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ật Học Online

小乘當真不好嗎﹖
聖嚴法師著

小乘當真不好嗎﹖

聖嚴法師著

  中國是大乘佛教的再生地區,所以中國的佛教徒,不喜歡小乘一詞,一談就是大乘法門的菩薩道與菩薩行,如果被人戴上了小乘人的帽子,簡直就是奇恥大辱!

  事實上,大乘精神,固然偉大,小乘佛教,也就當真不好嗎?

   小乘人的缺點,端在自求解脫,而此解脫之道,卻非佛果的圓滿,所以被大乘佛教斥為「自了漢」斥為「焦芽敗種」。其實,凡是信仰佛教,而達於聖位的境界, 他自己解脫了,也必影響他人走向解脫之道。辟支迦佛是小乘聖者,但如有人供養了辟支迦佛,便可有願必成,也將必可得到解脫之道;佛時的諸大弟子,都是大阿 羅漢,阿羅漢是小乘,但是除了少數的例外,絕對的多數,無不盡其所能地去度脫有緣的眾生。許多的阿羅漢,當他們尚未證果之前,專事修持,一旦「所作已辦, 不受後有」之後,便去積極地為僧團大眾服務了,比如沓婆摩羅子,即是最好的例子,再如舍利弗、目犍連、富樓那、迦留陀夷等,在他們的行誼之中,根本看不出 所謂「自了漢」的惰性來。相反地,中國的大乘佛教,比如禪宗的祖師,主張於未悟之前要尋師訪道,參得個「入處」之後,倒要在水邊林下去長養聖胎了。這種大 乘精神,豈能不算自了?當然,禪宗的開悟,只是悟得一個「入處」,並非即是證果(即使也有可能證得大乘賢聖的階位),所以開悟的人,未必已能決定不再退 轉,所以他們仍要如理修持,長養聖胎,而不立即廣度眾生。

  中國佛教之隱於山林,而與人間隔離者,與禪宗的風氣,有著深長的影響,雖然禪宗之隱於山林,仍能吸收新的份子,但此總不能算是大乘佛教所獨有的精神。南傳的是小乘佛教,如說小乘只管自度而不度他人,南傳佛教應該早已滅亡了,實則竟又不然呀!

  大乘佛教的義理之高超,境界之廣大,這是無可否認的,也是值得我們大乘佛教徒所引以為榮的。但是中國佛教之未能將大乘精神充份地表達為實際的力量,也是無可否認的事實,甚至以大乘佛教的招牌作為掩護,竟把小乘佛教的美德也拒之於千里之外了!

   大乘經論中,每皆呵責小乘,但是也有讚歎小乘的。大家都在好高騖遠地「迷信」大乘佛教(未解大乘勝義,未能如實而行者,僅僅以耳代目,僅僅拾人牙慧,豈 不等於迷信),實則尚不足以衡小乘人的心行。故我希望中國佛教徒們,應該返身過來,重新肯定小乘的精神,再談大乘也不為遲(其實,原始佛教中,根本沒有大 乘與小乘的問題)。

  《涅槃經》中說:「五篇七聚,並是出家菩薩律儀。」

  五篇七聚是比丘戒,比丘是聲聞眾,所以嚴格地說,比丘戒是小乘戒,比丘也是小乘眾,比丘之成為大乘眾,乃是由於菩薩戒而來,但是比丘成了大乘菩薩,仍不能因了大乘戒而廢棄小乘戒,以此可見小乘戒的重要性了。

  《菩薩戒本經》中說:「若作如是言:菩薩何用聲聞法為?是名為犯。何以故?菩薩尚學外道異論,況復佛語。」

  《地藏十輪經》中說:「三乘皆應修學,不應憍傲,妄號大乘,謗毀聲聞緣覺乘法。」

   小乘乃是大乘的基礎,如果拋棄了小乘,而光談大乘,除非是大權示現,那就要求昇反墮了。可惜,今世的中國佛教徒們,尤其是出家弟子,竟在大乘的外衣下, 兩頭落了空,中國佛教的衰微,原因即在於此,如果再不猛省回頭,便要不堪設想了!同道們,不要自欺欺人,自我陶醉罷!試問:我們表現了那一點是獨有的菩薩 精神?除了素食之外,又有多少成績比小乘佛教表現得更好?

  有人說,大乘佛教是東方文化的遺產,到如今我們這些大乘佛教徒,竟是破落戶的守財奴了,甚至連守的責任都未能盡到哩!如果再不反省,我們將成大乘佛教的罪人了

 


© 2008 -2024  Phật Học Online |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