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ật Học Online

幸福人生的原理
濟群法師

前  言

  人類生存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幸福,並通過各種外在途徑找尋。可在物質高度發達的今天,許多人在充分享受生活便利的同時,並未找到幸福。原因何在?其一,不知幸福為何物;其二,不瞭解建立幸福人生的原理。因所作所為恰與幸福背道而馳,所以,儘管人們拼命追求著,幸福卻依然遙不可及。

一、何謂幸福

  追求幸福,首先要知道,何為幸福。所謂幸福,究竟是一種客觀實體,還是一種主觀感覺?究竟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假如不瞭解幸福的實質,那麼,努力的方向又在哪裡?

  1. 幸福並非固定的實體
  人們往往以富有、位高、健康、長壽為幸福,以事業成功、婚姻美滿、兒女孝順為幸福,以為得到這些便得到了人生幸福。這種看法是錯誤的,因為幸福並非固定的實體。假如是的話,幸福應該很容易得到,事實上,得到財富、地位的很多,但未必找到了幸福。可見,幸福並非某種客觀的固定實體。

  2. 幸福是相對的
  人們往往以為,擁有某種條件才會幸福。其實,世間的幸福是相對的。首先,由於願望不同,對幸福的要求也往往因人而異。或以有錢為幸福,或以有地位為幸福,或以長壽為幸福,或以健康為幸福,或以成家為幸福,或以獨身為幸福,或以居住繁華鬧市為幸福,或以常處偏僻鄉村為幸福。因為人們的觀念不同,對幸福的理解也大相徑庭。其次,幸福是從比較中產生的。自己和自己比,現在處境淒涼,遙想過去的美好生活,會從回憶中感到幸福;現在處境順利,回想過去的痛苦遭遇,會從對比中感到幸福。幸福也會從和他人的比較中產生,自己的生活雖算不上富貴,但比比那些衣食無著的赤貧者,就會感到滿足,覺得自己活得很幸福。其三,幸福是一種感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又如鞋穿在腳上,舒服與否,只有自己知道。

  3. 幸福由眾多因素構成
  當我們偏愛某種東西(財富、地位等)時,會以為得到這些東西就是得到幸福。其實,財富、地位等任何一種實體,本身都不具備幸福的實質,只是引發幸福的一種因緣。人生的幸福,是由眾多因素構成。中國古代有五福之說,即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等,作為幸福人生而言,這些因素都是不可或缺的。

  4. 幸福是物質與精神的統一
  幸福是物質還是精神的呢?有人以為,生活條件優越就能獲得幸福,將幸福視為物質的;有人以為,只要精神愉快就獲得幸福,將幸福視為精神的。事實又是如何呢?其實,幸福是物質與精神的統一。幸福需要物質基礎,因為凡人總是心隨境轉,所以,事業成功、衣食無憂等外在環境也是產生幸福的物質基礎。但幸福更需要由心感受,只有健康的心境,才有幸福可言。如果心情不好,即使貴為帝王,擁有普天下的權力、地位和財富,依然會活得痛苦不堪。

二、幸福與不幸福

  世間由順境和逆境組成。通常,人們都以健康為幸運,以疾病為不幸;以成功為幸運,以失敗為不幸;以富有為幸運,以貧窮為不幸……對於那些常處順境的人,人們都會覺得他很幸運,很幸福;反之,對於那些時運不佳的人,人們則會認為他很不幸,很痛苦。然而,有順境必然有逆境,誰也無法避免。若不能正確看待外在境界,就會被外境所轉,失去心靈的獨立和自由。

  1. 平等客觀地看待幸福與不幸
  既然順境和逆境是構成社會人生的兩個方面,那麼它的存在必然是合理的。所以,我們應該正視順境與逆境的客觀存在,就如習慣白天和黑夜的轉換,習慣春夏秋冬的自然更替那樣。既然順境和逆境都是客觀存在的,那麼,當不同境界現前時,我們也不應生起愛嗔之心。

  2. 痛苦使快樂更快樂,使幸福更幸福
  在這個世間,痛苦與快樂是相互依賴的,誰也離不開誰。有些人只要快樂,不要痛苦;只要順境,不要逆境。可是,假如沒有痛苦的對比,我們就感覺不到快樂;假如沒有逆境的磨煉,我們就無法體會順境的可貴,就像長期處於順境的人,很難對現狀生起幸福感。從這個角度來看,痛苦可以使快樂變得更快樂,使幸福變得更幸福。就像大病過後,會使人們對健康格外珍惜;經歷貧窮之後,會使人們對富有格外知足。

  3. 幸運與不幸相互轉換
  幸運與不幸是相對的,可彼此轉換。一方面,幸運會轉為不幸,如手握大權是幸運的,但因此以權謀私,幹出違法亂紀的行為,卻會造成不幸的結局;有父母寵愛的孩子是幸運的,但因過分寵愛而失去獨立性,走上社會後往往難以自立,也會造成不幸的後果;生在富有之家是幸運的,但許多富家子弟卻因此不知惜福,最終成為渾身惡習的紈絝子弟。另一方面,不幸也會轉為幸運,逆境能使人奮發向上,最終大有作為;逆境也能使人反省自身,從而對人生有更深入的認識。至於因禍得福”“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等,都說明了幸運與不幸會相互轉換。

  4. 不幸中的幸福,幸福中的不幸
  人們因為執著於某一點,才會因此感覺自己幸運或是不幸。喜歡當官的人,會以官運亨通為幸運,以仕途挫折為不幸。希望成家的人,會以有情人終成眷屬為幸運,以形單影隻為不幸。但我們要知道,所有的幸運中都包含著不幸。比如家財萬貫固然是幸運,但也會因此引起旁人的覬覦乃至綁架;官高位顯固然是幸運,但言行卻因此受到很多限制;事業輝煌固然是幸運,但往往因此投入全部的時間和精力,失去很多閒情逸致。同時,所有不幸中也包含著幸運。如果沒有名譽、地位,就不會被名譽、地位所累;沒有事業、家庭,就不會被事業、家庭所牽制。所謂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說的正是此理。

三、建立幸福人生的方法

  人類在無明驅使下,盲目追求幸福,最終卻因方法不當而南轅北轍,非但不曾得到幸福,反而招致無盡痛苦。所以說,如果我們想要得到幸福,必須有合理的方法。

  1. 消除不幸福的因緣
  若想建立幸福人生,首先應消除不幸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其一,是錯誤、顛倒的認識,如不信因果而胡作非為,不知無常而執著永恆等。其二,是強烈的我執,以自我為中心來面對世間的一切,或執著自己擁有的一切為我,如執身為我、執名為我、執財富為我等。其三,是貪嗔癡三毒,如果讓這些煩惱支配自己的人生,就會害己害人。其四,是不善的行為,由此種下不善之因,招感未來苦果。這些都是造成人生不幸的種種因素。如果我們希望擁有幸福的人生,就應努力消除這些隱患。

  2. 無所得、不受
  有漏的世間,必然存在種種不幸。可是,面對同樣的環境,人們卻會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反應,原因何在?世間的不幸,如果我們在意了,才會對自身構成傷害。反之,如果我們不曾在意、不曾執著,就不會陷入痛苦中不能自拔。此外,我們還要擺脫個人情緒,認清人生現實,觀諸法空、無所得,從而坦然面對人生的各種變故。

  3. 廣種福田──行善
  幸運與不幸,都有其因緣因果。我們想要獲得幸福人生,一方面要不種不幸之因,也就是擺脫各種造成人生不幸的因緣。一方面還要廣種幸福之因,多行善事,如修習十善業道等,開發樂果之源,從而使幸福源源不斷、無窮無盡。

  4. 生活簡單、思想單純
  現代都市的人們,大多感覺活得很累、很疲憊。因為社會太複雜了,生活太複雜了,人際關係太複雜了。身體的疲憊,充足的睡眠就能解決。但思想複雜帶來的精神疲憊,常常使人輾轉反側,徹夜難眠。人類痛苦有身苦與心苦兩大類,相比之下,心理的痛苦和疾病更為普遍。複雜的生活,使人不堪重負;複雜的思想,則使人滋生種種煩惱妄想。所以,我們要使生活變得簡單,使思想變得單純,這樣才能過得輕鬆、自在,才能體會幸福。

  5. 知足
  幸福是一種感覺,一個人只有當自己覺得幸福時,才是幸福的。如果他自己不覺得幸福,即使擁有再多,即使條件再優越,能說是幸福的人嗎?怎樣才能獲得幸福感?那就是要懂得知足。知足,方能常樂,即使只有極為簡單的物質條件,也不會影響幸福本身,像孔子那樣,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而對於貪得無厭的人來說,既使擁有再多的財富、再高的地位,也無法感到滿足,也無法因此生起幸福感。

四、結  說

  總之,想建立幸福人生,首先要認識什麼是幸福;其次要明瞭其中的因緣因果,從根本上消除造成不幸的原因,並努力培植幸福人生的因緣。只有這樣,才能獲得長久、穩定的幸福。

1998年講於香港志蓮淨苑
  200711月修訂版

 

來源:www.jcedu.org


© 2008 -2024  Phật Học Online |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