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ật Học Online

佛教的聖物——舍利
陳星橋

 舍利是梵文(印度古典語)Sarira的音譯,意為骨身或靈骨。在佛教中,舍利通常指佛陀、高僧圓寂後遺留下來的身骨、頭髮或遺體火化時結成的珠狀結晶體,它作為佛教的聖物而受到尊崇。

  舍利有身骨舍利和法身舍利兩種。佛的遺骨叫做身骨舍利(生身舍利),佛教經卷叫做法身舍利,表示佛的教法不滅。

  舍利有全身舍利、碎身舍利之分。如廣東南華寺保存完好的六祖慧能禪師的真身,稱為全身舍利,目前已發現的佛舍利則為碎身舍利。相傳釋迦圓寂火化後,當時印度境內有八個國家的國王分得了佛陀的舍利,並建塔供奉。二百年後,統一印度的阿育王又將這些舍利分藏於眾多的佛塔內分佈各地。西元前後,隨著佛教的傳入,有眾多的佛舍利不斷傳來我國,朝廷或佛教徒陸續為之造塔珍藏。塔這種建築最初就是為供奉佛舍利而產生的。

  舍利的顏色常見的有三種,白色的是骨舍利,黑色的是發舍利,赤色的是肉舍利。據佛經上說,佛陀遺體火化後,有骨子如五色珠,光瑩堅固。可見舍利還可以是彩色的。

  (原載《法音》1987年第4期)

 

來源:www.jcedu.org


© 2008 -2024  Phật Học Online |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