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公上人一九九四年四月三日
開示於國際譯經學院
尸棄佛偈
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亦是幻。
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七佛中的第二尊佛,尸棄佛的傳法偈是這麼說的:
「起諸善法本是幻」:你以為你做善事這是真的?善事也是假的,你不要執著這個善事,所以起諸善法本是幻,本來也是虛幻的。
「造諸惡業亦是幻」:造這個惡業也是虛妄幻化的,它都沒有實體,沒有形相的。
「身如聚沫心如風」:這個身也是假的,它好像海裡那個泡沫似的,你看著有,你去一碰它,沒有了。心如風,心就像颳一陣風似的。「幻化無根無實性」,它沒有一個根的,找不著根。什麼是心的根,什麼是身的根?你找不著,沒有實在的一個東西,沒有實體。
所以由這個傳法偈來看,就是要我們人沒有身見,沒有心見,沒有這些個邊見,虛無飄渺這些個執著,你說這是不是愚癡呢?
我們人修行,如果能把身體看假了,把心也看得是虛妄了,那麼執著就沒有了。沒有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了。就因為看不空,才什麼都有了;你若能看得空了,什麼相也沒有,連自己都沒有,怎麼又會有個人相,又有眾生相,又有壽者相呢?這都是我們人自生分別呢!
毗舍浮佛偈
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宣公上人一九九四年四月二十一日
開示於國際譯經學院
毘舍浮佛是七佛中的第三位,他的傳法偈:
假藉四大以為身 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 罪福如幻起亦滅
這首偈頌就是說我們不要把身體認得那麼真。這個身體是四大和合而成的,熱力屬火大,搖動就是風大,有濕性就是水大,又有堅固性就是地大;這是地水火風,四大和合而成一個身體。所以說:
「假藉四大以為身」:我們假藉地水火風這個四大來成的一個身體。
「心本無生因境有」:我們這個心本來不生不滅的,可是因為你著到境界上了,也就有這個生滅心了。所以說:
「前境若無心亦無」:前面那個境界若沒有了,心也沒有了,心是因為境界而有的。
「罪福如幻起亦滅」:所以罪也是虛幻的,福也是虛幻的。罪福如幻就像泡沫,電光石火一樣;雖然罪福起了還是滅的,這是毗舍浮佛說的偈頌。
我們學佛的人,對七佛偈頌應該熟讀,不要忘了。這每一首偈頌都是叫你不要執著身心;我們一執著身心,就有障礙了。為什麼起這個障礙呢?就因為認假為真,認賊做子,認賊做父。那麼這樣子,所以古人說:「一念瞋心起,八萬障門開」,你看看這多厲害!就因為你一念的瞋心起來,這八萬的障門都來障著你了;你若不起瞋心呢,八萬障門自然都化為烏有了,所以這是各人要特別注意的。
所以一切唯心造,就是在這一點要認識;境界來了,這都是考驗,一種修道必然經過的步驟。那麼境界來了,我們一考驗就考不上,落選了,這就是平時功夫沒用好,所以到了緊要的關頭就手忙腳亂,無所措手足了。我們修道的人要注意這一點,要認識境界。
拘留孫佛偈
見身無實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
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與佛何殊別。
拘那含牟尼佛偈
佛不見身知是佛,若實有知別無佛。
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
迦葉佛偈
一切眾生性清凈,從本無生無可滅。
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無罪福。
釋迦牟尼佛偈
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
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編註:以上傳法偈,上人未加註解。今刊出偈頌原文,方便讀者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