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ật Học Online

色難:孝順的故事
證嚴法師

 

編輯推薦

慈母像大地,嚴父配於天,覆載恩同等,父娘恩亦然。欲報親恩,應當身體力行,及時把握因緣,不要等到明天。

  隨著現代化的發展,孝道淡薄了,因此證嚴法師講說孝順、勸人行孝長久未歇,他殷殷期盼者,便是希望子女體會父母之恩,從和順發心、和顏悅色開始,讓人間的每一個家庭都是最完美的老人院

  本書是一部很好的品德教育讀物。

內容簡介

本書是證嚴法師的一部隨筆集,以講說孝順,勸人行孝為主題。全書內容分為四部分:1,親恩不能忘,講述何以世間父母最親,其恩最重 ;2,行孝不能等,說孝順是人的本分,是感恩和回報他人的開始;3,人皆我父母,從子女和父母之因緣出發,及於一切現世眾生,有大孝者才能有大愛;4,新二十四孝,講的是現代讓人動容的孝者,他們的孝心真純,孝行照亮人間。

  本書是一部很好的品德教育讀物。

無法言詮的愛

孩子生下來,父母親開始要負起養育之責,日日夜夜守護著孩子。孩子半夜哭了,母親馬上起床,關心孩子肚子餓或尿布濕,肚子餓馬上喂奶;若是尿濕了床鋪,母親會將孩子換到幹處睡覺,自己睡濕的地方。天寒時,冷衣服用火烤溫了再給孩子穿;孩子肚子餓了,不論天氣多冷,母親還是袒露胸腹哺乳孩子,只希望孩子健康長大。中國人說十月懷胎,三年乳哺,從出生到孩子會自己吃飯,大約要三年的時間,期間父母無不小心呵護,想盡辦法滿足孩子的需求。如果孩子的健康有問題,做父母的心無論如何也放不下。

  在高雄,有一位孕婦在懷孕第十八周時,移植自己五分之一的肝髒給她兩歲的女兒。她的大女兒甫出生,就發現是膽道閉鎖症,一直期待有機會施行肝移植,但是等了兩年還等不到,而且病情在不斷惡化中。在等待的這段時間,剛好媽媽又懷孕了。

  006 親恩不能忘007爸爸和孩子的血型不合,只有媽媽的血型符合,眼看孩子奄奄一息,不移植不行,但是媽媽又懷孕了,怎么辦呢?這位媽媽很勇敢,她了解唯有自己的肝可以給女兒,而且移植手術並不影響胎兒,於是堅持捐肝。醫師割下她五分之一的肝,移植到女兒身上,一周後,女兒、媽媽和胎兒都平安。真是偉大的媽媽!

  相信這個女兒將來長大,應該更能體會媽媽的愛;媽媽不只懷她十個月,還移植肝髒給她,真是名副其實的心肝寶貝。孩子現在還小,我們並不知道將來她會不會孝順媽媽,但是我們知道,這位媽媽並不會去想未來女兒能回報她什么,她最大的回報,就是看到女兒病情改善了。這位媽媽能下床行走時,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她的女兒,喂女兒吃飯,看到女兒會笑,看到女兒會吃飯,女兒身體康複了,這就是對她最大的回饋。

  《無量義經》言:出生入死,無怖畏想。為了要救人,為了眾生的苦難,菩薩生起憐憫心,出生入死無有恐怖,沒有畏懼的想法,只要能救人;這位媽媽的心,就如菩薩一般。

母心似針包

許多父母親到了人生最後的時刻,心中關懷的還是兒女。那么作為子女的,難道要等到那時才跪在面前表達對父母的愛嗎?不如,行孝就從當下開始。母心似針包

  人一旦離開母胎之後,受到後天環境影響,很容易造業,做出令人遺憾的事,而後天環境的好壞與我們所處的社會氣氛有重要的關聯。現在的社會已經和過去不同,過去的社會講究友誼、珍惜親情,不論是同宗或世交,大家的情誼都非常親密,雖然各自在外努力謀生,但親族之間每年都會固定聚會。現在,因為社會形態變成了小家庭,這種親族之間的禮節慢慢不受到重視,年輕人也不受禮節的規范,如果有人管他,他會說:只要我喜歡,有什么不可以。

  父母因孩子而快樂或擔憂,孩子若認真讀書,父母即開心;反之,孩子的生活方向若有偏差,行為錯誤,父母即為之煩惱。父母愛子長流水,每一天,父母的心都放在孩子身上,一刻不分離。然而這樣的愛,並非全然是對的,我們常說現在青少年問題很多,這些問題是如何造成的?因為父母過於寵愛,讓孩子在物質方面不斷往上比,稍微不如人,就反彈、埋怨、恨父母,他們不明白親恩浩蕩、不了解父母的心,於是親子之間在不了解中,做出一些令人傷心的事情。

  就像有一位年輕人,吃喝玩樂、賭博、吸毒樣樣來,時常伸手向媽媽要錢。媽媽不懂得如何教導孩子,所以讓孩子變成不感恩、不孝。有一天,他又向媽媽拿錢,媽媽沒錢供給他,他就往媽媽背後砍了十幾刀,刀刀見骨。想想這位媽媽身體受傷還在其次,最重要是心靈創傷。身體受傷能由醫師治好,但心靈創傷由誰來療治呢?

  天下最傻是父母

  天下父母對孩子所求不多,從小,再怎么頑皮的孩子,只要輕輕對父母一笑,父母馬上奉獻出所有的心力照顧孩子。孩子求學稍微不認真,或是行為略有偏差,當父母的就隨著孩子煩惱不已。

  有一次慈濟委員陪著一位媽媽來到我的面前,這位媽媽跪著哭得淒慘,我想:是怎么回事?她一直說不出話來,委員只好代替她說:師父,請您趕快開導她,她一直想要自殺,一直想死。

  什么事啊?”

  憂鬱症。

  為什么會有憂鬱症,一定有原因,為什么呢?”

  為了孩子。

  孩子幾歲了?”

  二十六歲。

  已經是大人了,為什么讓你操心成這樣子?”

  孩子找不到好的工作。

  為了二十六歲的孩子找不到工作想去自殺,為什么有這么傻的母親?小時候你好好地拉拔他,撫養他,現在已經二十六歲年紀不小,還要操心成這樣子,真使我感歎天下父母心!所謂人生百態、千態、萬態,我想都在父母的心態,一天到晚隨著孩子起伏不定。

  每一個媽媽都一樣,只是有的媽媽很幸運,孩子身體心理均健康,長大成人就無須擔憂。但是也有一些媽媽,她們的孩子雖然身體健康,但是心理非常脆弱,經不起社會的誘惑,血氣方剛、行動偏差,這樣的父母承受的,是心靈上的折磨。

  不離不棄的親恩

  還有一種是孩子身體殘疾,必須陪著他走過人生路,到老來還是牽掛著孩子的媽媽。一位三十出頭的年輕人,十幾歲時發生一場車禍,導致腦部嚴重損傷,雖然命救回來了,但是他的智商完全喪失,整天臥床,也無法和父母互動說話,只是會吃,會傻笑。父母親照顧他十幾年了,辛苦自不在話下,但是只要他還能傻笑,父母親就心滿意足。

孝是做人的本分

在佛教的觀點:念佛乃諸法之要,孝養父母為百行之先。想入佛門,要先學會念佛,因為念佛能時時刻刻警惕自己以佛心為己心”;培養慈悲愛念,也是要從念佛開始,所以,念佛即是入佛門修學諸法的重要法門。

  而孝養父母是百行之先、萬善之門,要修持學習佛心,必須先培養孝順父母的心;沒有孝養父母的心,而想追求佛心,是不可能的事。所以說孝心即佛心”——孝養父母之心,就是清淨的佛心。舍離則沒有,不念父母也無佛可念。這是佛陀教育眾生非常強調與重視的一點。

  總之,修學佛法,不離世間法。世間說:百善孝為先,修淨因、淨業的目標,是要達到佛與聖人的境界,但仍然要從做人開始。做人要飲水思源:我的身軀從哪裏來?父母如何為我付出愛心,我應該如何回報父母?

  回報父母就是孝養父母,正如一樣講求孝道的孔子在《論語》中有言: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為人子弟志學修身者,應從孝順做起,在家孝順父母, 外出恭敬長上,行為謹慎而誠實,慈悲博愛,親近有德之人。如果在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能以此作為行事的原則,社會應該會比現在更祥和安樂。

如何報親恩

何謂富而貴的人生?一般凡夫認為有形的豐富物資即是”;而位高權重即是。其實真正的富與貴在於品格,心中富有倫理、道德,才是真正的人性之富。什么叫做貴?就是在品行上,品德高尚、行為端正,而對家庭最基本的行為就是報親恩、盡孝道。

  在《父母恩重難報經》裏,佛告弟子:欲得報恩,為於父母書寫此經;為於父母讀誦此經,為於父母懺悔罪愆,為於父母供養三寶,為於父母受持齋戒,為於父母布施修福。若能如是,則得名為孝順之子;不做此行,是地獄人。兩千多年前佛在世時,尚未發明印刷術,全靠大眾聽法之後,憑著記憶口耳相傳,將佛法傳播出去。因此,佛陀要弟子發心書寫《父母恩重難報經》,使之輾轉流傳,影響世人開啟孝心。

  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我常說不只是讓我們用口念的,而是要實踐其中的道理,佛陀真正的用意不只是手抄經典,更希望我們用行動來表現。而在行動之前,最重要的是守護好自己對父母孝敬的心念。

來不及的悔恨

在漢朝韓嬰所著《韓詩外傳》卷九中有雲: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人子希望侍奉雙親時,父母卻已經亡故,無法盡孝。來不及侍奉父母,真是遺憾的人生,為人子女沒有盡到孝心,確實很可惜。看目犍連尊者到地獄救母,釋迦牟尼佛上天堂為母親說法,即使已到達聖賢的境界,也要完成盡孝這件大事,人生才不會有所缺憾。

  然而從古至今,來不及的故事時有所聞。慈濟醫院的志工曾輔導過一個個案,一位少年得志、成功的企業家,受到朋友的引誘而吸毒、賭博,酒、色、財、氣樣樣來,自此深陷無法自拔,並犯案坐牢,家庭也因此發生變故。

  他本來有很好的太太和可愛的孩子,有個幸福、和樂的家庭。雖然他走了錯誤和糊塗的人生,但太太還是體貼、原諒他,常常去探監。這段時間,他的媽媽把他的財產拿去賭博,都輸光了,先生誤會是太太賭光的,夫妻感情因而破裂,離婚後,孩子由太太撫養。

  後來他知道錯誤,卻沒有勇氣說出誤會太太的真相,出獄後他也想改過,但已經沒有機會,因為他發生車禍,造成脊椎損傷而癱瘓。他聽說慈濟醫院是一所很好的醫院,有很多志工會幫忙照顧他,就轉院到慈濟醫院來。

  有一天,志工問他,想不想和家人團聚?他說很想,但是沒機會。因為他無法表白當年誤會太太的事,但他立志要東山再起,等成功後再向太太懺悔。一位長輩有心幫助他,他也力圖振作,出院後,很用心地工作。這期間,志工一直和他保持聯系,寫信輔導他,為他打氣,但不幸的是,他舊疾複發,病逝於台北一所醫院。

  當他在慈濟醫院住院時,志工曾和他家人聯絡,他兒子一聽到他的名字就氣憤地說:你不要提起這個人,他沒有盡到做父親的責任,什么都不要再說了。就掛斷電話。後來他洗心革面,志工再打電話給他家人時,他的兒子表示很感恩慈濟志工幾年來對他父親的關懷,讓父親的身心都很平靜。

  兒子說他很後悔,因為一念的嗔心不肯原諒父親,等接到醫院的通知,才知道父親往生了。整理遺物時,發現父親什么東西都沒有留下,身上只有慈濟志工寫給他的信,他看了很感動。他父親的日記裏也說自己這一生,什么都沒得到,只有慈濟人給他的這股慈濟情,如果有來生,一定記住慈濟人給他的教化,快快回來做個慈濟人。

從感恩開始

一個好的社會是由無數個好的家庭凝聚而成,好家庭則奠基於良好的親子關系,所以儒教重視修心、齊家,才可以治國、平天下。每一個人要先好好修養自己,培養慈愛的心,有一天成為父母,才能以慈愛的心教育下一代,子女長大成人,即能力行孝道,如此父慈子孝,夫妻和睦,守好各自的規矩,方能形成好社會;社會和睦,每一個家庭就能享受天倫之樂。

  佛陀一直教育我們,一個人要知恩、報恩。他將感恩分成四類,第一類就是感恩父母,因為父母恩重如山。盡管如此,人常常會忘卻感恩,尤其是自己的孩子出生之後,為人父母的認真工作、打拼事業,無非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環境,孩子生病了,甚至願意代替孩子生病。但我們手抱孩兒,是不是可以體會父母心?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模。我們自己孝順父母,等到年老的時候,子女就會孝順我們,這是一個家庭倫理,是一個很美的倫理。假如不照這個道理走,逆理、逆倫,我們的人生一定很坎坷。

  雖然父母對孩子的愛很深,卻往往太執著對子女的情,將滿心的愛局限在孩子身上,這種有對象的小愛,也可說是傻愛,既造成自己的苦惱;事實上,孩子也不會變得乖巧,反而覺得父母管太多,太嘮叨,在家很不得自由。

  每年暑假,慈濟中學都會舉辦親子營,許多孩子經過營隊的洗禮,整個人脫胎換骨。有一位女孩說,她小時候很依賴媽媽,覺得和母親不可分割;上了國中以後,母親的關心令她感到反彈;高中時,更是一聽到媽媽的聲音就討厭,母女之間劍拔弩張。經過五天營隊生活,讓她回想起小時候與媽媽貼心的感覺。她說:我已經十六七歲了,卻不如一個六七歲的孩子。

  原來營隊期間,她隨志工去居家關懷,看到兩個小妹妹照顧她們的植物人媽媽。那位年輕的媽媽之前因車禍被送到花蓮慈濟醫院,在加護病房昏迷了好幾天,經醫師全力搶救,病情雖然穩定下來,卻變成植物人。兩位女兒在志工的教導下,每天用毛巾幫媽媽擦澡,把媽媽照顧得連一處褥瘡也沒有。

  她們像小蝴蝶般,每天在媽媽的耳邊唱歌、說故事,說一些讓媽媽歡喜的事;雖然媽媽毫無反應,她們還是叫著:媽媽!您要趕快好起來!”數月來從不間斷。病人出院後,醫護人員及志工繼續居家護理。當時正值暑假,十一歲的姊姊和六歲的妹妹當起小護工,每天將媽媽照顧得無微不至,還向護理人員說:阿姨,我會幫媽媽擦背呢!你們如果忙就不用來,我們會做得很好。

人生只有使用權

我們每個人都是父母所生,有很多人也為人父母。有哪個父母不希望子女成為社會棟梁?可惜現代社會有許多陷阱,造成失序的狀況,像是家庭不和睦、年輕人為非作歹……當人心無法知足,無法反省懺悔,反而向外貪求名利、地位,脫軌失序的事情自然接踵而至。

  這些在社會上作奸犯科的人,並不考慮父母的處境和心情,他們脫離父母的羽翼,在外結交朋友,迷惑於五光十色的環境,做事失去分寸,讓父母擔心害怕。天下父母心,父母總是擔憂孩子在外會不會傷害了自己,或是傷害了別人,一旦道路走偏,違法亂紀,等於寄托在孩子身上的希望也幻滅了。

  所以談到如何孝順父母,首先要自愛,能自愛的人,知孝道,行孝道,知道如何正確的走人生道路,一切善都是從孝道開始。假如不自愛,等於是忘恩負義,就是不孝,不考慮父母的處境,不在意有沒有傷到父母心,讓父母蒙羞。

  在《父母恩重難報經》中,佛陀說,父母給予子女的恩德難報,即使割其心肝,血流遍地,不辭痛苦,經百千劫,尚無法回報父母恩。因此,身為子女的我們,如何能不珍惜父母所賜予的身體,如何能背著父母,做出傷人傷己的事情。

  家家是老人院

  現代的社會隨著人類壽命增長,慢慢轉型為高齡化的社會,以台灣來說,目前社會福利制度尚未完備,使得許多老人得不到好的照顧。因此我一直提倡家家是老人院的概念。做父母的辛苦培養子女,都希望老了有所依靠,好的作法是努力淨化人心,讓每個人知道愛惜子女、培育子女是我們的責任,但是孝順父母、供養父母,不只是自己的責任,更是理所當然的本分。

  從媒體的報導得知,虐待老人的問題不斷發生,看了很令人心疼。據報載,社會工作人員所發現的,僅僅是登記有案被虐待的老人,躲在陰暗角落尚未公開的虐待事件應該更多,因為大多數老人都有傳統的想法,認為家醜不可外揚,當遭到子孫虐待時,通常不敢向外張揚,以至於虐待老人的事件愈來愈嚴重。

  為了推廣家家是老人院的概念,慈濟人以身作則,除了照顧自己的長輩,每個星期還要往養老院關懷老人。每當慈濟人問:阿伯!你的子孫來看過你嗎?”阿伯都說:好幾年了,很少來。慈濟人最起碼每個星期看他一次;幫他整理環境,幫他洗澡,幫他推輪椅到外面曬曬太陽,還會與他們同樂。

  有位慈誠志工,到一位八十多歲的婆婆家整理環境。因為屋裏到處都是大小便,到了阿婆家,他就先把阿婆抱出來,請女性志工幫她洗澡;身體洗幹淨了,房子也打掃好了,再把阿婆抱回去。這位慈誠志工將阿婆放回床上時,阿婆還是黏著叫他再抱,他心想:已經晚了,我要趕快回去了!阿婆就是一直要他抱,但是話又說不清楚,後來才知道,原來是要尿尿,結果來不及已經尿在慈誠志工身上。慈誠志工一陣錯愕,但他很快轉念一想:子女長大以後,很久沒有這樣的境界了!原來父母照顧孩子,從來不計較孩子的髒,父母的恩惠真是偉大啊!”

  他滿懷感恩。感恩慈濟給他這個機會,讓他體會為人子女要感恩父母,雖然自己的父母已不在人世,卻能藉由照顧無依長者,回報這份恩情。

報恩與感恩

從前的社會是大家庭的形態,人們談起孝道,總是理所當然;現在的社會流行小家庭,兒女長大了就各自嫁娶,總是留著老人在家。很難再聽到孝順父母是應該的,聽到的都是長大娶妻搬出去是應該的、父母老了無法自己生活,送父母去養老院是應該的。

  中國大陸實行一胎化,孩子是家中的小太陽,大人把孩子寵成了小霸王。時代的變遷,人心不古,台灣不也是這樣嗎?作父母的常說,我不能太晚回家,孩子要讀書,如果不陪在他身邊,他的分數就不保了。”“孩子要帶便當,為了要煮什么菜,很傷腦筋。這種現代孝子,是父母孝順孩子,而不是子女孝養父母。

  為什么過去孝順是應該的,現在另外一種形態也叫做應該”?

  最好的傳家寶典,應該是教育下一代懂得報恩感恩。父母生養子女,老來兒女應該回報,這是自然的循環。讓父母天天快樂,天天歡喜,讓父母沒有憂慮,這是報恩;讓父母感到我有這個孩子很光榮,這也是報恩。年輕人懂得自愛,不做錯事,不加添父母的煩惱,這就是報恩了。

  那么,什么是感恩?感恩就是要付出,因為你的身體是父母給的,父母給予的身體,我們雖然都沒有所有權,卻有使用權,善加運用,造福人間,這就是功德,也就是感恩。

  看看全世界的慈濟人,每天都善用自己的身體,力行報恩與感恩。自愛是報恩,付出是感恩,人人能做普天三無”——普天下沒有我不愛的人、普天下沒有我不信任的人、普天下沒有我不原諒的人,若能如此,普天之下這個大家庭不就是最溫暖的家嗎?

新二十四孝

古有二十四孝,現代有新二十四孝,

  時代推移演進,孝順的心依然不變。

  在古代有二十四孝:虞舜孝感動天臥冰求鯉戲彩娛親打虎救父黃香溫席親嘗湯藥賣身葬父”……這些故事講述的都是古代孝子如何孝順父母。然而隨著時代推移,孝順的心不變,故事卻不相同。

  在本卷中,搜羅了許多現代孝順新典范,大多數是慈濟志工做關懷膚慰時的個案,在貧困的生活中,這些現代孝子仍然以和顏悅色、任勞任怨的態度照顧父母;還有一些是成功的企業家、醫師,盡管事業忙碌,仍然親自侍奉父母,不假他人之手。

  誰說現代無孝子?端看自己是否用心體會父母的愛,以行動實踐做人的本分,回報浩蕩親恩。

  新二十四孝147148一心一志的媳婦

  有一位年輕人被抓去當軍伕,父親無奈地送他出門,在兒子的包袱裏放了一個大餅和四件換洗的衣服。老父親把兒子送到軍人集中的地方,才依依不舍地離去。

  從那天以後,這位父親每天都會來到和兒子惜別的地方等待,盼望孩子有一天會回來。而事實上,他的兒子已經戰死沙場了。這位老父親不知情,仍然天天去等,二十年來風雨無阻。

  他的媳婦知道先生戰死的消息時,懷有一遺腹子,聽到噩耗,她真是痛不欲生,但不忍心將這殘忍的事實告訴公公。公公每天都等著要接兒子回來,她看了內心多么難過!於是,媳婦每三五個月就請人幫忙寫封信回來,當作是丈夫寫回來的信件。公公收到信後就會比較安慰,認為有信回來了,有一天兒子也會回來。匆匆歲月二十年,媳婦保持著這份孝順公公的心意,也含辛茹苦把遺腹子——女兒撫養長大了。

  這雖是一場虛幻的安慰,卻很感人,感人的是父子的親情,更感人的是這位媳婦的孝心!她結婚不久,剛有身孕,先生就離家,她卻能守住家庭,把女兒生下來,又明知先生已戰死沙場,卻仍然一心一志孝敬公公,還想盡辦法讓公公安心,實在很令人感動。

背著母親去旅行

大陸上有一位姓王的孝子,他的母親出生於一九三年,高齡一百多歲。母親三歲時被家人賣掉當童養媳,之後她一眼失明,養父母將她棄養街頭,想讓她自生自滅,幸虧她命大,養父母只好將她抱回來,卻仍然甚少憐惜。

  直到十七歲,她和養父母的兒子成婚了,但是結婚不久,先生的身體開始走下坡,經常臥床不起。而她孩子一個接著一個生,總共有九個子女,可以想象她有多苦,一方面要照顧臥病的先生,還要照顧九個孩子。幸好她的兒女都知道母親的苦,尤其父親過世後,母親一個人含辛茹苦養大了他們,所以兒女們都非常孝順。

  在母親老年的生活裏,子女中的王先生最常陪著媽媽、背著媽媽,在村子裏走動,和顏悅色地對待母親。村民都被他感動了。有一年,這位媽媽問起兒子外面的世界,王先生知道媽媽從年輕辛苦到老,她對外面的世界有一點好奇,有一點興趣,所以他下定決心,要陪伴當時六十歲的媽媽到各地旅行。無奈家庭貧窮,這個夢想無法實現。

  一直到了媽媽九十多歲,媽媽還是問起外面的世界,於是,王先生決定向合作社貸款,完成媽媽的心願。人家問:你那么窮,沒事借這些錢要做什么?是不是要耕田,還是……”

  我想帶媽媽出去外頭看一看。大家聽了都覺得不可思議!但是他的孝心感人,合作社同意借他三千元;有一些親戚、朋友知道他這一份孝心,也湊了一筆錢借他,總共五千元。

  他有了這五千元,就用苦行僧的方式,背著媽媽,踏上了旅程。他們到南京,去看長江大橋、中山陵等,媽媽很開心。到了二○○二年,媽媽又問兒子:北京的天安門,跟南京的長江大橋,哪一個好看?”因為她在電視上看到了北京,所以好奇地問起兒子這個問題。兒子知道媽媽的意思,尤其媽媽已近百歲了,他覺得時間不能等,再度規劃陪伴媽媽上北京。要上北京,當然要籌措一筆錢,但天下無難事,真誠的心還是讓他達到了上北京的心願。

  由於他和母親相差三十九歲,因此第一次到南京時,他也將近六十歲了。他的這份孝心引起媒體的關注,有一位德國的記者,看了實在非常感動,贊歎他們是安徽世紀老人

  這就是現代的孝子!真希望普天之下的人,都能像王先生這樣和顏悅色對待母親。

照顧癱瘓母親的小孩

誰說現代無孝子?這就是現代孝悌之門啊!

  照顧癱瘓母親的小孩

  二○○四年,印尼慈濟人下鄉義診,其中一站是當格朗縣的小村莊。義診期間,一位印尼媽媽來向慈濟求援,原來她從親戚那裏獲知慈濟的信息,因此把握唯一的機會,向慈濟求援。

  她花了兩天的時間,一個字一個字辛苦地寫下她的情況。信寄出去了,不久,真的有慈濟人出現在門前,開始了第一次接觸。也因為這樣的因緣,我們得見三個孝順的孩子。

  這位媽媽已生病四年多,先生是建築技術人員,原本家庭狀況小康。不料,一個下雨的日子,她不小心跌倒,從此身體逐漸僵硬,無法自由行動,看遍了醫師,卻都找不出她的病因。

  生病之後的幾個月,先生開始借口有工程要到外地去,一去就是三個月;三個月後回來,只交給她印尼幣兩萬五千盾,折合新台幣六十幾元,最後索性不回家,人不知去向。

  這位媽媽真的是無語問蒼天,好在三個孩子都很乖巧,他們體恤媽媽的苦,所以很爭氣、很孝順。媽媽的生活起居,都由三兄妹照顧,最大的男孩十六歲,平日除了照顧弟弟、妹妹,還要協助媽媽的起居。男孩知道媽媽得的是一種怪病,於是立志將來一定要讀醫科,才能治療媽媽的病,所以他非常用功。

  162新二十四孝161每天回家時,三個孩子先打理媽媽的生活,洗澡、喂食、洗衣服。晚上由媽媽指導他揉面粉、搓湯圓,隔天一早下油鍋炸好,拿到村裏的店家托賣,然後才去上學。村裏的小店同情這個家庭,空出位置讓他擺,孩子上學回來再收,能賣多少算多少。

  在學校有休息的空當,別的孩子都在玩耍,男孩和弟弟、妹妹就會趕快跑回家,看看媽媽有什么需要,幫媽媽翻身,或是抬媽媽坐到輪椅上。三個在寒門中長大的孩子,生活是那樣坎坷,被爸爸遺棄,媽媽得了罕見疾病,他們還是自立自強,實在不容易!

  慈濟接到了這位媽媽的求救信,很快地安排他們一家住進雅加達大愛一村,同時接送這位媽媽每星期兩次至大醫院看病複健。慈濟村的門診部,也天天為她複健,減輕了孩子們的負擔。

  這樣的孩子,值得我們陪伴與栽培,這是一個有希望的人生。

無怨無悔的現代孝女

現代有及時行孝的年輕人,也有正值青春年華的少女,原本可以盡情享受生活,做自己喜歡的事,卻因為家庭的變故,守著自己的父母兄弟,更難得的是,她懂得感恩。

  她的爸爸是一位退伍軍人,退伍下來很勤奮,為了這個家庭努力地付出,當過清潔工、拾荒者。想想,一位清潔工人、拾荒者,能讓家庭過得不錯,可以知道他是多么地賣力,多么地付出,多么勤儉。她的媽媽是弱智,兩個兄弟也有智能障礙,只有她聰明乖巧,本來已經找到一份很穩定也算很不錯的工作,但是爸爸愈來愈老,身體一年不如一年,要照顧太太,又要照顧兩個兒子,非常辛苦。最後爸爸病倒了,是一種慢性病導致骨髓炎,行動非常不方便。

  她不忍心爸爸那樣辛苦,現在正是需要她的時候,所以她毅然把工作辭掉,回來照顧這個家。爸爸身體很魁梧,行動不方便,她要陪爸爸去看醫師,連計程車都不載他們,因為上下車非常麻煩。她只好自己開車送爸爸上醫院,每一次都讓她費盡力氣,吃足苦頭。

  190新二十四孝189當慈濟接到這個個案,男性志工們陪著她,幫助她扶持爸爸到醫院,這位年輕的孝女,跟在後面擦著眼淚,內心的感動可想而知。她說看到這么多的好心人、慈濟的志工菩薩,就像看到自家人一樣,那么關懷她,那樣幫忙她,她非常感恩。

  在現在的社會,年輕人願意回家,天天面對這樣的家庭情況,已經非常不容易了。何況她把很好的工作辭掉,日日夜夜服侍爸爸、媽媽,還有兩個智能障礙的兄弟,無怨無悔地付出,這就是現代的孝女典范。

為媽媽走上菩薩道

俗話說:生一個孩子,媽媽要撒三年的謊。意思是說,媽媽在逗弄孩子時只要孩子牙牙出聲,媽媽就會說:他回答了,他說這就是父母疼愛孩子,或是阿公、阿嬤疼愛孫子時,會跟著孩子說話。現在我看到的是孩子對媽媽有這種的態度,感覺很溫馨。

  所謂養兒防老應該就是這種情形。她對孩子照顧、愛護,現在她老了,需要孩子的照顧和愛。婆婆唯一的兒子見到我,就說:師父,我剛才去停車,比較晚上樓。感恩師父和我媽媽說話,好感恩哦!”說完就頂禮。他太太在旁邊,已經懷孕了,一旁的慈濟委員說:這位媳婦很孝順。我說:對呀!只要看媽媽身上梳理得這么幹淨,隨時都會流口水,卻不會有味道,就能證明媳婦一定很孝順。這位老婆婆真的好幸福,有這樣和諧相處的一家人,而這群後輩真正盡到為人子、為人女、為人媳的責任。

  堂上活佛若不尊敬,還要去哪裏拜佛呢?我們若能日日在家孝順父母,能夠對父母問一聲好,比去佛堂念一部經更有功德。你去佛堂念一部經,還不及問聲:媽媽,今天好嗎?”這句問好,真的比念經更有功德!

 

來源:www.book853.com


© 2008 -2024  Phật Học Online |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