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略
佛教的五戒,其實就是要人做到尊重自由、不侵略他人。不殺生,就是不侵犯別人的生命;不偷盜,就是不侵犯別人的財產;不邪淫,就是不侵犯別人的名節;
不妄語,就是不侵犯別人的名譽;不飲酒,就是對自己的理智不傷害,從而不去侵犯別人;甚至不吃毒品,就是不傷害自己的健康,當然,也就不會侵犯別人的所有
了。
現在世界不能和平,是因為異議份子,性好侵略所致。如國與國之間的刀兵爭討;領空、領海的佔有;經濟、文化的侵略等。又如,中國人走到世界各地,喜歡自誇中華文化,不肯融入當地族群裡,希望用自己的文化,在別人的國度裡生存,這不是侵略嗎?
恐怖份子的侵略,搞得舉世不安,如電腦駭客,是侵略人類的智慧與發明;一些沒有規範版權的國家,他們盜印、翻印,是侵略別人的文化、智慧、財產權。還
有,說話沒有保留、得理不饒人,帶著如刀如劍的語言給人難堪,這不就是侵略嗎?社會上常發生的性騷擾、強暴,這都是對人身的侵略;為一點芝麻綠豆大的小
事,拳頭相向、刀棍齊來,這不也是對他人的身體、他人的生命侵略嗎?所以,侵略就是對別人權利的破壞,侵略是一種惡劣的行為。
人類互相侵略不夠,還要侵略大自然,如海洋上的濫捕、山林的濫墾、甚至連空中的飛鳥都要濫殺,如此毫無顧忌的破害,難道不怕因果循環?
希特勒、史達林、東條英磯,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侵略者,他們那一位獲得了勝利?當初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想要瓜分中國,使得中國含淚忍辱,現在中國強大了,廿一世紀成為中國人的世紀了,難道要冤冤相報嗎?
自古以來,五胡十六國的互相爭奪、五霸七雄的相互侵略、金兵和清人的南下,成吉思汗的到處殺戮,曾幾何時他們所擁有的,又在何方?
抑制侵略,要從思想及內心淨化做起,世界需要和平,和平需要相互尊重,僅管大家的文化、語言、思想不同,我們要容許不同類型的存在。
自由生存、安樂生活、和平相處這是共同的願望,所以現在全世界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各國共同研究如何不侵略,給予每個國家領土、經濟、文化的自由;給予每個地區都有語言、習慣的自由;給予每個人都有生存、信仰、思想的自由。
不侵略,不能光靠法令的限制,需要從道德、慈悲、無我的認知上來自我淨化,如此才有民主自由真正的一天。《人間福報》2003年1月20日
性能
世間上的萬事萬物,各有各的性能,性能好的,價值就高,性能差的,價值就低。
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就表示眾生性能平等,但是,由於人類成長過程的努力和外在因緣的不同,而有學識與成就上的距離;物品也是如此,因製作過程的不同,而有好壞之別;這就如平等的踩在同一線上,卻在起跑之後,因能力的不同,而有成果的不同。
一把刀劍,性能差的,只要百元就可買到,性能好的,一萬元可能還買不到;一部汽車,性能好的要數百萬元,性能普通的只需數十萬元。所以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人們對此物的評價。
除了性能之外,還要看功用,就如都市的土地,一坪要百萬元以上;鄉村的土地,一公頃只需數千元;人也是如此,明星可以月入百萬元以上,有的人,卻連找個幾萬元可糊口的工作,都不容易,其它如電腦、照相機、影印機、行動電話,也都因功用的不同,而有價值上的差異。
又如到布店買衣料,會分有不同的價碼;到糧食行裡買米穀,也有不同的等級;到加油站加油,油價也有許多的分類;到藥店裡買感冒藥,也有價碼的差別。所以,不同者,皆因性能不同、功用不一,而有所差別也。
有時,性能太好,也會增加麻煩,如:「能者多勞」,有能力者,就要多辛苦;做得太好也會被嫉妒、批評,就好像花開放得美麗,會被人採折,樹長得高大,
也會被人砍伐。所以,性能好的人,要能禁得起人間的壓力。一個人越能承受外在的壓力,以及他人的批評,就越有價值,越有成就,因為他有好的性能。
佛教有一句話叫「四大皆空」,就是說明人生、萬物都由地、水、火、風四大種元素組織而成,所以就具備了各種不同的性格。人應該要有大地的性格,能生長
萬物、能承載一切;人應該要有流水的性格,能滋潤萬物、能隨遇而安;人應該有熱火的性格,能創造文明、能溫暖世間;人應該要有和風的性能,能瀟灑自在、能
傳播種子,讓萬物生生不息。
人應該要發掘自己的性能,增加自己的性能,培養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禮義廉恥,所謂四維八德的性能,並且開發我們性能裡的寶藏,才能發揮人的價值。
《人間福報》2003年1月21日
留
留,要留什麼給人呢?有的父母,「留」一大堆的財產給兒女;也有一些父母,「留」一大堆債務給兒女;有的人把聖名美譽留給人間,即所謂留芳百世;有的
人將醜惡壞事留給社會,就是所謂的遺臭萬年。立功、立德、立言,這是把好的留傳給歷史;害人、害事、害國,就是把壞事留在人間。
這個世間,有多少人留下東西給我們?除了親屬的遺財、遺德;前人遺留的知識;科學家留下的種種發明;社會留下的公共建設外,我們也要問自已,我能為大眾留下什麼呢?
就算一位沒有大用的人,他也可以留一點時間給人、也可以留一些義行給人,當然他也可以留一點好行好施給人,人總要留一些餘地給人,不留餘地,自己也不得轉身。
現代的建築,講究要留有空間;藝術家畫畫也要留些空白;倉庫、冰箱如果不留點空間,物品很容易變壞;人與人之間,也要留有一點距離,才美好;而人和人相處,要留有一點道義,才有人情。
現代的社會,可以留下你的留言、留聲、留音;金銀財寶有銀行的寶險箱,為你保留;監控系統、錄音機、傳真機,都會替你保留你所要的証據。
做生意的人要留一些老本,以圖東山再起;家居的生活要留些餘糧,以備不時之需;電腦的資料,要留有備份,以防電腦當機;生意往來,要留有收據,做為銀貨兩訖的證明;房子要留有緊急逃生口,以備緊急危機;認識新朋友,要彼此留下電話,以便將來聯絡。
在學校讀書,成績不好,會被留級;在社會上,違警犯法,警察會將你扣留在警局;男人拈花惹草,處處留情;女人年紀大了,女大不中留;好的官員,可以留
任;好的法官,可以在法中留情;但也有的人,報仇血恨要斬草除根,免留後患;過馬路、開車時,都要留心;在人群中,要留意自己的言行,免得別人不歡喜。
我們做人不可操之過急,應該等待機會,留有蓄勢待發的因緣;眼淚不輕流,表示留有力量;拳頭不輕發,表示留有實力。
我們應該要留下什麼?不該留下什麼?秦始皇,焚書坑儒,暴政專橫,留下的是罵名千古;文天祥的浩然正氣、史可法的高風亮節,都是芳名留世。
樹死留皮,人死留名,我們來到世間,要留一些什麼給人,就看你處事心態如何了。
《人間福報》2003年1月22日
表現
人從出生後,就不斷的在表現。兒童為了達到目的,以哭鬧來表現;及至青少年,以勇敢、熱情、活力來表現;成年之後,以智慧、能力、成就來表現。有的
人,用財富表現勢力和地位;有的人,從儀表上表現穩重的人格;有的人,用道德表現自己是君子;有的人,用聰明、智慧表現才華。男士用西裝筆挺表現英氣;女
士以化妝打扮表現美麗。
各行各業的人士,都要表現他的專長。如:歌手表現嘹亮的歌喉、運動選手表現特殊的技能、廚師表現色香味俱全的廚藝、演說家表現講演內容的動人、科學家表現研究的成就、企業家表現產品的質量、軍人的槍刀、文人的筆墨,在在都是表現他們的特殊才能。
學校每年以甄試方式選錄學生,學生的成績表現,是錄取的條件;企業團體徵才,也是錄取有能力者;空中小姐表現端莊的儀態,因為這是服務的必要禮儀;交
通司機最重要的表現,就是守時;商場裡最高的表現,就是信用;工農階層以勤勞表現生產;教師以口才、創意點子,表現誨人不倦;宗教家以弘法利生表現慈悲。
世間上,除了人要表現之外,大自然也在表現它的特性:花兒盛開表現它的美艷,青山蓊鬱表現它的雄壯,樹木挺拔表現它的雄偉,日月星辰表現它的光明,碧海藍天表現它的廣大,涓涓細流表現它的遠遠流長。
有些動物也講究表現:如孔雀開屏表現牠的華貴;蜘蛛結網表現牠的威力;海豚演出表現牠的特技;鸚鵡說話表現牠的模仿能力;獅子的吼聲表現牠的威武;螞
蟻覓食、蜜蜂採蜜都在表現牠們的工作能力;貓狗搖尾巴表現對主人的忠心;熊的慢步表現穩健踏實;駿馬日行千里表現奔跑速度。舉凡世間的鳥獸蟲魚,都在各自
表現自我的能力。
表現要能適當,因為適當的表現是正派、正當。表現不可以矯柔造作,尤其在團體中,不可太過自我的表現,而不重團隊精神,如此會令人反感。
適當的表現是美感;適當的表現是一種藝術;適當的表現是能力的展示。我們有什麼好的能力與特長,就好好的表現吧!《人間福報》2003年1月23日
享受犧牲
社會上經常有人說「犧牲享受」,把自己的時間、體力,貢獻給社會大眾,叫做犧牲享受。其實,助人為快樂之本,廣結善緣必定會得人緣,所以,「犧牲享受」也可以叫做「享受犧牲」。
母親把青春、體力、愛心,奉獻給兒女,從兒女那裡,聽到天真浪漫的音聲、童顏無忌的乖巧、活潑可愛的模樣,母親就得到犧牲的享受了。
作家熬夜完成著作,犧牲睡覺、遊玩的時間,看起來像是犧牲了種種的享受,等到功成名就時,不就是享受犧牲了嗎?
老師教育子弟,付出種種的愛心、耐心,犧牲了多少的精神與時間,當他的子弟有所成就時,即使學生沒有回報,老師也能感到教育的美好。正如孟子所說,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為一樂也。這不也是享受犧牲嗎?
工程人員為了橋樑、道路、大樓、公共設施,奉獻體力、汗水,等到完工時,造福世人;這些工程師、建築師所付出的勞力,不也能感到犧牲的享受嗎?
捐血或捐贈器官給別人,當別人因你的血液、器官而獲得健康時,你也會因此而感到快樂,這不也是享受犧牲嗎?
清道夫,看起來天天與雜亂、污穢在一起。但是當溝渠、街道因而乾淨、整潔,病媒因此消跡滅蹤,清道夫給予社會大眾的貢獻,不也是享受犧牲嗎?
運動員,為了在運動場上揚眉吐氣,接受艱辛的訓練,他們付出了辛苦、忍耐與體力,當他們得到勝利的時候,不就可以享受到犧牲的快樂嗎?
小丑,為了博得觀眾的歡笑,犧牲自己的形象,做出各種滑稽的動作,自己也因而忘卻煩惱、感到快樂,這不就享受到了犧牲的快樂嗎?
現代社會的義工,出錢、出力、犧牲假日,到處幫助需要協助者,當別人的事情因此而順利完成時,他所獲得的快樂,不也是享受嗎?
犧牲就如播種,一分耕耘就有一分的收穫;犧牲看起來像是吃虧、受苦,像是為別人而做的;其實,犧牲是為自己,因為一切的付出,是不會白費的。當你用血
汗去灌溉,用智慧去耕耘,發揮願力,付出金錢、勞力與服務的精神,別人因此而獲得健康、快樂、平安時,你所得到的功德,不就是享受嗎?
什麼是最有價值的人生呢?就是享受犧牲。能夠付出愛心的人,是最快樂的人。國家社會因有享受犧牲的人,才能有所成長;家庭也因有犧牲奉獻,才能光宗耀祖,所以犧牲享受,享受犧牲,是讓自己與別人獲得快樂、成就、祥和的重要因素。
《人間福報》2003年1月24日
迷思
三千大千世界,整個宇宙虛空,許多無量無邊,無限無界的問題,永遠是我們的迷思;人際間相處,有的人飛黃騰達、一路順風;有的人處處含莘茹苦、舉步艱難。為什麼世間這麼不公平,這也是我們的迷思。
為什麼花兒謝了,明年可以再開放?為什麼青草枯了,明年又發青?為什麼人死了,不能再復活?這也是人類的一個迷思。
鳥兒為什麼要歌唱?世間為什麼弱肉強食?氣候為什麼千變萬化?太陽為什麼一定要從東邊升起?鳥獸為什麼會成為鳥獸?每一個人為什麼要生老病死?這些都是我們沒有辦法解決的迷思。
人生生從何來?死往何處去?是永遠解不開的迷思;世界上,是先有蛋?還是先有雞?世間所有「先後問題」的迷思,是科學家無法解決的問題;是哲學家,橫
說豎說,愈說愈不明白的問題;只有在宗教中的佛教,對過去、現在、未來;對人生的前世、今生和來世,才有一個完整的理論說明,才能解決我們生活中所有的迷
思。
例如「因緣果報」,就能解決以上的迷思;又如「業力造作」,也能說明上述的迷思;還有「緣起緣滅」,也能解釋上述的迷思;從「中道有無」,也能理解上述的迷思。
既是迷思,入到迷思裡,當然不容易走出來,要從迷思中尋找答案,才能脫離迷思。例如生從何來?答案就是從死而來!死往何去?答案就是從生而去!先有雞呢?還是先有蛋?這不是先後的問題,而是如一個圓形的時鐘,從一走到十二,又從十二再回到一來,那有什麼先後的問題呢?
吾人讀書應該要明理,但是世人常是聰明反被聰明誤;讀書的本身就是要讓思想更清晰,但往往是讓世上多出一個迷思,就如任何一件事情,只要連續問三個「為什麼」,它就是一個迷思的問題了。
人類求神通,以為天耳通、天眼通,是什麼都能聽到、什麼都能看到,結果反而是更大的障礙與迷思,因為沒有神通的人,明天要死了,後天要死,今天都因不
知道而能開心吃飯,快樂說笑;假如有了神通,自己知道明天要死了,你還能快樂自在嗎?如果你有天眼通,看到那麼多苦難的人,你還能快樂嗎?如果你有天耳
通,聽到別人在罵你,對你不滿、對你虛情假意,你還能自在快樂嗎?
人類無法解決的問題,從研究裡無法解決,從讀書中也不能解決,人生迷思的問題,只有從覺悟中才能解決。《人間福報》2003年1月25日
花花世界
你有見過花花世界嗎?
走進公園裡,百花盛開、萬物爭奇鬥豔,這就是花花世界;走到都市裡,紅男綠女,燈紅酒綠,這就是花花世界;到了社會上,五光十色、人情詭異,那就是花花世界;甚至各種學說流派團體、千奇百怪的言論,陰晴不定的事物,好好壞壞的過程,都算是花花世界。
花花世界令人眼花撩亂,令人意亂情迷;花花世界是浮華璀璨、具有誘惑力的世界,人一不小心,就會墮入五彩繽紛的花花世界,而流連忘返,不知身在何處了。
其實,除了外在的花花世界外,古人有古人的世界,今人有今人的世界,男人有男人的世界,女人有女人的世界,東方人有東方人的世界,西方人有西方人的世
界,除此之外,諸佛菩薩,也都有各自的世界,如藥師佛的琉璃世界、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觀世音菩薩的慈悲世界。每個地方,每個種姓,都有各自的花花世界。
例如:文學家有文學家的世界,科學家有科學家的世界,演藝人員有演藝人員的世界,畫家有畫家的世界,富人有富人的世界,那怕是一個貧無立錐之地的流浪漢、遊民們,都有他們各自的心內世界。
《論語》說:「君子和而不黨,小人黨而不和。」每個人都想創造一個與眾不同的、屬於自我的花花世界,自我的花花世界,應具有什麼內涵呢?自我的花花世
界是一個專才的世界;是一個芬芳、能與他人分享的世界;是一個自我的歡喜,也能與人共有的世界;是一個清淨,可以回歸到自然的世界;是一個講仁義道德的世
界;是一個真善美的世界。如果每個人,都能在各自的世界中精進努力,就不會被外在的花花世界所迷惑了。
不過,雖然外在的花花世界令人「目盲」,但是人們也因這個花花世界,而有留戀之心、而有長生不老之念,所以我們不能排斥來到這個世間,而自我結束生
命,如老子所說「是以聖人之治也」,「故去彼取此」;在花花世界中,可以「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也可以「建設水月道場,大作空花佛事」,亦可如周敦
頤的「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儘管外在花花世界的虛虛假假,但是,我們內心的世界,要無風、無浪、無花亦無香;儘管外在世界名利權位的爭奪、財富享樂的追求,但我們的內在世界,要有如韓愈所說「與其有樂於身,孰若無憂於心」的知足與自在。《人間福報》2003年1月26日
面子
人人都愛面子,尤其是中國人,為了面子才去讀書上進;為了面子才買下豪華住宅;為了面子才乘坐進口汽車;為面子才培養孩子學習才藝;為了面子才穿著名牌衣物;為了面子才全家出國旅遊;甚至為了面子,婚喪喜慶就得鋪張場面、耗資高額。
其實,面子不一定要靠外表來裝飾,只要自己有學問、有品德、有才藝、有人緣那就是有面子;只要自己正派穩重,受人肯定,那就是給他面子,對他歌功頌德。
中國人喜歡講關係、套交情、論人情,因此,江湖好漢常會為了你給他面子,他就不得不為你出生入死。甚至於家裡的傭僕,也會因你給他面子,他就心甘情願的為你犧牲。
什麼是面子?有的人「送禮」就是給他面子;有的人請他「吃飯」就是給他面子;甚至專程拜訪,也是為了給他人有面子。總之,只要你對他人看重、對他人恭維,都是讓對方有面子。
但也有一些人,你橫說豎說,他就是不肯賣你面子,所以有時候,遇到一些不接受別人給他面子的人,什麼事就都不好商量。
世間上,靠金錢能解決問題、靠好話也能解決問題,靠交情也能解決問題。其實,除了金錢、語言、交情以外,更要從道義上,來解決問題,這就比靠面子來解決要好多了。
「面子」要看在什麼時侯使用,當要面子的時候要面子,不要面子時,就不必用面子來做人情,像國家的榮譽、家人的形象、朋友的關係、同事的往來,都應該要顧到面子。如果為了個人的面子,而不顧國家、社會大眾的利害得失,那就是太不懂得要面子的人了。
給人面子,也要注意自己的面子。所謂自己的面子,就是要有佛教的八正道:正當的職業、正當的見解、正當的思想、正當的心念、正當的語言、正當的禪定等。假如能更進一步利國利民,愛眾愛己、廣行善事、廣結人緣,給別人讚美肯定,那就是給自己最大的面子了。凡事正當行事,才能普利大眾、讓別人肯定,如此就是讓自己有面子。
要面子、不要面子,都不可以極端,有一些人像「吊死鬼擦粉」死要面子,這種人,不以學業、道業、功業來維護自己的形象,只是死要面子,求榮反辱,實在划不來。因為面子象徵一種榮譽,榮譽是人格的光輝,是自尊、尊人的表現,能尊重別人,就是給人面子,也就是給自己面子了。《人間福報》2003年1月27日
走出去
科學文明快速發展的今天,「閉門造車」與「固步自封」,已不能適應世界潮流的腳步,唯有走出去,才能與各國相互交流、吸收國際知識;走出去才能自我推
銷。元好問《清平樂》的:「井蛙瀚海雲濤,醯雞日遠天高,醉眼千峰頂上,世間多少秋毫。」因此,走出去才會發現自我的渺小。
一個國家,外交要走出去,才能與鄰國邦交;商人要走出去,才能推展貿易;產品要走出去,才有行銷之路;讀書人要走出去,才能擴展見聞;農人要走出去,才能改進產品,推銷農作物;甚至出家人,「一缽千家飯,孤僧萬里遊」,走出去了,才能成為領眾的法師。
哥倫布走出去了,完成人類首次橫渡大西洋的壯舉,有人對他的發現不以為然地說:「只要一直往西行,任何一個人都會碰到陸地。」哥倫布回答:「對!我們
的差別,就在你不敢,我敢!」走出去,或許會有風浪;走出去,或許會有災殃,但是蠶要破繭而出,才能成為美麗的蝴蝶;人也要有險難,才能茁壯。俗語有句
話:「你心愛的孩子,要讓他走出去。」如此才能讓他成長。
走出去,有冒險;走出去,需要探索;走出去了,就有不同的因緣。中世紀的佛教大使們,到印度求法,因為走出去了,才能帶回佛教的三藏經典;張騫等出使
西域,才能開拓聞名的絲綢之路;明代鄭和七次下西洋,而把中華文化傳向遠方的國度;至聖先師孔子,也是走出去,推行仁義,乃至佛陀也是走遍五印度,將佛法
弘傳開來。
走出去,才能世界化、國際化。如漢、唐時期,因外交能走出去,才能創造歷史的盛世;而清朝末年,因封閉自大,自我陶醉,於是將中國人民帶向被列強欺侮的悲傷之地。
現在社會上,有很多因為感情不順、讀書壓力,或是走不出悲傷與恐懼的人,最後選擇自殺,來了斷自己的生命。所以,走出去,才能摧毀自我局限之框;走出去,才有希望;走出去,才能看見陽光;走出去,就如打開心窗,可以擴大自己的視野,可以吸收美麗的風光。
企業,要有創新,走出去,才能增強自己的競爭力;產品,要有品質保證,走出去才能打造世界品牌;國家選手,要有精湛的專才,走出去才能與對手較量;學子,要有語言能力、豐富學識,走出去才能與不同學者相互砥礪。
走出去,表示你已具備對外競爭的能力。荀子說:「學不可以已。」是說學習是不能停止的,人不能自滿於現況,所以走出去,才能發現自己的不足,才能兼取眾長;走出去,才能融入大眾,才能獲得世人的認同與尊重。《人間福報》2003年1月28日
作品
人生,應該有幾件傑出的作品,才不辜負自身。
文學家以文章、散文、詩歌為作品;畫家以山水畫、人物畫、花鳥畫為作品;雕塑家以木雕、銅雕、陶藝品為作品;軍人,以參加多少戰役,打過多少勝戰為作
品;政治家以政治理念的實踐為作品;企業家以工廠、產品、經營所得為作品;科學家以發明、創造、發現為作品;工程師、建築師,以建築物、橋樑、道路為作
品;農夫以農產豐收為作品;園藝專家以盆栽、花果、培植成功為作品;父母以兒女光大門戶為作品;老師以學生成績優良為作品;甚至兒童有兒童的作品,青年有
青年的作品。人的一生中,每個階段,都應該有不同的作品,才不虛此生。
每個人以你現有的身分,好好的表現盡責,那就是一份好作品,如主婦,以居家布置典雅為得意的作品;廚師,以菜餚的色香味美為拿手的作品;政治人物、經
濟學家,以人民安樂、經濟繁榮、社會和諧、風氣善良為成功的作品;侍者,可以把主人侍侯得體,為他的作品;秘書,可以將老闆的行程規劃的完美做為作品;老
闆的成就也是員工的作品。
人間是富於作品的,就如李白所說:「大塊假我以文章」,好好的利用這個世界,這世間就可以成為任何人的作品。如種植一朵花、一棵樹,花樹都是我們的作品;會說美好的語言、會講說令人感動的道理,語言道理都是我們的作品。
不過,好的作品也要有人欣賞。一個善於歌唱的人,沒有人愛聽他的歌曲;善於演說的人,沒人邀請他講說;有悲天憫人胸懷者、有雄才大略能力者、有蓋世驚人理論者、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專才者,但是懷才不遇,直讓人有找不到伯樂之憾。
如洪通、梵谷的作品,都是早期沒人欣賞,直到死後才受人肯定;又如屈原的「已矣哉!國無人,莫我知兮」;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
伯牙的摔琴謝知音;東方朔的《答客難》,不也發出了因作品無人欣賞的不平之鳴嗎?還有徐渭、唐伯虎、鄭板橋、金聖嘆,伯夷、叔齊等,世間多少有才之士,因
作品無人肯定,無人理解,而致腰斬、隱居、投江自盡的下場,不能不令人為之惋惜。
我們讓大地山河、國家社會、經濟財政、士農工商,都能成為我們的作品,我們自己也要是一塊好的材料,可以製造成好的作品,貢獻給大眾,成為眾人的作品。而自己不能製造作品,不如就將自己交付給別人製作吧!
作品是有價值的,是人人所愛惜的,是大家加以愛護的,我們為什麼不成為一份作品呢?《人間福報》2003年1月29日
改造
衣服不合身需要改造;用品不合規格,也需要改造;國家社團不合時宜,也需要改造;觀念不正確,更需要改造,否則就無法生存了!
愛美的小姐,一再為自己塑身改造,改眉毛、改鼻子、改眼皮,改皮膚,總想要將自己改得更好、更美;立志的人,想將自己的懶惰、懈怠,改造成積極、進
取;愚蠢,慳吝者,想將自己改變得能喜捨、有智慧;嫉妒、怨恨者,想改造得寬容、慈悲;自私、我慢者,想改造成服務、謙卑之人。
社會上,科學家忙著基因改造;農業學家忙著品種改造;政治人物極力於政體改造;教育學家著力於教育改造;所有的公眾人物,也都非常注意自己的形象改造。總之,無論人和事,都是要經過不斷的改造、不斷的進步,才能有所成就。
有的人求命好、求運好、求升官發財、求平安健康、求事事如意,而求神問卜,希望獲得幫助,其實,自我改造,比求神明幫忙更好;有的人希望求貴人相助,希望獲得別的人提拔,其實,這些都不比自我改造,更能有實質的益處。
古德云:「登天難,求人更難。」因此求命好,求運好,求意外的福德,不如求自我因緣果報的改造。歷史上許多大惡之人,如王莽、秦檜、魏忠賢等,都是一味的愚昧,而不知自我改造,到後來,落得遺臭萬年的結果。
人生最大的缺點,就是不肯改造,不肯改造,就是不肯面對自我,不願進步。那有人一生下來,就是偉人?就是聖賢呢?所以,不斷的改造,才能讓自己趣向更圓滿的境界。
印度的阿育王,本來生性殘忍好殺,人稱他為「黑阿育」,後來他自我革命,信奉佛法,救濟貧民、興建醫院、結集佛典,而成為「白阿育」;佛子羅舁羅,如
果不改造喜歡說謊話的習慣,他那能成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玉耶女,如果不改變她貢高我慢的習性,如何成為人人稱讚、孝親尊翁的賢美媳婦?西晉的周處,橫
行鄉里,為鄉人所唾棄,他如果不痛改前非,立志好學,如何成為屢建奇功的名將?宋朝的寇準,也因改掉遊手好閒的習性,而中進士並成名於世。
人非聖賢,誰能無過;有過而改,善莫大焉。吾人最大的缺點,就是自己為自己找理由,而不知改造。如果,能改造自私、執著、見不得別人好、堅持己見、逃避善言、懈怠、貪、瞋等缺點,則何事不能成辦呢?《人間福報》2003年1月30日
三陽開泰
今天是中國人癸未年的春節,是羊年的初始。羊與陽同音,人們常以「三陽開泰」作為新年平安吉祥的祝賀詞。
羊是樂群的動物,個性溫柔安靜,我們用「三羊開泰」來迎接新年是最恰當不過的。羊不但有羔羊跪乳的孝順,而且具有對主人的忠心,即使主人不給他草料,他仍能不鬧情緒地跟隨飼主。羊的毅力比人更大,即使受饑寒、受虐待都能甘之如飴,甚至還能替人做「代罪羔羊」。
說到「三陽開泰」,本是《易經》裡的卦名,是大地回春,萬象更新,溫暖人間之意;是要吾人相互地提攜,相互的包容,有能力的人要謙卑,有才華的人要內斂,甚至君子也要與小人交流,於潛移默化中,讓小人改過遷善。
在中國字中,「善」與「美」的字義都是源自於「羊」。「美」便是由「羊」和「大」字組成,所以,潔白肥大的羊便是「美」;善的上面是「羊」,所以人們把羊,作為吉祥美好的象徵,作為溫和善良的動物。
在商代的卜辭中,「羊」與「祥」是相通的,所以「吉羊」即是「吉祥」,故在中國的民間藝術作品中,如剪紙、刺繡、篆刻、木雕以及郵票等,常會以羊為主題,寓示吉祥的意義。
羊對於人類是很有貢獻的,如羊角可以當作武器;羊毛可以製成毛筆、毛衣、毛氈;羊乳是提供人類營養的食品;羊肉可以給人食用;羊皮做成船筏子,可以讓人橫渡黃河。羊,是人類的朋友,他一生對人類的奉獻,實為人之所不如也。
在姓氏中,也有以羊為姓者,如羊角哀與左伯桃的「羊左之誼」就是「生死之交」的友誼;亦有以複姓公羊者,如公羊高,其所造《春秋傳》,亦稱為《公羊
傳》。牛馬狗羊都是家畜,人類總不願被比為牛馬狗,若是比為猛而有力的老虎,人們也必會抗拒不滿,但是,如果是比為順而柔和的羊,人們卻能喜而受之,由此
可見,人心需要的不是凶猛有力,需要的是祥和歡喜。
展望羊年,在個人要溫柔和平,才能受人喜愛;展望大眾,要能樂群尊重,才能共有共榮;展望社會,不要黨同伐異,改虎的凶性為羊的柔性,則無有不圓滿也。
「洋洋得意」這不是我們每個人心情的寫照嗎?「洋洋盈耳」這不是人際間和平的聲音嗎?「洋洋喜氣」這不是人我之間歡喜的交心嗎?「洋洋大觀」這不是國家一片興隆的氣象嗎?
所以,羊年是美好的一年,大家用善美的心,來迎接羊年吧!
《人間福報》2003年1月31日
善知識
善知識是叫人遠離諸惡,奉行諸善的善友,是每個人生活在世間上,不能捨離的引導、不能缺少的老師。
人群之中有善知識,也有惡知識。善知識示人以道以德、以學以藝;惡知識只是叫人為非作歹、不務正業。誰是善知識?誰是惡知識?就要以慧眼去分辨了。
父母養育我們,是我們的善知識;師長教導我們,是我們的善知識;親朋好友規勸我們,是我們的善知識;芳鄰做我們安全的守護,也是我們的善知識;甚至於
歷史長流讓我們明古鑑今,歷史就是我們的善知識;現代的科技日新月異,不斷改善人類的生活,幫助人類文化發展,科技就是我們的善知識;我們看到一本好書、
聽到一句好話、遇到一件好事、能給人歡喜、提升淨化人類心靈的,都是我們的善知識;「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自然界的一花、一草、朝陽、和風,
乃至空氣、雨露等,也都是我們學習的善知識,甚至佛教「苦、空、無常」的義理,更是無言的善知識。
《雜阿含經》裡載,何等人能為遠遊善知識?何等人能為居家善知識?何等人能為通財善知識?何等人能為後世善知識?佛陀說:商人是我們遠遊的善知識,因
為商人經常各處通商,知道何處有財富,那裡有風景,因此商人是我們遠遊的善知識;家庭裡貞節賢良的妻子,是我們居家的善知識;同行的企業家和我們一起創辦
事業,是我們的通財的善知識;如果我們的心中有正見,有良好的觀念,這個正見就是我們後世永恆的善知識。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既是我的老師,就是我的善知識;愚者也有一得,愚者的一得,也是我的善知識;至聖先師孔子說過:「我不如農夫。」因為孔子自認
不會耕種,所以農夫是他的善知識,以此類推:我不會織布,會織布者就是我的善知識、我不會駕駛,駕駛的司機就是我的善知識,由此可知,只要能幫助我們人格
提升、知識傳授、義理教化的人、事、物,都是我們的善知識。
反之,世間上的善知識,給我們許多的因緣,幫助我們成就,我們又有些什麼因緣,來供養善知識呢?我肯以謙虛來尊重他們嗎?我肯以語言來讚美他們嗎?我肯以服務來奉獻他們嗎?
如果要做好一個善知識,就得導人善路、廣學多聞、具備正見、善於教授、給人鼓勵,能做到這些,就是明白善知識之道了。《人間福報》2003年2月5日
做人
常聽人說:「做人難,人難做,難做人。」做人真的是這樣的困難嗎?如果,你不把人當人,別人也會不把你當人,當然就做人難了;你看不起別人,別人也看
不起你,你當然就覺得人難做了;你怕別人欺侮你,你卻欺侮別人,當然就覺得人難做了;你怕別人輕視你,你卻輕視別人,你當然覺得人難做了;你不喜歡別人疑
忌你,可是你卻常疑忌別人,當然就覺得人難做了;你怕別人打擊你,你卻常打擊別人,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當然就覺得人難做了。
有的人目中無人,別人的心目中怎麼會有你呢?你沒有替人設想,沒有體諒別人,別人當然也不會替你設想,更不會體諒你,屆時你就要感歎,做人難了。做人應該要寬以待人、嚴以律己,如果你常寬以待己,嚴以律人,那當然就難做人了。
做人常被是非困擾,此也是是非,彼也是是非,是非讓人們生活不得安寧,因此,如果我們能夠不聽是非,不說是非、不傳是非、不怕是非、不記是非,這不就好做人了嗎?
做人是「謙受益,滿招損」,但是我們偏向「滿受益」。做人需要低姿態,做事需要高水準,可是一些人,要求別人要高水準,而自己卻凡事都得過且過,這就是不會做人了。
做人要注意三點:無求、無私、無欲。
因為人到無求品自高、人到無私功自大、人到無欲自然正,能夠無求、無私、無欲不就很好做人了嗎?
人要如何做人?委曲求全、識大體,就是做人;人要如何做人?謙虛忍讓多學習,就是做人;人要如何做人?隨喜功德莫嫉妒,就是做人;人要如何做人?廣結善緣、布施歡喜,就是做人。
如何把人做好?應審度自己所長,補強自己不足,如漢朝匡衡的六戒:
一、聰慧睿智者,應戒免過分精細。
二、寡聞少見者,應戒免閉塞不明。
三、勇猛剛烈者,應戒免魯莽粗暴。
四、溫良仁愛者,應戒免優柔寡斷。
五、耽於安舒者,應戒免坐失良機。
六、粗心大意者,應戒免遺忘漏失。
美好的人生是人創造的,罪惡的人生也是人造成的,佛教教人很多道理,如:守五戒、行十善,四無量心、六波羅蜜、八正道、廣結善緣、以責人之心責己、以
恕己之心恕人、學吃虧、立志、發心、立願、「常樂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捨中」,這些都是做人的道理。《人間福報》2003年2月6日
情感表達
人是感情的動物,一切生活起居,都在表達感情,且受情感左右。人有時用喜怒哀樂表達感情;有時用悲歡離合表達感情;有時在是非得失中,表達感情;有時在生死存亡中,處理感情。
感情沒有理智來領導,就如作繭自縛,這是錯誤表達感情的人生。
人不應該用眼淚來表達感情、不應該用吼聲來表達感情、不應該用憤怒來表達感情、更不應該用嫉妒來表達感情。難道生氣、不吃飯、心情不好、不講話,就能
夠幫助自己解決問題嗎?感情到了情緒化的時侯,不但是別人不歡喜,自己也不好受。要如何將自己的感情表達得宜呢?只有六法貢獻大家:
一‧要坦誠:感情表達的方法,要講清楚、說明白,只要自己的情感真誠,就能獲得別人的諒解。
二‧要淨化:感情是染污性的,人心的自私、煩惱、怨恨、妒忌都是由感情所引發出來的,假如能有淨化的感情、昇華的感情,以智慧來引導感情,讓感情不受汙染,生活就會不被情緒所左右了。
三‧要理性:感情是一個盲者,只知一廂情願的往前邁進,因而讓自己跌進火坑中,都還不知道自己錯在那裡。所以要以理性來駕馭感情,理性就如眼睛,感情的腳步,要由理性的眼睛來導行,才能安全。
四‧要看開:感情,如眼睛裡容不下一粒沙子,所以感情的世界,是非常狹窄的。世間的正義公理常被感情所蒙蔽,人們常常看不到世間的美好,所以要將感情
的窗子打開,看看多采多姿的人間,如果自己鑽牛角尖,自我限定框框,就是自找麻煩,因為世界如此廣闊,為何要只為某一事、某一人而煩惱呢?
五‧要樂觀:感情的生活裡,大部分都是自怨自艾、自我悲歎的,當然,也有少數者有樂觀的生活。既然,感情是有歡喜和傷感的成份,我們為什麼不選擇歡喜
呢?歡喜才是美好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生活,每天愁雲慘霧的日子怎麼好過呢?我們要能把樂觀歡喜帶給別人,不要把煩惱悲傷傳染給別人,如此才會有快樂的感
情生活。
六‧要開發:感情就如土地,要開發了才能培植苗種。我們對父母的感情,要開發了才會孝順;對兒女的感情,要開發了,才能發揮父愛母慈;對朋友的感情,要開發了才懂得奉獻;對國家的感情,要開發了才能盡忠。
感情不要只愛一個,要愛天下的蒼生。如佛陀所說,愛每一個人如愛自己的父母,這才是感情表達的最高境界與昇華。《人間福報》2003年2月7日
觀點
世間無論任何事情,各人有各自的看法,這就是「觀點」。政治上的黨派,互稱同志,表示他們對思想、主義觀點一致。同一家庭裡,兄弟姊妹間的觀點不同,勢必造成分家;夫婦間的價值觀念差異太多,也會釀成離異。
各人雖有不同的觀點,只要相互包容、彼此尊重,在不同觀點間取得共識,就會有圓滿的結果。如醫師為病人開刀,先有各部門的「會診」,討論不同的看法,
最後取得一致的觀點,才會為病人動手術。青年男女談情說愛,不能只憑直覺上的喜歡,應該從不同的觀點裡、價值上找出共同的認知,才能有美滿的婚姻。
其實,一個社會裡,有各種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觀點,才顯得多采多姿。春秋戰國時期,就是學術思想不一、諸子輩出,百家爭鳴的時代,此一時期,造成了中國歷史上,觀點不同、百花齊放的燦爛時期。
漢末三國時期,各種的計謀出世,如:「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美人計、連環計、空城計、敗戰計等,都是由於觀點不同,各出奇招取得勝利;唐太宗的貞觀之治,也由於接受各種觀點,讓各階層有所發揮,才能成為盛世。
所以,觀點不同並不可怕,觀點的差異也不是不好,重要的是在不同觀點裡,能異中求同。就如佛教儘管宗派林立、意見分歧,但都是以三法印、四聖諦為思想中心,依眾生的根機而有不同的法門,所以觀點不是愈多愈好嗎?
觀點就是觀念,觀念正確,凡事必定成功;觀念錯誤,必會釀成災禍。蔣介石對日抗戰,以「空間換得時間」的觀點,取得勝利;國共之爭,毛澤東以「農村包
圍都市」的觀點而佔優勢。秦始皇因「焚書坑儒」的錯誤觀點,加速了滅亡;康熙「漢蒙一家親」的作風,獲得漢人的認同,為大清皇朝,奠下二百多年的江山;太
平天國只信上帝,無法獲得中國士大夫的認同,在觀點上無法取得妥協,而讓太平天國走上失敗之途。還有,孫中山先生推翻滿清,創立民國,他提出「天下為公」
的觀點,讓出開國大總統的地位,這樣的氣度,有誰能做到呢?
現代異說紛紜的人事中,有思想、有觀點才可取,但是能有接受不同觀點的雅量,是更重要的。《人間福報》2003年2月8日
繳費
學生讀書要繳學費,上補習班要繳補習費,停車要繳停車費,進入公園、參觀風景區、看電影,都要買門票,買門票就是繳費。
「使用者付費」,這是很自然的道理,但在開發中的國家,都喜歡享受,不喜歡繳費,這種不勞而獲的行為,是落伍的思想。一個能收費的觀光區,必定是有它的可觀之處,而且,其建造、維護、員工的薪資,也必定是所費不貲,如果人人不繳費,他們怎麼維持下去呢?
萬千人共同繳費於一個地方,必定能使這個地方,或事業機構,更好更美。如果人人不繳費,而讓一個地方,無限量的提供資源讓大眾使用,則此團體必因入不敷出,而關門倒閉。所以繳費才能使公共的事業成長,繳費才能要求品質的提升。
在先進的國家,繳費是理所當然的,如聽一場講演、看一場表演、使用一個公共設施都要繳費;甚至成為某團體的會員,也要繳費。另外,如田地稅、房屋稅、土地稅、印花稅等,都是消費者付費的義務。
繳費是社會進步的關鍵,就如我們養植一盆花,希望能開得美麗,供人欣賞,我們就要對這盆花澆水施肥,這就是繳費;我們看海豚表演,因為觀眾有買門票,
所以主持節目者,就會給海豚一條小魚,這就是對海豚表演的繳費;你到天文台,用望遠鏡看天星,如果不繳費,天文台維護機器的費用從何而來。在台灣,一條高
速公路,從南到北,要繳九次過路費;日本高速公路所繳的費用,比汽油要多,這都是因為「繳費」才能積少成多,讓投資者繼續經營;繳費,不但是維護現有的保
養費,也是未來改進的發展基金。
其實給人一句好話、給人一個笑容、給人一個敬禮、給人一聲謝謝、一個讚美,就是與對方交心,也就有繳費的涵意。
我們對於公有的財富,像陽光、空氣等,可以不繳費,但是如果使用國家的公共設備,以及私人所擁有的建設,都應該要繳費,如國立公園、國立美術館、植物園、博物館,都要繳費。甚至,你上教堂、寺院,添油香不也都是繳費嗎?
繳費,是因為經營者支出龐大,付費者心甘情願,所以繳費是天經地義的事。「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繳費制度,必定被未來時代所取用,將繳費當成是小小的布施,這也不失為一個現代人應有的好觀念。《人間福報》2003年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