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ật Học Online

中國佛教外傳第一站——越南
作者:蔣宗佛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越南僧侶走過磅古瀑布,體驗與流水同行。資料圖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越南著名古剎天姥寺,其建築風格與中國寺廟相仿。資料圖片

中國佛教向外傳播,最早是在越南。自古以來,越南和中國就有著密切的聯繫,中華文明在很 早以前就已傳入越南。漢文化在越南的傳播,使得處於古印度文明和中華文明之 間的越南處處表現出中華文明的痕跡。

東漢末年,由於黃巾軍農民起義,許多中國學者紛紛遠走 他鄉,來到交趾(今越南河內地區)尋求避難,當時的交趾太守士燮為蒼梧郡(今廣西梧州)人。士燮早年曾遊學洛陽,精通《春秋》、《左傳》、《尚 書》等,在交趾有著“儒生之王”的稱譽。漢末農民起義,士燮以學者及保護者的身份為到東南亞尋 求避難的中國學者提供了一塊較為安全、寧靜的學術交流之地。數以百計的中國學者湧入這塊偏遠地方的同時,也給這塊 地方帶來了中國的學術思想,一時使得交趾的學術界、思想界十分活躍。中國佛教也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傳入越南的。

  集多方力量

  漢傳佛教傳入越南

牟子是中國佛教史上第一部論著《理惑論》的作者。 《理惑論》由自序及37篇正文組成,自序其實是個人小 傳。自序中說,牟子是蒼梧人,從小修習經傳諸子之學,並對 兵法及神仙不老之書也深有研究。 189年,靈帝歿後天下紛亂,只有交趾是一塊較為安寧 的地方,於是,牟子陪同母親來到交趾。當時的交趾,南下學者云集,各種學術思想極為活躍,特 別是神仙辟穀長生不老之術氾濫。於是,牟子經常引用儒家五經的理論來駁斥這些道家術 士,《理惑論》自序中也提到牟子“銳志於佛道”。牟子因此被後人認為是將中國佛教傳入越南的第一人。

其實,在中國佛教傳入越南前後,印度佛教已從海路傳入 越南。成書於15世紀的越南神異傳說集《嶺南摭怪傳》,提及 在3世紀前後(漢獻帝時代)就有印度僧人伽羅奢梨住在越南福嚴寺弘傳佛法。

有關牟子離開交趾以後越南佛教發展的情況,史料記載不 多。倒是在近半個世紀後,有一位祖籍康居(古西域國家)的 僧人康會從交趾來到當時的吳國的都城建業(今南京),為江南帶來了佛法。

據《梁·高僧傳》記載,康僧會的祖先是康居人,世居天 竺(古印度)。其父因經商而移居交趾,康僧會即出生於交趾。康僧會十幾歲時父母先後去世,他便在交趾出家為僧,出 家後勤修苦行,精通三藏。 247年,康僧會來到當時還沒有佛教的建業,設像行 道,傳播佛法。康僧會在建初寺(位於今江蘇江寧)前後一共生活了30 多年,講授並譯出了《阿難唸集經》、《鏡面王經》、《察微王經》、《梵皇經》、《雜譬喻經》、《六度集經》等,還為《法鏡經》、 《道樹經》及安世高(西域高僧,佛經漢譯的創始人)翻譯的《安般守意經》註解、作序。他還曾師從安世高的弟子陳慧學習禪法。 《安般守意經》經康僧會及東晉佛教學者道安的作序、註 解,對中國禪法影響很大。

康僧會在交趾出家,說明當時交趾已開始流行佛教。現存康僧會所譯的敘述佛陀本生故事的《六度集經》9 卷,牟子《理惑論》中唯一引用的佛經就是《六度集經》中的“太子須大孥”的佛本生故事,從這一點可以說明漢譯佛典當時已傳入交趾。也有學者認為《六度集經》是康僧會在交趾譯出來的。就算這種說法成立,至少也說明當時交趾的佛教徒也在用 漢譯佛典的辦法傳播印度佛教。這一點從支疆梁接漢譯的《法華三昧經》中也可以得到證 實。

支疆梁接是印度高僧,據《開元釋教錄》卷二載,他於 255年在交州(古地名,包括今天越南北、中部和中國廣西的一部分)漢譯了《法華三昧經》,當時是由中國僧人竺道馨在場記錄整理而成的。 《法華三昧經》即是《正法華經》,也是《妙法蓮華經》 的第一個漢譯本。竺道馨在交州協助支疆接漢譯佛經,說明中國僧人已進入 越南,中國佛教已開始在越南傳播。 

  汲取中國禪法

  滅喜禪派得以創建

從三國時期開始,經魏晉南北朝到隋唐,中國佛教逐漸走 向全面繁榮。在這期間,除了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對佛教進行排斥 外,其他帝王大都支持佛教,所以,中國佛教得到迅速發展。越南佛教也正是在這一時期受中國佛教的影響,漸漸成長 起來的。

574年,南印度僧人毘尼多流支來到中國長安(今西 安),當時中國佛教正遭到滅頂之災。北周武帝重儒術,信讖緯,為了增加國家財政收入,下詔 在全國范圍內取締佛教,將境內八州的4萬多所寺院全部改為住宅,所有僧尼財物由官廳沒收,焚燒所有經像,勒令300多萬僧尼還俗。在這種情況下,毘尼多流支只好南下,轉到鄴都(今河南 省安陽市北)。在這裡,他遇到了我國的禪宗三祖僧璨,於是師從僧璨學 習達摩禪法。

關於僧璨的生平事蹟,史料記載不多,有人甚至否定僧璨 在歷史上的存在。 《古珠法云佛行法錄》中說,毘尼多流支到越南傳禪是從 扶南(今柬埔寨)進入交州的,不但沒到過中國,更談不上師從僧璨學禪之事。但我們從一些史料上可以肯定,僧璨在歷史上是確有其人 的,他傳禪於毘尼多流支也是有根據的。 《景德傳燈錄》載曰:“僧璨大師者,不知何許人也。初 以白衣(出家前)謁二祖(慧可)。既受度傳法,隱於舒州之皖公山。屬後周武帝破佛滅法。師往來太湖司空山,居無常處。積 10餘載,時人無能知者。”此中又說:“'昔可大師付吾法後,往鄴都行化30年方終。今吾得汝(四祖道信),何滯此乎?'即 適羅浮山,優游二載,去還舊址。”《續高僧傳·道信傳》中有關道信從師求法的記載說:“有二僧莫知何來,入舒州皖公山, 靜修禪業。(道信)聞而往赴,便蒙受法。隨逐依學,遂經10年。師往羅浮,不許相逐。”《歷代法寶記》中載道:“大師 自羅浮歸山谷,得月餘方示滅,今舒州見有三祖墓。”從這些記載中,我們不難看出,僧璨確實在歷史上存在過。僧璨因受武宗“滅法”之害,居無定處,曾去過許多地 方。二祖慧可曾在鄴都弘揚禪法,因此僧璨在慧可入滅後也到 鄴都弘禪是極有可能的。所以說毘尼多流支在鄴都從僧璨學習禪法是順理成章的 事。

毘尼多流支師從僧璨學習禪法,並聽從他的勸告來到廣 州,在廣州停留了6年,住在製旨寺,翻譯了《像頭經》、《報業差別經》等580年,毘尼多流支從廣州繼續南下,來到了越南的交 州,住在郊外的法去寺,弘揚達摩禪法,毘尼多流支因此被推為越南禪宗鼻祖。因為“毘尼多流支”的漢語意為“滅喜”,所以這支禪系 在越南也被稱為滅喜禪派,是從中國傳入越南的3支禪宗中最早的一支。將達摩禪傳入越南的是毘尼多流支,但真正使毘尼多流支 禪係發揚光大的是毘尼多流支的弟子法賢,所以法賢被認為是此系的初祖。 (信息來源:中國民族宗教網)


© 2008 -2024  Phật Học Online |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