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ật Học Online

廬山煙雨 -- 星雲說偈2
星雲法師

 

 .無戒欲求生善道,如鷹無翼欲飛空;如人無足欲遠行,亦如渡海無船筏。
  
  --古德
  
  「無戒欲求生善道,如鷹無翼欲飛空」,凡事無因,不能有果,沒有播種不會有收穫。一個人沒有受持戒律,想求生善道,也是不可能的,就好像鳥想飛到天上去,卻沒有翅膀,如何高飛?又像「如人無足欲遠行」,人沒有腳,沒有任何資具,想要遠行,無異痴人說夢;「亦如渡海無船筏」,而對汪洋浩瀚的大海,沒有船筏,怎麼渡越呢?
  
  所以,學佛學道,想要求得什麼,要先播種:想發財,先學布施;想長壽,就要放生;要有人緣,先要對人好,跟大眾結善緣;要想方便,就要常幫助人。凡事要先播善因,得果才會如我們的期望。
  
  佛教中我們常將地獄、餓鬼、畜生稱三惡道;天、人、阿修羅稱三善道。你若想生到天道去,必須具有生天道的因,也就是說,必須具有布施、持戒、禪定三福行。假如你想生到欲界的天,只要布施就可以了;而色界的天,除布施外還要加上持戒;無色界的天,除布施、持戒外必須再加上禪定。所謂無戒,是指不持戒,不持戒的人是不可能生到天道去的。一切的戒法,不外乎是戒貪、戒瞋、戒痴。
  
  貪、瞋、痴怎麼戒法呢?有一首四句偈可以給大家參考:「貪心不著急」,你有欲望時,不要太急迫妄求,現在社會上一般人最大的病態,就是急功好利,一下子想發財富貴,不惜鋌而走險。所以在有所貪求時,要慢慢的等待,不要急躁,想怎麼收穫,必先怎麼栽,不可妄想一蹴可幾。「脾氣慢半拍」,瞋心起時,慢半拍再發作,如要跟人吵架,先想五分鐘,等瞋火稍熄,脾氣就發不起來了。你如果能用戒來對治貪瞋痴,就能「痴迷轉靈巧」,而得到「驕慢化祥和」的果報了。

 

.六代傳衣到野僧,千年繼踵嶺南能,碓舂日久工夫熟,祖宗堪挑無盡燈。
  
  --古德
  
  這是一首說明禪宗傳燈典故的偈語。
  
  「六代傳衣到野僧」,禪宗初祖達摩將衣缽傳給二祖慧可,慧可傳給三祖僧燦,僧燦傳給四祖道信,道信傳給五祖弘忍,弘忍傳給六祖惠能大師,如此相傳六代後,禪風大盛,蔚為奇觀。
  
  「千年繼踵嶺南能」,惠能大師是嶺南人,以樵夫為業,由於天機聰慧、善根不凡,在黃梅五祖座下承受衣缽,成為第六代祖師。惠能初參五祖弘忍大師時,五祖就問:「你從哪裡來?」「嶺南。」「嶺南住的都是獦獠(野蠻人),沒有佛性。」惠能不以為然:「人有南北,佛性也分南北嗎?」就因為這句話,讓五祖弘忍大師非常欣賞,起了傳法的心,便留他在磨房裡舂米,前後八個月之久,不傳一句法。
  
  「碓舂日久工夫熟」,一天,五祖到磨房看惠能,問:「你的米舂好了沒有?」「早就好了,只差篩一篩。」也就是說工夫已修到了明心見性了,只差祖師的印證。所以五祖弘忍就把衣缽傳與他,故而「祖宗堪挑無盡燈」。這衣缽相傳也稱為「傳燈」,法燈一代一代傳下來,又名「無盡燈」。
  
  過去的禪宗祖師,能夠明心見性,在佛門裡受到尊重的原因,主要是每一個人都經歷過修練、折磨的苦行。如溈山禪師當過飯頭、道元禪師曬香菇、雪峰禪師擔水、雲門禪師挑柴……,都是在生活裡覓禪,在日常生活裡接心。奉勸現今學佛修行的人,要效法祖師風範;對工作要盡心盡責,對勞動服務要認真去做,搬柴運水無非是禪,禪是離不開生活的。

 

.寧守貧賤持淨戒,聖財寶德且嚴身;破戒眾人之所輕,持戒人天咸敬重。
  
  --古德
  
  「寧守貧賤持淨戒」,是說人雖窮,志不窮,寧可守著貧賤,也不去做犯法犯戒的事。「聖財寶德且嚴身」,我們不一定要用世間的物質來滋養自己,要用聖財來莊嚴自己的道、滋養自己的身心更好。所謂「聖財」,不是指黃金美鈔,指的是七聖財,七種聖人的財富:第一是信仰,信仰裡含蘊著無限寶藏;第二是持戒,持戒功德可得富貴;第三是聞法,聞法是真理的法財;第四是禪定,禪定中可以安身立命;第五是慚愧,慚恥之服無上莊嚴;第六是懺悔,懺悔之水可以洗淨我們的罪業;第七是發願,只要有願力,因緣匯聚,心想事成。
  
  「破戒眾人之所輕,持戒人天咸敬重」,破戒律就是自犯賤。過去有一個沙彌,每天跟著師父到處行腳弘法,看師父那麼辛苦,就私下自我許願:「我一定要嚴持戒律,發菩提心,將來好跟師父一樣弘法利生。」這位師父有神通,知道徒弟發菩提心,有持戒的願力,就很欣喜地接過徒弟手中的行李,側身讓行:「你走在前面吧!」徒弟莫名其妙,不知為何師父要他走在前面,又替他肩負行囊。繼續往前走了一段路,看到路旁池塘裡很多螞蟻被圍困了,徒弟心想:「唉!跟師父一路行腳下來,遇到的蟲子生靈這麼多,如何救度得了呢?算了,我還是自我修持吧!」一念退縮,菩提道心一失,師父馬上感應到了,便斥責他:「來!把行李拿去,跟在我後面走!」可見發心持戒是多重要的事。

來源:www.book853.com


© 2008 -2024  Phật Học Online |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