就是心魔了。
眾生是四大假合之身,壽命有限,終有—天壞滅,復歸塵土,對世間及出世間的事業,因時間短促之故,能起障礙,更使眾生恒在死亡恐怖之中。這樣,死亡便成為一種魔障,這就是死魔了。
有些眾生,執著自己諸根端正,稍有善根,便起自滿之心,不復精進修行,更求上進。由此而障蔽了正道,損害了自己及他人的慧命。因此,這些善根,便成為—種魔障,這就是善根魔了。
有些眾生,慳吝於自己所得的善法,不肯用以開導他人,自持秘而不宣,害怕他人能勝過自己。這樣,便會障蔽正道,損害自他慧命,成為一種魔障,這就是善知識魔了。
又有些眾生,於導致解脫的佛法,起死板的執著,不知善巧方便,不懂變通活用。這樣,便會障蔽正道,損害自他的慧命,令修行難有進步。因此,佛法便成魔障,這就是菩提法智魔了。
善男子,—上述魔障,皆從自身而起,沒有凡夫能免。因此,梵行未淨的眾生,皆渾身是魔,常作魔事,與魔民無異。
只有依佛法而行,始能對治這些魔障,把它們掃除,令不復現。
善男子,行者降伏內魔之後,更復有外魔前來試探擾亂,必要內外諸魔皆能降伏,始能得證佛果,成為天人的導師。
(二)外魔——證道的考察者
善男子,欲界天中,有魔王及其眷屬居住,享樂與—切諸天同等。
魔王有很大的神通力,常與其眷屬魔民魔女等,與修出世間法的行者為難,擾亂其心。使那些正在淨化身心近於成就的,易於墮落,回復過往的顛倒邪惡,不再精進修行。
魔王與其眷屬,能以種種形式,挑起眾生的惡根性,擾亂行者之心,令他們再陷於邪淫、慳貪、殺生、瞋恚、散亂、愚癡之中,把自度度他、自利利他的抱負拋棄,重過身口意都行魔事的生活,永遠要輪轉生死,不得解脫。
善男子,一般凡夫、渾身是魔,一切的身口意活動,無不是魔事,本身與魔無異,因此,魔王與其眷屬,實無再來擾亂的必要。這樣,他們所要蠱惑的對象,就限於那些稍有道行,但還未證得不退轉道心階位的行者了。
為什麼物件只是那些尚未得不退轉道心的行者呢?
善男子,若有行者,得不退轉道心階位,魔王便再不能擾亂他們,使他們再墮落凡夫之境了,否則便不名已證不退轉階位。
這些聖者,道心不退,精進修行不滅,智慧定力甚強,對—切魔王魔事,早已看破,知道沒有真實,猶若夢幻泡影,因此,對他們絕不起任何執著,更不因他們起絲毫擾亂。這樣,魔王與其眷屬,便無能為力,知難而退了。
就是為了這緣故,魔王捨棄凡夫,回避聖者,而只擾亂那些接近證道的行者。
為什麼魔王不滿足於欲界天的享樂,卻要以種種形式,與行者為敵,以種種試探,退其道心呢?
善男子,居於天界者,又豈有如是損人慧命之魔王?若有眾生.如是惡作,早應墮落於地獄,豈能生於天界享福,任由他擾亂行者之心呢?
善男子,一切魔王及其眷屬,俱是不可思議解脫菩薩化身,以作魔事,只為試探行者之志向、探行者之操守、驗行者之定力、測行者之智慧而已。
行者若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志向堅定,誓死精進修行,寧喪身命財物,亦不肯再作魔事,墮於邪僻,他便能降伏各種魔怨,堪聞天地之大法,得宇宙之玄機,盡去一切無明妄執與愚癡顛倒,得無上的解脫,成為天人的導師。
因此,魔王的擾亂試探,實是證道的考績。而行者所要降伏的魔怨,其實都是自己的心魔。
善男子,以此之故,所謂外魔,只是誘緣。若行者先不著心魔,一切外魔也無從出現,這樣便更無外魔可伏了。
佛性與魔性,同是一法性;
佛心與魔心,同住於一心;
外魔與內魔,全皆是心魔;
慈悲成諸佛,惡毒變魔軍;
善惡—念起,佛魔即著身。
第十一章 在解脫道上的行者
(一)永離六道、不再受生的阿羅漢
善男子,若有眾生,對一切無所執著、無所希冀,止息了一切的欲念,不再作能起污染束縛的業,那麼,待他從前種下的業種得到圓滿的果報後,他便再沒有輪轉六道的因。這樣,他便是一位梵行清淨、所作已辦的聖者,一位斷滅愚癡、永遠再不須在六道受生的阿羅漢了。
如是的—位阿羅漢,待色身壞滅、應世緣盡之後,便超出六道,從世間的煩惱不實中解放出來,住在解脫的涅槃實境裏;從世間的生滅變化中消失,進入一個超越世間生滅的樂境。
善男子,六道輪轉中的生活,是不自主、不自由,愚癡顛倒的妄動,由業而生的機械生死。眾生的做作,茫然盲目,沒有上進的目標,不知解脫的方向,苦多而樂少,雖生猶死。因此,六道輪轉的生命,實是苦惱的泉源、受苦的機關,不是眾生所應執持不捨的生機。
但是,住於涅槃解脫的阿羅漢,生命再不為業力所繫縛,不為六道桎梏所掣肘,不為生死輪轉所限制、約束。因此,他所過的是自由的、自主的、快樂的、無任何束縛苦惱的生活,比起六道的機械生死,就有雲泥之別了。
善男子,就是這緣故,聖者住於解脫的生存,雖沒有世間的生滅現象,不但不陷於虛無不實,反因而得更大的生機、無盡的變化,能遊戲神通於宇宙之內,不再受生滅法的掣肘,處處能得到自在。
愚癡的眾生,不懂束縛的世間法外,有自由無束縛的出世間法,因此,他們執著世間變異虛幻的一切法為實有。這些對虛幻的執著是註定失敗、導致苦惱的了。
睿智的眾生,持佛法修行,能漸見道跡,善能隨順世間變易法,於世間能得一切可得的自在與解脫,更復力求向上,爭取更高的成就,超越世間法的桎梏,而得無上的真正自在解脫,跳出六道,證無生滅之身。
行者見道證道,皆按步就班,信心隨修行證果而增,以致心不退轉,對世間生滅之法,戀棧盡除,冀求出世間的聖者生活。
善男子,梵行清淨、所作已辦的聖者,為追尋更高境界的生活,對世間再沒有依戀,再沒有居留之心,就像那從籠子逃走的小鳥,永遠不願再重返籠中一樣。於是,他從煩惱的世間消失了,在六道再沒有他的影子。
(二)救世的菩薩
什麼是菩薩呢?
善男子,菩薩的意義就是覺有情。
有情是一切有情感和意識活動的眾生。
覺有情者,就是自己得到開悟,覺醒了自己的佛性,然後以慈悲之心,不畏辛勞,伺機點化六道愚癡眾生,使同得覺醒開悟的救世者了。
善男子,菩薩是一位不斷地自覺開悟者。他不斷地追尋更高的智慧,開拓潛藏的心力佛性,除去無明,使自己能得更大的力量與解脫。
他同時是一位覺他者。因為,在他稍有開悟得著時,便極欲把一切所得,與所有眾生分享,令彼等可共沾法益。
善男子,事實上,自覺與覺他、是一事的兩面,並非兩件截然不同的事。因為自己稍有開悟,便心存執著,不願利益教導他人,棄眾生於癡迷苦惱而不顧,是自私自利的行為,與覺有情之旨相悖,能斷慧命,有礙更大的開悟。
就是這緣故,自覺覺他,是相輔相成、互為因果的。自覺越多,覺他的能力就越大;覺他越多,自覺的資糧便越豐盛,慧命就越能增長,自覺的境界也就越高了。
善男子,沒有自覺之智,是絕不能覺他的;但是沒有覺他的慈悲心,進一步的自覺,就絕不可能了。
因此,—切菩薩應世事業,皆以自覺覺他為本、自利利他為指南針。
自利而不利他的事,行者是不會著意去做的。
若自利之餘,更於人有損,那麼,便與戒律有違,行者必不會輕犯,以身試法,自種苦因。
善男子,一切利他的行為,不論能否即時看到自利之處、甚至在目前是吃虧定了,若是真的以利他為目的,則必定於未來,能為利他者帶來多方的福報。
事實上,眼前的虧損,能成未來善果的因緣。
但是,若以自利的出發點而利他,以—己之私而利他,便陷於貪婪顛倒,不能成善,反會成惡,絕不是真正的利他。
善男子,就是這緣故,真正的菩薩利他,不應以自利為目的。
同樣道理,真正的菩薩覺他,也不應以自覺為目的。
但是,不為自利而利他,卻能真正的自利;不為自覺而覺他,卻能真正的自覺。
(三)菩薩與阿羅漢之別
善男子,若有眾生,只要除煩惱、斷生死,只須止息了一切貪、瞋和癡的業,待舊日所作之業,得到圓滿果報之後,他便成為—位業力清淨、不須輪轉生死的阿羅漢了。
他能安穩地住於涅槃的解脫狀態中,不為生死煩惱所擾,永遠斬斷了輪迴的鎖鏈,再不須受生於六道。
但是,他的成就也止於一個快樂解脫的境界,沒有進—步發展他的智慧與力量的可能和需要了。
為什麼呢?
善男子,因為他只為了斷生死、除煩惱,只圖享受涅槃的快樂解脫,再沒有其他的志向,於是,自身所潛藏的無窮力量與智慧,便沒有施展的機會,隱沒著不能發揮。
如是的一位聖者,成就與功德,不能與佛陀相比,在志向方面,也不能與正在修行、而未得聖位的菩薩相比。因此,這些只求自利、不求利他的聖者,以其量小,故被稱為小乘聖者。
善男子,發弘願、以度己度人為事業的菩薩,就大大不同了。
他們要在六道每—角落裏,解救眾生的苦難,掃除他們的愚癡,指導他們修行解脫之道。
因此,他們就不能不儘量充實自己的智慧與力量,學習諸種世間謀生的技藝,精研所有出世間解脫法,使能用以滿足眾生身心的需要,以達成救苦救難、自利利他、自覺覺他的目的。
就是這緣故,行菩薩道者,多現在家的居士身,積極地參與社會事業,隨緣救世助人。若遇眾生,堪聞佛法,便隨其根器,方便開演經論行法。
為了自覺覺他、自利利他,一切菩薩,雖證聖位,能了生死,但仍乘願受生於有緣之處,廣度眾生。不以涅槃解脫為歸依處,卻以生死度人為歸依處。
善男子,對一位覺者而言,生死與涅槃,並無分別。
為什麼呢?
一位已悟離苦之法、且親自證知的聖者,對世間虛妄的—切,不只是理論上知悉,卻是親能體會。面對這虛幻的生滅世間,是不會起任何執著的。因此,處於生死之中,仍得涅槃之樂。
六道輪迴是眾生的牢籠,但是對—位已證聖位的菩薩而言,卻是個任他來去自如的地方。那麼,世間對他便沒有任何桎梏町言了。
善男子,一位在世間應化的菩薩,就好像—位在台上演戲的藝員。無淪他所演的是什麼角色,是王侯將相或是乞丐奴隸,富貴榮華或是貧賤潦倒;無論他演得多麼逼真,多麼動人,他始終明白自己在演戲,絕不為劇中角色的際遇激動,心中仍舊是恬靜無波,不生真正的苦惱或歡樂。因此,他的做作沒有執著,也不起業果的需要。
—位覺者,就能如是地處於—切時空裏,以種種身,救度有緣,卻絲毫不減他的清靜解脫。
未入聖位的初發心菩薩,又能否如是解脫地處於六道之中呢?
善男子,未入聖位的凡夫菩薩,於背負業力之際、未了生死輪轉之時,仍能發心度己度人。其志向遠大,實非修小乘法者可比。因此,常為天人讚歎、諸佛菩薩守護,使其信心堅固,不生退心,於危難之時,常得神力扶持,令不陷於魔地。
善男子,行菩薩道與修阿羅漢果的行者,旨趣上有如是大的分別。因此,持大志願、胸懷宇宙眾生的前者,以其量大故,稱作大乘的行者。
(四)十地菩薩的境界
善男子,已入聖位的菩薩,可以其道行功德深淺,方便分作十個階位,這就是十地了。
這十個階位,只是令行者有所依循,作指南針,稍窺修道能成之境界,以作精進之目標而已。因此,不要為文字所累,固執等級高下之別,墮下拘泥之羅網,阻礙上進的道路。
善男子,第一階位是「歡喜地」。
處於此初地的菩薩,由初次見道,及親歷出世間的妙境,而獲得了聖性,自此與一般凡夫有別,對世間的看法,完全改觀了。
他對世間一切生滅法,有了確實的個人體驗,掃除了一般凡夫所持有的妄執,真正明白一切法本空、無我、與萬法唯心的真義。
他從凡夫顛倒的境界,進入—個嶄新的精神領域。面對無盡的新事物與可能性,他的胸襟與思想,與從前有天淵之別。修道的事業,至此,真是欲罷不能。
他從親自證知佛法的真實性,知道走對了道路而歡慰莫名,喜不自勝。就是這緣故,此初地稱為「歡喜地」。
善男子,第二階位是「離垢地」。
處於二地的菩薩,親證聖道的本質,了知你我同體的真義,思想言行、因而淨化;從前的污染行為,現在再不生起;—切的身口意活動,都自然地依聖道而行;戒律圓滿具足,不須力強而至;在道德上,已絕無過失污垢,真的堪作天人的模範了。
他從瞭解眾生與萬物間的真正關係而遠離污垢的行為。就是這緣故,此二地稱為「離垢地」。
善男子,第三階位是「發光地」。
處於三地的菩薩,從對實相的體證,而起智慧的光芒;對眾生的種種愚癡與過錯,悉能瞭解,且能起無盡的容忍、寬恕與憐憫。
他的慧力,使他能看破一切虛妄,能忍一切凡愚所難忍的事情,心境仍然保持湛然不動,自身不受其擾,反要伺機度化一切堪聞解脫法的眾生。
他好比一盞智慧的明燈,發出無盡的智慧光芒,照現眾生的癡迷顛倒,以光芒驅除黑暗,以智慧除去愚蒙。就是這緣故,此三地稱為「發光地」。
善男子,第四階位是「焰慧地」。
處於四地的菩薩,既已親身體會諸法與眾生的虛妄不實,便能起完全的勇毅,對—切都無所畏懼。因此,能為眾生赴湯蹈火、粉身碎骨,仍然沒有絲毫退縮。
他越能為眾生做事吃苦,他的智慧與力量,也就相應地增加了。
此地的菩薩,由救世的事業,鍛煉出極高的智慧,慧力高漲如巨大的火焰。就是這緣故,此地稱為「焰慧地」。
善男子,第五階位是「極難勝地」。
處於五地的菩薩,由於智慧的高漲,不再為虛妄顛倒所惑,因此,堪得完全的三昧,能修至極深的禪定境界。
他在定中,能憑其智慧力,觀照世間與出世間—切微妙難宣的法,善能分別真妄,掌握宇宙運行的原理,更能以慧力引用禪定之力,隨順世間與出世間法,起極大的神通變化。
他的慧力與神通,難測難量。宇宙之內,能勝於他的已寥寥無幾。就是這緣故,此五地稱為「極難勝地」。
善男子,第六階位是「現前地」。
處於六地的菩薩,由於已得完全的三昧定力與智慧,一切世間與出世間法的本相,都難逃他的法眼,必要如實地出現於他的面前,沒有矇騙欺詐他的可能。
慧力與定力,使他能隨心所欲地應用宇宙的法則,成就他心中所想的一切,使它們合乎他的心意,出現於他指定的地方。
他能以定力成就一切,隨意的使其出現於他跟前。就是這緣故,此六地稱為「現前地」。
善男子,第七階位是「遠行地」。
處於七地的菩薩,私心泯滅,為了眾生,無處不到,無時不在,恒以大慈悲、方便智,點化愚癡,救災解難,又以智慧定力,指導後學菩薩,使能增長慧命,疾得聖果。
他現在肩負了極重要的任務,要教育與救度已發心和未發心修行的眾生,正是任重道遠的時候。就是這緣故,此地稱為「遠行地」。
善男子,第八階位是「不動地」。
處於八地的菩薩,雖道行深遠難昆,卻不恃已得一切智慧神通,兼且功德宏大,而稍生怠惰之意,救世度眾的努力、也絕不稍為鬆懈。
於圓滿度世作佛的宏願,他能恒久地樂此不倦,道心水不動搖、永不退轉。就是這緣故,此地稱為「不動地」。
善男子,第九階位是「善慧地」。
處於九地的菩薩,善能使用一切智慧神力,起無量神變;於制心造物上,已進入至善的境界;能弘法度眾於十方無礙;恒為一切菩薩所敬重,堪作大菩薩之師。
他能如是善用慧力,教化菩薩與凡夫一體無誤。就是這緣故,此地稱為「善慧地」。
善男子,第十階位是「法雲地」。
處於十地的菩薩,智慧、力量與解脫已達究竟,更因能善於運用這些能力,濟世的功德、便沒有窮盡,能夠利樂有情,永無止境。
天上的浮雲,能為萬物遮擋烈日,使免受蒸曬之苦;又能下降雨露,滋養維持它們的生命。
十地的菩薩,卻能以法雲,遮去逼迫眾生的苦惱;更以法雨,滋養眾生的慧命,令得增長。
十地的菩薩,已成一切眾生的守護者、一切解脫的泉源,如雲雨對眾生一樣重要。就是這緣故,此地稱為「法雲地」。
善男子,「法雲地」就是菩薩修行能達的最高境界了。
得到無上的智慧、神通與解脫,成為眾生的守護、解脫的泉源,行者便登上最高的階位,成為一位六道的救主、菩薩的導師,一位法身遍於宇宙的覺者佛陀了。
(五)大乘、小乘同歸一乘
為什麼修行佛法的人有大小二乘之分,修小乘法的人,雖斷生死,然只證阿羅漢的果位,遠不及修大乘菩薩道的聖者所得的智慧、力量與解脫呢?
善男子,眾生的根器不同,志向有異。同一法,是不可能適應所有眾生的。眾生限於根器與志向,所追尋的解脫也自然是迥然不同了。
若人深厭世間生老病死、所求不得、失榮受辱諸苦,視三界如火宅,急求解脫離捨,那麼,他就自然希望過那些沒有勞苦、自由自在、沒有責任與抱負的阿羅漢生活,但求止息生死輪轉,住於離苦解脫,對六道受苦眾生,便漠不關心了。
阿羅漢們看透世間的虛幻,卻沒有慈悲之心和度世的志向,不願重生於六道,指點迷途。因此,更大的智慧、力量與解脫,對他們也沒有任何用處了。
善男子,以自覺覺他為事業的菩薩就不同了。
他們自願長久往返六道之中,遇災救災,遇苦救苦,恒為眾生服務,指導離苦得樂之法。因此,獲得更大的智慧、力量與解脫就有必要了。
由初發心、未證聖果的地前凡夫菩薩,以至十地大菩薩,皆以大悲為願,以濟度眾生為己任。雖然自己業力清淨,不須輪轉受生,但是為了慈悲之故,不願眾生恒處苦惱的生死海中,無依無援,故皆乘願再來;不貪著無生無滅的法身,卻常起體用;不避艱辛,度有緣之眾。
善男子,大乘小乘之別,就在於救世與自安之別了。
小乘的聖者或行者,會否回小向大,加入菩薩救世的行列呢?
善男子,小乘行者,行道稍見道跡,便知世間生滅之不實,事由心生,—切皆能為自己作主的道理。因此,對二界畏懼與厭離之心,便隨神識之增強而減弱。若遇因緣,便起慈悲之心,回小向大,不再執涅槃不捨,轉行大乘法,不作自了漢。
因此,諸佛及大菩薩,常伺機點化,激勵小乘行者之志向,令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同行救世之事業,使能開拓潛藏的慧力佛性,令所到之處,皆是涅槃淨土,處處自在安樂,不須身處六道之外,方得安穩。這樣,才足真正徹底的解脫。
善男子,眾生根器不同,秉性各異。因此,大小二乘入佛之門,各有其利,但究竟同歸一路,趣向—佛乘,解脫同一無異。
就是這緣故,小乘法實是入佛之初階、權宜之說而已。
佛法從來只有—乘,無二亦無三。
第十二章 如來的種性
(一)如來十號
善男子,真如體內的佛種除去無明,圓滿地成熟了,便成為一位覺者、一位佛陀。他的智慧、力量、解脫與慈悲已發展至最高的境界。在他之上,再沒有任何更高形態的有情生命了。
眾生可以通過對如來及他專用的另外十個稱號,嘗試瞭解他存在的本質。但是真正的如來境界,是不可思議,難以宣說的秘境,不是凡愚所能充分理解的。
如來有哪十個其他稱號呢?
善男子,如來的十個其他稱號就是: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和世尊。(按:此處以如來為總號,十號為別號,共十一號。若合佛、世尊為一號,則共十號)。
什麼叫如來呢?
善男子,「如」就是真如,宇宙一切動靜隱現的法則,一切心物的本質與本體。
如來不但完全瞭解這些法則,更能如意地運用駕御,時刻了了分明。自覺與真如合—,不對世間有任何相對高下的執著。
他與真如本體、宇宙的一切心物,完全合一無悖。因此他的一動一靜,都隨順著真如的最高法則,與真如心的活動無異。
如來就好像是清靜真如心的化身和縮影,他隨順著清靜的法來,亦如是而去。因此,覺者就稱作「如來」了。
什麼叫做應供呢?
善男子,如來於—切眾生之中,最尊最貴,因此,他是最值眾生供養的。
在佛住世時,提供衣食住行之所需,恭敬尊重,就是供養。
更重要的供養,卻是法供養。就是要遵從如來聖教、緊守戒律、如法修行、弘揚佛法,使如來救世解脫之法,能傳遍宇宙;使十萬有緣眾生,皆能離一切苦,得—切樂。
就是這緣故,如來被稱作應供——一位應受世間供養者。
什麼叫做正遍知呢?
善男子,如來對—切時空的一切心、物、眾生,都能作正確無誤、遠離顛倒、如實的認識,因此,他被稱作正遍知——一位無所不知者。
什麼叫做明行足呢?
善男子,如來未成覺者之前,曾以不同的生命形態,生活了很久遠的時間。在每一生中,都努力地做修行的功夫,把遮蓋佛性的無明除去,令佛性能夠逐步顯現。
他以戒、定、慧的修持,破除妄想顛倒。在不同的試探困境之中,祛除愚癡執著和污染的習氣,把智慧力量提升,打破無明的囚籠,令自己純潔無垢,讓佛種成熟。
如來去無明、明佛德的修行,已經圓滿具足了。因此,他又被稱作明行足。
什麼叫做善逝呢?
善男子,如來成道之後,便脫凡胎,再沒有任何業力的束縛,不再受因果的限制了。法界之內,各種強迫性的生死輪轉,已成過去。
他已擺脫了生死的鎖鏈,能於十方世界,來去自如。不論入世救度眾生,或出世住於清靜的、無生滅的涅槃聖境,都可隨意。
他善能從涅槃中消逝,入世間度眾;也善能從世間消逝進入涅槃。出入來去自如,往返自便,善現善逝。因此,他又被稱作善逝。
什麼叫做世間解呢?
善男子,如來對世間一切的成住壞空,眾生的生老病死、禍福窮通,都能詳盡分析明白。
他能善說因果緣起,能知過去,能數未來。
他能為眾生解說一切能斷苦生樂之法,使他們能衝破煩惱的囚籠,步向解脫。
如來能如是解說解脫之法,因此,他便被稱作世間解。
什麼叫做無上士呢?
善男子,法界之內,智慧,德行、力量最高的有情,就是如來了。
他是有情生命至高的、終極的發展。在他之上,再沒有更高的有情存在了。否則那更高的,才算是如來。
如來是至高無上之士,因此,他便被稱作無上士。
什麼叫調御丈夫呢?
善男子,如來能度一切有緣之士,使一切堪受佛陀教化的眾生,皆能趣向解脫,成為受人敬仰的大丈夫。一切天上或人間的眾生,不論處於什麼環境,皆能從如來的教化調御之中,獲益良多,漸離苦得樂。因此,他便被稱作調御丈夫。
什麼叫天人師呢?
如來既能調御教導一切天上人間堪受持佛法之大丈夫,堪作他們的導師,因此,他便被稱作天人師了。
什麼叫做佛呢?
善男子,佛與佛陀同,是覺者的意思。如來是一位已經圓滿地覺醒了自己的佛性的解脫者。
他已從顛倒中完全醒覺過來,住在解脫、智慧、大能之中。因此,他是一位自覺者。
他同時永無休止地去覺醒、教化仍處於愚昧虛妄中的眾生。因此,他是一位覺他者。
他能如是地自覺覺他,因此,他便被稱作佛。
什麼叫做世尊呢?
善男子,如來既能自覺覺他,慈悲大能,常住於世,隨緣救度眾生,不避艱辛,那麼,他實堪受世人的尊敬。因此,他便被稱作世尊了。
(二)如來十力
善男子,如來有十種凡夫所沒有的力量,能用以方便度世,作種種大功得,遊戲神通,住於解脫。
是哪十種力量呢?
善男子,如來十力,就是(一)知是處非處智力、(二)知業智力、(三)知定智力、(四)知根智力、(五)知欲智力、(六)知界智力、(七)知至處道智力、(八)知宿命智力、(九)知天眼無礙智力、(十)知漏盡智力。
什麼是知是處非處智力呢?
善種子,佛陀能善知眾生現在所作的一切業,能於未來,把他們帶進什麼境界。
他知道哪些業能帶給他們快樂解脫的是處,或是煩惱桎牿的非處。
這種準確預知未來好壞發展的能力,就是知是處非處智力了。
什麼是知業智力呢?
善男子,如來能知眾生從前曾作何業,以何因緣、而處於現在的境地。
無論眾生所作的業是輕的或是重的、近的或是遠的、作於今生的或是作於多生前的,如來都清楚知曉、更能詳盡解釋現處境出現的因由。
這能力就是知業智力了。
什麼是知定智力呢?
善男子,眾生的心力,有些是集中的、強的,也有些是渙散的、軟弱的。
他們的心力如何,能發揮什麼功能,於修習禪定時,能達到什麼定境,如來都一一知曉,因而能量才施教,使根器不同的眾生、皆有得著。
這能力就是知定智力了。
什麼是知根智力呢?
善男子,眾生於長久的做作中,養成了很多不同的品流習氣,支配著他的生活方式,形成了他的人品性格,建立了他個人的根器。
善的習氣,建立善根;而惡的習氣,卻建立於惡根。
善根使他趣向快樂解脫的善境;而惡根卻使他趣向煩惱的惡境。
在長久以來生死輪轉之中,眾生所作種種業,建立了數不清的善根和惡根。它們錯綜複雜,能互相增強或抑制,成為他獨有的根器。眾生若遇外緣,便會依這些根器,起個別特殊的反應妙用。
如來能一一明瞭眾生的根器若何、能作欲作的是什麼、不能作不欲作的又是什麼。
這種對眾生行為品格的洞悉能力,就是知根智力了。
什麼是知欲智力呢?
善男子,一切眾生,皆從欲生。
他所渴望追求的是什麼,是善的欲,或是惡的欲;屬於世間的欲,或是出世間的欲;多欲少欲。舉心動念,如來皆瞭若指掌。
這種洞悉眾生一切欲念的能力,就是知欲智力了。
什麼是知界智力呢?
善男子,如來能知一切境界的性質與緣起,無論是過去的、現在的、或是將來的,都逃不出他能知的範圍。因此,法界內外的生滅,或不生不滅,皆在他掌握之中。
這種能知一切境界真象的能力,就是知界智力了。
什麼是知至處道智力呢?
善男子,如來對一切能把眾生帶至無上解脫處的方法、各類心智訓練的途徑,都瞭若指掌。哪些方法適合哪些眾生,依法而行時所能修至的界境如何,成效的高下,成功機會的大小,他皆一一清楚明白。
這種對解脫行法的深切認識,就是知至處道智力了。
什麼是知宿命智力呢?
善男子,如來不但能知自己過去世如何生死輪轉、如何修行成聖,就是其他眾生宿世的事情,也同樣了了分明,猶如自己的事情一樣。
他知道眾生在一切過去世中,如何生、如何作業、如何死、如何輪轉。
他又知道眾生之間宿業牽引的關係,如何互相攝受,令他們同生共死、互相淩逼、或相親相愛,令宿業能結圓滿的果報。
這種能知眾生宿世事的力量,就是知宿命智力了。
什麼是知天眼無礙智力呢?
善男子,如來佛眼、不比常人眼力,受種種限制,常迷失於塵網顛倒之中,且能見之處、能視之事,皆極有限。
他的佛眼,能盡見無量世間與出世間的法,沒有任何事物,能在他慧眼的觀察下作任何的隱遁。
這種善觀一切實相的能力,就是天眼無礙智力了。
什麼是漏盡智力呢?
善男子,凡夫於世間的一切做作,皆出於私欲與自我的滿足。雖然在自我私欲滿足之餘,有時能利及他人,但是,這些利行,畢竟是自我私欲滿足的副產品而已。
一切對人或物的愛著行為,就算這些行為包含了極大的自我犧牲,表面上很偉大無私,其實,背後都隱隱存在著自我私欲的滿足。
為自己愛著的人或事物作犧牲的眾生,能從這些犧牲中,得到私下的極大滿足,否則,他便不會作如是的犧牲了。
因此,凡夫在世間所作的所謂善業,在睿智的分析下,實或多或少出自私心,難得全然無垢,因此,皆是有漏的善業。雖然這些私心,有高下顯隱之別,有些能為自己和他人覺察到,而有些卻是自己和他人也全然不覺的。
若是自我的滿足,損及他人,那麼,便是全然不淨、能起苦報的惡業了。
善男子,只有佛陀能真正地無所為而為,把最隱晦的私心私欲也徹底清除。一切做作,皆是至善、清淨無汙、全然無漏。
就是這緣故,如來止息了最細微的煩惱,處於清淨無汙、全然無漏之境,得到真正的解脫。從無漏之中所得的一切清淨解脫、智慧與大能,就是知漏盡智力了。
(三)四無所畏
善男子,如來對一切眾生,皆視作平等,無分賢愚高下,不起差別地對待,恒以教化度脫為己任,絕不避艱辛,卻以救世為樂。
在救世的事業裏,他於—切困難險阻,全無懼意。
於開演解脫法時,沒有任何外道邪說,能把他難倒。因此,他在應化弘法時,便時刻信心十足,無所畏懼了。
他在四方面,有完全的自信。
這就是所謂四無所畏了。
善男子,四無所畏,就是(一)—切智無所畏、(二)漏盡無所畏、(三)說障道無所畏、(四)說盡苦道無所畏。
什麼是—切智無所畏呢?
善男子,如來對一切的事物,不論是世間的生滅法,或者出世間的解脫法,都清楚明白,知道怎樣才能駕御統制生滅法,也知道怎樣才能常住於出世間的解脫法中。
這些甚深微妙的法,如來皆能方便演說,令眾生知曉,不因其義深奧而憚煩畏懼,不願開演。
這種自信,就是一切智無所畏了。
什麼是漏盡無所畏呢?
善男子,漏盡就是污染和煩惱全皆止息、永不復生的意思。
如來於過往無數劫的修行裏,把一切束縛他的煩惱私欲,一一滅除,令不復存。因此,他應世的時候,在行住坐臥、一切做作之中,皆是清淨無汙,不起業種。
他的舉手投足,皆是盡善盡美,堪作一切天人的典範,絕沒有可給人非議之處。就是在有漏的世界裏,也處處顯現他無漏的存在,絕不害怕在惡世之中,會復起有漏之種,因而畏懼應世度眾,只欲長住於涅槃無生滅之中。
這種自信,就是漏盡無所畏了。
什麼是說障道無所畏呢?
善男子,如來是一切天人的導師,能點化—一切愚癡的眾生,使走向解脫之道。
不論他們的道行深淺、已修未修、已證未證,如來皆能適當有效地指出當時障礙他們獲得解脫的因由、及解決問題的方法,使他們能迅速除去障礙,疾成無上道。
他能正確地指出眾生生活及修行方法的利弊得失,不怕質詢問難,更不怕人非議取笑,卻只會不畏辛勞,誨人不倦。
這種自信,就是說障道無所畏了。
什麼是說盡苦道無所畏呢?
善男子,世間凡夫、生活顛倒,樂時不知什麼導致樂的生起,苦時也不知什麼導致苦的生起。因此,他們鎮日患得患失,深覺—切難於捉摸、難於控制。
因此,他們感到膽怯無助,欲求離苦之道,不願再受無常的苦樂煩惱,卻要住在自主與解脫之中。
如來憐憫眾生,因而善為開演解脫之法,使他們能成自己命運的舵手,不再如浮萍一樣,只能隨波逐流,不能自主自己的際遇。
如來說盡苦之道,能適合各眾生的根器,不怕外道譭謗攻擊,也不畏眾生愚癡難度,卻隨緣點化,樂把解脫法門,因材施教。
這種自信,就是說盡苦道無所畏了。
(四)十八不共法
善男子,如來復有十八種稀有殊勝的能力,不與凡夫共有。修行未圓滿的菩薩、或許有少分,但於圓滿處,決不能與如來比擬。這就是十八不共法了。
什麼是十八不共法呢?
善男子,第一不共法是身無失。
如來出現於世,是為了救度眾生。但是,由於眾生的處境不同,若以同一的身份接觸他們,恐怕並非所有眾生都能樂於接受。若是因個別背景的關係而沒法接受如來以某種身所說的法,那就真是可惜了。
以此之故,如來除了自身身業清淨外,更要現種種不同的身,或男身、女身、王者身、將帥身、外道身……,一一合乎個別眾生的喜愛,始為說合乎他們根器的法,令得解脫之道。
如來身業清淨,復能現如是無量多身,無有過失,便是身無失了。
善男子,第二不共法是口無失。
如來口業清淨,說法時能一一適應眾生的智力根器。雖說—偈,但有無窮智慧哲理,智者有智者的覺悟,愚者也有愚者的覺悟。不論理解程度的深淺,眾生皆有所得著。
因此,如來說法,永不空過。聆聽教誨者,皆種下解脫之因,必有成道之日。
如來口業清淨,復能如是說法無失無誤,便是口無失了。
善男子,第三不共法,是意無失。
如來善觀一切宇宙眾生之因緣根器、志向秉性,更能契機度化。舉心動念,皆恰當無誤,無偏無倚,清淨無汙。
如來能如是思惟作意,不起有漏之種,便是意無失了。
善男子,第四不共法是無不定心。
凡夫心力散漫,難起心識的神力。但是如來久經嚴格極致的心智鍛煉,現在已能隨意使用心識的一切不可思議功能了。
因此,在一切的時空裏,無論他以何種形態出現,他仍能保持心力的極度集中,能隨時成就一切凡夫歎為稀有的神跡。
如來能如是恒處於極深定中,便是無不定心了。
善男子,第五不共法是無異想心。
眾生愚癡無智,在法界之內,恒起你我種種差別,不解法性平等之義,因此,常作繫縛自身之業,執著虛妄,恒處煩惱之中。
如來親證萬法同體之真義,於一切眾生、一切法,不起差異之想,恒視作平等,故不起虛妄執著,沒有煩惱。
如來於一切能如是不起差異之想,便是無異想心了。
善男子,第六不共法,是無不知已捨。
如來神力,已至極高無上,於救世度眾的事業,能根據眾生的根器、因緣、業力知哪些事可為、哪些事不可為,何事應捨、何事不應捨,對一切法都能完全明白掌握,沒有遺漏。他於一切法未能掌握前不會放棄,掌握後又不會執著不捨。
如來能如是先知一切法,始捨一切法,便是無不知已捨了。
善男子,第七不共法是欲無減。
如來發心修道之時,有度己度人、自覺覺他的宏願。
此宏願在如來成道、住於涅槃解脫之時仍然沒有絲毫的減弱。
他這種高貴的救世欲望,在成佛之時,有增無減。
如來能如是持續救世之欲,不因自我解脫而捨棄眾生,便是欲無減了。
善男子,第八不共法是念無減。
如來於—切法,不論高下難易、過去現在未來,皆能使常住於心,永不忘失;於—切活動,又能時刻清楚明白,保持了了分明,絕不散亂。
如來能如是憶念—切法,永不忘失;於—切活動,又能時刻了了分明,便是念無減了。
善男子,第九不共法是精進無減。
如來成佛後,雖得自我解脫,對眾生的慈悲,更有增無減,不忘救護。因此,救世的工作,比從前更加精進。
如來能如是不斷勤奮度世,便是精進無減了。
善男子,第十不共法是慧無減。
如來歷世修行所得的智慧,常存不滅,能用以勘破癡迷,見萬法之實相;更能憑慧力以心轉萬物,善用無量神變之力。
如來能如是使慧力有增無已,便是慧無減了。
善男子,第十一不共法是解脫無減。
如來自成道以來,所得的解脫自在,是永久常住,永無變易,絕不稍為減少的。因此,不論他處於什麼時空,以什麼形態出現,他總是住於最高的解脫之中。
如來能如是恒久住於解脫,便是解脫無減了。
善男子,第十二不共法是解脫之見無減。
如來對於一切導致解脫之法,悉皆通達,更知哪些眾生堪度,哪些眾生尚未可度。到要度脫眾生的時候,又知道用哪些方法,能得最佳的成果。
如來善知解脫之法,善用解脫之法,善度能得解
脫的眾生,如是力量不減,便是解脫知見無減了。
善男子,第十三不共法是身隨智慧行。
如來的一切行止,皆是睿智,從真實智慧而生,能作眾生的典範,開示去惡行善、除束縛、增解脫的正確生活之道。
他的行為就是智慧本身。
如來能如是使行為與智慧合一,便是身隨智慧行了。
善男子,第十四不共法是口隨智慧行。
如來的一切話語,皆是睿智,從真實智慧而生,遠離顛倒虛妄。所說一切,皆能發人深省,令聽者樂聞,得解脫之道。
他的話語,就是智慧本身。
如來能如是使話語與智慧合一,便是口隨智慧行了。
善男子,第十五不共法是意隨智慧行。
如來的一切心意活動,皆是睿智,從真實智慧而生,永無錯謬,不起有漏之種,恒常清淨無垢。
他的心意活動就是智慧本身。
如來能如是使心意活動與智慧合—,便是意隨智慧行了。
善男子,第十六不共法是知過去事無礙。
善男子,第十七不共法是知現在事無礙。
善男子,第十八不共法是知未來事無礙。
為什麼過去、現在、未來的事,如來也能知悉無礙、瞭若指掌呢?
善男子,不受世間生滅法所束縛的如來,是不受世間時空所限制的。
過去、現在、未來,皆從世間的生滅變異而生。住於無生滅法身裏的如來,不但與一切心物混成一體,更超越—了生滅法所獨有的時空觀念,把時間也融合為一了。
就是這緣故,如來能出現於不同的時空裏,於過去、現在、未來的事,——知悉。
善男子,如來十八不共法,不可思議,難測難量。
只有進入了聖地的菩薩,才能明白它的真義。
但是,如來卻恒以此十八不共法,為眾生謀福,伺機點化眾生,令得智慧、大能與解脫。
(五)佛陀的三身
善男子,佛陀能住於三身之中,以此三身處於不同之境界,起不同的妙用。
是哪三身呢?
善男子,就是法身、報身和化身了。
法身是什麼呢?
善男子,佛陀住於大涅槃時,與萬法合—,與真如同體,契入—切:宇宙原理之內,與—切生滅的力量並行。
這時,他本身就是萬法、真如、本體,一切宇宙的原理、一切生滅的力量。
他以—身能處於萬法之中,因此,這圓融並包之身,就叫做法身了。
善男子,一切恒河沙數佛陀,皆以此同—法身,為最後的歸依處。
報身是什麼呢?
善男子,不同的佛陀,成道的時間不同,修行度世的經歷有異,與眾生的因緣亦復有極大之差別。因此,在法身之外,於生滅法中,他們便憑過往的經歷與志趣,現一獨特之身,與他佛有別,能供自己受用,也能給眾生識別於相對世間之中。
佛陀能以此身,承受從前一切的閱歷與功德,與過去世相續無間,仍成—獨特的個體,遊戲神通於宇內,而無湮滅消散之虞。
善男子,這個與過往—脈相通、承繼從前生命遺產總報之身,就是報身了。雖同是覺者,亦存差異於其中。
化身是什麼呢?
善男子,佛陀不受生死輪轉所縛。—切做作,不起有漏桎梏的業力。因此,能現身於一切處自由做作,作後亦復自由來去。
他能以神力,化種種身現於—處或多處;又能以此種種身,從—處或多處滅。
他能現佛、菩薩身,亦能現天、人、阿修羅,以至地獄、餓鬼、畜生之身。
他能現有情眾生之身,也能現無情眾生之身,以至木石銅鐵。
佛陀現如是無量繁多之身,只是為了點化救度眾生,使他們能夠以境調心、漸登解脫之階梯。
善男子,這些權宜變化之身,就是化身了。
(六)佛陀的三不能
善男子,諸佛世尊雖成正覺,得—切種智,自在解脫,能作無量不可思議神變,但仍有三事不能隨意成就。
是哪三件事呢?
善男子,就是不能滅定業、不能化導無緣和不能盡度眾生界了。
什麼是不能滅定業呢?
善男子,菩薩雖成正覺,證得佛位,但若成道前有定業未結果報,則仍須親身領受,始能對一切無所虧欠,住於徹底的清淨解脫之中。
自身定業也不能即滅,令不能生報,那麼,就更不能為眾生滅除個別定業之果了。此是佛陀之一不能。
什麼是不能化導無緣呢?
善男子,眾生若種性愚癡下劣,顛倒執迷過甚,或時機根器尚未成熟,難以接受佛陀的教化,那麼,佛陀縱是慈悲,亦無法強度無緣,逼使他們接受佛力的救度。只有待因緣成熟時,始能再行點化了。此是佛陀之二不能。
什麼是不能盡度眾生界呢?
善男子,佛陀度眾,雖是永無休止,能度眾無量,但亦難—身親度—切眾生。因佛陀與眾生皆是無量,只能各度與其有緣之眾。若是因緣際會不合,便終難得滅度了。此是佛陀之三不能。
善男子,由是觀之,定業不可逃避,雖得正覺,亦復如是;一切隨緣,雖大能如佛陀,亦不能度無緣之眾;諸佛平等,各度有緣,並無高下之別,眾生毋生尊卑之意。
第十三章 涅槃解脫的狀態
(一)自由自主、隨心所欲的大涅槃
善男子,證得大涅槃的聖者,已經遠離一切繫縛、—切執著,妙存於不生、不滅、不老、不死、不破、不壞之中了。
這是什麼意思呢?
善男子,生、老、病、死、破、壞皆是世間有漏、污染、相對、不平等、遷流不居、不真實的法。
聖者已超越這些名相所附帶的桎梏,因此,這些名相,再不能加諸他的身上了。
大涅槃的境界,是沒有任何世間所見的污染不淨。因此,若用任何世間語去描述它,便會把它的超越性破壞,使它墮入塵網的知見裏,不能反映它的真實。
雖然,要瞭解大涅槃的實相,是要親身體驗才行,不能解說,但是,憑以下的描述,可略勾起它的輪廓,使對大涅槃的狀況充滿好奇、不略知—二:就不肯修行的眾生,得到某一程度的滿足,以免因聖境的不可解說,而成礙道的絆腳石。
善男子,證得大涅槃的聖者,是清淨無垢、安靜和悅的,能與萬物並行無悖,安然穩住於一切時空之中,再沒有任何的怖畏與憂愁。
他並不如學識膚淺的人所說,好比燈熄滅了一樣,熄滅了便永久不再存在。
剛好相反,他比從前,更具可資運用的生命力,雖然他現在的生存形態,與世間六道眾生完全不同。
現在,他已經不受任何污染,不受任何約束禁制,他已超越了任何生命體形相心識上的繫縛,能起無量無邊的神變,遊戲神通於宇宙之中。
住於大涅槃的聖者,體相與功能、智慧與解脫,皆甚深微妙,凡愚難知難量。
他於一切處、—切時、一切神變、一切應化之中,皆心靜無波,寂靜自得,深住一切平等三昧,無分你我,與萬法融成一體。就是身於六道,仍然不減涅槃之解脫。
他已渡過了煩惱苦海,滅盡了一切愛欲糾纏,遠離廠—切貪瞋癡的繫縛,因此,能捨一切世間凡愚所不能捨,對世間的—切,確實能視如空虛幻化,絕不起執著。
他已經祛除了一切驕慢與愚癡,於—切時,皆生活在至高的真知淨智之中,舉手投足,也與宇宙的解脫原理契合。
他是—切的究竟,在法界之中,再沒有比他更高的生命了。
他是唯一能超越淩駕一切其他法者。
善男子,這樣的—位聖者,已開拓了完全的佛性,得到了究竟的心性發展,是唯—常住不變之法。
他善解生死煩惱的因由,善說微妙解脫之方,使六道凡愚,能離苦得樂。就是這緣故,他堪作一切眾生的導師和救護。
善男子,住於大涅槃的聖者,能示現種種身,於十方世界之中,以種種神通方便,為眾生隨機說法,無分貴賤上下、鈍根利根、持戒毀戒。
善男子,於—切法中,唯涅槃之功德,無量無邊,永無變易。
(二)涅槃四德——常、樂、我、淨
善男子,無常、苦、空、無我、不淨的道理,是為了引導眾生遠離愚癡顛倒的思想和行為而說的,目的是除去他們對世間煩惱的執著。
但是,鈍根的眾生,不以無常、苦、空、無我、不淨的原理作為去除煩惱、放下愁哀的工具,卻執著它們的本身,陷落一切皆虛無、無希望和無意義的邪見。
他們不能從這些原理之中,悟出創造與解脫之道。
他們不知道:無常的原理,使一切現象皆能有所更變改進,使自己能從一切解放出來。
他們不知道:知苦是開拓佛性、踏上滅苦解脫的第—步。
他們不知道:空的原理,使萬物的建立與轉化變得可能,使新的世界能夠出現。
他們不知道:無我的原理,使生命力能得到不斷的新生,可從你我執著的煩惱中解放出來。
他們不知道:不淨的原理,能揭示他們生活的污染,令他們明白淨化身心的重要性。
善男子,他們看不到無常、苦,空,無我、不淨的建設性,看不到它們對生命和宇宙的創造力,對它們的真義,簡直一無所知。
因此,他們對一切都不感到興趣,雖不作惡,也不行善,滯留於毫無進取、被動無助的境地裏,不但不能利他,更不能利己,這樣便令煩惱斷絕無期了。
善男子,若有眾生把無常、苦、空、無我、不淨的原理,視作消極怠惰、放任不求上進的藉口,那麼,他們只是邪魔的門徒,絕不是趣向解脫的佛弟子。
為什麼有些眾生會墮下這樣的邪見呢?
善男子,這樣是因為他們領悟力和洞悉力下劣,意志消沉,慧根未種的緣故。
因此,他們只知世間法表面的無常、苦、空、無我、不淨,卻不知道在他們背後,有出世事的常、樂、我、淨。
以此之故,他們與世間一切,都感到無可奈何,不但不能從佛法裏得到解脫,反而因自己錯誤的見解,放棄了作功德、得解脫的機會,更以自己顛倒的行為,令其他眾生,誤解佛法的真義,成為佛門的異端邪種、千古罪人。
那麼,什麼是常,樂、我、淨呢?
善男子,無常的,是世間諸法的生住異滅,眾生的生死輪轉不息。
常的,卻是眾生本來具有的佛性,清淨常住、不起變易的真如本體。
世間法的無常,令眾生不須永恆地處於任何—境,卻能憑自己的意志,勤奮修行、達到自己所期望的境界,直到解脫的顛峰,住於法性真如、涅槃之內,解脫無減,永不變易。
善男子,苦的,是一切導致苦惱的見解和業、一切與修行解脫相悖的論說和行為。
樂的,就是放下這些妄執,淨化身心,證入涅槃解脫的狀態。
在世間裏,除了世間法的真苦假樂之外,並存出世間的涅槃解脫,從放下妄執而生,使眾生在生死無常之中,能得真樂。
善男子,空的,是一切不能獨存,必要賴因緣和合才生的法。
在這些因緣生法中,是沒有一個永恆不變、能作主宰的「我」。
因此,空與無我,是一切世間法的特性。
但是,證入大涅槃的聖者,超越了因緣果報的制約,能任意造物,造因造緣,恒處於主動的現行中。
他與凡夫相比,便擁有極高的自製與主宰環境的力量。不比眾生,心b隨物轉,沒有自主。這時候,他已住在超越生滅與緣生的自性之中。
以此緣故,解脫者能經驗到一個超越了世間相對我的真我,亦即是佛心的覺性。
善男子,不淨的,是世間生滅之法,導致苦惱之法。
淨的,是宇宙解脫的原理,是涅槃中出現的—切法。
善男子,常、樂、我、淨,是真、是實、是常、是主,永不變易,也就是諸佛如來住於涅槃的四種德性。
—切行者,須知無常、苦、空、無我、不淨以斷愚癡執著,也要知常、樂、我、淨以作精進修行的目標。
(三)涅槃不可說
善男子,說涅槃是常、樂、我、淨,是為除凡夫於無常、苦、空、無我、不淨所起的恐怖,對治施設。若執涅槃實有法如世間義常、樂、我、淨者,則損是涅槃法,墮外道邪見,實未解涅槃真義。
是故行者不應於涅槃執常、樂、我、淨如世間語者,應知涅槃乃心行處滅、言語道斷、不可言說、不可思議解脫境界,為世間相對桎梏的言語概念所不能詮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