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ật Học Online

法華經講演錄 (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太虛大師講述

 

民國十年秋在北京

 

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一乘果中已滿之佛果,前已釋竟,以下明未滿果。未滿果者,即因中之果。釋之者有三品,以隨喜功德品為首,在全經品第中則居第十八也。

 

隨者、不違反之意,喜、即受心所中之喜受。根塵識三和合為受,即所領受之境,能領受之心、與居心境間之根、和合而起受心也。順受為喜,違受為苦,不違不順之受為捨。凡對一切境,皆先領受而後思想。此品所明為領受之喜,顯心與所聞之佛境相順而不相違。苟非夙植德本,深具善根,何由致此?蓋此諸人,本有法性之德,無漏之功,故一聞妙法,便現有隨順喜悅之相,能使本有之功德相顯現分明,發榮滋長也。

 

五法力中第四為聞法,由從他聞能生隨喜,故為法力之一。為明法力所由生,故有此品。

 

丙二  明未滿果

丁一  傍隨喜福果

戊一  彌勒請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法華經隨喜者,得幾所福』?而說偈言:『世尊滅度後,其有聞是經,若能隨喜者,為得幾所福』?

 

聞,兼攝見聞二義。幾所福、猶言幾許福。

 

戊二  世尊答

己一  長行

庚一  校量為問

 

爾時、佛告彌勒菩薩摩訶薩:『阿逸多!如來滅後,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餘智者若長、若幼,聞是經隨喜已,從法會出至於餘處──若在僧坊,若空閒地,若城邑巷陌、聚落田里如其所聞,為父母、宗親、善友知識隨力演說。是諸人等聞已隨喜,復行轉教。餘人聞已,亦隨喜轉教。如是展轉至第五十,阿逸多!其第五十善男子、善女人隨喜功德,我今說之,汝當善聽!

 

首明能隨喜之人。比丘等四眾,為已信佛法、受戒修行者。餘智者、指尚未聞法修行之眾。隨喜、即見人得益心生歡喜,不生嫉妒;聞所說法,與心和順,不生違戾。宗親、同宗之親族。知識、相知相識之人。隨喜聞法及隨喜演說,均不必得於經之全義,至展轉傳說之後,其義當益不完。直至第五十人者,極言所傳法義之微,其隨喜功德當至有限也。

 

『若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六趣四生眾生──卵生、胎生、溼生、化生,若有形、無形,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無足、二足、四足、多足,如是等在眾生數者,有人求福,隨其所欲娛樂之具皆給與之。一一眾生,與滿閻浮提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諸妙珍寶,及象馬車乘、七寶所成宮殿樓閣等,是大施主如是布施滿八十年已。

 

此下明所校量之境。四生,即胎、卵、濕、化。自卵生以下,若加非有形、非無形兩類,共名十二類生。又四生亦可通攝十二類生,因化生可攝形、想等類也。此以生類為別。無足、即腹行類,合二足、四足、多足等,皆以足數為別。在眾生數者,指一切含靈之類。有人求福,猶云此眾生中有求福者,非專指人類也。世界既多,生類又眾,廣大布施更歷多年,其財施功德之勝如此。

 

『而作是念:我已施眾生娛樂之具,隨意所欲。然此眾生皆已衰老,年過八十,髮白面皺,將死不久,我當以佛法而訓導之。即集此眾生,宣布法化,示教、利喜,一時皆得須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羅漢道,盡諸有漏,於深禪定皆得自在,具八解脫。

 

既有財施,則眾生生活上之苦已為除免,然眾生老病之苦,生死流轉之苦,尚難獲免。此非財施之力所能拔濟,故更以佛之解脫法示教利喜,令次第證於四果,成阿羅漢。盡諸有漏,為斷性障。於諸禪定皆得自在,為斷定障。性障由無始俱來,定障則由修習而得者。執著斷盡,則生死本空,遂得小乘涅槃,其法施功德之勝又如此。

 

『於汝意云何?是大施主所得功德寧為多不?』彌勒白佛言:『世尊!是人功德甚多,無量無邊。若是施主,但施眾生一切樂具,功德無量,何況令得阿羅漢果』!

 

此校量施主功德。

 

庚二  正成校量

辛一  成傍隨喜功德

 

佛告彌勒:『我今分明語汝:是人以一切樂具施於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六趣眾生又令得阿羅漢果,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聞法華經一偈、隨喜功德,百分、千分、百千萬億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知。

 

此釋成施主功德不如第五十人隨喜功德之少分。蓋財施只救世人生計之苦,至法施雖令人人得證阿羅漢果亦仍非究竟解脫;又況得阿羅漢者,著於小乘涅槃,於眾生究有何益?故不如聞妙法一偈者功德之大也。

 

『阿逸多!如是第五十人,展轉聞法華經隨喜功德,尚無量無邊阿僧祇,何況最初於會中聞而隨喜者,其福復勝,無量無邊阿僧祇不可得比!

 

此釋成最初隨喜法會者之福更較第五十人為勝。蓋此第五十人,能以隨喜之法施饒益眾生,皆由展轉傳說經義所致;而此展轉傳說,則皆第五十人以前諸人之力;而推展轉傳說之由來,非有最初隨喜法會者之隨喜演說,又曷克致此!是此最初者之功德,皆餘人功德之所從出,故其福無可得比。蓋一人、一時之法會隨喜,一偈、一句之隨喜演說,其發端雖微,而往往能喚起夙具智根之人,由聞起信,由信生解,由解起行,由行證果,諸佛諸祖豐盛偉大之佛事業,蓋莫不肇基於是。故一人、一言之佛法功德,實非可以限量計也。

 

辛二  成正隨喜功德

 

『又、阿逸多!若人為是經故,往詣僧坊,若坐、若立,須臾聽受,緣是功德,轉身所生得好上妙象馬車乘、珍寶輦輿,及乘天宮。若復有人於講法處坐,更有人來勸令坐聽,若分座令坐,是人功德,轉身得帝釋坐處,若梵王坐處,若轉輪聖王所坐之處。

 

此釋聽聞隨喜、及勸聽隨喜之果。及乘天宮,謂色界天等得乘宮殿往來空中也。勸坐、分座,令得久聽,自身雖未宏法,即為助人宏法,故隨各人功行,轉身可得天人等王位之福報。

 

『阿逸多!若復有人語餘人言:『有經名法華,可共往聽。即受其教,乃至須臾間聞,是人功德,轉身得與陀羅尼菩薩共生一處,利根智慧,百千萬世終不瘖啞。

 

此下詳釋勸聽隨喜之果。先釋得好善友。即受其教,謂此餘人中有人即從其言而往聽也。是人、指勸人聽經之人。陀羅尼菩薩,指五地以上。得與共處,故常聞法,因能完成慧德,永劫不遭瘖啞。

 

『口氣不臭,舌常無病,口亦無病;齒不垢黑、不黃、不疏、亦不缺落,不差不曲;脣不下垂,亦不褰縮,不麤澀,不瘡胗,亦不缺壞,亦不咼斜,不厚不大,亦不黧黑,無諸可惡,鼻不匾□,亦不曲戾;面色不黑,亦不狹長,亦不窊曲,無有一切不可喜相。脣、舌、牙齒悉皆嚴好,鼻修高直,面貌圓滿,眉高而長,額廣平正,人相具足。

 

此釋福相莊嚴。差、謂齒參差。曲、謂齒屈曲。褰音愆,義與縮同。脣下垂則長,褰縮則短,麤則不細,澀則不滑,脣瘍為胗,不正為咼,皆脣之惡相。□、即俗書之□,匾薄曰□。不正為戾。狹與狹同。窊音窪,義與凹同。以上口、脣、齒、鼻、面五節,分顯正報莊嚴之相。自脣、舌、牙齒句以下,總敘善根深厚,諸相具足之相。

 

『世世所生,見佛聞法,信受教誨。

 

此釋生生見佛。能見佛聞法世世不斷,則終當成佛,其福慧何可幾及也?

 

『阿逸多!汝且觀是勸於一人令往聽法功德如此,何況一心聽說讀誦,而於大眾為人分別,如說修行』!

 

此釋舉劣成勝。謂勸一人聽法者所獲色相莊嚴之報,只為劣果。舉此、正以釋成自能聽說,并勸眾如說修行者之功德殊勝也。

 

己二  重頌

庚一  頌傍隨喜之福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若人於法會,得聞是經典,乃至於一偈,隨喜為他說,如是展轉教,至於第五十。最後人獲福,今當分別之:如有大施主,供給無量眾,具滿八十歲,隨意之所欲。見彼衰老相,髮白而面皺,齒疏形枯竭,念其死不久,我今應當教,令得於道果。即為方便說,涅槃真實法:「世皆不牢固,如水沫、泡、燄,汝等咸應當,疾生厭離心」!諸人聞是法,皆得阿羅漢,具足六神通,三明八解脫。最後第五十,聞一偈隨喜,是人福勝彼,不可為譬喻。如是展轉聞,其福尚無量,何況於法會,初聞隨喜者?

 

傍隨喜,即展轉聞法之眾。

 

庚二  頌正隨喜之福

 

『若有勸一人,將引聽法華,言此經深妙,千萬劫難遇,即受教往聽,乃至須臾聞,斯人之福報,今當分別說:世世無口患;齒不疏黑黃,脣不厚褰缺,無有可惡相;舌不乾黑短。鼻高修且直,額廣而平正,面目悉端嚴,為人所喜見。口氣無臭穢,優缽華之香,常從其口出。若故詣僧坊,欲聽法華經,須臾聞歡喜,今當說其福:後生天人中,得妙象馬車,珍寶之輦輿,及乘天宮殿。若於講法處,勸人坐聽經,是福因緣得釋梵轉輪座。何況一心聽,解說其義趣,如說而修行,其福不可限』。

 

正隨喜、即自往聞法,及勸人聽法者。優缽華、即青蓮花。

 

來源:www.book853.com


© 2008 -2024  Phật Học Online |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