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解
迦膩色迦王是蒙古後裔,大月氏國人。古時候西域有一個民族叫月氏,原先住在甘肅的敦煌、祈連之間,漢朝時被匈奴打敗,分成大、小兩國,大月氏國遷徙到印度恆河流域及蔥嶺東西的地方,小月氏仍居原處。迦膩色迦王比阿育王晚三百多年統治印度;阿育王時是孔雀王朝,迦膩色迦王的時候叫貴霜王朝,他是貴霜王朝的第三代王。
迦膩色迦王本來不信罪業和福報的說法,輕毀佛法。他晚年的時候,有一次到山林裏打獵,遇到一隻白兔,他追逐這隻白兔,追到一個樹林間,白兔忽然不見,只見一個牧童獨自在那兒玩,聚泥成三尺高的小塔,他就問牧童:「你為什麼做這個?」牧童說:「釋迦牟尼佛在沒入涅槃之前曾經說過:『五百年之後,有一位國王名叫迦膩色迦王,會來到這個勝地建造寶塔,我身上的舍利多聚集在這兒。』大王您宿植聖德,名字與佛所預言相符。造塔的這件神功勝福馬上就要實現,所以我在這兒聚泥做塔,給您一個警覺及啟示。」牧童說完這話就消失了。這牧童大概是什麼大士化現的,那白兔大概也是菩薩化現,引他到那兒去見牧童。迦膩色迦王一聽說釋迦牟尼佛早就知道有他這麼一位王,已經預先給他授記,現在應該信佛了;於是就崇信佛教,對佛教特別有興趣。
他對佛教的貢獻頗鉅,提倡很多佛教的工作,譬如建塔立寺、請僧說法、結集經藏等等,這一切一切,都使當時的佛教非常發達。他聽說摩竭陀國也就是王舍城,有四天王獻給佛的缽和馬鳴菩薩這位有大智慧的聖人,所以就舉兵攻摩竭陀國,就像苻秦派兵到印度去搶鳩摩羅法師一樣。佛的缽和馬鳴菩薩都是國家的寶,最受人重視,摩竭陀國的國王也知道他最想要這兩種:一個缽、一個菩薩,因為沒有法子抵抗,所以就都獻出來求和。
迦膩色迦王在王宮裏造了一個大講堂,每天請一位不同的高僧來講經說法。可是同一部經,每位高僧講的意思都不同,有不同的解釋;王無所適從,不知道哪個才是正確的,於是請問脅尊者這是什麼緣故。脅尊者是當時一位大德高僧,他在媽媽的肚子裏六十年,出生以後,鬍子頭髮都白了;出家修道後常坐不臥,脅不著蓆,所以叫脅尊者。為什麼他脅不著蓆?因為他天天在那兒不是打坐參禪,就是研究經典,所以沒有時間躺著(註 1)。
尊者說:「現在離佛入涅槃已經五百多年了,佛教出現很多宗派,又是上座部、又是大眾部等等很多部,各部大都滲入己見,各執其是──各人說他自己的對,不接受旁人的意見;所以難定是非,我也沒有辦法說那個對,那個不對,各有各的道理,講的都有點對,可是都有點不對,都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如果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除非大家聚會到一起,重新結集經、律、論三藏,統一經義,令經義有一個標準,有一個系統,不是那麼複雜。」
迦膩色迦王採納脅尊者的建議,重新結集經藏,召集四方賢哲聖僧共同來結集經藏。結果來了很多人,王恐怕人多龍蛇混雜,於是下了幾次命令:證果的人留下來,還沒有證果的離去;最後剩下四百九十九人時,世友菩薩突然駕臨,就以他為上首,上首就是結集經藏時的主席;馬鳴菩薩潤色,潤色就是把所寫的文辭,修改一下令它更正確;總共五百賢聖,開始結集經藏(註 2)。
經藏、律藏、論藏各製十萬偈頌,名為《大毗婆沙論》,以梵文(就是當時印度的文字)刻於赤銅碟,再石函封之,也就是用石頭造的盒子封起來,藏到寶塔裏頭。這是第四次結集經藏,也是北傳大乘經藏的一個開始。
贊曰
蒙古剛強,產迦膩王:蒙古人都非常的勇猛善戰,就如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三次西征,幾乎把歐洲都佔領了,那時他們是很強的。而在蒙古族裏就出生這麼一位王,叫迦膩色迦王。
縱橫征討,印度遐荒:他善於用兵,到各處去征討。在印度,人未到的地方、遠的地方、近的地方、荒涼的地方,他都征伐到了。
牧童啟示,弘法無方:他晚年見到一個牧童給他啟示,所以相信佛法了。他為了弘揚佛法,用盡所有的方法,到所有的地方去,盡上護法、弘法的責任。
豐功偉業,巍巍堂堂:巍巍是大;他這種豐功偉業是巍巍堂堂的。
又說偈曰
志大願宏護法王:他的志向是很大的,誓願也是很宏偉的,發願要來護法。護法王就是護持佛教,因為佛是法王;他也是一個護法的王。
追究真理設講堂:他為什麼天天請一個高僧來講經呢?因為他想要把佛經都明白了,所以建設一個大講堂。
一經多義何者是:他一請僧講經,一個人講一個理論,每個人都有他的理論,一部經典有那麼多種不同的意思,令人無所適從,不知道哪一個對,哪一個不對。
百師不同誰主張:一百個法師講,就有一百個道理都不同;究竟哪個主張是真的呢?
請問尊者皈依處:他請問脅尊者,究竟哪個是正確的?脅尊者告訴他要結集經藏,統一經典的理論。
叩求菩薩結集忙:所以他求請世友菩薩做為結集經藏的上首;結集經藏的工作是很忙碌的。
大乘流傳從此起:大乘經典從此開始流傳。
善根種子日日昌:他為我們留下大乘經典,令我們有機會學習大乘佛法,善根種子就一天比一天紮得深,不久的將來人人都成佛。
◎宣化上人講述於一九八七年一月十七日
註 1:脅尊者在母腹六十年,出生以後,鬚髮全白。因為厭惡五欲,不樂世俗生活,欲出家行道,時年近八十歲,城中少年譏他:「出家須行二事:一、習定,二、誦經。你年衰如此,已無所進取,混跡出家,只能濫充僧數,混混飯吃!」脅尊者聞此譏諷,遂發誓:「若不通三藏理論,不斷欲去愛,不得六神通,具八解脫,就脅不著蓆。」意即他要脅不著蓆,常坐不臥來用功打坐參禪,研究經典。經三年,學通三藏,斷三界欲,得六通三明。時人敬仰,尊稱為脅尊者。
註 2:見水鏡回天錄(二)二七四頁.世友菩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