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ật Học Online

居士學佛100問 (破除邪見與疑惑)之三

56、學佛必須要吃素嗎?

 

在小乘佛教中,由於乞食的關係,允許吃三淨肉302。但《梵網經》、《楞嚴經》、《涅槃經》等大乘經典,都明確禁止吃眾生肉,認為吃肉是斷大慈悲種。漢傳佛教依大乘經典而有素食的傳統,並以此成為漢傳佛教的一大特色。藏傳佛教同屬於大乘佛教,可我見到的藏地僧人多是不禁肉食的。而一些學習密宗的人,似乎也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還有素食者無法修氣脈明點之說。不知對這個問題怎麼理解?

 

答:梁武帝根據《涅槃經》、《楞伽經》等諸多教典,出於悲心而著有《斷酒肉文》四篇,主張僧尼應一律戒葷茹素,並自此之後使吃素成了漢地廣大出家眾都必須遵守的一項制度。不僅出家人要遵守食素之規,很多在家居士也紛紛效法,他們要麼選擇終生,要麼選擇在某些特定時段內吃素戒肉,凡此種種優良傳統都是非常值得歎隨喜的。儘管梁代以前的漢地佛教徒,未必將吃素定為人人都得遵照執行的規則,但無論如何,堅持素食的修為實在值得每一個大乘修行人讚歎、稱揚。

 

至於說到藏傳佛教教義對待吃素的態度,首先必須聲明的一點是:藏傳佛教從未提倡、褒揚、讚歎過吃肉的習慣,更嚴厲禁止藏地的四眾弟子為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而殺生食肉。廣大藏族民眾自從佛教傳入本地區之後,一直是以三淨肉為肉食來源。而且藏地的高僧大德中,提倡素食的也代不乏人,比如喬美仁波切、如來芽、華智仁波切、欽則益西多傑、白瑪頓登等大成就者皆提倡食素且嚴厲譴責了種種殺生罪孽及以血肉供養的陋習,並且他們當中的很多人還身體力行、吃素戒葷。而藏傳佛教的創始人蓮花生大師則在其伏藏品《三根本寶燈論》中說:「肉食應次第性斷除,……沙彌和比丘不能吃的肉有:懷孕而死、被殺害、自縊而死、未成熟、被火燒死、溺水而死、山上滾下摔死等眾生之肉及□牛肉、圓蹄動物之肉,乃至血亦如此。欲知其廣大深意應看相關三藏論典。」龍欽心滴的一代傳人智悲光尊者也曾說過:「我們今生當中所食之肉就像嘎達亞那尊者在化緣時所觀察到的一樣,皆是前世父母之肉。若是一個正直、有良知的人,對於屠夫所殺害的父母之肉,怎麼忍心吃呢?如果靜下心來思維的話,我們對這些可憐的如母眾生必然會生起猛烈的大悲心。然而某些密咒士卻放逸無度,飲酒啖肉,這和豺狼、鷲鷹已無有差別。」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所謂吃肉是藏傳佛教不共傳承的觀點實乃無稽之談,只不過因藏地地處青藏高原之上,作為存在於世界屋脊上的廣大地區,偏僻的交通狀況使其千餘年來都與外界幾乎徹底隔絕。加之這裏嚴酷的自然條件所限,諸如高海拔、高溫差、缺氧、嚴寒、永久凍土層等因素的影響,使得適宜於在這片土地上生存的農作物少而又少、數量可謂微乎其微。在這些不利因素的制約下,藏族人依然以青稞、糌粑作為日常生活的主要食物來源,在沒有蔬菜、穀物的情況下,部分藏人才開始食用有限的肉食,因自然條件已無法讓他們再做出別種選擇。

 

但有一點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注意,那就是對任何一個問題的分析都不能把它簡單化,特別是當這個問題本身就已是千頭萬緒、錯綜複雜時,更不能以偏概全、輕下斷言。做出判斷是容易的,但這個判斷能在多大範圍內適用就另當別論了,對吃肉、吃素的問題也應如是分析。一個明顯且基本的事實是,就全世界範圍而言,除了漢地以外,大多數信仰佛教的國家和地區,比如不丹、斯里蘭卡、泰國、尼泊爾、日本等地,基本都是葷素雜食,並無吃素的明確要求。漢地的素食習慣當然是值得讚美和隨喜的一個好傳統、好習慣,但我們絕對不能因了這些地方的佛教徒吃肉就把他們擯出佛門,並進而誹謗說他們信奉的都不是佛法。每個地區、每個人的具體因緣都不可一概而論,更何況對藏傳佛教的某些修行者來說,他們的種種行為自有其本身的深深密意,未達到他們的修證境界之前最好不要妄自揣測、輕下斷言。

 

許多密宗修行人在吃肉前都會以大悲心攝受所行,他們以念誦咒語的方式回向、超拔與自己有特殊因緣的眾生;有些大成就者則以普通人無法揣摩的心地食肉,比如那若巴經常都要吃魚、漢地的濟公和尚也吃過狗肉。作為凡夫的我們對此等行為還是少評議為好,因對一個證悟者而言,什麼行為方式都可以成為他大作空花佛事的載體。

 

不過就一般狀況來說,少數修學密宗之人把吃肉看成是理所當然、天經地義之舉,這只能表明他們根本不懂密宗教義,也不理解高僧大德們方便示現的密意。尤其是近年以來,隨著藏地與外界交往的增多,越來越便利的交通使藏區的蔬菜、糧食品種愈加豐富。在這種情況下,已有非常多的密法修行人選擇了素食,這真令人倍感欣慰。

 

既然諸佛菩薩已在《大象力經》、《大雲經》、《涅槃經》、《指經》、《楞伽經》、《善臂請問經》以及中觀等經論中廣說了吃肉之過,同為大乘法門的密宗當然不會視而不見、裝聾作啞或故意找藉口為自己辯解。只是希望人們都能本著全面的態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比如《梵網經》中就將食肉列為四十八輕垢罪之一,並非是根本重罪,故對此問題還需從長計議。於此有興趣者不妨深入經藏,以資借鑒、參照。

 

還有「素食者無法修氣脈明點」之說,更屬言之無據。密法中主要是《時輪金剛》等續部著重強調氣脈明點的修煉,但就在《時輪金剛大疏·無垢光疏》中,食肉的現象被重點遮止;甯瑪巴的許多講述大圓滿修法的論典同樣遮止吃肉;另外據我所知,別種教派的論典中也未見有此說。以修氣脈明點來為自己的吃肉找藉口、找理由等做法,在密宗中沒有任何教理依據,也不可能符合密法教義。

 

藏地某著名上師曾在近萬名聽法的四眾弟子前,廣講吃肉的種種過患。受其感召,當時發願吃素的弟子有數百名。再開法會時,給僧眾供齋的飯食已改為以素食為主。藏地某著名堪布也一直讚歎吃素的好習慣,並多次對眾人講過,藏傳佛教有許多不共的非常珍貴且有價值的傳統,但食肉顯然並不包括在內。吃肉對藏族人來說只是一個由自然條件影響下的飲食習慣,來藏地求法的漢族弟子,最應該留意的是無上密法的真正精髓,而不應是藏地的飲食習慣與傳統。漢族修行者最好能保持他們原先在漢地時的素食習慣,特別是在當今這樣一個殺氣沖天的世界大氣候下,我們更應該做慈悲與智慧的信使與先行者。

 

同為大乘佛法流布的地區,在對待素食與肉食的問題上,觀點、看法並不盡相同,但這並不妨礙各個地方、各種流派相互之間的互通有無、圓融無礙。

 

佛教是以慈悲為本,禁止殺生的宗教,從道理和禁戒的角度上說,不應該吃眾生的肉,應該吃素。不但修顯宗的人應該吃素,修下三部密,特別是修觀音、度母法的,按續部禁戒藏傳佛教也要求吃素。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中反復勸告我們:

 

「諸惡業中,唯殺最重。普天之下,殆無不造殺業之人。然則食肉吃素一關,實為吾人升沉,天下治亂之本,非細故也。其有自愛其身,兼愛普天人民,欲令長壽安樂,不罹意外災禍者,當以戒殺吃素,為挽回天災人禍之第一妙法。」(《(正)勸愛惜物命說》)

 

「須知水陸飛潛諸物,同吾靈明覺知之心。但以宿業深重,致使形體殊異,口不能言。觀其求食避死情狀,自可悟其與人無異矣。吾人承宿福力,幸生人道,心有智慮。正宜敦天父地母,民胞物與之誼,以期不負人與天地並名三才,以參贊天地之化育。俾民物各得其所,以同受覆載,同樂天年而後已。倘其不體天地好生之德,恣縱自己饕餮之念。以我之強,陵彼之弱。食彼之肉,充我之腹。必至一旦宿福已盡,殺業現前。欲不改頭換面,受彼輾轉殺食,其可得乎。況肉食有毒,以殺時恨心所結故。故凡瘟疫流行,蔬食者絕少傳染。又肉乃穢濁之物,食之則血濁而神昏,發速而衰早,最易肇疾病之端。蔬係清潔之品,食之則氣清而智朗,長健而難老,以富有滋補之力。此雖衛生之常談,實為盡性之至論。因俗習以相沿,致積迷而不返。須知仁民者必能愛物,殘物者決難仁民,以習性使然。是以聖王治世,鳥獸魚鱉咸若。明道教民,黏竿彈弓盡廢。試思從古至今,凡殘忍饕餮者,家門多絕。仁愛慈濟者,子孫必昌。始作俑者,孔子斷其無後。恣食肉者,如來記其必償。祈勿徒云遠庖,此係隨俗權說。固宜永斷葷腥,方為稱理實義。」(《(正)寧波功德林開辦廣告》)

 

「或曰:鰥寡孤獨,貧窮患難,所在皆有,何不周濟。而乃汲汲於不相關涉之異類,其緩急輕重,不亦倒置乎哉。答曰:子未知如來教人戒殺放生之所以也。夫人物雖異,佛性原同。彼以惡業淪於異類,我以善業幸得人身。若不加憫恤,恣情食啖。一旦我福或盡,彼罪或畢。難免從頭償還,充彼口腹。須知刀兵大劫,皆宿世之殺業所感。若無殺業,縱身遇賊寇,當起善心,不加誅戮。又況瘟疫水火諸災橫事,戒殺放生者絕少遭逢。是知護生,原屬護自。戒殺可免天殺、鬼神殺、盜賊殺,未來怨怨相報殺。鰥寡孤獨,貧窮患難,亦當隨分隨力以行周濟。豈戒殺放生之人,絕不作此項功德乎。然鰥寡等雖深可矜憫,尚未至於死地。物則不行救贖,立見登鼎俎以充口腹矣。又曰:物類無盡,能放幾何。答曰:須知放生一事,實為發起同人,普護物命之最勝善心。企其體貼放之之意,中心惻然,不忍食啖。既不食啖,則捕者便息。庶水陸空行一切物類,自在飛走游泳於自所行境。則成不放之普放,非所謂以天下而為池乎。縱不能人各如是,而一人不忍食肉,則無量水陸生命,得免殺戮。況不止一人乎。又為現在未來一切同人,斷鰥寡孤獨貧窮患難之因。作長壽無病、富貴安樂、父子團圞、夫妻偕老之緣。正所以預行周濟,令未來生生世世,永不遭鰥寡等苦,長享受壽富等樂。非所謂罄域中而蒙福乎,何可漠然置之。子審思之,戒殺放生,畢竟是汲汲為人,抑止汲汲為物,而緩急輕重倒置乎。」(《(正)極樂寺放生池疏》)

 

「一切眾生,從無始來,輪迴六道,互為父母、兄弟、妻子、眷屬,互生。互為怨家對頭,循環報復,互殺。佛於諸大乘經中,屢為勸誡,而見聞者少。即得見聞,而信受奉行者更少。於是佛以大悲,現諸異類,供人殺食。既殺之後,現諸異相。俾一切人,知是佛現,冀弭殺劫,以安眾生。如蛤蜊、蚌殼,牛腰、羊蹄,豬齒、鱉腹,皆有佛棲。驚人耳目,息世殺機。載籍所記,何能備述。未殺之前,均謂是畜。既殺之後,方知是佛。是知殺生,不異殺佛。即非佛現,亦未來佛,殺而食之,罪逾海嶽。急宜痛戒,庶可解脫。須知人物雖異,靈蠢互形。蠢人識暗,靈物智明。五倫八德,固不讓人。其誠摯處,比人更深。敢以我強,殺食其肉。致令未來,常受人食。歷觀史籍,自古及今,凡利人利物者,子孫必定賢善發達。凡害人害物者,子孫必定庸劣滅絕。」(《(續)物猶如此序》)

 

「念佛之人,當吃長素。如或不能,當持六齋,或十齋。【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為六齋。加初一,十八,廿四,廿八,為十齋。遇月小,即盡前一日持之。又正月,五月,九月,為三齋月。宜持長素,作諸功德。】由漸減以至永斷,方為合理。雖未斷葷,宜買現肉,勿在家中殺生。以家中常願吉祥,若日日殺生,其家便成殺場。殺場,乃怨鬼聚會之處,其不吉祥也,大矣,是宜切戒家中殺生也。」(《(續)一函遍覆》)

 

附:「見性成佛」這句話怎麼理解嗎?

 

「見性成佛」這句話並不完整。應該說,「見性」是成佛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足條件。因為成佛必然見性,見性未必成佛。理由是:

 

(一)「見性」就是指明見諸法性空之理,「性」指人和萬物的本性。這種本性就是空性,如六祖《壇經》所說:「汝之本性,猶如虛空,了無一物可見,是名正見。」這種「見性」成就,在見道位就可以獲得,見道也稱見真性之道。但見道只能破斷見惑,斷不了深層的修斷煩惱、所知二障303,要成佛,在見道的基礎上還要經過十地304修道。

 

(二)「見性」的「見」是指智慧正見,它只是成就佛的斷、悟智慧法身的因緣,而不是報身、化身的因緣。所謂成佛,不但要有斷、悟法身成就,還必須要有報身、化身成就。這報、化身的因緣是施捨、持戒、修忍等廣大利益眾生的福德資糧,如果修不夠色身因緣福德資糧,雖然見性,也永遠成不了佛。這是一切大乘經論所持的同一觀點。

 

(三)聲聞、緣覺二乘305的證道者,也能得到見性成就,否則就成不了四聖果。但如果二乘人要成佛,還必須從大乘資糧道修起,修得福慧雙資糧圓滿後,才能成佛。所以說,「見性」只能成半個佛。修福慧二種資糧,成就佛的色法二身,這是大乘佛教的共同規律。

 

附:有人說「佛經是文字般若,對開悟沒有作用。」這種說法對嗎?

 

文字般若是指佛經和一切講解般若義理的佛法論著和說教言論;道般若是指修證般若的實踐過程、五道306、十地等;實相般若是指佛陀獨有的遍及一切的最高智慧。文字般若猶如地圖和地理知識,既不是行走和實踐,也不是達到目的地的真景實物的感受。但如果不掌握地理知識,沒有地圖,怎麼確定方向、距離、路線?怎能保證不入歧途而順暢到達目的地?文字般若和言教雖不是真般若智慧,但都是開發、培育真智慧的不可缺少的手段,輕視或放棄文字般若,等於想去大海彼岸的人輕視船筏一樣的愚蠢。

 

在學佛法的過程中,聞、思、修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

 

龍樹在《致國王書》中說:「合理的聞思,使驅入正修。」學佛是一種改變思想認識,改造心理,提高品德素質,開發真善智慧的一個自我完善的系統工程。學佛不能單靠盲目的信仰和熱情,要靠聞、思、修的智慧和相應的實修行為。學佛的修煉實踐要依靠複雜高深的知識素質,這種知識不是來自神靈的啟示,也不是來自不學無術的盲修瞎煉,而是來自合乎規律的聞思途徑。聞指聽聞講經說法,或閱讀經、論等,思指反復思考聽或讀的內容,修指實踐、落實所聽、所讀、所思的佛法。通過合理的聞思修可以生出聞得智、思得智和修得智等三種智慧。這三種智慧之間具有因果關係,即修得智生於思得智,思得智生於聞得智。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正確的聞得智和思得智,也將不會有正確的修得智。因此,對真正學佛的人來說,在聞思修三個環節中缺乏任何一個環節,也實現不了解脫、成佛的願望。

 

57、什麼叫傳承?傳承共有哪幾種?

 

傳承是佛法的師、徒口耳相傳,一脈相承,從未間斷的法脈傳遞系統。主要有戒脈傳承,經學傳承,灌頂隨許傳承等。經學傳承又分經論閱讀傳承和講解傳承。如《菩提道次廣論》,有三個經學傳承:一是佛陀、文殊、龍樹一脈相傳的深密正見傳承;二是世尊、彌勒、無著一脈相傳的廣大菩薩行傳承;三是持金剛、文殊、大勇金剛一脈相傳的修習加持傳承。這三個純真無瑕的菩提道經學傳承,傳到了宗喀巴大師,大師將以上三個法流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寫出了曠世之作《菩提道次第廣論》。傳承必須是口耳相傳,不能用文書相傳,也不能由不具備傳授資格的他人代替。傳授戒律的戒師,也必須是戒行清淨,具備戒體307的僧人。有破戒行為的任何人都沒有傳戒的資格。灌頂上師除具備從持金剛以下代代具德上師傳承未斷的法脈外,還要具備修持實踐和作金剛上師的「雙十」條件(參見:善知識的標準)。經、論閱讀、講解,也要有嚴格的師傳,不能望文生義,任意理解,隨意發揮。否則,就成世俗見解或個人的「我見」,不成其為真實、正見的佛法。

 

附:「閉關」是什麼意思?

 

「閉關」是身居密室,集中時間修煉的一種方式。閉關的要求是身居密室或深山岩洞,斷絕會客,清淨眼耳等六根,集中精力修持瑜珈行308、觀想、誦咒或念佛等,完成規定程式,獲得相應成就。從閉關時間分,有七日到二十一日的「日關」,有一月到五六個月不等的「月關」,還有一至三年的「年關」。在閉關環境分,有在不見光的暗室中修的「黑關」,和露天陽光下修的「白關」;有室內修的「內關」,和野外鷹葬場、泉頭等處修的「外關」等等。

 

58、「命由心造」這句話符合佛教的觀點嗎?

 

這句話不完全符合佛教的觀點。佛教認為,人的身世命運是自己的業力形成的。「業」指行為、語言、心意的造作,人的行為受思想意識的支配,從這個意義上講,思想意識即「心」在造業上起主導作用。但「心」在造業過程中起動機的作用,若只有思想動機,沒有行為、語言的實際行動,就構不成造業行動,如有殺人心和行淫心,不等於殺人、行淫,也構不成比丘的毀墮犯戒行為。「業」是「惑」與「行」結合形成的,雖有感(思想意識),若無行(實際行動)造不了業。如未破除思惑309的登地菩薩310,雖有思惑,但有真智護持,不產生造業的行為,故不會形成業力轉世和墮落。「命由心造」,若只從字面含義理解,還會造成「心能改變現時命運」的誤解,實際上光靠心想是改變不了命運的。若靠心的想像、意念能改變命運的話,處在饑寒中的人,心想得到衣食就該得到衣食,窮人心想金錢就該得到金錢,這真能辦得到嗎?所以「命由心造」這句話,若無合理解釋,就會變成空想主義的同義詞。

 

59、有人說:「三法印乃小乘,大乘只一法印。」這話對嗎?

 

「法印」如皇帝的印信,表示一種不變的原則和絕對的權威。在佛教中有一法印,三法印,四法印的說法。一法印指「萬法性空」的空性法印,藏傳佛教中的「大手印」,也指此意。四法印是:諸行無常印、有漏皆苦印、諸法無我印、涅槃寂靜印。三法印,是將四法印中的前二印合而為一稱諸行無常印,加上諸法無我印,涅槃寂靜印,共稱三法印。密法中的「法印」、「四印」等有不同的含義。但在顯宗經典中出現的法印,不出上述諸類。

 

在佛經《律經》中有「三法印」,但以此斷定「三法印是小乘教的」,是十分錯誤的說法。在《大乘經莊嚴論》中,明確提出「四法印」並對四法印義作了詳細的論述。歷代大乘佛教善知識,都將四法印看作區別佛教和外道的最主要的判斷根據,即凡承認四法印者為佛教徒,不承認四法印者為外教徒。所謂的「一法印」即「性空法印」,和四法印中的「諸法無我印」意義相同。如果說,大乘佛教只承認「一印」而不承認其他「三印」的話,就等於說「大乘教不承認諸行無常苦諦,不承認涅槃滅諦」。不承認「四諦」,也能算佛教嗎?所以,所謂「三法印乃小乘,大乘只有一法印」的說法,既無佛經根據,也違背一切大乘經論。

 

60、先人回來報夢或附身,是真有其事嗎?

 

在先人往生後頂多七周,他的心識及中陰身早已依隨業力而投生於六道的其中一道了,絕不可能回來報夢或附身。上述報夢現象,可能只是你對先人思念或偶爾發夢而已。凡夫並無控制夢境的能力,所以在夢中什麼都可能出現,並不為奇。如果並非上述情況,則可能是餓鬼道的眾生或「非人」眾生以迷惑冒充的方法,企圖騙取你對它們作供養。至於附身現象,有可能只是精神病所致,也有可能是「非人」等眾生為求供養所作之把戲,這亦並無新奇之處。如果你明白輪迴的教法,便不會被這些現像所迷惑。

 

附:為什麼在信佛的人家中有時也會有鬼靈作崇呢?

 

「非人」等眾生哪里都有,在信佛的家庭中,甚至在寺院中,也一樣會有它們的存在。認為它們怕見到佛像的想法,只是民間信仰的誤解而已。它們與你一樣是六道中的眾生,你見到佛像不怕的話,為什麼它們就會畏怕佛像呢?你是一個三寶弟子,而且還自稱為大乘弟子,那麼你就不須畏怕「非人」,也不應以嗔心或敵對的心態對待它們,反而應該以慈悲心處待任何眾生,包括「非人」在內。如果你心中真的對三寶一心依止,是不可能受到「非人」加害的。即使它們及任何眾生對你傷害,那不過是你過往世所造下之苦因現在成熟結果而已。如果沒有痛苦的種子,是不可能遇上痛苦的果報的。要完全脫離眾生的加害,就必定要停止造惡因,例如傷害眾生及嗔心等。歷史上有很多真正生起了慈悲心及菩提心的大師,連老虎、大象及毒蛇等畜牲及「非人「等都樂意與他們親近,完全不會加害,這就是因為這些大師心中再沒有嗔心存在的緣故。又有些人以為家中的「鬼」就是死去的親人或曾住在該處的人之鬼魂,這是不符合佛法,及對輪迴的誤解。它們只是餓鬼道的眾生或「非人」等眾生,並不是死去了的親人在死後仍在住處流連。人在死後會經歷一段中陰時期,其間不超於四十九天,然後就會投生六道中的其中一道,並不會如民間迷信所說永遠流連於前生居處。

 

61、如果有鬼靈等加害作崇,應該怎樣去處理呢?

 

這些「非人」只不過是六道中的眾生,並無太大的能力,也不值得你去畏怕。它們既然也是有情眾生,你就要以慈悲心去對待它們,不可以傷害它們。只要你對三寶依止的心堅定,「非人」是不可能加害你的。慈悲心與依止三寶的心,是兩種有效的對治「非人」之方法。「非人」沒有能力加害一個對三寶有依止心的人,也不能傷害真正有慈悲心的修行者。為你說一個故事:一個小賊有一天見到施主送了一塊貴重的布料給一位僧人。小賊在半夜潛入僧人隱居的地方,但卻被僧人捉住而重重打了三棍,打第一棒時僧人口中念著:「皈依佛」,打第二棒時喊著:「皈依法」,打最後一棒時就嚷著:「皈依僧」,然後僧人就把小賊放走了。這個小賊在走過一條有很多猛厲」非人」流連的渡橋時,悻悻然地自言自語:「幸好佛教中只有『皈依佛』、『皈依法』和『皈依僧』這三種皈依,如果多幾個『皈依』的話,我肯定會被打至慘死!」。這條渡橋附近一向有很多「非人」流連,常有欲過橋者被「非人」殺死,但這些「非人」不但未能加害小賊,反而因為他不經意地誦念三皈依之力量,整晚都不能過橋。由此可見,不經意地誦念三皈依已令「非人」不得加害了,何況至心地依止三寶呢!在遇上「非人」加害的時候,也可以在早上恭誦《般若心經》九次及多誦三皈依。如果問題十分嚴重,乃至真的威脅到家人的生命安全,可以請高僧大德加持修法以解決問題。

 

附:有人說在夜晚誦經會召鬼靈,這是否正確的見解?

 

這是絕對不正確的民間迷信。世間上有很多「非人」及其他我們肉眼不能見到的眾生。它們不會因你誦經而特別前來,也不會因你誦經而回避。「非人」等眾生只不過是六道中的一些眾生,就與我們見得到的畜牲及人類一樣。它們來來去去,與你誦經與否是並無一絲關連的。「非人」只是眾生中的一份子,我們要以悲心對待它們,但不須懼畏它們。正如畜牲道的眾生一樣,有些野獸可能對你作出傷害,有些則十分馴良,「非人」也不過如此而已,並無特別可怕之處。有些「非人」有能力加害我們,而且也有惡意;有些則有惡意而無能力;有些既無能又無惡意 ... 這與人際關係的分別並不太大。修法的人,即使遇上了「非人」,也要以慈悲心善待,而不是以對立的嗔心或畏懼的心對它們。某些大德高僧,或許因著某些因緣,在修持時會召請「非人」前臨而施以加持。但如你我是凡夫,則無能力召請它們,也無能力避開它們,所以並無顧慮的必要。

 

62、在民間信仰中,有時會見到乩童有佛陀附體或問米姑請來祖先的魂魄附體,與陽間的人對話,這些是不是真的呢?

 

這類民間信仰不單在漢地盛行,在西藏甚至西方的先進國家也都有類似的靈媒。佛陀等聖眾絕不可能附在凡夫的身上與人溝通,他們也並非呼之則來、揮之則去,任靈媒差遣的。如果佛陀有必要與凡夫溝通,也必定不需經過這樣的媒介途徑。佛陀就是有圓滿力量者,他不需依賴凡夫的協助,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但在六道中,有一些眾生的確有少許神通能力,他們有時會附在某些人的身上,藉而得到一些利益。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或許冒充聖眾的身份,以欺騙無知的信眾。至於祖先附身的情況,我們要知道人在死後便會投生於六道中的其中一道,其轉生的中間過程稱為「中陰」,頂多也不過七個星期,此乃佛陀所親說的。我們的祖先死後,不可能全都變為鬼魂,日夜無所事事地等著靈媒召喚。即使祖先墮入了餓鬼道,也並不代表他們必定記得前世的事情,而且也不一定能在人間自由穿插。上述的情況,相信有很大部份屬於騙局。但也的確有一些餓鬼道的眾生是有少許神通的。它們並非我們的祖先,但它們以它們有限的神通能得知我們祖先在生時的一些情況,所以能冒充為我們祖先而博取我們的同情及信任,從而求取欲需的物品,這種情況在西藏也曾發生過。總而言之,如果我們明白佛陀等聖眾的功德及六道輪迴的教法,便不會被這些靈媒騙上(有些靈媒本身也是被騙的受害者,以為自己真的有佛陀附身)。我們修行的人,要依靠正信的書刊及正信的見解,不要隨便見到、聽到什麼便盲目地相信,否則吃虧的是自己!

 

63、有些人自稱能魂遊淨土,也能帶別人靈遊淨土,這是否真的?

 

這當然不是真的。有些有很深證量的修行者或許有這樣的能力,我們凡夫卻絕不可能在淨土中自由來去。佛教中絕對沒有這樣的說法,它可能是外道信仰或民間術士的說法吧?在一些原始信仰中,術士能以各種方法,例如由「非人」協助,令人誤以為到了某些地方或見到某些情景,這只是幻術或「非人」的神變能力而已,就如幻術士能夠變出老虎及大象等在你面前一樣,這不是你真的到了佛陀的淨土。佛的淨土只能以修持而達至,不是靠凡夫帶領或念幾句咒就能自由往來的。以上說法顯然只是民間的迷信及騙人的勾當,並不符合佛法之觀點。

 

64、有些人能見到佛與菩薩等,甚至能與之溝通或得他們之放光加持。為什麼我誠心禮佛多年,卻從未見過佛陀呢?

 

這些情況根本不可能是真的。凡夫並無能力見到佛陀等聖眾,因為我們的眼睛被業力所覆蓋染污了。有沒有真的「見佛」或「得佛加持」很容易判斷,如果你的悲心、慈心及智慧等突然增長了,或嗔心及煩惱等自然消退了,就是得到了加持。否則的話,不論你見到什麼放光,若你的心沒有改變,則肯定並非「見佛」或得到加持。佛法修的是內心。修行有沒有成績取決於你的心有否改變向上,並不取決於靈異現像。如果你的心改變了,即使沒見到什麼,也可說是已得加持及 「見佛」。如果你的心並未改變,即使天天見似是佛光的現象,又有何意義呢?這些現象並無真實性,你亦不需追求「見佛」或「得佛放光加持」。修持的人若不修內心而只懂追求外在的異像,是本末倒置了。

 

附:最近報章流行談論特異功能,到底這是不是真有其事呢?

 

如果說「特異功能」是做到一般人做不到的事,那是肯定有這一回事的。有些人並無宗教信仰,但由於宿世因緣,他們雖然生而為人,卻保持了往世的一點能力,所以便能做到常人不能的事情,這並非說他們的前生肯定是修持佛法或外道的。在六道中,有很多眾生本來就有人間眾生沒有的能力,能做到常人做不到的事。在你的過去生,生為天界、餓鬼或修羅道中時,也一樣能做到一些你現在會視為奇妙的事。有很多常人能做到的事,其他道的眾生卻做不到,這並無奇妙之處。在你死後處於中陰階段時,也能穿牆過壁,這也並不神奇。有些人在轉生時,因為某種因緣,仍然保持了少許前生在其他道的時候之能力,所以便能做到你我不能的事。也有些人在前世是修持佛法或外道的人,這生中保持了一些前世曾經成就的神變能力。即使並非天生有這些非常能力,我們亦可以透過修持佛法或外道而成就這種能力。在外道中,例如西藏苯教及印度的婆羅門教中,有很多修煉出非常能力的方法,其中一些是來自自己對外在世界的控制能力,也有些由禪定而出,又有些由驅使「非人」而達致常人不能做到的事。在佛教中,可以依靠修持某些法門而成就非常能力,也可由禪定而生出神通,也有並不刻意修持神通,依共通法門修至有成而自然生出神通的情況。神通並無值得你去讚歎的地方,只要修持某些佛教法門或外道,三個月內便可成就一些小神通。正信的佛教徒希求得到慈悲心及菩提心等證悟,並不稀罕這些世間的小能力。

 

65、一個人如果擁有神通,是否代表他的佛法修持就很高呢?

 

神通有很多種。在佛法修持上,可以因禪定而產生神通,可以因慈悲心而生神通,可以因信心而生出神通,也可以因專修而得到某些神通。在修持無上瑜伽密部的圓滿次第時,也會自然成就神通。然而,神通並不限於佛法修持者才會擁有,所以並不一定代表修持的境界。在六道眾生中,有一些就擁有大神通力,但這並不代表他們有任何的修持。在餓鬼道中,其中一些能憶知自己的過去生;某些畜牲道的眾生,有身形變化的能力;生於天界的眾生,比起生於人間的我們,也具有很大的力量;但這些眾生卻未必有任何修持,而且他們與我們一樣都是困於六道中的凡俗眾生。生於人間的眾生,有些天生就具有旁人沒有的能力,也有人靠修持外道咒術、禪定或邪術而得到某些力量。在東南亞各文化的外道中,有很多方法可以令人修出一些小神通,但這些根本並不能算是真正的修持,更不是佛法上的法門。此外,一個普通的人在死亡後的中陰階段中,也自然會擁有某種程度的神通,例如可以憶記過去生及穿牆過壁等。由此可見,神通並非修行人的「專利」,即使普通的眾生,包括某些畜牲道的眾生,一樣可以有某程度的神通;透過外道的法門,任何人也一樣可以得到某些小神通。然而,在佛法上來說,這些神通並沒有任何真正的意義。神通的作用是很有限的,頂多只能為今生帶來一些小利益,但對未來生及成就佛境來說,是沒有什麼實際幫助的。在現今末法年代,有很多人標榜神通,又硬把神通與佛法扯上關係,其實他們所教的卻並非真正的佛法,所以大家必須謹慎地去分辨抉擇。對正信佛教弟子來說,有沒有神通是不重要的。沒有任何非凡外在的能力,不代表自己的修持不好;擁有這些能力的人,也不一定就有修持境界。佛法稱為「內明」,作為修持正法的人,修持的成功與否應取決於出離心、慈悲心、善心及菩提心313的生起與否,與是否擁有神通並無直接關連。如果修持的目標是追求神通,基本上就與某些外道思想無異,故此就不能說是在修持佛法了!

 

附:神通是不是修煉成就的標誌?

 

神通有先天性的和修煉所得的兩種,前者如生來就有的兒童的特異功能,和許多動物的本能性的特異感覺功能之類;後者如修煉禪定314、瑜珈315產生的五眼、五通之類。神通佛教有,而且瑜珈外道,如印度教,道教,氣功也有。不但佛菩薩和佛門禪定修士、密宗成就師有,而且惡魔外道、歪門邪道之士也有。因此,一般世間神通是人和動物共有、佛、魔、正、邪共有的現象,只有超越世間的神通316,才是佛門獨有的神通。高級神通都是修煉禪定的結果,是連續多少世修煉的結果。對佛門來講,神通只是一種度化眾生的手段,不是追求目標,而且一般的神通也證明不了具神通者的證悟層次和德性層次,正如阿底峽尊者說的那樣:「若無菩提心,不修福德資糧,只修神通,避免不了墮地獄、轉畜牲道的惡運。」佛門戒律,嚴禁宣揚神通,更不允許把神通當作撈取金錢名利的資本,和宣揚自己、滋張驕傲虛妄心的手段。如果把神通用在上述這些不正當的方面,就會遭到下墮地獄,轉生畜牲道的報應。當今世上,無論是真神通,假神通,很多都是用在嘩眾取寵,撈取金錢名利的不正當行為方面。在這種情況下多一份神通,就多造一份惡業。

 

附:佛教徒應該修證神通嗎?

 

先向你說一個故事:從前有兩個兄弟,他們相約去修持,但二人修持的內容並不相同。在很多年後,兄弟在一起渡河。兄長花了五毛錢買票渡河,弟弟卻想表演一下他苦練多年的成績,便以神通在河面上走過,在對面岸上得意地等兄長的船泊岸。在兄長上岸後,弟弟很自滿地問他:「我的修持可說是很有一點用處吧?」,兄長卻拿著手上的船票向他說:「你的神通與這張船票的用處一樣。你花了這麼多年修持,就為了節省這五毛錢嗎?」。正信的三寶弟子並不稀罕或希求神通,因為神通對未來生並沒有真正的益處,所謂神通不敵業力。對大修行者及菩薩眾來說,他們能以慈悲心配合神通力救度眾生;對你我一輩凡夫來說,神通卻是無意義的,所以不需去希求。花時間去修持神通,只不過是在浪費人生,倒不如好好修持出離心、慈悲心。

 

66、如果遇到自稱已經開悟成佛的人,我們如何去判斷真假?

 

你毋須判斷,這肯定是假的。如果你遇上佛陀,你自然會知道,因為佛的身、語、意功德是顯而易見的。他不需要說什麼,你自然會知道他是佛陀。要自己宣稱是佛的人,肯定不會是佛。佛的聖身有無量功德,可以化身千萬,你可以叫這個人也顯示證明一下。佛的聖語有六十妙音,不論坐近坐遠都能聽到佛的開示,而且是以你能理解的語言聽到,不需要傳譯,你也可以請這個人示範一下。佛的聖意是遍知的,你可以把全世界的沙都各取一點放在杯中,佛可以分辨出哪一粒沙來自哪里。這些功德能力,在世上誰能做得到?只要你好好依止一個具資格的師長,並且視他為佛,便會得到佛之加持,所以毋須去追求依止這些江湖騙子,否則到頭來吃虧的是自己。

 

67、佛教是主張無神論的嗎?

 

如果硬要把宗教分為有神論與無神論的話,佛教較偏近無神論的一方,但卻並不是一般的無神論觀點。佛法開示宇宙由眾生共業而生,並不相信有一位至高無上的神靈主宰及創造一切。佛法並不認為宇宙由佛陀所造。如果宇宙由佛所創,他會創造一個完美的無苦世界,宇宙絕不會是我們現在身處其中的六道輪迴苦海。佛法不同意有一個至高的神靈之存在,也不認為宇宙由這神靈所創,所以並不屬於有神論。佛教卻認為六道中有一種眾生住於天界,他們的福報比人類高得多,神變能力也高於人類,但他們亦只不過是六道眾生之一種,天界亦非佛教徒心中的目的地。因為佛教認為六道中有這一類眾生,所以佛教又並非屬於無神論。佛教所認同存在的「神」,只是眾生的一種,並不是如其他宗教中所視為創造一切及主宰一切的至高神靈。大乘佛法的修持並不為生於天界,也不為討神靈的歡心或救贖,而是為了要利益眾生,包括六道中的天界眾生。嚴格地說,佛教不能說是「有神論」或「無神論」,亦肯定不屬於「多神論」宗教。

 

附:有人說佛教是「無神論」,但佛教中有眾多神、佛,對此問題如何解釋?

 

「有神論」和「無神論」的所謂的「神」,不是指一般的神,而是指作為世界本源的「精神實體」,或「創造世界」、創造人類的大梵天、濕婆、上帝之類的神,是掌握世界成毀和人類苦樂命運的神。佛教不承認作為世界本源的精神實體和創世造物主的存在,主張業力創業,就此而言,佛教的基本精神屬於無神論,「業」指行為、語言、心理活動,指人類的各種活動,即意識支配下的活動。眾生共同的環境器世界317是共同的業力形成的,個體的五蘊318之身是各自的業力形成的,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的環境和生命均屬業力的造化,故說「三界唯識」。「三界唯識」的「識」是指眾生的「意識」,因為造業離不開意識,所以,只說業的主體意識,不說業力——這是中觀家對「三界唯識」這句話的解說,唯識宗對「三界唯識」這句話有不同的理解。但若過分誇大意識的作用,就會滑向外道的「神我319觀」和「絕對精神」的錯誤的深淵。

 

佛教中有無數的佛菩薩和諸佛菩薩化身,也有眾多欲界、色界、天人、阿修羅、無色界天、餓鬼道眾生、藥叉、世間眾神、幽靈等等。有的可見,有的肉眼不可見。這類生靈構成了非人類的隱形生靈世界,其中除佛菩薩的化身外,都是眾生。有的人不承認肉眼看不到的事物的存在。如果他們這種看法正確的話,非可見光,紅外線、紫外線、宇宙線、電磁場、引力線、只有頭髮絲的億萬分之一的基本粒子群、四維以上的空間等,都要統統否定,這豈不可笑?

 

68、很多人說小乘是低級的佛法,所以大乘行者不應修持,這是對的看法嗎?

 

輕視任何部份的佛法,都是極不善的心態,而且會有嚴重的果報,這是佛陀所親說的。小乘的修持基於出離心,透過修證人身難得、生死無常、六道之苦等教法而成就厭離生死苦海之出離心,依靠皈依、因果及空性見等修持而成就解脫,這些教法皆為佛陀之金口親說。如果說這些教法低級,就正是輕視佛陀的開示,也就是貶謗法寶。小乘道上的修持項目是大乘道的基礎。難道大乘行者不需要證悟人身難得、生死無常等佛法嗎?難道大乘行者就不依靠皈依法門及因果教法嗎?還有十二因緣與四聖諦等也都屬於小乘道上的教法。大乘行者要發為利一切眾生願成佛的菩提心,若對眾生之苦沒生起慈悲心,如何能生出不顧一切地利益眾生的菩提心?但如果對自己處於六道之苦都不畏怕厭惡,哪里會對同在六道中的眾生之苦生起悲心呢?由此可見出離心乃悲心及菩提心之前行基礎。沒有小乘共道的基礎,就不可能真正入於大乘之修持。大乘行者雖然並不以自己的解脫為修持目標,但卻需要大小二乘的共通教法方能成就;我們以持戒為行善止惡的一種方法,其中大部份戒律也是出自小乘教法的。我們雖自稱為大乘弟子,但卻未真正具有菩提心,甚至連圓滿的小乘出離心也未真正生起,所以千萬勿自以為是大乘而輕視小乘的行者。小乘的行者及證道者包括了很多大阿羅漢,貶視小乘行者的人,同時也是在貶謗聖僧寶。

 

附:女身可以成佛嗎?

 

女身當然可以成佛!只要能遇上佛法及發心修持佛境,不論男女,一樣可以成就佛境。男身與女身的確存在著某些方面的不同。一般就社會環境情況而言,男性修持往往比女性修行較為有利,譬如說一位比丘可以獨自住在無人的地方清修,對比丘尼或沙彌尼來說,就必須考慮到更多的安全問題。但這些僅是社會風氣環境的外在因素,就成佛之潛質來說,男身與女身並無太大的分別。說女人不可能成佛,並非正確的觀點。在《般若心經》中(註:乃指廣本心經,見宋施護所譯之《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觀世音大士說:「若善男子善女人,樂欲修學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法門者...」,此經開示大乘的男女行者,若欲修證空性而達至佛境的話,應當如何去修。在這經裏,觀世音明確指出 「善女人」也可以透過修持而成佛;在經末的部份,佛陀對大士之開示作出了明確的印許。佛教中有一尊廣為人尊崇的佛母,稱為「度母」(註:在古代中國稱為「多羅觀音」及「救度觀音」)。度母在無量劫前,是一叫「般若月」的女子。這女子曾發下宏願:要以女身修行,以女身發菩提心,以女身成就佛境,最後更要以女身化現度眾生。她最終果然成就了佛境,被尊為「聖救度佛母」。以上是出自佛陀金口所說的典故。如果說女性不能成佛,那豈不是說佛陀編故事來騙我們嗎?在釋迦佛在世時,已有不少女性成就羅漢境界,這些史實在佛經中有清楚記載。說女身不可能成佛,等於是指控佛陀妄語,也否定了度母及歷劫以來以女身成佛的聖者之成就。

 

69、佛法教示我們不要執著,那麼積聚功德及智慧是否也是一種不應有的執著呢?

 

這種見解把佛法概念完全混淆了。佛陀教示我們不要執戀自身、不要有我執、不要執戀世間福樂及不要執萬事萬物為自性實有,這不代表說我們不須執著止惡行善及執著於利益眾生之事業。修持的人總有個動機,這動機可以是不墮三惡道,或是解脫生死,或是為令眾生之利益而要成佛,總不會毫無目的而精進修持的。如果你說不執著行善,不須止惡,那便能成佛的話,可說是顛倒因果教法的邪見。也有人把「空性」完全歪曲誤解了,以為「空性」就是「沒有」。那麼的話,善也不存在,惡也不存在,佛陀不存在,凡夫也不存在,一切都不存在。這是外道思想,並不是佛陀的教法。如果這觀點成立的話,你就毋須理會眾生之死活,也不需行善止惡及修行了,更不需上班及吃飯。

 

70、有人視地獄為實有,也有人說它是唯心所造,並不真正客觀存在,何者的觀點才對?

 

地獄、天界乃至整個六道輪迴皆為眾生共業所生,它的存在正如人間世界的存在方式一樣。當整個宇宙進入消失的階段時,地獄便不復存在;在此之前,只要眾生有共業,六道便存在。說它並不存在是不正確的看法。你看不到的地方,不代表就不存在。只要你略作少許惡業,便很快會見到地獄的存在與否了!當你在地獄道中投生時,你肯定絕不會懷疑它不存在!當然,以中觀應成派的空性見去解釋的話,地獄與萬事萬物皆為緣起,並無自性。但即使它是無自性的,並不是說它不存在。你的肉身也是無自性的,但並非不存在。

 

附:現代醫學常常辯論有關「安樂死」的道德觀念,佛教的觀點是站在哪一方呢?

 

一個生命在什麼時候完結,是該生命的業力及因緣所生,並不應由另一個人決定。由佛法的角度去看,任何殺生的行為,包括自殺,都是佛陀禁止的不善業。由輪迴的角度來說,一位眾生的痛苦並不限於今生。這些痛苦源自他的過去業力,所以最終也必須一己承擔,旁人是幫不上忙的。即使我們基於慈悲心,把他的生命終止了,並不代表我們就解決了他的痛苦。業力是逃不了的,這些苦報在他的下一生或未來生一樣會再呈現,單單把他殺了並不能解決問題的根源,而且還會為他的未來生帶來更大的痛苦。不是說這些人是活該受苦的。我們三寶弟子要培養自己的慈悲心,但慈悲心還要配合智慧才有用處。如果你明白輪迴及業力的規則,便會知道把病人或自己殺死並不能帶來幫助,只會把痛苦增加及拖延而已。以上乃依佛法中輪迴及業力的教法而說。

來源:www.bfnn.org


© 2008 -2024  Phật Học Online |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