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ật Học Online

中國佛教美術漫談
常任俠

 

隋唐代的壁畫,今存於麥積山石窟與敦煌的莫高窟,敦煌所存唐代壁畫,尤為富美,色彩鮮麗,人物造型端莊華貴,男女的形貌,都非常映麗。往往以當時的貴官貴嬪為範。音樂弦管、胡旋、柘枝,都搬到佛前演奏,極樂世界也就是人間的世界。盡態極妍,較之阿旃陀壁畫,尤或過之。


  敦煌莫高窟有唐代壁畫與彩塑的洞窟共207個,可分初、盛、中、晚四期。其重要的洞窟,如初唐的第220窟,造於貞觀十六年(642);盛唐的第335窟,造於垂拱二年(686),第130窟和第172窟,造於開元、天寶年間(西元八世紀前半);中唐的第112窟,晚唐的第156窟(此窟為張議潮建,窟外北壁上有鹹通六年——西元856年所寫的莫高畫記)等,都存有輝煌燦爛的作品,可為唐代佛教美術的代表。這些洞窟壁畫,雖則出於無名畫家之手,但是研究它的作風,應該與吳道子、閻立本諸大家的作品是相一致的。例如壁畫中的維摩詰經變,在座前的聽眾,有諸貴官,與現存的閻立本的帝王圖相似,由此可以推知這些圖像應有共同的畫法,為當時的規範。


  佛教美術在雕塑方面,也有其偉大的創造。在佛教東來的通路上,經過新疆維族自治區時,遺留有古代龜茲、高昌等洞窟的造像,經過甘肅河西走廊時,遺留有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永靖炳靈寺、天水麥積山等石窟造像;再東進而有山西大同雲岡、河南洛陽龍門、山西太原天龍山、河北磁縣響堂山、河南鞏縣石窟寺、山東雲門山、江蘇連雲港、遼寧義縣萬佛堂等大小石窟造像,蔚為盛觀。在江南的有攝山石窟像,分佈既廣,數目亦多,不能備舉。樂山大佛,尤呈偉觀。從北魏到隋唐時期,中國的雕塑藝術,在佛教方面,創造了很多偉大的工程,以上所記的各石窟中,亦以北魏隋唐時代的最為精美,其中雲岡與龍門的石刻,可為代表。其他全國各寺院中的金銅造像、石刻造像碑、木雕、夾貯幹漆造像,還不計其數。佛教對於中國的雕刻與彩塑藝術,留下很大的成績,在北魏時期的石窟造像,或受有外來影響,但與印度犍陀羅造像和笈多造像,也各有不同的風格,至唐代而民族形式,愈深成熟,它的妙相莊嚴,表現了中國人的氣魄,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藝術水準。在甘肅的敦煌與天水麥積山,由於石質是礫岩,不便雕刻,匠心獨造,改用彩塑,唐塑在莫高窟中,煥發光彩。江南楊惠之,成為泥塑名家。自後宋元以來,各寺泥塑甚多。此種技法,也是中國佛教藝術所特有的。


來源:www.jcedu.org


© 2008 -2024  Phật Học Online |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