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ật Học Online

美德故事5
淨土宗編輯部

肆參、淡泊

一八五、居里夫人的獎章

居里夫人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全世界一百多所大學、研究院授予她名譽博士、名譽院士等稱號。

而居里夫人卻避開榮譽,儘量拒絕各種採訪,繼續躲在那間簡陋的實驗室裡從事她的研究。她甚至把英國皇家學會頒發的獎章給孩子玩,並對朋友說:「我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絕不能永遠守著它。」 (佚名)

一八六、愛因斯坦的痛苦

一九二一年,建立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愛因斯坦獲得了諾貝爾獎,並被譽為「二十世紀的科學巨匠」。

然而,他非常害怕別人對他稱讚頌揚。一九二九年三月十四日,他五十歲生日那天,社會各界的賀信像雪片般地飛來,全世界的報紙都在發表讚揚他的文章。而他自己呢,早已悄悄來到郊區的一個花匠家裡躲起來。

他說:「我得多多少少感謝命運。一切與個人崇拜稍有瓜葛的東西,對我來說總是痛苦的。」

愛因斯坦從來都不看中金錢。他在接受美國普林斯頓研究院的聘任後,提出每年只要三仟美元的年薪,在院方的一再要求下,他才同意把年薪提高到一萬六仟美元。他獲得諾貝爾獎以後,把獎金全部給了前妻,自己一分也不留。有人曾經看到他把洛克菲勒基金會寄給他的一張面額為一仟五佰美元的支票當書簽用。

他說:「對我來說,每一件財產都是一塊絆腳石。」

這位科學巨人生前了無私心,死時又立下遺囑:不發訃告,不舉行公開葬禮,不建墳墓,不立紀念碑。 (佚名)

一八七、貧窮

一位富翁想讓年幼的兒子見識一下窮人是怎麼生活的,就帶著他去鄉下旅行,在農場最窮的人家裡待了一天一夜。

旅行結束後,父親問兒子:「旅行怎麼樣?」

「好極了!」

「這回兒你知道窮人是怎麼過日子的了?」

「是的!」

「有何感想?」

兒子回答:「咱家有一條狗,他們家卻有四條;咱家花壇裡有一個水池,可他們竟有一條望不到邊的河;咱家花園裡有幾盞燈,可他們卻有滿天的星星;還有,咱家的院子只有前院那麼一點兒,可他們的院子卻有整個農場那麼大!」

父親啞口無言。

「感謝父親讓我明白我們有多貧窮。」兒子補充道。 (佚名)

一八八、田鼠與家鼠

田鼠與家鼠是好朋友,家鼠應田鼠邀請,去鄉下赴宴。牠一邊吃著大麥,一邊對田鼠說:「朋友,你知道,你這是過著螞蟻一般的生活,我那裡有很多好東西,去與我一起享受吧!」

田鼠跟隨家鼠來到城裡,家鼠給田鼠看豆子和穀子,還有紅棗、乾酪、蜂蜜、果子。田鼠看得目瞪口呆,大為驚訝,稱讚不已,並悲嘆自己的命運。

牠們正要開始吃,有人打開了門,膽小的家鼠一聽聲響,害怕得趕緊鑽進了鼠洞。當家鼠再想拿乾酪時,又有人進屋拿什麼東西。牠一見到有人,立刻又鑽回了洞裡。

這時,田鼠也顧不上饑餓,戰戰兢兢地對家鼠說:「朋友,再見吧!你自己擔驚受怕地盡情享受這些好吃的東西吧。可憐的我還是去啃那些大麥,平平安安地去過你看不起的普通生活吧。」(《伊索寓言》)

一八九、白松與荊棘

白松與荊棘互相爭吵。白松自傲地說:「我質地優良,軀幹粗壯,既可以做廟宇的屋頂,又可建造船隻,你能做什麼呢?」

荊棘說:「如果你一想到劈你的斧頭和鋸你的鋸子,你恐怕還是願意做荊棘吧。」

平淡無奇的生活才真正自在。 (《伊索寓言》)

一九○、家狗和狼

一條饑餓的瘦狼在月光下四處尋食,遇到了肥壯的家狗,上前打招呼,說:「朋友,你怎麼這般肥壯,吃了些什麼好東西啊?我現在日夜為生計奔波,苦苦地煎熬著。」

狗回答說:「你若想像我這樣,只要學著我的樣子做就行。」

「真是這樣?」狼急切地問,「做什麼活兒?」

狗回答說:「就是給主人看家,夜間防止賊進來。」

「什麼時候開始做呢?」狼問,「住在森林裡,風吹雨打,我都受夠了。為了有個暖和的屋子住、不挨餓,做什麼我都不在乎。」

「那好,」狗說,「跟我來吧!」

牠們倆兒一起上路。狼突然注意到狗脖子上有一塊傷疤,感到十分奇怪,不禁問牠這是怎麼回事。狗說:「沒什麼。」

狼繼續問:「到底是怎麼回事?」

「一點點小事,也許是我脖子上拴鐵鏈子的頸圈弄的。」狗輕描淡寫地說。

「鐵鏈子!」狼驚奇地說,「難道你是說,你不能自由自在地跑來跑去嗎?」

「不對,也許不能完全隨我的心意,」狗說,「白天有時候主人把我拴起來。但我向你保證,在晚上我有絕對的自由;主人把自己盤子中的東西餵給我吃,傭人把殘羹剩飯拿給我吃,他們都對我倍加寵愛。」

「晚安!」狼說,「你去享用你的美餐吧,至於我,寧可自由自在地挨餓,而不願套著一條鏈子過舒適的生活。」 (《伊索寓言》)

肆肆、從善如流

一九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晉朝大臣傅玄是個品學兼優的人,很受皇帝器重,被皇帝聘請為太子的首席教師--太子少傅。

太子府裡的官員、宮女、太監百般討好太子,陪太子玩耍,太子要怎樣便怎樣。在這樣的環境裡是很難學好的。為此,傅玄很是憂慮。

有一天,他給太子上了一課:「想做一個好人,就要多接近正派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常常接近朱砂,就會被它染紅;常常接近墨水,就會被它染黑)。自己行為端正,周圍的人就會跟你學,正派的人就會圍到你身邊來。你的聲音清亮,回聲就一定和美;自己站得直,影子就一定正。如果多接近正人君子,符合道德的話就聽得多,自己的行為就會逐漸符合規範;倘若多接近小人,那就譬如進入賣鮑魚的店裡一樣,時間久了,就聞不到蘭花的芳香了。」

這番話被皇帝知道了,認為非常好,就命人把它寫在屏風上,放在太子房裡,讓他每天讀一遍。這就是著名的《太子少傅箴》。(《晉傅玄少傅箴》)

與善人交,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交,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孔子家語.六本》、程登吉《幼學瓊林》)

一九二、孟母三遷

孟子名軻,出生於鄒國(山東鄒縣東南)城北的鳧村,三歲時父親就去世了,與母親相依為命。

孟母是個有教養的婦女,一心一意要把孟子培養成有用的人,因此非常重視對兒子的教育。

他家附近有一片松林,那裡有一塊墓地,送葬的隊伍經常從他家門口走過。孟子看見出殯的情景,就常跟小朋友一起玩送葬、掩埋死人的遊戲。

母親覺得住在這個地方很不妥當,就搬遷到鄒城。新家靠近鬧市,叫賣聲、打鐵聲、殺豬聲不絕於耳,不多久,孟子又跟小朋友玩起做生意討價還價的遊戲。

母親心中更加擔憂,便再搬到城東的學堂對面,孟子就開始認真讀書了,母親這才安心定居下來,說:「這個地方才是我兒子住的地方呢。」(《列女傳.母儀.鄒孟軻母》)

一九三、千金買鄰

南北朝時期,有個叫宋季雅的人,為了跟著名學者呂僧珍作鄰居,花了一千一百萬在呂僧珍的屋旁買了一棟房子。別人對他說價錢太貴了。他卻說:「不貴不貴,一百萬是買屋的,一千萬是買鄰的。」 (《南史.呂僧珍傳》)

肆伍、勿以善小而不為

不要忽視小善,以為它沒有什麼用。即使是小水滴,最後都可以注滿大容器。(釋迦牟尼佛)

一九四、點滴有愛

一天,當兩個男孩正沿著公路行走時,突然發現一個女人正在吃力地提著一籃蘋果。

兩個男孩看到那個女人臉色蒼白、非常疲憊的樣子,就走上前去說:「你是去城裡嗎?是的話,我們可以幫妳提籃子。」

「謝謝你們,」那個婦女回答,「你們真是太好了。我病了,渾身沒勁兒。」她還告訴他們,她住在三里外的一個小村莊裡,她失去了丈夫,家裡還有一個殘疾的兒子。她只得拿家裡的蘋果去賣,那可是她家唯一的一棵蘋果樹上結的。她要賣了它們去交房租。

「我們剛好順路,」兩個男孩說,「讓我們替妳提籃子吧。」他們兩人接過籃子,一人抬一邊,費勁兒地向前走著,心情卻很好。

那個窮女人高興極了,為了表示感謝,她拿出幾個大蘋果給兩個男孩。

「不用了,謝謝。」他們說,「我們做這樣的事是不要報酬的。」

窮女人回家後告訴了她那個殘疾兒子公路上發生的事,她兒子也因為得到兩個小男孩的幫助而變得快樂起來。

記得有一天,我曾看到一個小女孩從地上拾起一塊香蕉皮扔到垃圾箱裡。「但願不會再有人把香蕉皮扔到人行道上了。」她說,「有人踩到會摔跤的。」

「是的,孩子。」我說,「妳做的這件事雖說看起來是小事,但它卻體現出妳是一個善良的人。」

或許有人會說這都是些小事情--確實有很多人這麼認為。但是,我們不能一直為等待做大事的機會而什麼都不去做,我們要從身邊做起。

記住:點滴有愛。 (《美德讀本》)

一九五、一張廢紙

福特,美國福特公司的創始人。大學畢業後,他去一家汽車公司應聘。和他一同應聘的三四個人都比他學歷高,當前面幾個人面試之後,他覺得自己沒有什麼希望了,但他還是敲門走進了經理辦公室。

一進辦公室,他發現門口地上有一張紙,就彎腰撿了起來,發現是一張廢紙,便順手把它扔進了廢紙簍裡,然後才走到經理的辦公桌前,說:「我是來應聘的福特。」

經理說:「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被我們錄用了。」

福特驚訝地問:「經理,我覺得前幾位都比我好,您怎麼把我錄用了?」

經理說:「福特先生,前面三位的確學歷比你高,且儀表堂堂,但是他們眼睛只能看見大事,而看不見小事。你的眼睛能看見小事。我認為能看見小事的人,將來自然能看見大事。一個只能看見大事的人,他會忽略很多小事。他是不會成功的。所以我才錄用你。」

廣島亞運會閉幕式結束後,六萬人的會場上竟沒有一張廢紙。全世界報紙都登文驚歎:「可敬、可怕的日本民族!」只因為沒有一張廢紙,就使全世界為之驚訝。(高振東)

一九六、幼稚園學到的東西

一九八七年,七十五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記者問其中的一位:「您在哪所大學學到了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

出人意料的是,這位學者回答說:「在幼稚園。」

「在幼稚園學到的什麼?」

「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要仔細觀察周圍的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佚名)

一九七、掃天下

東漢時有個叫陳蕃的人,總是標榜自己胸懷大志,卻不願意點滴躬行,家裡的衛生從不願意打掃。

有一天,他父親的好友薛勤來訪,見他家遍地灰塵,牆上佈滿蜘蛛網,庭院裡雜草叢生、垃圾遍地,便問他為何不打掃打掃。

陳蕃不屑一顧地說:「大丈夫處世,當掃天下,豈能只掃一屋?」

薛勤聽後,暗自好笑,反問道:「連一屋都不肯掃,又怎能掃天下呢?」

陳蕃被問得啞口無言。(高中語文根據《後漢書》改編)

肆陸、過則勿憚改

一九八、總統登門道歉

美國南北戰爭初期,北軍出師不利,給林肯總統帶來莫大的煩惱。

一位養傷的團長直接向他請假,因為他的妻子生命垂危。

林肯嚴厲地斥責他:「你知道現在是什麼時期嗎?戰爭!苦難和死亡壓迫著我們,家庭幸福在和平時期會使人快樂,但現在它已沒有任何意義了。」

團長失望地回去了。

翌日清晨,天還沒亮,林肯就叩開了團長的房門,握住團長的手說:「親愛的團長,我昨夜太魯莽了,對獻身國家的人,特別是有困難的人,不應該這樣做。我非常懊悔,一夜沒能入睡,現在請你原諒。」

林肯替他向陸軍部請了假,並親自送他到碼頭。

林肯總統知錯就改的大度風範,激發了前線將士的鬥志。 (佚名)

一九九、甘地痛改前非

印度民族英雄甘地小的時候學會了抽煙,先是揀煙頭,後來發展到偷錢買煙。當他醒悟過來的時候,把墮落的過程記錄下來,給父親看。

父親沒有責備他,只是凝視著他,流下兩行熱淚。

甘地深受震動,從此以後痛改前非,走上正路。(佚名)

二○○、小警察

牧羊童皮特不喜歡城裡來的克拉拉,因為好朋友海蒂再也沒有時間陪他玩兒了,於是他把克拉拉的輪椅推到山下,謊稱是風把輪椅刮下山的。真相大白以後,克拉拉的奶奶溫和地對皮特說:

「過來,孩子,別再害怕了,聽我說。你把克拉拉小姐的輪椅推到山下摔碎了,是嗎?自始至終你都知道自己做了壞事,應該受到懲罰,但是你一直希望能隱瞞真相,不被別人發現,對不對?我想是的。但是,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我們一有過失時,內心深處就有一個小警察甦醒過來,他會用一根小刺紮我們,使我們片刻不得安寧。他一直不停地折磨我們,嘴裡還小聲地嘮叨著:『有人發現了!你有麻煩了!』你最近是不是就這樣?」

皮特慚愧地輕輕點點頭,這些確實正是他的感受。(《海蒂》)

二○一、雪球

雪還在不停地下著。今天早晨,由雪引起了一件不幸的事。

許許多多的孩子剛跑上大街,就抓起濕氣很重的雪做成像石頭一樣堅硬的雪球,開始打起雪仗來。人行道上走著很多行人,一個紳士喊道:「孩子們,快點住手!」

就在這時,只聽馬路對面傳來一聲尖叫,人們順著聲音一看,一個老人的帽子掉到了地上,他腳步踉蹌,兩隻手捂著臉。他身旁的一個男孩子正焦急地大喊:「救人啊,救人啊!」

人們從四面八方圍了上去,原來老人的一隻眼睛被迎面而來的雪球給打傷了,孩子們嚇得像箭一樣四散逃跑。

我因為父親進了書店,正站在書店門前等他。我看見幾個同班同學跑了過來,混進我旁邊的人群之中,裝做在看櫥窗的樣子,他們之中有卡隆和卡洛斐。

老人的身邊已經圍了不少人。一個警察和另外幾個人正在那裡四處巡視,用威脅的口吻詢問著:「是誰?誰幹的?是不是你幹的?是誰幹的?快說!」他們一邊問,一邊查看孩子們的手是否曾因玩雪弄濕了。

卡洛斐就在我的旁邊。我注意到卡洛斐的全身瑟瑟發抖,一張臉白得就跟死人一樣。

「是誰?到底是誰幹的?」人們仍在繼續叫著。

這時,我聽見卡隆壓低聲音對卡洛斐說:「喂,快點出去承認了吧!要是冤枉了別人,抓錯了人,那不是太卑鄙了嗎?」

「可是,我也不是故意那樣做的!」卡洛斐說著,身體抖得就跟樹葉一樣。

「事已至此,誰也沒有辦法,你應該盡到你的義務!」卡隆又說。

「可是,我不敢去!」

「拿出你的勇氣來吧!我陪你一起去!」

警察和人們仍繼續大聲地叫著:「是誰?誰幹的?眼鏡的碎片紮進了老人眼裡!老人要瞎了!真是個可惡的壞蛋!」

我想卡洛斐一定被嚇昏了!

「來!」卡隆果斷地對卡洛斐說道,「我來保護你!」於是,他抓著卡洛斐的胳膊,像攙扶病人一樣攙著他,向老人走去。人們一看見這情形,馬上就猜到是怎麼回事,有幾個人舉起了拳頭,跑了過來,要打卡洛斐。卡隆馬上挺身而出,擋在卡洛斐身前,喊道:「你們十幾個大人要一起來對付一個小孩子嗎?」

於是,那群人停下了手。一個警察抓著卡洛斐的手,分開人群,把他帶到受傷老人正待著的那間店鋪裡。老人的眼睛上包紮著手絹,正靜靜地躺在椅子上休息。

「我決不是故意的!」卡洛斐怕得要命,簡直像嚇掉了魂兒,邊哭邊說:「我決不是故意要打的!」

兩三個人粗暴地把卡洛斐推進店裡,喝道:「低下頭去,跪下!道歉!」邊喝邊把卡洛斐按倒在地。

可是,就在這時候,有兩隻強有力的胳膊立刻抱起了卡洛斐,一個洪亮的聲音響起來:「不要動手,先生們!」定睛一看,原來是我們的校長,看來校長是把一切情形都看在眼裡了。

「這個孩子既然有勇氣站出來承認錯誤,」校長補充道,「那麼,任何人就沒有權力再羞辱他!」

眾人於是都沈默下來。「你去道歉吧!」校長對卡洛斐說。

卡洛斐「哇」地一聲哭了出來,抱住了老人的雙膝。老人伸出手摸到卡洛斐的頭,慈愛地撫摸著他的頭髮。

於是,大家紛紛說道:「好了,你走吧!快點回家去吧!」

父親把我從人群中拉了出來,一邊往家走,一邊對我說:「安利柯,在那種場合之下,你能否有勇氣站出來承擔自己的責任、承認自己的過失呢?」

我回答說:「有!」

於是,父親又對我說:「那麼,作為一個心地善良、愛護自己名譽的孩子,你向我保證,你一定會做到這些!」

「我保證,父親!」 (《愛的教育》)

二○二、破碎的窗戶

喬治的新年禮物是一枚閃亮的銀幣。他想用它買許多自己想買的好東西。

早晨,地面上覆蓋著白雪,在陽光的照耀下,所有的東西都顯得非常美麗。於是,喬治戴上帽子,跑到大街上。

在雪地滑行時,他看到一群男孩在打雪仗,於是,便馬上加入到這個活動中。

他向詹姆擲了一個雪球,但沒有擊中,卻打中了街邊上的一扇窗戶!

喬治害怕有人會從房子裡跑出來找他,於是便以最快的速度跑開了。但當他跑到另一個角落時,就停下來,因為他為自己剛才所做的事內疚。

他自言自語道:「現在我可沒權利去花自己的銀幣了。我應該回去,用它來賠償我剛才拿雪球打破的那塊玻璃。」他在街上來來回回地走著,內心感到非常難過,一方面很想買一些自己想要的東西,一方面又想到要去賠償那塊打破的玻璃。

最後他說:「我打碎玻璃是不對的,儘管純屬無意。即使用光我所有的錢,我也要去賠償。只有這樣做了,我才不會再感到不安。假如我為自己的過失做出賠償的話,我想那座房子的主人是不會傷害我的。」

喬治著手做正確的事情了。他也為自己下定決心去做正確的事情而感到由衷的快樂。

他按動了門鈴。當那家主人出來時,喬治說:「先生,我扔雪球打碎了您家的玻璃窗。但我不是故意的,我非常抱歉,並想賠償您。這枚銀幣是我父親送給我的新年禮物,我想拿它來賠償您。」

那位先生接過銀幣,並問喬治身上是否還有錢。喬治說他沒有了。「好,」那位先生說,「你會有更多錢的。」那位先生在問了喬治的姓名和住址後,還誇他是個誠實的孩子。

吃飯的時候,喬治回到了家。他的臉像紅蘋果一樣,眼睛十分明亮,給人的感覺是一切都挺好的。

爸爸問他用那枚銀幣買了什麼。喬治非常誠實地告訴爸爸自己打碎玻璃的事,並表白說:雖然自己現在沒什麼錢花,但卻感到非常開心。

飯後,爸爸示意喬治去看看他的帽子。他去一看,發現帽子裡放著兩枚銀幣。那位玻璃窗被打碎的先生已經來過這兒了。臨走前,他不僅退回了喬治的那枚銀幣,還多送了一枚給他。

事過不久,那位先生又到了喬治家,他想找個好孩子去他的商店裡幫忙--原來那位先生是一名非常富有的商人。

從那以後,喬治每天一放學便去那位先生的商店幫忙。幾年後,喬治非常幸運地成了他的合夥人。 (《美德讀本》)

二○三、公開承認自己的過錯

孔子的學生子貢每次做錯了事總是公開承認自己的過錯。

有人不贊成他的做法,說:「你這樣做不覺得太過分了嗎?做錯了一點事情,自己改了就行了,為什麼總要公開認錯呢?」

子貢說:「君子的過錯,就像日蝕和月蝕一樣,人人都可以看見。犯了錯,沒什麼見不得人的;改正了,大家都敬仰他。」 (《論語.子張》)

二○四、陳子昂突然醒悟

唐代大詩人陳子昂出身於富豪之家,個性放蕩不羈,整天遊手好閒,到了十七歲還不知讀書。直到有一天,他跟朋友到學堂遊玩,才突然醒悟過來,立志發奮用功,最終成為博學之士。

他的詩風自然豪放。登幽州古台時,他有感於世事滄桑,創作了流傳千古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那種深沉而悲愴的情懷表露無遺。 (《新唐書.陳子昂傳》)

二○五、正心

釋迦牟尼佛的兒子羅睺羅九歲剛出家的時候常常說謊捉弄人,時間久了,大家都不相信他了。

佛陀為了糾正他的毛病,叫他去無人的深山作禁語修行。在山中,羅睺羅每天聽到的是風吹樹葉的聲音,心漸漸清淨下來。

一天,佛陀去看望羅睺羅。羅睺羅見到佛陀,非常歡喜,馬上端水給佛陀洗腳。佛陀對羅睺羅說:「謝謝你,羅睺羅。我問你,洗過腳的水能不能用來漱口?」

「不能,佛陀。污穢的水怎麼好漱口呢?」羅睺羅回答。

「羅睺羅,往往有人以為只要是食器裡的水就可以用來漱口。可是,要漱口,必須要用清潔的水,與食器並無關係。羅睺羅!你要先正心,正心以後,言行才不虛偽,妄語的毛病自然就能改了。」羅 睺羅依教奉行,改正了錯誤。(《佛教故事大全》)

二○六、驕子罵母

有一個人,因為是獨子,受到母親的嬌慣。他由撒嬌而頂嘴,由頂嘴而謾罵,最後竟打起母親來了。鄰居們看到他母親被打得鼻青臉腫還依然關注著兒子的脈脈眼神,都感到氣憤。

有一天,這個兒子看到一群人圍在一起,就擠進去看,只見一頭母牛的乳房鮮血淋漓,原來是被小牛用角觸傷了。

有人大聲說:「把這沒良心的小畜牲殺了算了,竟這樣對待牠媽媽!」

另一個人說:「俗話說:『孤犢觸乳,驕子罵母。』牛是畜牲嘛,可是有的人比畜牲還不如。」

這個兒子覺得大家好像都在鄙夷地看著他,又羞又怕,良心發現,從此改過,成為受人尊敬的孝子。 (《後漢書.仇覽傳》)

肆柒、勿以惡小而為之

不要忽視小惡。火花儘管再小,都會燒掉像山那麼高的乾草堆。(釋迦牟尼佛)

二○七、一日一錢

宋朝時,崇陽縣衙門裡有個管理錢庫的庫吏,一天,他被發現頭巾裡藏有一文錢,追問之下,他承認這枚錢是從庫裡偷的。縣官張乖崖知道了,便把他拘押起來,並且把他責打了一頓,還要判他盜竊國庫之罪。

庫吏不服,說:「我只拿了一枚小錢,有什麼大不了的事?就要拘我打我,還要判我重罪!」

張乖崖嚴厲地呵斥道:「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不因一時看不到為惡的後果,就心存僥倖。 (《鶴林玉露》)

二○八、一節電池

美國太空三號快到月球了,它卻不能登上去而無奈地返回。為什麼?只是因為一節三十塊錢的小電池壞了,他們這個醞釀很久的航太計畫被破壞了,幾億元報廢了! (高振東)

二○九、偷東西的小孩

有個小孩在學校裡偷了同學一塊寫字石板,拿回家交給母親。母親不但沒批評他,反而還誇他能幹。

第二次,他偷回家一件大衣,交給母親。母親很滿意,又誇獎了他。

隨著歲月的流逝,小孩長成小伙子了,便開始去偷更大的東西。

有一次,他被當場捉住,反綁著雙手,被押送到劊子手那裡。他母親跟在後面,捶胸痛哭。

這時,小偷說:「母親,我想和妳說句話。」他母親馬上湊過去。兒子一下猛地咬掉她的耳朵!

母親罵道:「你這不孝之子,犯了罪還不夠,還要使母親致殘!」

兒子說道:「我初次偷石板交給妳的時候,如果妳打我一頓,今天我怎麼能有這種悲慘的結局呢?」

小錯起初不懲治,必將釀成大錯。 (《伊索寓言》)

二一○、跳蚤

有一天,一隻小小的跳蚤在一個人身上跳上跳下,不斷地叮咬他,弄得他極其難受。他一把抓住跳蚤,問:「你是誰?怎麼在我身上四處叮咬?」

跳蚤說:「請饒恕我,千萬別捏死我!我們一直都是這樣地活著,雖然不斷地騷擾人們,但決不會幹更大的壞事。」

那人笑著說:「罪惡不論大小,只要禍及別人,就決不能留情。」

壞事不論大小,都將受到懲治。 (《伊索寓言》)

肆捌、教育

二一一、繫上鞋帶

良寬禪師一生參禪,成就很高。可他有個外甥,卻是鄉里出名的惡棍,天天胡作非為。

一天,良寬禪師接到一封家書,要他趕快回去,教訓教訓品行不端的外甥。

良寬禪師不顧年邁,風塵僕僕地回到家鄉,與親友們寒暄了一番,卻絲毫未提外甥的事。

外甥很喜歡這個當和尚的舅舅,執意留他在家中住一夜。

第二天,良寬禪師起床穿鞋的時候,雙手顫抖,不聽使喚,就嘆了口氣,說:「人老了,真是毫無用處,連這麼點兒小事都幹不了 --你能幫我繫上鞋帶嗎?」

外甥急忙走過來,幫舅舅繫上鞋帶。

這時,良寬禪師才說:「看著你們這些年輕人,真讓我高興。你應該趁著年輕,好好地做人。」說完,站起身頭也不回地走了。

從那天開始,外甥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再也不過那種遊手好閒的生活了。(《日日禪》)

二一二、快馬加鞭

墨子先生責備耕柱子。

耕柱子說:「我就沒有比別人強的地方嗎?」

墨子問:「如果我要上太行山,駕著快馬和牛,如果想走得快一點,要鞭策哪一個呢?」

耕柱子說:「鞭策快馬。」

墨子又問:「為什麼要鞭策快馬呢?」

耕柱子回答:「快馬值得鞭策。」

墨子說:「我也認為你值得鞭策啊。」 (《墨子》)

肆玖、可愛的動物

二一三、勇敢的小海龜

今年五月的一天,某部隊宣傳股長南金傑在遼寧錦州海邊釣到一隻十斤左右的大龜,眼看就要拉上來了,忽然有十多隻小海龜一擁而上,排成一串,死死咬住鉤繩。南金傑憋足了勁兒將牠們拉了上來,這些小龜腦袋朝周邊成一圈兒,誓死保護大海龜。

南金傑起了惻隱之心,從大海龜嘴裡取出釣鉤。大海龜鑽進水後,小海龜也陸續鑽進水裡。(《經濟新聞導報》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二日)

二一四、水牛呼救

一天早晨,江蘇通州西亭鎮徐廣志家的水牛忽然狂叫不止。大家紛紛前去察看,見水牛圍著拴牠的木樁不停地轉。徐廣志將繩索解開,水牛就直奔河邊而去,徐廣志拉也拉不住,大家都跟著跑到河邊。只見一個落水的小孩在水中掙扎。大家急忙把他救起。小孩得救了,水牛也不叫了。 (顧繼聃一九九三年二月)

二一五、花貓報信

二月三日半夜,新金縣音像中心打字員李娜一氧化碳中毒(家中煤爐倒煙),她想離開房間,可是剛下炕就昏倒在地。家中的花貓就跑到李娜父母房間門前,一邊叫一邊撞門。李娜的父親被吵醒,打開房門,花貓咬住他的褲角,一個勁兒往門外拖,一直把他拖到李娜的房間,這樣,李娜的父親才發現女兒已經中毒。

花貓報信,才使李娜倖免於難。 (《解放日報》一九九一年三月二十三日)

二一六、放生之牛

一九八○年,福建福安賽岐的一位牧童對一頭公牛說:「你明天就要賣給屠戶了。」牛當即流淚跪下。

牧童把這件事告訴父母和村裡人。大家一齊觀看。牛就向大家跪求。

人們動了惻隱之心,集資把牠買下,送往支提寺放生。

牛進寺以後喜歡聽經禮佛,見有人來寺,就一一叩謝。臨終的時候預知時至,漫步到曠野臥倒,半日後往生。當時是一九九三年農曆十月十三。(曾琦雲《安士全書白話解》)

二一七、秋田犬

八公是一條名貴的秋田犬,牠誕生於一九二三年的一個暴風雪的夜晚,由一位大學教授飼養。教授是一個非常慈善的人,他曾對妻子說:「人有人格,犬也有犬格,所以請妳也要尊重八公的犬格。」可以想像教授對八公是如何的悉心呵護。他經常在替牠抓完蝨子後和牠共浴;偶有風雨之夜,教授會不放心地起床察看,如果牠被淋濕了,就趕緊給牠擦乾取暖,也經常和牠一起睡在沙發上。太太和女兒甚至埋怨教授疼愛八公甚於家人。

為了回報主人,八公每天必送主人到車站;主人下班時,牠也必定在車站外迎接。

在一個夏天的早晨,八公送主人上班時就開始騷動不安,吠叫悲鳴,而教授就在那天的課堂上因腦溢血猝逝。他們相聚的時光只有一年多。

可是八公仍舊天天到車站等候主人,即使牠因種種緣故變成了無人照顧的野狗,牠仍不願離開主人所在的街區,白天在主人帶牠去過的地方徘徊,到了傍晚,就去車站等候,一直到深夜車站關門為止,如此過了十年。

一九三五年三月八日,八公死於車站前的雪地上,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牠仍在盼望著主人的歸來。(《一味禪》)

伍拾、可憐的動物

二一八、淚的重量

輕的淚,是人的淚,而動物的淚,卻是有重量的淚。那是一種發自生命深處的淚,是一種比金屬還要重的淚。也許人的淚中還含有虛偽,還含有個人恩怨,而動物的淚中卻只有真誠。也只有動物的淚,才更是震撼人們魂魄的淚。

我第一次看到動物的淚,那是我家一隻老貓的淚,這隻老貓已經在我家許多許多年了,也不知牠生了多少子女,也不知牠已是多大年紀,只知道牠已經成了我們家中的一員。我們全家人每天生活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和牠一起戲耍。在牠還是一隻小貓的時候,我們引得牠在地上滾來滾去。後來牠漸漸長大了,我們又把牠抱在懷裡,撫摸牠那軟軟的絨毛。也是因為我們和牠親熱得太多,牠已經一天也離不開我們的撫愛了。無論是誰,只要這一天沒有摸牠一下,就是到了晚上,牠也要找到那個人,無聲地臥在他的身邊,等著他的親暱,直到那個人終於撫摸了牠,哪怕只是一下,牠也會心滿意足地慢慢走開。

只是,多少年過去,這隻老貓已經太老了,一副老態龍鍾的樣子,行動變得十分緩慢。儘管到這時我們全家人還是對牠極為友善,但也不知是一種什麼感應,這隻老貓漸漸地就和我們疏遠了。牠每天只是在屋簷下臥著,無論我們如何引逗牠,牠也不肯下來,有時牠也懶懶地向我們看上一眼,但隨後就毫無表情地閉上眼睛。

母親說,這隻貓的壽限就要到了。也是人類的無情,我們全家最擔心的卻是怕牠死在一個不為人知的角落裡。我們怕牠會給我們帶來麻煩。

我們每天每天地觀察,發現牠確實一天比一天更加無精打采了,整天靜靜地臥著,似在睡,又似在等著那即將到來的時刻。

一天,我見這隻老貓在窗臺上臥得太久了,就想過去看看牠是睡著了還是和平時一樣在曬太陽。但在我走近牠的時候,我卻突然發現,就在這隻老貓的眼角邊,凝著一滴淚珠,這滴淚珠看起來已在那裡駐留得很久了,被太陽曬得活像一顆琥珀,一動不動,閃著點點光斑。

「貓哭了。」情不自禁地,我向房裡的母親喊了一聲。立刻,母親走了出來,她像是要給這隻老貓一點最後的安慰。誰料,牠一看到母親,立刻掙扎著站了起來,吃力地向屋頂爬去。母親想把牠引下來,給牠最後一點兒食物。但這隻老貓頭也不回,一步一步向遠處走去了,走得那樣沉重。

直到這時,我才發現,是我們太冷酷了。牠在我們家活了一生,我們還是怕牠死在家裡,我們總盼著牠自己走開——無論死在哪裡,也比死在家裡強。

起初,我們還以為牠不肯走,怕牠向我們索要最後的溫暖。但是我們把牠估計錯了,牠只是在等我們最後的送別;而當牠發現我們知道牠要離開的時候,只是留下了一滴眼淚,然後就悄無聲息地走了,走到不知什麼地方去了。

很久很久,我總是不能忘記那滴淚,那是感知大限到來的一滴淚。動物有牠們自己的情感,牠們含著眼淚作最後的表達,卻獨自把痛苦遠遠地帶走。

動物的淚是聖潔的淚,牠們不向人類索求回報。 (林希)

二一九、一隻小鳥

有一隻小鳥,牠的巢搭在最高的樹枝上。牠的羽毛還不豐滿,不能遠飛,每天只在巢裡「啾啾」地叫著,和兩隻老鳥說著話兒。牠們都覺得非常快樂。

這一天早晨,牠醒了。探出頭來一望,看見那燦爛的陽光,蔥綠的樹木,大地上一片好景致。牠的小腦子裡忽然充滿了新意。牠抖了抖翎毛,飛到樹枝上,唱起歌來。那聲音輕清和美。

樹下有許多孩子,聽見這美妙的歌聲,都抬起頭來望著。小鳥天天出來歌唱,孩子們也天天來聽。最後他們便想捉住牠。

小鳥又出來了!牠正要歌唱,忽然「哧」的一聲,一顆彈子從下面射來,牠一翻身從樹枝上跌下來。

霎時,兩隻老鳥箭也似地飛來,接住了牠,銜上巢去。牠的血一滴一滴地落到地上……

從此,那些孩子再也聽不到牠的歌聲了。 (冰心)

二二○、可憐的小牛

一早醒來,我好像聽到小牛的叫聲。我趕緊從床上爬起來,跑下樓去,發現廚房裡果然有一頭小牛,哞哞地叫著,一副受驚的樣子。我撫摸牠的頭,牠用舌頭輕輕舔我。哎!多麼可愛呀。

中午,母親笑著對大家說:「好運氣!我們的老母牛生下了一頭小肥牛,下星期四我們把牠殺了,感恩節可以吃到小牛肉了。」

我非常驚異,喊道:「媽媽,真的要殺牠嗎?」

母親說:「你這孩子,懂得什麼!等你長大了,多些智慧,自然就不說這種廢話了。」

夜裡,我老是睡不著,翻來覆去地想著:小牛是為什麼出生的?又為什麼要被殺被吃呢?殺牠有什麼理由?牠曾犯過罪嗎?媽媽常教我要仁慈博愛,卻怎麼能這樣對待小牛呢?上帝啊,您既然給了小牛生命,怎麼又同時給了母親殺牠的想法呢?懇請您把慈悲裝入母親心中……

日子一天天過去,小牛成了我的夥伴。我暗暗憐憫牠:真的這可愛的小牛要被殺嗎?不,不!我想決不會的,因為我已經哀求過上帝了。

可怕的星期四來了!太陽升起來,又落下去。我想:小牛是不會被殺了,即使人們要殺牠,天使一定會來救牠的,刀碰到牠的頸項,頸項會變得比鋼還硬,刀定會折斷的 --我已經這樣哀求過上帝了。

但是,天使到底沒有來,刀也沒有折斷,無罪的小牛終於被殺死了。

從這天起,我決心做一個素食者。(小女生Nahmon Haresh《美國蔬食月刊》)

二二一、斑羚

七、八十隻斑羚被獵人們逼到傷心崖上。

傷心崖是戛洛山上的一座山峰,像被一把利斧從中間剖開,從山底下的流沙河抬頭往上看,宛如一線天。隔河對峙的兩座懸崖相距約六米左右。

斑羚雖然善於跳躍,但牠們跳躍的極限是五米,母斑羚、小斑羚和老斑羚只能跳四米左右。

開始,斑羚們發現自己陷入絕境,一片驚慌,胡亂竄跳。有隻老斑羚後退十幾步,一陣快速助跑,奮力起跳,結果在離對面懸崖還有一米多的空中「咩」地一聲,像顆流星似的墜落下去,好一會兒,崖下才傳來「撲通」的落水聲。

過了一會兒,斑羚群漸漸安靜下來,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高大的頭羊身上。頭羊「咩—咩」地發出沉穩有力的吼叫。只見整個斑羚群迅速分成兩撥,老年斑羚為一撥,年輕斑羚為一撥。

一隻老斑羚從隊伍裡走出來,「咩」地一聲向那撥年輕的斑羚示意。一隻半大的斑羚應聲走了出來。一老一少向後退了幾步,突然同時快步起跑。半大的斑羚跑到懸崖邊縱身一躍,朝對面跳去;老斑羚緊隨其後,頭一鉤,也從懸崖上竄躍出去;牠們跳躍的時間稍分先後,幅度也略有差異。老斑羚憑著嫺熟的跳躍技巧,就在半大斑羚就要下落的時候托住了牠;半大斑羚在老斑羚結實的背上猛地一蹬,在空中再度起跳,瞬間跨越剩下的兩米距離,輕巧地落到對面崖上;而老斑羚則像突然斷了翅膀的鳥,筆直地墜落下去。

試跳成功。緊接著,一對對斑羚淩空躍起,在懸崖間畫出一道道弧線。每一隻年輕斑羚的成功飛渡,都意味著有一隻老年斑羚粉身碎骨 --這是一座用死亡架起的橋,沒有擁擠,沒有爭奪,井然有序,快速飛渡。

老斑羚們用高超的技巧和視死如歸的精神成功地挽救了年輕的一代。只有一頭衰老的母斑羚因為力不從心,沒能讓小斑羚踩上自己的背,一老一小同時墜入深淵。獵人們都看呆了,連獵狗都驚訝地張大了嘴。

最後,傷心崖上只剩下那隻頭羊了,牠孤零零地邁著堅定的步伐向前走去,消失在落日的餘暉中。 (沈石溪)

二二二、肝腸寸斷

桓溫帶兵入四川,經過三峽時,有個部下抓到一隻小猴子。母猴沿岸哀號,跟了百餘里還不肯離去,後來跳到船上撞死了。士兵們剖開牠的肚子一看,腸子都寸寸斷裂。

桓溫知道這件事後,非常生氣,將那個部下攆走了。(《世說新語.黜免》)

二二三、物猶如此

李復亨,金朝人,在他擔任南和縣令的時候,一位百姓家中的牛被人割去耳朵,牛主到官府報案,請求緝拿兇犯。

李復亨將全鄉人召集起來,讓牛主牽著牛從他們面前一一走過。當牛走近一個人時,忽然驚恐地跳起來。李復亨對他加以審訊,那人果然供認牛耳是他割的。(《李復亨傳》、《歷史感應統紀》)

二二四、小老鼠

我家時常見到老鼠,抓又抓不到,趕又趕不走,實在令人煩惱。

一九九○年夏季的一天,我下班回家,聽到廚房水桶裡有「嘩啦嘩啦」的響聲,發現一隻小老鼠在水中掙扎。我把小老鼠撈出來,放在玻璃罐中。牠累得筋疲力盡,渾身戰慄。我不忍心將牠處死,就與妻子商量著把牠放了,還準備了瓜皮、米粒給牠吃。

從那以後,我家再也沒來過一隻老鼠。(唐山悲晨一九九三年六月)

二二五、孩子和青蛙

幾個孩子在水潭邊玩耍,看見水中有許多青蛙,便用石頭去打牠們。幾隻青蛙被他們打死了。

這時,一隻青蛙從水中伸出頭來說:「孩子們,請你們不要再打了。這對於你們來說是在做遊戲,而對於我們卻有性命之憂啊!」

不要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伊索寓言》)

伍壹、護生

二二六、兒童放生

釋迦牟尼佛住在祇園精舍的時候,有一天外出,見到許多兒童在水邊玩魚。

佛陀問他們說:「孩子們,你們怕不怕苦呢?苦對你們好不好?」

「啊!佛陀!我們很恐怖痛苦,苦對我們是不好的。」孩子們回答。

佛陀慈悲地說:「孩子們,你們恐怖痛苦,要知道一切生命都和你們一樣,都會認為苦是不好的。不可以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眾生的痛苦上!」

孩子們聽了佛的話,都很乖地把魚放回了水中。 (《佛教故事大全》)

二二七、取象囊泉

流水長者的兒子心地非常仁慈。一次,他在野外看見一個水池快要乾涸了,池內千千萬萬的魚蝦在太陽的暴曬下即將乾死。

長者的兒子見狀心生憐憫,立刻返回,向國王借了二十隻大象,又向酒家借了很多皮囊,將清澈的泉水源源不斷地運到池中。池中魚蝦得水潤澤,重獲生機,遊樂水中。長者的兒子由衷地祝福牠們,自己的心情也特別舒暢。 (《金光明最勝王經》)

二二八、林肯救豬

林肯從小就同情弱小的動物。朋友們捉弄動物取樂的時候,他經常上前勸阻。成年之後他還是那樣仁慈。

一天,他坐馬車來到郊外,見一頭豬在泥沼中不能自拔,越陷越深。林肯注視了一會兒,想去幫助那頭豬,但忽然想起自己身上穿的是一套新衣服,就打消了念頭,繼續策馬前行。走了兩英哩,豬的身影一直在他的腦海中揮之不去,他再也抑制不住同情之念,掉轉馬頭,原路折回,將豬救了起來。而他那套新衣服已然塗滿了爛泥,髒得不堪入目。

過後他解釋說,這一舉措談不上慈善,實在是因為豬的苦惱使自己非常難過,為了不讓自己難過,情願犧牲新衣服,僅此而已。

他始終這樣謙虛地解釋他所做的任何善事,絕不自誇。(《勸君勿食眾生肉》念茲)

二二九、給鳥兒自由

一位先生在城市的街角看到一個小男孩在出售籠中的小鳥。他傷感地看著這些失去自由的小鳥。小鳥在籠子裡嘰嘰喳喳地叫著,拍打著牠們的翅膀,試圖逃出來。他站在那兒,看了一會兒,最後對男孩說:「你的鳥兒賣多少錢?」

「五十美分一隻,先生。」男孩說。

「我的意思不是多少錢一隻。」先生說,「而是將牠們全買下來一共要多少錢?我想全部買下來。」

男孩開始數鳥的個數,算了算,一共需要五美元。

「給你錢吧!」先生把錢遞給男孩。

男孩數著錢,對早晨的交易感到非常滿意。

男孩剛收好錢,那位先生便打開籠門,讓所有的鳥都飛走了。

男孩非常吃驚地叫道:「您為什麼要這樣做,先生?您一隻鳥也沒得到啊。」

「我告訴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吧。」那位先生說,「我曾作為戰俘在法國的監獄裡關押了三年,所以我不忍心看到任何生命失去自由。」(《美德讀本》)

二三○、水窪裡的小魚

海邊的淺水窪裡有許多小魚,牠們回不了大海了,潮水退去,牠們都會乾死。一個小男孩彎下腰去,捧起一條小魚,送回大海,接著回來再捧……

有人告訴他:「小朋友,水窪裡有那麼多魚,你是捧不完的。」

「我知道。」小男孩頭也不抬地回答。

「那你為什麼還這樣做呢?誰在乎呢?」

「這條小魚在乎!」小男孩又把一條小魚送回大海。 (佚名)

二三一、趙簡子放生

邯鄲的老百姓每年正月初一都要捉鳩鳥獻給趙簡子。趙簡子非常高興,重賞那些獻鳥的人。

他的門客問其緣故,他回答說:「正月初一放生,可以顯示我的恩德。」

門客說:「老百姓知道你要放生,所以都爭先恐後去捕鳥,鳩鳥被打死的很多。如果想使那些鳩鳥活得自在,不如下一道禁令,不准隨意捕鳥。捉來再放,恩德彌補不了過失。」

趙簡子說:「對,你說得有道理。」 (《日記故事》)

二三二、鄭人愛魚

有個鄭國人,非常喜歡魚。他用各種辦法把魚捉來,放養在院中的盆子裡。

有些魚在被抓的時候就掙扎得精疲力盡了,盆中又缺氧,所以游起來有氣無力。

鄭人一會兒關切地把魚撈起來細細觀察,自語道:「這魚沒有受傷吧?」一會兒又把魚捧在手裡,「魚兒肚子不餓吧?」然後把食物塞到魚嘴裡。

旁人見狀,勸告他說:「魚在江河中才能活,你把牠放在小盆裡,一天到晚捧來捧去,還口口聲聲說愛魚,牠非被你折磨死不可。」

鄭人不聽勸告,結果不出三天,魚就死了個乾乾淨淨。鄭人傷心不已。 (《燕書》)

二三三、魯禽

大海上生活著一群潔白的海鳥,牠們自由自在,快活極了。

一隻海鳥離開大海,飛到魯國都城曲阜郊外,停在一棵大樹上。

這天,魯侯帶著大隊人馬到郊外狩獵,看到大樹上有一隻渾身潔白的大鳥,以為是隻神鳥,便命人撒開大網,把牠活捉了。

「啊!這種鳥見所未見,一定是神鳥!我要好好供養牠!」魯侯說。

於是,他吩咐工匠趕製了一個精美的鳥籠,上面鑲嵌了黃金和珠寶。他命人把鳥放進鳥籠,拿到祭祖的神廟中供養,吩咐樂官為神鳥演奏最隆重的《九韶》之曲,用最豐盛的三牲作為牠的膳食。

那只海鳥縮在籠中,被《九韶》樂曲弄得頭暈目眩,心中十分悲傷憂苦,嚇得渾身瑟瑟發抖,既不敢吃一口肉,也不敢飲一口酒。就這樣,牠又怕又餓,三天後便死了。(《莊子.至樂》)

二三四、拍蠅板

十多年前,一位佛弟子家的小兒買了一個蒼蠅拍兒,當作玩具,經常用它拍蒼蠅。一天,蒼蠅非常多,小兒奮力拍打,來一個消滅一個。忽然間,飛來很多蒼蠅,四面牆壁皆成黑色。大人於是打開所有門窗,念佛懺悔。不久,蒼蠅全部飛走了。他們燒掉蒼蠅拍兒,從此不再有蒼蠅飛到家中。

這是佛力加被,令佛弟子斷除殺業,缺乏信心的人恐怕沒有這種吉兆,然而,他們的來生後世,又怎麼能想像呢?(《印光法師文鈔三編.覆淨善居士書三》) 

來源:www.book853.com


© 2008 -2024  Phật Học Online |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