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ật Học Online

迷悟之間11 --成功的理念2
星雲法師著

要有反應
  
  世間上,物理講究反應,人情上也講究反應。反應來自刺激,有刺激而沒有反應,就是麻木。人撒手塵寰,就沒有反應了,所以只要是活的,就應該要有反應。
  
  總統的一篇文告,當天全國都會有反應;國家的一個政策、一個計畫,全國的人民也會有反應。當這個國家的正事都沒有人反應,反而危言聳聽的消息,或者只注重股票的漲跌,反應過度,也不見得是好事。
  
  人與人相處,彼此的和諧,就是靠彼此善意的反應;如果彼此發生猜忌、粗語,就會有了不良的反應。甚至於因果報應、業障現前,也都是反應現象。
  
  人居住的環境,如果空氣品質不好,居民的健康即刻就會有了反應;甚至化學污染,有時也會讓人在反應中賠上生命。
  
  人應該要有正常的反應,應該笑的時候要笑、應該說的時候要說、應該做的時候要做,這是正常的反應;如果該說的時候不說、該笑的時候不笑、該做的時候不做,就是不正常的反應,這在佛教裏稱之為「非人」。
  
  有的人反應在口中,有的人反應在臉上,有的人反應在心裏,也有的人反應在手腳上。歡喜的時候,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用來表示他快樂的反應;不喜歡的時候,拳腳交加,這也是極端的反應。
  
  反應是很正常的,我們在世間上,只要是活的、有生命的東西,都要有正常的反應。例如惻隱之心就是反應,仗義直言就是反應,感動犧牲也是反應,扶弱除強也是反應。
  
  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觸到色聲香味觸法六塵,都會產生反應。敲鐘打鼓,也都有反應。前不久,佛指舍利蒞臨台灣,禮拜者不是涕淚縱橫,就是法喜充滿,這都是很正常的反應。
  
  我們的日常生活裏,喜怒哀樂的反應,都會對個人、對社會、對國家,乃至上下古今未來,產生錯綜複雜的反應。因此,我們要想得到善緣好運,就必須要廣結 善緣,才會反應出好運;我們未來的人生要想上升善道,此生就要有好的作為,將來必定會有好的反應。《人間福報》20021120


花語
  
  人能說話,大家沒有異議。動物裏,走獸會說話嗎?飛禽會說話嗎?魚蝦會說話嗎?牠們有聲音,可能牠們的語言我們不懂。總之,馬高興了,牠會長嘶;牛有興致了,牠會發出吼聲。深山叢林裏,飛禽鳴叫的聲音此起彼落,相互呼應,你能說牠們沒有語言嗎?
  
  大自然裏,花草樹木有語言嗎?有的語言是有聲音的,有的是無聲的語言,像「溪聲盡是廣長舌」,這是有聲音的語言;像「山色無非清淨身」,這就是無聲的語言。
  
  即使是人,語言的表達也有低能,也有高手。有的人,幾十年歲月裏,自己本國的語言都說不好,何況要他再多學一種外國語言呢?有的人能通六國、十國語言,甚至我們讚美聰明的人「善解人意」;能夠「善解人意」的女人,我們就稱她為「解語花」。
  
  說到花的語言,像康乃馨不就是代表母愛對你的關懷嗎?百合花不就是向你表達它的純潔嗎?紫丁香代表初戀,玉蘭花向你宣誓,表示信任,牽牛花代表男女的情意,西洋的玫瑰花也在愛情的領域裏,與牽牛花一較長短。
  
  其實,植物早已向世人說話。一年四季裏,「春蘭」、「秋菊」、「夏荷」、「冬梅」。春天的蘭花告訴吾人,他是山中的隱士;夏天的荷花訴說他的耐力與清 淨:「直饒熱得人流汗,荷池蓮蕊也芬芳」;秋天的菊花堅毅不拔:「菊殘猶有傲霜枝」,他能抵抗嚴寒的侵襲,莊敬自強;冬天的梅花無畏冰雪霜寒,他一枝獨 秀,傲骨凜然,所謂「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
  
  花各有特性,所以世界各國莫不選出「國花」,用以代表自己的民族精神。中國大陸以牡丹做為國花,表示他的榮華富貴;台灣以梅花代表堅忍卓絕。此外,目 前世界上各國國花為人所熟知的,如:日本的櫻花、荷蘭的鬱金香、印度的荷花、尼泊爾的杜鵑花、俄羅斯的向日葵、美國的玫瑰、英國的薔薇等。
  
  這許多花都是在向世人訴說他們的身世、他們的精神、他們的內涵、他們的價值。尤其,花最擅向世人說法的就是「花開花落」,道盡了人世的滄桑,一切苦空無常。雖然世事無常,花也有再生的希望,如「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豈止百花對我們說法,大自然哪一樣不是每日在向我們示意人間的滄桑?只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聰明的人兒,你看清落花代表什麼意思了嗎?你聽懂流水的聲音表達什麼道理了嗎?你能像桃花一樣,有想到自己來生的春夏秋冬嗎?
  
  《人間福報》20021121


 居家之道
  
  人生,為官的有為官之道,經商的有經商之道,居家就有居家之道。居家之道是什麼呢?居家之道要「敦親睦鄰」,居家之道要「量入為出」,居家之道要「省 吃儉用」,居家之道要「敬老愛幼」,居家之道要「上孝下慈」,居家之道要「和睦親族」,居家之道要「忠孝雙全」,居家之道要「你大我小」,居家之道要「吃 虧就是占便宜」,居家之道要「為了求全就要委屈」,居家之道要「以愛才能贏得愛」,居家之道要「修心養性」,居家之道要「樹立形象」,居家之道要「有人無 我」,居家之道要「窗明几淨」。
  
  居家之道,無論是男女主人,都要善做羹湯;居家之道,要自己保護健康,否則生病了,就會帶給家人麻煩,自他皆苦。
  
  家,不是一個人的;家,是全家人共有的,居家之道要共同遵守,共同經營一個美滿的家。有的家庭,男主人經常在外應酬,甚至把客人帶回家中,影響家居生活,經常如此,家庭必然出現問題。
  
  家,有大家庭、小家庭,現在的家庭多數是小家庭,過去三代同堂、五代同屋的家庭已經少有了。有的人有家卻不喜歡回家,有的人找不到家,無家可歸。有的人認為家中人多好做事,這是有合群的性格;有的人嫌人多耗費大,所以人各有性。
  
  中國的齊家之道,家齊而後國治。家,要從家中的每個份子都能喜歡別人,家才會融和,才有歡笑。林覺民以自己的家,想到別人也有家,我愛我的家,大家都愛家,所以他把愛家之情昇華為愛國之情,中華民國不就是因為黃花崗烈士而才能建國的嗎?
  
  愛家要「愛屋及烏」,你愛了家,就要把與家有關的環境、鄰居、社區建設,都要關心。居家要簡潔明了,外國人居家都很簡單,不像中國人家中經常堆積如倉 庫。家居要整齊、清潔、美觀、樸素,家中要有供奉祖先的位置,要供有佛菩薩聖像,才有中心。居家環境不要迷信地理風水,只要通風、向陽,尤其能與鄰居友 好,守望相助,才是重要。
  
  中國人過去講究「積善之家慶有餘」,現在的人都希望要經營「書香之家」。每個家庭能訂一份人間福報,每日觀賞人間衛視,每人參加佛光會當會員,每年到佛光山朝山一次,建立一個佛光之家,以人間佛教做為家人的共同思想,這就是居家之道了。
  
  《人間福報》20021122



登山
  
  古代交通不便,人們從一個地方要到另外的地方,總要翻山越嶺,爬山涉水,經過長途遠征,幾番辛苦後才能抵達目的地。現在時代進步,交通發達,縣市之 間,乃至國與國之間,儘管高山險阻,也有各種交通工具通行其間,朝發夕至。所以,登山已經從古代生存必備的能力,現在變成自我向大自然挑戰的活動。
  
  登山,可以訓練一個人的體能、精神、毅力;登山,還可以滿足人冒險犯難、挑戰自我極限的欲望。登山是與大自然搏鬥,大自然雖然雄偉,人還是可以與高搏鬥,一樣可以順利登頂。
  
  不過,登山畢竟是一種具有冒險性的行為,所以事前必須經過專業訓練,至少要有資深的登山者當嚮導。由於登山需要極大的體能、耐力,所以一般說來,締造 各種登山記錄者,大部分是男性,當然也有少數的女性,甚至肢體殘障人士也能登頂成功。例如英國人TomWhittaker是一位被截肢者,他於一九九八年 成功攀登埃弗勒斯峰。
  
  埃弗勒斯峰是世界三大高峰之一,第一位成功登頂的是紐西蘭人愛德蒙希拉瑞(EdmundHillary),他於一九五三年五月寫下這項紀錄。而居住在 喬治亞的LerSarkisor,於一九九九年五月十二日成為攀登該峰年紀最老的記錄保持人,他登頂時已是六十歲又一百六十一天。不過比起一九七一年,時 年九十歲的楊森將軍,領隊登頂大霸尖山,創下台灣最高齡的登頂記錄,則又略遜一籌。
  
  此外,第一位攀登大陸每一個最高峰的人,是加拿大的派屈克莫洛(PatrickMorrow),他在一九八六年五月七日完成了這項壯舉。
  
  二○○一年二月,首創我國女性登頂南美最高峰阿空加瓜峰成功的林乙華、李美涼,他們兩人從台灣大學畢業開始,以七年的時間,累積了六次到海外攀登各大高山的經驗,他們所花去的經費,足夠在台灣買一間別墅,但是他們不以此為圖,獨對登山樂此不疲。
  
  其實,登山很好,但不一定非要征服外面有形的山,我們應該征服的是自己內心貢高我慢的高山。自我人格就是一座高山,如果他們能以同樣的時間、金錢、毅力,去登學問之山,登愛心之山,一樣能創造出對人間、對世界的貢獻。
  
  所以,登山不一定要去征服山嶽,而要征服自己。登山要經過多少的辛苦、流汗,甚至於拿生命去換取成功,為什麼不拿生命來登人格的高山呢?我們能夠登道德之山、登慈悲之山、登智慧之山,才是最有意義的登山活動喔!《人間福報》20021123


扁鵲之言有感
  
  相傳戰國時代的魏文侯,曾問名醫扁鵲說:「你們兄弟三人都是名醫,那一位的醫術最好呢?」扁鵲說:「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又次之。」魏文侯說:「為 何以你的名聲最大呢?」扁鵲回答:「我的長兄治病,善於在病情發作之前療治,但是因為一般人不知道他能事先根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揚出去,只有我們 家的人才知道。我的二哥為人治病,是在病情初起的時候,就能藥到病除,然而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也只傳於鄉里。而我扁鵲治病,是治 病於病情嚴重的時候,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針炙放血、在皮膚上敷藥動刀等大手術,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因此我的名氣也就不逕而走,傳遍全國了。」
  
  從這一件事看來,世間上不是有名的人就是第一,也不是沒有名的人就沒有才能。過去草莽英雄、俠義之士,隱藏於鄉野;中庸之人處於權貴社會之中。正如現 在的社會,以貌取人,以學歷取人,以人事背景取人,把人才侷限在形式之間,導致多少的可用之才,被一些虛無的條件所埋沒,因此經常會有「黃鐘毀棄,瓦釜雷 鳴」的情況發生。古人說:「致使英雄淚滿襟」,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其實,世界上的名人,大都出身於窮鄉僻壤之間,所謂「英雄不怕出身低」,每一個偉大人物,無不是從奮鬥中而有成,如陳水扁、蔣中正,本來只是一個農村 子弟;漢高祖劉邦,本來也只是一個亭長,朱元璋也只是一名小沙彌,最後一登龍門,身價百倍。明朝的張獻忠、李闖王,他們在「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定律 下,不但未能稱皇稱帝,且在歷史上更留下罵名,就太可惜了。
  
  所以,人才要培養,韓愈因為有嫂嫂的照顧,後來得以躋身唐宋八大家之林,並且以「文起八代之衰」留名青史。因此,人,不能自棄,每一個人只要肯努力,所謂「西施寧久微」,只要自己有真才實學,何患不能揚名立萬,不能建功於當代呢?
  
  《人間福報》20021124


自我調適
  
  人生的路上,當你走到前頭無路,即將碰壁的時候,需要轉彎;觀念一轉,可能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吃東西的時候,太鹹太淡、太酸太辣,假如你懂得用一些配料加以調和,可能就會適合你的口味。
  
  夫妻相處,偶爾也會有意見不同的時候,應該用尊重包容來調適;朋友往來,有時也會遇到思想不同,或者產生誤會的時候,應該開誠布公的交流,互相調適。
  
  有的人,他所從事的職業賺錢容易,但也不要任意的隨興花錢,要懂得節制,有日要想到無日時;有的人失業了,經濟困難,也要能放低身段,用勞動來賺錢。能自我調適,安貧樂道的生活,日子也能過得安心自在,自得其樂。
  
  失戀了,要想到因緣不成熟,沒有關係,「天上的星星千萬顆,地下的人兒比星多,何必失戀痛苦只為他一個?」考試落榜了,想到一定是自己平時準備不夠,沒有關係,再多加一些努力,以待來年。
  
  平時被人家嫌我們傲慢,自己要調適個性,轉為謙虛;人家嫌我們瞋恨心重,我要調適自己,用慈悲心來與人和平相處;人家嫌我慳吝不捨,我要調適自己,用樂善好施來和人廣結善緣;人家嫌我們怪僻,孤芳自賞,我要調適自己,用隨緣來跟人交往。
  
  任何事情,只要懂得轉彎,自我調適,沒有不能改變的。天氣冷了,多加一件衣裳,就是自我調適氣候的溫度;肚子餓了,口渴了,需要飯菜飲食來調適身體的需要。能夠自我調適的人,無論生活、感情、經濟、處世,都能有另外一番的境界。
  
  人,有時不會調適,遇到一點困難,就覺得到處行不通,被境界束縛得緊緊的,每天坐困愁城,在框框裏不能解脫,這是人生最大的懦弱,也是最大的無知。
  
  現在的政府,當外交遇到瓶頸的時候,就要重新調整外交政策,以適應外交的新形勢。經濟蕭條了,要找專家研究,調整經濟方針,以便刺激市場,調適供需, 帶動經濟繁榮。教育,也要不斷的調整方案,在政策上做一些改革,以便隨時代而進步;政治也在調適各種法律方案,應興應革,都希望能夠適應民眾的需要,讓民 眾能夠接受。
  
  人,生活在複雜的社會裏,需要有很大的功力,不管知識、道德、能力、人緣,什麼都要具備,尤其自我調適的功夫,最為重要。朋友們,你對於自己所處的環境、所做的事業、所接觸的朋友,這一切的一切,你是怎麼去自我調適的呢?
  
  《人間福報》20021125


見光死
  
  社會上流行一句話「見光死」,意謂著一件事情還沒有到達能公開的時候,就把消息透露出去,機密外洩,就是「見光死」。茲舉其例如下:
  
  一、岡山空軍官校的某校長,被即將任命晉升空軍總司令。當晚得到消息後,忍不住即刻打電話告訴台北的朋友,對方一聽,心生嫉妒,當時立即打電話向蔣經 國先生抗議,蔣經國認為此人不守秘密,沉不住氣,因此隔天消息出來,空軍總司令的人事新任命另有其人,而非該位校長,這就是名副其實的「見光死」。
  
  二、民國初年中國對日抗戰時,汪精衛準備投靠日本,他把計畫告訴陶希聖,陶希聖躲過日本的監視,從越南到重慶,把消息告訴蔣介石先生。汪精衛本來可以和日本談條件,但因事機已經洩露,汪精衛不但沒有條件可談,而且非得投靠日本不可,這也是典型的「見光死」。
  
  三、林彪是共產黨的副主席,在中共裏位居第二號人物,毛澤東視為親密戰友,但是當毛澤東把陳毅、劉少奇鬥垮以後,發動文化大革命,藉機掃除異己。林彪 此時看出毛澤東漸漸對自己失去信任,決定先下手為強,準備暗殺毛澤東,結果事跡敗露,連夜搭機逃亡。林彪的女兒林豆豆把父親逃亡的事情告訴周恩來,造成林 彪飛機無法半途加油,於是墜機身亡,這也是「見光死」的實例。
  
  四、台灣的八吋晶圓西進計畫,在時機尚未成熟時,機密曝光,造成正反兩面的意見紛歧,喧騰一時。所以一件事不成,都是因為機密外洩,這就是「見光死」。
  
  所謂見光死,就好像照像的底片曝光,就不能使用了;又如朝露遇到陽光,自然就會消失。一場球賽,球員以手式、暗號互通訊息,一旦讓對方知道,就是見光死。
  
  生活中,有些事情要攤開在陽光下,有些是不能曝光的,如情報、商業機密、人事的升遷、政治的權謀等,都要能沉得住氣,才不會「見光死」。
  
  《人間福報》20021126


大家樂
  
  世界上有許多國家都曾經發行公益彩券,美國有「樂透獎」,香港不但有「六合彩」,還有「跑馬」,澳門有「賽狗」,日本有「競艇」,大陸有「體育彩券」等。
  
  台海從過去的「愛國獎券」,到現在每周二、周五開獎的「樂透彩」。其實,美其名曰「愛國獎券」、「樂透彩」,然而買獎券時,幾家愛國?開獎時,又有幾家樂透?
  
  快樂,人人所求!人生在世,就是為了幸福快樂而生活。但是,幸福快樂處處求,究竟有幾人真能幸福快樂呢?有人以「錦衣玉食」為樂,但是「病從口入」, 不是可能吃出病來嗎?有人以「名利財富」為樂,但是「爬得高,跌得重」,所以有人說「財去人才能安樂」!有人覺得「讀書唱歌」最快樂,但是讀書讀成書獃 子,唱歌唱得涕淚縱橫,這豈能算是真正的快樂?
  
  要得「樂透」,必須社會安定,政治清明,人人有德,家庭和順,兄友弟恭,朋友相敬,童叟無欺,相互有禮,才能「大家樂」。
  
  世間上,有的人樂天知命,有的人樂於與人相處,有的人樂於工作,有的人樂於憂患。如我們經常說到的顏回先生:「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而回也不改其樂。」他是最懂安貧樂道的人。
  
  人總應該為快樂而生活。有的人以「財色名食睡」等五欲為快樂之本;有的人覺得「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也有的人倘佯於山水之間,尋其快樂,所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有的人則是自覺青春年少,應該要及時行樂。
  
  其實,不管什麼快樂都不能長久,所謂「樂極生悲」,最好的快樂就是能「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樂群、樂善、樂施;樂於合群,樂於助人,把快樂分享大眾,把快樂布滿人間,這才是「大家樂」。
  
  說到「大家樂」,父母應該要讓全家的子女感到幸福快樂,國家從政者應該要讓全民感到幸福快樂,宗教家也不要總是天天喊叫人生是苦,應該也要給信徒心靈 上的幸福快樂,各行各業的領導者,要讓其所領導的部下都能感到幸福快樂。讓大家在生活裡,做人處事,食衣住行,都能樂在其中,其樂融融,這個社會還不可愛 嗎?
  
  我們要快樂,自己也要提倡樂趣,要樂群,要樂觀。人人都能如此,這就如《阿彌陀經》的極樂世界,就能「大家樂」了。《人間福報》20021127



  
  自古中國以農立國,與「耕」的關係密切。耕田、耕地、耕耘、耕種,什麼都要靠耕,才有收成。
  
  其實,不但是農業要靠「耕」,現在的人生也是要靠耕耘。從小出生之後,直至長大成人,他耕耘了多少知識的田地,收穫了多少知識的花果,甚至還要向社會 耕耘人情世故;你耕種了多少,社會自然會回饋給你相等的報酬。及至創業,更要靠辛勤的耕耘事業;士、農、工、商的成就,都是靠自己一鏟一鋤,慢慢的耕耘, 才有收穫。
  
  人生需要耕耘的還有很多。文人要筆耕,也是靠辛勤爬格子,著書立說,用思想的花果,充實社會的芬芳;作家的果實,跟農夫的秋收,應該是同等的重要。
  
  在政治上耕耘的人,可以做官;在學術上耕耘的人,可以教書;在人情上耕耘的人,能夠讓人稱道他會做人,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有的人把信仰說為是耕種福田,有的人把讀書當做是耕種智慧之田。甚至有所謂「八福田中,看病第一福田」,所以醫院、救濟,各種的慈悲結緣,也靠人生耕耘、播種,才能有所收穫。
  
  講到耕與田的關係,田有良田、莠田之分。好田,一畝地可以收穫二千斤;不好的田,土地貧瘠,就是勤於耕種,收成也不高。所以佛教講:「供養一百個凡 夫,不如供養一個善人;供養一千個善人,不如供養一個持五戒的人;供養一萬個持五戒的人,不如供養一個須陀洹;供養百萬個須陀洹,不如供養一個斯陀含;供 養千萬個斯陀含,不如供養一個阿那含;供養一億個阿那含,不如供養一個阿羅漢;供養十億個阿羅漢,不如供養一個辟支佛;供養一百億個辟支佛,不如用佛法教 義,救度自己今生的雙親;以佛法教誨親人一千億,不如供養一個佛陀。」可見得人生需要耕種、需要筆耕、需要耕耘。我們算一算,什麼樣的耕種,才合乎成本 呢?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很多人耕種外面的世界,不知耕耘內在的心田;心田裏的寶藏豐富,為什麼不耕種呢?
  
  古云:「書中自有黃金粟,書中自有顏如玉」;今說:「田中自有黃梁粟,田中自有萬鍾穀」。其實用這種世間上利誘的方法耕種,畢竟還是小小的收成,假如能像禪門的禪師們耕種無心之田,他們的收穫就更加豐富、圓滿了。《人間福報》20021128


毒蛇喻
  
  世間上,有很多難懂的事情,總得舉個譬喻,讓人容易明白。
  
  毒蛇自古以來就被人拿來作為邪惡的比喻,例如美麗的女人蠱惑世人,被形容是「蛇蠍美人」;人為財死,見不得別人有錢,就說「黃金是毒蛇」;也有人說,人心邪惡如毒蛇,甚至說,人心不足蛇吞象。
  
  其實,毒蛇本無傷人之意,只因遭受人類的侵犯而反擊,只要人不去觸擾牠,牠也不會主動的攻擊人。金錢本來也無善惡,黃金其實也可以用來救人,但是因為有人過於貪求,於是金錢便如毒蛇般,會令人喪身失命。
  
  實在說來,黃金在一個正人君子之前,根本不是毒蛇;毒蛇在一個善良的人之前,也只是一隻正常的爬蟲類,與人無害。世間上的善與惡,毒與不毒,都是互相 對待的。人說獅子、老虎兇猛吃人,應該置之死地而後快;但站在獅虎的立場來講,人類侵犯獅虎的生存空間,獅虎也要把人類去之而後快。
  
  生命本來是平等的,你不尊重、友愛別人,別人對你當然就會有對等的毒害之心。毒蛇的毒,只是用來保衛自己,並不是為了用來毒害他人。人與蛇是兩個圈子 的動物,可是人不肯分一點空間讓蛇生存,甚至還到處捕蛇當成補品,捕蛇作為藥材,所以毒蛇為了保衛生命,不得不以毒做為自我的防衛了。就如美麗的女人,本 來色不迷人人自迷,如果你不想勾引女人,不想佔女人的便宜,即使是女人如蛇蠍,又能奈我何呢?
  
  有人說:黃金如毒蛇,其實有了黃金,可以造福社會,修橋舖路,可以為人間做許多善事;但是如果你用黃金去販賣毒品,去做走私的勾當,或是以財勢欺壓善良,甚至用金錢去做不法的事業,到了東窗事發時,又怎麼能怪黃金不好呢?
  
  毒蛇是不可怕的,自我內心的自私,其實比毒蛇更為可怕喔!
  
  《人間福報》20021129


落幕之後
  
  一個執政的政黨、政權,到了下台的時候,就是落幕了;一場戲劇,當演出結束謝幕之後,就要落幕了;當一個機關、團體、學校、工廠,關閉的時候,就是落幕了;當一個人轟轟烈烈的一生,到最後歸去來兮的時候,也正是人生落幕的時候了。
  
  落幕之後,有多少的辛酸,有多少的內情,也有多少的歡喜、多少的歌頌、多少的讚美,在落幕的一剎那間,無限時空的經歷,都會隨著落幕之後齊集而來,只有酸甜苦辣才可以形容落幕之後的情境。
  
  當落幕之後,自己要懂得重新規畫人生。紅葉棒球隊落幕之後,球隊解散了,有的人繼續在棒球場上努力,有的人轉行,另謀出路。
  
  前行政院長孫運璿、前經濟部長李國鼎,當他們的政治生涯落幕之後,他們還是在經濟的領域裏,繼續為國家做智慧的傳承。演藝界不少影歌星,當她們的演藝生涯落幕之後,洗淨鉛華,嫁做人婦,由絢爛歸於平淡,但他們又在人生的另一個舞台上,找到演出的空間。
  
  人生就是一個舞台,幕前的表演,事前要做種種的練習,上台時也要盡力表現;當落幕之後,能夠給人懷念,表示自己的演出成功。就如在戲劇舞台上,有時一個表演,幾十年後仍然讓人回味無窮,如「梁山伯與祝英台」;但也有的時候,一部片子才剛上演,不過幾日便草草下檔了。
  
  落幕之後,就不再站在檯面上了,所以要甘於寂寞;李登輝落幕之後,不甘寂寞,甚至不肯落幕。有的人雖然落幕之後,還有人對他懷念,如鄧麗君,至今依然活在歌迷的心中;有的人落幕不久,就銷聲匿跡了。
  
  自古的聖賢、仁人志士,為人永遠懷念,永不落幕;宗教的教主有人信仰,他們也是永不落幕。落幕之後,最能體驗世情冷暖;落幕之後,雖然光輝歸於平淡, 仍要提起信心,重整人生,好好規畫自己,是要重新再出發呢?還是轉行另謀他途呢?落幕之後,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人生再謀一個出路,才有前途。《人間福 報》20021130


 重新估定價值
  
  同樣的一句話,這個人說、那個人說,價值就是不一樣;同樣的一棟房子,建在都市和建在鄉村,價值也有所不同;同樣的一顆鑽石,在平時和戰時,其價值更有天壤之別。
  
  每一個人的思想裏,價值觀不同,有的人覺得名譽比生命重要,有的人把金錢看得比生命重要;有的人寧可失去生命,也要維護做人的尊嚴;有的人認為尊嚴能 值多少錢?現實的生命比較重要。由於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於是產生許多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認知,不同的取捨。例如:政治家認為,大丈夫可以無 錢,不能沒有權;企業家可以沒有朋友,不能不維護權益;宗教家寧可散盡錢財及物質所有,他只要擁有真理、慈悲、智慧就好。
  
  婦女認為瘦身苗條,追求流行的服裝最有價值;軍人只要三餐吃飽,有力氣為國家盡忠效命,就是人生的價值。教師以春風化雨,作育英才為人生最大的價值;工人以生產報國,安居樂業為生命的價值所在。
  
  其實,價值因時、因地、因人而異。在太平時期,民間生產過剩,稻糧米穀,所謂「價廉傷農」;可是一旦發生饑荒,一飯難求,易子而食,所以價值是很難逆料的。
  
  價值,有的人以團體的利益為前提,有的人以個人的所得為優先,有的人以明哲保身為要務,有的人以犧牲奉獻為崇高,有的人以利益得失為考量,有的人以正義是非論價值。貪生怕死的人,以活著為價值;見義勇為的人,以捨命為價值,所以吾人不得不重新估定自己的價值。
  
  康熙皇帝把所愛的十三子禁閉十年,後來得以輔佐雍正即位;康熙以囚禁創造了十三子的價值。唐太宗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兄奪位,他認為這是他對國家民族應負的責任價值。
  
  一個人的人格、道德、信仰,假如輕易的就被金錢所影響,他的人生就是以金錢為估定價值的標準;一個人的思想、信念、原則,如果在愛情裏能被左右,他的生命就是以愛情為評論價值的取向。
  
  人,要重新估定價值,國家也要重新估定價值。評估一個國家,不是看他的土地大小、人口多少、經濟貧富,因為這些都是外在的,我們應該評估的是道德力、精神力、智慧力,這才是無形的價值。
  
  下一盤棋,車、馬、炮最有力量,最有價值;但是一盤棋最後的輸贏,有時卻決定在一個小兵小卒之上,所以小兵小卒的價值,也不容你小覷。
  
  價值不是一時的,要有未來性;價值不是光看表面的,要有內在潛力。在人生的棋盤上,怎樣創造自己的價值,怎樣營造生命的光輝,就有待我們重新估定價值了。
  
  《人間福報》2002121


 沉潛
  
  在我們的社會團體,乃至生活周遭裏,常見一些大器晚成的人,經過時間的沉潛,一飛沖天,鵬程萬里。這正是說明,一個人的成長需要經過歲月的熬煉,就如松柏也需要經過霜雪嚴寒的洗禮,才能成長得更為蓊鬱蔥蘢。
  
  沉潛就是為了蓄勢待發,沉潛就是為了等待因緣。鯨豚沉潛於大海,幽蘭深藏於山谷,能夠禁得起沉潛的人,才會有更高的成就。正如一年的樹木只能當柴燒,十年的樹木可以製成椅凳櫥櫃,百年的樹木才能成為棟樑。
  
  自古以來,一般的讀書人都非常講究沉潛,他們不急於出仕,重在涵容養量,以期大器晚成。所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這都是經過了沉潛,才能散播自己的盛德清香。
  
  佛教的高僧大德,更是隱於山林,陸沉於大眾之中。像淨土宗的慧遠大師,三十年不出廬山;像南陽慧忠國師,四十年安居一處;像道楷禪師雖受政要宴請,一 時不便回絕,但當已經允諾的約會到期時,他毅然留詩出走。詩曰:「昨日相約今日期,臨行之時細思惟;為僧只宜山中住,國士宴中甚不宜。」古德們的高風亮 節,他們對沉潛的功力,就是如此深厚。
  
  懂得沉潛的人,都是真人不露相,所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因此高手不必急於展露鋒芒。能夠養深積厚,不輕易顯露光華,才是沉潛的高手。雍正皇帝的 官邸名為「潛邸」;孔明先生沉潛於隆中,世稱「臥龍」。朱元璋沉潛於寺院,經過沙彌生活的磨練,才有開創大明江山的能量;六祖惠能大師潛藏於獵人群中,十 五年的歲月之後,才能成為中華文化之光。
  
  總之,中國古代多少的君子聖賢,隱於山林;佛教裏許多發菩提心的菩薩,隱於禪寺。如:日本的滴水和尚沉潛於乞丐群中,印度八世紀的寂天菩薩沉潛於那爛陀寺,最後終於成為一代高僧。中國的香巖智閑禪師,經過一番沉潛後,「動眉揚古道」,佛法都能寫在臉上。
  
  因此,雖然人生光陰苦短,吾人也不一定都要隱居山野,陸沉林泉,像現在的神童、天才,能夠早期展現才華,貢獻社會,服務人群,並無不可,也非不好。只 是樹上的果實尚未成熟,不可輕易採擷;母雞孵蛋,尚未孵熟,不可妄自一啄。早熟的動植物和早成的人生,爭取時間發揮所能,固然很好;但是當因緣條件尚未成 熟時,能夠自我沉潛,以待因緣,也不見得沒有未來!《人間福報》2002122


想像力
  
  想像力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也是人間進步的動力,人如果沒有想像力,世界必然一片空白,人生將會無限的單調乏味。所以,人從兒童時期開始,就要給小 孩子一些想像力的教育;到了青年,要讓他們去創造、實踐自己的想像力。即使在想像中碰壁,也無所謂,因為有想像才有事實,有想像才能成功。
  
  想像力往往來自於現實事相的啟發,例如萊特兄弟看到鳥飛,因此創造發明飛機,這就是想像力;禪師看到花開花落,就能見到無常苦空而悟道,這也是想像 力。牛頓看到蘋果掉落地上而發現地心引力,如果沒有想像力,即使整樹的蘋果掉光,他也無所感,無從發現,所以創造就是要靠想像力。
  
  人類登陸月球,也是要靠想像力;因為想像力,阿姆斯壯的一小步,終於開啟了人類的一大步,也因此讓世人認識月球的真正面目。
  
  印象派的畫家,靠想像力成就許多名畫,可惜一般人大都看不懂,這就必須賞畫的人也要有想像力」才能欣賞。男女談情說愛,結交筆友、網友,也是靠想像力;一旦約會見面,幻想破滅,不堪想像。
  
  最富有想像力的人,就是小孩子和詩人。甚至文學家、小說家寫的科幻小說、偵探小說,尤其要有豐富的想像力。
  
  古今中外的童話故事,如愛麗絲夢遊仙境、白雪公主、哈利波特、桃太郎、西遊記、苓父追日、娣娥奔月、月下老人,乃至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以及古人的「畫餅充飢」、「望梅止渴」、現代網路上的「虛擬世界」等,都是發揮想像力的結果。
  
  科學家發明許多東西,都是靠想像力。但是「大膽想像」,也要「小心求證」。現代人都極富想像力,所以小說、電影的結局,往往留給人一個想像的空間,讓觀眾自己編寫結局,發揮想像力,從戲劇中實現自己的夢想。
  
  人因為有夢想而偉大,夢想也是想像力;有想像力,人生才會多采多姿。
  
  《人間福報》2002123


上台下台
  
  人的一生當中,不管扮演什麼角色,都有幾次上台下台的經驗,就像一場京劇,都有不斷的上台下台。人生的數十寒暑,就是在上台下台當中,匆匆過去了。
  
  上台下台,有上有下,這表示自然。新婚的男女,走上了人生的舞台,甚至一些青年,成年禮後,也要步上人生的舞台。教師,為了教書,上課時要準備上台, 教過書後,下了課也要準備下台;音樂家上台唱歌,一曲過後,他也要下台;政治家,上台以後,也要有下台的準備。人生要能上能下,日子才能安然。
  
  北一女中的校長鄧玉祥,卸任後,又從台下的學生做起,繼續進修,最後拿到博士學位;鄧小平三上三下,最後成為最高領導人。
  
  人的一生,不一定上台就好,有時候在台上會贏得萬千掌聲,有時也會受到不斷的噓聲。總之,一個人上台,要能為全場觀眾所接受,帶給他們的不但是歡笑,也要能讓他們滿足,才不辜負上台。如果上台表演不好,當然這個台也就不容易上去了。
  
  所以,當上台就上台,當下台就下台,不要勉強上台。在台上,就要會表演;在台下,也需要先排練預備。有的人,種種的辛苦,希望能上台;在台前的人,也未必能獲得觀眾的喝采。有的人在台下幕後,他雖然沒有上台;不在台前,一樣可以為國家社會做出貢獻。
  
  有的人上台時間雖短,卻為自己、為人類寫下悠遠的歷史;但也有的人尸位素餐,在台上數十年,一無所成,很快就隨著時間消失了。
  
  過去有的人拚命冒險奮鬥,要爭做皇帝;但做了皇帝後的順治,又羨慕台下的平民。現在每次選舉過後,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其實我們應該像中國的哲學「勝 之不驕,敗之不餒」、「得之不喜,失之不悲」;既然有上台下台,就要把上下、得失之間,看得平淡,如此才有資格時而上台,時而下台。
  
  人生就像一個舞台,出生了,就是上台;世緣已了,終要下台。「何必爭強來鬥勝,百千渾是戲文場;頃刻一聲囉鼓歇,不知何處是家鄉?」人生的鞭炮、掌聲、囉鼓聲,都是上台下台的配樂,都在訴說上台下台的無常,假如這些聲音頃刻間都消失了,人生的舞台又在那裏呢?
  
  所以,希望現在一些上台下台的人,不要太介意,不必上台就鳴炮,下台就悲傷痛苦。人生最好不要把上台下台太記掛在心裏,能夠對社會立功、立德、立言, 即使人生的聲容笑貌不在舞台上出現了,但你的功德常留人間,繼續影響人間,其功德也不可謂不大。《人間福報》2002124


手足
  
  《三國演義》中,常山趙子龍在長坂坡「單騎救主」,他懷裏抱著劉備的兒子阿斗,一面勇戰百萬曹軍。當長坂坡一戰結束後,趙子龍從懷中抱出幼主,劉備接 過後生氣的將他朝地下一摔,說道:「為了你,幾乎犧牲我一員大將。」此時其他大臣紛紛上前相勸:「幼主安全,豈可等閒?」劉備說:「子龍為我兄弟,妻子如 衣服;衣服壞可以換,手足斷,不可接。」可見兄弟手足之情,關係何等重要。
  
  古語說:「打虎不離親兄弟,上陣不離父子兵」,都是說明兄弟手足的感情。所謂「兄弟同心,其利可以斷金」,足能走,手能做,光走不做,不能發揮力量,所以手足在一起,相依為命,可以發揮人生很大的力量。
  
  然而,眼看現代的人,為了利害,兄弟不和,吵架分家;兄弟情份不顧,手足沒有團結的力量,如何能有成就呢?
  
  「兄弟鬩牆是父母的傷痛,夫妻不和是兒女的不幸」,所以一家人要有倫常,父慈子孝,父母相親,尤其兄弟姊妹,如手足一般,更應該彼此互助;如果身體上 的手足殘缺了,一個人的一生還能發揮大的力量嗎?所以,過去曹子健在曹丕情逼之下,他不禁吟詩道:「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此詩一出,就是權欲薰心的曹丕,在弟弟這首情文並茂的七步詩之下,也不禁感動的放曹植一馬。
  
  自古以來,有多少人家中兄弟很多,彼此不和;有的人家裏沒有手足,在外結拜異性兄弟,反而相親相愛,互助成事。也有的人家中只有一男或是一女,沒有兄 弟,如隋朝的李密既無伯叔,終鮮兄弟,不禁感嘆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外無期功強近之親。」他連自己想要離家為國報效,都不能滿願,那也是很悽涼無奈的 事。
  
  戰國時商朝的伯夷、叔齊,互讓王位,成就兄弟之情;春秋時楚國的季札,為了不願僭越,三讓王位於兄長,最後成為全國人所尊敬的國中大老,比坐上皇位更為可貴。由以上觀之,兄弟手足之情,可不貴乎!《人間福報》2002125

來源:www.book853.com


© 2008 -2024  Phật Học Online |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