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亂源在於沒有正見
世間是一個大矛盾,多數人都在追求社會和諧、族群和解、國家安定、世界和平,可是卻永遠有著許多紛爭、衝突、動亂和戰爭。而世間所以有那麼多的戰爭、動亂和衝突,佛法說,原因有兩類,一是欲諍,是利益衝突;一是見諍,是觀念、見解上的衝突。欲諍的化解有兩個層次,一是制度面、二是道德面!利益的衝突要靠良好的制度來協調,而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對待,則要建立在道德觀念上,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將心比心的仁恕之心,來化解「你爭我奪」的生物原始本能,進化為共存共榮,人人平等的社會。
「見諍」是什麼?就如瞎子摸象一般,每個人都堅持自己所接觸到的才是真的,其實都是片面和局限的。理解到「事實」和「觀念」的不同,才可以化解見諍,事實是深廣的緣起,在依存的關聯中,沒有單獨、孤立的存在,看見事實,正確如實地認知事物,就是「正見」;而僵固的「觀念」則是「迷思」,也就是片面的、局限的認知,一個片面的觀念和另一個片面的觀念,一種局限的觀念和另一種局限的觀念當然會有衝突,只有當雙方都提昇智慧,看到全面的、不受局限的事實真相才不會有觀念上的衝突,這是化解見諍的根本之道。
勞資一體
一個社會或國家也有許多階層分工。若階層對立就會造成紛爭。
為什麼會對立、分裂,這就是自性見引發的見諍!老闆和員工其實是生命共同體,因緣和合才能有利潤可以分配,如果雇主壓榨勞工、漠視勞工,視勞工為工具而沒有同理心、仁慈心,就會使員工不滿、疏離、經常流動;而如果勞工過度抗爭、怠工,弄得雇主只有風險沒有利潤,只好停業關廠,兩敗俱傷。如果賺錢的時候能增加福利、分紅,不景氣時合法資遣、協商彈性減少工時、減薪等等都是有利勞資和諧、可以採取的辦法。
族群迷思
族群本是一群人和另一群人在血緣、移民時間、居住區域等因素的差異而形成,不同的族群可能有不同的歷史文化、政治立場、宗教信仰、風俗習慣,但人權和公民權是平等的,而人格、道德則是超越族群地域的普價值。
所以,德國人並不比法國人優越,法國人也不比德國人優越。本省人不等於「愛台灣」,外省人不等於「不愛台灣」,因為認同中國歷史文化不等於背棄台灣,以族群作為忠誠度的識別標籤是一種迷思。
日本人在二次大戰中侵略中國,仇恨需要化解,而發動、參與戰爭者需要追究其罪行,卻不能概括為對全部日本人的仇恨。在臺灣,二二八事件的歷史事實也必須面對、釐清,而不能化約為對所有外省人的仇恨。
對特定國家的人、特定族群的怨恨源自一連串的事件造成心理連結,「事件」中的人事物早已過去,卻將傷痛投射在事件另一批不涉入事件的所有人身上,只因為兩者所屬的族群具有同樣的標誌「德國人」「日本人」「外省人」。
同樣的,即使正在進行的敵對、仇視,也會產生心理連結的混同現象,中國大陸的統治階層和軍方對台灣的壓制,混同到對全部中國人甚至包含了在台灣土生土長的外省第二代的敵對和仇視,這就是族群仇怨的迷思!
於是,對於不同族群、政治立場者的言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用二分法的眼光否定對方,因而強化對立。如果用這種狹的心態和認知面對事情,族群對立、互不信任、相互仇視的心結永遠無法解開。那麼,有沒有可能解開這種看似無解的心結?
這必須進入人類深層的心理結構來探討,德國人、法國人、中國人、日本人、台灣人、本省人、外省人只是一個「假名」,不是個人,不代表善或惡,只是某些共同族群特徵的群體,是一種糢糊、概括式的認知,不是事實的真相。人類這種先天、本能的認知缺陷導致各式各樣的衝突和不幸,唯有擺脫這種糢糊、概括式的認知缺陷,也就是深層的迷思,方可解開這種族群對立的死結。
所以「日本人侵略中國人」「台灣人不是中國人」「中國人壓制台灣人」「外省人欺負本省人」這樣的迷思必須破解,回到人的原點,重新以真誠的心態,互惠的行動展開新的關係才是和平繁榮之道。
以歐洲為例,百年來德國、法國結為世仇相殺相伐,弄得全歐洲的人死傷無數、家庭破碎、民生凋弊、人文退化。歐洲人痛定思痛,開始走向和解,終有歐盟的團結統合,和平相處,共存共榮。究其原因,在於和解的誠意加上綿密、務實的協商和民主的機制,三者結合是歐洲成功的因素。
統獨困局
目前,中國大陸和台灣的政治僵局、軍事對峙,形成解不開的死結,甚至有兵戎相見的危機,但與此同時雙方經濟互利、人民互通卻是一個轉機。
對立的原因在於大陸陷於「民族大義、統一大業」的舊思想,台灣則停留在被壓迫情感的「反中保台、永久獨立」的僵化思惟,這兩種極端的信念固然有其可理解、同情的歷史情感、背景因素,但當雙方都不斷強化自己這方面的信念時,只會激化衝突、對立,變得沒有轉圜的餘地,稍一不慎即有可能帶來災禍。
這樣的困局和危機須要用大智慧來化解,避免戰爭並非軟弱,而是大慈悲。如果能夠拋開統獨的迷思,以創新思惟、中道的理性來開創新的兩岸關係,是兩岸人民的福祉!歐盟的實例不知能否帶給兩岸人民和領導階層一些啟發?
佛法的正見和智慧,是化解對立的「解藥」,不同族群的相處須要有同理心、包容心,更須要用超然的智慧、更高的視野化解對立。
中道正見化解衝突、對立
處理族群問題,道理完全相同,因為對立、分裂源於我見、自性見,只見到族群之間的利益衝突、觀念分歧,沒有體會到族群不是絕對固定、單一、界限的實體,而是由各種不同階層、年齡、性別的個人所組成,本省人與外省人早已有著朋友、同事、老師、學生、夫妻、親戚等等密密麻麻的人際網路,早已跨越、融合了族群的界限!對立只是一種僵化的仇怨記憶,早已過去,可是當被挑動、喚起的時候,就造成了緊張焦慮和不安的社會心裡情境,這種意識狀態是那麼虛幻,卻又顯得那麼真實。自性見投射在族群造成的迷思正就是如此。
解決紛爭須要同理心、尊重、包容和理性協商,逐步化解政治立場的分歧,找出共識,而不是怨恨和鬥爭!
解開統獨、族群的死結,現實政治無能為力,一般人民也囿於舊的感情記憶和種種成見、偏見,看不到和解的可能性!唯有以更高層次的視野、高瞻遠矚,才能尋得出路,佛法是法界性、庇佑一切眾生、福澤全人類的慈悲和智慧,超越時空、跨越種族國界、普及每一個階層人心深處。中道的正見,照見緣起無我,離兩邊、無所住的般若智慧正是人類和平幸福的明燈!
期盼每個想要和諧、和平的人從自己作起,確立正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