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ật Học Online

水鏡回天錄白話解 帝王篇8
宣化上人

佛法東來──漢明帝

西元五八 ~ 七五年

姓劉名莊,東漢光武太子。即位後,尊重儒術,行養老禮。於永平七年(公元六五年),帝夢金人,身高丈六,項佩日輪,光芒四射,金色燦爛,飛行於殿。帝醒為奇,翌晨問太史傅毅曰:「何兆也?」對曰:「西方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夢,即佛也。」於是派遣蔡愔等十八人西訪,至大月氏國,遇迦葉摩騰及竺法蘭二聖僧,持佛像、舍利、貝葉經東來,迎至洛陽。帝悅之,建白馬寺為二聖僧譯經場。譯四十二章經,乃中國第一部佛教經典,修持者奉為法寶。八十年後,安世高法師至洛陽,譯經弘教,教化大興,民間信仰日增。隋唐時,佛教因人而施,八宗教義,並行發展。。

贊曰

佛法東來 始漢明帝 夜夢金人 問是何意
西方有神 普渡大地 請速迎接 同舟共濟

又說偈曰

漢朝機緣已成熟 大教東來指迷途
無量眾生獲甘露 萬千善信飲醍醐
男女勤修習百法 沙門抖擻解三毒
蔡愔功勞難窮盡 天長地久皆歡呼

白話解

以前佛教還沒有傳到中國的時候,中國只有儒教和道教,沒有佛教。儒教是為佛教來鋪路的,先把荒地拓開,馬路修好了,然後交通才能便利;儒教就是為佛教而設的,所以孔子是佛教裏的水月童子,因為佛知道將來佛法會在中國大興,所以預先派遣水月童子,到這兒來周遊列國,提倡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些做人的基本道理。而道教又比儒教進一步,所以儒教就像小學,道教和其他宗教都像中學,佛教就像大學;佛教包羅萬有,不論哪一個科目,佛教裏都有。

佛教傳來中國來也是要有一個時機的,這個時機就是在漢明帝的時候。漢明帝是東漢時的一個皇帝,姓劉名莊,是漢光武帝的太子。他做皇帝之後,很崇尚儒教的學術,力行養老尊賢的政策,其中當然也包含道教。

有一天,漢明帝夢見一個金人,這個金人有一丈六尺那麼高,項佩日輪,在他脖子以上佩戴著一個太陽般的光圈。這個日輪,實際上就是佛光;日輪的光芒四射,金色燦爛,金人就在金鑾殿上各處飛行。漢明帝作了這樣的夢,第二天早晨就問管天文學的太史官:「這是什麼預兆?」太史傅毅答覆說:「傳說西方有個神,這個神的名字叫佛,陛下您所夢見的就是佛。」那時候的西方指的就是印度;於是漢明帝就派遣蔡愔、秦景、王遵等十八人到印度去請佛。

他們走到大月氏國的時候,遇見迦葉摩騰和竺法蘭這兩位尊者在那裏弘揚佛法;於是就迎請兩位尊者,以及佛像、佛的舍利、貝葉的經典等,回到洛陽。漢明帝一見到他們來了,非常高興,就建造一座白馬寺,作為二位尊者翻譯經典的場所。他們兩位最初翻譯的經典就是《四十二章經》,這是由印度文翻譯成中文的第一部經典。

譯成之後,道士就妒忌了,對皇帝說:「佛教的經典是假的,道教的經典才是真的。如果不相信,把兩種經典放到一起,用火來燒,誰的經典不燒,就是真的,誰的經典要是燒了,就是假的。」於是就在洛陽築起焚經臺,然後舉火燒經典。結果道教的經典一燒就變成灰,佛教經典怎麼燒也燒不化。當時很多道士看見這種情形,就當場脫去道服,把頭髮剃了,出家做和尚,不做老道了。這是佛教剛剛到中國,經過這種困苦艱難,我們現在學習佛法的人,應該知道這些事情。當時他們就在白馬寺翻譯經典,民間也有很多善男信女相信佛教,善信日積月累一天比一天多,佛教也就大大興盛起來。

摩騰、竺法蘭這兩位尊者是羅漢聖僧,他們的墳墓現在都還在洛陽。這兩位聖僧能飛行自在,變化無窮,他們有十八變:在空中走路、在空中站著、在空中坐著、在空中躺著、在空中上身出火、下身出水、下身出火、上身又出水……能隨心所欲,飛行自在,變化無窮。過了八十年之後,安世高法師又到了洛陽,翻譯很多經典,所以那時佛教很興盛。到了隋唐的時候,佛教更興盛了;因為種種因緣,佛法因人施教,演化出八種宗派,這八宗(華嚴宗、禪宗、淨土宗、律宗、天台宗、法相宗、三論宗、真言宗)的教義同時發展。

贊曰

佛法東來,始漢明帝:佛法是在漢明帝的時候,開始傳到中國。

夜夢金人,問是何意:因為漢明帝晚上夢見丈六的金色神人,就問太史官吉凶禍福,這是什麼預兆。

西方有神,普渡大地:太史官說:「西方有一種神,名叫佛,他普渡大地的眾生。」

請速迎接,同舟共濟:我們應該快一點迎接佛的教化到中國來;大家坐到法船上,一起離苦得樂,了脫生死。

又說偈曰

漢朝機緣已成熟:漢朝的時候,機緣已經成熟,佛教應該傳到中國了。

大教東來指迷途:佛教是一個大教;從印度傳到中國,所以叫東來。佛教指引眾生的迷途,令他們不再迷失。

無量眾生獲甘露:佛教令無量眾生都得到甘露水的滋潤。

萬千善信飲醍醐:所有的善男信女都得到醍醐妙味、無上的法食。

男女勤修習百法:當時的男女都勤修佛法,學習《百法明門論》。百法包含:色法十一種、心法八種、心所法五十一種、不相應法二十四種、無為法六種,合起來就叫百法。這是把世、出世間的萬象,總括起來分成百法;若要詳細說,法是無量的,有八萬四千種法那麼多。

沙門抖擻解三毒:沙門是梵語,中譯是勤息,就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所以出家受戒的比丘就叫沙門。貪瞋癡是三毒;息滅貪瞋癡,就是把三毒化解開。怎麼化解呢?要是遵照佛經,依教奉行,就能化解這三毒煩惱。

蔡愔功勞難窮盡:想要化解三毒煩惱,我們必須要有感恩報德的心。感恩就是感謝蔡愔等人,漢明帝派他們去迎接佛法,他們把摩騰、竺法蘭二位聖者請回中國;所以我們應該感恩報德,追念蔡愔等。他們這種功勞是無窮無盡的。怎樣無窮無盡呢?

天長地久皆歡呼:天長地久就是久遠的意思;甚至無量劫以後,大家對這件事都特別高興,特別感激他們這種功勞。

 

餓死臺城──梁武帝

西元五二O ~ 五四九年

南朝梁武帝,姓蕭名衍,字叔達。蘭陵人。篡齊為梁,建都建康,在位四十八年,勤政愛民,提倡學術,國勢大盛。曾受道法,後信佛教,十分虔誠,捨身同泰寺三次。為超荐亡后郗氏,而作梁皇寶懺,流傳至今。達摩祖師東來,帝問曰:「朕即位以來,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計,有何功德?」祖曰:「並無功德。」帝不悅。祖北去少林寺,面壁九年,傳法與二祖慧可大師,創立禪宗。一日,帝問誌公國師:「朕壽有幾何?」公曰:「吾塔何日倒塌,帝何日往生。」初建木塔,後改建石塔。拆塔之日,侯景反,囚帝於臺城,無食而崩,此是前因後果之定業。

評曰

因果分明 餓死臺城 雖為帝王 難逃法繩
自作自受 莫怨天公 死人說法 生者聽經

又說偈曰

差之絲毫謬千里 善惡循環由自己
餓死猴精遭惡報 救活螞蟻培善根
貴為天子仍飢斃 貧如范丹樂壽增
寄語世人醒迷夢 臨渴掘井太嫌遲

白話解

梁武帝姓蕭名衍,字叔達。據說虛雲老和尚是梁武帝的後人,至於是不是就不管它了。他篡北齊,改國號為梁,定都於建康,在位四十八年。他很有治國的方法,而且勤於政事,注重民生,又提倡所有的學術。因為他提倡學術,所以國家就一天比一天興盛起來;因為他真正想把國家治好了,所以勤政愛民。

原先他信道教,以後又改信佛教。為什麼他信道教呢?因為他在因地時,先信婆羅門教,以後又修行佛法;因為他修苦行──即修福修慧,福修的有一點,慧就修得不夠,所以他先信道教,以後才改信佛教。他信道教的時候,沒有什麼建樹;信佛教以後,就十分虔誠,甚至於三次到同泰寺捨身修行。他的皇后郗氏好嫉妒,死後墮入畜生道,變成一隻巨蟒,為了超薦亡后,他延請高僧,作了《梁皇寶懺》,一直流傳至今。

他建了很多寺廟,又印了很多經典,來弘揚佛法,也度了很多僧人,那時很多人都出家。這時他自以為功德很大了,也就很驕傲的;看見菩提達摩祖師從印度來,就想要向他炫示,炫示自己的功德,所以就問達摩祖師說:「我做皇帝以來,建了很多寺廟,又印了很多經典,也度了很多人出家,我這有功德嗎?」他這個問法,意思是想向達摩祖師表示他有功德,令達摩祖師來讚歎、讚歎他。可是達摩祖師不會給人戴高帽子,所以就直話直說:「你這個樣子並沒有功德!」從來是忠言逆耳,所以他聽見人家說真話,就不太高興。於是話不投機半句多,達摩祖師就折蘆渡江,往北到了熊耳山,在少林寺的石洞裏面壁了九年,以後傳法給二祖慧可大師,繼續禪宗的命脈。

有一天,梁武帝問寶誌禪師說:「我的壽命還有多少呢?」誌公禪師說:「等我圓寂之後,你會造個塔。什麼時候這個塔坍塌損壞了,那時你的壽命就到了,應該往生了。」本來誌公祖師圓寂時那個塔是木造的,後來他一想到這樣的預言:「這個塔什麼時候倒了、塌了,我就什麼時候往生。好吧!我現在把它造成一個堅固的塔,用石頭造!」你們看看,這個塔大概永遠不會倒了?永遠不會倒、不會塌,那麼他就永遠都活著了?想不到他把這個木塔拆了,造石塔的時候,侯景就造反了,把他抓住,圈到臺城裏頭,在那裏餓死了。為什麼他會餓死呢?他貴為天子,富有四海,宗廟饗之,子孫保之,怎麼還會餓死呢?這是他始料所不及的。

據說梁武帝在因地修道的時候,有一隻很調皮,也很通人性的猴子,他不入定時,牠不麻煩他;他剛剛一入定,牠就弄出一個什麼動靜,把他擾亂的不能入定。這猴子大概是怕他睡著了不念經,所以就給他做一個巡香的人;怕他睡著了不修行,就把他弄醒,令他不能入定。這個老修行心裏覺得很不高興的:「這猴子真是討厭!」於是就把這猴子圈到旁邊的洞裏。

圈到洞裏,也不過是想讓牠一時不麻煩他;想不到這回猴子不來麻煩他,不來叫他,他就入定了很多天。等他一出定的時候,想起猴子還在洞裏圈著呢,就去把洞門的石頭移開一看,這猴子已經餓死了。因為這樣,這猴子死的時候瞋恨心很重的,說:「你這個老修行,心裏這麼狠!這麼毒!把我餓死。我將來一定要報仇!」

因為這個老修行已經有一些功夫,所以圓寂之後雖然還沒修成,來生就做了皇帝──也就是梁武帝蕭衍。蕭衍做了皇帝,怎麼樣也想不到就有一個人來造反,造反的人就叫侯景;他把猴子堵死到洞裏,侯景造反也就是要來報他餓死猴子的仇恨,所以也把他圈到臺城裏餓死了。這是報應循環,絲毫不錯的;這種事情都是陰錯陽差,不期然而然,預想不到的。其實這都是給我們說法,這是一部活經,令我們世人看見這種境界,就能有一種反省,就諸惡不作,眾善奉行了。

贊曰

因果分明,餓死臺城:種因結果──種善因就得善果,種惡因就得惡果。殺人之父,人也殺其父;殺人之兄,人也殺其兄;這都是因果。總而言之,你對人家不利,將來也就有人對你不利。如是因,如是果;種瓜就得瓜,種豆就得豆。因為梁武帝以前無意中餓死猴子,現在就被這猴子把他關在臺城,好像關在一個洞裏,也把他餓死,這就是因果分明。

雖為帝王,難逃法繩:雖然他做了天子,也難逃法繩;這種法網,即使是帝王也是逃不出去的。這個法網就是一個定律,就是默默中一個最大公無私的法律,誰也逃不了的。

自作自受,莫怨天公:他是自作自受,不能怨天尤人。

死人說法,生者聽經:梁武帝是死了,他留下這個公案,是給大家說法的。我們大家現在都是活著的人,活人看見這種情形,應該好自為之,不要再做錯因果的事情。

又說偈曰

差之絲毫謬千里:開始的時候只差一點點,將來的果報就會離得很遠。

善惡循環由自己:種善因有善報,種惡因有惡報。為什麼這樣說呢?

餓死猴精遭惡報:因為餓死一隻通人性的猴子,所以自己也被這猴子餓死。

救活螞蟻培善根:反過來說,即使是救活一隻螞蟻,自己善根也會因而增長。

貴為天子仍飢斃:雖然他做皇帝了,還是被餓死。

貧如范丹樂壽增:范丹是春秋時代的人,乞食維生;孔子在陳絕糧時,曾經向他借米。他雖然貧窮,但安貧樂道,無苦無惱,反而增壽。

寄語世人醒迷夢:我現在給大家和世界上的人說一句話:「世界上的人,快一點把這個迷夢醒了!」

臨渴掘井太嫌遲:若平時不種善因,不修行,就好像等到口渴了才挖井,這是不能解渴的,來不及了。

來源:www.book853.com


© 2008 -2024  Phật Học Online |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