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ật Học Online

千江映月 -- 星雲說偈
星雲法師

 

.一池荷葉衣無盡,數樹松花食有餘;剛被世人知住處,又移茅屋入深居。
  
  --唐.大梅法常
  
  大梅法常禪師年幼時在玉泉寺出家,禪師自幼對禪法即特別有志趣,便到馬祖道一禪師處參學。大梅法常問馬祖道一:「如何是佛?」馬祖答說:「即心是佛。」大梅法常於言下大悟,後到大梅山隱居潛修。
  
  唐朝貞元年間鹽官齊安國師座下有一位出家人因為上山迷路,而遇見大梅法常。這位出家人十分訝異在這個僻遠山區居然有位隱居的和尚,便問大梅法常:「和尚在此多少時日?」大梅法常回答:「只見四周青山青了又黃。」出家人又問:「這下山的路向什麼方向走呢?」禪師答說:「隨著流水去。」
  
  出家人下山後回到鹽官國師處,告訴國師他的奇遇,鹽官國師說:「我過去在江西曾經遇過一個出家人,後來沒有他的消息,不知是否就是你所遇見的和尚,我想託你去請他下山,接受我的供養。」後來出家人再度上山去延請大梅法常,禪師後來以「一池荷葉衣無數,數樹松花食有餘;剛被世人知住處,又移茅舍入深居」偈語一首,委婉地拒絕了。
  
  大梅法常這首偈子,「一池荷葉衣無盡」,一池塘的荷葉,給我作衣服穿,我就穿用不盡了;「數樹松花食有餘」,山上有許多松樹,以松花作飯,我也吃不完;「剛被世人知住處」,住處被世人知道後,來訪民眾太多,干擾了修道生活,那怎麼辦呢?「又移茅屋入深居」,只好再把房子往深山更遠處移。像大梅法常禪師能夠自修,也能度眾;能在熱鬧道場裡,也能到深山無人居住處。不管世間怎麼變化,他都是「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如此肯定,如此自尊、自重,就是一代禪師的風範!

 

.心如大海無邊際,廣植淨蓮養身心;自有一雙無事手,為作世間慈悲人。
  
  --唐.黃檗
  
  「心如大海無邊際」,人的心,如大海一般無邊無際,事實上心還不止像大海,心像國王,可以發布命令;心念一動,眼睛就去看,耳朵就去聽,手就去做事,腳就去走路,所以說心如國王能行令。
  
  心又像電光,心念一動,東西南北任翱遊;想建大樓,念頭一轉,心頭的大樓即刻就建好了,心念之快真如石火電光。
  
  心又像畫師,《華嚴經》上說:「心如工畫師,能畫種種物。」心如藝術家,可以在心中呈現出美好或醜陋的種種變化。
  
  心又像虛空,可以包羅萬象。平常我們常說「宰相肚裡能撐船」,不是說宰相肚子裡真能撐著一條船航行,而是形容宰相的心量大得能容納一切!
  
  所以「心」是無量無邊,是變化萬端,是容納萬有。我們該如何對待這顆心呢?「廣植淨蓮養身心」,有這麼了不起的一顆心,我們就要好好地愛他。珍饈美味的營養食物入口吃了,可以滋養我們的身體,戒定慧則可以滋養我們的法身慧命,我們要好好地在心田裡廣植淨蓮。
  
  「自有一雙無事手,為作世間慈悲人」,是說由心的力量能推展我們這一雙手,要好好地隨時隨緣為人積功德。例如:隨口說好話,隨手替人服務,隨時結善緣……,希望我們今天的社會,到處都是行善布施的慈悲人,人間就會很美好了。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唐.布袋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是形容一個農夫插秧時,一把把青秧插滿田,低頭看到水面漂漾的藍天,也看到自己!
  
  一般人的通病是:只看到別人的短處,看不到自己的過失。水中天如鏡,人要自覺自悟,使本性清澈顯見,才能夠「六根清淨方為道」,使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被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污染,時時保持自性的清淨,就是道,就是修行了。
  
  「退步原來是向前」,頗有哲理意味。試想,農夫插秧,一面插青秧,一面往後步步退,返到田邊,一畦田的秧苗才插好,其是似退而實進。有時候,退讓不是完全的消極,反而是積極的轉進。與人相處,斤斤計較爭執,互相排擠詆毀,又能成就什麼?倒不如退一步,尋求更大的成功。
  
  過去有一個人,為了一堵圍牆,和鄰居起爭執,心裡忿忿不平,就捎信給在京城做官的父親,希望父親用官府的權勢把牆爭過來,他的父親很明理,回了兒子一首詩:
  
  「萬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有何妨?
  
  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為了一堵牆而起爭執,真是何苦?讓人家幾尺不就太平了嗎?你看看萬里長城至今還在,可是當年赫赫一世的秦始皇又在哪裡呢?你爭,跟人家鬥氣,百年過後什麼是你的?不都灰飛煙滅,枯塚一堆了嗎?從這首詩裡,我們能不能領悟四大皆空?能不能在面對社會、物質一切時,觀境自在?觀我自在?觀物自在?觀心自在?觀人自在呢?能!莽莽人間就不必再作什麼計較爭吵了!只看自己心田清不清淨,任它八方冷語與暗箭!

來源:www.book853.com


© 2008 -2024  Phật Học Online |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