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ật Học Online

死亡的壓迫
莊春江

 

有一次,佛陀住在摩揭陀國的首都,王舍城北方的迦蘭陀竹園精舍。

 

那時,有四位修得了五種神通的婆羅門修行人,聚在一起議論如何躲避死亡,最後,他們的結論是:

 

「當死神來時,再強悍、再有權勢的人也躲不過,我們應當各自以神通隱藏起來,讓死神找不到。」

 

第一位修行人飛翔在空中,想要以這種方式躲避死亡,結果死在空中。

 

第二位修行人潛入深海中,想要以這種方式躲避死亡,結果死在海中。

 

第三位修行人鑽入山腹中,想要以這種方式躲避死亡,結果死在山中。

 

第四位修行人鑽入地岩中,想要以這種方式躲避死亡,結果死在岩中。

 

佛陀知道了這件事,就藉此教導比丘們說:

 

「比丘們!想要免死的人,應當思惟四個基本道理,哪四個呢?

一切行無常,這是第一個基本道理,所以應當念念不忘修行;

一切行是苦,這是第二個基本道理,應當好好思惟這個道理;

一切法無我,這是第三個基本道理,應當好好思惟這個道理;

滅盡為涅槃,這是第四個基本道理,應當好好思惟這個道理。」

※      ※      ※

另一次,佛陀到憍薩羅國的首都舍衛城遊化,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樹給孤獨園。

 

這一天,憍薩羅國波斯匿王來見佛陀,身上穿的衣服還沾著灰塵,很像剛在外

面忙完什麼事,沒回皇宮換衣服就過來的樣子。佛陀因而招呼他說:

 

「大王!您從哪裡忙完過來的?」

 

「世尊!我身為一國之王,為眾人的首領,在眾人當中自由自在,我得努力於統理國政,保有我的王位。一國之君,領有廣大的土地,有國王必須做的事,我就是剛剛結束了今天的巡察而過來的。」

 

波斯匿王這樣的回答,好像有「當國王是很忙的,不像你們出家人那麼閒」的意味,所以佛陀就說了:

 

「大王!現在我來問你,大王就隨你自己的意思回答我好了。

 

譬如,有一位你信得過的人,從東方來,告訴國王說:

 

『我剛從東方過來,看見那邊有一座既堅硬又廣大的石頭山,正朝著這裡磨地而來,大石頭山所經之處,所有的眾生、花草樹木之類的東西,都全被壓碎了。』

 

不僅是東方,南方、西方、北方同時都有你信得過的人來告訴你,說在他們來的方向,也有那樣的大石頭山壓過來,大王!你想想看,人身難得,面對這麼恐怖、險惡的災難,沒有眾生可以倖免,你應當怎麼辦呢?」

 

「世尊!這樣滅盡人類的死亡大災難,再得人身恐怕更難了!除了行正法、修善行、積功德,於佛法專心精進外,別無他法了。」

 

「大王!怎麼你不再說:身為眾人的首領,自由自在的一國之君,有廣大的領土與人民必須統理呢?」

 

「唉,世尊!那只是沒事時的高調罷了,一旦與他人發生語言、財寶、軍事衝突時,即令為一國之王,也無法自由自在,衝突有輸有贏,輸贏是不一定的。更何況,當死亡壓到頭上來時,國王即使有再強猛的軍隊、再厲害的咒術大臣、再多的黃金財寶也抵擋不了啊!所以我會說,當那險惡、恐怖的災難突然發生時,眾生都無法倖免,人身難得,除了行正法、修善行、積功德,專心歸依於佛陀所教導的外,是無計可施了。」

 

「這就對了,大王!老、病、死經常折磨、逼迫眾生,怎麼辦呢?只有在佛法中好好地精進修學,才是辦法。」

 

※      ※      ※

 

佛陀曾經為比丘們說了一個比喻,來鼓勵人們努力修學佛法。

佛陀說:

 

「譬如,有個時期,大地都被海水淹沒了,海上有一頭壽命難以計量的海龜,因為眼瞎了而在海裡毫無目摽的漫游,大約一百年才會將頭伸出水面一次。同時,海面上有一塊中間破個洞的木頭,隨者風浪任意漂浮。

 

這樣,那隻盲龜每百年將頭浮出水面時,能恰好鑽入那塊浮木的破洞嗎?」

 

「太難了,世尊!盲龜漫無目的的游,浮木隨風浪任意的漂,要經過多少時間才遇得上啊!」尊者阿難回答。

 

所以,佛陀勉勵比丘們說:

 

「盲龜與浮木很難相遇,不過,相較起來,愚癡凡夫在生死中漂流,能夠生得為人,暫得人身的機會就更難了。為什麼呢?因為眾生缺乏正法與正義的指引,所以,行為上缺乏正行與善行,多是弱肉強食,殺來殺去,造了無量惡業的緣故。

 

因此,比丘們!如果還未能現證四聖諦,應當想盡辦法,努力修學以體證四聖諦。」

 


按語:
 

一、本則故事前段取材自《增一阿含第三一品第四經》,中段取材自《雜阿含第一一四七經》、《相應部第三相應第二五經》,後段取材自《雜阿含第四0六經》、《相應部第五六相應第四七經》,另參考《中部第一二九經》。

 

二、五種神通,原譯文作「五通」,應是指「神足、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等五種神通。這是從修四禪等根本定,所得到的超常能力。

 

三、死神,原譯文作「伺命」,意思是掌管人們命數的神,這是印度當時傳統婆羅門教的信仰,不是佛陀的主張。佛法說「緣起」,說「生」是「生的因緣」具足了,「死」是「生的因緣」消散的結果。因緣是相互關聯,錯綜複雜的,每個因緣的背後,又是一連串的因緣,所以不存在著單獨的因緣,因此也不會有「主宰者」、「創造神」,「死神」當然也不存在了。此處的「死神」,應當以「死亡」來理解。

 

四、《雜阿含第一二0五經》中說:「生者必有死,生則受諸苦。」《增一阿含第三二品第六經》等更說:「一切行無常,生者必有死。不生則不死,此滅為最樂。」死亡,對任何眾生來說,都是不能避免的巨大壓迫,要徹底地解除這種壓迫,只有在佛法中精進修學,以得解脫──滅,也就是不再流轉生死。不再流轉生死,才是不生;只有不生,才能不死。

 

五、故事的末段,佛陀以「盲龜與浮木」說明「人身難得」,目的還在於四聖諦 佛法的勸學。

 

來源:http://www.yinshun.org/


© 2008 -2024  Phật Học Online |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