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ật Học Online

新浪微訪談:網路中如何學習佛法
濟群法師

 

問:網上學佛是不是也要皈依?怎麼才能皈依?
   答:皈依是學佛的起點,不論網上網下,真正學佛都得皈依。皈依,首先得瞭解其內涵,然後到如法道場參加相關儀式。

   問:我們應該如何對待網路上眾說紛紜的修行方法?
   答:瞭解佛法五大核心要素,即皈依、發心、戒律、正見、止觀,就不會在眾說紛紜中不知所措了。

   問:如何系統信仰佛教,怎樣學習?
   答:首先是把握佛法的核心要素,詳見《佛法修學次第的思考》一文,有機會可以參加菩提書院的三級修學。

   問:不是修得很精進,只是念念咒語,算是佛法修行嗎?有功德嗎?
   答:算不算修行,取決於你為什麼而念,又怎麼在念。有沒有功德,也是同樣的標準。

   問:我怎麼老感覺我就是佛?
   答:先瞭解佛的內涵是什麼,再看看自己像不像。

   問:佛家常求心無一物,但對世間的無欲無求讓我覺得生活就沒意義了,和草木無異,請指點。

   答:心無一物,是心不粘著於外物,保有內心的寧靜和空靈,但還要以智慧觀照一切,明辨是非,同時以慈悲心利益眾生,絕非草木般沒有知覺。

   問:我正在學佛,很想皈依。但聽說皈依要受五戒,我恐怕還做不到其中的一兩項,是否不皈依就不是佛弟子?

   答:皈依是學佛的前提,不皈依就不算是正式的佛弟子。至於受戒,能受五戒當然最好,如果條件不具足,先分受一條至四條也是可以的。

   問:如何修方能不退轉?
   答:深信三寶、發心正確、遵守戒律、具足正見,並通過禪修將聞思正見落實於心行。

   問:怎樣看待身邊的人追求物質和虛榮?
   答:看清自己,慈悲他人。

   問:懶惰的習氣很重怎麼辦?自己也知道應該精進,但總是忍不住浪費時間,然後在自我厭惡中又浪費了時間。
   答:多念死無常,把每一天當做最後一天來過。

   問:西園是不是有師父的講座可以聽?
   答:網上就有很多講座可以聽。

   問:許多網路遊戲都是打打殺殺的,玩這種遊戲會造惡業嗎?
   答:玩這種遊戲,會在內心形成不善的種子,留下不善的相續,同樣需要戒除。

   問:如何處理好善待家人和不黏著之間的關係?
   答:瞭解人際關係中的因緣因果,了知這種關係的如夢如幻,同時又要以慈悲心善待之。

   問:怎麼才能有平常心?
   答:修學佛法,才能培養平常心。有了平常心,才能以平常心對待身邊的事。

   問:剛剛受持了三皈五戒,如何才能懺悔之前造下的罪業?
   答:每天多念三皈依,至誠憶念三寶。

   問:人生的意義在何?
   答:人生的意義在於完善自己,幫助他人,也就是佛教所說的自利利他,自覺覺他。

   問:我對他人慈悲,他人卻贈我以傷悲。遇人辱駡,我若反罵,只顯我低下;我若忍讓,卻因強忍而自傷心肝。如何是好?

   答:學會用智慧去接納,就能坦然地面對,善巧地處理,沒什麼需要強忍的。

   問:人的痛苦如何產生,要如何解除?
   答:痛苦是因內心的迷惑、煩惱、需求和執著而產生。學習佛法,可以幫助我們認清痛苦根源,並從根本上予以解除。

   問:正在學佛,很想皈依,什麼時間能皈依?我要做您的弟子。
   答:蘇州西園寺每年五一和十一期間都有皈依法會,可以和弘法部聯繫:0512-65511746

   問:初入門者,是否適合讀印順導師的著作?
   答:印老的《佛法概論》和《成佛之道》是很好的入門典籍。

   問:如何看待過去,又如何看待回憶?我不執著過去,卻無法抹去回憶。
   答:過去的一切都如夢如幻,境界現前時,安住當下,不必在意。

   問:有什麼快速成佛的方法嗎?
   答:有次第地修學,慢慢修來快快到。

   問:作為一名大學生,應以怎樣的心態學習佛法?
   答:認識人生,改善人生,覺悟人生。

   問:安住當下,是否意味著對將來沒有規劃?
   答:學佛是要發大心,行大願的,這是最長遠的規劃。但確立目標之後,需要安住當下,才能穩步前進。

   問:如何消除心中明知不該有的執念?
   答:看清為什麼不應該,再反觀不應該的執念是個什麼。

   問:皈依需要做哪些準備?
   答:深刻認識到皈依對人生的意義。

   問:感恩幾天在靜修營的美好生活,簡直是世外桃源。可一開始工作,人與人的關係立刻發生了逆轉,無論你怎麼為別人著想,別人也不會對你有任何感恩,只有道德淪喪的自私行為,應該如何處理?

   答:把靜修營中學到的佛法帶到生活中,以慈悲心理解和接納他人,再以佛法智慧去處理問題。

   問:如何看待生活中那些煩心的事情?
   答:去掉你的煩心。

   問:有些初學者依止的善知識有好幾位,同時在學幾個課程,還花不少時間去聖地求加持,法師怎麼看?

   答:能找到系統、有效的修學方法,首先應該一門深入,然後可以根據自身能力廣學多聞。

   問:想皈依佛門,但放不下對老人、孩子的責任,怎麼辦?
   答:皈依佛門之後,你會更好地承擔起這些責任。

   問:如何把佛法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答:把佛法智慧變成自己的觀念和認識,自然就能應用到生活中。

   問:弟子皈依並受了五戒,但時常產生憊懶情緒。每當我要更努力的時候,心裡就會產生抵觸,怎樣克服?
   答:瞭解皈依和受戒的意義,並且深刻認識到輪回的痛苦,你就不敢憊懶也不會抵觸了。

   問:當別人說的話很不中聽,語氣也重,但是又沒錯。自己心裡煩,怎麼辦?
   答:克服嗔心,學會接納。

   問:請問精進與執著如何區分?
   答:在精進過程中保有無所得的心,就可以做到精進而不執著,否則的話,精進確實容易落入執著。

   問:六年前受了五戒,今天看來,幾乎全沒守住。現在發心持戒,是否為時已晚?可以再次受戒嗎?
   答:可以再次受戒,但首先要生起慚愧、懺悔之心,並發願認真受持。

   問:注意力特別容易分散的人,採用什麼修行方法好?
   答:專注地念佛或禪修,都可以達到攝心的效果。

   問:您怎麼看現代社會的價值觀、利益觀,年輕人在前途和良心之間如何取捨?
   答:當今社會的價值觀比較短視,不能給人帶來真正的利益和快樂,學佛才能幫助我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而良心是實現這種價值觀的重要基礎。有良心,才會有前途。

   問:若是要求自己每天念誦佛經,是不是執著呢?
   答:剛開始學佛,需要一定的執著,否則很難建立良好習慣,改變不良串習。隨著修學的深入,自然會超越執著。

   問:學習佛法,到底是為了成佛,還是只為學法?
   答:學佛是為了成佛,但必須通過學法才能走上生命覺醒之道,最終成就佛果。

   問:學佛者應有出離心,可看到社會上一些不公平的事,我都會忍不住憤怒,這樣對嗎?如果不對,又該如何克制?
   答:管好自己,慈悲他人。

   問:為什麼明知自己的選擇和想法是錯誤的,還要這樣做?
   答:多數人的生命都不能自主,所以我們要培養自主力,才能做自己的主人。

   問:初學佛者,聽什麼經比較好?
   答:初學佛者,先要瞭解佛陀的修行歷程,瞭解佛法的根本綱要。請聽走近佛陀,認識佛法”————http://www.jiqun.com/dispfile.php?id=6552

   今天的訪談到此結束,祝各位六時吉祥!福慧雙增!

  2012-10-9

 

來源:www.jcedu.org


© 2008 -2024  Phật Học Online |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