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毯女孩
舍衛國有一戶尊貴的人家生下一個女孩,這女孩一出生,全身就包裹著細軟的白毯,所以父母便給她取名叫白淨。奇妙的是,女孩漸漸長大後,身上的白毯竟然也隨著身體長大,所以大家都叫她白毯女孩。
女孩長大後亭亭玉立,不但有才華,而且很懂事,所以來求婚的人一大堆,每個人都想把她娶回家當新娘。
父母看見這種情形,想到該為女兒挑選對象了,隨即請來工匠為女兒製作婚禮需要的珠寶和裝飾品。
白淨看到這些舉動,好奇的問父親:「這些東西是要做什麼用的呢?」
父親回答:「妳已經到了婚嫁的年紀,我要在妳出嫁之而準備好這些飾物啊!」
白淨聽了立刻對父母說:「我想出家,我不要出嫁。」
當時舍衛國男女出家修行的風氣很盛,加上父母都很喜愛白淨,總是盡量滿足她的想法,於是便答應她的請求。
隔天,父母陪伴白淨到佛陀面前請求出家,佛陀答應了。她從小就一直披著的白毯,自然的變成法衣。白淨精勤修習佛法,不久即成阿羅漢。
阿難好奇的向佛陀詢問:「白淨比丘尼前世修了什麼樣的功德,讓她今生可以生在尊貴之家?為什麼她一出生就包裹著白毯?為什麼她出家不久,立刻可以修成羅漢道?」
佛陀回答:「毗婆尸佛住世的時候,當時國王舉行盛大的法會請佛說法。有一個比丘知道了,便到處奔走勸化大眾,要大眾前去聽講佛法,大家知道了都踴躍前往參加,並且盛行佈施,期盼能種來世之福。
當時有一個貧苦的婦人名叫檀尼伽,她與丈夫兩人過著窮苦的生活,家裡唯一有的只是一條白色的毯子。每當丈夫要到外面尋找食物的時候,就裏著毯子外出,婦人便裸身坐在破屋內的枯草上;如果是婦人要外出,就換丈夫裸身坐在枯草上。
有一天,到處勸化民眾的比丘來到這一家,見到婦人便對她說佛法的好處與佈施的功德。婦人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便對比丘說:
『大德請等我一下。』
然後急忙進入破屋中,對丈夫說:
『我們上輩子不佈施,所以今生才會這麼貧窮。我們應該為下輩子種下善因才對。』
丈夫回答:『我們雖然有善心,但我們這麼窮,有什麼東西可以佈施呢?』
婦人聽了便說:『我想要把這條毛毯佈施出去。』
丈夫驚訝的說:『我和妳只有這一條毯子,還要交換穿才能遮蔽身體外出找些吃的。如果把毛毯佈施出去,我們豈不是只能坐在家中等死?』
婦人堅定的說:『有生必有死,不論施與不施我們終究會有死的時候。我寧願施捨之後死了,來世還有希望,如果不佈施就死去,下輩子一樣過著這麼窮苦的生活。』
丈夫聽到這番話非常贊同,就答應了。
婦人馬上外出跟比丘說明:『大德,家裡沒有其他值錢的東西,只剩下這一條毛毯,除此之外沒有其他遮蔽的衣物了。我裸身難以見人,請你在門外等我伸手拿給你。』
說完便趕快進入屋內,脫掉身上的毯子,然後藏身在門後,用門遮掩身體,再伸手將毯子拿給站在外面的比丘。
後來比丘到毗婆尸佛面前拿出這條毯子,大家看到這條毯子,都想:
『這條毯子這麼髒,還敢拿出來供養佛,佛一定不會接受吧!』
沒想到毗婆尸佛不但親手接受,還對大家說:
『這次法會大家都用很虔誠的心來參加,但如果談到佈施的話,施捨這條毛毯的人是最難得的了!這是我今天收到最好的物品。』
隨後毗婆尸佛向眾人說明佈施毯子的這對夫婦的生活狀況,以及他們佈施毯子的情形。國王和王后聽了很感動,立刻脫下自己身上穿戴的飾品和衣物,準備送給他們,國王還馬上派遣使者請那對夫婦來參加法會。
等那對夫婦到場,毗婆尸佛對大家說:
『你現在怖施一點點東西,往後將會獲得無量善果,就像把稻子播種在地,經過幾次循環生長之後,不久便可聚稻成山。』
大家聽了這些話都豁然開朗頓悟。」
佛陀對阿難說:「當時的婦人檀尼伽就是今天的白淨比丘尼。因為她當時以清淨心佈施毯子的功德,所以後來她投生時都有妙衣隨身,並且生活富足又幸福。她曾經聽聞毗婆尸佛的深妙佛法,今生又有心向我求法,才能這麼快就證得羅漢道。所以你們在精勤修行之外,更應該至誠的佈施。」
販賣貧窮
某天早上尊者迦旃延出外宣導佛法,經過河邊時看到一位老婦人蓬頭散髮,淚流滿面,手中拿著一個瓷瓶在河邊取水,一邊悲傷的放聲痛哭。
尊者迦旃延上前詢問:「老太太,妳為什麼感到如此悲哀?」
老婦人回答:「尊者,我的主人老是虐待我,我每天從早工作到晚,沒有一刻可以休息。要是我有一點點的疏失,就會遭到主人鞭打。一整年過的是吃也吃不飽,穿也穿不暖的生活,年紀一大把了,生活依舊困苦。我現在是沒有辦法生存,想死也死不了,又沒有地方可以哭訴,所以才這麼難過啊!」
尊者迦旃延聽了便說:「妳概然生活貧窮,為什麼不把貧窮賣了?」
老婦人驚訝的問:「貧窮怎麼賣得了?就算要賣,誰肯買?」
尊者迦旃延回答:「貧窮當然叫以賣!」
老婦人不敢相信的再問一次:「怎麼可能?要怎麼賣?」
尊者迦旃延說:「如果妳真的想把貧窮賣掉,必須真心誠意,不要有計較的念頭,一切尊照我說的去做。」
老婦人拱手說:「我絕對依照尊者所吩咐的去做,希望你可憐我,教我一個好方法。」
尊者迦旃延說:「妳先回去沐浴,沐浴完再來問我方法。」
老太太依照尊者所說,趕快回到主人家沐浴乾淨,再來找尊者。
尊者迦旃延說:「妳如果要擺脫貧窮,必須先佈施給我。」
老婦人聽了嚇一大跳,回答:「我這麼窮,哪有什麼東西可以佈施呢?」
尊者迦旃延便拿一個缽給老婦人,說:「妳拿這個缽去裝一點乾淨的水來。」
老婦人便照做取水,回來恭敬的把缽捧給尊者迦旃延。尊者迦旃延拿起缽,立刻為老婦人祝福,希望婦人以前的種種罪業全部消除,而她應有的福氣能夠增長。祝福之後,尊者迦旃延便對老婦人宣揚「戒殺持齋」的功德和「無念念佛」的功德。
尊者迦旃延說:「從今以後,妳把一切俗事放下,不論是苦是樂,以前種種及之後種種都不要去想。另外,受到主人吩咐的時候,態度恭敬,不要心生嫌恨。妳要知道,妳眼前的困境都是被宿業所害,當業緣結束,這些壞事自然會解除。」
尊者迦旃延並告誡老婦人:「妳每天晚上等主人家全家人都睡了以後,打開窗戶,然後在室內鋪放乾淨的青草坐著,妳就在草上專心唸佛,不要心生歹念。」
叮囑完畢,尊者迦旃延就又到其他地方宣講佛法去了。這時老婦人心情豁然開朗,如釋重負。回到主人家中,老婦人一一照著尊者所說的修行,到晚上便獲得解脫,升到忉利天去了。
財主第二天起床,見老婦人命終,生氣的說:
「這個老太婆平常是不能進來房子裡的,昨天晚上她怎麼進來的?還給我死在這裡!」
隨即叫人拿草繩綁住老婦人屍體的腳,拖到寒山枯樹林中。
老婦人以無念念佛的功德,死後投生天界,成為天子,和五百天人一同享受無憂無慮的生活。
剛好舍利弗有事必須前往忉利天,他看見天子完全忘了前世的因緣,便幫他修『道眼法』。天子得法後,馬上看到前塵往事,立刻明白自己是因為有尊者迦旃延的開導才能升天,於是帶著五百天人來到寒林散花燒香,供養死屍。
當時天人的光明照耀整個村莊,財主看到這種情形,不敢一個人前往,於是告知地方人士一同前往寒林查看,看看到底發生什麼奇怪的事。
到達森林後,看見無數天人在供養死屍,財主開口問:
「這老婦人的屍體又爛又臭,她在世時人人討厭,為什麼尊貴的天人要來祭拜她呢?」
這時天人從五百天人中走出來,完整的說出前後因果及升天因緣。說完便率領五百天人到尊者迦旃延說法的地方,請他為每個天人廣說妙法。
尊者迦旃延宣說佈施功德、持戒功德,以及一切生天因緣,最後說遠離諸不淨的方法,告訴大家這是滅罪致福的唯一途徑。當時五百天人聽完後知道如何遠離塵垢,得到妙法,便飛還天宮。
母牛的佈施
有一次,佛陀請阿難到摩耶利家向他要一點新鮮的牛乳,那時摩耶利與他五百多名弟子正要進宮面見國王,一出門就遇見阿難。摩耶利問:
「阿難尊者這麼早來這裡,有什麼事情嗎?」
阿難回答說:「佛陀身體有點不舒服,派我來向您要一點牛奶。」
摩耶利沉默不答,心中暗想:「如果我不答應,別人會說我吝嗇,但是如果我答應了,我的弟子一定會說我偏心於佛教徒。」正覺得為難的時候,他忽然想到一個辦法:
「我指引一頭凶惡的母牛,讓阿難自己去取牛乳,他如果得不到牛乳,我就可以趁機羞辱他,要是他被這頭凶惡的母牛所傷,我也不用擔負殺人的罪名,反而可以令信眾放棄對佛教的支持,使婆羅門教得到敬仰禮遇,而且就算他順利收到牛乳,眾人也不會認為我吝嗇。」
摩耶利打定主意,便對阿難說:「我的牛在早晨都已經全部趕去吃草了,現任只剩下一頭母牛在土坑裡,你自己去擠吧!要擠多少隨便你。」
這時他的五百弟子知道老師有意要為難阿難,都非常興奮,並竊竊私語的議論著:
「佛陀曾經說過自己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生老病死都可以解脫,佛陀怎麼會生病呢?」
這時維摩詰尊者正要到佛陀的住所,中途經過摩耶利的門前,見到阿難,便問他為何早晨拿著缽來到這裡,要求取什麼物品?
阿難回答:「佛陀染上風寒,身體有點不舒服,要喝牛乳才會治癒,所以叫我來這裡拿。」
尊者維摩詰對阿難說:「你不要這樣說!佛陀修行圓滿,身體非常健壯,各極惡緣都斷盡了,留下的都是許多苦行功德,還會有什麼病?你住口,快走吧!不要學其他教派毀謗佛陀。阿難啊!你應當知道,佛陀是法身,不是夫俗子的肉身可以相比擬的,你快快回去,不要再多話了。」
阿難聽到尊者這樣說,感到非常慚愧恐懼,正想要走,佛陀卻用神通力在空中對阿難說:
「阿難!尊者說的沒錯,但是我要藉這件取牛乳療傷的因緣,方便為大眾說法。你應該體會我超度世間眾生的美意,前往取得牛乳,不要再感到羞恥慚愧了。」
於是阿難信心堅定的來到土坑,摩耶利的家人、弟子及附近的居民,全部跟著阿難到土坑去,看看他怎麼取凶惡母牛的牛乳。
阿難心想:「世尊設立門派教化,就門規法制而言,佛門弟子不應該自己用手去擠牛乳。」正想著的時候,發現一位少年站在母牛旁邊,阿難高興的對那少年說:
「年經的婆羅門教士啊!麻煩你替我去擠牛乳。」
少年低聲回答:「我不是婆羅門教徒,是第二忉利天上的天帝,我聽說佛陀要取牛乳,知道沒有人代替他取,所以到這裡相助。」
阿難說:「天帝的地位尊貴,怎麼能接近這麼腥臭不潔的母牛呢?」
帝釋天回答:「我雖然豪華尊貴,卻遠不及佛陀尊貴,佛陀數次度化眾生尚且不覺得厭煩,何況我以是居於天帝的位置。」
說完就從容的持著缽,走到凶惡的母牛身邊。這時候母牛就像是一頭溫馴的羊,安靜得不敢動彈,圍觀民眾看到這種情形,沒有不吃驚的,大家交頭接耳的議論著:
「這頭牛的性情凶暴蠻橫,平時沒人敢接近,今天是什麼原因讓他這麼溫柔良。」
「啊!一定是這位比丘阿難道行高深,感化了這條牛。」
「對呀!對呀!佛陀的弟子都這麼厲害了,更何況是佛陀。我們這些人平常不相信佛的教化,實在是件錯誤的事。」
後來阿難提著牛乳回到佛陀的住處,同佛陀詢問這頭牛的因緣。
佛陀告訴阿難:「這頭母牛有個兒子,他們前幾世家財萬貫,可惜性情吝嗇,不肯佈施,也不相信佛經的訓示及各種戒律規定。平時專門放高利貸,日夜都在盤算著如何獲取暴利,騙取敲詐別人的錢財。因為這樣的業報,墮入畜生道十六世了。今天聽聞我的名號,心中歡喜,生出善良的念頭,奉獻乳汁給佛,希望以此善緣,快快得到解脫。她們死後都會住生善道。」
佛陀對阿難說:「牛尚且能夠發願,佈施乳汁用來種下日後的因緣,以便得到超度解脫,直到成佛,何況六根具全的人呢?我們應該相信佛法、多佈施,才能獲得無量的福報。」
果報如影隨形
船長與海神的辯論
舍衛國有五百名珠寶商準備入海尋寶,他們的船長是一位受五戒的法師,精通法典要旨,具有道行又辯才無礙。
船一入海,海神變成一個夜叉來牽海船,他的面貌醜陋凶惡,皮膚的顏色青黑,身體的形狀可怕怪異,口中還長出長牙,頭上燃著火堆。
海神這些商人說:「人間有人比我更可怕的嗎?」
船長回答:「當然有更可怕的,比你可怕太多了。」
海神驚訝的問:「這人是誰?」
船長回答:「世間有愚笨的人,做了許多惡業而下地獄,受盡千萬種苦刑,那種樣子才叫恐怖,比你恐怖好幾倍。」
海神聽了便鬆開手,隱形逃走了。
船開行了數海里,海神又變成一個很瘦很瘦的人,筋和骨看起來像連在一起似的,再來牽海船。海神問:「世間有比我更瘦的人嗎?」
船長回答:「當然有更瘦的,你遠遠比不上。」
海神急忙問:「有誰瘦成這樣?」
船長回答:「世間有痴愚的人,心胸狹窄,吝嗇又貪心,平常不懂得佈施,死後墮入餓鬼道,身體變得和山一樣大,但咽喉細得像針上的孔,頭髮又長又亂,形體既瘦且黑,這人的形狀比你瘦更多倍。」
海神聽了便放開手,隱形消失了。
船再往前行,沒過多久,海神又靠攏過來,變成一個容貌非常美妙端莊的人。海神伸手攀住船沿,問船上所有商人:
「人間有人像我一樣有這樣美妙的長相嗎?」
船長說:「有人勝過你一百、一千甚至一萬倍。」
海神聽了感到茫然又懊惱的問:「怎麼可能?這人到底是誰?」
船長不慌不忙的說:「世間有通達的聖人,行事奉行十善,信奉禮敬三寶,隨時隨地都在供養,這樣的人死後投生天界,形貌皎潔端莊,無人可比。你和這樣的人比,就像瞎眼的獼猴和美妙的天女相比。」
海神當場無話可說。
海神三次變化都不能為難商人們,他仍然不死心,用手捧了一些水,問所有人說:
「我捧的水與海中的水,那個地方的水比較多?」
船長回答:「你捧的水比較多。」
海神又問說:「你說的是實話嗎?」
船長說:「當然是實話!海水雖然多,總有一天會枯竭,如果一掬水能救人或動物的命,功能比海水更大。」
海神聽了心中歡喜,便領著這些船,直達寶物的所在,接著出示各種寶物,贈送給船長和其他的商人,並幫助他們平安的回到岸上。
神奇的旃檀樹
從前有一位商人,他做完生意,準備走山路回家,卻不小心在山中迷失方向。當時下著雪,道路全被大雪淹沒,商人眼見回程的路已經斷絕,前進的道路也沒有了,他不知如何是好,便仰天大哭了起來。
山谷中有一株大旃檀樹,活了好幾百年,已經有神靈了。樹神感受到那人的悲苦無助,於是對他說:
「這場雪還要下很久,你可以暫時留在樹洞裡,吃的東西我來想辦法,你住到明年春天再做打算吧!」
商人突然遇到救援,開心極了,於是便寄住在旃檀樹中,一直到第二年春天。
這天,商人告訴樹神:「我離開很久了,父母一定很掛念我,該是我回去的時候了。我在危難的時候受到您的恩惠,但是我窮困得無法報答,只希望能知道您的名字,讓我回國頌揚您的恩德。」
樹神回答:「我的名字你不用知道,你也不用報答我,自己一路上小心!」
商人又說:「我寄生在你的樹下將近一百天,連一點恩惠地無法回報,眼見馬上就要道別,心中實在非常抱歉,卻又無可奈何,只求知道您的名字!」
樹神看這個人情意真誠懇切,就告訴他:
「我就是旃檀樹。因為我的根、莖、葉可以治人百病,本身的香氣又可傳達千里,所以人們知道我在這裡以後,一定會貪心的來砍伐我。你千萬記住不要告訴別人我的名字及我所在的地方!」
商人說:「我一定不會說的!謝謝你這段時間的照顧。」
回到自己的國家後,商人聽到國王頭痛病發作,需要旃檀樹的葉子醫治。
國王懸賞說:「誰能夠找到旃檀樹的葉子,我立刻封他為萬戶侯,並且把心愛的女兒嫁給他。」
商人聽到這樣的重賞,心中起了貪念,完全把自己對旃檀樹的承諾拋到腦後,他馬上跑到王宮對國王說:
「我知道旃檀樹在哪裡,我可以帶你們去。」
國王立刻派遣部下跟商人一同前去尋找旃檀樹。使者進入山中,看到雄偉茂盛的旃檀樹,真是世間罕見,心中實在不忍心砍伐,但是如果空手回去,一定會犯下違抗命令的罪名,於是在旃檀樹前面徘徊躊躇,不知該如何是好。
突然樹神說:「你就砍伐吧!只要留下樹根,用人血塗在我受傷的地方,再拿人的心肝覆蓋在我的傷口上,我自然會重新復活。」
使者聽到樹神這麼說,便開始叫工匠砍伐。樹枝被利斧一根根砍倒,紛紛散落在地上。這時,在一旁觀看的商人一不小心被樹枝絆倒,跌在旃檀樹的斷枝上,枝幹刺入他的身體,使他當場死亡,血流滿地。
使者看到這種情況,和左右的工人商量:「剛剛樹神說要用人血塗在樹受傷的地方,還要覆蓋人的心肝。我本來還在擔心不知道人血與心肝要如何取得,現在既然這個人死在這裡,我們就用他的鮮血和心肝讓樹神復活吧!」
於是使者照樹神的指示去做,一轉眼旃檀樹立刻復活,長出新芽。而國王獲得旃檀樹的葉子頭痛病馬上痊癒,並下達命令:
凡是正生病的人都可以進皇宮,國王親自賞賜旃檀樹的葉子,讓所有病人康復。
一時之間舉國歡慶,國王和百姓都健康無憂,國運昌盛。
牛的復仇
毗舍離是舍衛城中一位很有智慧的婦人,當時波斯匿王對她十分欽佩,特別表揚她,並且認她為乾妹妹。
有一年,毗舍離懷孕了,等到足月臨盆時,竟然接連生出三十二個和鵝蛋一樣的肉球。家人以為發生了怪事,哪知道肉球生出不久後,自行破裂,每個肉球裡都生出一個相貌端正的男孩。後來男孩長大成人,每個人都非常勇敢健壯,一個人可以敵過一千多人的力量,所以大家都稱呼他們為「守護國家的城門。」
這天,毗舍離聽說佛陀在舍衛城宣揚佛法,於是恭敬的準備齋食,請佛陀和其弟子來家中接受供養,並請佛陀為大家解說佛法。當大家都坐在座位上專心聽佛陀說法峙,毗舍離最小的兒子偷溜了出去,騎著大象到外頭遊玩。
小兒子來到城邊的大橋旁,眼看見宰相家的公子坐著寶貴的馬車,迎面騎來。毗舍離的小兒子一時頑皮,心裡想著:「嘿嘿!我來捉弄他一下。」於是一伸手就把宰相的兒子從馬車上提起來,往橋下的水溝丟去,害他受傷了。
回家後公子向宰相哭訴:「父親!我沒得罪他們,他們竟然這樣欺負我,您一定要為我主持公道。」
宰相對他兒子說:「這人的力氣很強大,他母親又是國王的乾妹妹,我看只好設法暗中報仇了!」
後來宰相想了一條毒計,他特別訂做可拆開又可裝東西的空心馬鞭三十二條,鞭子外面嵌上七彩寶石,看起來高貴美麗,另外又拜託鐵匠製作純鋼鑄成細葉樣式的單刀三十二把。把兩樣東西拿回家後,宰相將綱刀裝進空心馬鞭裡頭,縫合後用最好的塗料上色,然後贈送給毗舍離的三十二個兒子。所有的兒子得到這條馬鞭,全都喜歡得愛不釋手,常常帶著這條美麗寶貴的鞭子出入王宮。
那時國家有一條法律是在國王面前不准攜帶刀械。有一回宰相看見他們拿著馬鞭經過國王面前,想到報仇雪恥的機會到了,便靠在國王耳邊,悄悄對國王說:
「毗舍離的兒子每個都力氣雄壯,一人可擋一千士兵,但我聽說他們不為國家效力,反而心懷不軌,製作鋒利的刀了藏在馬鞭裡頭,希望大王注意!」
國王聽了,半信半疑的問:「這消息可靠嗎?沒證據的事你可別胡說。」
宰相立刻回答:「我是為大王的安全著想啊!是真是假一看便知。」
於是國王馬上傳喚侍衛去搜查那三十二人,把他們的馬鞭拿來檢查。一看,不得了!果然像宰相所說的一樣。國王非常憤怒,立刻下令殺掉這三十二人,殺掉之後,國王怒氣未消,還把三十二顆頭裝在一個箱子裡,嚴密封閉起來,命令隨從將箱子送去給自己的乾妹妹毗舍離。
當天毗舍離正好請佛及佛的弟子到家中接受供養,見到國王送來的箱子,以為是協助供養的物品,便想打開看看。
佛陀看到毗舍離正想打開箱子,立刻對她說:「等等!那箱子等一下再看吧!」
等到吃過午飯,佛陀為他們解說佛法,這時毗舍離已經得到阿那含果,也就是不會再被慾望形象起煩惱的境界,佛陀便離去了。
當毗舍離打開箱子,看見三十二顆頭顱,因為已經斷除情慾愛恨的牽絆,不會再懊惱生氣了,只是難過的說:「怎麼會發生這種車情呢?」
這三十二人的親屬得知這個凶惡的消息後,大家都憤恨不平,馬上召集人馬,準備去報仇,眾人領著士兵進逼王城,卻找不到國王,原來國王逃到佛陀的住所請求庇護。眾人知道他躲在佛陀的住處,立刻將佛陀說法的地方層層包圍,要佛陀把國王交出來。
弟子阿難看到這種情況,合掌問佛陀:「世尊!是什麼樣的因緣導致這三十二人被國王殺害?」
佛陀說:「讓我告訴你們吧!過去曾有三十二個人一起盜取一頭牛,然後將牛牽到一位老婦人的家,準備殺了牛來吃。老婦人很高興,熱心幫他們準備殺牛的工具。就在刀子要砍下的時候,牛忽然跪下來乞求饒命,但是這些人心意非常堅決,一定要殺這頭牛,於是牛在臨死前發誓:『今天你們殺了我,來世我絕對不放過你們!』」
佛陀接著說:「當時那條牛就是今天的波斯匿王,偷牛的便是被殺的三十二人,而那位老婦人就是今天的毗舍離。老婦人因為幫助他們殺生,所以每一世都跟這三十二人的惡報有牽連,而且悲慘致死,但是今生因為聽聞佛法,所以幸運的得到解脫,而證得阿那含果了。」
親屬聽到佛陀所說的因果關係,怒氣馬上平息下來,感嘆的說:「他們的報應,原來都是自己種下的。僅僅是殺了一頭牛,今生便成為這種情況,更何況殺更多的生靈!」於是拋棄了報仇的想法,率領所有人一同接受佛陀的教化,修持不殺生的戒律。
被拔毛的禿梟
佛陀在世時曾有一位名叫音悅的長者,一次有四種歡喜的福報降臨。第一,他的夫人生了一個兒子,而且這個兒子的品行端好,無人能及。第二,馬廄裡無數的白馬生出許多千里馬。第三,國王派遣使者領著爵位的賞賜來到,長者恭敬的收下印璽。第四,之前派出海外採寶的船隻滿載寶物歸來。這四項同時降臨到長者身上,長者歡樂無限,於是準備盛大的筵席慶祝。
佛陀來到長者家,唱了一首歌祝賀:
「現在正是長者福運昌盛的時候,以前積存的善果所化成的福報有四項,最大的善報喜慶一時間同時到達了。這種事千載難逢,各個天外的神靈都對此恭敬佩服。好啊!長者領受這麼多福報,像在春天播種,然後在秋天收穫一般,先做事再領受成果,並隨時留意剩餘的積蓄。」
長者看到佛陀來了,連忙拿出價值黃金千萬兩的白色細毛絨毛毯,將它獻給佛陀。佛陀收下後為長者祝福祈願,祝福完便用長者解說佛法,說道:
「擁有財貨會遭逢五項危險。第一,財寶遭遇大火,事先不能預知。第二,財寶被大水沖走淹沒,無法防範。第三,財寶被官府強奪,卻無能為力。第四,惡劣的子孫毀棄敗壞家產。第五,財寶讓盜賊起了壞念頭,以至於被無情的搶劫掠奪,而導致其他損傷。」
長者聽了佛陀的話,各種善良的念頭在心中湧現。佛陀知道這位長者的心胸已經開悟豁達,於是便回耆闍崛山去了。
這時有位外道的教士叫做不蘭迦葉,他聽說佛陀拜訪長者家,因為唱了一首歌,就獲得長者贈送價值千萬的珍貴物品,頓時起了貪念,於是來到佛陀面前,對佛陀說:
「聽說世尊到長者家唱了一首歌,就得到很珍貴的寶物。我德性淺薄,沒有福報,希望世尊能憐憫我,教給我這首歌的歌詞,讓我到長者家為他唱頌,以得到珍貴的寶物。」
佛陀知道長者後來會財寶散盡,不蘭迦葉不懂得看時機和場合,對遭到厄難的家族說這些吉祥話,一定會受到長者杖打,便說:
「你不懂得時機,說這些偈語,將來一定會遭到痛苦,所以找今天違背你的要求,不想告知你。」
不蘭迦葉心想:「哼!這和尚吝嗇到這種程度,不想讓我得到珍寶。我大老遠跑來這裡,怎麼能空手回去呢?」於是更哀憐的懇求佛陀:
「如果有這種榮幸學會歌詞,那麼就算痛楚來了,也沒有什麼好害怕的。」
佛陀看不蘭迦葉不相信自己的解釋,知道他因為前幾世所種下的惡劣因緣,應該要受到痛苦,無法逃避免除,於是便將吉祥的歌詞教給不蘭迦葉。
不蘭迦葉的記性非常差,花了快一年的時間才將歌詞背熟,然後高高興興的來到長者家,準備唱頌這首吉祥的歌。這時長者家裡剛遭逢大火,財產珍寶全都化成灰燼,馬廄裡的千里馬也被燒死,自己深愛的兒子又病死了,加上有嫉妒他的人對國王進饞言,國王就派遣使者拿回印璽,削去他的爵位,而他的商船遇上大風浪,全部沉沒海中。長者的情緒惡劣到極點,不蘭迦葉卻在這時來到長者破落的屋外,唱著吉祥的歌:
「現在正是長者福運昌盛的時候,以前積存的善果所化成的福報有四項,最大的善報喜慶一時間同時到達了。這種事千載難逢,各個天外的神靈都對此恭敬佩服。好啊!長者領受這麼多福報,像在春天播種,然後在秋天收穫一般,先做事再領受成果,並隨時留意剩餘的積蓄。」
長者聽了非常憤怒,說:「這人這麼無恥!在這種時候祝我吉祥,是故意增加我的悲傷痛苦嗎?」於是舉起木杖便打,打得不蘭迦葉全身瘀傷流血,只能爬著回家。
阿難問佛陀:「世尊!不蘭迦葉因為什麼因緣,今生要受這樣的苦痛?」
佛陀回答:「很久以前有位國王也叫音悅。有天國王正在午睡,突然聽到一陣悅耳的烏叫聲,便詢問左右侍衛:
『這是什麼鳥,鳴叫的聲舌這麼美妙?快帶來給我看看」
侍衛把鳴叫的鸚鵡抓來,國王看牠羽毛鮮豔亮麗,叫聲又非常好聽,便用珠寶裝飾牠的身體,並常常帶在身邊,細心寵愛著。
後來有一隻禿梟飛到里宮,看鸚鵡得到優厚的寵愛,便問鸚鵡:『你為什麼能獲得國王的疼愛?鸚鵡回答:『我飛來宮中,偶爾叫了一聲,國王聽到了,覺得美妙好聽,所以寵愛我。』
禿梟聽了心裡很嫉妒,以為自己也能鳴叫,而且一定勝過鸚鵡,便趁國王睡時大聲鳴叫。國王聽到尖銳刺耳的叫聲馬上驚醒,詢問左右的特衛:
『這是什麼聲音?讓我驚嚇恐怖。』
侍衛回答:「是一隻叫聲難聽的禿梟。』
國王非常憤怒,命人把禿梟抓來,並拔掉牠全身的羽毛。
禿梟全身痛得不得了,憤憤不平的抱怨:
『都是因為鸚鵡,我才會遭到這種禍患。』
良善的聲音招來福報,令人厭惡的聲音招致災禍,罪惡的業報都是源於自己,禿梟卻反而遷怒鸚鵡。」
佛陀繼續說:「那位國王就是今天的長者,禿梟則是今天的不蘭迦業。不蘭迦業以前嫉妒鸚鵡,使身體受到痛苦,今天嫉妒佛陀,又招來挫折。」
阿難又問:「那麼長者音悅以前種下什麼功德,可以獲得這四項福報,又因為什麼罪行而失去呢?」
佛陀回答:「音悅前幾世少年的時候,欽佩恭敬佛法和各個聖賢,並且虔誠的供養,祈願求得富貴,但是娶妻之後開始沉迷女色,而輕忽怠慢佛法,加上沒有慈悲的心念以種下良善的因緣,所以這些福報就像不實的花朵般,轉眼間便又失去,而無限的淒涼苦楚緊逼而來,直到罪孽消除才會停止。」
有福德的罪人
有一次佛陀在衹樹給孤獨園說法,當時聚集了一千兩百五十位弟子、一萬多個菩薩和各天界的無數聖賢眾神,大家聽聞佛法都心生歡喜。
說法到一半,佛陀突然問阿難:「你有見過年老長壽,而且具有福相的老人,卻還有罪惡報應沒有還清的嗎?」
阿難恭敬的回答:「罪惡的人,怎麼會有福氣的長相?我從來沒有看過這樣的人。」
佛陀說:「他現在在門口,大梵天王不讓他進來,你去幫我把他帶進來。」
阿難奉著佛陀的旨意來到門口,果然看見一位老人,年紀兩百多歲了,眉頭生出秀美的白毛,耳尖高出頭頂,牙齒就像整齊的貝殼,雙手長過膝蓋,一副很有福氣的樣子。但是他身上的衣服破破爛欄的,四肢都裸露在外,走路走得很慢,呼吸的氣息也很微弱,好像餓了很多天。
老人拄著拐杖大喊:「我不遠千里而來,就是要見佛陀一面,讓我脫離痛苦。我等這一天已經等了十年,你們卻拒我於門外,怎麼能夠這樣?」
阿難看到這種情況,馬上要大梵天王放老人進來,並挽扶老人來到佛陀面前。
老人見到佛陀,一時喜極而泣,又悲從中來,眼淚鼻涕交融流下。他向佛陀行禮完後,跪著告訴佛陀:
「我一出生就非常不幸,貧窮辛苦,飢寒交迫,想求死不成,活著又沒有人可以依靠。我聽說世尊的慈遍布眾生,心中十分歡喜,早晚都在禱告祈願,希望能夠見佛陀一面,十年過去了,一直到今天我的願望才能實現。剛才被擋在門外,我本來打算要回去了,但是卻沒有力氣走回去,進退都沒有路。我只怕死了之後,屍體污衊神聖的佛門,更加重我的罪業。沒想到世尊憐憫我,讓我進來。我就算這樣死去,也沒有遺憾了,只希望我贖完罪後,在下一世可以得到世尊的垂憐和恩惠,賜我無上的智慧。」
佛陀說:「每件事有因緣,罪孽福報總會如影隨形。我來說個故事給你們聽吧!
在一個強大國家的裡,有一位驕傲的太子,只知道斂財,從不知道佈施,平常又隨意輕視、侮辱人。
當時有一位貧寒的佛教弟子,名叫靜志,從很遠的國度而來,向太子求一件法衣,太子卻不當一回事,既不佈施衣服,又不給予食物。靜志七天七夜沒吃東西,又沒水喝,只剩下一點氣息,命在旦夕,沒想到太子看到這種情形卻和大家一起取笑他,後來又把他驅逐出國境。
靜志還沒有走出國界就遇到飢餓的盜賊,想把他殺來吃。他冷靜的對強盜說:
『我是個飢餓、寒冷又貧苦的出家人,瘦骨如柴,皮肉薄而且腥臭有臊味,真的不能吃,吃我只不過多一個人被殺害,對你們並不會有任何幫助。』
盜賊回答:『我們飢餓貧困了很久,只是吃泥土過活而已,你雖然枯瘦,遠勝過泥上的味道啊!』
沒想到盜賊終究不放人。幸好太子知道了這件事,忽然良心發現,馬上加以援救,並說:
『我已經沒有佈施給他任何東西了,今天怎麼可以袖手旁觀,任由他遭受災難,而喪生在餓賊的口中呢!』於是馬上騎著馬去救援,將靜志從盜賊手中救了回來。」
佛陀對著老人說:「那時的靜志就是現在的彌勒菩薩,而那位太子就是你啊!你今天受到這種貧窮的痛苦,正是在還清那時吝嗇貪心的罪孽。而你之所以會這麼長壽,是因為你救活靜志的緣故。」
老人聽了,感嘆的對佛陀說:「這些都是我自己造的業啊!往事都過去了,希望能在今天徹底結束掉,但願我還能夠以這條垂死半殘的生命,求做佛門弟子,讓我在後來的生生世世,可以侍奉在世尊身旁。」
佛陀答應了,馬上運用神通使老人改變形體,變得身體強健,力量足夠,耳聰目明,並且得到無上的智慧。
老人感激得不斷向佛陀行禮。在場所有眾生看到這種情形,聽到佛陀藉這個故事所說的法,都很歡喜,心滿意足的行禮退下了。
佛法的教化
蜜蜂的教誨
很久以前,有一位已得大覺悟的佛,法名為「一切度王」,降到人世講說法要。這時群眾中有兩位比丘,一位名叫「精進辨」,一位名叫「德樂止」,他們一起到一切度王的座前聽聞法旨要義。精進辨就是後來的佛陀,德樂止則是彌勒菩薩。
那時,精進辨聽聞佛法非常專心,一下子就聽懂了,很快就得道,獲得了六大神通;但是德樂止卻在睡覺,根本不專心聽法,所以沒有得道。
精進辨對德樂止說:「勤奮修習才能獲得道業進步,不可貪圖睡眠。」
德樂止聽了這句良善的諫言,馬上振奮精神,但過不了多久又沉沉入睡。每次他都想:「不行!我一定要振作!」但總是忍不住又睡著。
這天,德樂止來到泉水旁邊,在水邊靜坐,想要入禪定,沒多久又昏昏欲睡。精進辨看到了,使用新得到的神通力,變成一隻蜜蜂,飛撲到德樂止的眼皮上,做出要刺下去的樣子。德樂止被嚇醒,馬上重新坐正,但沒過多久又睡著了。蜜蜂看到德樂止又睡著了,便從他的袖口飛進去,從腋下鑽到胸腹,小力刺了他一下。
「啊!好痛!」德樂止感覺到痛楚,一下子驚醒過來,精神陡然振作。
那隻蜜蜂從袖口飛出,停在附近一朵鮮花上,德樂止端正挺直的坐著,一直盯著蜜蜂,怕牠再飛來,於是提起精神,不再想睡了。
蜜蜂為了幫助德樂止快點悟道,想給他一點啟示。牠假裝在花朵上睡著,睡得正熟時,腳跟站不穩,一陣風將花吹動,蜜蜂便掉入污泥中,然後蜜蜂急忙飛到水面,將身體洗乾淨再重新飛回來,安靜的停止在花朵上,迎著清風唱出美妙的歌聲:
「佛陀的道理就像甘醇的露水,一聽聞就沒有滿足的時候。不應鬆懈怠惰,昏沉的失去體會妙義的感覺,譬如掉落到污泥中,被愛恨和慾望所綑綁。應當精勤修業,不要自恃佛陀常常會在。」
德樂止聽到了,心中智慧大放光明,才知道蜜蜂是菩薩的化身,馬上證得無生無滅的菩薩境界。
過往的五位母親
古時候有一位大和尚,他刻苦修行佛法,終於證得阿羅漢果,但他仍舊留在深山中,不斷精進追求至高無上的大道理。
這天,有一位七歲的神重來向他請求,希望能做他的弟子。大和尚知道這位神童不是一般的小孩,非常聰明又有悟性,便答應了。
小神童很努力修行,八歲時就得到神通力,眼睛能透視到一切地方,耳朵能聽到每一個角落的聲音,還能在空中自由飛行走動,也能隨著自己的心意變化形體,更能了解過去的事情,觀照前幾世的一切因緣。
有一天神童在禪坐,觀照到自己前幾世的事情,不禁微微笑著,老師看見了,就問他:
「你在笑什麼呢?」
神童回答:「笑我的前世今生啊!我一共做了五位寡母的兒子,每一位都悲傷愁苦,早晚為我哭泣。我想到她們的痴心,所以忍不住笑了。
我在人世共投生了五個家庭。第一個母親生我的時候,鄰居家在同一天也生了一個兒子,我生下沒幾天就因為世間因緣盡了,死了。我的母親每次見到鄰家的兒子學說話、學笑、學走路的模樣,就忍不住暗自掉淚。鄰家母親歡喜高興的時候,也就是我母親悲痛的時候。
我在第二個母親家做兒子的時候,也是早早就死了,所以我的母親看見別人家的幼兒在喝奶時,便觸動她悲傷的思緒,哀痛的不能自己。
我在第三個母親那裡當兒子時,因為因緣有限制,到了十歲,離別的時候一到,很快就死了。母親每逢吃飯的時候,都哽咽的說:
『我的兒子如果還在,現在應該和我一起吃飯。』說著說著便流下淚來。
我當第四位母親的兒子時,也因為緣份盡的緣故,還沒到十五歲就死了。鄰居的同伴長大成人,還娶了媳婦。我母親看見了,悲傷的說:
『我的兒子如果還在,這時候也應該娶了媳婦。可是我不知道做了什麼,得罪了蒼天,殺死我單獨撫養的兒子。』說話的時候悲傷中帶著恨意,怨恨著老天爺。
我當第五個母親的兒子時,才七歲,就因為喜愛佛道而辭別孤獨的母親,來親近大師您。我的母親在家中天天哭泣著說:
『我的兒子隨老師修習佛道,不知道現在在哪裡?他是餓了、飽了?還是太冷或太熱?是生還是死?往後的日子還很長,只是我們再也沒機會相見了。』
我一次次當了五位母親的兒子,先後都因為生離死別的緣故,帶給五位母親無限的痛苦。人世間的感情苦惱著人也綁縛著人,悲歡離合的因緣迷惑著也牽累著所有的人,我已經擺脫這些情欲束縛,母親應該為我高興,但是她們仍然想念、痴戀著,這就是我今天笑的緣故。」
老師笑著說:「人生下來就會有死亡,生離死別是轉眼間就會來到的事情。我憐憫五位母親看不透這一點,不能解脫,反而感嘆自己命苦。我更憐憫世上的人,追逐著名利、情欲,讓自己受苦卻不知道覺醒開悟。不離開情慾的障閉,要怎麼解脫生死呢?眾生的因緣都已經根生蒂固,勸化他們也無法使他們了解。什麼是真正的因緣種子,只有靠他們自己體會覺悟了。」
老師說完,便起身離去了。
商人的微笑
佛陀過去生曾因積存足夠的福德而投生在天界,成為天界的帝王。
他看到以前的朋友承受著婦人的身形,投生成富商的妻子,貪戀財寶和美色,根本沒想過世事無常的真理,而且她還坐在市場做買賣,想要博取世上的名聲。看到這種情形,天帝便化作一個客商,來拜訪那位婦人。
婦人照慣例招待顧客,請客商坐下來。客商認識婦人,微微帶有笑意,婦人覺察到了,心中頗為驚訝,但是客商並沒有輕薄的態度,只是覺得這笑在不說話之中,另外夾著更深的意涵。
婦人的旁邊站著一個小孩,手擊著小鼓,自己尋找樂趣,客商也認識這個小孩,依然微微笑著。鄰居的父親生病了,想要殺牛祈福禱告,使牽了一條牛過去,客商也認識那位牽牛的少年,默默的微笑。沒多久又來了一個鄰居的婦人,手上抱著寵愛的兒子,那個兒子手裡玩弄著小刀,不小心劃破母親的臉頰,血流到脖子上,大家都嚇到了,只有客商還是微微笑著。
富商的妻子看到那位客商的舉止行為,越來越覺得詫異,使問客商說:
「客人您坐在我面前,一直微笑,又看著我的兒子和那些鄰居不停的笑著,到底是什麼原因?」
客商回答:「妳是我的好友啊!妳怎麼忘了。」
婦人聽了很不高興,責怪客商輕薄無禮,客商便回答:
「玩弄小鼓的小孩本來是妳的父親,父親死之後,因為前世的罪業,投胎成為一頭牛,而牛皮被用來製造鼓面。牛被宰殺之後,罪孽已經還清,又投生在人道中,剛好妳懷孕了,於是當了妳的兒子,前後相隔一世,做妳的父親又當了妳的兒子,已經不認識了。小孩手上的鼓,鼓面的牛皮就是那小孩以前身體的牛皮,小孩竟然還在敲打玩弄,忘記痛苦只顧著玩樂,被矇蔽以至於看不清本來的情形。
就像鄰居那家人,因為父親身患病痛,竟然要殺牛去諂媚神明。牛終究會轉生為人,父親死後卻會變成牛,兩人對換了彼此的因緣,然後在裡頭尋找痛苦快樂,那些人這麼昏暗愚昧,愚笨的孝行反而牽累到父親。
又說那位鄰家婦人前世是他人的大老婆,那個玩刀子的小孩在前世是二老婆。大老婆凶悍善妒,常常虐待二老婆。大老婆死之後仍然做人家的妻子,但二老婆死後卻投生為大老婆的兒子,於是用刀割破牠的臉頰,以報復前世的冤仇,鄰家婦人雖然受苦,但因為前世的業報,不敢心生怨恨。
唉!人間的事沒有恆常不變的,只有業報會永遠追隨一生,如影隨形。千萬不要心生愚笨的偏見,應馬上嚴謹持守五戒,精進勤修,盡力追求解脫。我今天回去,以後如果有緣再見,會再來你家的。」說完客商便消失不見了。
婦人逐漸了悟,慢慢除去貪心,改變華麗而崇尚儉樸了。她誠心吃齋,潔淨志向,希望客人再來。
幾天後,天帝又來拜訪了,但他改變了之前的樣貌,讓自已變得醜陋而且穿著破爛的衣服。他叮囑守門的人傳話:
「我的朋友在裡頭,請幫我叫他來。」
守門的人進去告訴婦人,婦人出來相認,卻馬上說:「你不是我的朋友啊?」
天帝微笑著說:「才隔了幾天,變化一下身形和服裝,妳就不認識了,更何況前世的事呢!」
於是重新叮囑說:「妳應當勤奮奉行佛的教化,收攝散亂的內心,扶正偏邪的念頭,依照佛教教義來修行。」說完便不見了。
婦人從此不再貪戀美色和財寶,專心修持佛法,依教奉行。
收集手指的羅漢
舍衛城中,有一位很有名望的婆羅門教的大法師,他有位弟子名叫鴦掘摩,力大無窮而且有聰明有才能,德性、智慧、武藝、品格相貌都是一級棒,所以他的老師非常讚許他。
有一天,這個法師出遠門,師母對這個弟子由敬意而生愛意,竟趁丈夫不在的時候偷偷潛入鴦掘摩的房間,說著輕薄的話語。
鴦掘摩德性高超,他端正著臉色對師母說:
「我的老師就像我的父親,師母就像我的母親,弟子絕對不會做出違背禮法的事情。」
師母被拒絕以後,惱羞成怒,馬上想了一個方法設計陷害他。她回到自己的房間,將身上的衣服撕破,還用藥草將臉染黃,然後倒臥在地,裝成病人的樣子,發出斷斷續續呻吟的聲音。
過了不久,那位老師回來了,一看到自己的妻子倒在地上,緊張的問:
「怎麼了?妳生病了嗎?」
師母哭哭啼啼的說:
「那位你時常稱讚的聰明弟子,平常看起來溫和有禮,今天早上卻趁你外出時闖入我的房間,拉扯我的衣服,想要非禮我。我不順從他的意,他就打我,害我倒臥在地,爬不起來。」
法師聽了非常憤怒,馬上想重重處罰鴦掘摩,但是他雄壯威武,力大無窮,不能以力量制服。法師猶豫了很久,終於想到一個方法,於是把鴦掘摩叫到座前,對他說:
「你的天份和學習能力樣樣都贏過別人,只有劍術這一項,從來沒人看你表現過,這樣會使你英勇的名聲長久被埋沒掉,實在非常可惜。」
於是鴦掘摩恭敬的發問:「希望老師能慈悲給我指點。」
老師邪惡的笑了一下,說:「如果你想要樹立名聲,可以拿著鋒利的寶劍,在早晨時到十字路口,親手殺傷一百人,每人取一隻手指回來,到了中午,一百隻手指的數目一滿,再把手指串成項鍊,戴在頭上,那麼你馬上能獲得威望名聲。」
說完便給他一把鋒利的寶劍,催促他快去。鴦掘摩接下利劍,思考老師所說的話,震驚得愁容滿面,不知道要怎麼辦才好,他心想:「違背老師的教訓,是違反作弟子的道理,但遵守老師所教的行為,卻是大大的違背天理。我到底該怎麼辦?」
想著想著,鴦掘摩漸漸心神動搖而舉止失常了,他竟不由自主的走到路口的古樹底下,像瘋了一樣,憤怒的注視著四面八方的路人,一看到人經過便拔劍欣去,劍鋒一到就有手指脫落,沒有一人倖免。一瞬間,蒐集的手指幾乎集滿一百支了。
有個比丘得知這件慘事,急忙跑到佛陀的住所,行禮報告說:
「慘了!失去理智的鴦掘摩站在路口亂砍人,現場血跡滿地,一堆人倒臥在路上。」
正在說法的佛陀告訴眾弟子:「你們先安心坐著,我現在就去救人。」
這時鴦掘摩的母親已經煮熟午飯,不知兒子為什麼沒有回來吃中餐,便拿著便當外出尋找兒子。眼看快到正午,鴦掘摩切下來的手指已經有九十九支,還少一支,他遠遠看見年老的母親過來,一時眼睛模糊,無法辨認出來,為了湊滿手指的數目便揮劍向母親砍去。
恰巧佛陀趕到,知道鴦掘摩的根器完善具足,只是偶然著了魔道,迷失自己的本性,所以大肆屠戮殺害,必須受到各種業報,如果再切斷自己母親的手指,那就真的罪人惡極,永遠在無數的劫難中沉淪,不能解救了。於是佛陀立刻顯示廣大的神通力,遮擋在他母親面前,而鴦掘摩看見佛陀,便捨去母親而想要取得佛陀的手指,於是舉起寶劍想要向佛陀邁進,但是身體卻怎麼也無法往前一步。
這時佛陀緩緩的說:「我是來為你消除過錯的,因為你的心向著虛妄前進,以致於被魔鬼驅使而失去自主,竟然指望蒐集指頭來成就道業,這是造孽而且沒有智慧的事,是在苦海中行走而不知停止啊!」
鴦掘摩聽了這番話,忽然開解悟道,心境頓時清醒明亮,連忙將劍丟到路旁,五體投地的下拜,說著:
「希望世尊饒恕我迷失荒謬的行徑,收我為弟子,以便信奉正直的教化。」
佛陀知道這人的因緣已經成熟,便將他收為弟子,帶到祇園精舍。從此鴦掘摩跟隨在佛陀左右,接受佛陀的教化,很快便修得神通,了斷生死,證得阿羅漢果。
這時的佛陀看到鴦掘摩聽聞佛法而開悟解脫,而且精進勤奮,功德和業果都很大,佛陀認為他的名聲是最崇高的,於是賜名伽瞿比丘。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