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ật Học Online

水鏡回天錄白話解 帝王篇10
宣化上人

中國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

西元六九O ~ 七O五年

武則天名曌。唐文水人。小有才華,善用人。狄仁傑為相,忠心事之,故為十六年大周則天皇帝。十三歲入宮,為唐太宗才人。高宗立,宮廷爭寵,乘機而起。所謂「潛隱先帝之私,陰圖後房之嬖。」甚得高宗之寵。為目的不擇手段,計害王皇后,取而代之。高宗患風濕,代批奏章,決定國事。帝崩,立中宗及睿宗,旋而廢之,自立為帝。篤信佛教,貶斥異道。請賢首國師講華嚴經,覺不圓滿,故遣使西域求梵本。實叉難陀法師譯出八十卷,特撰其序及開經偈。享年八十二,中宗復位,唐室中興。

評曰

出身寒微 偽裝慈悲 深謀遠慮 笑臉媚堆
惑主求榮 爭權幸遂 才智過人 垂簾廷帷

又說偈曰

雖具才智多虛偽 口甜心苦奸如鬼
古今皇帝受此害 昏庸人主被色累
周幽褒姒諸侯戲 殷紂姮己孕婦劈
歷史說法君知否 差之絲毫謬千里

白話解

武則天是唐朝時候山西文水人,姓武名曌,這都是以後她自己取的名字。她生來就有一種詭計多端的思想,唯利是事,對她有利的事情就想法子去做;小有才華,不是什麼大才;善於用人,她知道誰好、誰不好,知人善用。為什麼說她善用人呢?她是個女人,而狄仁傑( 1)是當時唐朝一個狀元,都能為她所用;她很怕狄仁傑的,為什麼?因為狄仁傑很正,邪不勝正;而她有一股邪氣,行為邪裏邪氣的,所以她很怕狄仁傑。狄仁傑當時已經做了唐朝丞相,以後又做她的丞相,對她很忠心的;大概狄仁傑也是因為識時務,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大概知道這是天意,她應該有這麼一段因緣。

她十三歲就被選入宮,唐太宗(就是李世民)選她做才人,也常常臨幸她;可是她不提這個事情,所謂「潛隱先帝之私,陰圖後房之嬖」。怎麼叫「潛隱先帝之私」呢?她和唐太宗已經有過關係,可是她覺得唐太宗年紀老了,將來會死,死了她怎麼辦呢?那時的太子就是唐高宗,有一次太子到廁所去,武則天就用金盆端一盆水給他洗手,太子一見這麼美貌的女孩子,也就和她有了關係,所以這叫「陰圖後房之嬖」。

以後有人知道唐朝的氣運,會有個陰人作亂,所以當時的欽天監一算,說這是主於姓武的;於是就把宮裏、宮外姓武的人殺了很多。可是唐太宗就不忍心殺武則天,於是把她攆到宮外去;她就到廟上出家。因為高宗心目中也非常喜歡她,就去找她;一找就找到廟上,看她把髮落了,就叫她再把髮留起來。等到唐太宗死後,高宗做了皇帝,又特意到廟上把她叫回來。這時候王皇后和蕭妃在那兒爭寵,因為蛤蚌相爭,她就漁翁得利了;高宗一見她回來,連蕭妃也不要了。武則天甚至把自己的女兒殺了,誣陷王皇后,說是王皇后弄死的,所以高宗就把王皇后貶到冷宮去,立她為后。這都是她在那兒勾心鬥角,為了目的不擇手段,於是她就獨霸宮內。

高宗因為不知道保守身體,一天到晚好女色,所以得了風濕病,大概是關節炎之類的病痛。那麼武則天學問是有一點,就代高宗批奏章,所有國事都由她來決定。高宗崩了之後,她立中宗,以後又貶中宗為盧陵王,而改立了睿宗;不久又把睿宗廢了,自己稱帝,改國號叫大周,自號聖神皇帝。武則天做了十六年皇帝,加上以前垂廉聽政六年,總共有二十二年。

這二十二年的過程中,中國沒有什麼大的變化,很太平的。她活到很大的年紀,也信佛,對佛教很有影響力。她請賢首國師到宮裏講《華嚴經》,覺得《華嚴經》還有不圓滿的地方,於是又派遣使者到西域去取完整的《華嚴經》( 2),再由實叉難陀法師( 3)翻譯出八十卷的《華嚴》,譯畢,她特地寫了一篇序文及開經偈。武則天享年八十二歲;以後中宗復位,唐朝的氣運又繼續起來了。。

評曰

出身寒微,偽裝慈悲:在為徐敬業討武曌檄的檄文上這麼說:「偽臨朝武氏者,性非和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穢亂春宮。潛隱先帝之私,陰圖後房之嬖。入門見嫉,娥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這一段就描述得很好,好像她的寫照;所以說她出身寒微,雖然她看起來好像是很慈悲,可是是假的。

深謀遠慮,笑臉媚堆:對她有利益的事情,她就想法子去做;對她沒有利益的事情,她就不做。所以說她是很深謀遠慮的,又善於攻心;而且她笑臉媚堆,常常對皇帝現出一種諂媚的樣子。

惑主求榮,爭權幸遂:她迷惑唐太宗和唐高宗,爭權奪利,僥倖遂了她的心願。

才智過人,垂簾廷帷:她怎麼能遂她的心願呢?因為她很狡猾,很奸詐的,又才智過人,所以她在當時也垂簾聽政,也做了皇帝。

又說偈曰

雖具才智多虛偽:這個「具」不是具足的具,而是「具有」──她是有一點才智,可是很虛偽,行為都是不真實的。

口甜心苦奸如鬼:她的口很甜,心卻是很毒辣、很苦的。她奸詐的手段,就像鬼那麼聰明。

古今皇帝受此害:古今的皇帝多數因為女色把江山丟了,總而言之,就是留連忘返,不理朝政。

昏庸人主被色累:昏庸的人主都被色所迷惑、所累。

周幽褒姒諸侯戲:周幽王寵褒姒,而褒姒總也不笑,周幽王就想盡辦法要叫他這個褒姒笑一笑;可是沒有什麼辦法,最後就把烽煙點起來。古來沒有電話,也沒有飛機,不容易傳達消息,所以就點狼煙,所謂「狼煙四起」;這種煙點起來就著得很高,十幾里路都看得見。點烽煙臺,就表示國王有難了,各方的諸侯、將領一看見烽煙,就帶兵來勤王;勤王就是來救皇帝。

那麼本來也沒有什麼事,周幽王因為想要討好褒姒,所以把烽煙點起來,諸侯都帶著兵到城下來,問皇帝說:「有什麼事情嗎?」皇帝說:「沒有什麼事情,因為褒姒娘娘總也不笑,我今天把這個煙點起來,你們大家來了,她很高興,就笑了。」這些諸侯一聽:「這叫個什麼!只是想叫你這個妃嬪笑一笑,就把我們都弄來了,讓我們這麼千里跋涉到這兒來!」就這麼樣,但是諸侯也都沒辦法,就走了;周幽王叫他們都回去了。以後犬戎造反,幽王的兵力抵抗不了,所以又把烽煙點起來,諸侯說:「以前點烽煙,原來什麼事也沒有,只是要叫妃子笑一笑。我們現在也不須要去了,他還是在耍這個把戲來戲弄我們。」所以就沒來,周幽王於是被殺於驪山。

以後周平王把國都從西邊遷到東邊(洛邑),稱為東周。

殷紂姮己孕婦劈:殷紂王寵姮己,姮己說什麼,他信什麼。看見街上有一個懷孕的婦人,紂王就問妲己說:「神妃,妳說這個婦人懷的是男的?是女的?」「是男的。」「妳怎麼知道?」「因為她行路先邁左腳,所以就知道是男的。你若不信,把她的肚子剖開來看看,就知道是男的、還是女的。」「好!」就把這個婦人抓來,不由分說就把她的肚子剖開;一看,果然是個男孩子,可是沒長成,就這麼大人帶小孩一齊都死了。這種種的情形都是因為寵女人,所以說女人是禍水,傾國傾城,把江山都給弄丟了。

歷史說法君知否:這都是在歷史書上現身說法啊!你明白不明白呢?

差之絲毫謬千里:你只差一點點,那個禍患就是無窮的。所以武則天雖然是做皇帝,可是這是女人中一個不好的女人。


宣化上人講述於一九八六年九月十二日


1:見水鏡回天錄(二)二九八頁狄仁傑。

2:《華嚴經》有三種譯本:
一、 東晉北天竺三藏佛馱跋陀羅譯成六十卷,稱《舊譯》,亦稱《晉譯》,又稱《六十華嚴》。
二、 唐證聖元年于闐三藏實叉難陀再譯舊文,兼補諸闕,計八十卷,稱《新譯》,亦稱《唐譯》,又稱《八十華嚴》。
三、 唐貞元十二年罽賓三藏般若譯〈普賢行願品〉(即入法界品)四十卷,稱《後譯》,亦稱《貞元譯》,又稱《四十華嚴》。

3:見水鏡回天錄(一)三六六頁實叉難陀法師。

棒喝不悟──唐宣宗

西元八四七 ~ 八五九年

姓李,名忱。憲宗子,武宗叔,為避武宗之害,投寺為沙彌。一日,同黃蘗禪師觀瀑,禪師作詩曰:「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沙彌續曰:「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禪師知彼非池中物。沙彌見禪師禮佛,乃問曰:「不著於佛,不著於法,不著於眾,禪師禮佛,當何所求?」禪師曰:「為禮佛而禮佛。」又問:「用禮何為?」禪師不語,迎面一掌。沙彌不悟,發瞋曰:「太粗生!」禪師曰:「此是何所在,說粗說細。」又摑幾掌,打得沙彌莫名其妙。後武宗崩,還俗為帝,裴休為相,佛法大興。

贊曰

貴為皇族 異果成熟 避難出家 作法門徒
大海波濤 自性糊塗 棒喝不悟 定力未足

又說偈曰

出世入世雖殊途 法爾如是豈怪乎
忽然而天享勝福 旋往地獄不知足
黃蘗慈心無用處 沙彌俗念有餘毒
輪迴六道任君去 再作帝王展鴻圖

白話解

你們不要把出家的沙彌、沙彌尼、比丘、比丘尼看低了。在中國,沙彌尼也有做皇帝的,沙彌也有做皇帝的。唐朝就有個沙彌做皇帝,就是唐宣宗;明朝也有一個沙彌做皇帝,就是明太祖朱洪武;現在中國又有一個沙彌做將軍──徐世友。這都是從佛門裏出來的,出來後就開齋破戒,做一些糊塗事。

唐宣宗是帝王的族裔,唐太宗的後人;唐太宗名叫李世民,當然這位皇帝也姓李,名字叫忱,這個「忱」字有一種感激的意思,有一種情感的意思,也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意思,說不出來的什麼意思呢?就是有一點苦,又有一點樂;你說它苦嘛,它也不太苦,說它樂嘛,也不太樂;所以不苦不樂,說不出這麼一個味道。他是唐憲宗的兒子,唐武宗的叔叔。

他做太子的時候,大概是個受氣的太子,怎麼知道呢?他若不是個受氣的太子,怎麼會被姪子把皇帝位搶去呢?大概他做太子的時候,是泥菩薩過海,自身難保,所以就逃了;因為要避唐武宗篡位這個難,他就跑去做沙彌。你看,一個應該做皇帝的人跑去做沙彌!唐武宗知道他去做沙彌,但是不知道他在什麼廟上,於是就滅佛;滅佛的用意,就是希望把他找著,斬草除根。可是他大概還吉人天相,所以沒有被找著。

他做了沙彌,也是很驕傲的,怎麼知道他驕傲呢?因為他跟黃蘗禪師(1)一起去觀瀑布;在當時的佛教裏,沙彌是不能和和尚在一起的,這個和尚大概也很看得起他,知道他是個太子,所以就同他一起去觀瀑布。黃蘗禪師看見瀑布流得那麼洶湧澎湃,好像萬馬奔騰,於是心血來潮,詩興大發,說了兩句詩;本來詩都是四句的,他先說了兩句:「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意思是說,這個瀑布經過千巖萬壑那麼多曲折的路,在近處看不覺得怎麼樣,要站在遠的地方看,才知道那個源頭是從高的地方流下來的。

當時他也不一定是在說這個沙彌,只是看見這種環境,對境生情,說了這麼兩句詩;後面那兩句,黃蘗禪師大概還要想一想,還沒說出來。這個沙彌在旁邊,就賣弄他的才華,衝口而出就給接了下去,說:「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就是說,這個瀑布從那麼高的地方流下來,而這個小山溪是水不太多的地方,豈能留得住這個大瀑布!這個瀑布終究要歸大海,在大海裏變成波濤,興風作浪的。

他的意思是瀑布就是譬喻他這個沙彌,他本來應該是皇帝,從皇宮裏出來的,出處是很高的。「千巖萬壑」,也就是在皇家裏千頭萬緒、爭權奪利,流到外邊來的。「遠看」,就是細看,詳細看一看,才知道這個皇帝是不凡的,所以說「遠看方知出處高」。他自己大概也有一種感觸,就說「溪澗豈能留得住」,這麼小的河流,是留不住瀑布這一種洶湧的水,它終究要歸到大海;大海不拒細流,所有的水都要歸到大海,成為一種洶湧澎湃的波濤。

黃蘗禪師聽他續上這兩句詩,認為他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將來不僅僅做沙彌,要是繼續做出家人,會做一個大法師,若不出家,也可以做皇帝,所以知道他不是池中物。池中只能養小魚、蝦米、普通水族之類的;如果是蛟龍,蛟龍終非池中物,就不是水池子可以養得住的。也就是說,恐怕他將來出家不能久的,不是這一個小小的廟可以藏得住的。

這一段詩,也可以做另一種解釋。這個瀑布又可以說是佛法的源流,佛法的瀑布也是經過千門萬戶的,有八萬四千種法門那麼多;其中任何一種法門,它的源頭都是佛所說的,都能普遍滋潤一切眾生。你仔細一研究,才知道佛法的奧妙;八萬四千種法門,每一個法門都是第一,沒有第二的法門。因為對你的根性,對你的機就是第一;不對你的機,是他人的第一。所以八萬四千種法門,就有八萬四千個第一,沒有第二;都是不二法門,第一義諦。

有一天,這個沙彌又多事了,他看見黃蘗禪師在拜佛,心裏就有一點不服氣,覺得這個老和尚沒有什麼知識,平時講不要執著、不要執著──不要執著佛,也不要執著法,也不要執著眾僧,佛法僧都不要執著;那麼你在這兒一天拜到晚,起了又跪下,又叩頭,這多麻煩啊!就這麼看不起黃蘗禪師。大概他對這個禪師平時就很不客氣,所以就來問難:「你講法的時候常說不執著佛,不執著法,不執著於僧,那麼你拜佛求什麼?你禮佛求什麼?」禪師就說:「我為禮佛而禮佛。」這意思也就是說,我本來就是這個,這是我本地的風光,我無所求,那麼這也就是拜佛。

沙彌又問了:「用禮何為?」意思是說,你既然為禮佛而禮佛,那麼你還要一個禮做什麼?你還著那個相做什麼?這就是追問一步,就是口頭禪。各位要認識,這是他的口頭禪,他並沒有懂得禮佛,所謂:「佛前頂禮罪滅河沙,捨錢一文增福無量。」他就懂得皮毛,也不懂得有七種禮:我慢禮、求名禮、身心唱和禮、發智清淨禮、遍入法界禮、正觀修行至誠禮、實相平等禮。若看人家禮,他也禮,這是隨喜禮。那麼他就問:「用禮何為?」為什麼一定要拜佛呢?這就和一些美國人差不多,美國人說:「你拜佛幹什麼?它是個偶像!」

這麼一問,黃蘗禪師覺得他太胡鬧了,儘懂得口頭禪,就跑到我這兒來推銷了!於是迎面就打他一巴掌,這一巴掌把他打火了,說:「太粗生!」你太粗氣了。禪師說:「這是什麼地方,你說粗說細的!」也就是說,你既然說不用禮了,是啊!不用禮可以的;那麼我現在打你,也是不用打,我打你和沒打你是一樣的。我打你的時候,你做什麼感想?我沒打你的時候,你做什麼感想?也就是說,我禮佛你說不要禮佛,這就像我打你和沒打你,你覺得有什麼分別?這個地方他罵黃蘗禪師太粗氣了,黃蘗禪師聽他這麼說,還是沒有懂,還沒悟;於是又左一巴掌、右一巴掌,打了好幾個巴掌,也不管他說什麼就打,打得這個沙彌火眼金星的;冒金光了,眼睛也發火了,可是莫名其妙,也不知道到底犯了什麼罪,白挨打,也沒有法子報復。

等到唐武宗惡貫滿盈,受果報,所以就死了。當時一些文武百官又找李氏的後裔,一找就把他找著,請他回去做皇帝。因為他做過沙彌,所以做皇帝時還是相信佛法;他用裴休(2)做丞相,因此在唐武宗滅佛之後,佛法又大興。

世間的事情就是一興一衰、一治一亂,好到極點又該壞了,壞到極點又該好了;一個人要是身體健康,健康到極點,若不知道愛護它,不知道保持健康,就又有了病,病要是厲害就會死。要是不小心生了愛死病,就做世間上一個傳染的毒蟲,令人大家輾轉傳染,同歸於盡。這是為什麼?就因為人快樂到極點,悲哀就來了,所謂「樂極生悲」。我們最好不要樂極,就不會生悲。

我不自量力,把過去的祖師,以及〈大悲咒〉、〈楞嚴咒〉,都用贊和偈頌來把它說明一下。本來這是一篇短文,就是不說偈頌、不說贊,一般人也都看得懂;但我再追加一個贊、一個偈頌,把它說得更明白一點。贊也不一定是讚歎,就是評論事情。

贊曰

貴為皇族,異果成熟:他是皇帝的族裔,可以說是貴族。可是他兩樣的果報都成熟了,兩樣的果報是什麼呢?一個沙彌果、一個皇帝果。這也可以叫「異熟果」,不同的果,在不同的時候成熟。他本來生在皇帝家,不應該有什麼災難,可是竟然遇到災難,有個姪子把皇帝位搶去了。

避難出家,作法門徒:搶去了,他就避難出家了,作法門徒,做沙彌了。

大海波濤,自性糊塗:雖然做沙彌,可是這種天子的懷抱還沒有忘;所以他還要在大海裏興波作浪,在人海裏打轉轉。他自性糊塗,雖然這麼有才華,還是沒有明白;要是真明白了,就不會再去做皇帝了。像清朝順治皇帝,明白自己本來是一個衲子,因何流落帝王家?於是就去做和尚,不再做皇帝了。可是唐宣宗這個皇帝夢還沒醒,所以棒喝他也不悟。

棒喝不悟,定力未足:為什麼不悟呢?就因為他還要做一個皇帝夢。他沒有修圓滿的戒,所以定力不具足;定力不具足,慧力也就不夠。

又說偈曰

出世入世雖殊途:出家和在家雖然是兩樣,可是六祖壇經上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猶如求兔角。」修行就是要在世間裏修,在大海的波浪裏,你要超出去。你能乘風破浪,抖擻精神,不為財色名食睡所漂流、衝擊,就能超出去;就在這個世間上修出世法,所以說「出世入世雖殊途」,看起來是兩樣,可是殊途同歸。

法爾如是豈怪乎:佛法是盡虛空、遍法界的,虛空法界都在演說妙法,所以蘇東坡才說:「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溪聲、山色,這都在那兒演說妙法呢!演說佛法不一定要某個人在那兒講經說法,才是說法;世間萬事萬物沒有一樣不是在說法。你要是會得,這都是第一義諦,都是妙法的所在處;要是會不得,到處都是荊棘,都是束縛。

忽然而天享勝福:眾生在六道輪迴裏,忽然間跑到天上去,享受天上的勝福;可是忽然間又墮落到地獄裏了。

旋往地獄不知足:為什麼會墮地獄呢?就因為一個貪心、不知足。要是沒有貪心,就不會到地獄去;因為不知足,才會墮地獄。這一點各位要注意,墮地獄就是由貪瞋癡墮的。

黃蘗慈心無用處:黃蘗禪師左一掌、右一掌,這是用慈悲掌想來幫助他開悟,想要把他的皇帝夢打醒;可是大概打的力量不夠,所以沒有把他的皇帝夢打死了。沒有打醒,他就還不開悟,還要再做皇帝夢;所以說沙彌俗念有餘毒。

沙彌俗念有餘毒:這個「餘」不是剩餘的餘,而是多得不得了;多得不得了、不夠。這毒還不夠,多出來很多,一般人有八兩毒,他就有十六兩,或者三十二兩、四十八兩,他這個餘毒比別人更多。

輪迴六道任君去:六道輪迴在那兒擺著,由你自去自來,願意到那一道去,隨你喜歡。但是這可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這是因為自己造業而去受報的,所以自己不能控制;要是自己能控制的話,大家都要到天上去了。可是不知不覺間,就到了地獄,表示自己不能控制,自己造什麼業就要受什麼果報。歸根結底,就是起惑、造業、受報;起惑就是一念的無明,因為一念的無明就造業,造業就要受果報。所以說輪迴六道任君去,你願意去那一道,是決定於你自己所造的業。

再作帝王展鴻圖:唐宣宗這個皇帝夢做成了,所以又去大展他的抱負、他的志願,他的志願是什麼?就是做皇帝,那麼做完了皇帝他還要做什麼?那是沒人知道的。也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現在沒有報,是時候還沒有到,時候到了,必定受報。


宣化上人講述於一九八七年八月二十二日


1:見本會出版再增訂佛祖道影(二)十六頁三十七世黃檗希運禪師。
2:見水鏡回天錄(一)一頁裴休。

來源:www.book853.com


© 2008 -2024  Phật Học Online |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