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每個人用眼見色、耳聽聲的時候,由於顛倒、虛假的我執,總是貪念於自己喜愛的色與聲,對於自己討厭的色、聲則予以排斥。由此在內心生起種種苦樂的感受,執著不放以至於起惑造業,於是在六道長夜中流轉不已。通常六根接觸六塵——眼見色、耳聽聲、鼻聞香、舌嘗味、身覺觸和意知法,一般人在每天生活中總是免不了的。在六根觸對六塵境界時,如何去面對才能既不受染汙又可以獲得解脫呢?是閉上眼睛、塞起耳朵一昧地躲避,還是積極有效地應對?本文打算從《阿含經》中所述作一整理,探討這一話題。
[關鍵字] 《阿含經》 六根 解脫
一、何謂六根
一、明六根
根是生長的意思,指六根可以引生有情的認識作用,所以稱為根。1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是外六塵進入內心的大門,故又稱六根門。又六根入於六塵,也稱為內六入處。
六根各有其功能:眼可以看色,耳、鼻、舌、身、意分別聽聲、聞香、嘗味、覺觸和知法,它們各自追求快樂的境界,討厭其餘的境界。印順法師解釋六根時說:“六處中的前五處,為生理機構,是色法。此色,經中稱為‘清淨色’,是物質中極精妙而不可以肉眼見的細色,近於近人所說的視神經等。意處是精神的源泉。依五處發前五識,能見五塵;依意處生意識,能知受、想、行——別法處,也能遍知過去未來,假實等一切法。我們的認識活動,根源於六處,而六處即有情的一切,所以佛常說六處法門。”2 佛陀也在經中稱讚:“一切善法皆依內六入處而得建立。”3
二、六根的特徵
眼等五根四大和合所造。佛陀說:
彼眼者,是肉形、是內、是因緣、是堅、是受,是名眼肉形內地界。比丘!若眼肉形,若內、若因緣、津澤、是受,是名眼肉形內水界。比丘!若彼眼肉形,若內、若因緣、明暖、是受,是名眼肉形內火界。比丘!若彼眼肉形,若內、若因緣、輕飄動搖、是受,是名眼肉形內風界。……耳、鼻、舌、身、意亦複如是。4
一切物質都由地、水、火、風四大組合所造,因緣所生,五根也不例外。由此註定了它們是無常、苦、空和非我的。
六根無常、苦、空、非我。佛陀說:
一切無常。雲何一切無常?謂眼無常……耳、鼻、舌、身、意亦複如是。……如無常經,如是苦、空、無我,亦如是說。5
由六根的苦空無常,引發出六塵、六識、觸、受等等的一切的苦空無常,世間的真相就是如此。
二、修根的意義
尊者摩訶迦旃延曾經為一外道婆羅門解釋為何要修習守護根門:
愚癡無聞凡夫眼見色已,於可念色而起緣著,不可念色而起嗔恚。不住身念處,故於心解脫、慧解脫無如實知,於彼起種種惡不善法,不得無餘滅盡,於心解脫、慧解脫妨礙,不得滿足;心解脫、慧解脫不滿故,身滿惡行,不得休息,心不寂靜;以不寂靜故,於其根門則不調伏、不守護、不修習、如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亦複如是。6
普通凡夫在日常生活中,六根入于六塵時,總是象尊者所說的那樣:不是對喜歡的一切起貪愛,試圖抓住不放,迷戀在其中;就是對厭惡的種種生嗔恚,千方百計想除掉。結果由種種愛恨之心,造作種種惡業,招感種種苦報。
一、不護根門的過患
1.三毒攻心
婆蹉王向賓頭盧尊者自述過他的護根心得:
尊者賓頭盧!我亦如是,有時不守護身,不持諸根律儀,不一其念,入于宮中,其心極生貪欲熾燃、愚癡燒燃;正使閒房獨處,亦複三毒燒燃其心,況複宮中!7
不能守護六根,即便一人獨處,貪、嗔、癡三毒也會在心中燃燒。心火炎炎,不堪忍受。但這只是現世的花報,來生的果報更慘。
2.長夜受苦
有一天,世尊對各位比丘開示不護根門的過患:
如是,比丘!有愚癡人依聚落住,晨朝著衣持缽,入村乞食,不善護身,不守根門,心不繫念,見諸女人,起不正思惟,而取色相,發貪欲心;貪欲發已,欲火熾燃,燒其身心;燒身心已,馳心狂逸,不樂精舍、不樂空閒、不樂樹下,為惡不善心侵食內法,舍戒退減,此愚癡人長夜常得不饒益苦。8
淫欲如刀劍,能斷人慧命;愛欲似猛火,火燒功德林。出家人因為禁不住女色的誘惑而舍戒還俗的比比皆是,究其原因還是不能照顧自己的六根:對年輕飄亮的女性會忍不住多看幾眼,聽見別人談論黃色話題還覺得津津有味,心裏常打女人的妄想,欲火焚心,討厭僧團的清淨生活,最終只能脫離僧團。致使多年的修學毀於一旦,多生累劫的善根拱手相送。故佛陀在經中反復叮矚弟子們要遠離色欲,最好的辦法無過於守護根門,還強調“於此六根不調伏、不關閉、不守護、不執持、不修習,于未來世必受苦報。“9
二、守護根門的利益
離苦得樂、斷除煩惱、獲得解脫是每位修行者的追求。可怎樣才能達到這一目標呢?修習、守護六根是最根本的途徑。修習六根是種植未來樂報的善因,佛陀如是說:
多聞聖弟子眼見色,不取色相,不取隨形好,任其眼根之所趣向,常住律儀,世間貪、愛、惡不善法不漏其心,能生律儀,善護眼根;耳、鼻、舌、身、意根,亦複如是。如是六根善調伏、善關閉、善守護、善執持、善修習,于未來世必受樂報。10
當然,我們修習六根不僅僅求來世的快樂,更重要的是為了去除內心的煩憂乃至最終獲得生命解脫。
1、斷除煩惱
佛陀有一次向弟子們介紹七種斷除有漏煩惱的方法,守護六根也是其中之一:
雲何有漏從護斷耶?比丘!眼見色,護眼根者,以正思惟不淨觀也;……如是耳、鼻、舌、身、意知法。護意根者,以正思惟不淨觀也;不護意根者,不正思惟以淨觀也。若不護者,則生煩惱、憂戚;護則不生煩惱、憂戚,是謂有漏從護斷也。11
用不淨觀看世間可以去除我們對六塵的貪愛、佔有和黏附,因此不會為得不到的東西苦惱,也不因心愛的人事失去而難過。正所謂得失隨緣,心無增減。
2、究竟解脫
《雜阿含》二一二經上說:
若諸比丘在學地者,未得心意增上安隱,向涅盤住,如是像類比丘,我為其說不放逸行。所以者何?以彼比丘習學諸根,心樂隨順資生之具。親近善友,不久當得盡諸有漏,無漏心解脫、慧解脫,現法自知作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12
初學佛人在修行道路上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心猿意馬,容易放逸。要想解脫生死,簡直是癡人說夢。佛陀慈憫弟子,為他們指出了一條即生解脫的殊勝之法,在習學諸根上下工夫,再多多依止善知識的教誨。用不了很長時間,就能除滅煩惱得到究竟解脫。
三、修根的方法
在瞭解修根的重要性後,可以通過學習修根的方法,用來指導我們的修行。佛陀教誡弟子在日常生活中,應當這樣觀察自己:
若入城時、若行乞食時、若出城時、當作是思惟:我今眼見色,頗起欲、恩愛、愛念著不?舍利弗!比丘作如是觀時,若眼識於色有愛念染著者,彼比丘為斷惡不善故,當勤欲方便,堪能繫念修學。譬如有人,火燒頭衣,為盡滅故,當起增上方便,勤教令滅;彼比丘亦複如是,當起增上勤欲方便,繫念修學。13
隨時隨地,我們的六根都要和六塵相對。此時,修行人需要覺察身心是否對喜愛的東西有執著?假如六根還是被六塵境界所轉,就要痛念生死,如救頭燃,興起種種方法來降伏六根,令心安住。
一、修六觸入處律儀
律儀即是戒,具有防非止惡的功能。修學六根律儀,不僅可以抵禦世間各種惡不善法,更能使修行人的三業清淨。如何修習六觸入處律儀呢?佛告訴目揵連:
若眼見適意、可愛念、能長養欲樂、令人緣著之色,彼比丘見已,不喜、不讚歎、不緣、不著、不住;若眼見不適意、不可愛念、順於苦覺之色,諸比丘見已,不畏、不惡、不嫌、不恚。於彼好色,起眼見已,永不緣著;不好色,起眼見已,永不緣著;內心安住不動,善修解脫,心不懈倦。耳、鼻、舌、身、意識法亦複如是。14
面對外界的一切人與物,無論是自己喜歡的或是厭惡的,都沒有貪嗔之想,更不會去隨順它,增長我執與無明。因為所謂‘喜歡’和‘厭惡’,僅僅是根、塵、識三者和合升起的覺受,都是因緣所生的感覺,它本身就虛妄不實。我們只要內心安住不動,無心於萬物,就不會受外境的束縛。
二、觀無常、苦、空、非我
佛陀教導弟子正觀六根無常、苦、空、非我:
當正觀察眼無常,如是觀者,是名正見。正觀故生厭,生厭故離喜、離貪、離喜、貪故,我說心正解脫;如是耳、鼻、舌、身、意,離喜、離貪,離喜、貪故,比丘!我說心正解脫。……如是苦、空、非我,亦如是說。15
因緣和合所生的六根,從產生的當下就決定了它必然是無常、苦、空的,這是任何人即使佛也無法改變的事實。如果對它生起貪愛之想並幻想它能永恆,那只能是水中撈月、了不可得。
“正觀察眼無常”是看破;“正觀故生厭。生厭故離貪”是放下;“離喜貪故,我說心正解脫”是自在。同樣,觀苦、空、非我一樣可以生厭乃至解脫,隨各人選擇。
三、無上修根法
有些修行人錯誤地認為修根就是眼不看色,耳不聽聲。於是他們遠離喧囂的城市,住進深山,把自己關在茅蓬裏,不與人接觸,認為這樣彩轎才叫修行。殊不知早已誤解了佛陀的教法,與如來的本義背道而弛。在佛世時,有些外道也持有同樣的觀點。因此有一天,佛陀反問一個外道弟子:“如果眼不見色是修根 ,那麼盲人看不見世界,是否是在修根?”阿難緊接著追問:“聾子是不是也在修根?”接下來,佛陀將佛法中‘無上修根之道’開顯出來:
佛告阿難:‘諦聽!善思!當為汝說。緣眼、色,生眼識,見可意色,欲修如來厭離正念正智。眼、色緣生眼識,不可意故,修如來不厭離正念正智。眼.、色緣生眼識,可意不可意,欲修如來厭離、不厭離正念正智。眼.色緣生眼識,不可意可意,欲修如來不厭離、厭離正念正智。眼、色緣生眼識,可意不可意,可不可意,欲修如來厭、不厭、俱離舍心住正念正智。如是,阿難!若有於此五句,心善調伏,善關閉、善守護、善攝持、善修習,是則於眼.、色無上修根;耳、鼻、舌、身、意法亦如是說。阿難!是名賢聖法、律無上修根’。16
佛說種種法,為有種種心。見到喜愛的東西,佛讓你修厭離法以免染著;見到厭煩的事物,佛教你修不厭離法以免煩惱;見到你認為無所謂的,佛要用舍心。方法靈活多樣,應病施藥,方便易行。
結 語
有情從六處和合安立了假我,卻不知道其性質——如夢如幻、刹那變化、片刻不停。對於外部的六塵境界緊抓不放,牢固地以為是我所有的。迷戀于所適意的,惱恨於所厭惡的,無知於不善不惡的種種。如此對觸對的一切不能如實了知,無法用緣起觀去看待世間萬象,於是放縱諸根入於六塵,起惑造業,於是生生世世流浪生死,希求出頭而無窮期。釋迦世尊悲心深切,特為有緣眾生開啟了修根法門,即如實正觀六根具有緣起生滅、無常、無我、苦空的特性,適時用各種方法觀待六境,守護根門而不放逸。我們在修學中,只要秉持佛陀的教誨,牢記其原則,善巧地運用,何愁不能收攝六根,獲得解脫。
1 《佛法概論》
2 同上
3 《大正藏》T2,p.225.3
4 《大正藏》T2,p.72.3
5 《大正藏》T2,p.50.1
6 《大正藏》T2,p.64.1-p.64.2
7 《大正藏》T2,p.311.2
8 《大正藏》T2,p.345.3
9 《大正藏》T2,p.76.1
10 《大正T2》p.76.1-p.76.2
11 《阿含部T1》p.432.2
12 《阿含部T2》p.53.3
13 《大正藏》T2,p.57.2
14 《大正藏》T2,p.77.2-p.77.3
15 《大正藏》T2,p.49
16 《大正藏》T2,p.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