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集二二二】
子弟者,大人之胚胎;秀才者,士夫之胚胎;此時若火力不到,陶鑄不純,他日涉世立朝,終難成個令器。
8月13日
不憂患難,不畏權豪
小人有患難才擔憂,心中只想沈醉於宴樂,不考慮後來的禍患。君子遇患難,也絕不擔憂。他心中只有平心靜氣的思想,和如何排除患難的方法。如果事情已經到了不可勉強的地步,他也只有任其自然,慢慢處理,心中絕沒有一點動搖。當他宴飲的時候,也絕不耽溺聲歌,留連忘返,並且時時警惕,留心有所失誤之處。
小人遇到比自己有權力的豪門權貴,心中就十分害怕,便趨炎附勢,一意逢迎,順著有力者的意思來捏造黑白,顛倒是非。對於孤兒寡婦無依無靠的人,則仗勢欺人。壓制別人受苦,自己則享受幸福。
君子則不畏懼權門的勢力,因為他心地公正光明,所以無畏無懼。對於孤寡無靠的人,不但不去欺侮壓迫,反而同情、救濟他們。
總之,小人受環境驅使而動亂了他的心,因人之貧富貴賤不同而生兩樣的態度,即「欺軟怕硬」,君子則不是這樣。
【前集二二三】
君子處患難而不受,當宴遊而惕慮,通權豪而不懼,對惸獨而驚心。
8月14日
濃夭淡久,大器晚成
桃花李花,雖然艷麗好看,但一經風吹雨打,落花狼籍,那鮮麗的姿態就消失了。松樹柏樹只有青青的顏色,不受人的注重欣賞,但經過了盛夏的炎暑和嚴冬的霜雪,都保持四季常青的顏色,因此,松柏堅貞的節操是桃李所不能相比的。
梨子和杏子的味道雖然甘甜適口,但還趕不上黃橙綠橘味道的馨香芳例。所以,一時的濃夭華麗,不如淡泊來得長久。同樣的道理,早歲的頭角崢嶸還不如大器晚成來得純實。
再說,逞現一時的才華,轉眼到了凋謝之期,到底不如堅貞的節操能夠耐久;少年立身出世過早,則其凋謝之期亦必早,不能成就大業。三國時候的周瑜,雖然位重懼高,早年得志,但因他死得太早,除了赤壁一戰之外,沒有留下什麼大的基業。
【前集二二四】
桃李雖艷,何如松蒼柏翠之堅貞;梨杏雖甘,何如橙黃橘綠之馨冽。信乎,濃夭不及淡久,早秀不如晚成也。
8月15日
靜中見真境,淡中誠本然
熱心奔走事物的時候,像在大海的巨浪裡行船一樣忙碌;到了無事的時候,像是海上風平浪靜一樣,水的靜止如一面鏡子。當大海波浪四溢的時候,人不容易分辨出大海的形態。這就像人受環境的支配而奔走事業,不知道本身的境遇,在平靜無事的時候,才開始意味人生的真實境界。
又,人在吃山珍海味和聽管弦樂,當時心被外物所動,受珍饈美味悅耳聲歌誘引,不能認出本然的心體。只有在接觸淡泊的味道,一切靜寂的時候,才開始認出本然的心體。也就是說,默坐在松樹之間聽松樹的風聲,心中一點也不為所動,才能夠認識出自然的本體。
所以,想要認識人生的真境和本然的心體,不是在動搖的境界,而是在寂靜的境界才能體認出來。
【前集二二五】
風恬浪靜中,見人生之真境;味淡聲希處,識心體之本然。
8月16日
言多者多不顧行,談者未必真知
對任何一件事,總喜歡在口頭上表示的人,末必能夠窺見其中的堂奧。反之,真能入其道而體會其中妙旨的人,反而不現於色、不形於言。
每天在都會熱鬧場合競逐名利的人,口口聲聲講述山林田園生活如何趣味,以表示他既高貴又風雅的氣質,像是真正體會了山林趣味,不過是自高身價的一種掩飾煙幕罷了。比方在樓閣的外面裝飾一些花草庭園以為點綴,怎能說是真正得到了山林的真趣呢?還有一些達官貴人權威顯宦,每天都忙於應酬接待飲宴,但他們常常對人表示厭倦了名聞利祿的生活,恨不得早日脫離。他們嘴裡雖這麼說,真要他們脫離塵世遠遁山林,恐怕沒有一個人能捨得放下。
誠如曹操說的:「欲罷不能耳!」嘴上談著討厭名利,而心中正在打算名利,這不能說是盡忘名利之情。社會的事,往往是能說不能行,言行多不能一致。
【後集00一】
談山林之樂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厭名利之談者,未必盡忘名利之情。
8月17日
無為無作,悠遊清逸
忘卻了世間的雜事,坐在河邊去釣魚,遠離浮世擾攘的煩惱,可以說是相當高雅的行為;然而手握魚釣竿索,仍然操弄生殺魚鱉的權柄,心中懷抱得大魚的欲望,這是變更了爭逐的境界,並未改變爭逐的形式罷了。
在下圍棋的時候萬念俱靜,一心爭逐於棋盤上的黑白棋子,可以稱作清雅的遊戲。然而,對於勝負的觀念、競爭的意識,並不比對其他事情的成分少,這其間如戰爭一般的大動殺機,不過是範圍不比戰爭大,也不會弄出傷人的事來。可是,在互相對奕殺得難解難分的時候,無形中消耗的精神也不減於戰場上的行為。
因此,喜好多事不如減少來得適宜,多能多技不若無能與技來得天真無邪。
【後集00二】
釣水,遂事也,尚待生殺之柄;奕棋,清戲也,且動戰爭之心。可見喜事不知省事之為適,多能不若無能之全真。
8月18日
春色為人間之妝飾,秋氣見天地之真吾
鶯啼鳥囀,花發草茂,在大地山谷間,佈滿了濃艷的彩色,由外表來看,誠然是一個美麗的世界。但仔細的向裡推求一下,這不過是天地的一種幻相,一種裝飾。鶯啼鳥囀不過是一瞬間的聲音,花發草茂不過是一剎那的景象,等到了花落草衰、川水枯竭,崖岸岩石都露出本來的面目,赤裸裸的毫無掩飾,這時候就出現天地的真體。
人生也是如此。所謂名譽,所謂權勢,都不過是人生的裝飾,一種假的姿態,等到名譽失掉了,權勢也衰敗了,才看出來人生的真正價值。所以,朱子說的真吾,就是人的真正價值。人能永不失其真吾,則價值雖歷千古,亦不能磨滅。占代的聖賢不失其德,忠臣不失其節,都是不失渾厚天真,所以能傳名百代而不衰,歷時千年而不滅,所謂與天地參永垂不朽。
我們如果不失天真,就一定能夠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鬼神合其吉凶了。明白了這個道理,就要像孟子說的「善為養吾浩然之氣」,以達到返回真吾的境地。
【後集00三】
鶯花茂而山濃谷艷,總是乾坤之幻境;水木落而石瘦崖枯,纔見天地之真吾。
8月19日
世間之廣狹,皆由於自造
歲月的時光,本來是很長久的,然而人為生活所迫,終日奔波忙碌,自早到晚,在這漫長的歲月當中,反而覺得時間是短促的。李白說:「浮生若夢,為歡幾何?」這是形容人生的短促。這種觀念我們不以為然。
人生壽命不過百年,時間不算太長,但在這百年歲月當中,人應當做的事太多了。整天埋頭苦幹,恐怕還是做不完,若只管去縱情享樂,嫌日月時光太短,這種人生毫無價值、毫無意義。
我們生於天地之間,是頂天立地繼往開來的,以人數十年短促之壽命,為後來的人立萬世不拔的基礎才對。其次以天地的寬闊廣大,日月星辰山川河嶽都無所不包,人間到處都可以橫行闊步自由的活動,如果以為世間狹隘,未免太愚笨!
那春天的百花爛漫,夏日的涼風徐徐,秋天的明月咬潔和冬季的白雪晶瑩,這四時的天然美景任何人都可以任意欣賞;但日夜為名利擾攘、奔馳在世間的人們,連去欣賞一下的時間都沒有。他們不知何時是花開花謝,更不知何時是冰凍雪融。在他們看來,風花雪月都匆忙的消失掉,這是為自己的名利而顧不到流覽自然的風光。因此,人看世間的一切,應當有靜心的工夫、安定的智慧,千萬不要受外物的牽累。
【後集00四】
歲月本長,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寬,而卑者自隘;風花雪月本閒,而勞攘者自冗。
8月20日
樂貴自然真趣,景物不在多遠
一般的人往往跑到很遠的地方,去尋求很多的地方名勝古蹟,以為只有如此才能理解事物的風情與雅趣。殊不知得趣不在多,會景不在遠,在你的身旁附近庭院之間,哪怕是不大的池子,拳大的石頭,都可以具有山谷煙霞的宏大景色。
古人作《陋室銘》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我們會景適趣的地方,不在多處與遠處,而在心的深處,物的近處。
在茅棚草舍的窗前,栽花種竹,到了夏日也有乘涼納蔭的快樂。秋日的天高氣爽、晴風明月,內心深處自有一番悠靜閒然的情趣發生。
【後集00五】
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問,煙霞具足;會景不在遠,蓬窗竹屋下,風月自賒。
8月21日
心靜而本體現,水清而月影明
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中說:「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在這悠久無限的宇宙空間,人的一生活動期限不過五十年的壽命,如夢一般很快的過去。
在這如夢的一生當中,一切吉凶禍福哭笑歌泣,為種種事物實在可算是夢裡的夢。在日間裡,為種種的事情所逼迫而奔走勞碌,不起什麼思考,等到夜靜人寂、萬籟俱靜的時候,聽見了遠寺的鐘聲鏗然作響,此時恍如大夢初醒,覺此身所作所為,真知夢中的夢。
而我的身體雖僅僅是五尺之軀,但放開眼界一看,才知道天地萬物都是我的全身。在平日匆忙的時候,難以留意自覺,等到潭水澄清,天上的月影照耀在潭內,就可以知道月亮不僅在於天上,同時也能現影於水中。而我的五尺之軀不僅是我的全身,同時到處可以呈現出我來,這時候就可以窺見了身外之身,才明白了夢中之夢。才能如大夢初醒,不執著於虛相幻身,如此方可稱為明達事理的人。
【後集00六】
聽靜夜之鐘聲,換醒夢中之夢;觀澄潭之月影,窺見身外之身。
8月22日
天地萬物,皆是實相
如果不用文字和言語就不能傳授出宇宙的真理和天地的大道。但是釋尊說法達四十九年之久最後終於一字不說,後世根據釋尊所說的經文和祖師所講的論證,經過種種的研究,認為僅憑文字言詞尚不能悟得釋尊的真意;因此,禪宗又有不宜文字的教外別傳,倡「以心傳心」之說。就是一切不以經論為本據,由師尊之悟道處,其弟子亦自行解悟。所以禪宗不以經論的法門相傳,只以佛心代代相傳。
所謂「佛心」即宇宙的真心,天地的大道。釋迦牟尼佛悟解了這個道理,就是佛心,至於怎樣才能夠覺悟,原來萬物都基於此一真理,亦即由此佛心出現,除了理解萬物的道理之外,別無他路可以尋找;仰起頭來看天,則有星辰日月,低下頭來看地,則萬象崢嶸,這都顯露出天地的真心。因此樹間的鳥囀,草裡的蟲鳴,都是傳心的要訣。還有花的英萼、草的顏色,也都是見道文章。釋尊看見明星的閃光而悟道,靈雲和尚看桃花開放而悟道,香巖和尚聽打擊竹子的聲音而悟道,這都是根據物理而看破了傳心要訣和見道文章。
如此看來,天地萬物現存著歷歷分明的真理大道,為什麼不能徹見了悟呢?因為人人的胸中被煩惱和妄想的愚濁所混,以致真理大道不能映現出來。因此,學者要清澈天然的心機,要使自己胸懷,如同玲瓏的水晶映現外界的一切事物,然後使萬物與自己的心合而為一,能這樣的體會它,自然而然會得領悟。
【後集00七】
鳥語蟲聲,總是傳心之訣;花英草包,無非見道之文。學者要天機清澈,胸次玲瓏,觸物皆有會心處。
8月23日
觀形不如觀心,神用勝過跡用
世人只能讀念理解有字的書,而不能讀念理解無字的書。文字是代表思想的符號,但僅去捉摸符號而不去研究符號所代表的意義,就沒有什麼用處。世人只能了解字中的意思,而不能看破字的妙理。假如我們放眼四乃,則宇宙的萬象、諸般的人事都是沒有文字的活書籍。多數的學者雖然看到這些活書籍,仍無法理解其中的奧妙。
其次,世人只知道彈有絃的琴,而不知道彈沒有絃的琴,只知道應用物的外形,而不知捉摸物的精神,這樣就不能領會出來其中的趣味。陶淵明撫琴表示自己的快樂,有的人看見他的琴上沒有一根絃,覺得奇怪而問他,他答覆說:「若知琴中趣,何弄絃上音。」這話的意思是說,真正知道琴裡的趣味,就不必去聽賞絃的聲音了。
總之,僅僅取用物的形象尚不能了解真味,唯有捉摸其中的精神才能得實際的妙用。
【後集00八】
人解讀有字書,不解讀無字書;知彈有絃琴,不知彈無絃琴;以跡用,不以神用,何以得琴書之趣。
8月24日
心無物欲乾坤靜,坐有琴書便是仙
人被物欲所控制,妄想與煩悶常在胸中翻騰不絕。如果心中沒有物欲,心就不被外物所囚繫;其心如秋日的天空澄澈高潔,如平靜的海面廣闊明亮。在人的身邊放置琴和書籍,則心常被琴書所淨化。
因此這一念,就會差之毫釐而有千里之謬,所以古人說去人欲在天理,也就是一種養心的最好方法。
座旁有琴書,屋中便充滿脫俗的氣氛。又何必一定要遠入深山,住在丹丘洞穴呢?
【後集00九】
心無物欲,即是秋空霽海;坐有琴書,便成石室丹丘。
8月25日
歡樂極兮哀情多,興味濃後感索然
人在宴會的時候,賓客如雲霞集會往一起,飲酒作樂,酣暢淋漓,興會盡致。等到宴會完了,客人散去了,這時候夜深人靜,漏水滴盡,殘餘的蠟燭燒不久,香也銷了,茶也冷了,於是,這盛宴的樂趣反而變成嘔吐嗚咽的悲泣情景,想起來不覺索然無味。
不僅宴會是這樣,天下的事大都是如此。漢武帝(秋風辭)說:「歡樂極兮哀情多。」天下事盛極必衰,物極必反。盛時是極一時之樂,衰時是悲情四起,然而世人卻不及早的回頭。雖然明明知道那些虛榮浮華是一時的景象,但大多數人仍是執迷不悟,這實在是可憐又可悲的事情!
【後集0一0】
賓朋雲集,劇飲淋漓樂矣,俄而漏盡燭殘,香銷茗冷,不覺反成嘔咽,令人索然無味,天下事率類此,奈何不早回頭也。
8月26日
知機其神乎,會趣明道矣
「五湖」是中國五百里以上的大湖,一共有五個;一、饒洲的瀋陽湖,二、岳洲的青草湖,三、潤洲的丹陽湖,四、顎洲的洞庭湖,五、蘇州的太湖。這五處都有煙霞風月的景色,古來的詩人墨客多半要到這些地方來遊玩和欣賞,但這些名勝的風景也要因人才生趣,如果來遊覽的人沒有什麼風雅的趣味這些風景也就沒有什麼興味了。如果有風雅趣味的人,就能領會其中的情趣 可以把天下的名勝,如蒼茫可觀的五湖煙月景色,盡情的收入眼底一覽無遺。孟浩然詩說:「八月湖水平,涵空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樓。」由以上這首詩,洞庭的名勝立刻就出現眼前了。詩人想要領會其中的趣味,不一定要親身到那個地方,也不一定要親眼看見那個地方的景色。在斗室之中就可以把天下的名勝大觀,自由自在的賞玩觀覽了。
同樣的道理,能夠看破了眼前的天機,則千古的英雄豪傑。都可以收歸自己的掌握。這話的意思是:古往今來的豪傑英雄都可以和他們握手談笑,促膝談心。也可以依賴他們作為肱股而建立功勳與偉業,這豈不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嗎?無論古今或遠近,都是由空間和時間比較而來,如果超越了這一個比較而採取達觀,則大至宇宙小至塵芥都可以瞭若指掌,所以能了悟目前之機,便能夠領會萬古之道。
【後集0一一】
會得個中趣,五湖之煙月盡入寸裡;破得眼前機,千古之英雄盡歸掌握。
8月27日
萬象皆空幻,達人須達觀
佛家說世界有「成住壞空」四劫,世界最初是空虛的。由空虛之中而生出天地萬物,這一個時期叫「成劫」(「劫)的意思就是時間)。於是人畜等物繼續的發生,這一個時期叫做「住劫」。等到萬物都生長完畢,大水大火大風相繼的破壞世界成了微塵,這一個時期叫做「壞劫」。破壞了以後,又成了什麼都沒有的空虛,這一個時期叫做「空劫」。
在空虛之中世界又發生,發生出來又破壞,破壞了以後又成了空虛,這樣成、住、壞、空循環不已,以至於無窮,世界的狀態就是如此。這一種說法和近世科學家的說法是一致的,已經成了不可變動的事實。
所以,現在的山河大地無論如何擴大,早晚必定要破壞成為微塵。何況那山河大地之間存在的塵中的微塵,是所有的萬物都將成為灰燼。至於我們的身體,乃是皮肉血液結合而成,不待到百年即消失而成泡影了。何況屬於影外之影的功名利祿等等事物,也都隨之而消失淨盡了。
這樣說來,宇宙的事物不是永久不滅的。如果悟得這個道理,就絲毫不會執著了,應當灑灑脫脫的度此一生。但是這個高深玄妙的道理,除非是有大智慧的人難以明了悟得其中的奧妙。所以說,非上上智即無了了心。
【後集0一二】
山河大地已屬微塵,而況塵中之塵。血肉身軀且歸泡影,而況影外之影。非上上智,無了了心。
8月28日
泡沫人生,何爭名利
「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句古語是說人的壽命太短促了。就是上壽也很難超過百年,以百年而論,時間不為不長。然而,宇宙是無限的,是無始無終的。以宇宙的時間而論,百年的歲月好似電光石火一樣,悠悠之間就消逝了。
所以說,人間世界的爭奪,幾時休呢?只此一念,不爭長短是非。天下的英雄互相爭逐,較量雌雄勝敗,好像是蝸牛角上的戰爭一樣。無論哪一方面勝與敗,在達人的眼裡看來,均不足以論道。
看破了宇宙問的一切,對於世間一切利害得失均不為之所動,也不為那些無謂之爭而勞累心思。一生悠然的度過,才是真正的英雄豪傑,也才是真正的人間丈夫啊!
【後集0一三】
石火光中爭長競短,幾何光陰;蝸牛角上較雌論雄,許大世界。
8月29日
極端空寂,過猶不及
孤燈在寒天的氣候搖搖欲滅,一件破衣穿在身上無一點溫暖可言,如果人被這種情景所撼動,無論你多麼淡泊和質樸,這樣的人生也是淒涼乏味的。其次,人如果沒有一點活氣,形體和枯死的樹一樣,心中毫無溫暖,如同冰冷的死灰,就是佛家所說的「墮入頑空」的境界。佛家是以「遠離我執,斷除物欲」使人歸之於空寂,這是為了要解脫執和欲兩件事。
至於二乘聲聞的學者,他們認為人身是由地、水、火、風四大結合而成。心在身中,但心身是相伴而成的。只要實體一空,此身此心就都空了。於是他們修到無我觀的境地,開啟了空寂的悟性,達到這個境界就認為滿足了,但這正是落入頑空的境界。
本來佛教說:「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所謂「空」不是一物都沒有的頑空。但是,像二乘聲聞的學者們的死灰枯木無一點活氣,這雖然斷除了我執和物欲,但不過是自己不做惡事罷了,如果不能進一步濟世渡人,便無善果可言,這樣的活著等於死了一樣,一點也不可取。
因此,所謂「無我無欲」並不是身心的枯木死灰,要為人為世盡到一切的善果才是。
【後集0一四】
寒燈無焰,敝裘無溫,總是播弄光景;身如槁木,心似死灰,不免墮在頑空。
8月30日
得好休時便好休,如不休時終無休
人應當自己決定一個適當的思想。認為當停止便要馬上停止,這樣才能領悟世界真正的真理而得到安心。假如想尋找一個安閒的時候,等那個時候到來再停止,那你將永久找不到安閒的時候。
所謂「公事未完還有私事」,比如娶妻和嫁女,忙個不休。等到婚嫁完了,認為沒有事情了,仍然還有其他事情急待處理。所以硬是等待,則什麼時候都不會有結果。古人說:「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覓了時無了時。」這就是古人見解高明的地方。
世間多數的人都是不到休止的時節不能夠休止,等到死的時候,那休止的時期也不會到來。偉人或明達事理的人大都能夠看透這一關,他們對於大事了悟以後,萬事都可以罷休。這是高於常人一等的地方啊?
【後集0一五】
人肯當下休,便當下了。若要尋個歇處,則婚嫁雖完,事亦不少;僧道雖好,心亦不了。前人云:「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覓了時無了時。」見之卓矣。
8月31日
冷靜觀世事,忙中去偷閒
人被熱念情緒騷擾,晝夜東奔西走,自己分不清利害,旁人的勸告也難以相信,一心只為名利而奔波勞累。等到他受了意外打擊,遭遇失敗,則心灰意冷悔不當初了。在這時候能夠以冷靜的頭腦把熱中時候的事情好好考慮一下,就會感覺到過去的奔走,都是無益了。又當我們在工作繁忙的時候,對於那些紛擾的境界,感覺非常有趣。等到由繁忙的境界轉到閒散的境界。就感覺到閒散的趣味是悠然而自得,長久而安靜的了。
這對於熱中功名利祿、野心勃勃的人,又當別論,這種人對於一時的閒逸安靜,都是不甘寂寞的。但是,青年時代血氣方剛急於事業功名的時候,對於損害利害是不會計較的,這往往容易招致失敗。年輕人對於以上的話仔細玩味一下,就可避害逃禍。
【後集0一六】
從冷視熱,然後知熱處之奔馳無益;從冗入閒,然後覺閒中之滋味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