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ật Học Online

水鏡回天錄白話解 帝王篇2
宣化上人

孝感動天──虞舜

西元前二二五五 ~ 二二O八年

姓姚,名重華,古冀州人,目有重瞳,孝感動天。象為助耕,鳥為助耘。父瞽瞍,頑;繼母,嚚;弟象,傲。雖有焚廩、浚井之難,但曲盡孝道。於三十歲時,唐堯聞其賢,以二女妻之(娥皇、女英),九男事之,學其德行。所居之民,聞風而化,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輔政三十年,堯禪位於舜。政治清明,男耕女織,所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何有於我哉?」人民無貪,禮讓相處,故感「五日一風,十日一雨;風不鳴條,雨不破塊。」帝崩於蒼梧,在位四十九年。禪位於禹,享年一百十歲。

贊曰

美大聖神 忍讓斯文 號泣昊天 屈己待人
象鳥服勞 撫五弦琴 唱南風歌 解慍吾民

又說偈曰

天生大聖迥不同 出類拔萃眾中龍
樂取與人以為善 敬慎律己化群倫
自耕稼陶皆如此 學禮書數盡精通
無為而治平天下 至德感物性允公

白話解

堯、舜是中國古代兩位聖君,帝堯叫陶唐氏,帝舜叫有虞氏。虞舜姓姚,名叫重華,是山西古冀州人,他生來就有特殊的相貌,每隻眼睛都有兩個瞳孔;楚霸王也是這樣。舜對父母很盡孝,孝道感動天,當他在歷山下耕田時,曾經感動了象來為他耕田,鳥來為他耘草。

虞舜的家庭很複雜,父親叫瞽瞍,雖有眼睛但不明理,不辨黑白是非,對事剛愎自用,頑固不化。頑固,就是舊腦筋,腦筋太死板了,怎麼頑固法呢?譬如他拿一塊黃銅,你拿一塊黃金,你用黃金和他換黃銅,他不換的。為什麼不換?他覺得我這個黃銅,比你那個金子更值錢,更寶貴。你告訴他說:「這是金子,是比黃銅貴得多。」他不相信的,這就是頑固,死腦瓜骨的。

繼母嚚,嚚就是不守規矩,也就是說話不忠實,不誠懇,儘打妄語,常說假話,搬弄是非。繼母有一個兒子叫象,大舜這個弟弟不是他父親生的,是他後母帶來的兒子,所以和舜根本沒有骨血的關係,但是他還認他作弟弟,可是他這個弟弟非常傲慢。

舜在沒有做皇帝的時候,受了很多苦,這苦是誰給他的呢?就是他父親。他父親為什麼給他這麼多苦呢?因為瞽叟愛後妻所生的兒子象,所以父親、繼母與象三人常常想害大舜,但是每次舜都能逢凶化吉,避開劫難。若是舜有小小的過失,三人就給他罪受;可是舜還是非常孝順父親及繼母,友愛弟弟,他日日篤行謹慎,不敢稍有懈怠,一點都不失為人子之道和兄弟的孝慈;所以二十歲的時候便以孝聞名於天下了。

他三十歲時,年紀已老的帝堯聽聞到他的德行,加上四方諸侯的舉薦,就用他來攝行天子的事。帝堯先把兩個女兒(娥皇、女英)送給舜做妻子,以便觀察他的內德;易經上說:「二女同居而其志不同。」這是說二個太太同居一處,難以融洽相處。帝堯之所以如此,無非想要試探舜是不是可以「齊家」,完善地處於二個妻子之間。結果兩個妻子恭謹持家,不敢以皇帝女兒的身份而輕慢舜的親戚,很有婦德。堯又派九個兒子尊奉舜為師,向他學習道德及思想,結果這九個兒子一天比一天敦厚謹敬。

帝堯曾賜給他絺衣(細葛布織成的衣)及五絃琴,還為他建了堆米的倉稟,又送給他牛羊。可是瞽叟等三人還是想殺他,有一次叫他去修理倉稟,等舜上了倉廩的屋頂,象就偷偷拿開梯子,瞽叟就從下點火焚燒穀倉,想活活燒死他。但因為他曲盡孝道,有大善根,雖不是有神通,但是很聰明的;當他上去修理倉頂時,就帶了兩頂笠帽,本來一頂就夠了,他預備這頂沒有了,再用那頂。那時他一見穀倉底下著火了,就一手張開一頂笠帽,像張著兩隻翅膀,從穀倉頂上跳下來,就像乘降落傘下降,毫髮無損,所以沒有摔死他。回來一叫門,把他父親、母親和象都嚇死了,說:「他不是燒死了嗎?這是鬼回來了!」舜說:「我不是鬼,你們不要怕。」所以就把他放進來了。

放進來還要殺他,怎樣殺呢?說用火燒不死,就用水把他淹死!因為井水不夠用,叫他收拾井,搯井去。舜聽父親的招呼去搯井,井裏有泥,把泥拿出來,就有水來了。舜一下井,他父親怎麼樣啊?廣東有一句話「落井下石」,他父親在上面就丟下一塊大石頭,以為這一塊大石頭,一定會把他砸死。想不到舜吉人天相,也是有天龍八部來護持他,那井裏有一條龍,這條龍看上邊砸下一塊大石頭,就用龍爪把石頭捉住了;又用牠的尾巴一鑽,就在井的旁邊鑽出一個洞來,大舜看見這有個洞,就從洞走了,也沒有砸死他。

父親、繼母與象落井下石後,在上邊又用一塊石頭把井蓋上,以為這次舜決定出不來,死定了。就開家庭會議要瓜分他的財產,象對父母說:「這次謀害舜,都是我的功勞,現在把他的牛羊、倉庫裏的穀子給父母,所有的財產也都給父母,我不要這些。我要什麼呢?他的干戈兵器、五絃琴、雕花弓還有兩個太太都歸我所有。」瞽瞍說:「好!好!你要什麼就給什麼。」

當象歡天喜地跑往哥哥舜的屋裏,要接收兩位嫂嫂時,一進屋,卻見舜好端端地坐在床上彈琴呢!這個大舜啊,一點也不發脾氣,一點也不瞋恨,他不會說:「你們先用火燒我;等我到井裏去,又用石頭把井堵上。啊!想害死我。」就不高興了。他還是那麼歡喜歡喜的,見到弟弟來了,還很歡迎他,和祥地問:「你找我有事嗎?」象很窘,進退兩難地說:「我心裏很抑鬱氣悶,因為想你的緣故。」其實象是想要佔有兩位嫂嫂做他的太太。

舜天性仁孝,感天動地;他年少的時候卑微,曾經從事各種行業。當舜在歷山耕田的時候,歷山那兒的人都互相讓田界;他在雷澤捕魚時,雷澤那兒的人都互讓捕魚的地方;他在河濱製陶時,河濱的陶器都不粗劣。舜是孔子之前最博學多能的人,他所到的地方,居民都聞風而化,紛紛搬到他的附近去住,所以一年不到就形成一個小聚落,兩年的工夫就擴大成一座鄉鎮,三年後就變成了一座城市。帝堯也曾數次試讓舜擔任各種公職,他都能稱職,將公務處理的井然有序,足見他非常博學多能。

帝堯又派使舜進入原始山林川澤之地,結果舜即使在暴風雷雨也不迷失,平安地返回。帝堯知道舜的德行和才識足以將天下傳授給他,於是在大舜輔政三十年後,將天子位禪讓給舜。「禪」是祭禮的一種,帝堯在這一祭禮中,向天神保薦舜為繼承者,行使天子的政令。帝堯一本大公無私的胸懷,傳賢不傳子,開創了中國幾千年來為人所稱頌的「禪讓政治」。

帝堯禪位於舜,大舜政治清明,從不擾民,老百姓男耕女織,過著太平安樂的生活,卻不知道帝舜對他們真正的好處是什麼。所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何有於我哉?」說太陽出來我就做工,太陽落山我就回來休息,鑿井可飲水,耕田就有得吃,帝舜的力量與我有什麼關係?那時人民真正不貪,禮讓相處,故感「五日一風,十日一雨,風不嗚條,雨不破塊。」宇內風調雨順,河清海晏,無狂風暴雨破壞大地農物,四海歸心,鳳凰來儀,天下明德,都從虞帝開始。

帝舜崩於蒼梧,在位四十九年,享年一百一十歲。舜晚年有感於禹治水有功,雖有子商均,可是商均不肖,於是舉薦禹於天,仿肖帝堯的禪讓,禪位於禹,自此中國「禪讓政治」再添一筆。他是中國最孝順的皇帝,不論父親、繼母對他多麼不好,弟弟多麼驕傲,都不放在心上,仍然曲盡孝道。

贊曰

美大聖神,忍讓斯文::「仁義禮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睟然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仁義禮智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謂「聖」,聖而不可知謂「神」。大舜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的忍辱力又特別強,無論誰對他如何不好,他總是寬宏大量的饒恕他。不但不發睥氣,不動無明火,反而謙讓,以誠待人,斯斯文文,逆來順受。他的父親有眼如盲,不辨是非;其後母愛搬弄是非,打妄語,其弟則驕慢成性,常常欺負他;這些他都能忍讓,並希望以德感化他們。

號泣昊天,屈己待人:他常常向天禱告,希望能使父母生歡心。有時無法可施,只得無語問蒼天,甚至對天號泣,反省又反省;他總是委屈自己,善待他人,這是聖人的行為。

象鳥服勞,撫五絃琴:他的孝行感動天地,連大象都來替他耕田,百鳥則來助他耘草,代服其勞。休息時,他常彈五絃琴來陶冶身心。

唱南風歌,解慍吾民:南風歌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他的清淨德行就像南風一樣,能將百姓的熱惱消除於無形;他的清明政治,也像滋長萬物的南風一樣,令老百姓衣食無缺,安居樂業。

又說偈曰

天生大聖迥不同:大聖、大賢之人,天生就與眾不同,能任勞任怨,平心靜氣的接受考驗。故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也。」大聖人能刻苦耐勞,絕不向環境低頭。

出類拔萃眾中龍:大舜是出乎其類、拔乎其萃的聖人,是眾中之龍。

樂取與人以為善:他以行善為最快樂的事,有菩薩的心腸,予眾生快樂,拔眾生的痛苦。

敬慎律己化群倫:他對別人很寬厚,對自己的要求卻很嚴格,處事謹慎,以身作則,因此感化了全國的老百姓。

自耕稼陶皆如此:無論是在耕田或製陶的時候,乃至當了帝王,都是這樣,沒有一時的放逸,一舉一動都可作為人民的楷模。

學禮書數盡精通:他又好學不倦,禮、樂、射、御、書、數樣樣都精通。

無為而治平天下:他以德行來感化人民,所以能以無為而將天下治理成太平盛世。

至德感物性允公:他以德行來感化眾生,遵守唐堯禪位給他時的訓詞:「允執厥中」,將它奉為治國的圭臬;這也就是存心誠意,守住中正的道理。他時時為老百姓設想,其聖德足以作為後世的楷模。

 

平治洪水──夏禹王

西元前二二O七 ~ 二一九八年

姓姒,名文命,鯀之子。知父治水失職之因,故以疏導法將江淮河濟四水,疏通入海。為公忘私,治水十三年,三經家門而不入。以懷著人溺己溺之大悲心,為民服務,深受百姓愛戴。舜讓位時,傳授十六字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盡力而治國,將天下分為九州,即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也。在位九年,崩於會稽,讓位於益。四方諸侯棄之,擁其子啟,賢而立之。夏代之文化,以氣象為卓越,後稱夏曆,而今依之。

贊曰

疏導壅塞 水患不再 眾流歸海 百姓稱快
天下太平 世界永在 禹王功德 萬劫不壞

又說偈曰

繼志立功治洪水 順天應人任疲勞
禹疏九河入滄海 曆傳萬代法地天
舜傳心法十六字 湯承聖脈百千年
為公忘私門不進 夏帝勳業山嶽高

白話解

夏禹王,這位王在中國是賢而有德的。雖然他有道、有德、有智慧,可是他還願意集思廣益,接納所有人的智慧,這是他的特長,所以孔子才說:「子路聞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子路的優點,就是誰說他有什麼過錯,他就歡喜,不會因為別人說他的不對,就不高興;大禹王一生之中,不論聽見誰說的話有道理、有真理存在,是至理名言,他就向這個人拜倒而稱謝,這是他最開明的一點。

大禹王的事蹟,記載於書經大禹謨,他的功業,在中國是不可泯滅的。他的思想是純潔的,沒有什麼欲念,沒有自私心,沒有自利心,也沒有貪心、爭心、有所求的心;他只知道為百姓謀幸福,為國家盡忠心。他姓姒名文命,傳說他是鯀的兒子。帝堯的後期,天下洪水氾濫;不單單是中國,當時世界所有的國家都有洪水氾濫。這是世界的成住壞空,由成、而住、而壞、而空。世界有水火風三災,三災起的時候,死人是無數的。水災的時候,不會水性的人和其他眾生,被洪水淹死的不知有多少,所以天主教、耶穌教說諾亞造方舟來拯救世人;那時中國的堯帝用鯀來治水,後又舉用舜來幫他分治,等到夏禹王的時候還是繼續治水。天下洪水為災,時間大概都是很久的;那時中國把水治好了,其他各國大概也都有有智慧的人去治理。

禹王治水成功,因為他懂得水性。水性是柔和的,所以不可以和它硬碰;它雖然柔和,可是至柔能克至剛。他父親鯀治水,就用硬堵、硬截,堵塞的方法;但是水,你越堵它,它的力量就越大,它沒有地方跑了,就更生出毛病來。鯀治水時,也不好好治,這是因為他太剛強,不知道水的性。水是軟性、柔和性,所以更不可以用硬性來對治它,必須要以疏通為本;堵截的方法,會把水越堵越高;你若疏通它,它就流走了,也就像人身上的血脈一樣。我們人身上的血管,和世界上的江湖河海都有關係的,到時候它是要流動的。血脈要是不通了,人就會生病;血脈流通了,人的精神也舒暢,身體也健康了。所以世界上的江湖河海,也就表示我們人身上的血脈,不可以把它堵住,應該叫它通了;血脈流通,才能沒有疾病。若血脈不通,疾病就發生了;疾病發生,人就會死。

禹王知道他父親的智慧達不到,治水無功,所以他繼續這個工作。他不用堵截的方法,而用疏導的方法,就好像把人身上的血管都給通開了;也就像我們房裏的廁所,要是堵住了,這個房子也不能住人了。我們住的房子是個房子,我們的身體也是一個房子,這都是大同小異;天地也是一個大的廬舍,是我們的一個大房子,所謂「天地為廬」。禹王疏通中國江、淮、河、濟四水;總而言之,中國高的地方,他就由它高,低的地方,他就再把它挖低一點,水就往低的地方流,流到海裏去,因為海能容納一切粗、細的流水,無論多少水流到海裏,海也不覺得多,所謂「大海不拒細流」。

禹王治水治了十三年,在這十三年期間,他為公忘私,只知道為民除害,救老百姓,所以「三過其門而不入」──三次經過自己的家門,也沒有時間進去家裏看看太太。這時候不單他太太,他的兒子啟在家裏呱呱而泣,哭得很厲害,他也沒有時間去看看這新生的兒子到底是個什麼樣子。他的心裏只想,一般人被水淹死,就等於他使令水把人淹死一樣。如果他不把水治好,人被水淹死,就等於他自己這麼懶惰,使令水把眾人都淹死;不是只有自己被水淹死而已。所以三過其門,也沒有時間進去家裏看一看,也就是這個意思。這也就是一種真正為老百姓做事情,為民服務的精神。因為他有這種對人的好處,所以老百姓對他特別愛戴,特別擁護。因此舜讓位的時候,就讓給禹王,又傳給他十六字心法,這十六字心法是: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人心惟危」,是說人的心是最不可靠的、是最危險的。本來人的智慧有九十九個,愚癡只有一個,可是這九十九個智慧的心被一個愚癡的心戰勝了,把智慧都壓住,愚癡就當權了,所以人心是很危險,很不可靠的。

「道心惟微」,你若修道,這時要在微細微細中省察這個心;什麼是在微細微細中省察呢?就是在舉心動念間都要檢點自己,不要恣情縱欲,不要順著它去做;那麼要怎樣?

要「惟精」,要精而求精,在人所看不見,人所覺察不到的地方,你要覺察到,你要明白。「惟一」,然後還要專一,要恆常不變,要專一其心,要用功培植德行,培植道德的觀念。怎樣培植?

「允執厥中」,允,就是信真了,你必須要信真了,執持不忘中道;中道就是不太過、也無不及,正是恰到好處。這是儒教十六字心法,堯以是傳舜,舜以是傳禹,禹以是傳湯,湯以是傳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又把這個心法傳給孔子,孔子傳給孟軻( 1)。這都是以心印心,以心傳心的心法。古來五帝三皇、一切的聖人,都是根據這十六個字去治理國家、教化人民的。

禹王專心治理國家,發政施仁,為老百姓謀幸福。他把全中國分成九州,這九州就是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州就等於現在的省一樣,只是當時他是那樣畫分。他在位只有九年,就崩於會稽山。當時他讓位給益,可是四方諸侯不太信任益,所以就不擁護他。禹的兒子啟,賢而有德,所以大家都擁護他。夏代的文化特別盛,以天文地理、觀察氣象為特別。那時候用十天干、十二地支配合起來,把一年分成十二個月,十二個月又分成四季,四季就是春、夏、秋、冬。所以陰曆這種曆法是夏朝立的,到現在中國還是遵照這種曆法。

所以贊說:

疏導壅塞,水患不再:禹王治水,是用疏導壅塞的方法,水患才沒有了。到現在我們人人都沒有被洪水淹死,這是禹王的功勞。中國的水患和世界的水患沒有了,這可以說是成就世界。

眾流歸海,百姓稱快:所有的河流都歸到海裏去了,百姓都說這是很快樂的。

天下太平,世界永在:如果不把水患治好,這世界早就到末日,沒有世界了。

禹王功德,萬劫不壞:禹王的功德,萬劫也不會壞。

又說偈曰:

繼志立功治洪水:他繼續父親鯀的志願;鯀沒有完成這個事業就死了,可以說是抱恨終天。幸虧他有這麼個兒子來幫他治水。

順天應人任疲勞:他任勞任怨的,不像一般人的思想,認為父親是因為治水死了,自己就不再做這個事情。他不是這樣,還是繼續父親沒有完成的志願。

禹疏九河入滄海:禹王疏通江河湖海都流入大海。

曆傳萬代法地天:夏代的曆法是法地法天的,是按照天干地支作的。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舜傳心法十六字:舜帝傳給他十六字心法。

湯承聖脈百千年:禹將十六字心法傳湯,代代相傳百千年都還是繼續這個聖脈。

為公忘私門不進:他到自己家門口也不進去。

夏帝勳業山嶽高:他的功勞比山嶽都高。

你們各位也學學禹王治水。我們不要到外邊去治水,治治我們自己裏邊的煩惱無明,把我們愚癡的水都淘汰乾淨,疏通好了它,那也是學禹王治水呢!

 

來源:www.book853.com


© 2008 -2024  Phật Học Online |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