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ật Học Online

清心語錄
慧律法師


  每個人都有缺點,而克制和改正這些不良的特質,就是成長和成熟的過程。但是,如果不求改進,又發現別人不喜歡,這時自我膨脹的心態,會認為別人在嫉妒你。
  
  
一經打擊就灰心洩氣的,永遠是個失敗者。
  
  
不依靠他人,並不是指孤高自傲,拒絕他人的關懷。其最重要的是你必須體認,自己的事要自己解決,不能一意想接受別人的幫助,這是責無旁貸的。
  
  
有強烈虛榮心的人,自己的事就已經把自己填滿了,那還有餘地容納其他的事物。
  
  
當我們聽到,有人開始在非難別人的時候,若立刻加以勸阻,大家就能相處的比較和諧。
  
  
當你因他人的錯誤而發怒時,別忘了回頭反省自己的錯誤,如此一來,你就會打消你的怒氣了。
  
  
我們的煩惱、不安,主要是因為我們忘了改變自己,而只想改正他人引起的。
  
  
與人衝突的時候,想想互助法則吧!想想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不久你即會養成無諍的習慣。
  
  
別讓多愁善感來折磨你自己!
  
  
世上的不幸,大部份來自於人們,都自以為擁有處罰他人的權利,而「以眼還眼」。
  
  
多少個你以為「再也活不下去」的難事,往往在不久之後,只是鮮明或模糊的回憶罷了,你必須學會接受既成的事實,才能招架任何不幸的後果。終究,「時間總會過去的」。
  
  
與其陶醉於不可能存在的絕對把握,倒不如保持一顆謙虛的心向前邁進。
  
  
假如你遭到不幸,不要只從你的行為中去尋找原因,而是要從造成這種行為的思想當中去尋找。同樣的,若有某種外在事情讓你悲苦,不要從別人的行為中去尋找原因,應該從引起那種行為的動力中去尋找。
  
  
你總為自己的不幸而悲歎,但只要你想想別人也和你一樣當受著不幸,你對自己的苦惱,就不會那麼難以忍受了。
  
  
不必考慮在別人眼中,你是不是成功。真正的成功,是自己已盡力而為,所產生的心安理得。
  
  
一個人走錯了方向,必自食其果,假如我們瞭解這一點,就不會再對人感到憤滿,也不再跟人有爭執。
  
  
大部分的人,總是用放大鏡,去看別人的短處,卻沒有想到,這種行為正是自己的缺點。
  
  
一般人的生活和行為,都是一部分根據自己的想法,一部分根據別人的想法。根據自己的想法到何種程度,根據別人的想法到何種程度,便產生了人與人之間的主要差異。
  
  
栽培人有很多途徑,引起爭辯也有不少方法,但是只有一個方法,能攪得天翻地覆,一蹋糊塗,那就是強迫別人一定要照你的方法去做。
  

 

來源:www.book853.com


© 2008 -2024  Phật Học Online |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