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對湛然大師“佛法僧”之淺探
一、前 言
根據《隋唐佛教史》(湯用彤著)論,天台宗名字之產
生,乃由於湛然大師《法華經大義》中言“多有諸家,今暫歸天台宗”。
天台宗之名與天台宗創立並不同時,天台思想之完備化,
糸統化已在智者大師時完成。他生於梁武帝大同四年(538),卒於隋文帝開皇十七
年(598)。其思想開創佛教新面目。以宏觀論,其中有五時八教判教論,一念三千實相論,三
諦圓融真理論,定慧雙修實踐論,及性具善惡之宗教倫理論。
日本思想家池田大作曾經說過:“天台宗立足於中國古來
諸多思想和佛教思想的交匯處,使中國佛教形成一個能動的體系。”
太虛大師有言:“其獨創一代時教者,首推天台。天台以
教觀並弘,止觀不異,以求二諦圓融,統攝雙彰,使佛教般若淨化思想與方便濟世之菩薩精神,能實現於世。”
近代名師多主張“教演天台,行歸淨土”。天台教理“教觀雙美,乘戒俱急”,故值得學人用心探
討,而天台宗第九祖湛然大師不但定立天台宗名字,亦在中唐時中興台宗。其“無情有性”說更將眾生平等理論大力擴充,將“大乘
起信論”的真如不變隨緣義整合於天台教觀體系內,故探討他對佛法僧看法及其與當代社會之關係,實可見天台宗承傳之一斑。
二、湛然大師簡介
湛然大師,中國唐朝人。俗姓戚。生於公元七一一年,卒於公元七八二年。祖籍晉陵荊溪(江蘇宜興),世稱荊溪湛然。自幼有超然邁俗之志,聰明絕頂。年十七,遇金華方岩禪師授以止觀之法。開元十八年,8隨玄朗學天台教觀。天寶七年(748)投宜興淨樂寺出家。一生勤修勤講勤寫,成一代宗師。世尊為中土天台宗第九祖教觀總持。
三、湛然大師對佛寶之看法
天台宗以“妙法蓮華經”為主幹,關於佛之壽命,在法華
經說得很清楚“爾時佛告大菩薩眾,諸善男子,今當分明宣語汝等,是諸世界,若著微塵及不著者,盡以為塵,一塵一劫。我成佛已來,復
過於此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只劫。”(壽量品)釋迦佛本來成佛已久,來此世上祇是方便說法“又以種種方便,說微妙法,能令
眾生髮歡喜心”,“為眾生故,以方便力,言當滅度”。其實涅槃也是方便,令世人有懷念之心而修道。佛陀其實常住於世,如果你有禪定到家之功力,也可以看
到佛陀還在說法呢!
湛然大師在他之“止觀輔行傳弘決”卷一中說到佛寶,他
認為佛具三身,即法身、報身、應化身,三身相即,一體互融。其書中有言“既許法身遍一切處,報、應未嘗離於法身,
況法身處二身常在,故知三身遍於諸法,何獨法身?”湛然大師認為佛寶永恆存在;佛之本質亦是一切現象本質之實在性。佛寶乃真如,心、佛、眾生皆無差異,佛寶遍一切法。
四、湛然大師對法寶之看法
湛然大師力弘天台法門,當以天台法理為法寶。據張曼濤“天台學概論”,天台宗依以下四經二論而成
立:
妙法蓮華經七卷
大般涅槃經四十卷
大品般若經四十七卷
菩薩瓔珞本業經二卷
大智度論百卷
中觀論六卷
以上經論除大般涅槃經為北涼曇無讖譯,菩薩瓔珞本業經
為姚秦竺佛念譯之外,其餘都是姚秦鳩摩羅什譯本。
湛然大師並非墨守成規,其思想超卓,著作極多。據朱封鰲之“中華天台宗通史”,湛然大師主要有以下著
作:
法華文句疏記三十卷
法華玄義釋簽十卷
摩訶止觀輔行傳弘決十卷
觀心誦經記
華嚴骨目
法華三昧補助儀
維摩經略疏
法華大意
始終心要一卷
法華五百問論三卷
止觀輔行搜要記
受菩薩戒儀
維摩經疏記三卷
法華三大部科文
涅槃經再治疏
湛然大師對法之看法,主要有以下三論:
(1)理具三千說:湛然大師言“於一念中理具三千,故
曰念中具有因果、凡聖、大小、依正、自他。…… 故雖三千有而不有,共而不染,離亦不分,雖一一遍亦無所在。”(金剛
錍)
依“摩訶止觀”言:“一心具十法界,一法界具十法界,
百法界,一界具三十種世間,百法即具三千種世間。心即法,法即心,心法圓融無礙。”
(2)無情有性說:在大正藏卷三十八中,湛然大師說到
“一切諸法無非三諦,無非佛性,若不爾者,如何云眾生身中有於虛空?眾生既有,餘處豈無?”
湛然大師之“無性有性說”根本就是中道佛性之圓滿了義
觀,把平等觀延至一切萬物。如此大菩薩胸懷!
(3)隨緣不變說:諸佛菩薩各隨因緣,廣度眾生,在事
用上現各種身,說各種法,然亦保持如如不動之清淨本性,此乃隨緣不變。而在清淨不變之基礎上,善巧掌握度生機緣,大慈大悲,
此乃不變隨緣矣!
五、湛然大師對僧寶之看法
說到僧寶,就必須說天台宗之傳承,據“天台學概論”中
提到天台傳承自常寂光土第一義諦靈山淨土久遠實成多寶塔中大牟尼尊西天至中土祖師:1摩訶迦葉、2阿難陀、3商那和修、4優婆鞠多、5提多
迦、6彌遮迦、7佛陀難提、8佛陀密多、9協比丘、10富那奢比丘、11馬鳴菩薩、12比羅比丘、13龍樹菩薩、14天
竺須利耶穌摩、15鳩摩羅什三藏、16雙林傳大士齊高之世慧文大師、17天竺靈山聽眾陳朝南嶽慧思大師、18天竺靈山聽眾隋天台智者大師、l9國清
寺灌頂大師、20國清寺智威大師、21天宮寺慧威大師、22古溪玄朗大師、23荊溪湛然大師。
湛然大師對僧寶看法,典籍並無特別記載。然觀大師言行,可推測他心中之僧寶應是律己嚴而以弘法
為終生事業之佛陀傳人。
“佛祖統記”中有記述他對門人說:“道之難行也,我知
之之矣!動以觀其複,動以應其物,二俱不住,乃蹈乎大方。今之人或盪於空,或膠於有,自病病他,道用不振。將欲取正,
舍予誰歸?”
筆者認為作為僧寶,乃和合聖眾,上承佛道,下化眾生。勇於承擔,修己濟世,當為佛弟子之楷模!
唐天寶、大歷年間,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先後請湛然
大師赴京應供,他皆託病婉辭。大歷年間,湛然大師居天台赤城山悟月洞,後居佛隴“大
布而衣,一床而居。”他的弟子不少名僧、大臣、學者。他不貪享樂,“以身誨人,耆年不倦。”品行高潔,不愧
一代宗師。
六、總 述
筆者認為湛然大師乃一代宗師,獨力復興天台;如以文字
推敲而定立其對“佛法僧”之看法,未兔流於淺薄。
大師能全面闡釋智者大師之思想體系,廣為流布而深入人
心,必對“一念三千”這“心即實相(妙法蓮花經內說到諸法實相,世間相常住)”了解甚深。國土世問,眾生世間,五蘊世間每個都有十法界,每個法
界都有十如是(妙法蓮花經中說到: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而每法界中
又有十法界,如是三千法界盡在一念之中。
“一念三千”乃主體自身活動中投射相應現象,主客不可
分割,思維與存在同一。在一定條件下,十界互具,互為轉化。所以“佛法僧”三寶在湛然大師心中,亦應是在一念之
中。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萬法森羅,在一念中;心中有覺,
何嘗無佛;心中有戒定慧,何嘗無法;心中有和合修持承受正法性,何嘗無僧。
玆以一偈作結:
佛是佛來佛在心,法是法來法常新。
和尚喇嘛同是僧,三寶一念已出塵!
乙、湛然大師與當代社會的關係
湛然大師,為天台宗中興開創卓越之局面,令當代佛教界
不斷地反思。當時大德名士,共宣天台,盛極一時。 “志磐佛祖統記”說:“識者謂荊溪不生,圓義將永沉
矣!”而其最大影響是開創日本天台宗。玆分述如下:
一、湛然大師與當代文學藝術的關係
湛然大師在中唐聲望甚高,據“天台九祖傳、湛然傳”中
記載“受業身通者,三十有九僧,搢紳先生高位崇名屈體承教者,又數十人。 ”這裡說的文人是梁肅、顏真卿、柳宗元、陸淳等。
梁肅(753-793)是唐代文運動之先驅,韓愈、李
翱都曾受業其門下,他們是古文運動之關鍵人物。梁肅嘗從天台教,甚精於止觀。每日講說,四眾就學者非常踴躍。
梁肅在當時政治及文史上均有地位,他曾是太子侍讀,史
館編修、翰木林學士,所編有關天台宗書籍,如“常州建安寺止觀院記”,“維摩經略疏序”等。而其“台州隋故智者大師修禪道場碑銘并序”及“荊溪大
師碑”,都有很高之文學及歷史價值。梁肅寫的“止觀統例”為天台義學之重要文獻。今舉其序數句以作參照:
夫止觀何謂也?導萬物之理而復於實際者也。實際者何也?性之本也。物之所不能複者,昏與動使然也。照昏者謂之明,駐動者謂之靜。明與靜,止觀之體也。
本文說理詳盡,聲鈞鏗鏘,對當代思想界文學界皆有影
響,諸多大臣均慕名學佛。
當代另一大家柳宗元(773-819),外服儒風,內
崇梵行。他因永貞革新失敗,謫居永州古廟龍興寺精研天台教理,
他曾說:“佛道逾遠,異端競起,唯天台大師為得其說。和尚紹承本統,以順中道,凡受教者,不失其宗。”他把天台中道思想與儒家中
庸結合起來,提出:“謹守而中兮,與時偕行”的新思維方式。玆錄其“巽公(重巽和尚)院五首”其中一首以作參照:
結習自無始,論溺窮苦源。流形及玆世,始悟三空門。華堂開淨域,圖像煥且繁,清冷樊眾香,微妙歌法言。稽首愧導師,超遙謝塵喧。
湛然大師不但影響當時之文學及思想方式,亦影響當代書
法。一代名書法家顏真卿(709-785)篤信天台教義,
公嘗抄法華經,筆力雄渾,世稱顏體。
他作“天台智者大師畫贊”中稱讚智者大師:
常居西面化在東,八載瓦官闡禪風,
敷演《智度》發禪蒙,梁陳舊德皆仰崇。
稱讚湛然大師殊勝德望:
荊溪妙樂間生孫,廣述祖教補乾坤。
直至現在,顏氏寫之經書仍為書法藍本。
二、湛然大師與當代日本僧人之關係
湛然有弟子道邃,而道邃有日本弟子名為最澄
(767-822),最澄俗姓三津首。幼名廣野,近江滋賀人,幼年出家。他感於當時日本是有權教、小乘而未有一乘圓義,遂立志
入唐取經。天皇延慶二十二年(803),他由難波(大阪)出發,
遭風暴折回;次年從筑紫(福岡)出發,抵明州(寧波),同行有弘法大師空海。
最澄在華期間,其傳法門遍及圓、密、禪、戒四宗,但他
獨慕天台之說,特別尊崇湛然大師。他於貞元二十一年(805)回國,開創日本天台宗,以
國清寺為祖庭,他圓寂於弘仁十三(822)年,後追封為傳教大師。最澄開故日本人參拜天台之傳統,將天台典籍帶回日本。唐會昌法難,加之戰亂,天台典籍散失,幸好最澄曾將天
台宗經典帶回日本,此乃後漢時典籍回歸之契機,在佛教史上有重大的影響,如非如此,教門典籍可能因散失而沒落。另外日本法華宗之創立,日蓮上人一心頂禮法華經,直至
現在,仍對日本社會存在深遠之影響,世界信奉日蓮正宗者亦為數不少。其中池田大作更是一代思想家宗教家。此亦不得不追朔到湛然大師中興天台之功勞。
文到此結,奉上一偈:
湛清如水,
然然不動;
大哉圓矣,
師系天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