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ật Học Online

迷悟之間10--管理三部曲3
星雲法師著

 為什麼
  
  在人際往來的對話當中,一般人使用最多的語言,就是「為什麼」?從小孩子學習開始,他就有很多的「為什麼」:為什麼會颱風?為什麼火會燙人?為什麼水好冷?為什麼肚子會餓?他對一切世事都感到很好奇。
  
  及至長大,對人的關懷,都問:你吃過飯了嗎?你來找我有什麼貴事嗎?你身體好嗎?你最近在哪裡春風得意呢?如果責備他人時:你為什麼這麼無理?你為什麼這麼自私?你為什麼發脾氣?你為什麼遲到?你為什麼到現在還沒有做好?你為什麼借錢不還?你為什麼這麼粗魯凶暴?
  
  「為什麼」有時也是表示對人的關心,比方說:為什麼受了風寒呢?為什麼不請醫生看病呢?為什麼不吃藥補補身體呢?為什麼不請人照顧你呢?「為什麼」有 時是具有啟發性的,像禪門:為什麼背著死屍到處行走?為什麼不能認識娘未生前的本來面目?為什麼把那麼重的石頭背在心裏?為什麼要說生死事大?為什麼你到 今天才來?
  
  科學家能發明許多產品,就是因為對許多現象產生「為什麼」的疑問:例如:牛頓對蘋果為什麼會掉到地上感到奇怪,因此發現地心引力;瓦特看到水蒸氣為什 麼能把鍋蓋掀起覺得好奇,因此發明蒸氣機;富蘭克林看到打雷為什麼會閃光,因此研究而發現了電;萊特兄弟訝異鳥為什麼能在天上飛,因此發明了飛機。
  
  人類常常對於不能接受的問題,就呼天搶地的問「為什麼?為什麼?」來發洩;法官問案,要了解內情,也都是問很多的「為什麼」?有的人不會問「為什 麼」。有的人不會回答「為什麼」?能問「為什麼」的人,他必然是有思想、有看法,有見解的人。所以在佛教講「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
  
  人總應該有問題,有「為什麼」就會有問題。竹子、樹木為什麼能造紙?黃豆、芝麻為什麼能榨油?馬和驢子交配後,為什麼會生出騾子?人為什麼會有白人、 黑人等各種不同的膚色?回答「為什麼」的人,有時後文不對題,有時後言不及義,所以到最後「為什麼」還是「為什麼」,問題還是不能解決。
  
  東方人的學習方式,都是照單全收的接受;西方人學習,總喜歡問「為什麼」。接受的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問「為什麼」的人,所謂「打破沙鍋問到底」,他必定要追查出一個所以然來。
  
  東方人講話的時候,都是常用「為什麼」來責備別人:你為什麼這樣?你為什麼那樣?西方人的人際相處,不喜歡有太多的問號,他們喜歡用句點:我吃過飯了。我做好了。我看過了。就如佛經所說的「我波羅蜜了」,就是「一切完成」的意思。
  
  「為什麼」是人生中一句用處很廣的話,但是怎麼用法?學問很大,也不得不深思而用喔!《人間福報》2002831


美化
  
  女性最講究美化自己,所以化妝成為女人每天的重要工作。
  
  從美化面容、美化眼睛、美化眉毛;其實現在最重要的是,還要美化語言、美化心地。即使眼耳鼻口生得多麼端莊,但沒有美的語言、沒有美的心腸,那也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現在也不只是講究美化外型,還要講究美化人生,要使自己的人生,每日生活在知識書香裏,生活在仁義道德裏,生活在禮貌謙讓裏,生活在勤奮上進裏。不但美化人生,還要規畫人生,自己的人生,五年計畫、十年計畫,都要做一些人生的生涯規畫,才容易向目標進取。
  
  說到美化,現在還要美化家庭、美化社會、美化城市、美化環境,甚至要美化人間。家庭裏,桌子上插一盆花,牆壁上掛一幅畫,就是家庭的美化;將環境打掃乾淨,路邊的空地都有花草樹木,不隨意亂丟垃圾,不隨意製造髒亂,不隨意破壞道路,這就是美化環境。
  
  城市裏的人,不要隨意張貼廣告,上車要排隊,講話要輕聲慢語,所謂老少無欺,就美化了城市。當然在一個人間社會,有許多國家種族,我們要以信仰美化大家,要以願心美化社會,讓人人守法,有慈悲,有包容,充滿祥和歡喜,這就是美化人間。
  
  美,人人都有愛美的天性,但是美不是那個神明創造給我們的,是大自然的山河大地、飛禽走獸、花草樹木,把世界點綴得很美,所以我們不要辜負了自然界的美,我們要從自我的身心美化,造福社會人間,成為一個美化的國土。
  
  大自然四季的變化,人生生老病死的過程,其實都是一首美的旋律,都是一幅美的畫面。所以,種種的美化,都是要讓人活在美的生活裏,活在美的世間上。
  
  美,有人工美,有自然美,父母把我們生養下來以後,我能有自然美固然很好,假如有一些缺陷,用人工來補足,這也很好。美,有內在美,有外在美;良知、氣質,是內在美,外在的風儀、舉止端莊,也是很美喔!
  
  總之,社會、家庭、人生或心靈,都需要我們加以美化!《人間福報》200291


 人情面面觀
  
  世界上,有許多國家民族以講究人情為重,但也有一些國家以法治為重,也有的國家是講究文化、道理為重。
  
  中國是一個講人情的社會,所謂「秀才人情紙半張」、「人情練達即文章」。關於人情,從小就有父母教我們要懂得做人;及至長大,對於義理人情,如果不能通達,就不能為社會親友所接受。
  
  關於人情的說法,講究人情的,如送禮、請客、報恩,總覺得自己要能不負他人的人情;如果欠下他人的人情債,日夜難安,總覺得心裏有愧。當然,也有一些人不顧人情、不盡人情、不賣人情的帳,我行我素,這在社會上做人處事,就要給人批評為沒有品味了。
  
  中國人過去認親,除了父系的內親,還有母系的外親,也就是所謂的「表親」;「一表三千里」,就是要講人情。人與人之間,為了建立人情關係,可以走後門,可以拉「裙帶關係」,都是為了建立人情關係。
  
  同鄉、同學、同黨、同派、同業,凡是能「同」的關係,都要盡量的把他拉出來,有時自己沒有關係,還要借助別人的關係。甚至有說「有關係就沒有關係,沒有關係就有關係」,這就是人情在裏面作祟了。
  
  傳統社會,講究人情,所謂「人不親土親」,就是以社會、人我、學習、門派等,拉近人情。「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也是因為難以擺脫人情的關係。
  
  做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怪你不盡人情,怪你不合人情;但是自己有情沒有情,並不知道。所以經常有人慨嘆:人情如流水,人情薄如紙,人情冷似霜;人在人情在,人去一場空。
  
  人,要求別人,都講:看個交情、看個面子、看在往昔的關係。其實人情是有尺度的,是有深淺的,是有輕重的,人情是很難稱量的;人情之外,還是以道理、以法律,來得比情更容易訂立標準。
  
  佛法講「依法不依人」,就是說,依道理不依人情,人情是有變化的,道理是比較公平的。所以講人情的社會,講人情的人生,如果能進而講道理、講法律,人生評價世間的標準,就容易有另外的一番境界了。《人間福報》200292


麻痺
  
  身體上的機能失去功用,甚至肌肉的知覺都減退了,這就是所謂的「麻痺」。身體的麻痺固然是有病,心裏麻痺了,例如接觸到人間的苦難,不能生起慈悲心,見到一些人間的問題,沒有智慧去解決,這都是心靈麻痺了。
  
  政治人物不知道羞恥;「厚黑學」就是因為政治人物的人格麻痺了。社會上,有的人不熱心工作,對工作麻痺了;有的人說話不合乎情理,這是他對於人際間的 關係麻痺了。有的人為了治療身體,特地用麻醉藥來麻痺自己,這是為了止痛;有的人借酒澆愁,希望求得一時的麻痺。今日的社會,一些年輕人吸食毒品、吃搖頭 丸、流連網咖,這是心靈與人格的麻痺。
  
  奸商偷工減料,這是社會的麻痺;媒體報壞不報好,這是傳播界的麻痺。現在整個社會,從個人的缺乏公德心,不肯從事公益活動,不知道精進勤勞,自甘墮落;乃至社會輿論失去了公理正義,法治不彰,這都是社會道德的麻痺。
  
  我們的民族性不能麻痺!我們要讓社會覺醒過來,如果國家社會,每個人都不自覺,都不知適當的振作、奮鬥、向前,這就是社會的麻痺,也是個人的麻痺,當 然會使整個國家、民族跟著這些麻痺沉淪了。國家的風氣之提昇,固然要全民的覺醒,但也要政府的法治來協助一時糊塗的人。現在各國的法令,對於麻醉藥品都有 嚴格的管制,例如世界上再進步的國家,對於令人精神腐蝕、心靈麻痺的鴉片、海洛因,不管吸食、販賣,都會被處以重刑。但是對於一些會麻痺人性,使人沉淪墮 落的地方,例如酒家、舞廳等聲色場所,令青少年不思振作奮發,政府也應該有一些對治的方法。
  
  要喚醒麻痺的群眾,必須要教育,要信仰,要有正當的娛樂;國家的領導者,要以身作則,親近善知識,參與宗教、慈善、讀書、體育等團體,則上行下效,風氣也並非不能改。
  
  身體上的麻痺,靠物理治療、靠醫療器材的復健,也能有康復的希望。我們希望心靈麻痺的人,及早覺醒,及早回頭,及早自我復健,只要肯復健,就有康復、就有健全的時候。《人間福報》200293


指標
  
  馬路上,一般都會豎立許多「指標」、「路牌」等,提醒駕駛人開車的時速、前面的方向,甚至禁止超車、禁止左右轉等交通規則。在公共場所裏,也會設有許 多指示電梯、安全門、緊急出口之路徑與方向的指示標,乃至公共廁所、電話亭的方位,也都有明顯的標示,讓人透過指標,就能一目了然,找到自己的需要。
  
  社會上,有的人不慣於自己用眼睛看指標,專門喜歡用嘴巴問別人;甚至當別人做介紹的時候,自己不肯用心聽,總在事後再去到處問別人。我們看到許多出國旅遊的人,不都是在導遊介紹之後,才又問導遊:廁所在哪裏?餐廳在哪裏嗎?
  
  人生的路上,也有許多生活的指標、經濟的指標、事業的指標、感情的指標、一生的指標;乃至國家的外交計畫、國防計畫、教育計畫、五年計畫、十年計畫等,都是國家發展的指標。
  
  人生的指標,如果你只是維持個人的生活,那麼你是個人主義者;如果你的人生指標是維護一個家庭,你就可以做一家之主;你的人生指標如果能為全民服務,你就可以做全民的領導者。
  
  你學文,當然文人是你的人生指標;你學醫,當然醫生是你的人生指標;你學商,當然商人是你的人生指標;你學工,當然工人是你的人生指標;你學財政經濟,財政經濟就是你的人生指標;你學法律政治,法律政治就是你的人生指標。
  
  所以,一個人生下來就要立志,志願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指標有多遠,只要努力,必然能夠到達。人生雖然路遙千萬里,只要你一步一步踏實的走去,何必擔心達不到你的指標呢?
  
  古時候,有的人用「指腹為婚」,做為未來兩家和好的指標;有的人用「指桑罵槐」,達到諷刺別人的指標;有的人說話不誠實,不肯把真心告訴你,總用「借東說西」,來一個「指鹿為馬」,作為測試人心的指標。
  
  現在有些人的指標,只希望賺錢,只希望做官。你看,買「樂透彩券」的人,他的指標就是指向錢財。台灣每期有幾百萬人買「大家樂」,相對的,能有幾百人的指標是指向道德仁義呢?
  
  有的人一生的指標是做官,從競選村里長、鄉長、縣市長到國會議員、總統等,一年到頭好像都在選舉;台灣人的指標,就是要有名。但是當成名的指標達到 時,其他的仁義道德也同時失去了,豈不可惜!所以,我們人生要有指標,但是我們的指標應該是仁義道德,諸如儒家的「三綱五常」、佛門的「四攝六度」等,這 些才是我們應該確立的人生指標!《人間福報》200294

蛻變
  
  大地山河,每天都在蛻變;男女人身,日日也都在蛻變。世界上,舉凡語言文字,各種文化、風俗、民情、習慣,無有不在改進、蛻變之中。
  
  世間法,沒有不蛻變的。如原子核從它發射一個粒子,同時自身也轉化成另一個粒子的過程,這就是物理上的蛻變。螟蛉子從昆蟲蛻變而來,蠶寶寶變飛蛾,毛毛蟲變蝴蝶,都是一種蛻變。所以,各種動物、昆蟲當中,如蛇、蟬都會褪去外殼,都是蛻變。
  
  人生的任何一個過程,都是蛻變。像一個女嬰,長大稱為小姐,之後成為太太,再成為母親,最後成為老太婆,可見世事無常,變化多端。
  
  世間上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不變,墨守成規,依然故我,別人也幫不了你的忙,故佛陀說:「我如善導,導人善路;汝若不行,過不在導;我如良醫,應病與藥,汝若不服,咎不在醫。」
  
  人要讀書受教育,為的就是要變化氣質。人經常要搬家、換職業,就是要變換住處,變化環境,有變動才有進步。就如從幼稚園入學,接著變成小學生,再變為中學生、大學生,最後成為學者、教授。
  
  常有人說:你好像換了一個人一樣。一個人從無知而到有德,我們就讚美他「你脫胎換骨了」。所以禪門把悟道,說是「脫胎換骨」的蛻變。
  
  世間有很多的「變」:變遷、變節、變通、變卦、變相、變故、變容、變局…,有的變好,有的變壞。甚至於球場上,棒球投手要訓練他投「變化球」;政治 上,如康有為要發起「變法維新」;經典裏,為了便於弘揚教義而有「變文」;川戲裡有「變臉」,甚至有一部電影就叫做「變臉」,有的讓人驚嘆,有的感人肺 腑。
  
  音樂有變調,植物裡有變色;人會變心,這是人間最悲苦的事。不過,好心可以變成壞心,壞心也可以變成好心;貪瞋癡可以變成戒定慧,戒定慧如果不能增上,繼續用功,遇到逆境影響,也會變為貪瞋癡。所以,只要一變,後面的情況就不一樣了。
  
  吾人最好把貪心變成捨心,把瞋心變成慈心,把癡心變成慧心;只要心一蛻變,能夠變化氣質,則成聖成賢,有何難也!《人間福報》200295


薪水
  
  社會上,除了老闆自營的事業,盈虧自己負責,或者靠天吃飯的農夫,收成多少也是要看自己的運氣;除此以外,多數的工人、公務員,都是要靠「薪水」養家活口,營求生活。所以現代的社會都講究要有職業,經濟愈蕭條,失業率愈增加,整個社會就跟著驚慌失措了。
  
  說到薪水,高低薪的差別待遇就很大了。有的人,一個月領到的薪水,僅夠自己餬口,不夠養家,所以家庭中還需要有第二者、第三者,同時也是受薪階級,才 能維持一個家庭的用度開銷。但也有的人,一個月的薪水數十萬、數百萬,高於低收入者數十倍。甚至有的人,蓋一個印章,簽一個字,可能就是百千萬的數字,像 軍火販子,他們的一筆生意,可能就是一般受薪小民一生努力,也無法達到的數字。
  
  過去,人都是靠勞動服務,每月賺取一點蠅頭小利,現在科學發達,一些有頭腦、有智慧的人物,一個發明,一個程式,獲得大老闆的欣賞,這種人才,每個月沒有數百萬元的薪水,恐怕很難以聘請得到。
  
  依照現在世界各地的國民薪水所得看來,即使再先進的國家,勞動階級的收入,只能供一家的溫飽。甚至有許多國家的非法移民,因為沒有身分,就算付出勞力,也得不到應有的待遇。
  
  「剝削勞工」,這是長久以來一直存在的社會問題,好在現在世界各國,都有勞工部、勞工委員會、勞工協會,替工人爭取利益,工人們也經常向資本家,提出他們的需求。請願、罷工,在世界各地時有所聞,因社會是講求公平的,不平則鳴,也是很自然的事。
  
  有的人生性保守,只希望求個穩定的生活,也不奢望太高的待遇;有的人不甘於平凡的生活,冒險投資房地產、投資股票、投資新興行業。機緣好的,一本萬利,機緣不好,血本無歸,所以社會上傾家蕩產,負債累累,甚至犧牲生命的也為數不少。
  
  古語說:家財萬貫,不及一技在身,所以現代的人要想有正常的薪水收入,除了勤勞以外,還要有技能;技術性的受薪,必然比一般人的薪水高出許多。
  
  國家社會的進步,固然要看生產力,但也要看勞資的合作關係,這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們希望企業界的老闆們,為了創造勞資的美好關係,能把利益分享大家,如奇美公司董事長許文龍先生,他把利潤分享員工,最為人稱道,也是值得大家學習。
  
  《人間福報》200296

貪污
  
  語云:「貧來親也疏」,人當貧窮之時,往往不擇手段,謀取生計,甚至一些富商鉅賈,也會以各種非法謀取財富。在各種不法的取得當中,有竊盜、有搶劫、有侵占詐騙,但是為官的人貪污,是最為人所詬病的事情。
  
  古今歷史中,貪官污吏種種的聚斂,借勢苟得,成為千古罪人。但也有許多小公務人員,生活艱苦,每月所得,不夠養家活口,所以揩油,貪圖小便宜,最後鋃鐺入獄,最為划不來。
  
  世界上先進的國家,我們都讚美英、美、德、日,他們的為官者雖不能說個個清廉,但貪污者為數較少,因為他們的待遇收入,已足夠生活用度,又何必以身試法,何須做些見不得人的事呢?
  
  財帛動人心,見財不動心的人畢竟不易。台灣過去對於稅務人員,以及警察,為養成他們清廉的氣節,特別提高待遇,希望他們不要貪污。但是公教人員為數很多,例如學校裏的教師,待遇微薄,數十年的教學生涯,兩袖清風,淡泊刻苦,最後真是把自己都教得沒有志氣了。
  
  貪污,動搖國本。歷朝歷代的主政者,在還沒有當政之前,莫不希望肅清貪污,甚至才開始主政時,真是雷厲風行,但到最後,發現困難重重,也只得不了了之。
  
  對付貪污的方法,不是用嚴刑峻法所能抑制,就算是豺狼虎豹,當牠吃飽之後,綿羊斑馬從牠身旁經過,牠也無動於衷。一個人如果不是貪心太重,只要一家老 小,生活能夠平安度過,他也不必冒險貪污,留得罵名,甚至還會有牢獄之災。但是現在貪污成為風氣,一個團體機關裏,如果你太清高,也為別人所不容。所謂 「水清魚難養」,你必須與別人同流合污,混水摸魚,才能在團體裏立足。所以,如此社會風氣,足堪憂慮!
  
  要解決此一貪污問題,唯有當局提高公教人員的待遇,加強工商界的生產力,給全民能有基本的生活自由,則貪污何由得生?《人間福報》200297


煞車
  
  人生需要學習的事情很多,「煞車」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功課。人生很多的禍端,都是肇因於煞車不靈而產生的不良後果,例如我們跟人講話,當彼此話不 投機的時候,就要懂得煞車;一場講演,講到最後不能煞車,「最後一點」、「還有一點」、「再補充一點」,這就惹人詬病了。
  
  一個機關或事業主管,當屬下有了閒話,竊竊私語,到處散播意見的時候,主管就要知道煞車,凡事不能一意孤行;從事政治的人物,不管你施行什麼政策,如果有了民怨,你的政策就需要煞車,因為不煞車,必然引起民眾的反感。
  
  初學駕駛的人,不管開車、行船,都要懂得煞車。尤其是駕駛飛機,當飛機降落跑道的時候,你要懂得慢慢滑行,要控制好速度,既不能衝出跑道,也不能緊急煞車,如果讓乘客感覺你的煞車技術不好,這就不是一流的駕駛。
  
  夫妻終年相處,偶有拌嘴,只要不傷感情,無傷大雅;但如果一直冷戰、厭離、疑心,甚至彼此猜忌對方有婚外情。不管有和沒有,都要適時煞車,才能善後;到了「一哭二鬧三上吊」還不肯罷休,彼此不知道煞車,就算是感情再好,婚姻也會亮起紅燈,甚至導致離婚收場。
  
  交朋友,二人即將陷入難分難捨、時刻都分不開的時候,也要早些煞車;或者當彼此意見不投,時有怨怪,都應該即時煞車。有時在三五朋友之中,有的人染上一些不良的嗜好,如吸毒、賭博、酗酒等惡習,你也要趁早煞車,否則沉淪下去,後果不堪設想。
  
  做生意的人,投資事業,如果一直不能賺錢,就必須要煞車;或者一直擴大投資,更應該研究,是否要煞車?因為貪心無底,黑洞難填,你不煞車,就有危險。 例如現在的股票買賣、彩券下注,你不能無限的向前,必須步步謹慎,當得煞車的時候,保住安全,最為重要。你看,高速公路上,各種車輛所造成的車禍,都是 「十次車禍九次快」,所以不煞車的禍患嚴重,由此可見。
  
  美國總統選舉,布希和高爾在佛羅里達州的選票只差數百票,就能決定總統誰屬。但高爾及時提早承認失敗,不像有的人為了查票、驗票,有時還要對簿公堂。在名利之前,不知煞車,就顯得太沒有風度了。
  
  信仰的人,當生起懊悔、灰心之念的時候,對自己的退心,也要即時煞車。現代的人有時工作過度,不知煞車,導致「過勞死」,這都是划不來的事。見好就收,適時煞車,實在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智慧。《人間福報》200298


求全
  
  乾隆皇帝自稱「十全老人」,人生都希望「十全十美」。
  
  「求全」應該是人生應有的美德。我要照顧全家的老小,我要尊敬全校的師生,我要顧念全體的大眾,我要關心全國的政經。甚至我們全國家,我們全亞洲,我 們全球,我們全人類;因為都是同體共生,在一個「全」裡面,大家相互尊重、相互愛敬、相互幫助。我們雖不是完美的「全人」,至少也要能祝福全世界的和平到 來。
  
  現在有一些很能幹的人,投入政治生涯,倡導全民的政治,所發起的任何運動,都說是「全民運動」,總希望自己能「全權」處理,但是這樣解釋「權」,很容易犯了主觀、獨裁。
  
  凡是能成為大權的,必定能容納全民的心聲。一部某某書的「全集」,上下古今,容納了諸家的學說、智慧;一句「全體大眾」,那是需要多少的包容喔!
  
  「求全」是不容易的,就算是「全心全意」、「全力以赴」,也可能是「全盤皆輸」。但只要有氣魄、有胸襟、有能力的人,無論做什麼事情,就有可能「委曲求全」了。
  
  過去我國青年的理想,都希望「文武雙全」,現代的運動員,都希望拿到「十項全能」的金牌。弘揚佛法的佛教徒,更希望「悲智雙全」;所謂「悲智雙運」,就是不但要有通達三藏經律論的知識,而且要有悲心慈護一切眾生。如果不能這樣,也不能成為佛教的「全才」。
  
  世間諸事能「全」最好,如若不全,殘缺也要能了解他的價值,因為不能有一百分,至少能有八十分以上,雖不「完全」,也能「大全」。所以,我們的人生, 要經常「全盤檢討」、「全面改進」,家庭、社會、職業、金錢、親情、愛情、朋友,也要能照顧「全局」,才能作一個「全人」。
  
  「全」是一個美好的人生境界。我全心為你,我全心滿意,我凡事都能「全始全終」。我們不一定要做乾隆皇帝的「十全老人」,但我們至少在身心、理念方面,都能「十全十美」;懂得「求全」的人,也就距離「完人」不遠了!《人間福報》200299


兩極
  
  兩極是地球的兩端,南邊的叫「南極」,北邊的叫「北極」,但也可以形容人有兩極化的性格。有善惡的兩極、貧富的兩極、大小的兩極、是非執著的兩極。兩極性格的人最難相處,不是執有,就是執無,不是說好,就是說壞,他沒有中間的路線,所以完全失去了中道人生的意義。
  
  我們的心每天也經常在「兩極」遊來遊去,時而升到天堂,時而下墮地獄,在天地兩極,遊來遊去,好不辛苦。
  
  人生有時候遇到挫折,就會消極;提起精神,做事順利,又會勇猛積極。其實,人太過積極,有時候連樂極都會生悲;有時候太過消極,意志消沉,甚至自尋死路。
  
  不過,人生也並沒有真的那麼樣的令人絕望,所謂「天無絕人之路」,只要想得開,只要換個方向、換個立場、換個心情、換個想法,一切都會絕處逢源,還是能再創生機。
  
  兩極的思想、兩極的人生,不是南北極的嚴寒,就是赤道的酷暑。就像兩極的生活,太苦了,冷冰冰的,無情、無力;太樂了,熱烘烘的,融化了,自己都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所以佛教鼓勵人要過中道的生活。
  
  在佛教裏,有一個音樂家「二百億耳」,他出家後向佛陀請示如何修行?佛陀問他過去在家從事什麼事業?他說擔任琴師的工作。佛陀問:「彈琴時,如果弦太 緊,結果會如何?」答:「會斷!」佛陀又問:「弦太鬆了,會如何?」答:「不響」。佛陀說:「修行也是這樣,把自己繃得太緊,會有壓力;讓自己太鬆了,會 消極懈怠;求其適中,則弦音流暢。」
  
  現在的社會人心,總喜歡走極端。人要長得極美,吃的東西要極品,穿的衣服要極時髦,交的朋友要極好,稍微比「極」差一點的,他就不能接受。
  
  極端性格的人,不能懂得極致為中,人生就會失去目標。佛陀在雪山修行,六年苦行,以麻麥充饑,鵲巢冠頂,過著非人的生活。最後感到極苦的修行,只有增 其煩惱,身心疲累,所以佛陀後來捨去苦行,渡過尼連禪河,接受牧羊女的羊乳供養,恢復體力,進入菩提樹下,金剛座上,思惟「此心不執於有,不執於空」,當 他泯滅兩極的極端,終於在三十一歲那年的十二月初八日,夜睹明星,而成正覺。
  
  所以,你有兩極的性格嗎,把它改為中道吧!《人間福報》2002910


人生之最後
  
  一般人都把死亡看做是「人生之最後」,實際上死亡不是「人生之最後」,因為人死了還會再生,等於植物的種子,遇到土壤因緣,還會再生。所以,人生沒有最後,有的只是此生階段性的結束,也就是一般所謂「分段生死」的死亡。
  
  在此生最後告別一個段落之前,有的人會把一些事情預作處理。例如,把此生未了的心願,立下遺囑;把對家人親友的希望,把應該交代的事情,早些交代清楚,以便能安心而去。
  
  不過,此生之最後也有很多的「後事」自己無法預作處理。一般說,富人的「此生之最後」容易處理,如果是窮人,有時真是連死都死不起。窮人死了,要買棺 木,要買安葬的土地,要處理各種的治喪事宜,至少披麻戴孝、供給親友飲食,甚至誦經超渡,種種的花費,這就不是一個普通家庭容易負擔得起了。所以,有的人 真是「活,活不起;死,也死不起」。
  
  此生之最後,最麻煩的事,就是人倒下來之後,諸親好友都來主張,這裏講風俗,那裏講習慣。甚至亡者穿什麼服裝?頭腳朝什麼方向?應該怎麼祭祀?乃至看 風水,訂時辰等,大家七嘴八舌,兒女們在旁真是不知所以。因此有人就慨嘆說:死亡的是我們的長輩父母,為什麼你們都來拿主張呢?
  
  人生之最後,尤其許多喪葬業者趁此時候,擺出專家的姿態,天花亂墜的大談如何辦理喪事的道理,也不知他們所說的到底根據什麼?但是孝眷遺屬也只有任由擺布。所以,「人生之最後」要如何處理,最好自己事先都能交代清楚,免得死後產生各種爭執。
  
  現在有人主張廢止土葬,因為活人能用的土地已經愈來愈少了,死後何必還要佔據那麼大的一塊墓園土地呢?有的人提倡火葬,有的人提倡天葬,還有人提倡海葬,現在內政部甚至出面提倡樹葬。
  
  中國社會素有講究「生養死葬」的孝道思想。其實看到荒郊野外那些被歲月遺忘、被風雨摧殘的墳墓,荒草漫漫,孤獨寂寥,也不禁感到人生之最後的悽涼。
  
  佛教中的古德,對於人生之最後,最是灑脫,最是自在。例如,宋代宗淵法師「坐床而逝」、德普禪師「先祭而滅」、道悅法師「坐化而往」、性空禪師「入水 唱歌而去」、龐蘊一家人,女兒靈照「合掌而化」、龐蘊「枕膝而化」、兒子「田中拄鋤而化」、龐婆「不知所終」等等,真是「生死一如」,無比灑脫。
  
  人生之最後,只要能走得灑脫淡然,無牽無掛;其實,來的時候什麼也沒有帶來,去的時候什麼也沒有帶去,何等自在的人生呢?《人間福報》2002911


 趣味
  
  每個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趣味,有趣味才會做得長久。讀書要有趣味,工作要有趣味,繪畫要有趣味,歌唱要有趣味,乃至各種生活,各種旅行,只要有趣味,就會感覺到人生充滿無限的希望與意義。
  
  趣味有好的,也有壞的;有好的趣味才能有良好的習慣。例如:你對語文感到趣味,你就會勤於學習各國的語言;你對文字感到趣味,你就會喜歡寫各類的文章。不好的趣味如賭博、吃喝玩樂、遊手好閒;有了不良的趣味,成為不良的習慣,就會到處受人批評、排斥。
  
  趣味也不是天生自然的,並不是每個人天生下來就會對任何事喜歡或不喜歡。好的趣味是要培養的,一個人不能沒有讀書的趣味,不能沒有服務的趣味,只要先具有好的觀念,就會培養好的趣味。
  
  人生有了趣味,日日好過,日日歡喜,日日好像生活在天堂裏。有的人,不但對工作沒有趣味,對生活沒有趣味,甚至對人生活著,他都感到索然無味,像這樣的人生,活著有什麼意義呢?
  
  吾人歡歡喜喜的來到人間,大地山河供我們遊走,樹木花草供我們欣賞,日月星辰供我們觀賞,芸芸眾生供我們交往,社會供給我們各種所需,家人親友給我們各種的照顧;如果我們要感謝他們、回饋他們,最好的方法,就是培養自己良好的趣味。
  
  趣味,「趣」就是興趣;「味」就是品味。興趣要有品,一個人的趣味也要經過別人的評價,經過社會輿論及大眾的公評。趣味尤其不能妨礙別人,就如同自 由,自由的意義就是不能侵犯別人的自由;趣味當然也不能「只要我歡喜,有什麼不可以?」有的趣味你雖然歡喜,別人不認同,你最好要能放棄別人不認同的趣 味。
  
  交好的朋友,志同道合,可以培養自己好的趣味;把事情做好,獲得他人的讚美,也會增加自己的趣味。甚至你吃飯,要吃得出趣味來;你走路,要走得出趣味來。人生是活在趣味當中,趣味是人生之寶,當人生善良一面的趣味培養出來,真是用之不盡,取之不竭。
  
  我們聽人講演,聽得很有趣味;我們聽人說故事,聽得興高采烈;我們看人間萬事,感覺非常有趣味。如果我們的生活裏有趣味,每天歡歡喜喜,每天滿面笑 容,就是睡眠也非常甜蜜;如果凡事沒有趣味,整天板著臉孔,心情苦惱,活著總好像別人欠我們什麼。人生沒有好的習慣和趣味,是多麼的可惜喔!《人間福報》 2002912


記錄
  
  飛機航行,有飛行記錄;輪船漂洋過海,也有行船的記錄。學校考試,就是學習用功與否的記錄,甚至於薪資待遇多少,有時也是取決於你的工作表現記錄如何。
  
  我們看歷史上的人物,忠奸善惡,好好壞壞,都是看他的行事記錄。所以每個人的人生,都應該為自己留下一分好的記錄,這是做人最大的目標。
  
  有的人出國旅遊,記錄良好,進出海關都很方便容易;有時監獄裏的受刑人,記錄優等,也會獲得提早假釋。在人生的旅途上,不管讀書、求職、服兵役,或是在銀行開戶頭,都要調查你的記錄。
  
  人生的閱歷,就是自己一部完整的記錄。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所做,能被列入金氏紀錄;運動員更希望超越極限,刷新紀錄。現在申請美國居留,要有良民證,就是審查你的記錄。刷卡、分期付款,也都要有好的記錄才行。甚至於保險公司,對於投保人如果醫院裏的健康記錄不好,他也會提高你的保費額度。
  
  文武百官,要靠平時的努力,有了好的工作成績記錄,才能不斷往上攀升;士農工商,待遇多少,也要看你的勤惰記錄而發給你應有的所得。甚至於歷代的帝王,都有「起居注」,現代的公務人員,也有「陽光法案」,將你的紀錄公開。
  
  記錄是很公平的,如果不依記錄,這個社會就沒有了準則。你看,氣象預報如果一次、二次不靈,記錄不好,就會讓人對氣象預報的準確度失去信心。政治人物發表談話,其實在人民心中都會留下記錄,如果言論一直不能兌現,記錄一直不好,他必然會受到全民的唾棄。
  
  有的人一生都經得起別人的記錄,有的人通不過他人的記錄。甚至有的人一生的記錄都很好,因此他能寫傳、寫史,把記錄留給大眾。
  
  個人有個人的記錄,國家有國家的記錄,像過去有些國家販毒走私、不重視環保、濫殺生靈、滅絕稀有動物、仿冒盜版等,都在國際間留下了不良的記錄。
  
  現在的飛機失事,要靠黑盒子記錄,以便解讀失事原因;地震的預防或震度的測量,也都有地震儀的記錄。其實我們的人生,也有業力記錄我們的善惡因果;我們的一生所作,在阿賴耶識裏都記錄得清清楚楚,所以吾人不能不重視人生的記錄。
  
  《人間福報》2002913


對對子
  
  在中國文學的發展史裏,所謂「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各種詩詞歌賦,乃至散文、小說、戲曲,甚至策論文章,都各有其階段性的發展,也都各具深意,固不待言。即以「對聯」來說,其實也在中國文學的領域裏佔有一席之地,也是一大學問。
  
  「對聯」即一般所說的「對對子」。對聯與民間的生活關係密切,例如每年新春一到,家家桃符更新,大門兩邊都會寫幅對聯,以示吉祥。最常見的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樂施之人必有後福」、「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
  
  除了一般耳熟能詳的節慶對聯以外,也有許多千奇百怪的對子,有的藉聯表達個人處境,有的意在言外嘲諷他人,有的對聯妙在寓意深遠。
  
  話說有一個窮書生,家徒四壁,眼看新年即將來到,他也不能免俗的寫了一幅對聯,上聯是「二三四五」,下聯是「六七八九」,橫披是「南北」。
  
  大家只覺得這個春聯很奇怪,後來被一個有心人看出端倪,原來這幅對聯的上聯是「缺一(衣)」,下聯是「少十(食)」,橫披「南北」,意即家中「無東西」。書生的窘境傳開後,鄰居紛紛送來不少「東西」,幫助這個窮書生過了一個像樣的年。
  
  清朝侍郎紀曉嵐,一次到民間訪問,有一鄉民慕名請他寫對聯。紀曉嵐問明此人的家世背景後,大筆一揮,上聯寫著「數一數二人家」,下聯是「驚天動地門戶」,橫披為「先斬後奏」。
  
  一日,乾隆皇帝經過,一見對聯,不禁大怒:此等對聯充滿皇家口氣,民間怎可與王室一爭長短?正待興師問罪時,紀曉嵐趕忙解釋說:此戶人家大兒子賣磅 秤,每天計較斤兩,怎麼不是「數一數二人家」呢?他們的二兒子開炮竹行,炮竹一響誰說不是「驚天動地門戶」?至於他們的三兒子是以殺雞為業,這不是「先斬 後奏」嗎?乾隆皇帝也是一個識趣的人,聽了紀曉嵐的解釋後,哈哈一笑了之。
  
  自稱「難得糊塗」的鄭板橋先生,有一天到寺院遊覽,知客師不知其來歷,只說「坐」,並對侍者說「茶」;之後問鄭板橋從那裏來?回曰:「來自揚州縣 城」。知客師驚覺此人身分不凡,即刻招呼「請座」、「泡茶」。說過之後,再問:「先生尊姓大名?」答曰:「鄭板橋」。知客師趕快又改口說:「請上座」、 「泡好茶」。
  
  一番談話後,知客師請鄭板橋留一首對聯紀念,鄭板橋下筆寫道:「坐、請坐、請上坐;茶、泡茶、泡好茶。」以此諷刺知客師的勢利。其實知客師可真是一個 通達世情的人,因為如果對一般普通人士也要「請上座」、「泡好茶」,那麼萬一來個知名之人,或者皇帝駕臨時,又該怎麼辦呢?所以「差別中有平等,平等中示 差別」,這才是真平等。
  
  在佛光山的香光亭、龍亭、不二門等地,也題有許多對聯,當中最為人樂道的是,當你準備下山離去時,頭山門出口處的對聯赫然寫著:「問一聲汝今何處去? 望三思何日君再來!」橫披是「回頭是岸」,可謂寓意深刻。所以,對聯的文字,也有發人深省的作用。《人間福報》2002914


我以為
  
  人,有一句自我諉過的口頭語「我以為」。做錯事了,不肯認錯,就說「我以為」,例如買錯東西,把廉價的物品高價買進,他說:「我以為」那是個骨董。
  
  「我以為」是假設之辭,「我以為」往往與事實差距很大。看到一個人經過,就大叫「有賊。」別人問:「賊在那裏?」他說:「我以為」那個走路的人就是小偷。
  
  「我以為」是推卸責任之詞,鋼刀把人頭殺下來了,他說:「我以為」刀不快;毒藥把人害死了,他說:「我以為」那是安眠藥。「我以為」是一句諉過而有嚴 重後果的語言,「我以為」誤盡天下多少事。我以為颱風不會來、我以為不會淹水、我以為打他一拳不會怎麼樣、我以為他會游泳,不會淹死;公務人員不負責任, 出事了,就說「我以為」,其實統統不是那麼一回事。
  
  「我以為」是一種執著,也是一種推諉。受寒著涼了,一直嚴重咳嗽不好,「我以為」沒有嚴重;一句話讓人痛苦懷恨,「我以為」這句話是跟他開玩笑的;晚 上沒有關門,小偷進來把東西偷走了,彼此怨怪,「我以為」你會關門;早上起來急於要上班,但沒有早餐吃,互相「我以為」你會煮飯。因為不肯認錯,互相「我 以為」,所以造成父母、子女、妯娌之間多少的人我是非,甚至爭執、吵鬧不休。
  
  很多事情的成功,也要「我以為」。「我以為」你們都休息了,所以把飯菜煮好;「我以為」你們忙著加班,所以把家裏打掃乾淨;「我以為」你們不在家,所 以幫你們巡視安全;「我以為」你的父母來了,所以送一道菜來結緣;「我以為」你即將參加高考,所以買一本書供你參考;「我以為」快要下雨了,所以把房屋修 好;「我以為」快要過年了,客人會很多,所以家裏多備辦一些糖果、菜餚,以便待客。
  
  「我以為」有時候會讓人出乎意外的歡喜,有時候也可能讓人大失所望。因此,凡事不要「我以為」,應該用事實根據,用科學方法去判斷問題。日本在一九三 七年侵華,以為三個月內可以打敗中國,但事實不然;美國在九一一事件後,以為四十八小時可以消滅阿富汗,甚至以為一個月可以抓到賓拉丹,但至今連賓拉丹在 那裏都不知道。
  
  「我以為」是虛妄猜測之辭。家庭裏,辦公室內,經常有許多的爭執發生,都是「我以為」所引起的,可見「我以為」有時可以用在得當的地方,有時候也會有反效果。所以,奉勸世人,在講話的時候要字斟句酌,如「我以為」這句話千萬要三思而說喔!
  
  《人間福報》2002915

來源:www.book853.com


© 2008 -2024  Phật Học Online |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