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ật Học Online

佛光教科書第三冊 -- 菩薩行證之第十八課
佛光山宗務委員

第十八課 現代菩薩的風姿

「現代菩薩的風姿」,收錄近百年佛教史上出家、在家二眾奉行菩薩道的殊勝事跡。在家眾有優婆塞楊仁山、李炳南、趙樸初、嚴寬祜等;優婆夷孫張清揚、張姚宏影等;出家眾有太虛大師、慈航菩薩、台灣的妙果法師、圓融比丘尼等人。
  
  現代菩薩的風姿,千差萬別,各有特色,但終不離以「大悲救苦」、「利樂群生」為共遵之本。如:刻經印藏,令法寶流通;維護寺產,令僧寶免難;悲心濟世,令老幼安養;傳授戒法,令尸羅久住;布教講說,令大眾歸信;辦學教育,令薪火相傳。
  
  復興中國佛教的功臣楊仁山居士
  
  楊仁山,名文會,字仁山,安徽池州石埭人。一八三七年出生於書香之家,一九一一年逝世,享壽七十五歲。幼隨父定居北京,早年習儒學,並學天文地理,同治元年,因閱讀《大乘起信論》,開啟他刻經弘揚佛法的一生。可說是近代佛教復興的啟蒙者。美國哈佛大學宏姆斯.韋爾契教授譽之為「中國佛教復興功臣」。
  
  楊居士創辦金陵刻經處,先後刻印經典兩千餘卷,流通經書百萬餘卷,佛像十餘萬幀,影響後來北京、天津等各地刻經處的成立。另外,他也曾至印度協助斯里蘭卡摩訶菩提會會長達磨波羅居士弘揚佛教,創辦祇洹精舍,成立支那內學院,門下人才輩出,尤以太虛大師、歐陽漸最為突出,其他如仁山、智光、虞愚、呂澄等,亦甚優秀。楊仁山如此不遺餘力的推動佛教,促成了近代中國佛教的復興。
  
  締結蓮社倡導唸佛的李炳南居士
  
  李炳南,名傃,字炳南,號雪廬,山東濟南人。生於一八九○年,歿於一九八六年,世壽九十七。從小聰慧好學,能奏笛,好劍術,詩經子史、歧黃之術,無不精妙。早年皈依於淨土祖師印光大師座下,曾出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府秘書數十年,後於台中提倡唸佛法門,堅持往生淨土,一時風氣大盛,接引無數大專青年學佛,培育弘法人才,創立「台中佛教蓮社」,興建「慈光圖書館」、「菩提醫院」,創辦「明倫月刊社」等弘法文化機構。追隨其唸佛者有立法委員董正之、考選部政務次長周邦道、《菩提樹》發行人朱斐等。
  
  雪廬老人在臺弘法四十餘年,立下佛教許多社會事業,日常除任奉祀官府秘書長外,晚間還在各道場講經,並兼任東海大學、中興大學教授,個人生活如苦行僧,是外現儒相,內秘菩薩行的在家長者。
  
  護持寺院搶救佛教的趙樸初會長
  
  一九○七年生,安徽太湖人,幼承家學,勤於文史哲學的研究,是詩家,也是近代中國四大書法家之一。
  
  大學時代才開始接觸佛學,後深入探索佛教各宗哲理教義,先後出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中國佛學院院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及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副主席等職。曾積極致力重建寺院,興辦佛學院,挽救中國佛教,協助重建僧團領導,並團結全國佛教徒發揚佛教優良傳統,推進佛教各項事業發展,促進國際佛教徒間的友好與文化交流。一九八二年榮獲日本佛教傳道協會頒與傳道功勞獎,一九八五年日本庭野和平財團授予和平獎,日本佛教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
  
  致力文教延續薪火的嚴寬祜居士
  
  在佛教界素有「嚴老」之稱的嚴寬祜,本名「祜邦」,一九二四年出生於廣東汕頭的望族。一九四二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目睹流離失所的難民,感悟世間無常,而開啟學佛的生涯。
  
  嚴居士於香港設立佛經流通處,刊印百餘種佛經,流通逾百萬冊,促使佛法廣為流行;也曾積極搶救即將被焚的佛經,延續佛教薪火。後至美國興建玉佛寺,成立德州佛教會,開辦菩提學院中文學校;更發心至大陸興建慈敬、常寶及佛光希望小學;每年資助大陸十八個省市三十八間佛學院及捐助百餘所寺院袈裟、海青等法物。
  
  嚴寬祜雖然所受教育不多,但自修學習,事業有成,他捐建多所學校,讓萬千學子能接受教育,所到之處成立文教基金會,興辦寺院、流通處,搶救法寶,發展海外佛教文化事業,成績斐然。他謙虛、博學、熱情,是一位護法為教的現代維摩。
  
  護法衛僧宣揚聖教的孫張清揚女士
  
  孫張清揚,又名張晶英,一九一三年生於湖南,家境富裕,母親為虔誠的佛教徒,適夫孫立人將軍。清揚居士畢生投入佛教事業,對護持佛法不遺餘力,曾任貴州督勻慈幼院院長、中國佛教會常務理事,為佛光山八品功德主。
  
  一九四三年,清揚居士率先聯合國大代表王均一等人,致函行政院院長陳誠先生,請求釋放被誣陷入獄的大陸僧伽,令慈航法師等數十人倖免於難;亦曾經協助李子寬居士買下台北善導寺,供大陸僧侶來臺弘法之用;捐款協助東初法師影印大藏經,為當時佛教界一大盛事,深深影響近代台灣佛教的復興。除此之外,又協助創辦《人生雜誌》,同時贊助張少齊居士所辦的覺世書店,並捐款興建中華佛教文化館,對台灣早期正信佛法的推動,有莫大貢獻。
  
  晚年,孫女士將台北寓所捐出,指名作為佛光山弘法教育基金之用,對於僧伽教育深具遠見。她一生護法衛僧,堪為現代在家居士的楷模。
  
  協助建寺大心布施的張姚宏影女士
  
  出生於富裕家庭的張姚宏影,在家鄉溫州完成學業。慈父往生後,接掌家務。
  
  十八歲時,感染肺疾,在雁蕩山觀音寺調養,因而與佛結緣。她一生心儀文教事業,為回饋鄉梓,在溫州市捐獻「宏影圖書館」;為紀念先夫,捐建「宏德中學」。年五十,成為佛光山信徒,協助創建洛杉磯西來寺、關島禪淨中心,讓華裔有信仰的依靠。進而再協辦西來大學、佛光大學、佛光衛星電視臺等。近年協助創辦南非佛學院,給予黑人皈信出家的助緣。這一切均成為佛門勝事。
  
  張姚宏影建設伯爵山莊,成立日月光電訊集團,以淨財推動佛教文化教育事業,以此作為自度度人圓滿菩薩道的法門。
  
  提倡人生佛教的領袖太虛大師
  
  太虛,一八八九年出生在浙江省海寧州的長安鎮。幼失恃怙,長養於庵院,深受外祖母的宗教熏陶。十六歲由小九華寺士達監院為他剃度,法名唯心,但培養之恩皆淵源於其師祖奘年。
  
  太虛大師一生致力於佛教改革運動,倡導人生佛教,他有兩句名言:「志在整理僧伽制度,行在瑜伽菩薩戒本。」雖然始終未能竟願,但是他的影響卻極為深遠。大師一生講學弘法,不遺餘力。曾出任中國佛學會會長、雲南省佛教會理事長、閩南佛學院院長等職,主持廬山暑期講習會,首開自由演講佛法的風氣。曾主編《海潮音雜誌》,宣揚人生佛教的理念,目前仍在台灣發行,也是中國佛教歷史上發行最久的刊物。
  
  在中國近代佛教史上,太虛大師不僅是一代佛教領袖,其著作《太虛全書》更是現代佛學思想的巨擘。太虛大師的思想主張八宗平等互融,各有殊勝,此一觀念突破古德判教的傳統。
  
  現代肉身菩薩的慈航大師
  
  慈航,名繼榮,字彥才,福建建寧縣人,一八九五年生。十八歲禮自忠和尚為師,剃度出家,法名慈航。在江西能仁寺受具足戒,曾學禪於圓瑛法師,聽經於諦閒法師,學淨於度厄老和尚,受教於太虛大師。
  
  一九三三年,在仰光與丘宏傳、陳宏宣居士等人成立「中國佛學會」,將大乘佛法傳至南傳佛教之地。此外,創辦星洲菩提學院、檳城佛學會等,致力於佛學社會化,培育僧伽,對接引南洋地區的華僑皈依佛教貢獻良多。
  
  一九四八年,應妙果和尚之請,來臺主持「台灣佛學院」。此外,汐止靜修禪院住持達心、玄光二人禮請他到彌勒內院駐錫、授課,當時大陸來臺學僧紛紛前來依止,彌勒內院遂成為台灣的佛學教學中心,當時親近慈老的大陸來臺學僧,例如了中、自立、淨海、幻生、浩霖、唯慈、寬裕、真華等人,均是法門龍象,分別於各地弘化一方,為佛教貢獻力量。
  
  一九五四年示寂,寂後坐缸,面目如生,三年後開缸,肉身不壞,成為台灣第一尊肉身菩薩。
  
  創辦台灣佛學院的妙果長老
  
  妙果,字騰悟,生於一八八四年,台灣桃園人。從小習儒讀書,聰明靈慧。十三歲,因為父兄相繼去世,感人生無常,而有出家之志。十八歲時,在大溪齋明寺皈依,後隨淩雲寺覺力禪師學佛,一九一二年於鼓山涌泉寺受具足戒。後創建苗栗法雲禪寺、中壢圓光禪寺,專供僧眾修道,而蜚聲東瀛,獲日本永平寺及總持寺贈金襴袈裟,且受日皇迎入內廷供養。同時,日本台灣總督選為南瀛佛教會理事,到處宣講佛法,各地佛寺聘為導師。一九三六年傳授大戒於圓光寺;為搶救僧青年,創辦台灣佛學院,延聘慈航法師主持。不僅如此,諸多大陸軍政長官初來台灣,也因其接引,而皈依者甚眾。如謬徵流、徐良等,皆為其弟子,晚年仍朝夕課講不輟,嚴持毗尼,一九六三年圓寂於中壢圓光寺,世壽八十。
  
  傳授戒法捐助辦學的圓融比丘尼
  
  圓融,生於一九○六年,圓寂於一九六九年。曾重建屏東東山寺,成立圖書館,寺院庭園廣大,開放供市民休閒遊憩;提倡唸佛共修,經常召集徒眾弟子,於屏東縣內作鄉村布教。圓融並任屏東佛教會理事長多年,倡導戒律,迎請高僧大德傳授三壇大戒多次。又法師深感教育的重要,因而熱心於佛教教育的推動,曾請道源、真華、會性法師諸人主辦佛學院;也於一九六一年,鉅款捐助中國佛教會,創辦中華佛學院。其大弟子天乙、天機諸師繼承他的遺志,可惜天乙法師壯年早歿,現在的香光寺尼眾教團,即其法脈。
  
  上述現代菩薩的風姿雖只是滄海一粟,但願藉此篇拋磚引玉,令未發菩薩道心者,生起大悲,已發心者,堅固行願,於三大阿僧只劫久遠的菩薩道中,能作一切眾生的救護,引導一切眾生入佛知見,同登如來佛地。

來源:www.book853.com


© 2008 -2024  Phật Học Online |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