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ật Học Online

廬山煙雨 -- 星雲說偈2
星雲法師

自結玄關自活埋,自吾閉也自吾開;一拳打破玄關竅,放出從前者漢來。
  
  --古德
  
  一個人要想有所作為,乃至成聖成賢,成佛作祖,除了自己努力修持外,別人是幫不上忙的。
  
  「自結玄關自活埋」,修道的人,要先把自己關閉起來,讓心不要妄動散亂,好像把自己活埋了,用意要讓自己大死一番,再活現成。哪一個成功的人,不是經過十載寒窗苦讀?哪一個英雄人物不是經過千錘百鍊煎熬?不能先縮小自己,怎能放大自己?歷來多少高僧大德,都是以閉關方式激勵自我,提昇自我。閉關,就像學者進研究所攻讀、精研一樣,要十分專一,十分用心。
  
  「自吾閉也自吾開」,能把自己關閉起來用功的人,有朝一日出關,當然也能貢獻出自己的心得,有益於社會人群。
  
  「一拳打破玄關竅,放出從前者漢來」,唐代刺史李翱問南泉禪師:「有人養了一隻鵝在瓶子裡,鵝漸漸長大了,瓶口太小,出不來,請問禪師:如何能不將瓶子打破,而讓鵝出來?」南泉禪師微笑呼喚李翱:「喂!李翱在哪裡?」李翱應聲:「我在這裡!」南泉禪師大笑:「鵝不是出來了嗎?」
  
  這個公案的意思是:我們何必把自己關閉起來?何必自我束縛不解開?我們是被無明覆蓋了,唯有自己把無明慢慢抹拭,才能出離無明煩惱。我們是自己把自己困縛在煩惱裡,也唯有自己才能把自己的煩惱解除,解鈴畢竟還須繫鈴人。
  
  如果你是一個智者,你就不會被世間是是非非煩惱困擾,只要打開心得,就可以享受到清明的空氣,何樂而不為!
  
  一個人要想有所作為,乃至成聖成賢,成佛作祖,除了自己努力修持外,別人是幫不上忙的。
  
  「自結玄關自活埋」,修道的人,要先把自己關閉起來,讓心不要妄動散亂,好像把自己活埋了,用意要讓自己大死一番,再活現成。哪一個成功的人,不是經過十載寒窗苦讀?哪一個英雄人物不是經過千錘百鍊煎熬?不能先縮小自己,怎能放大自己?歷來多少高僧大德,都是以閉關方式激勵自我,提昇自我。閉關,就像學者進研究所攻讀、精研一樣,要十分專一,十分用心。
  
  「自吾閉也自吾開」,能把自己關閉起來用功的人,有朝一日出關,當然也能貢獻出自己的心得,有益於社會人群。
  
  「一拳打破玄關竅,放出從前者漢來」,唐代刺史李翱問南泉禪師:「有人養了一隻鵝在瓶子裡,鵝漸漸長大了,瓶口太小,出不來,請問禪師:如何能不將瓶子打破,而讓鵝出來?」南泉禪師微笑呼喚李翱:「喂!李翱在哪裡?」李翱應聲:「我在這裡!」南泉禪師大笑:「鵝不是出來了嗎?」
  
  這個公案的意思是:我們何必把自己關閉起來?何必自我束縛不解開?我們是被無明覆蓋了,唯有自己把無明慢慢抹拭,才能出離無明煩惱。我們是自己把自己困縛在煩惱裡,也唯有自己才能把自己的煩惱解除,解鈴畢竟還須繫鈴人。
  
  如果你是一個智者,你就不會被世間是是非非煩惱困擾,只要打開心得,就可以享受到清明的空氣,何樂而不為!

 

.懷恨難入菩提道,應修寬恕及慈悲;成功不由別處得,唯依忍耐天下平。
  
  --古德
  
  「懷恨難入菩提道,應修寬恕及慈悲」,一個學佛的人如果不懂得心懷仁慈,只會盲目的瞋恨嫉妒,是不可能入道的。「難入菩提道」,就是難入佛道的意思。目前很多佛教徒最大的毛病是語詞中強調學佛,行為上對佛法又能做到幾分呢?慈悲是佛法,他們沒有多方慈悲;忍耐是佛法,他們沒有恆常忍辱;持戒是佛法,他們並不精持戒法;喜捨是佛法,他們也不能悅樂喜捨。日常生活上,遇到一點不順意,馬上就起無明瞋火。殊不知人在起瞋心時,最容易造罪業,自然不容易入菩提道。我們應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的態度行事,將人我立場對調,將心比心,一定事事順遂。
  
  「成功不由別處得,唯依忍耐天下平」,有一則寓言:在大殿裡,大磬對佛祖抗議:「佛祖!我們同樣都是銅鑄的,可是信徒一進佛殿,就供果給你,獻花給你,上香給你,禮拜也是對著你!我不僅享受不到同樣待遇,信徒還要敲打我,口中唸著『拜佛不敲磬,佛祖不相信』,為什麼這樣不公平呢?」
  
  佛祖說:「大磬!你不要怨恨,也不要生氣,你要知道,當初人們鑄造我成佛像時,我忍了多少苦嗎?耳朵多了一點就挖削刻鑿,面部高了一點就敲打搥整!你要知道我是經過敲敲打打、削削挖挖的種種辛苦,才千錘百鍊成為佛像的,當然大家就對我禮拜了!」
  
  從寓言中可知忍耐的行誼是偉大的,忍耐的功德可以成就每一件事情。在修持上,忍耐的法門比布施、持戒的功德都來得困難,也來得殊勝!

 

.孔雀雖有色嚴身,不如鴻鵠能高飛,世人雖有富貴力,不如學道功德深。
  
  --大智度論
  
  「孔雀雖有色嚴身」,孔雀有五彩繽紛的羽毛,來莊嚴牠的身體,卻「不如鴻鵠能高飛」,鴻鵠沒有美豔的羽毛,卻能飛得很高,飛得很遠。
  
  「世人雖有富貴力,不如學道功德深」,世人都欲想富貴,可是富貴並不能完全解決人生困境。比方說:財富再多,買不到智慧;錢可以買到朋友,買不到誠摯的真心;錢可買山珍海味,買不到食欲;錢可以買錦衣華廈,買不到怡悅的睡眠。錢財再多,並不能享受到我們平安悅樂的一切!
  
  古人曾說「良田千頃,日食幾何?大廈千間,夜眠八尺」,世人只知道追求富貴,不知富貴亦如露水。與其有富貴,不如有慈悲、有道德;與其有物質,不如有智慧、有般若。所以富貴的人不過皮囊享受,若與學道人的怡悅精神一比,功德就差了一大截啦!
  
  有時人生如戲,戲如人生,薛時雨的戲台聯,說得很貼切:「生平讀稗官野史,凡可恨可悲可歌可泣之事,究竟是筆墨雲煙,曷若此現身說法,借口傳神,使婦人孺子,收豎耕夫,亦懂得處世當家,莫把良心辜負;終歲走名場利路,以受饑受寒受驚受恐之軀,何曾滅風塵面目,豈若今放開眼孔,停下腳跟,看忠孝褒封,凶奸誅戮,尚識些前因後果,且偷片刻安閒。」
  
  一個人胸懷真理,才能寧靜致遠,才能超然物外。錢財雖沒有別人多,心胸卻比別人大;物質沒有別人豐富,思想卻比別人高超。這種內在的財富享受,對人生的因緣際會有寬廣深遠的影響。

來源:www.book853.com


© 2008 -2024  Phật Học Online |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