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ật Học Online

度一切苦厄 -- 迷悟之間2-3
星雲法師

往好處想
  
  人,是一個有思想的動物!古往今來,有的人在幻想,有的人在妄想,有的人在夢想,更有很多人有理想。
  
  斗室之中,臥榻之上,本來無事,但人可以想出很多的事情來,所謂家事、國事、天下事,都在「想」的念頭之中。
  
  佛經說:人是五蘊(我的代名詞)和合而成。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想」是「我」的五個部份之一,「色」蘊和「識」蘊就是我們的身心,有了身心就有受。「受」有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想」也是有善想、惡想、無記想。一般人想自己,多往好處想;想別人,都是往壞處想。
  
  人的想,想到自己,即使不好,也都可以原諒;想到別人,即使很好,也不能隨便放過。人對自己是寬大的,對別人是苛刻的,假如人能把責備別人的,拿來責備自己,寬諒自己的,用來寬諒別人;凡事「往好處想」,這樣的人生,多麼美好啊!
  
  經云:「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吾人每日的生活,都在顛倒妄想之中,沒有的事情,他也能想入非非。雖然,人不能沒有思想,但是思想要淨化。一湖水,需要淨化,才能供人飲用;思想的流水淨化以後,於人於己才都有益處。
  
  所謂「聖賢的思想」,都是以天下為己任;所謂「惡人的思想」,都是想要如何佔人的便宜。普天之下,多少人想給人方便,捨己為人;多少人處心積慮,找人麻煩。「想」,真是一念是天堂;一念是地獄。
  
  「想」,有時候想「我」,有時候想「你」,有時候想「他」;你、我、他都在「想」中糾纏不清。有時想佛國淨土,有時想人間是非,有時想惡鬼畜生,如果把抽象的「想」都積聚起來,恐怕三千大千世界都容納不下這許多的煩惱妄想。
  
  自古以來,思想問題成為人間的一個大問題,有的人認為有思想的學者專家受人尊敬,但也有思想犯送往斷頭台。不過,還是有不少人一再提倡自由思想;「想」,應該是自由的,只是吾人應該為自我的思想做出一個良好的引導。能夠想好的、想真的、想善的、想美的;凡事「往好處想」的人,才是一個有思想的智慧人。
  
  《人間福報》200092


人生滋味
  
  談到人生的滋味,一般人都能懂得,人生的滋味是「酸甜苦辣」。
  
  有人說,人生有三味:青少年的人生是甜蜜的滋味,中壯年的人生是酸辣的滋味,老年人的人生是苦澀的滋味。
  
  其實不盡然也!青少年也有許多人的歲月是不幸的。例如孤兒院的孩子、失學的兒童、街頭流浪的青少年,他們不但沒有感受到人生的滋味是甜美的,而且在幼苗時就飽受著風霜雨雪的摧殘。
  
  中壯年正是奮鬥創業的階段,雖然有著辛苦的酸辣滋味,但是也會有甘甜的美味。正如有的人故意在調味品中放了酸醋,甚至吃辣,越辣越有味,可見酸辣的滋味也是中壯年人生的需求。
  
  老年人的苦澀滋味,大都是因為他的人生一事無成,尤其過去從來沒有廣結善緣,到了老年的時候,歲月裏的光華彩色不再,他當然會感到人生是苦澀的。但是也有多少的老年人,他一生的成就可以走進歷史,為人所歌頌;有的人善德美名,走進社會群眾,為人所崇敬;也有的人與世無爭,退隱山林,但仍為人所羨慕,這許多功成名就的老人,人生也不完全是苦澀的。
  
  過去常有人感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現在我們要呼籲「少壯要努力,老大多歡樂」。人生的滋味,雖然百味俱陳;然而就如廚房裏善於烹調的廚師,當需要鹹的時候則鹹,當需要淡的時候則淡,酸甜苦辣,只要能適合個人的口味,又有什麼不好呢?
  
  我們不要怨嘆人生的滋味酸甜苦辣,我們的人生只要能為大眾所欣賞,能讓大眾所肯定,即使酸甜苦辣,也不是什麼不好!主要的是,我們要把人生真正的滋味:幸福的滋味、和諧的滋味、善美的滋味,乃至其它不管什麼滋味,只要他人歡喜,我們都應該無私的奉獻。我們要把人生最美好的滋味供養大眾,並且以人生的滋味來莊嚴自己的人生。《人間福報》200093


聞過則喜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自古以來,仁慈的君主皆肯「下詔罪己」,自謙的重臣都有「過失一肩挑」的勇氣。子路「聞過則喜」,大禹「聞過則拜」,因為「聞過認錯」,畢竟是美德。
  
  現在社會上的一般人士,尤其是青少年,有一個最大的缺點,就是不肯聞過、不肯認錯。有時候就算你對他是善意的忠告,他也刻意的解釋自己的立場,他會過份的掩飾己非,不肯承認過失。如此諉過,不肯接受「逆耳忠言」,難道就能有所成就,就能有所進步嗎?
  
  美國總統柯林頓的緋聞舉世譁然,但由於他肯認錯,他能勇敢的向全國民眾道歉,終能消除漫天的風雨,還給他一個晴朗的天空。日本的領導人物,有時候因為政敵的攻訐,黯然下台,但只要他能認錯,社會的輿論即刻會對他有另外的公評。我們中國的一些政治人物,都有一個同樣的毛病,就是死不認錯。甚至廣大的群眾中,兒女不肯認錯,父母也不肯認錯;部下不肯認錯,長官也不肯認錯;朋友之間,彼此都不肯認錯。
  
  「聞過認錯」要有勇氣,中國人過去被譏為「東亞病夫」,實際上應該是在「聞過認錯」的前面都是懦夫啊!
  
  因為一般人認為過失是恥辱的,認錯是莫大的羞恥;但是真正說來,儒家說:「知恥近乎勇」,真正的知道羞恥,那就是一個勇士。《成佛之道》說:「恥有所不知,恥有所不能,恥有所不淨。」能夠知恥認錯,才會「緣恥發菩提,邁向成佛道」。
  
  你看!歷史上,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終能雪恥復國;孫中山先生不以革命多次失敗而洩氣,終能推翻滿清,建立民國。
  
  李陵〈答蘇武書〉說:「范蠡不殉會稽之恥,曹沬不死三敗之辱,卒復勾踐之讎,報魯國之羞。」《論語》也說:「過則勿憚改」;只要我們能「聞過則喜」,就會改過必成,誠信然也!《人間福報》200094


化敵為友
  
  吾人在社會上,有朋友,也有敵人。敵人不一定是戰場上兩軍對陣,殺得你死我活,才叫敵人;商場有商場的敵人,同行有同行的冤家,利益有利益裏的對手,正是所謂「同行相嫉,文人相輕」。
  
  敵人,不是以消滅它為最高手段。在戰場上,最高的戰術是「不戰而屈人之兵」,是為上策;甚至對於兇狠頑強的敵人,能用感化,只要對方認錯,也就不必再致他於死地了。
  
  三國時代,張飛「義釋嚴顏」,這種「化敵為友」的事蹟,成為歷史佳話;諸葛亮「七擒孟獲」,一次又一次的釋放他,為的是要「化敵為友」;齊桓公把敵對的管仲待如上賓,故能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能幹的人,對於敵人不但不消滅他,反而培養他,成為激勵自己上進、成長的對手。英國保守黨執政,最怕工黨失去在野黨制衡的功能;工黨執政,也是最掛念保守黨沒落,因此各自無不百般的培養對方,成為競爭的對手。培根說:「沒有情人,會很寂寞;沒有敵人,也是寂寞的。」此言誠不虛也。
  
  人所以會成為敵人,有多種的原因:有的是家仇國恨;有的是利益衝突;有的是思想理念不同;有的是因故氣憤不平。甚至朋友之間,有時誤會也會反目成仇;或是對方傷了自己的尊嚴,或因受他欺侮,也會發誓與之為敵。
  
  基督教說:「愛你的仇敵」;佛教說:「怨親平等」。其實,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病痛是自己的敵人,煩惱是自己的敵人。疾病雖是敵人,也要治療它,甚至「與病為友」;煩惱雖是敵人,也要面對它,更要「轉煩惱為菩提」。
  
  敵人可以提醒我們要自己謹慎、預防、精進;沒有敵人,就會鬆懈。古代很多武功高強的俠客,都遺憾自己沒有對手。甚至籃球場上,兩隊競技,也必須感謝競賽的對方;如果沒有對方,球賽就不能開打。拳擊賽開始,選手要互相鞠躬致意,勝敗分曉後,還要握手言和。美國總統大選揭曉,當選者第一件事就是要致電感謝落選的一方。所以,敵友只是政見不同,並不一定要你死我活。
  
  過去大陸共產黨最感謝的是台灣,因為有台灣這個敵人,他們內部才會團結;如果沒有外患,內部鬥爭,更是可怕。現在台灣也以大陸為敵;有敵人的存在,就必須自己振作、進步,否則就會被淘汰。
  
  外交上有一句話說:「國際間沒有永久的朋友,也沒有永久的敵人。」人與人之間,有時候朋友可以成為敵人,有時候敵人也會成為朋友,就看我們對人的態度、看法如何?
  
  然而,朋友可以是永久的朋友,敵人不要讓他成為永久的敵人;凡是能「化敵為友」的人,必是社會上的能者。《人間福報》200095


走出陰影
  
  一條黑漆漆的通路,深更半夜行走其間,四周和前後好像都不時的閃現出一股不尋常的氣氛和一些怪異的聲音;這時好不容易見到一線光明,回想那一段陰暗的道路,不禁還在膽顫心驚。
  
  歷經戰場死傷累累的悲慘景象;回憶曾經遭匪徒綁架拷打的情形,都是人生歷程中難以消退的陰影。善良的婦女被色狼強暴,幼小的童子受壞人過度恐嚇,都是生命中難以揮去的陰影。
  
  颱風過後,山洪暴發,風雨交加,難以揮去深夜風災的陰影;地震山崩地陷,房屋倒塌,家人頃刻之間天人永隔,悲苦慘痛的陰影,難以從心靈中抹去。
  
  要如何才能走出陰影呢?正如前述所說,走夜路的人要趕快遇到一盞明燈,有了光明,才能消除陰影。指引人生的光明是什麼呢?
  
  第一、是信仰的力量:當人生陷入陰影之中,何去何從?茫茫然,覺得失去了方向,這時需要靠信仰的明燈來指引。如果能夠走進佛法僧三寶的信仰領域,就會知道,世界上的一切,其實都有前因後果,一切都是因緣業報的呈現,凡事不可以鑽牛角尖。因此,即使家屋倒塌了,財產損失了,甚至家人生命犧牲了,只要自己的信心不倒,未來必定就有無限的希望。
  
  第二、是智慧的光明:智慧就是要我們明理;世間本來就是「國土危脆,四大苦空」。能夠知道宇宙森羅萬象,無一不是在「無常」之中,誰無父母?誰無兒女?但無常到來,就如同「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限來時各分飛」,只有用智慧來看破、放下,用智慧來認知無常苦空、明白緣生緣滅;能以智慧的明燈照破陰影,才能勇敢向前。
  
  第三、是觀念的重整:一次的天災人禍,宛如歷經一次的死去活來,忽然感覺人生好像是一場虛幻不實的夢境,是一個破碎不堪的物品。這時必須要靠自己鼓起勇氣,要把破碎的人生也好,破碎的家園也罷,再度重建起來。甚至要想:壞的不去,好的不來;無常雖有破壞的一面,但也有成功希望的一刻。如果不能建立這種新觀念,就不會有再起的新生命。
  
  第四、是精神的武裝:要走出陰影,必須要有心理的建設;心理建設必須靠精神的武裝。前面所提的信仰、智慧、觀念,都可以做為自己的精神武裝;只要武裝精良,何愁不能走出陰影?何愁不能建設全新的人生呢?
  
  總之,世間的陰影容易通過,心中的陰影要靠自己抹拭;只要自己能「時時勤拂拭」,又何懼它「處處惹塵埃」呢?《人間福報》200096


去則路開
  
  諺語說:「路是人走出來的!」神話裏的盤古氏可以開天闢地,人怎麼不能開路呢?
  
  台灣名聞遐邇的蘇花公路、中橫公路、南橫公路等,在我國榮民的穿山鑿石下,不是成為舉世歎服的通暢大道了嗎?
  
  近年來大陸的經濟所以能夠迅速成長,主要由於他們懂得開發交通,大量開拓道路。
  
  交通,如同人體的血管,血管通暢,身體自然健康;道路通暢,經濟自然發展,文明的建樹當然就會一日千里。
  
  國父孫中山先生成功締造民國之後,他無意於擔任民國大總統,他想做一個鐵道部的部長;偉哉孫中山,他懂得中國要達到富強之境,必須從交通著手,除此不為途也!
  
  大地上的道路,要有人去開闢,甚至有人說:「口邊就是路」。其實有形的道路之外,人應該在心中建設更多的道路。現在社會上很多有辦法的人,都是因為有「政商之路」;很多的民意代表、傳播媒體,也都希望建立他們的「言路」,甚至現在最時髦的「網際網路」,更是成為新世代的新寵兒。
  
  路,有羊腸小徑,有崎嶇難行之路,有坎坷不平之路,有曲曲折折之路,有平坦寬廣的道路;不管陸路、海路、空路,都要有人去開闢。所謂「條條大道通長安」,在人生旅途上,不管什麼艱難險峻的人事,只要有心開路,就不怕不能通行。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兩條路,一條是善美的天堂之路;一條是醜惡的地獄之路。開路需要有工具;我們要開發心中的路,依佛經說:人天的道路有三個條件,一是喜捨,二是持戒,三是禪定;地獄的道路,也有三個原因,一是貪欲,二是瞋恨,三是邪見。我們是要走天堂之路呢?還是要走地獄之路呢?
  
  人際之間有路;歷史留下的,就是歷史的道路;理想,更是一條人生的康莊大道。
  
  人要修橋鋪路;我們是否想過:自己留下多少方便的路給人行走呢?還是反而斷人的路、擋人的路呢?例如篡改歷史、不承認歷史,甚至斬斷歷史因緣等,那就無異自毀前途、自絕生路,勢必走上窮途末路;反之,如果我們懂得廣結善緣,培植福德因緣,自然敲門處處有人應,人生還怕沒光明的前途嗎?《人間福報》 200097


永不退休
  
  人生在世生活,不管服務公職,或是私人企業,都有退休的制度;因為人的一生,數十年歲月,每天都在工作中,到了晚年,應該給予休息,所謂「頤養天年」,這是名正言順的事。
  
  現在一些先進國家,每個人有了職業,都樂於繳稅,為的是將來退休後可以領取養老金生活。
  
  在中國也一直都有「積榖防饑」、「養兒防老」的觀念,這也是為了解決退休後的養老問題。
  
  現在一般國家,有的定六十歲退休,或者六十五歲退休,甚至七十歲退休。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人生應要有交棒、接棒的計畫,即使是在佛教裏所謂的「傳燈」,也都是為了應付歲月變遷的對策。
  
  一般人對於退休後的人生,有的人會感覺好像忽然失去了一切,面對空蕩的生活,寂寞的人生,百無聊賴,無所事事;這樣的退休,好像等死一樣,人生失去了價值,生命好像沒有了光輝,所以就有人喊出「退而不休」的口號。
  
  其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在大自然之中,四季輪流遞嬗,行星運轉不息,吾人身為大自然裡的一份子,也應該要有「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鐘」的體認;因為人生的意義在於創造宇宙繼起的生命。因此,人生一日,決不空過,信有然也!
  
  「朝露雖易逝,但它潤澤了大地;冬陽雖短暫,然而能銷融冰霜。」古聖先賢行願精進,不肯輕易虛擲光陰,往往堅持到最後一剎那,例如道安大師在大座說法中立化,慧遠大師在聲聲佛號中西歸,玄奘大師在振筆譯經時圓寂,佛印禪師在接引信徒時坐滅;做人,要有「永不退休」的觀念,因為生命的春天欣欣向榮,無有止盡,那有什麼要退休的呢?
  
  因此,所謂退休,只是調換一個崗位工作而已。你看!少年讀書,青年創業,老人傳承經驗,吾人退而不休,也一樣可以發揮生命的光和熱。
  
  中國的孔子、西方的耶穌、印度的釋迦牟尼佛,他們到今天都有二千年以上的生命歷史,在人們的心中,他們至今都還沒有退休呢?
  
  所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我們要歌頌偉大的人生,人生是永遠不退休的啊!《人間福報》200098


 克服恐懼
  
  恐懼心理,人皆有之。當金錢物質受到損失的時候,就會心生恐懼;如果身體受到傷害,甚至生命面危險的時候,更是恐懼。「落水要命,上岸要錢」,只是恐懼的心理輕重而已。
  
  有的人害怕虎狼獅豹,有的人恐懼妖魔鬼怪;有的人害怕個人獨處,有的人恐懼四周黑暗。總之,八生在世,不時的會感受到恐懼的威脅。
  
  兒童恐懼父母打罵,女性害怕男性移情別戀;經商的人擔心血本無歸,從政的人畏懼考試輿論制裁。學生畏懼考試,軍人畏懼戰爭;也有的人畏懼交通事故,有的人畏懼搶罪暴徒。甚至有的人上畏天理,下懼人情,以及因果業報,更是應該要畏懼呀!
  
  歐謂「天災人禍,人人畏懼!」颱風、刀兵、水火、地震,甚至一道閃電、一陣雷聲,夷災人人畏;所謂人禍,毀謗、造謠、是非、破壞,誰人不懼?
  
  有人說,天最可可怕,其實地上比天更可怕;有人說,鬼最可怕,其實人比鬼更可怕。
  
  有的人擔心生活的艱難,也有的人掛念老病的衰殘;兒童有兒童的恐懼,老人有老人的不安。平時在外權勢顯赫的政客,回到家裏也害怕「獅子一吼」;平日表現神氣活現的英雄,無常來時也是「只怕病來磨」!
  
  人有懼怕的心理也不是完全不好,畏天理、懼因果,才不會為非作歹;時時深怕愧對人,處處唯恐俯怍於心,如此就能光明磊落的做人。
  
  《般若心經》告訴我們:要遠離恐怖,必須強化智慧;對一切虛幻的假象,要能透徹認識,對外來的逆境,要有勇氣擔當。
  
  《普門品》也說,對於性情怯懦的眾生,不妨多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因為觀世音菩薩又名「施無畏」。因此,只要我們稱念菩薩的名號,接受菩薩布施的「無畏」,則人生又何來恐懼之有呢?《人間福報》200099


人生是過客
  
  有人說,人是宇宙的主宰;但也有人認為,人是宇宙的過客。
  
  法院裏的法官出庭審案,稱為「過堂」;佛教中的僧侶到齋堂用餐,也叫「過堂」。所謂「過堂」,就是不能久居,不能久留,只是一時的過堂而已。就如人到世界上來,從生到死,數十年歲月寒暑,也只是經過而已;通過了生老病死的過程,空空而來,又空空而去,所以說人是宇宙的過客,一點也不錯!
  
  宇宙是人生的逆旅,人生是宇宙的過客;在過客的人生裏,有的人為宇宙留下很多的紀錄,例如忠臣孝子、英雄游俠、奸刁惡棍、混世魔王等。他們有的為宇宙留下彩色,有的為人間留下惡名;有的把世界彩繪成天堂,有的把社會渲染成地獄。
  
  從歷史上看,歷代的帝王重臣、學者專家、貪官污吏、江洋盜匪等,他們的所作所為,其實已經明顯的展現出他們作品的優劣了。
  
  人生因為只是世間的過客,當然有人想留下歷史:有的人留下人間的情義,有的人留下人間的光輝;但也有的人無聲無息的來,也無聲無息的去,來也不知為什麼而來?去也不知為什麼而去?就如大飯店裏,每天都有人來人往,難道他們一定都有目標嗎?
  
  然而,雖然人生只是宇宙的過客,但是只要能掌握時間的人,就能擁有人生;會善用時間的人,就能懂得處理生命。
  
  遺憾的是,同樣是過客的人生,有的人懂得珍惜生命,因此感嘆人生苦短;有的人任意揮霍生命,因此埋怨人生苦長。其實,若能真正認識生命,必能了悟人生苦多;唯有自我主宰生命,才能不懼人生苦空。
  
  對於過客的人生,有的人活得很認真,有的人活得很隨緣,例如無門禪師說:「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不管你春去秋來,不管你生老病死,總之,過客的人生,匆匆的來,也匆匆的去;在匆匆的生命中,吾人應該自問的是:我們能為人間留下一些超越匆匆的紀念嗎?
  
  《人間福報》2000910


無情說法
  
  大地山河的森羅萬象,可以把它分為兩類:一是有情類;二是無情類。「有情」是指有生命的人、禽獸、動物等;「無情」是指山河大地和有生機的樹木花草等。
  
  有情說法,我們都聽得懂他的聲音;無情說法,其實更是美妙好聽。「生公說法,頑石點頭」,這不一定要把它看成是「生公說法」,也可以說它是「頑石在說法」;頑石如果不會說法,怎麼會點頭呢?
  
  天空的白雲飄飄,江海的河水滔滔;這不是白雲在以它的舒卷自如、流水在以它的隨緣任性,對我們訴說它們的逍遙自在嗎?
  
  你看!春去秋來,歲月如梭;花開花謝,時光荏苒,這不也是大自然透過時序的更迭,在向我們訴說「世事無常」的真理嗎?
  
  有情說法可以用耳朵來聽;無情說法必須用心去領會。其實在我們的生活裏,無情萬物無一不是在跟我們說法:春花秋月固然讓人賞心悅目;鳥叫蟲鳴一樣令人感動於心。趙州「茶」,是趙州禪師用「茶」在說法;雲門「餅」,是雲門禪師用「餅」在說法。晨鐘暮鼓、鐺鉿魚磬,那一樣不是在對我們啟示、說法呢?
  
  地動山搖,這是大地在跟我們說法,告訴我們「國土危脆」;百花萎謝,這是自然在對我們說法,表示「諸法無常」。槍砲刀劍,這是表示「生命苦空」;老病殘疾,這是說明「身為苦本」。我們的周遭,我們的每日生活裏,衣食住行、行住坐臥、成住壞空、生住異滅,那一樣不是無情的世界在對我們現身說法呢?
  
  禪師豎起了拂塵說:「你懂嗎?」如果你懂得拂塵豎起來的意義,那就是開悟了!禪師指著庭外的柏樹子說:「你會麼?」如果你會得的話,當下就是一位禪者了!可惜,空谷迴聲、天籟和鳴,不容易懂得呀!
  
  「餓來吃飯,睏來眠!」這就是生活的說法;「布施無相,度生無我」,這更是上乘的說法。假如吾人除了「聽」懂有情的說法之外,還能「會」得無情的說法,那就大事都解決了!聰明的人兒,你還能不「去迷開悟」嗎?《人間福報》2000911


月亮的啟示
  
  有一個小偷,想潛入一戶富有人家的家中行竊,帶著自己的小兒子見習。偷兒對兒子說:「你在門外幫我把風,看到有人來了,就通知我。」偷兒於是大顯身手,正當他準備下手的時候,兒子忽然在門外大叫:「爸爸,有人看到我們了!」偷兒一聽,帶著兒子落荒而逃。奔跑了很遠的一段路,停下來喘息,問兒子道:「剛才誰在看我們呀?」兒子說:「爸爸,是月亮在看我們!」
  
  這則笑話旨在說明,沒有人知道我們做壞事,難道天不知、地不知嗎?難道因果和諸佛菩薩不知道嗎?所謂君子「十目所視,十手所指」,誠信然也!
  
  月亮,自古以來就為善人、好人、情人、詩人所喜愛。一輪明月掛高空,引來多少文人雅士對月吟唱,所謂「月明星稀,人生幾何?」在人生苦短的感嘆中,似乎也隱藏著幾許壯志未酬的愁緒悲懷!正如古來多少的民眾,往往有冤無處申,有苦無處訴,只有舉頭問明月,不禁黯然!
  
  其實,月亮象徵著光明、圓滿。一些熱戀中的情侶們,兩情相悅,對月盟誓,希望月下老人做為彼此的見證;然而世事無常,月下老人又何能做主呢?
  
  諺云:「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月亮有陰晴圓缺的時候,人生也有悲歡離合的際遇;從月圓月缺中,道盡了世事的滄桑,人生的無奈!
  
  詩曰:「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月亮66古如斯,古人照過的月亮,現在依然無私的照亮了我們,只是古月猶在,時人已逝!現在我們所見到的月亮,將來仍會繼續輝耀來者,但是將來的月亮,又何能照耀我們呢?時序的輪替,人事的無常,難怪詩人要寄月感懷了!
  
  或謂:「月到中秋份外明,人生能度幾中秋?」月亮缺了,又有再圓的時候;月亮暗了,又有再明的時候。可是,我們的人生去了,什麼時候再來呢?
  
  古德說:「月圓月缺猶存月,本來無暗復何明?」月亮在我們看來,雖有月圓月缺,月明月暗,其實這是星球運轉,以及月亮受到烏雲障蔽使然,對月亮本身而言,並無圓缺明暗,它自始至終,都是明亮如故。
  
  因此,吾人若能心如日月,儘管月圓月缺,月明月暗,但是月亮常在,這是無庸置疑的事實!只要吾人心中有日月,所謂「太陽掛高空,明月照心靈;我心有日月,何懼無光明?」《人間福報》2000912


同床異夢
  
  「同床異夢」,這是形容一對夫妻各懷鬼胎、各有想法,形體雖然在一起,但精神上早已經各自離異了。
  
  其實,「同床異夢」的意義,也不只是指夫妻的「貌合神離」;舉凡一個團體裏,同在一個屋簷下的人,各自有不同的想法,各自內心裏暗潮洶湧,這不都是「同床異夢」嗎?
  
  商場上的合夥人,機關裏的各科室同事,家庭中的老中青眷屬,你認為我待你不公,他認為我做事不當,許多分崩離異的人情,就是「同床異夢」。意思是說,你防備我,我防備你;你算計我,我算計你,此即「同床異夢」之謂也。
  
  古往今來,「同床異夢」的夫妻、人事,比比皆是。即以清末的慈禧太后來講,他和咸豐皇帝的婚姻,不就是「同床異夢」?光緒皇帝和他奉命成婚的皇后葉赫那拉氏,他們不也是「同床異夢」?國共和談時期,國民黨和共產黨不是「同床異夢」嗎?蔣介石、汪精衛、胡漢民,都是國之大老,他們不也都是「同床異夢」嗎?由於大家互相猜疑,各有主張,國家焉有不亂之理?
  
  「同床異夢」是因為理念不同、思想不一,各有各的打算,各有各的計謀。一個家庭不和,都會被人所欺;一個機關的主管、一個國家的重臣,彼此都在「同床異夢」,不失敗者幾希!
  
  目前台灣的陳水扁總統和副總統呂秀蓮,他們的唱合之間,好像都是「同床異夢」的變調;國民黨、新黨、親民黨,他們連「同床異夢」的條件都不夠。所謂「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現在全國上下,政府、社團、家庭之間,如果想要消除「同床異夢」,必須吾人能夠做到:
  
  第一,要能彼此開誠佈公,講清楚,說明白。
  
  第二,要能識得大體,同舟共濟,彼此尊重包容。
  
  第三,要能「同中存異,異中求同」,互相尊重異己的存在。
  
  所謂「相聚即是有緣」;人,既然已在人間同為「同體人生」,何必還要再做不同的春秋大夢呢?為什麼不能同心同德,共同來創造幸福的人生呢?若能如此,豈不美哉!
  
  《人間福報》2000913


萬能的人類
  
  人是萬物之靈,也是萬能的動物。例如:雙手萬能,雙腳走遍天下;眼睛能觀四面,耳朵能聽八方;頭腦和心靈更是萬能,上天下地,匪夷所思。所以,基本上說來,倒不一定要認為上帝是萬能;人,才是萬能的!
  
  當然!人是萬能的,但也有的人是無能的!例如說到讀書人,有人說「百無一用是書生」;做皇帝的,也有人說他「庸懦無能」;更有人長年時運不濟,因而慨嘆自己「一事無能」。
  
  有的人不能為國家盡國民的責任;有的人不能為社會盡服務的責任;有的人不能為家庭盡孝養的責任;有的人不能為朋友盡提攜的責任;有的人肩不能挑擔,手不能提籃,因其無能,也給人萬分惋惜!
  
  其實,只要是人,都是萬能的!
  
  有一個笑話說:有一個酒鬼,深夜經過一處墳場,不小心掉進一個隔天即將葬人的坑洞。任憑酒鬼怎麼使力,就是爬不上去,只好蹲坐一旁,等待天明。這時來了另一個酒鬼,一腳踩空,也掉了下來,他也是使盡本領,想要爬出洞穴,無奈卻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前面的酒鬼看了不忍心,隨口說道:「老兄呀!上不去的,別再白費力氣了!」沒想到這冷不防的聲音,不但把後面的酒鬼嚇得醉意全消,而且就靠著這一嚇,果然爬出了洞。
  
  這個笑話主要是說明,人都有無限的潛能,就看你懂不懂得去開發它;就看你願不願意做個萬能的人。
  
  你看!一個有用的人,能早能晚、能冷能熱、能飽能餓、能大能小、能前能後、能多能少、能有能無、能貧能富、能榮能辱、能忙能閒;有用的人,都是無所不能,所以人應該自信自己是萬能的人類。甚至,與其說上帝能創造人類;不如說萬能的人類可以創造上帝。
  
  世間上,凡是能幹的人,遇事都能夠「四兩撥千斤」,大事化小事,小事變無事。凡是能幹的人,做事都能「化繁就簡」、都能「化私為公」;甚至「化腐朽為神奇」,能夠變不能為可能,能夠發明很多的科技文明,能夠創造思想學說,能夠成功立業,能夠救世救人等。
  
  所謂「人定勝天」,因為人有無限的能量,所以吾人要好自珍惜,因為我們是萬能的人類啊!《人間福報》2000914


心靈的門窗
  
  心靈的門窗,有時候要關閉,有時候要開放;有形的門窗,也是有時候要關閉,有時候要開放。當宵小壞人在門外徘徊,當空氣污穢不淨時,你要把門窗緊緊的關閉;當你要去上班,或者要外出購物,或是朋友來訪時,如果公司、商店、家中的門窗不打開,則社會和家庭怎麼能通達無礙呢?
  
  有的人不會密護守根門,任由外境吵雜的聲音,不斷的從門窗縫隙裏傳進來,例如不當的人言、不當的是非,它們像細菌一樣的「登堂入室」,威脅到全家生活的安寧;又如風沙穢氣不斷的從門窗中飄進屋內,就會污染空氣,造成居家生活的品質不良,可見得一個人家門窗的開關是多麼的重要啊!
  
  我們家中的門窗,當不該關閉的時候也不能關閉,例如家中有了喜事,就應該打開門窗,通報親友;當家中要舉行聚會活動,更應該打開門窗,歡迎親友光臨。尤其,「五福臨門」時,你能不打開門窗嗎?
  
  門窗是家庭對外的通道;心靈的門窗是自心和宇宙交會的要點。雖然有形的門窗即使緊閉,主人的心靈門窗也一樣可以周遊世界,但總不若有形的門窗打開,可以堂堂正正的出去,可以堂堂正正的進來。
  
  平時雖然我們應該緊閉門窗,照顧門裏的安全;但更應該注意到門窗的功用。門窗應該關閉的時候緊緊關閉,那就是自我的天堂,就是全家老少的樂園;因為門房之外有風雨,有盜賊,有了門窗,就不怕有危險,就不怕有風雨。遺憾的是,有的人將心靈的門窗緊閉,任何好人好事都無法進來;人不能進來倒也罷了,「道」也不能進來,「理」也不能進來,甚至於正義、友誼,都沒有辦法進來。這樣的門窗,就成了心靈的障礙,而不是通道了。
  
  所以,我們應該打開心靈的門窗,讓「戒定慧」該進來的進來;讓「貪瞋癡」該出去的出去,如此,豈不得其所哉!《人間福報》2000915


婆媳與母女
  
  在一個家庭中,母女之間的問題比較少,婆媳之間的問題比較多。
  
  有一個趣談:端午節到了,婆婆叫媳婦包粽子。現代媳婦不會包粽子,但是婆婆的話不能不聽。從清晨包到下午,好不容易包好了。當在煮粽子的時候,聽到婆婆打電話給他出嫁的女兒,叫女兒趕快回來吃粽子。媳婦聽了非常生氣,心裏不住的嘀咕:我忙得汗流夾背,你都沒有關心我的辛苦,現在粽子快煮好了,你卻叫你的女兒回來吃粽子。因為心裏不平,越想越氣,把圍裙一甩,換件衣服就想跑回娘家。正要出門的時候,電話鈴響了,原來是娘家的媽媽打電話來說:「女兒呀!媽媽今天叫你嫂嫂包了粽子,你趕快回來吃粽子喔!」這時媳婦聽了一楞,才感覺到,原來天下的母女都是一樣的!
  
  家庭中,母女有母女的感情,婆媳有婆媳的關係,你能認清母女與婆媳之間的微妙情誼,一切當就釋然了!
  
  母女的關係,是相互身上的一塊肉;媳婦終究是從別姓的人家娶過來的,何況把自己最親愛的兒子完全被她佔有,婆媳的關係就已埋下了陷阱、危機。因此,母女也好,婆媳也好,總要把這種相互關係透徹的認清,彼此才好相處。
  
  世間上,也有母女關係不和諧的,也有婆媳彼此親愛勝於母女的。但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一個碗不會有聲音,兩個碗才會叮噹響。前體育委員會主任委員趙麗雲博士,有一次談到她和婆婆的相處時,道出了一個秘密:婆媳在一個家庭中生活,要彼此跳探戈。
  
  其實,人我相處,不只是婆媳的關係要跳探戈;母女也要跳探戈,夫妻也要跳探戈,朋友也要跳探戈。世界上任何的人際關係都要學會跳探戈:你進我退,我進你退;如果兩個人的腳步同時前進,就會互相踩到對方,如果兩個人同時後退,這一支舞也就跳不下去了。所以,人我之間的這一支探戈舞曲,如何才能跳得步伐和諧、舞姿曼妙呢?那就要看彼此之間的默契與藝術了!《人間福報》2000916


得獎
  
  當「得獎」的掌聲響起,得獎者的辛苦、用力、奮鬥,都有了代價;所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辛勤耕耘之後,收成必然的結果,也是最甜美的時刻。
  
  得獎代表的是肯定與榮耀。近日社會,舉世聞名的諾貝爾獎、麥克阿瑟獎、麥格塞塞獎、奧斯卡金像獎,甚至代表新聞界最高榮譽的普利茲獎等,每年的得獎名單揭曉,都是大家所最關心、矚目的盛事。
  
  目前在台灣,獎勵教師春風化雨的有「師鐸獎」;鼓勵兒女孝順父母的有「大孝獎」;表揚社會各界特殊成就的有傑出青年、模範母親、模範父親、模範農民、模範勞工、模範軍人等獎。演藝界也有金馬獎、金鐘獎、金曲獎;甚至有藝術獎、音樂獎、優良食品獎等,獎類之多,可見我們的社會,各行各業都在蓬勃的發展。
  
  頒獎鼓勵,自古有之。古代的帝王賜匾、賞賜物品、升官進爵,這都是得獎杯、獎牌、獎章、獎狀等;即使一紙獎狀,裏面所包含的,是得獎者無數的心血與成就。
  
  然而,得獎也不一定是公平的。在同一個領域裏,得獎人之外,可能還有更多優秀、偉大,更有成就的人才,只是我們沒有去發覺他們;甚至在同時被提名的競賽當中,也可能因為評審的鑑賞標準不一,因而有了不同的取捨。所以,一場競賽之後,我們固然要為得獎者歡喜喝采,也應該給落選者掌聲鼓舞,希望他們再接再厲。甚至對於沒有被提名的優秀人才,更應該寄予關懷,尤應用心去發掘,以期不要有「遺珠之憾」。
  
  目前台灣每年都有「好人好事」的表揚,政府常常鼓勵民眾要提報。其結果是,有的人條件不足,卻千方百計的想辦法爭取提名;有的人條件優越,但是他為了保有自尊,總是隱身塵俗,不慕浮名。因此,我們要想到,得獎人之外,社會上其實還有許多更好、更崇高、更偉大的人,他們散布在社會的各個角落裏,默默的奉獻。他們不求聞達,不圖掌聲,這些人其實才是更應該得到大眾的獎勵。
  
  所謂「有人漏夜趕考上京城,有人夜半辭官歸故里」,這就是世間的眾生相,然而不管如何,吾人應該認識的是,得獎自有得獎的因緣,即使不得獎也不要洩氣;只要我們努力培養因綠,一旦因緣際會,合乎得獎的條件,又何愁不能得獎呢?
  
  《人間福報》2000917


停聽看
  
  走到火車平交道的地方,總有一塊明顯的標誌,上面寫著「停聽看」,讓每一個人能夠注意安全,不要急著冒險通過平交道。
  
  人生本來就如平交道,任何時刻都要「停聽看」。
  
  每個人在學習的過程中,從小學、中學到大學,每學期都有暑假、寒假,平時還有週六、週日、例假日等,總給你有一個時間,讓你「停一停」、「等一等」、「想一想」,你的下一個目標到底是要考那一個學校?那一個科系?
  
  如果是在一個機關裏服務,不管調職、升級、轉業等,都會給你有打包的時間、準備的時間、處理的時間;讓你停一停、讓你等一等、讓你看一看、讓你聽一聽。因為,人生的旅途上,每一步的前途都好像是平交道,如果任意向前一步,都會充滿了危險。所以,你必須要停一停,待機而發;你必須要聽一聽,有什麼不同的聲音;你必須要看一看,前面是紅燈,還是綠燈,如此才能確保安全。
  
  人情的往來,需要想一想;事業的發展,也要看一看;即使是身體的健康,更要經常提醒自己提高警覺。
  
  停,就是等。兒女,你要等他長大;事業,你要等它發展。等機會,等因緣;一切都要待機而發,待緣而成,不可莽撞。因為停、等不是不走,只是要等到安全的時候才可以向前。
  
  聽,就是對於好壞、善惡的判斷,你要聽一聽;你不聽,怎麼知道與你有關的聲音是好是壞呢?
  
  看,就是注意焦點;如果目標不清,層次不明,沒有眼睛的世界是一個怎麼樣的情形,可想而知!
  
  人的生活,要午休,要晚睡;機器也要停下來給它保養。「停」之外,還要「聽」:聽鐘聲起床,聽報告裁決;聲音從前後左右而來,你要兼聽,才能明白。
  
  停,才有預備再出發的力量。
  
  聽,才知道世間人情的反應。
  
  看,才清楚前途的何去何從。
  
  平交道因為有一列巨大的火車,從半途忽然而過;「識時務者為俊傑」,你不能與不可抗拒的力量去對抗,所以「退讓一步,才能保得百年身」。人生的平交道,也有很多不可抗拒的力量從旁而來,你能不「停、聽、看」嗎?「識時務者為俊傑」,你不能與不可抗拒的力量去對抗,所以「退讓一步,才能保得百年身」。
  
  《人間福報》2000918


萬事如意
  
  你生活得「如意」嗎?人生在世,如果你有名有位、有財有勢、有愛有錢、有田有地,但是你生活得不如意,又有什麼意義呢?
  
  所以,世界上最有價值的東西,就是「如意」。中華如意協會理事長陸炳文先生,將協會會員共有的一百多件「如意」,在澳洲南天寺寶藏館展出。正當二千年奧林匹克運動大會也在雪梨展開,一個是在較勁體力,一個是展示內心的「如意」,因此此展能在此時於澳洲適逢其會,意義非凡。
  
  「如意」起始於何時,雖無文獻可考,但是中國自古以來,歷朝歷代就不斷有各種「如意」的產物出現。直到清朝康熙年代之後,皇室以「如意」為帝王公主定情賀喜之物,因此各式各樣的「如意」,便在順應風情之下,出現於世。
  
  在佛教裏,也是非常重視「如意」,舉凡任何重大的法會,或是登壇受戒,或是各種說法開示,戒師大德均手執「如意」,以示莊嚴。
  
  從造型推想,「如意」最早應該是用來抓癢的。現在市面上到處可見抓癢用的小棒子,叫做「不求人」;人能夠到了「不求人」的地步,大概就很「如意」了。如果凡事都要「求人」,凡事都要「靠人」,凡事都要別人幫助,那大概就很難「如意」了。所以出家人披搭的袈裟,左肩上有一個扣環,叫「如意鉤」,可以不用鈕扣,也不必別人幫忙,而能輕易的把袈裟勾住,所以非常方便如意。
  
  此外,老人的枴杖叫「如意杖」;「如意」在手,有安全、護身的意義,並且還能當指揮棒之用,所以又叫「如意棒」。
  
  「如意」可以送禮。一般送東西給人,大都會計較是大是小;只有送「如意」,不計大小。
  
  「如意」的雕工一般都是非常的精緻,各種花紋,各種式樣,真是多采多姿,當然能獲得大家的喜愛。尤其,「如意」現在已經不是專屬於宗教的聖物、皇室的寶貝,現在已經非常大眾化了。甚至現在巡迴在世界各地展出,所以已經不只是「萬事如意」,可以說是「國際如意」了。
  
  所謂「如意」,是代表「吉祥」,代表「順心」,所以中國的好話都是祝福人「吉祥如意」、「順心如意」;甚至祝福人「福祿壽喜」「四事如意」,能得「如意」,那麼人生將是多麼的美滿呢!
  
  「如意」,人人欲求!不過,「欲得人如我意,必先我如人意」。因為,世界不是我一個人的世界,我稱心如意了,別人都不如意,情何以堪!所以,家庭的人事相處,社會的人事往來,大家都能如意,這才是名符其實的「萬事如意」了!
  
  《人間福報》2000919


瞌睡種種
  
  眼睛以「睡眠」為飲食;適當的睡眠是為了走更遠的路,但是過度的睡眠,則是浪費生命。
  
  打瞌睡的經驗,人人有之。打瞌睡必然是因為睡眠不足,體力不繼。學生讀書會打瞌睡,開會的人也會打瞌睡;上班的時候會伏案打瞌睡,駕駛車輛的人處在千鈞一髮之際,也會打瞌睡。難怪陳水扁總統在出國訪問期間,旅途辛苦,他在高談國家大事時,也都在打瞌睡。瞌睡來時,實在無法抗拒也!
  
  有的人會打瞌睡,有的人不會打瞌睡。會打瞌睡的人,讓你不知道他在打瞌睡;不會打瞌睡的人,睡相百態,煞是有趣。例如有的人以手支頤,類似美人托腮;有的人頭向後揚,如仰天長嘯;有的人頻頻點頭,如小雞啄米;有的人左右晃動,如學子讀書。甚至,不會打瞌睡的人,鼾聲如雷,擾亂眾人,這就是不懂得打瞌睡了。
  
  儒門的孔子不喜歡人打瞌睡,例如弟子宰我在上課的時候竟然打起瞌睡來,並且發出有節奏的鼾聲,孔子當眾不客氣的責備說︰「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佛陀也不歡喜弟子打瞌睡,阿那律曾經為了打瞌睡,被佛陀批評說︰「咄咄汝好睡,螺螄蚌殼內,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甚至有一次在一場法會中,年老的比丘因為疲倦打瞌睡,而年輕坐在後座的沙彌反而正襟危坐,威儀端莊。佛陀就有感而發的問道:「何謂長老?」佛陀告訴大家:所謂長老者,非關年齡;有的人出家三十年,都在睡眠中過去,不如出家三年,都在修行辦道,這才叫做長老。
  
  現代的人,生活忙碌,疲勞過度,容易打瞌睡。為了不在公眾面前現出打瞌睡的毛病,當瞌睡蟲來的時候,有的人塗抹綠油精,有的人用鉛筆撐住桌面,有的人用牙齒咬破舌頭,有的人用手指掐住自己的大腿,更有的人乾脆站起來。此皆說明,瞌睡難以對付也。
  
  有的人打瞌睡,例如陳總統日理萬機,實在是體力疲倦,情有可原;但也有一些人,只要集會,他就打瞌睡,只要讀書,他就打瞌睡,不但現出懶惰之相,也是一種病態。
  
  佛教教人過修行的生活,要合乎中道,不可過度。例如彈琴,琴弦太緊,容易斷;琴弦太鬆,彈不出聲音。所以,凡是工作忙碌的人,及好打瞌睡的人,在忙睡、勞逸之間如何遊走,就看各自用心了。《人間福報》2000920


云何應住?
  
  無殼蝸牛,沒有房子安住,成群結隊的向政府抗爭,要求安住的房屋。不勝任的職員,被老闆掃地出門,為不知今後安住何處而著急。流浪街頭的窮漢,每日被警察驅趕;還有那有家歸不得的親人,更是苦不堪言。
  
  人的生活,起碼的要求,要有東西吃,要有地方住。有的人把自己的身心住在花園洋房、高樓大廈裏;但是萬一房子倒了,怎麼辦?萬一房子失火了,怎麼辦?有的人把時間安住在聲音裏,聽廣播,聽音樂,聽人講話,聽鳥叫蟲鳴;但是聲音過去了,如何消遣時間呢?
  
  《金剛經》叫人不可住於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的境界上。那麼吾人的身心究竟要「云何應住」呢?
  
  有人天天要錢,金錢不可以永久安住,金錢是五家所共有,和流水一般,流來流去;金錢只有給人患得患失,不能給人安住。
  
  安住在愛情裏嗎?愛情的風雲變幻,經不起人事時空的情愛糾葛,你看,社會上離婚、遺棄、婚外情的案件,不是層出不窮嗎?
  
  安住在事業上吧!天天東奔西跑,甚至吃飯都不回家,妻離子散。有人把身心安住在讀書上,讀書很好,但也有人成為書呆子,這就不好了。安住在信仰上,但是萬一信錯了,迷信、邪信,那就更為糟糕了。
  
  這以上都是一般人認為正當的安住,但都不完全適當,更何況是非法的安住呢?
  
  非法的安住,有人把身心安住在吃喝玩樂的上面,到最後一事無成;有人把身心安住在聲色犬馬之中,到最後一無所有。有人寄情於山水,山水是大自然界的,不是我們所私有;安住在功名富貴上,然而「功名好比三更夢,富貴如同九月霜」,這些都非久戀之所,更非久居之處。
  
  我們究竟「云何應住」呢?《華嚴經》說:「常樂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捨中。」我們要求身心的安住,如果你喜歡柔和忍辱,你擁有慈悲喜捨,那你就找到身心的安住處了,這才是吾人永遠的故鄉!《人間福報》2000921


屈伸自如
  
  某位居士的夫人慳吝不捨,對於社會的任何善舉,從不響應,丈夫請默仙禪師給予開導。禪師至其家中,見到女主人,即刻伸開手掌,問曰:「我的手,經常如此,不能收縮,如何?」夫人曰:「這是畸型!」禪師又再把手合起來,問道:「如果每天只是緊握而伸不開,如何?」夫人曰:「這也是畸型!」禪師說:「自己不愛惜東西,全部給人,這是畸型;自己對金錢緊握不放,一文不捨,這也是畸型!」
  
  禪師說後,即刻告辭而去。某居士的夫人這才知道,自己平時不肯為世間樂善好施,原來是一個畸型的人生。
  
  世間上確實有不少的人樂於助人,自己不接受別人的善意,這雖不是沽名釣譽,但也是不正常的畸型;一個人如果只想接受別人的賞賜,自己不肯回饋社會大眾,所謂一毛不拔、一錢不捨,這也是畸型。
  
  佛教講「結緣」,人給我,我給人,都是同等的重要。所謂「財法二施,等無差別。」如果我們接受別人的,自當滴水之恩,湧泉以報;如果我們布施給人,也要感謝對方給我有個與你結緣的機會。能夠有來有去,有去有來;收受同等,屈伸自如,這才是應有的行為。
  
  語云:「大丈夫能屈能伸」;真正懂得財物的人,能給能捨,能捨能受。就如一個人,四肢屈伸自如,才會舒服;睡覺的時候,能夠左右翻身,才能安眠入睡。如果只能屈不能伸,或是只能伸,不能屈,當然就是畸型。所以對於財物要能「捨得」;能捨才能得,有得也要能捨。我們個人的財富本來就是取之於社會,當然也要用之於社會;能夠懂得將個人之財,化為大眾團體所共享,這才是富有的人生。
  
  「屈伸自如」不僅是物用之道、養生之道,也是人際往來之道。人生的前途,當遇到困難挫折時,你要懂得轉彎、變通,所謂「窮則變,變則通。」當汽車駛進了死巷,你怎能不轉彎呢?當在人前應該表示自尊的時候,你要抬頭挺胸,以示正直;當應該對人謙虛時,你也要低頭屈身,以表示尊敬。如果只知道昂首闊步,不會曲躬彎身,不會受人歡迎;如果只知一味的卑躬屈膝,不能自持自重,也會被人輕視。所以,一個人當直、當屈,當進、當退,能夠屈伸自如,這才是最好的處世之道。
  
  《人間福報》2000922


 習氣與習慣
  
  每個人都有習氣,每個人也都有習慣。習氣多數是不好不壞,例如好吃、好買、好睡、好美,這都是習氣;而習慣則有好有壞。好的習慣,例如整齊、端莊、禮貌、微笑等;壞的習慣,諸如賭博、煙酒、偷竊、懶惰等。
  
  習慣容易變換改正;習氣比較難以去除改好。把壞習慣改成好習慣,只要有決心,例如好賭的人,只要決心不涉足賭場;好煙酒的人,只要決心不碰觸沾染,自能戒除。可是煩惱餘習,不但影響一生,甚至它和業力一樣,影響及於來生後世。例如:牛嗣尊者雖是羅漢,但平時嘴巴總是不停的呶來呶去,因為他往昔生中曾經多世為牛馬,反芻慣了,習氣仍在;大迦葉雖已證果,但一聽到音樂,仍會情不自禁的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甚至即使是等覺的菩薩,因為一分生相無明未斷,就如十四夜晚尚未圓滿的明月,此皆因為餘習未斷也。
  
  有一則寓言:一隻毒蠍想要過河,就央請烏龜幫個忙,載牠一程。烏龜怕毒蠍;毒蠍說:「你放心,你背著我,萬一我啄你,你死了,我又豈能獨生?」烏龜聽了覺得有理,於是就好心的背著毒蠍過河。游到河的中央,毒蠍對著烏龜的頭上一啄,烏龜責怪毒蠍背信忘義,毒蠍滿臉歉疚的對烏龜說:「我並不想傷害你,怎奈我已啄人成習,實在真是對不起啦!」
  
  所謂「煩惱易斷,習氣難改」。我人如何才能去除惡習,養成良好的習慣呢?如果單靠別人幫忙是有限的,這必須要靠自己的努力和決心。如果你懶惰成了習慣,自己不勤勞精進,即使有良師益友,對你又能奈何?如果你聚斂貪心,不到罪惡昭彰,沒有鋃鐺下獄,你是不會覺悟的。所以,把壞習慣改成良好的習慣,要靠環境的薰習,教育的陶冶,但最主要的還是要靠自己的決心。
  
  例如,身口意都染上不良的習慣,就必須自己痛下針砭;正如生銹的刀劍,如果不用快石磨利,怎麼會有威力呢?腐朽了的木材,如果不加以補強,怎麼能成為建材呢?
  
  習慣固然難改,習氣更不容易修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本性在纏,即稱之為習氣。雖然說「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在吾人的本性受了世間習氣的薰染,也需要相當的努力,才能把染污了的習氣去除。正如千年的古鏡染上塵埃,如果沒有時時勤拂拭,又何能具見光明呢?《人間福報》2000923


心無罣礙
  
  經常聽人抱怨說:生活的擔子壓迫得讓人透不過氣來!也經常有人說:心裏的壓力讓我快要受不了了!「心中的罣礙」的確讓人不得安寧。人的心中究竟有什麼罣礙呢?從小我就掛念父母不喜歡自己;結交朋友,掛念朋友看不起自己;經營生意,掛念能否賺錢?有病時,掛念生死痛苦;老年時掛念無人奉養.....,一生就在「­心有罣礙」中,悄悄的過去了。
  
  即使在現實的生活中,也無時不在掛念。早晨就開始掛念一天工作的壓力;到了夜晚,掛念家居的安全;即使連在睡夢中,也掛念遠方的家人是否平安!
  
  早晨外出,掛念是否會遇到交通阻塞;晚上下班,掛念是否會遇上壞人。沒有存款,掛念以後生活艱難;積聚金錢,又怕金融風暴,物價下漲。甚至有人掛念:寵物有沒有人餵食?花草有沒有人澆水?朋友有沒有來過電話?兒女讀書是否成績很好等等。掛念,掛念!難怪有人說,心上的石頭實在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佛法非常同情人有太多的罣礙;吾人每天背著一具死屍,東奔西跑,可以說負荷已經很重了,但心中還有七情六欲的掛念,有人我是非的負擔等等。人的一生,實在是給一個苦難的罣礙害慘了。
  
  如何才能超脫苦難呢?就是要「­心無罣礙」。我們有的人被名枷利鎖給束縛住了我們的思想;有的人讓愛情得失給束縛住了我們的心靈。有人說,人生苦短;有人說,人生路長。心無罣礙,當然就人生苦短;心有罣礙,當然就人生路長。
  
  所謂「心中有事天地小,心中無事一床寬。」佛法告訴我們,對世間的榮華富貴、妻子兒女等等,你要把它當成是一個皮箱:用的時候,你把它提起,不用的時候,你把它放下。當提起的時候你不提起,當放下的時候你不放下,你的人生自然就不會好過了!所以,提得起,放得下,這就是「­心無罣礙」的美好生活了!
  
  《人間福報》2000924



  瞋恨之害
  
  你會生氣嗎?你會發怒嗎?你會罵人打人嗎?你會怨天尤人嗎?如果有,那就是瞋恨!「瞋恨之火,能燒功德之林!」我們很多的功勞、功德、功行,因為瞋恨之火,一下子就把它們燒得精光,實在可惜啊!
  
  當瞋恨心起來的時候,人往往忘記了自己的修養,也不顧自己的風度,什麼義理人情,什麼心平氣和,統統都拋諸腦後了!
  
  瞋恨,與愛相反。所謂「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平時相愛的夫妻,一旦生氣的時候,拍桌砸碗;桌椅碗盤也沒有得罪他,而他不但拿碗盤出氣,還怪兒女、罵別人,甚至怪世界上的人都不好,好像所有的人都得罪他。所以,當瞋恨心生起的時候,他就沒有了世界,沒有了朋友,沒有了親人,沒有了自己。
  
  人,為什麼要瞋恨生氣呢?有時因為不承認自己的過失,不能聽逆耳的忠言,不肯接受一點的損失,不希望別人比他好。你看!天在下雨,他就怪老天不好;忽然刮風了,他也怪氣候無情。你不能和他有不同的意見,你也不能背著他做你自己的事情,那都是瞋恨心的來源。
  
  汽車拋錨了,大罵汽車氣死人;電視上演自己不喜歡的節目,恨不得一腳把它踢爛。咒罵車船誤時,怨怪飯菜不合口味,甚至把看病救命的醫師都告到法院去,把自己愛過的親戚朋友反言相譏。甚至瞋恨生氣的時候,自己不吃飯,不睡覺;這是和瞋恨過不去呢?還是和自己過不去?汽車要靠蒸氣才能往前開動,飛機要靠電氣才能升空;氣之威力,大矣哉!
  
  颱風的形成,也是因為氣壓的關係;原子彈的威力,也是靠氣爆的原理,這些心外的「氣壓」就已經很可怕了,而心內的怒火推動的「生氣」,其摧毀的威力更是可怕喔!
  
  「一念瞋心起,八萬障門開!」如果吾人想要消滅瞋恨的火焰,必須要用慈悲的法水,假如要沖淡、抵銷瞋恨的氣壓,就必須敞開心中的門窗,否則,只有讓瞋恨之火燒身,只有讓瞋恨之氣壓榨了!《人間福報》2000925



相當然爾
  
  世間的人事,是非好壞,有的是當然的,有的是不當然的。當然的,不必去談它,如果是不當然的,就會排斥,就會怨懟,就會不自在、不安然。順境當然很好,如果逆境是不當然的,也能把它看成是當然的;所謂「逆來順受」,也會有無限的喜悅快樂呀!
  
  自然界裏,和風能令萬物生長;霜雪也能令萬物成熟。在我們人生的過程中,父母管教嚴厲是當然的,因為他為了要你將來成才;老師逼著你用功,這也是當然的,因為他為了讓你有好的成績。同學之間的競爭,這是當然的,因為有競爭,才有進步;人情澆薄,這也是當然的,因為要你發揮有情有義的人生。軍隊嚴苛的訓練,這是當然的,因為戰場上不能有分毫的出錯;老闆要求加班工作,這也是當然的,因為增產才能獲利。
  
  兒女跟父母要求養育讀書,這是當然的,因為教養是父母的責任;窮朋友經常向你借貸求助,這也是當然的,因為他貧窮,需要你助他一臂之力。
  
  凡是把不當然的,都能看作是當然的,就會心平氣和,就能不會抱怨。所以春天花開是當然的;夏天炎熱也是當然的,秋天蕭條也是當然的,冬天死寂也是當然的。
  
  別人的富有,因為他勤勞,這是當然的富有;別人的發達很快,這是他的福德因緣,當然能榮達。隔壁鄰居家中平安和順,這是當然的,因為他們的教育修養好;某人家的升官發財,這也是當然的,因為他們的條件和運氣都夠好呀!
  
  想到吃苦,這是當然的,因為不吃苦中苦,那能成為人上人?想到困難,這是當然的,因為不經一番寒澈骨,那有梅花樸鼻香?想到受氣也是當然的,想到給人欺壓也是當然的;當然的裏面,有許多的功德成就呀!
  
  在《佛光菜根譚》裏說:「在人海沉浮中,受苦受難是當然的,唯有隨喜隨緣,才能找出通路;在娑婆世間裡,給人歡喜是當然的,唯有為所當為,才能有所貢獻。」
  
  人生在世,只要你爭氣,把「不當然的」都當成是「當然的」,還有什麼問題不能解決呢?《人間福報》2000926


小丑的角色
  
  在非歷史的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中,有一位令人討厭,卻為乾隆皇帝所歡喜的和珅大壞蛋,他自嘲說:「忠臣人人尊敬,我不是忠臣;奸臣人人討厭,我也不是奸臣;我只是一個弄臣而已!」
  
  一代名君賢主的乾隆皇帝,喜歡忠臣嗎?他需要忠臣,但他不歡喜忠臣的耿直;他喜歡奸臣嗎?當然他不喜歡奸臣!他喜歡什麼呢?他喜歡弄臣和珅!
  
  弄臣是什麼?弄臣不是忠臣,但也不是奸臣!他為了討好主子,一切以主子馬首是瞻;他奉承主子,逢迎拍馬。弄臣是小丑的角色,但沒有小丑那麼可愛。
  
  小丑在戲劇裏,不是一個大角色,但也不是一個小角色。他逗人取笑,給人歡喜;他在大忠大奸之外,不像弄臣,只討一個人歡喜,他為萬千的觀眾增加笑料。
  
  在舞台上演忠臣,要有忠臣的耿直氣勢;演奸臣,要有奸臣的邪惡嘴臉。演小丑不容易,因為舞台上的角色,有「忠肝義膽」,有「有情有義」,有「大奸大惡」,有「老奸巨滑」,各種人等都有他好壞的重量,唯有小丑,他沒有重量。
  
  一般人喜歡看小丑的演出,主要的,就是看小丑的逗趣如何?小丑也有高級的,也有低級的。高級的小丑,詼諧風趣,一言一動都能讓人捧腹;低級的小丑,只有裝腔作勢,損人而已。
  
  人生,也是一個舞台,我們在世間上做不到一個大忠臣;但是寧可做小丑,也不要做奸臣。
  
  你能做一個小丑嗎?請聽一段歌詞:
  
  「掌聲在歡呼之中響起,眼淚已湧在笑容裏;
  
  啟幕時歡樂送到你眼前,落幕時孤獨留給自己。
  
  是多少磨鍊和多少眼淚,才能夠站在這裏;
  
  失敗的痛苦,成功的鼓勵,有誰知道這是多少歲月的累積?
  
  小丑,小丑!把小丑的辛酸,化做喜悅,呈獻給你!」
  
  小丑,是渺小的,但也是偉大的!戲劇裏不能沒有小丑;現實的人生裏,我不偉大,我也不崇高,但我能扮演好一個帶給他人歡樂的小丑!《人間福報》2000927


 讚美的藝術
  
  讚美是最好的口德,中國人喜歡戴高帽子,此即從讚美而來。佛教裡,彌勒菩薩和釋迦牟尼佛本乃同時修行,釋迦牟尼佛因為多修了一些讚美的語言,因此早於彌勒菩薩三十劫成佛。
  
  讚美也要講究得當與否?讚美得當,則是真實語、如實語;讚美不得當,就是妄語、綺語、盜世欺名之語。例如:聯合國際世界佛教總部有一次在台北召開佛教正邪研討會(首先光說這個名稱就叫人費解),大會主席在開會的第一天即大大讚揚大陸某位人士,第一次說他的佛法造詣超過台灣當代的學者專家,第二次又說是超過歷史上所有的高僧大德,是為「顯密圓通,五明妙諳」的佛門巨匠。如此貶古褒今,死人當然不會出來抗議,但這種自讚毀他、不夠真實的讚美,實在不具藝術。
  
  再如現在密教的仁波切,都自稱是活佛、是無上師、是金剛法王;把自己視為世間唯一、至高無上、無等至尊、大成就者、唯一勝妙等,不夠含蓄的讚美,當然不具藝術。
  
  乃至政治上對領袖的歌頌,例如讚揚毛澤東:你是我們的鋼、你是我們永恒的太陽;讚美蔣中正:你是民族的救星、你是我們永久的領袖。世間上本無永恒的東西,如此過份讚美希望,也不具藝術。
  
  讚美要有藝術,要能皆大歡喜,要能實至名歸。故而我們讚美唐太宗,只說他勤政愛民;讚美武則天,只說他善於用人;讚美康熙帝,只說他善於融和種族。乃至對唐代的名相功臣,例如長孫無忌也只說他是一代良相,對魏徵則說他是有風骨的諫臣等等。
  
  近代畫家張大千先生,留了一把很漂亮的鬍子,人稱「美髯公」。由於大家平日只知讚美他的鬍子,反而不提他在藝術上的造詣,為此他甚感不悅。有一次,一群慕名者又再大加讚美他的鬍子,他終於忍不住說了一個故事:
  
  三國時期,孔明六出岐山,希望找一位主帥。張飛的兒子張苞與關公的兒子關興爭相為帥。孔明難以決定,便要他們二人各自稱讚父親的功勞,以為標準。張苞說:「我父親大喝長阪坡,能斥退曹操的兵將,能義釋嚴顏;在百萬大軍中取上將首級,更如探囊取物。」關興因為口吃,一直想說其父關公的事蹟,但又說不出來,只有結結巴巴的說:「我父親的鬍子很長。」這時關公在雲端顯靈,生氣的大罵:「小子,你父親過五關斬六將,誅文醜,斬顏良,一世的英名,你不知道讚美,只說鬍子很長。」
  
  因為讚美不當,因此就有此笑話。所以,佛教很重視讚美的修行,不但「禮敬諸佛」,還要「稱讚如來」;然而讚美也要得當,否則不免令人有阿諛、逢迎之感,甚至還會如上述所說,徒然遺人笑柄,反為不美!《人間福報》2000928


 三合板哲學
  
  現代的建築材料,用得最多的,大概就是三合板了。你看!一棟房子的隔間、裝潢,從裡到外,一扇門、一個天花板,甚至一張桌子、一條板凳,都是用三合板;三合板已經成為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建材。
  
  所謂「三合板」,就是在二層木板的中間夾雜一些碎木屑,經機器加壓輾平而成,一般稱為「三夾板」,這是一種廢料的再利用。
  
  世間上,能幹的人都能「化腐朽為神奇」,都能給予廢料再製造,例如:一個良將,殘兵敗卒也能訓練成勇士;一個明醫,枯木朽石也能炮製成仙丹;一個名匠,破銅爛鐵也能鍛鍊成精鋼;一個巧婦,剩菜殘羹也能烹煮成佳餚。
  
  木板和木板可以合成再利用,甚至還可以加入各種顏色的染料,使得三合板不但堅固,而且外觀更加鮮麗多彩。
  
  世界上的一切事,靠單一成功是不可能的,必須要結合「二合」、「三合」、「四合」,甚至「多合」的因緣,才能完成功用。
  
  單身的女子不容易生活,所以縱使有人標榜「單身貴族」,但是畢竟為數不多。現代女子求夫,總是希望對方能有英雄的氣概,有女性的俊美,有哲人的思想,有聖人的品性;甚至外加經濟、學歷、家世背景都要特出,這就是結合多重的因緣,才是三合板的功用。
  
  再如一個男性,沒有另一半,他也難以生活。例如管家、洗衣、煮飯這許多的家務,家裡沒有一個女主人,實在就不像一個家庭,所以要徵求女性伴侶。他希望女性也是一塊「三合板」:有嬌媚的面容,有溫柔的氣質,有高貴的儀態,有討人喜歡的性格;其他還要有知識、女紅、技藝等特長。因為結合很多的因緣,才能成為三合板。
  
  人,不能沒有要求,但也不能要求過多,一層太單薄,多層太累贅,三層最適中。所以,男女之間的要求,不要太多。
  
  三合板的觀念,擴充及於人生社會,我們對國家社會、對親人朋友,不能沒有要求,但不可以要求太多。三合板,適可而止;如果希望太多,那就只有要求自己了。
  
  世間萬象必竟是萬象,就讓自己做一個「三合板」來加以融和吧!
  
  《人間福報》2000929


不知道的快樂
  
  俗云:「眼不見,嘴不饞;耳不聽,心不煩。」凡事都知道,自有知道的樂趣;有時候不知道,也有不知道的快樂。
  
  人家背後批評我,我不知道,也就隨他去了;有一些憂煩的事,我已記不得,那就管他去吧!假如有人想算計我,有人討了我的便宜,因為我不知道,心裏就不會有罣礙。親朋好友,有一些不順利的事,我不知道,就不會為他憂煩;家人骨肉,發生了一些不幸的事,我不知道,也不會為他著急。
  
  不知道,自有不知道的無限妙趣。你背著我偷吃東西,我不知道,我就不會想吃;你瞞著我擁有很多東西,因為我不知道,我就不會嫉妒你而放不下。
  
  明天有一些不好的事,我今天不知道,我今天就能過得很快樂;明年我有一些災厄危難,因為我不知道,我今年就會活得很安然。
  
  人都希望要知道很多;其實知道得越多,煩惱也越多。知識不但是煩惱的根源,知識有時也會生病;知識生病了,就成為「痴」。社會上所謂「智慧型的犯罪」,這不就是因為知道得太多,知識太豐富了,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嗎?
  
  甚至今日科技發達,也為人類帶來了更多、更大的痛苦。例如發明了槍炮子彈、原子核能等武器,結果其殺傷力愈大,人類的苦難也就愈多。乃至汔車、飛機的發明,造成今日交通事故不斷,空難頻傳。尤其現代最新科技DNA的基因比對,使得一些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因為發現相愛的夫妻原來是兄妹,原本疼愛的兒女竟是妻子外遇的結果,如此「知道」,教人情何以堪!
  
  人都有「知」的權利,所謂「先睹為快」;凡事是我第一個知道的,就會感到洋洋自得。然而,對於血淋淋的兇殺案,你看了獨家報導,聽了第一手資料採訪,目睹電視上播出的最早畫面,難道這些都會讓你感到快意嗎?
  
  社會上有許多專家學者,他們知道天下國家大事,甚至知道古往今來,你問他們,他們真的很快樂嗎?
  
  所以,當知道的時候應該知道,因為太過無知,就會給人批評為愚蠢;不應該知道的,也不必要知道,所謂「大智若愚」,如此才不會失去原有的自在。
  
  世間上的事,都是從分別而認識、而知道;既然是分別意識中的知見,就會計較,就會患得患失。
  
  所以,僧肇大師喊出《般若無知論》,以般若智慧的最高極限是乃「無明而知」;也就是要從大圓鏡智不分別而能全部現前,這才是圓滿的真知,否則所謂「難得糊塗」,面對世事紛紜,不知道也自有不知道的快樂啊!《人間福報》2000930


邪理可怕
  
  現在的人,不明白道理,愚癡倒也罷了!有時候他把不是道理的道理,執著以為是道理,所謂「戒取見」、「戒禁取見」,才是可怕。
  
  有個學生考試作弊,老師說:「我警告你,你偷看鄰座的考卷已經三次了。」
  
  學生說:「老師,你不要怪我,你應該要怪他,是他把字寫得又小、又潦草,否則我只要看一次就夠了!」
  
  虧得這種學生,竟然可以跟老師講出這樣的歪理來,邪理真是可怕啊!
  
  有一位機車騎士闖紅燈,被警察攔了下來,警察質問他:「你為什麼要闖紅燈?難道你沒有看到紅燈嗎?」
  
  騎士回答道:「警察先生,紅燈我是看到了,只是我沒有看到你!」這個騎士的邪理,竟然也虧他說得出口!
  
  祖父因為孫兒不乖,打了孫兒一個耳光。孫兒的父親見了,心中不歡喜,立刻自己打自己的耳光。祖父問兒子道:「你為什麼自己打自己呢?」
  
  兒子回答說:「因為你打我的兒子,我也要打你的兒子!」
  
  世間上虧得也有人說得出這種的歪理,真叫人覺得不可思議!
  
  一個小偷偷了人家的三千元,被主人抓到,責問他:「你怎麼可以偷我的錢財?」
  
  小偷說:「你荷包中有五千元,我只偷了三千元,你還要計較什麼!」
  
  歪理,邪理,實在是可怕!佛教講「真理」,真理必須有條件的限制。一句話,有理沒有理?一件事,有理沒有理?就看你這一句話、這一件事,有普遍性嗎?有必然性嗎?有平等性嗎?有永恒性嗎?合乎這許多的條件,就叫做真理;不合乎這許多的條件,就是歪理、邪理。憑恃歪理、邪理行事,終究不能永久見容於人,所以不得不慎啊!
  
  一個人無理取鬧,就已經很可怕了,假如他再用似是而非的歪理、邪理來跟人相處,此人比無理之人更加可怕吧!
  
  過去佛教寺院的禪堂裡,有理三扁擔,無理也三扁擔,打得你都沒有理,所謂「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這也不是沒有道理喔!《人間福報》2000101


不二法門
  
  佛光山有個「不二門」,常有人問:什麼意思?
  
  佛光山座北朝南,每天早上,太陽從東方昇起,到了黃昏,又從西方下去;昇也未曾昇,下也未曾下。何以形容呢?「不二」之謂也。
  
  人有生,也有死。太陽從東方昇起,如人之生也;太陽從西方下去,如人之死也。生也未曾生,生了要死;死也未曾死,因為又會再生。所以,基本上,人生是「生死不二」也!
  
  有人說:中國文化是東方文化,歐美文化指為西方文化。東方文化重視人文精神,是為體;西方文化重在科學應用,是為用。東西文化,體用不二,是為「不二」也。
  
  佛光山的「不二門」,取自於《維摩經》的「不二法門」之意。在《維摩經》記載,有一天,維摩居士示疾,文殊菩薩率領諸大菩薩前往探病,雙方就在維摩丈室◆討論起「不二法門」之意來。
  
  首先,在場的三十一位菩薩,各就所見,提出發言。最後文殊菩薩說:「照我的見解,於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這才是入不二法門。」
  
  文殊菩薩說後,反問維摩詰說:「現在換我來請問你,菩薩是怎樣進入不二法門的。」此時維摩詰默然無對,眾皆鄂然,唯有文殊菩薩智慧超人,懂得此中奧祕,乃向大家說:「善哉!善哉!乃至無有語言文字,是真入不二法門。」
  
  像這麼奔放美麗的人生哲學,真是令人不禁拍案叫絕!
  
  在世間上,「善和惡」,善的不是惡,惡的也不是善,我們要分清楚;「是和非」,是不是非,非也不是是,我們要分清楚;好不是壞,壞不是好,我們要分清楚。等於大不是小,小不是大,因為這是世間法,必定要有一有二,要承認這個事實。
  
  所謂「不二」,這是佛法上的出世法,佛法講「煩惱即菩提」,理上是不二的。例如,原本酸澀的鳳梨、柿子,經過和風的吹拂,陽光的照耀,就能成熟而變成滋味甜美的水果,可見酸即是甜,甜離不開酸。所以「煩惱即菩提」,這是出世法。
  
  出世法看世間,是從理上來解悟,但是在還沒有覺悟的時候,不可以在理上廢事。我們可以用理來解事,可以因事而明理,能夠「理事圓融」,那才是真正的「不二」。吾人若能將「不二法門」的哲學應用在生活上,自能「人我一如」、「自他不二」也!
  
  《人間福報》2000102


學習關心
  
  世界上美好的事情很多,「關心」是最為人所需要了。例如移民關心祖國、遊子關心家庭、父母關心兒女,乃至關心生病的親人等;「關心」,實在是最美好的事!
  
  關心,在溝通彼此的尊重;關心,在溝通彼此的存在。「關心」可以從日常生活中表露無遺,例如,不管中外人士,早晨見面,識與不識,都說「你好嗎?」甚至中國人相互見面了,打招呼就是「你吃過飯了沒有?」這都表示關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因為從艱難危險中,能夠獲得了平安的訊息,更比萬金可貴。所以,親人相隔千里萬里,能夠打一通電話、寫一紙卡片,總是表示關心。
  
  聽人傾訴,是表示關心;專程訪問,也是表達關心。適當的送禮、災情的慰問、疾病的關懷、考試的祝福、喜喪婚慶的致意等,總之,一句關心,就是代表一種善意、一種友愛、一種祝福、一種連絡。
  
  尤其,對於弱小的、對於苦難的、對於失意的、對於挫折的,更需要人的關心。一通鼓舞的電話,一封慰問的信函,一些適時的探望,可能在對方就是一個轉捩點。
  
  關心,比物質、金錢的救助更為重要。現在的社會進步,凡是有善心的人,都抱著「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的愛心,給予救災恤貧,給予多方協助。但是,老弱的人最需要的是關心,貧苦的人更希望的是關懷。因為「救濟」容易使人沒有尊嚴;「關心」會令人得到鼓舞。所以,佛陀對愚笨的槃特的關懷,對擔糞的尼提的關懷;尤其佛陀說,對於病苦的眾生,更要多一分關懷。我們從小受過多少人的關懷,但是我們關懷過多少別人嗎?
  
  學習關心別人,更要懂得關心自己。例如,春天到了,你有播種嗎?大考到了,你有讀書嗎?午餐時間到了,你有煮飯嗎?客人要來了,你在接待上有困難嗎?
  
  所謂「貧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榮華富貴的人,你可以不去記著他;窮困潦倒的時候,你能伸出友誼的手,可能比黃金還要寶貴。所以,錦上添花不名為關心,能夠雪中送炭,才是最好的關心。《人間福報》2000103

來源:www.book853.com


© 2008 -2024  Phật Học Online |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