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ật Học Online

日日日出—菜根譚的智慧(1)-11
聖印法師

 

【前集0九七】

 

此心常看得圓滿,天下自無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寬平,天下自無險側之人情。

 

47

 

操履不可少變,鋒芒不可太露

 

秉性淡泊、行為檢束的人,本來是會被尊重的,然而,世間有嫉妒、有嫌怨他人的小人,因此對於設身處世的方法,便不能不作進一步的研究了。

 

君子處世固然不可以改變自己的操守,去諂媚別人,或是改變正當的行為,與人同流合污;但因為受正義觀念的驅使,為了保持正義固守操行,就難免和別人產生衝突,所以,處世的方法在某些情況之下,不得不走曲線作出偽裝來與世俗相交。如此就可以安全的生活,人與人也可以和睦相處,慢慢的,再用道德去感化小人,自然而然就可以達到完滿的效果。

 

如果只顧超然境地脫離了社會,就如同魚離了水,要與社會隔絕了。

 

【前集0九八】

 

澹泊之士,必為濃艷者研疑;檢飾之人,多為放肆者者研忌。君子處此,因不可少變其操履,亦不可露其鋒芒。

 

48

 

順境不足喜,逆境不足憂

 

喜好順境而討厭逆境是人之常情。但從精神修養上來看,順境不一定是喜事,逆境也不一定是壞事。

 

人當處於逆境中掙扎,就像患病的人周圍充滿了藥腥味,所謂:「良藥苦口利於病。」鍼刺石砭是消毒化膿最好的方法。所以,人在逆境中生活雖然痛苦,可由痛苦中培養節操,鍛鍊行為,這正是有利於精神修養的地方。

 

反之,人在順境,一切事情都合乎理想,久而久之,驕傲、奢侈、放縱不羈等種種行為就都發生了。這由精神修養上來說,就像一個人在刀槍林立兵戈滿前的環境中,一不注意就被這些殺人利器穿透了胸膛而肝腦塗地,因此越安全就越不可大意。

 

從前有父子兩人砍樹,父親老了不能上樹頂去折枝,於是兒子上去,兒子在樹的高頭折斷樹枝,樹幹搖晃的拽動著兒子的身體,看來危險萬分,但是老人一聲不響的看著兒子工作,等到兒子工作完了下來的時候,到了樹幹的最低枒杈處,老人卻頻頻呼喊小心,兒子下來後對老人說,為什麼在最高的時候不說注意,快到了平坦地上卻說要注意呢

 

老人說,危險的時候,誰都會小心注意自己的生命安全,而不致大意。等到自己認為安全的場所,反倒粗心大意起來,這時候就容易發生意外了。

 

【前集0九九】

 

居逆境中,周身皆鍼砭藥石,砥節礪行而不覺;處順境內,滿前盡兵刃戈矛,銷膏靡骨而不知。

 

49

 

富貴而恣勢弄權,乃自取滅亡之道

 

欲利好比是人,理智好比是水;火如果沒有水來制服,火勢熾烈,必定會燒人焚物。

 

《易經》「水火既濟」卦,就是水在火上,水能夠制住火,達到水火既濟的地步。反過來說,火在上、水在下不能制火,火勢炎熱萬物枯焦,形成火水不濟的狀態。

 

生長在高貴之家的人,他的偏好就像熾熱的人,其勢焰逼人。如果再缺乏理智,沒有一點克己工夫,不帶些清涼的定靜氣息,任性的去為非作歹,為了聲色貨利縱情肆欲,這不一是為害別人,最後也必定害了自己。

 

所以,做人總要持有超世俗的情操,來調劑熾熱猛烈的嗜欲,不然,縱情肆欲,任意的胡作非為,即或不能燒人也必定會自焚。

 

【前集一00

 

生長富貴叢中的,嗜欲知猛火,權勢似烈焰。若不帶些清冷氣味,其火焰不至焚人,必將自爍矣。

 

410

 

精誠所感,金石為開

 

出真心而產生的念頭,實有強大無比的力量。在他力量所支持的地方,真是驚天動地,可以使夏日飛霜,可以使城池陷落,也可以貫通金石。

 

人一真心起來,什麼事都做得到。一般世俗的虛偽妄人,對人沒有一點誠意,這種人只不過具有五官四肢,他的內心、本體已經遺忘掉了。所以沒有能使人感動的力量,所作所為不但使人討厭,自己一個人離群索居的時候,也自慚形穢、心有餘咎啊!

 

【前集一0一】

 

人心一真,便霜可飛,城可隔,金石可鏤。若偽妄之人,形骸徒具,真宰已亡,對人面目可憎,獨居則形影自愧。

 

411

 

文章極處無奇巧,人品極處只本然

 

古語說的好:「學問通時意氣平。」

 

好文章做好了,雖看不出什麼地方奇特,只是能夠作得恰到好處,文章能夠切合題目,詞句運用得當,不用費解的難典,也不說無用的廢話。

 

當人的品格修養達到了完滿的境地時,他的言行也沒有什麼被人注意的地方,只不過是和常人一樣平凡,對一切事物都能夠順其自然而不失其本來的面目。

 

【前集一0一】

 

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

 

412

 

明世相之本體,負天下之重任

 

世間的事,假如說是假的,不但一切的功名富貴,即使是你本身的肢體,也不過是借託你的身體而成形罷了。假如說是真的,則無論是我的父母兄弟,即使是世間的萬物也都和我是一體。

 

所謂「幻跡」就像夢幻泡影,如鏡花水月都是假借而來。所謂「真境」就是純真,實體真實而不虛。舉例來說罷,雨、雪、水、霜、露都是因溫差的作用而假借現出各種不同的形態。這也可說是一種虛幻痕跡。其實,真實的境界不過是水的一體而已。上至日月星辰,下至人畜草木,也都是萬象同根,天地一體,森羅萬象莫不是由同一個真體假借各種形態而顯示出來的種種幻跡。

 

因此,由幻跡而言,世間其實可以說是無物無我,身是由土裡來的,仍然要回到土裡面去。由另一面真境來說,則父母兄弟固然不用說,天地間的萬物都與我是一體,並非是別物,因此,天地萬物應該是平等的。由這一個真體顯化出來千差萬別的假相,到了最後並沒有什麼親疏優劣和取捨憎愛的分別,人如果能夠真正透視這一個道理,才能夠擔負起平天下的重大責任,達到了功成名就的博大境地,而後更能夠由這名利的韁繩與鎖縛之中解脫,達到自由自在的真知境界。

 

【前集一0三】

 

以幻跡言,無論功名富貴,即肢體亦屬委形;以真境言,無論父母兄弟,即萬物皆吾一體。人能看得破,認得真,纔可以任天下之負擔,亦可脫世間之韁鎖。

 

413

 

凡事當留餘地,五分便無殃悔

 

常言說得好:「禍從口出,病從口入。」可見爽口好吃的東西應當少吃,如果不加節制吃多了,就容易招致疾病;快心如意的話應當少說,如果不加謹慎的說多了,就容易得來禍患。

 

所以說,美味不可多貪,多貪就成了奪人生命的毒藥了。如果能夠用到五分就罷手,便對身體沒有害處。快意稱心的事情人人喜好,但做得過多就會敗德亂行,因此一般人凡事講求盡興是很危險的,樂此於五分,就不會遭到困難而後悔。

 

【前集一0四】

 

爽口之味,皆爛腸腐骨之藥,五分便無殃;快心之事,悉敗身喪德之媒,五分便無悔。

 

414

 

忠恕待人,養德遠害

 

人家有了過失,不當面就責備他;人家有了秘密和缺點,不當眾就立即抖露出來;人家從前和你有過節,一定不要記恨,也不打算對他報復。

 

古語說得好:「君子隱惡而揚善。」

 

所以,不要責備人家的小過錯,也不要挖掘人家的隱私,更不要念念不忘人家和你從前發生的過節,這樣方可以修養個人的道德,也方可以避免災禍的侵害。

 

【前集一0五】

 

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陰私,不念人舊惡!三者可以養德,亦可以遠害。

 

415

 

 

持身不可輕,用心不可重

 

士君子無論對自己或對他人,都不可以馬虎忽略,否則便被事物所控制,便受環境所阻撓,事事處於被動的地位,得不到悠閒安定,常常招出是非與煩惱。

 

至於處世或做事方面,用意不可過於嚴重,凡事看得太嚴重,自己的身體被事物拘泥,便失掉自在的靈活運用,陷於呆板與冷酷了。這樣的話又使事情執拗不通,在此輕重緩急之間,應當切實注意其中分量的加減,才不至於有過猶不及之慮。

 

【前集一0六】

 

士君子持身不可輕,輕則物能撓我,而無悠閒鎮定之趣;用意不可重,重則我為物泥而無瀟灑活潑之機。

 

416

 

人生無常,不可虛度

 

天地的時間悠遠,不知有幾百萬萬年代,人在此期間得成了一個人身,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人生在世不過百年,百年的光陰卻非常容易過去;況且活到一百年上壽的人,千萬人中不一定有一個。俗語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人平均的壽命,也不過是五十上下,在一轉眼之間,很快的也就過去了。

 

古語說:「百年三萬六千日,蝴蝶夢中度一春。」人身非常不易得,幸而得生到世上,就應知道這有生之年的樂趣,真正能得享受其中的樂趣者當然不用說,然而,在一生當中什麼事都不去做,只白白的虛度光陰,過著那醉生夢死的生活,和草木禽獸又有什麼兩樣呢?所以,人不可不知道有生這一世之樂,更不可不懷有虛度了這一生的憂慮。

 

【前集一0七】

 

天地有萬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過。幸生其間者,不可不知有生之樂,亦不可不懷虛生之憂。

 

417

 

德怨兩忘,恩仇俱泯

 

怨與德是相對的,有德就不能沒有怨,有怨就不能沒有德;有道德對於一方面有德,對於另一方面就有怨,所以說,怨因德彰。如果不使他人怨恨,只有不要叫人家感念我的德。所以說,使人德我,不若德怨之兩忘。

 

怨與德是相對的,同時,恩與仇也是對立的,對於一方面施恩,對於另一方面就樹仇;所以說,仇是由恩的方面成立的,沒有恩就沒有仇,沒有仇就不得有恩,如果不想叫人仇我,那只有不要叫人家向我感恩。

 

總之,立德和施恩是人所應當做的,可是做的時候,必要平心靜氣,對於人所立的德、所施的恩,都不要向人矜誇,更不要使人家感激,如此施恩不望報,立德不圖名,一方面受恩受德者也就對我無仇無怨了。

 

【前集一0八】

 

怨因德彰,故使人德我,不若德怨之兩忘;仇因恩立,故使人知恩,不若恩仇之俱泯。

 

418

 

持盈履滿,君子兢兢

 

大凡一種事物,必定有原因才有結果,絕對不會沒有原因的結果。有時候原因表現得不太明顯,不過是尚未得到發現,一旦發現之後,其原因自然會表現了出來。所以說,有結果就必有原因。因果報應的道理,就是如此。

 

人到了老年生了疾病,這種種的病不是一般固有的衰老病,就是特有的一種疾病,這些病大都是在年輕的時候種下病根,到了老年,身體抵抗不住就要發作了。

 

其次,在一個家庭生活興旺的時候,一定是沒有什麼不幸的事件發生。一旦運勢衰落,不幸的災難與禍患就都接踵而來了。然而,這些災難與禍患並不是突然而來的,多半是家運興盛時種下了衰敗的原因。

 

君子明白了這一道理,就要在事物滿足時,常能時時自身反省,謹慎言行,防患於未然,然後才能安穩人生,消災避患。

 

【前集一0九】

 

老來疾病,都是壯時招的;衰後罪孽,都是盛時作的。故持盈覆滿,君子尤兢兢焉。

 

419

 

卻私扶公,修身程德

 

對人施予恩惠,心中並沒有施恩誇功的心理,可以得到人家尊敬,但這不如守正義不偏移,喚起社會公意的讚許有意義些。結交一個新的朋友,還不如對於舊日的相交好好的培養友情,溫厚友情。建立優美的名,固然是很好,但不如廣植陰德來得悠久,本來想獲得名譽,有時候卻反招來相反的結果。

 

崇本尚義固然是應當作的,但不必做出受人注目的奇特節行,只要能夠注意日常的行動,做到無過的行為,忠實的守住現在的崗位,謹慎平常的言行,就可以加深進德修業的基礎了。

 

【前集一一0

 

市私恩,不如扶公議;結新知,不如敦舊好:立榮名,不如種隱德;尚奇節,不如謹庸行。

 

420

 

勿犯公論,勿諂權門

 

公平的議論和適合道理的見解,人必須加以尊重,私情私見必須加以反對。世間的人只知道逞一己之私見,殊不知道貽留千秋萬世之邪惡罪名。想來實在是萬分不值得。

 

有權勢以及唯利是圖的人,我們最好遠離他們。如果常常出入這等人家,自己不知不覺就受了他們的行為傳染,造成終生的恥辱與不可磨滅的污點,所謂:「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

 

來源:www.bfnn.org


© 2008 -2024  Phật Học Online |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