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十年秋在北京
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正宗分明一乘之行,其第一章、明所行行已竟,茲明能行人,即明由修安樂行所成就之人也。釋之者、為從地涌出品。在經品次第,則居十五。
佛自久遠劫來,所化成之菩薩,數量無上,功德無上,即佛化導巧妙之智慧無上。為示現教化無上,故有此品。
以諸菩薩從地中而升至虛空,故曰從地涌出。然此為事相,茲更就教義詳釋之如下。先釋地為何義:或云超出於生死之地,或云開顯菩提心於眾生心地,解之者良非一說。但就本經言,地者、即一乘實相之境地,以為佛果妙覺智所究竟證故,亦名為佛之果地、覺地。次、釋從地涌出者為何等菩薩:六萬恆河沙菩薩,亦各各有六萬恆河沙眷屬,中有四大上首為導師。六萬者、即六識心。四導師者:即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共四十也。言此一一皆具六法之根、塵、識心,若能契合於一乘實相之境,即皆應念化為圓明妙智,顯現於妙覺果地之中,以證住、行、向、地之果也。次、復釋以何因緣而此諸菩薩從地涌出:即已修習此四安樂行故,及行此四行之人已成就故。
丙二 能行之人
丁一 他土請持
爾時、他方國土諸來菩薩摩訶薩,過八恆河沙數,於大眾中起,合掌作禮而白佛言:『世尊!若聽我等於佛滅後,在此娑婆世界,勤加精進,護持讀、誦、書寫、供養是經典者,當於此土而廣說之』。
此謂從他國土來之諸菩薩,請在娑婆世界護持是經也。
丁二 如來不許
爾時、佛告諸菩薩摩訶薩眾:『止!善男子!不須汝等護持此經。所以者何?我娑婆世界,自有六萬恆河沙等菩薩摩訶薩,一一菩薩各有六萬恆河沙眷屬,是諸人等能於我滅後護持讀誦、廣說此經』。
此謂不須由他方菩薩住於本土護持是經也。以他土菩薩於他土有緣,而此土自有菩薩與本土有緣,故未之許。更就深密相言之,一切佛法皆從自性而得,六識心雖具足煩惱,若悟本心盡為妙智,故須自修自證,不待他求,不假他助。若向外馳求,及希他教化,皆如來之所不許也。
丁三 此方涌出
戊一 從地涌出
佛說是時,娑婆世界三千大千國土,地皆振裂,而於其中有無量千萬億菩薩摩訶薩同時涌出。是諸菩薩身皆金色,三十二相,無量光明,先盡在此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虛空中住。是諸菩薩,聞釋迦牟尼佛所說音聲,從下發來。一一菩薩,皆是大眾唱導之首,各將六萬恆河沙眷屬,況將五萬、四萬、三萬、二萬、一萬恆河沙等眷屬者,況復乃至一恆河沙、半恆河沙、四分之一,乃至千萬億那由他分之一,況復千萬億那由他眷屬,況復億萬眷屬,況復千萬、百萬乃至一萬,況復一千、一百乃至一十,況復將五、四、三、二、一弟子者,況復單己樂遠離行。如是等比,無量無邊,算數譬喻所不能知。
大千界地皆振裂,以將有諸大菩薩從地涌出,故現是相。佛身三十二相,而諸 菩薩亦皆如是相好者,以初地以上菩薩,已由相似位而進於分證位,皆於十方世界分現應化,相好等同於佛也。虛空輪、周遍十方,本無上下可言;惟此就所依之地涌出以升住於空,故顯為來從地下。又、諸法實相之地,本離一切分別相,故此地即為第一義空,亦即前說所安住無量、無邊、無障、無礙之空。惟因當下開發顯現之故,斯分別名其事相為涌出、為住空耳。眷屬、即弟子眾多之稱。由六萬恆河沙眷屬,至千萬億那由他分恆河沙眷屬之一,此為以恆河沙為單位而遞減之諸數。那由他、即此土數量之[女+亥]。千萬億那由他眷屬、至五四三二一弟子,此亦眷屬遞減之數,但不帶分數耳。單己樂遠離行,謂樂自獨行并無弟子者,然亦不可以數計,總言涌出菩薩之多。
戊二 昇空讚禮
是諸菩薩從地出已,各詣虛空七寶妙塔,多寶如來、釋迦牟尼佛所。到已,向二世尊頭面禮足,及至諸寶樹下師子座上佛所,亦皆作禮。右繞三匝,合掌恭敬,以諸菩薩種種讚法而以讚歎,住在一面,欣樂瞻仰於二世尊。
既禮多寶、釋迦,復向各分身佛繞行禮讚,顯佛眾禮繁,以啟下文時分之久。
戊三 神力促時
是諸菩薩摩訶薩從初涌出,以諸菩薩種種讚法而讚於佛,如是時間經五十小劫。是時、釋迦牟尼佛默然而坐,及諸四眾亦皆默然。五十小劫,佛神力故令諸大眾謂如半日。
五十小劫之久,佛以神力促之,令大眾謂如半日也。蓋眾生感覺此時分,如眾生心量中之半日,實則佛心量中之五十小劫如故,此所謂由佛神力也。蓋一類有一類之時劫,而每類時劫中即各自有其心量中之單位,與其極短極長之概量。如人類心量中之壽量,為時、日、月、年、世紀等;四王天之壽量,以人間五十年為一天等;至佛之壽量,則短劫攝長劫,長劫攝短劫,劫至無量佛亦與為無量,劫只半日佛亦與為半日,此即不可思議佛境界之時劫數量矣。非若眾生心量中之壽量,有智慧、根器等為之囿限也。
戊四 眾人共見
爾時、四眾亦以佛神力故,見諸菩薩遍滿無量百千萬億國土虛空。
戊五 導師省問
是菩薩眾中有四導師:一名上行,二名無邊行,三名淨行,四名安立行。是四菩薩於其眾中,最為上首唱導之師。在大眾前,各共合掌,觀釋迦牟尼佛而問訊言:『世尊!少病、少惱,安樂行不?所應度者受教易不?不令世尊生疲勞耶』?爾時、四大菩薩而說偈言:『世尊安樂、少病、少惱!教化眾生得無疲倦?又諸眾生受化易不?不令世尊生疲勞耶』?
上行者,十住位中初發心住最難,故稱為上。無邊行,謂修廣大菩薩之行。淨行,謂修一切迴向行而不生住著。安立行,謂隨順一切功德而能安住。眾生煩惱病輕,則易化度,不生疲勞。省問如來,即省問其度生之事業也。
戊六 世尊答慰
爾時、世尊於菩薩大眾中而作是言:『如是,如是!諸善男子!如來安樂,少病、少惱,諸眾生等易可化度,無有疲勞。所以者何?是諸眾生世世已來常受我化,亦於過去諸佛恭敬尊重種諸善根,此諸眾生始見我身,聞我所說,即皆信受入如來慧;除先修習學小乘者,如是之人,我今亦令得聞是經入於佛慧』。
是諸眾生世世已來常受我化,就已開顯後言之,則為下文如來壽量品中所述;此處應指受世尊前劫十六沙彌之教化而言。亦曾敬事過去諸佛,明已宿植德本。眾生始見、始聞即能信受入於佛慧,此為頓悟菩薩,本具佛智,開顯即悟,不獨華嚴,而阿含、方等、般若等會均有之。習小乘者為漸悟菩薩,久受佛教,特尚未聞會三歸一之義。一聞是經,即入佛慧,顯是經最為勝妙而有力也。
戊七 諸人隨喜
爾時、諸大菩薩而說偈言:『善哉!善哉!大雄世尊!諸眾生等易可化度,能問諸佛甚深智慧,聞已信行,我等隨喜』。
能問於佛之甚深智慧,故能有聞;聞復信行,均顯眾生易度。隨喜、謂隨順歡喜也。
戊八 如來讚許
於時、世尊讚歎上首諸大菩薩:『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能於如來,發隨喜心』。
丁四 菩薩疑生
戊一 疑問
己一 總由疑請
爾時、彌勒菩薩及八千恆河沙諸菩薩眾,皆作是念:我等從昔已來,不見、不聞如是大菩薩摩訶薩眾,從地涌出,住世尊前,合掌供養,問訊如來。時彌勒菩薩摩訶薩,知八千恆河沙諸菩薩等心之所念,并欲自決所疑,合掌向佛以偈問曰:『無量千萬億大眾諸菩薩,昔所未曾見,怨兩足尊說。
此疑問諸菩薩涌地住空,從未見聞是事,今果從何而至也。
彌勒為等覺地菩薩,為十地以上果地菩薩之上首,法華開會之始,釋尊放光照境,即由彌勒領眾興疑;而今者佛涌虛空,亦由彌勒動念申問。顯一乘妙法,為佛自證究竟利他之智,悉由佛之果地覺海中流出,彼等覺菩薩猶有一問之隔也。如來自證利他之大乘法門有三,釋之如下:一、以眾生心為本,開相顯性,使轉為佛智慧,此為唯心法門,恆假彌勒開示之。一、以發生一切佛法之智,為萬行之先導,因以成就佛果之功德,此為般若法門,恆假文殊師利開示之。一、直從佛之圓滿妙覺果海發心為因,使最初一念即直入於佛之果海,從佛權實二智之法以發心起行,即密宗之大日如來法,亦即毗盧遮那法,此為佛果法門,惟佛能證之說之。以上、為三種大乘教門,而此經之妙法,正合佛果教門,是以召彌勒等之疑也。
己二 眾所疑事
『是從何所來?以何因緣集?巨身,大神通,智慧叵思議,其志念堅固,友阿忍辱力,眾生所樂見,為從何所來?
此頌菩薩來處。謂從何處來及以何因緣來也。巨身、神通、智慧、志堅固、忍辱力,以此五德故為眾所樂見。
『一一諸菩薩,所將諸眷屬,其數無有量,如恆河沙等。或有大菩薩,將六萬恆沙,如是諸大眾,一心求佛道。是諸大師等,六萬恆河沙,俱來供養佛,及護持是經。將五萬恆沙,其數過於是。四萬及三萬,二萬至一萬,一千、一百等,乃至一恆沙半及三四分,億萬分之一;千萬那由他,萬億諸弟子,乃至於半億,其數復過上。百萬至一萬,一千及一百,五十與一十,乃至三、二、一,單己無眷屬,樂於獨處者,俱來至佛所,其數轉過上。如是諸大眾,若人行籌數,過於恆沙劫,猶不能盡知。
此頌菩薩來數。茲以經頌互證。釋其數量之義如下。初一頌、總歎其數無量。以下各頌、乃次第舉其數目。六萬恆河沙菩薩摩訶薩,一一各將六萬恆河沙眷屬,如是三十六萬恆河沙之大師,既皆一心求道,俱來供佛,俱來持經。然仍有將五萬恆河沙眷屬之諸菩薩,此諸菩薩之數,更多於將六萬恆河沙眷屬之菩薩摩訶薩之數,即不止為六萬恆河沙之數是也。然更有將四萬恆河沙眷屬之諸菩薩,此諸菩薩之數,又多於將五萬恆河沙眷屬之菩薩之數,即更不止為六萬恆河沙之數是也。況猶有將三萬、將二萬、乃至一恆河沙、二分恆河沙之一、三分恆河沙之一,乃至千萬億那由他分恆河沙之一,此諸眷屬之數之大,姑不具論。而此一一大眾導首菩薩之數,實已不可思議,況仍當加入將千萬億那由他眷屬者,將億萬眷屬者,將千萬、百萬眷屬者,乃至將一千、一百、一十眷屬者,乃至將五、四、三、二、一弟子者,乃至一無所將者。如是等諸菩薩眾之數,故為籌人計算,歷恆沙劫所不能盡。
『是諸大威德精進菩薩眾,誰為其說法?教化而成就?從誰初發心?稱揚何佛法?受持行誰經?修習何佛道?
此頌如何教化。
『如是諸菩薩,神通大智力,四方地振裂,皆從中涌出。世尊!我昔來未曾見是事,願說其所從國土之名號。我常遊諸國,未曾見是眾,我於此眾中,乃不識一人。忽然從地出,願說其因緣。
此頌向未聞見。
己三 申眾疑意
『今此之大會,無量百千億,是諸菩薩等,皆欲知此事。是諸菩薩眾本末之因緣,無量德世尊,惟願決眾疑』!
戊二 分身諸佛答慰群疑
爾時、釋迦牟尼分身諸佛,從無量千萬億他方國土來者,在於八方諸寶樹下師子座上結跏趺坐。其佛侍者,各各見是菩薩大眾,於三千大千世界四方從地涌出,住於虛空,各白其佛言:『世尊!此諸無量無邊阿僧祇菩薩大眾,從何所來』?爾時、諸佛各告侍者:『諸善男子!且待須臾。有菩薩摩訶薩名曰彌勒,釋迦牟尼佛之所授記,次後作佛,已問斯事,佛今答之,汝等自當因是得聞。
戊三 如來讚許
爾時、釋迦牟尼佛告彌勒菩薩:『善哉!善哉!阿逸多!乃能問佛如是大事。汝等當共一心,被精進鎧,發堅固意;如來今欲顯發宣示諸佛智慧,諸佛自在神通之力,諸佛師子奮迅之力,諸佛威猛大勢之力』。
此讚其能問,許以宣說也。阿逸多、彌勒菩薩之名,義言無能勝。彌勒此問,並非問菩薩之因行,乃問佛果覺地之德,故曰佛之大事。下文如來壽量品,即伏於此。精進、堅固,此為告誡會眾,令起深信。以心不精進,意不堅固,則易滋惑亂,將不能信於佛道。佛之法身即智慧性,佛之報身即智慧相,佛之化身即神通力。順眾生之機,說決定了義之教,為師子奮迅力。正行所作,制服摧破,為威猛力。言今因彌勒之問,將以如來之祕密一一顯示也。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當精進一心,我欲說此事,勿得有疑悔,佛智叵思議。汝今出信力,住於忍善中,昔所未聞法,今皆當得聞。我今安慰汝,勿得懷疑懼!佛無不實語,智慧不可量,所得第一法,甚深叵分別。如是今當說,汝等一心聽』!
信而有力,斯為深信,仍須住於忍善之中,則此信力更為不可搖動。能以此信聞受昔所未聞之如來智慧,方免疑悔與懼耳。
戊四 正答所疑
己一 長行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彌勒菩薩:『我今於此大眾宣告如等:阿逸多!是諸大菩薩摩訶薩無量無數阿僧祇從地涌出,汝等昔所未見者,我於是娑婆世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教化示導是諸菩薩,調伏其心,令發道意。
此釋正告我化。謂是諸菩薩,為我於此世界成道以後所自教化之菩薩也。
『此諸菩薩,皆於是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虛空中住。於諸經典讀誦通利,思惟分別正憶念。阿逸多!是諸善男子等,不樂在眾多有所說,常樂靜處,勤行精進,未曾休息,亦不依止人天而住。常樂深智,無有障礙,亦常樂於諸佛之法,一心精進求無上慧』。
此釋菩薩住行。虛空中住、為住,於諸經典讀誦通利句以下、為行。大千世界,固為三界、二十五有眾生有漏十業之所幻現,亦即釋尊大悲願力之所攝持,究其體性,本來空寂。菩薩心已調伏,依於佛智究竟果地,發菩提心,修安樂行,其心清淨,所居穢土無復垢相,即為已安住於本師常寂光土之中,即為住最上品之淨土,亦即為住於第一義空,此為虛空中住之義。經典、指大乘經典。不依止人天而住,謂不依人天乘而住,依佛乘而住也。
己二 重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阿逸汝當知!是諸大菩薩,從無數劫來,修習佛智慧,悉是我所化,令發大道心。
此一頌半、頌佛所教化。
『此等是我子,依止是世界,常行頭陀事,志樂於靜處,捨大眾憒鬧,不樂多所說。如是諸子等,學習我道法,晝夜常精進,為求佛道故。
此二頌半、頌樂靜精進。發精進行者,名為頭陀。
『在娑婆世界下方空中住,志念力堅固,常勤求智慧,說種種妙法,其心無所畏。我於伽耶城、菩提樹下坐,得成最正覺,轉無上法輪,爾乃教化之,令初發道心。今皆住不退,悉當得成佛。
此三頌半、頌住及行。伽耶城、與佛菩提場相近之城。
『我今說實語,汝等一心信,我從久遠來,教化是等眾』。
此頌結勸生信。佛前言諸菩薩眾為成道後所化,而於此忽言久遠教化。雖欲以佛之果德微示其機,正恐非眾生思議所及,故佛先再三勸信其為實語也。
戊五 眾生疑念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及無數諸菩薩等,心生疑惑,怪未曾有,而作是念:云何世尊於少時間,教化如是無量無邊阿僧祇諸大菩薩,令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蓋化行之時短,化眾之人多,化成之德大,故為難信。
戊六 陳疑疑說
己一 長行
即白佛言:『世尊!如來為太子時,出於釋宮,去伽耶城不遠,坐於道場,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從是已來,始過四十餘年,世尊云何於此少時大作佛事?以佛勢力,以佛功德,教化如是無量大菩薩眾,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此大菩薩眾,假使有人於千萬億劫數不能盡,不得其邊。斯等久遠已來,於無量無邊諸佛所植諸善根,成就菩薩道,常修梵行。世尊!如此之事,世所難信。
此釋事相難信。如來說法,本不限於時相。惟就顯相言之,法華一會,在般若會以後,去佛成道後止四十年耳。佛之勢力功德,化生成道,原為不可測度。但時少、人眾,而所化成者均為久遠以來夙植德本之人,故於事實為難信耳。
『譬如有人,色美髮黑,年二十五,指百歲人言是我子,其百歲人亦指年少言是我父,生育我等,是事難信。
此釋喻理難信。幼為老者之父,形之於喻,亦無是理也。
『佛亦如是,得道以來其實未久,而此大眾諸菩薩等,已於無量千萬億劫,為佛道故勤行精進,善入、出、住無量百千萬億三昧,得大神通,久修梵行,善能次第習諸善法,巧於問答,人中之寶,一切世間甚為希有。今日世尊、方云得佛道時初令發心,教化示導令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得佛未久,乃能作此大功德事!
此釋時期難信。諸菩薩眾,已於無量千萬億劫以前修習成就。而世尊今日,乃謂於自成道後方令發心,以時考之,尤為難信。
『我等雖復信佛隨宜所說,佛所出言未曾虛妄,佛所知者皆悉通達,然諸新發意菩薩,於佛滅後,若聞是語或不信受,而起破法罪業因緣。唯然世尊!願為解說!除我等疑,及未來世諸善男子,聞此事已亦不生疑』。
此釋疑問所由。言如來說法,恆隨眾生所宜,且從無妄語。又我等於佛所說,縱未了解,然因信佛智通達無礙故,即無不先信佛之所說。以上三義,均為我等久從佛化者、信佛之理由。至新學菩薩,則易以眾生思議測度如來,迨思議不及則不信,不信故疑謗,或指為虛妄,或指為惑世之說。自不信佛,並阻人信佛,故為破法之罪業因緣。此彌勒所由率眾生疑,冀啟如來之解說,得以將護新發心之大乘眾生也。
己二 重頌
爾時、彌勒菩薩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佛昔從釋種,出家近伽耶,坐於菩提樹,爾來尚未久。此諸佛子等,其數不可量,久已行佛道,住於神通力,善學菩薩道,不染世間法,如蓮華在水,從地而涌出。皆起恭敬心,住於世尊前,是事難思議,云何而可信!佛得道甚近,所成就甚多,願為除眾疑,如實分別說。
此五頌、頌事相難信。如實分別說,謂依於真實之理而一一解說也。
『譬如少壯人,年始二十五,示人百歲子,髮白而面皺,是等我所生,子亦說是父;父少而子老,舉世所不信。
此二頌、頌喻理難信。
『世尊亦如是,得道來甚近;是諸菩薩等,志固無怯弱,從無量劫來,而行菩薩道,巧於難問答,其心無所畏,忍辱心決定,端正有威德,十方佛所讚,善能分別說,不樂在人眾,常好在禪定,為求佛道故,於下空中住。我等從佛聞,於此事無疑。願佛為未來,演說令開解!若有於此經生疑不信者,即當墮惡道,願今為解說!是無量菩薩,云何於少時,教化令發心,而住不退地』?
此七頌、頌時期難信。言我等因從佛聞,以信佛故信佛所言,並不疑於此事。惟此少時教化無量菩薩令住不退之道,實不易信,願佛為未來者解說,免致疑謗招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