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逢知己宜依分,縱遇冤家也共和;寬卻肚皮須忍辱,豁開心地任從他。
--唐.布袋
我們做人處事,有時會遇到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有時也會遇到怨恨計較的冤家對頭。「若逢知己宜依分」,再好的朋友,也應該有個限度,如友誼的尊重、不共金錢的來往。固然朋友有通財之義,但一沾上利害得失,一有行差步錯,錢財往往成為反目成仇的導火線,多年友情毀於旦夕,只因一時逾越本分,實在可惜!
「縱遇冤家也共和」,若是遇到冤家怨恨,也不必太過於計較,不必強人同己,要有容納不同意見觀念的雅量,冤家也是我們的逆增上緣,可以激發我們精進修行。
因此,真正有為的人,做事要做難做之事,處人要處難處之人,最好能有「寬卻肚皮須忍辱,豁開心地任從他」的修養。寒山大士曾問拾得禪師說:「如有人辱我、罵我、欺我、謗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惡我,我應如何?」
拾得禪師回答他:「你忍他、由他、耐他、讓他、不理他,且過幾年,看他又如何?」
所以我們與人相處,不必太斤斤計較,不要為了利害、得失反目成仇,甚至親人眷屬竟成陌路。如果希求人間太平無事,最好彼此有忍讓的胸襟氣度,忍一口氣,風平浪靜;退一步想,海闊天空。
.趨利求名空自忙,利名二字陷人坑;急須返照娘生面,一片靈心是覺皇。
--唐.布袋
唐朝布袋和尚相傳就是現在大肚能容的彌勒菩薩的示現,他常常行腳雲遊世間,看到世人懵懵懂懂,忙來忙去,有的為生活忙,有的為兒女忙,有的為職業忙,也有不少人為了理想、為了慈悲而忙。
我們站在火車站前,看那些熙熙攘攘、來來往往的人潮,除了少部分是為人、為公而忙,大部分都是為名與利奔忙,真正是「趨利求名空自忙」,一個個不是為了沽名釣譽,就是財迷心竅,其實為名也好,為利也好,都像蜜蜂採蜜,最後空忙一場。人如果一心只是求名求利,倒也罷了!怕的是在求名求利的同時,利欲薰心,見利忘義,為了貪財、貪名不擇手段的害人,那就罪過了。
「利名二字陷人坑」,一不小心掉進了名利的深坑,就無法超拔。很多人在沒有錢時,一直追求金錢,枉費多少時間。多少辛苦、多少煩惱。一旦有錢了,被錢所害的也不知多少。沒有名的時候,百般求名,一旦名成利就,盛名之累所帶來的痛苦、束縛、不自由,也是山積海深。
所以,一個修行學道的人,即使不能完全離棄名利,至少也要淡泊名利,就像國父孫中山先生說的「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多多為社會人群服務。
「急須返照娘生面,一片靈心是覺皇」,要緊的是要知道自己,知道父母未生我之前的本來面目,把內在的一片真心體會出來,才是一個覺悟的尊者!
.只個心心心是佛,千方世界最靈物;縱橫妙用萬境生,一切不如心真實。
--唐.布袋
人人本具自心。人,往往很重視自己的身體,平常要營養,要保健,要美容,要盥洗……,還要照顧衣食住行一切所需,甚至於愛情、知識,反而忽略了自我的真心。沒有修心,沒有養心,任心在那裡造業、妄動,所以說心如盜賊,如猿猴,而有心猿意馬的說法。
心如國王能行令,如寶藏容納財寶,其實真正的心是真心!真心如虛空,是我們的本體,一切現象都從心生出。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佛說一切心,能生一切法,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我們的心,上可以成佛,下可以墮地獄、餓鬼、畜生。要緊的是,不要讓心在生死海裡流轉,要讓它回到自己的老家,證悟自己的真如佛性。
「只個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靈物」,十方世界沒有一樣東西比心更靈的,人人有心,實在是世界上最靈的寶物,不好好照顧使用很可惜。這個心「縱橫妙用萬境生,一切不如心真實」,世間上,妻子、兒女、田園、屋宅一切的財富世界,甚至權勢名利,都不是自己的,真正屬於自己的只是這顆心。人生大限一到,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有功德受福,沒有功德受苦,心將替我們裁判,心是最真實的。
《從容錄》中提到韋將軍訪道玄沙和尚的一段公案。韋將軍問玄沙和尚:「有諺:日日用而渾然不知,究竟指什麼?」玄沙隨手抓一把奉客果子給將軍:「將軍,你就儘量吃吧!」韋將軍邊吃邊問:「到底何為日日用而渾然不知?」「就像妳現在吃果子,就是日日用而渾然不知!」人心日日用,你又何嘗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