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ật Học Online

萬佛城──金剛菩提海1
馮馮居士

 

作者介紹

 

「永懺樓飲水自語集」作者馮馮,是一位篤信佛教的居士,現在侍母隱居於加拿大,其作品「永懺樓隨筆」,至今已在香港權威佛學雜誌「內明」連載將近四年,每月一篇,頗受初機人士歡迎。

馮馮居士從事業餘寫作已十餘年,曾任職為新聞界編輯工作,最近方轉為職業寫作者。

馮馮居士作品以長篇小說居多,其長篇百萬字小說「微曦」曾獲台灣嘉新文化基金會文學獎金,並因該書膺選為一九六四年度首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之 一,並獲蔣總統頒贈「績學」與「景風」兩大獎章。臺北「中國廣播公司」連續廣播該書,每日兩次,達一年之久。該書含有若干初機之佛教觀念。

除此之外,馮馮居士之長篇小說,計有「昨夜星辰」、「冰崖」等書,均為有關宗教之暢銷作品。近出版一部百餘萬字小說「紫色北極光」,亦是描寫人生心路歷程的作品。

馮馮居士曾於一九六二及六三兩年,以英法文寫作之短篇小說「水牛」及「苦待」兩篇,連續被奥大利選為「世界最佳短篇小說」之一,被翻譯為十數國文字。

馮馮居士從本期起,將每月在萬佛城金剛菩提海發表其「飲水自語」,未來並將為本刊撰寫佛教長篇小說。

據馮馮說,他發心多寫佛教文藝小說,並希望在本刊發表,作為拋磚引玉。

名為「飲水自語」者,採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一句。

網註:「飲水自語集」自127期改為「飲水集」。

原載萬佛城《金剛菩提海》第120期:1980051

怎得了

中國文學作品之中,最富吸引力的說部作品,無論怎么看,讀多少遍也不會厭倦的,越讀越有味的,叫人越讀越着迷的,叫人放不下的,叫人思索無休的,使人深入研究,爭論永遠不止的,當推「紅樓夢」。

「紅樓夢」的研究,已形成一個專門學問,多少學者做過深入的考據研究,有的考據紅樓夢人物,有的考據情節,有人專長於研究曹雪芹與高鶚,有人考證小說的歷史背景……各有擅勝,各有千秋,這些研究的著作,少說點也有好幾百種吧?它們各皆有獨到見解。

我對紅樓夢並未下過研究功夫,僅是因為喜愛與佩服而常常翻閱品味,對於各家的獨特研究成就,亦衷心欽佩,故此我絕不敢不自量力而參加討論「紅樓夢」。

在我個人的感受來說,我感覺到「紅樓夢」之成為偉大不朽的文學作品,除了它的情節,悲劇氣氛,人物描寫生動突出……之外,主要的成功要素,是它不落痕跡地反映出人性的弱點,尤其是它含有受到佛教禪宗思想影響極深的人生哲學,作為該書的骨幹。

我悟性低,又不曾研讀過多少佛學,所知極為淺薄,不夠資格分析佛學,自然也無從知道佛學對「紅樓夢」先後兩位作者的影響範疇。

我看得到的,印象最深刻的,在前八十囘之中,最顯著的例子,莫過如它的「好了歌」。

第一囘末尾,它說,「來了一個跛足道人,瘋狂落拓,麻鞋鶉衣,口內念道: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子孫誰見了?」

    甄士隱問他:「你滿口說些什麼?只聽見好些個『好了』『好了』?」

道人笑道:「你若果聽見『好了』 兩字,還算你明白!可知世上萬般『好』 便是『了』!『了』 便是『好』!若不『了』 便不『好』,若要『好』 便須『了』!」」

甄士隱註解道:「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蛛絲兒結滿雕梁,綠紗今又在蓬窗上。

說什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綃帳底臥鴛鴦!

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正嘆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

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擇膏梁,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

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

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

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這幾段,接近「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內所示之「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的觀念,指出人生的虛幻,世事之無常。

前作者曹雪芹顯然受到佛教思想影響很深,在這第一章就把本書的宗旨,假借瘋道人口中表示出來。後作者高鶚能夠深深體會其意,在後四十囘之中,寫作富貴榮華,七情六欲,兒女私情……一切都成虛幻,又以寶玉出家作為覺悟的象徴。這的確是一部罕有的佛教文學作品,而且寫得那麼深刻,卻又絲毫不着痕跡,在我看來,它可能是最偉大的一本書了,我並不認為它是一部言情小說那么簡單。

「好了歌」的唱者,是一位「道人」,但是他顯然唱的是佛教的觀念,而非道教。「道人」一詞,古時泛指修道之士,並非是道教道士的專有名詞。佛教初傳至中國之時,佛教出家人亦稱為道人,嗣後漸漸改稱為僧人,以別於道教。而且向來佛寺中往往有「香火道人」。

(避暑錄話下:晉宋間佛學初行,其徒猶未有僧稱,通曰「道人」。其姓則皆從所授學──如支遁本姓關,學於支謙為支……至道安始言佛氏釋迦,今為弟子,宜從佛氏,乃皆姓釋。)

我認為「紅樓夢」中的「瘋道人」,並非道教之道士,而是佛寺中的「道人」,或者是尚未削髮的。古時的佛教僧人不一定都削髮,六祖慧能大師受衣缽時就並非削髮之僧,直到十五年後才在廣州法性寺由印宗和尚為之削祝髮。

「紅樓夢」的時代是寓意的,並未指明是實際的明代或清代,我想我對「瘋道人」的身份推測,大致不會錯誤吧?

事實上,佛教思想也影響了中國的道教。真正的「道士」唱誦佛經也是很常見的事,「道士」唱唱佛歌,也很普遍。

「好了歌」內的歌詞,很容易懂,使人一看就十分感慨,不過,看「紅樓夢」的讀者千千萬萬人,有幾個注意到這一段?人人都光是給寶玉與黛玉的癡情吸引罷了。廣東大戲有一齣名劇「情僧偷到瀟湘館」,出家後的寶玉又偷偷囘到大觀園的瀟湘館去哭祭林黛玉,廣東人聽「小生之王」何非凡唱那一段主題曲,聽後個個眼淚鼻涕流不停,至今仍稱為粵劇絕響之名曲。實際上,既然已覺悟了的寶玉,又怎會再囘去哭哭啼啼喊「林妹妹」?

何況,「了」就是「好 」,「好」就是「了」,這種道理,也是「知」之易,「行」之難的,世上有幾個人真能領悟?悟「了」就行「了」?

尤其是在今日的複雜社會,牽涉太廣太多,更不容易讓人看得「空」,要了悉「四大皆空」,很難,而着「四魔」則很容易。所謂「四魔」,就是「煩惱魔」,包括貪念在內的,能苦惱心身;「陰魔」,包括色蕴在內的種種苦惱;「死魔」,能斷命根;與「他化自在天子魔」,這是他化自在天之魔王,專害人的善事善行。

想想,第一個最難克服的,就是「煩惱魔」,生活在今天世界,又是美元貶值啦,通貨膨脹啦,投資風險啦,物價飛漲啦,失業浪潮啦──這些事無不影響我們的心情,帶給我們以煩惱,也使人不「貪」的也變成拼命想多賺金錢。

另一個極難克服的就是動物本有的「貪慾」,真是談何容易?像諾貝爾文學獎金得主法國名作家──已故的法郎士作品「泰綺思」一書中,一位僧人極力克制色欲,苦修於高高的圓柱頂上,後來為了去拯救一位妓女的靈魂,把妓女感化得脫胎換骨,成為聖女,而他自己卻迷入色欲之中,墮落以至毀滅了。

要談修持,真是談何容易!

六祖的傳世名偈:「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看來也就是唯一的不二法,教人把自己的心先空了,明心見性,自然就悟到空,也就能「了」吧!

不過,要做到「本來無一物」,太不容易了,尤其是吾等俗子,很不幸,要應付這個複雜的現代社會,要混飯吃,要住,要行,要攻要守,那能一下子就做到「無一物」?

也只好逐步一點一滴地學習修煉罷了,我想,在未能更上一層樓到「無一物」的地步,還是先照神秀大師的名偈開始自修吧。神秀說「身是善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雖是有為法,卻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愚見認為,六祖與神秀兩位大師的偈語,各有千秋,都適合我們初機學佛的俗子遵用,而最要緊的還是「實行」,知而不行,也就等於只會講「口頭禪」而已,毫無好處的。

原載萬佛城《金剛菩提海》第120期:1980051

好機緣

 

我根性太鈍,卻又心比天高,總是想一步登天,修到「不時解脫」的地步,實際上,別說「不時解脫」是不可及,連「時解脫」我也辦不到。

像我這樣根性愚鈍而又心性不定的俗子,比如說,今天愁衣食,明日恐住行,物價漲了,窮緊張一番,沒有黃金,卻也去學人家有錢人擔心金價起落,說什么早知如此,歷年就是不吃飯也買些金子積攢,到如今就值錢不愁啦。

如此自尋煩惱,患得患失,就算有什麼好時好緣,也達不到「時解脫」呀!那裏還敢望到不待好時好緣亦可隨意入定解脫?

三四年前,好不容易得有機緣,來到萬佛城與金山寺,有幸與許多比丘與居士一同學習佛理.我卻沒有耐心恆性,又財迷心竅,不好好學怫,而跑到羅省去學人家投資做生意,滿心以為有利可圖,結果弄得一敗塗地,負債、打官司、虧蝕一空,幾年來都還沒完全解決,日夜煩惱了這些年.把原有的一點點清淨根性都煩得變成朽木之不可雕了。 

我有生以來所做蠢事極多,都不及這一件蠢甚,思之真是不勝後悔。

假如當時耐心住在金山,常到萬佛城與金山寺,多聽宣化長老講解佛經,幾年下來,也應可聽足長老所講的法華經大部份,得益非淺了。雖未必就做到全無煩惱,至少也可達到若干「時解脫」吧?我真是「入寶山空回了。」 

宣化長老極為慈悲,現時仍不時垂詢我的情況,不以頑劣見棄,令我十分感激,如今由於種種阻難,我也不知那天才可重返萬佛城,再聆寶訓呢? 

好時好機緣,一縱即逝,我輩俗子,要想學佛法,真是不可錯過時機,像我這樣呀,俗事永無完止時,那能等到做完才來學習佛法? 

長老的名言:「覿面若不識,須再從頭煉」我現在才真正深深體會得到了,我真是須從頭再煉。

原載萬佛城《金剛菩提海》第121期:1980061

在家人學佛,障礙多,甚么都難捨。要想學出家人那樣甚么都捨了,真太不容易。 

別說學佛陀「法捨」,以法捨與他人眾生;也別說學到「無畏捨」,以大無畏之勇毅犧牲自己成全眾生;就是我們自己也做不到「煩惱捨」;把煩惱都捨棄掉。我們永遠都在煩惱憂慮,「人無百歲命,常懷千年憂」。明知無益,都捨不掉,這就是我們的弱點。 

佛家所講「四捨」,除了上面三捨,尚有「財捨」。也是極難的一捨。將財物捨施眾生,很少人做得到。 

美國有一個千萬富翁,名叫羅斯,喜歡叫人抬了大批五角銀幣,給他在高處一把一把拋撒給街頭群眾。他自稱為施捨,製造新聞,引來電視記者大拍鏡頭;他就以善翁自居,說甚麼施捨最樂;實際上他是沽名釣譽,又喜歡看窮人在街頭爭搶他拋出的錢。

這樣的施捨,算得是真捨嗎? 

佛教有一段很有名的故事:佛陀釋迦牟尼在世傳法度世之時,某次,各方四眾供奉香油點燈,在道場供佛。大財主,小戶人家,許多人樂捐,燃點起千百盞明燈。有一位老婦人,極其貧窮,衣食不繼,無錢購香油供燈;但她心極虔誠,去將自己終生蓄留的長髮割下,售得兩文錢,聊可購得些微香油,謙卑供佛。

到半夜,魔王作起妖法狂風,把供佛的油燈一一吹滅。全場千百油燈,無論大小,均被吹熄,只剩下了貧窮老婦人割髮供奉的一點豆大微火。魔王出盡妖法,也無法吹熄這一盞微弱的燈光。

這是令人感動無巳的一段「捨」的故事。

憶及宣化長老講解「地藏本願經」時,解釋「捨」內財外財,因而就感想上面那些幾段。

原載萬佛城《金剛菩提海》第122期:1980071

為濟公辯誣

中國佛教小說,最深入民間的,當推「濟公傳」。其受歡迎之程度,不亞於「西游記」。一提濟公和尚,無人不知;也無人不敬仰。

濟公是一位濟世度厄的和尚。他佛法無邊,神通廣大;經常拯救苦難,濟貧扶困。濟公是確有其人,在南宋高宗年間,曾住持西湖淨慧寺與靈隱寺;弘法利生,普渡衆生。施粥賑濟,贈藥義診,救活無數貧苦的災民──當時金國侵宋,北方戰禍頻仍。災民扶老携幼,逃往江南,數以百萬計。濟公和尚遂發動臨安(杭州)的官民士紳,共襄佛教,濟世扶危,活人無數。於是得天下之景仰,尊稱爲活佛。

修苦行的濟公精通醫術,當時夙夜不懈,救治難民的病患,竟至廢寢忘餐,連僧袍也無暇更換,衣敝亦不自覺。他不修邊幅,不拘禮儀形迹;他慈悲和藹,曠達恢諧,談笑風生。

民間傳頌濟公和尚之德,輾轉相傳,以訛傳訛,越來越走了樣兒;以致後來說書的,竟把濟公的形象形容得像「濟公傳」中所描畫的那種造型:

「臉不洗,頭不剃;醉眼乜斜睜又閉。若痴若傻若癲狂,到處恢諧好要戲。」

「破僧衣,不趁體;上下窟窿錢串記。絲縧七斷與八結,大小鞛韃接又續。」

「破僧鞋,只剩底,精光兩腿雙脛赤。涉水登山如平地,乾坤四海任逍遙。」

「經不談,禪不理;吃酒開葷好詼諧。警愚勸善度群迷,專管人間不平氣。」

濟公又被形容爲:「濟顛僧,短頭髮有二寸多長,一 臉泥;破僧衣,短袖缺領,腰繫絨縧,疙裏疙瘩;光著兩脚,拖著兩隻草鞋,襤褸不堪,酒醉瘋癲。」

「濟公傳」第十六回甚至於說「濟公廟內賣狗肉」

......濟公醉熏熏順著西湖蘇堤,口唱狂歌,來至飛來峰靈隱寺山門外,看守山門的和尚說:『濟師傅你拿的什麼東西?』

濟公說:『我帶來的是狗肉,你兩位吃點。』

兩僧說:『不行,我們吃素。出家人講究三皈五戒 ,你快扔了罷﹗』

濟公說:『什麼叫三皈?哪叫五戒?』

靜明說:『你還是是個和尚,連三皈五戒都不懂﹗三皈是皈佛、皈法、皈僧;五戒是戒殺、戒盜、戒淫、戒妄、戒酒。你快把狗肉扔了罷﹗……

濟公說:『你二人懂什么?別阻我高興!我到廟裡給監寺吃狗肉。』

濟公到了裏面,在大雄寶殿前,把狗肉放下,坐在一旁,叫道:『有買狗肉的來買哉﹗』」

這一段書,若拿文學觀點來看,是極為突出生動的。把一位遊戲人間的和尚形容得極為放縱不羈。可是卻未免太冤枉誣害了濟公和尚了。濟公何嘗吃狗肉?何曾賣狗肉?更無放縱至於把狗肉弄到莊嚴的靈隱寺大雄寶殿來叫賣之理﹗

吃狗肉,在中國古代,是很普遍的。劉邦、樊噲,便是出名的「屠狗」之輩。狗肉是一般的肉食之一,到了後來,才逐漸泯除,只剩下一部份「老廣」嗜食狗肉。大概到了唐宋時代,中原、江南,巳很少人吃狗肉了。不談濟公是位有道高僧,就算他是俗子,他在當時的帝輦之下,江南人素稱富饒,精於飲食。依情理判斷,似並無吃狗肉之風。吃「臭豆腐」則有之,江浙人不少喜吃「臭豆腐」,蘇杭街巷到處有挑賣臭豆腐的,臭薰街市,或者原籍天台的濟公也曾愛吃一點「臭豆腐」,說書人以訛傳訛,把「臭豆腐」傳為「狗肉」。

或許也根本就是杜撰﹗濟公和尚出家於敕建的名剎,法規與戒律至嚴,豈有寺僧可以隨便到外面吃酒吃葷之理?亦不會容許僧人在大雄寶殿如此的不莊敬。

雖說六祖也曾被環境所迫,南奔後混跡於獵人群中,與眾同食,勉強吃些「肉邊菜」維生。但那不過是權宜之計,並非嗜好。

濟公亦何曾裝瘋裝癲?又何曾衣衫襤褸,似一叫化,穿了破草鞋「梯拖梯拖」的醉步硠蹌,到處訛詐葷酒肉食?

以文學觀點看,「濟公傳」并非一本完整的作品。有頭無尾,滲雜無數竄入的其他情節與文字,散亂無章。我曾擁有一部日本重版的古本「濟公傳」,文字較佳,也較少竄改,可稱善本。可惜我巳遺失該本。有時看到坊間的蕪本無人整理,真堪嘆息!

濟公傳把濟公塑造成一位這樣狂放不繼的個性,這一點是極其成功的。愚見認為它應被視為一部突出的小說。它勸善儆惡,深入民間,成就高於好些文學作品。雖然它有很多地方曲解佛教,但在大體上來說,仍是一部極其成功的宣揚佛教的小說;功堪補過。

至於它把濟公塑造成那個樣子,我認為是由於說書人曲解了佛禪的「不執著」。誤以為只些為「明心見性」,就可以放浪形骸,恁意妄為;甚至於吃狗肉發酒瘋也不要緊,以為越放縱越有禪。其實這是很錯誤的。

當前在美國、加拿大的不少青年人,從「嬉皮士」、「花的子女」至今,不梳不洗,吸毒濫交,放縱胡為,反抗社會,不顧道德,無視法律,荒淫無恥。居然口口聲聲說是「頓悟」了「禪機」。只看過少許妄談禪理的外道書刊,就以為「禪悟」,就可如此任意妄為了。這些也是極大的錯誤;更甚於「濟公傳」作者的荒謬。

佛家講的「不執著」,是教我們修行的人,不要過於刻板,鑽入了牛角尖而變成「入迷」,致心生魔障。卻並非教我們任意欲為的去違反佛家的戒律。

假如我們又吃狗肉,又酗酒,又賭錢,又參加什么「性解放」,亂來一番;又吸大蔴煙,又打海洛英,又打架,亂罵人,又偷又搶,又說謊欺騙,那麼,就算講多少「口頭禪」,說什麼「頓悟」,也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要學佛禪,必須時常親到佛寺,聆聽有道德而佛學高深的和尚講解,我們才能逐漸瞭解佛經的真義,而不致曲解。

而且,我認為無論是出家或在家,我們都應該恪守戒律法規,因為戒律是我們藉之以鍛鍊及克制自己的修行方法之一。我們若要修行學佛,斷不可放棄戒律,否則就是自墮魔道。

真的濟公是一位有道高僧。他畢生辛勤,樂善好施;茹素守戒,弘法濟世;從不曾酗酒吃狗肉。但願我們勿被小說的歪曲形象所惑而且曲解了禪意。

原載萬佛城《金剛菩提海》第123期:1980081

可否談佛教的神異

中國有一句很有名的諺語──寓言「井蛙觀天」。據說有一隻出生在井內,長大在井內的青蛙,從未離開過那口井。牠的世界只有那口井內的那么一點點大,周圍不過數尺。四面都是高高的井壁。牠向上望,可以看到的天空,也不過只有井口那么大。牠想。天也不過就那么一點點罷了;天空上面是空洞的,甚麽也沒有。

佛教哲理之廣大,佛法無邊,我們窮一生之功,亦難以窺見其全貌。佛法有無限不可思議的境界和超自然力量。越是接近佛法,越能漸漸體會得到佛法的超自然巨大能力。不肯接受佛法,就好像是井中之蛙;自錮於數尺周圍之井內.看不到天空的真相。

有好些人,自以為巳經頭腦很科學,開口就說:「這是二十世紀科學昌明的時代。」他們只見到周圍物質的現象,他們所知的只是現階段的物理科學,就以為已經能夠解釋宇宙一切的現象了。他們於是否定一切超自然的現象。他們說沒有鬼,沒有神,沒有佛。沒有神通,沒有佛法佛力。

他們斥信佛為迷信,他們把一切他們不了解亦未下功夫研究的超自然現象斥為迷信;有些則視為心理現象;有些說是自我欺騙的觀念。

他們以為:現代的科學巳經很發達了,已經可以窺知宇宙的奧秘了。殊不知現代科學實在仍然不過只是在萌芽的階段。每一天都有科學新發現;推翻了不少已知的所謂科學觀念。新科學越深入研究宇宙,越發現到宇宙仍有更多未能以現階段科學知識解釋的奧秘──包括一般人不肯接受的多度空間和精神世界。最新的尖端科學,逐步證明了這些的存在,也逐漸增加對之探討研究。這一類的研究,是越來越認真,越來越蓬勃,成為當前最新的科學研究方向。

佛經佛典在幾千年前就巳經揭示的多度宇宙觀念與外太空生命,都是超出地球之外的,甚至超出這一個宇宙的,其實是先知的科學觀念。這些話題,四年來我巳經在著名的香港佛刊內明雜誌連續發表了多篇隨筆,在本刊則是初次提及。我希望將來也能在本刊發表這一類探討小文。我不揣淺薄妄談,盼望拋磚引玉,有更多的人用新科學觀念來證明佛教是超時代科學化的,而並非迷信。

我在內明雜誌發表的隨筆,有好多篇曾經提及發生在金山寺與萬佛城的超自然力量現象。都是根據我親身經歷的真實情形報告的。這些報告,固然引起不少佛友的興趣,紛紛函詢,也引起一部份人士的懷疑,甚至有些大德來示,戒我不可多談神異。有些大德訓示指出我在金山寺萬佛城所見神異均是妄相,而不是佛力;另外有些大德則指示謂:信佛不可談異。

所有各種的開示,我都非常感激遵教。但是我有一點淺陋的愚見──我想:固然金剛經有云「有相皆妄」,但是我猜其義並非叫我們空到絕對真空,否定一切,做絕對的否定。我個人愚解,認為該說是教我勿執迷於相而巳。若是果然都妄,然則一切佛典又何必提及釋迦如來的許多超自然大能力之法相?索性給我們一本無字之經,不就了了?像西遊記結尾說的,唐三藏玄奘法師和行者八戒取回的都是無字之經。不就不但符合「不立文字」之義,也就更空更無相了嗎?

我想我們不必那麼執著於色空。如果太執著於字義,豈非也不空了?

佛典整理佛語成集。為甚麼明知色空相妄,仍要插入佛陀神異之諸相,大放光明,照徹三界甚麼的?我猜想,因為一則那是事實,二則是為了便於開示教化,增人信心。

宗教若全然不提超自然能力,只談哲理,那豈非就僅是哲學是非宗教了?哲學思想是宗教的一支骨幹,而超自然能力現象是宗教的另一支重要骨幹,兩者均不可缺。愚見認為,提及佛教的神異事實,應是無悖於佛教的。神異也者,不過是從我們太有限的科學現階段知識與在地球的習慣觀念來衡量。假如從宇宙科學觀念來看,就會知道,神異不過是宇宙物理的真實現象,並非甚麼迷信。 我們固然不必老掛在口邊,但作為佐扶宏揚佛法,亦不必畏縮而不敢提及的。

只提神異,而不及佛理,那是不適當的。只提佛家哲學,而諱避佛教的許多超自然能力現象,我認為也是一種極端的執著執迷。佛徒實無須畏懼人言而致不敢提及真實的神異。佛教的神異超自然現象,是合乎宇宙法則的。當然,假如我們自己要跳到井中去觀天,那又另作別論。

其實,「甚麼都不信」,不也就是另一面的「迷信」嗎?視一切相都是魔,不也是執著嗎?

我所以斗膽,未經金山寺萬佛城宣化長老和各位師兄的同意,就擅自報導我見聞的神異,也就是我認為我應該讓人知道佛教的一小部份超自然能力現象。而我同時又深信,這些神異事蹟,都是因佛法教化所生的。

佛法的神異,處處均有,並非只有存在於金山寺萬佛城;只是因為我與金山特別有緣,亦很少接近其他叢林;故此我談的,也只限於金山寺為多,另外旁及日本與他處的經歷較少。我並非說,只有金山寺才有神異。我相信,佛法的神異事蹟;是在任何地方都會發生的。

我又想到,我們既然可以談達摩祖師、憨山和尚、六祖、虛雲和尚──等等先賢的神異事蹟,為甚麼我們就不能提及當代法師當前發生的佛教超自然事蹟呢?

假如實情實報,不增不減,能有助人們增進對佛法的認識。我想,談超自然神異事蹟,是一種宗教教化的必要。信徒也有權利去追求對於佛法超自然現象的深入認識。我們避諱不言,反而無異於堵塞智識之重要一源。

原載萬佛城《金剛菩提海》第125期:1980101

荔枝龍眼核

記得兒時在廣州聽過一則流傳很廣的佛教小故事,大意說:

有一位目不識丁的貧窮老婦,傭工為生。來到一家新僱主宅中侍候一位少奶奶。那位女主人天天在靜室內誦經唸佛,叫老婦人侍候茶水上供。

老婦看見女主人唸佛,心生羨慕,也很想學學唸怫。但是不識字,不能讀經;就懇求女主人教她。

「少奶奶,您也教教我唸唸佛、唸唸經吧,好叫我也修修來生。」

少奶說:「你又老,又愚蠢,又笨,又不認得字,叫我怎么教得了你呢?佛經都是很深奧的呀!連我也不懂呀!」

老婦說:「少奶奶好歹就教我幾句,讓我唸唸。」

少奶奶說:「唸佛是那麼容易隨便的嗎?得沐浴、 焚香,誠心才可以唸的;不然是不靈的。像你這樣子,又髒,又不恭敬,你唸甚麼佛?」

老婦說:「少奶奶!您行行好,就教我一句罷。我就光會唸一句觀音菩薩,別的都不會;您就教我一句添着唸吧。」

少奶奶給老婦纏不過,心生厭惡。就說:「佛經佛號那麼多,你叫我教你哪一句?

「就教我聽見您常唸的那一句罷,南無甚麼的。」

少奶奶平時常唸大悲咒,開頭一句是「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她心想,就是教了你,你也學不來的。她就不耐煩地說:

「好吧,我教你這一句:『南無荔枝龍眼核!』你去自家唸個夠吧,別再來煩我。」

老婦如獲至寶。她不識字,也無智識;不知道巳被少奶奶所愚。從此她天天日日無時不誠心唸著這一句:「觀音菩薩,南無荔枝龍眼核」,她每天不知唸上幾千幾萬遍。

老婦有一個兒子,是個飄洋越海的水手。老婦心中惦念兒子,她日夜念着那句「南無荔枝龍眼核」,祈求菩薩保佑她兒子平安。

她十分虔誠禱唸,她誤以為那一句真的是佛號。她無時不禱念着「觀音菩薩,南無荔枝龍眼核」。

後來,老婦的兒子在一次航海途中,遇到暴風雨,船沉了;全船的人都葬身波濤之中。他落在海中,載浮載沉,自忖必無生望。不料不知從何處飄來了一大批荔枝核和龍眼核,堆積成筏,把他托住,得免溺斃。

兒子被果核載着,在汪洋中飄流了多日,終於遇救,平安回到家中。

老婦起先聽聞耗訊,只聞兒子與全船水手都葬身魚腹。她正在哀慟,却見到兒子安然返來,不禁喜出望外。

「兒啊!」老婦哭道:都說你們全船水手都沒了,你却又怎得歸來?」

兒子說:「風浪險惡;自忖必死,却不知道何處飄來 一大批荔枝核和龍眼核,把兒身托住,得以不死。」

「甚麼?荔枝核和龍眼核?」

「是的,好大的一批,成座山似的成座小島一般,都是荔枝核和龍眼核;成千成萬,從來沒見過那么多。」

「這可真是菩薩保佑了!」老婦說:「兒呀!你可知,為娘日夜都唸著佛呀!」

這則故事來源難以稽考。可能洐變自佛教的一些小經,也可能確有其事。廣東盛產荔枝和桂圓,稱桂圓為龍眼;這兩種果子的果核都是輕易浮水的。不過那麼大批的果核在海中聚在一起,很多人都認為難以置信。我也心想它不過是寓言而巳。

幾年前我在南加州拉貢那海灘。偶然散步至荒僻海邊懸崖下,看見怒濤澎湃,猛撲崖下,捲來大批海帶在灘邊,積聚成丘。海水中飄着濁黃的海帶,密如森林,搖曳不停。煞是奇觀。

當時心中忽然一動,不知怎麼一來,憶及上面提及的小故事。心想,海帶堆聚飄來巳是眼見的事實;但是荔枝核與桂圓核在海中堆聚恐怕不大可能吧?

故事的寓意很明顯,心誠則靈。這是佛教的淺白小故事,勸化一般世人的。故事並無談及高深佛理,但是它多麼富於教育意義呢?世人並非個個都是上根,能夠領悟高深佛理。可是,就是中根或鈍根,只要至誠信佛唸佛,也可以獲得佛佑呀。甚至於唸佛不夠準確,也不要緊;最重要的還是誠心。當然,最好是到寺裏去,向法師學習正確的唸法。

我當時心中這樣想着,眼睛仍然望著海中波濤。我看見外面波浪上面飄浮着一團一團的褐色小小東西──蠕蠕而動的,不知道是甚麼?它們引起我的好奇。

我佇立觀察良久,仍然分辨不出它是甚麼?我走到水邊,等待它們飄來;當它接近岸邊之時,我才看得清楚;它們都是一些荔枝核!

我大喫驚!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撈起幾粒細看 ,一點也不鍺,都是雞心形的荔枝果核。那波浪中,一團團、一堆堆,恐怕也有幾千粒這樣的荔枝核,伴着垃圾雜物而至。

這些荔枝核從何而至?我百思不得解。從太平洋水流方向判斷,它們可能是從東方熱帶地區飄來的。它們像是廣東名種「桂味」荔枝,與墨西哥所產的不同。

我呆視這些荔枝核,久久不去,心中感動,莫非這也是佛的一種啟示來釋我心中之疑?佛力有許多不可思議;可能這也是一點不可思議的點化吧?

至少,我從今不敢再說:「那有那麼多荔枝龍眼核會在海中聚成一團而飄浮?」

至於那一則小故事,傳播既久,難免不無訛誤出入;但那又有甚麼重要呢?

原載萬佛城《金剛菩提海》第127期:1980121

達賴喇嘛談轉世

「達賴喇嘛第十四世」八0年從印度來過加拿大的第一大都會蒙特里奧。在接見加拿大和美國兩國記者訪問之時,達賴喇嘛談到「轉世」的問題。達賴喇嘛說他深信「轉世」是宇宙的自然法則之一。

記者們問他是否仍記得他前生的事。他回答說「我現在已經記不起多少前生了,不過,在我幼年的時候,我能記得起我的前生很多事情,我前生是達賴喇嘛,我記得很清楚。」

達賴喇嘛十四世是一九三五年七月六日出生於青海一處偏僻的農村,他的父母是貧窮的農民。

他出生的日子時辰,正是達賴喇嘛十三世逝世之時。

十三世入寂之後,拉薩喇嘛宮的僧人就出發,到處尋找一個同此時辰出世的男嬰作為繼位的西藏宗教領袖。這是喇嘛宗的一貫傳統。喇嘛是佛教的一個宗派,盛行於西藏、蒙古、西康一帶,喇嘛宗的領袖,歷世均稱為達賴喇嘛。西藏喇嘛宗曾經分裂為前藏與後藏兩派。在拉薩普陀洛宮的領袖,名為達賴喇嘛,另一宗在日喀則的領袖是班禪喇嘛,蒙古又另有一位大喇嘛。

拉薩的達賴喇嘛,是西藏大部份地區的政教合一領袖,達賴喇嘛就是大智慧如海,活佛之意,是一種很尊崇的尊稱。

達賴喇嘛十四世出生的日子時辰,符合十三世入寂的時辰日子。拉薩僧眾尋著了他的時候,他才兩歲,拉薩僧眾用很複雜困難的試驗來測驗他,他都能一一回答正確,僧眾才確定他就是入寂的達賴喇嘛再世,把他迎接到首都拉薩的普陀洛佛宮中教養,等到他成年才舉行「坐床」大典(相當於「登位」)

達賴喇嘛十四世在加拿大說:「轉世並非達賴喇嘛獨有,人人都有轉世。轉世是宇宙自然法則之一,人人都從轉世而來,也將再轉世到另一生去,轉世也不限於佛教才有,任何人都會轉世。印度教、伊斯蘭教,或其他宗教的人士,也都有轉世再生的紀錄。在印度,有很多小孩能憶及前生的事,可以稽考。」

他又說:「我有一位美國朋友,他是個科學家,從事這一方面的研究很久,這位鄢史蒂文生博士,研究過好幾百件實例,其中有兩百人是很明顯地有轉世記憶的,很多小孩能夠很清楚地記得前生的往事,無論其今生的宗教和家庭背景如何不同,都不影響他們能憶前生。」

十四世又說:「轉世重生是很複雜的,簡而言之,轉世是心念的延續,沒有開始也沒有終了。心念是永遠存在的。要瞭解心念,我們必須做很多的打坐瞑思入定去探討我們自己的心。」

記者問他對於「心靈學」研究和宗教奇蹟的看法如何,對於打坐凌空升浮等又如何解釋?

十四世同答:「心靈學是很有趣的話題,我本人相信宗教與科學兩者都是追求探討真埋的,殊途同歸,並無相悖,我希望宗教與科學終於會結合起來,共同策力探討真理。」

記者又問達賴喇嘛對於東方宗教與西方宗教的區別有什麼看法──

十四世回答:「東方宗教與西方宗教其實並無很大的區別,任何區分歧見都是人為的。東西方宗教應該團結起來為世界和平人類幸福而奮鬥,不應分開彼此,不應互相鬥爭排擠。」

他又說:「佛教的精神是慈悲,基督教的宗旨是博愛,伊斯蘭教主張友愛,各大宗教的哲學有些不同,但是都是接近的,都是利他和濟世的,也都是律己趨善的。我訪問梵蒂岡的時候,曾經和天主教教宗交換意見,我們彼此都發現:我們有許多觀點相同。我們彼此相歧的觀念,是在於對創世的觀念,基督教相信只有一個上帝,上帝是造物之主。佛教的觀念是不接受「造物主」上帝的,佛教觀念認為宇宙一切自然發生,並非創造。而且,佛教主張摒棄和戒絕我們的惡,而去發揮我們的善。佛陀是教導我們的一位老師,而不是一位創造萬物的無上權威的上帝。佛陀教導我們行正道。」

十四世又說:「今天的世界,最需要的就是慈悲心,世界到處都是烽煙危機,飢饉災難,人心太殘酷,人在億億萬萬人群之中仍然覺得孤獨寂寞,為什麼?因為世人太缺乏溫暖,因為世人太重自我。因為世人不願發慈悲心去幫助他人,因為世人太自私,忍視他人受苦,世人最大的缺點就是不肯發慈悲心!」

他又說:「人們視達賴喇嘛為慈悲的佛陀再世,其實佛陀的慈悲心並非獨注於任何一人,而是廣注於每一個人類,人人內心都有慈悲心,問題是肯不肯施捨。我們必須學習去施捨救助他人,如果世上人人都發大慈悲心,互相救助,這個世界就會和平,人生也就幸福了。」

達賴喇嘛十四世於一九八年十月份在加拿大住了十七天,他到溫哥華,座車經過我家門口,我知道他是誰,在車內的他自然不會知道我。我算定他必會經過我家的時間,我等著他。到底也還是沒有緣份,我趕到大學去,想見他,卻又被他的隨從人員阻擋了,他甚至不知道我在他不遠的地方注視他。

結果,只是在電視上看見他接受訪問。

他說在加拿大東部的蒙特里奧,有一個男孩,很可能是一位達賴喇嘛再世,他們已經密切地注意該位小男孩,說不定就是未來的達賴喇嘛繼承人人選之一。

達賴喇嘛今年才四十五歲,這樣早就預尋繼承人。

他說加拿大那個小男孩,能夠很清楚地講出前生的事。

原載萬佛城《金剛菩提海》第130期:1981031

有量世界與無量世界

佛經常說這個世界是「器世界」,也說這個娑婆世界,是「有量世界」不是「無量世界」。

器世界或有量世界;都是說事物一切都有極限。

無量世界是說沒有極限的宇宙。

佛經講的,都是符合宇宙法則的真理。今世現代的科學越昌明,越能證明佛經的真理是符合科學的,隨便摭取「有量世界」「無量世界」這兩個名詞,就可以窺見佛理的科學化是多麼深奧,多么超越時空。

現在我們居住的地球,是一個有極限的世界,我們從北極飛到南極,已經看到了地球的兩個盡頭,我們從三藩市向西直飛,經過遠東、歐洲、越過大西洋,又回到美國來。我們可以測量得出一共多少英里,飛行了多少小時,都是有限的,可以計算得出來的,無論怎樣飛來飛去,總脫不出地球的範圍。這就證明了佛經講的這是一個「器」世界。

在生命的過程來看,人生七十古來稀,就算挺長壽的,也不過是一百多歲。縱然把傳說中的彭祖算在內,他也不過只活了八百歲。太古時代,很多民族以月為歲,一月為一年,某些中東民族的宗教說他們的祖先誰活了九百多歲,誰一千多歲;其實是九十多歲和一百多年,就算真的是活了一千多年;也免不了是個有極限的生命。

拿岩石來說,它的生命比人類長得多。「有情生」的人類和其他生物,生命極限短促。「無情生」的萬物,像岩石、像土壤、金屬,也應列為「無情生」之列,它們也有若干的生命形態和特性,雖然我們仍然稱之為「化學形態」或者「化學活動」。這是因為我們仍然不甚瞭解它們在大自然界,在化學活動中,含有我們當前科學仍未明白的生命活動,雖然我們多數都已知道生命形態之中都有化學活動。

化學活動與生命活動(或稱生物活動),是非常難以分界的。

最初,宇宙之中,存著氫、氧、氨、碳、氮……這些氣體,它們活動,混合,旋轉,匯聚成巨大的漩渦,產生熱能,密度加重,不同的密度,不同的原子數目組合,逐漸形成了不同的原子價的元素,成為具有巨大幅射能的團團旋轉星雲,離心力使它們從旋轉的中心向四方八面拋出去,成為多臂的旋轉星雲,為數億億兆兆,每一小組又自成一個旋轉系統,無數的小旋轉系統環繞著巨大的旋轉系統運行,而在這運行旋轉過程之中,有一些元素形成了化學活動的形態,成了生活較悠長的金屬和岩石,而另一些元素形成了較短促但是較敏感活躍的活動形態,而且能夠複製繁殖,即是所謂生物。

從宇宙的構成來看,生物與非生物,化學與生物,都無區別,從我們的觀點來看,都有很大分別。

佛經顯然是很瞭解這些宇宙的成住空壤過程的,故此把一切都視為生命的,而以「無情生」和「有情生」來區分。

「無情生」金屬岩石,它的原子構成是具足具有若干生命的形態的,它的壽命比有情生長上幾千幾萬倍,但是終於會達到它的極限,只是因為我們的生命太短促,而且它們的「壞」「空」過程階段很緩慢,所以我們不能覺察。

佛陀的智慧是無限深遠宏大的,告訴我們這世界一切都是有限的,佛陀也早就知道宇宙的無限無窮,佛在幾千年前早就告訴我們宇宙是無限的了。現在科學家卻才剛剛開始認識宇宙。

地球不過是太陽系裏的一個小小行星。太陽系也不過是被誤稱為「銀河」的星雲漩系四千億的小小漩體之一,甚至於「銀河系」也僅僅是這一層宇宙當中的億億兆兆的類似的星雲漩系之一,而這一層的宇宙之外,還有無窮無盡的層次,無窮無盡的宇宙,無限的時空。這還不過是物質的宇宙。

另外還有「非物質」的宇宙,存在於物質宇宙之中及之間。

佛陀老早已經知道了這些 。所以把宇宙稱為「無量世界」。佛經是先知先覺的科學,然而找們卻要太空科學進展到今階段,才漸漸悟出佛理的科學先見。

原載萬佛城《金剛菩提海》第130期:1981031

心縈萬佛城

在家學佛,自己讀佛經,障礙較多,總不及到寺裏去那麼好,拿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我惰性太大,既缺乏恆心,又沒耐性,心事多,煩惱魔障太多,很難做到清心無想,不易專心唸佛經,自己不能督促自己,時常偷懶,得過且過,又貪玩,心猿意馬。

記得在金山寺和萬佛城,情形就不同。跟隨著出家人和居士們,每天有一定的作息規律,大家一起聆聽宣化師父講解佛經,一 起拜佛唸經,我感覺到心中十分虔誠專注,不生雜念,雖然也還做不到無想,也就比在家自修好得太多了。

本來,要達到無想定,談何容易!凡夫怎能滅心?

我倒不敢妄想做到滅盡一切心想!而且──苦修無想定以滅心想,意求盡滅諸心法,無念無想,非色非心──求之過急,恐會淪入魔境。我只盼學到入定之心較為細微而已。

在萬佛城修行,就比在家較能達到接近這種境界。我喜歡萬佛城,倒不在於它的清幽,而是與眾同習佛法的莊嚴氣氛。

我自己在家讀佛經,往往看不懂,自己苦思亂猜,都不得要旨。但是到了寺裏,每天聆聽宣化師父講經,他老人家學問淵博,研究佛經數十年,佛法得自正宗,他又諄諄善誘,廣徵博引,多譬多喻,深入淺出,使我聽了真像是醍醐灌頂,許多經句疑難都得到正確解答,獲益太多。

佛智無際,無量壽經有句云:「億劫思怫智,窮力極講說,盡壽猶不知,佛慧無邊際。」法華經方便品曰:「如來知見廣大深遠,無量無礙,力無所畏,禪定解脫三昧,深入無際。」

我不過是一個下根凡夫,自己在家看經,等於瞎子摸象。若要學習無際佛智慧,還是到寺裏去聽宣化師父講經  ,才較易入門,不會由於自己瞎摸陷入錯解歧途。

如今我不幸受到種種環境限制,不能再來寺中修行和聆聽宣化師父說法,只好盼有日能遂此願,我遠隔千里,夢魂縈繞,時常夢到身在金山寺或萬佛城隨眾聽經拜佛,醒來仍可憶及情景與宣化師父的慈祥微笑和聲音;也能憶及佛座下、參禪、繞佛的出家人與居士們的面貌,一切都歷歷如在目前,也使我倍感悵惘。

好在我仍可讀到萬佛城金剛菩提海月刊,期期都有宣化師父講經的筆錄,作我良師,也還能看到各位佛友的動態,那麼,我又覺得好像並沒有離開。

原載萬佛城《金剛菩提海》第134期:1981071

來源:www.book853.com


© 2008 -2024  Phật Học Online |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