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ật Học Online

現代僧伽禪修教育芻議
聖凱法師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法的住世與弘揚,需要清淨的僧伽。在佛陀時代,佛陀以崇高的人格與清淨的智慧,制訂律儀,攝受僧眾於清淨的僧團中。弟子在僧團中依止阿闍黎而學習修行,這是佛陀為未來弟子的教育方式所作的典範。佛法傳到中國,隨著叢林與清規的建立,僧教育逐漸演變成家風式的師徒制教育。到了本世紀初,為了因應清末排佛思想所遺留下來「廟產興學運動」的破壞,同時為了復興佛教,培育優秀的僧材,因此產生了中西合併式的佛學院,以有計劃、有體制的方式,來長期培育僧材。

  一個世紀以來,佛學院以其學院式的教育確實為中國佛教培養了大批人才,為佛教在本世紀的弘揚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佛學院由於本身教育理念及體制的原因,在教育方法及培養成果上總有些令人難以滿意的地方。而佛教是一個重視實踐的宗教,佛法的教理是用來作為修行的指導與檢證,所以如何造就解行相應的清淨僧伽是未來佛教發展的關鍵。

  一切佛法的總綱,不出戒、定、慧三學,非戒無以生定,非定無以發慧,所謂「無漏清淨慧,皆從禪定出」。所以,禪定是修道的重心,是佛教各宗派所共修的法門,是佛教的根本行持,是佛法住世的根本保證。由於眾生根機的不同,佛法所流傳的地域及時代不同,所以便有各種各樣的禪修法門。

  在即將步入二十一世紀時,社會呈現出多元化的模式,我們佛教所面臨的問題是複雜多樣的,而其中僧教育是最主要的問題。所以,如何在現有的教育方式上,建立一種合適的機制來彌補佛學院教育的不足?在現代社會環境及佛教的現狀下,如何提倡禪修法門?禪修在僧教育中的地位如何?禪修法門如何與其他法門得到很好的結合?我們希望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探討,能引起佛教界大德們對僧伽禪修教育的重視。

一、當今佛教內外修行實踐剖析

  當今佛教是繼承明清佛教以來的餘脈,在修行實踐上,由於歷史的原因,存在著種種「誤區」。明清以來,佛教的主流是禪、淨二宗,特別是淨土宗,由於簡單易行,受到社會大眾的普遍歡迎。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資訊的發達,東西方文明的交匯貫通,佛教內外在修行實踐上產生了許多新的變化。

  首先從佛教外部來說,一些新興宗派及氣功的出現,對佛教的修行實踐產生了很大的衝擊。隨著科技的發展,物質財富迅速增長,但是人類卻面臨著能源枯絕、環境污染、旱災洪水,社會的動盪不安,人群生活的貧富兩極分化,引起整個社會群體的心態失去平衡。人們煩躁不安、心理紊亂、迷失自我、精神空虛,各種精神病、愛滋病等不斷蔓延於每一個角落。所以,人們在心靈的深處,有一種強烈的願望,希望有一種方法能調節自己的身心,使自己的心理得到平衡。而新興宗派及氣功正是利用人們的需求,從而大大地流行起來。在大陸地區,各種借佛教、道教巧立名目的氣功比比皆是,而且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引入兩個誤區,一是攀神附教,故弄玄虛,標榜神奇,使氣功走向宗教化、巫術化;一是誇大其詞,巧立名目,待價而沽,使氣功趨向功利化、市場化。

  這幾年在大陸地區,尤其是李洪志的「法輪功」,發展尤為迅速,它以氣功之名行宗教之實,打著佛教旗號,幹著反佛教勾當,把氣功宗教化推向了高潮,給佛教界造成極為惡劣的影響。在臺灣地區,各種新興宗派及氣功更是五花八門,尤其是禪修型的「新興宗派」,如清海的「禪定學會」、妙天的「印心禪學會」、彭金泉的「大乘禪學會」、李元松的「現代禪教團」等在臺灣島內外引起了轟動性效應。而其中原因固然很多,但是這四個教團都各自有一套超常心理體驗的實踐法門,都相當重視現代化各種傳播媒體的運用,都積極地推動大型的布道傳法活動。我們且不管這裏面的是與非,至少說明一點:現代人需要心靈的體驗,來滿足現代利益的需求。

  從佛教內部來說,民國以來,禪宗出現了虛雲老和尚、來果禪師等具有真修實證的禪師,所以出現了一時的興盛,但是隨著這些老禪師的過世,又很快地衰落下去。在祖國大陸,目前仍然有一些寺院堅持禪修的遺風,堅持禪堂坐禪,冬季打禪七,如揚州高旻寺、西安臥龍寺、江西雲居山真如寺都是非常有名的禪宗寺院。但是,一些歷史上非常有名的禪宗祖庭卻因為忙於經懺佛事、外事活動,偌大的禪堂已經虛有其名了。出家人如果不是出家於禪修的寺院,對禪修便極為陌生,不知坐禪為何、如何坐禪,更不要說「參話頭」、「默照禪」等禪修法門。所以,很多青年人出家後,由於沒有受到熏陶,便以為修行就是誦經、念佛等。既然出家人自己不會坐禪,沒有禪修的體驗,所以也很難指導在家信眾進行禪修,所以很多居士便修氣功來安定自己的身心,這樣也就使佛教失去了許多信眾,尤其是一些知識分子。

  淨土法門自從民國以來,由於印光老法師的弘揚,迅速得到廣大出家人及居士的信仰。近幾年以來,經過一些法師、居士的努力弘揚,利用現代化的傳播條件,使淨土念佛法出現空前的流行。由於現代社會的動盪,人們渴望能得到生命的終極關懷,淨土法門由於極樂世界的莊嚴、彌陀的悲願、法門的簡易,彷佛成為佛教的唯一修行法門。所有剛出家的僧人、初學佛的居士,不擇根機、興趣,便祇勸念佛。同時,由於在弘揚及理解上的偏頗,在思想上出現對現實佛教及人生漠不關心;在實踐上,以專修念佛法門來排斥其他法門及學習教理,使佛教徒在見解上造成很多混亂。淨土法門的興起,從佛教內部原因來說,就是因為在修行實踐上出現真空狀態,禪修等其他法門的衰落,人們便很自然接受淨土法門。另外,當今佛教也出現一股「密宗熱」與「南傳熱」。在四川、山西、北京等地區由於原來就是藏傳佛教的寺院,再加上藏傳具有系統的禪法等修證次第,而且能很快得到效果,所以許多法師、居士便轉學密法,內地許多漢傳佛教的法師不遠千里到四川康定的五明佛學院、西藏學習。其次,便是「南傳熱」,除了大批留學泰國、緬甸、斯里蘭卡的留學僧以外,有許多法師、居士對南傳的禪法十分感興趣,因為南傳禪法具有次第系統、簡易等特點,尤其「內觀禪」已經有人專門修習、弘揚。隨著資訊的發達,交通的便利,文化不斷地交流,「密宗熱」與「南傳熱」可能還會升溫,漢傳佛教勢必面臨著一些衝擊。

  透過分析,我們可以明白現代社會的動盪與不安,人們渴望在身心上能得到一種安靈,在正法弘揚處於劣勢時,各種氣功及新興宗派便紛紛湧出。從佛教內部來說,修行的功利主義、求簡單速效,對神秘體驗的好奇,在修行上出現一些「誤區」。而之所以出現這些原因,其中一條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人們對具有二千年傳統的中國漢傳佛教產生一種不信任感,轉而外求於藏傳佛教與南傳佛教。所以,漢傳佛教將如何發揮歷史及地域的優勢,承擔起教化眾生的責任,使眾生能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得到佛法的利益,這是每一位漢傳佛教徒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二、現代僧伽禪修教育重要性

  未來世界的發展,隨著電腦網路的發達,交通的便利,地球變得越來越小了;而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越來越頻繁,逐漸呈現出融合的趨勢。佛教也由東方向西方世界發展,目前已經呈現出良好的形勢,但是在西方國家裏,所弘揚的主要是藏傳與南傳兩個系統;漢傳佛教由於人材等因素,很少在西方國家流行。所以當今的漢傳佛教不僅面臨著佛教自身的繼承與建設問題,同時也存在著如何將漢傳佛教向全世界弘揚的困難,如何使全世界的人類能得到漢傳佛教特有的智慧與利益,這就是需要我們在漢傳佛教中能找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之道。

  漢傳佛教能在中國大地綿延兩千年之久,這正是說明漢傳佛教的無窮魅力。但是民國以來,許多僧俗大德對傳統佛教的積弊進行反省批判,成為現代中國佛教界的主流思潮,成為佛教復興、轉型的起點。面對時代新潮和凋敝不堪的佛教現狀,大德們首先將反省的目光一致投向作為佛法住持者的僧團,一致認為僧尼窳濫、素質低劣乃振興佛教務興解決的關鍵問題。整理僧伽、辦學育僧,被楊仁山以來的諸多大德共認為振興佛教的頭等策略。在這樣的背景下,於是產生中國佛教僧教育的新產物──佛學院。一個世紀以來,佛學院確實為中國佛教培養了大批人才,目前在佛教界從事弘法、管理的大德,無論是老一輩,還是年輕一代,大部分都是畢業於佛學院。

  但是,當今佛教的佛學院都是繼承民國以來太虛大師的辦學理念,以灌輸佛學知識為主,課程設置以教史、教理及文化課為內容,以提高僧人的文化修養及佛學修養為目標,而對宗教情操的培養沒有採取相應的辦法。所以,佛學院的畢業生,在佛學理論有一定的造詣,而在信仰及實踐上則很難跟上去,對以後的弘法利生產生了不良的影響。

  當今佛教的多元化發展已經勢不可擋,作為現代社會的僧人當然很難面面俱全,但是對於宗教情操的培養及實踐上的提高則是僧人的根本。從現代社會來看,心靈浮躁的現代人需要來自佛法清涼智慧的安撫,這就需要現代僧伽契理契機地弘揚佛法。在以上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現代人因為得不到佛法的利益,而迷失於氣功與各種邪門外道中;在佛教內部,亦因為在佛法弘揚上的不足,造成佛教徒對整體佛教在理解與實踐上有些偏差,對未來佛教的發展帶來很大的障礙。在中國佛教中,最能滿足現代人的精神饑渴,安定人類的心靈,能糾正當今佛教在修行上的誤區,應該是佛教的禪修。但是,當今佛教的僧伽由於各種因素對禪修表現出極大的陌生,而培養青年僧伽的佛學院也對禪修的理論學習及實踐指導也是極其漠視,於是造成本是中國佛教特質的禪卻成為中國佛教徒陌生的東西,這也是當今佛教的可悲之處。

  所以,從佛法的自利利他來說,重視僧伽的禪修教育,是當今乃至未來佛教正本清源的關鍵。僧伽能在禪修中增加對佛法的信心,提高自己的宗教情操,這是培養出世清淨形象的基本。從另一方面來說,由於僧伽自己在禪修過程中得到佛法的利益,通過善巧方便的說法,指導在家信眾進行禪修,從而使他人也得到禪修的好處。在家信眾因為在禪修中的體驗,增強佛法的信心,最主要的是能安定身心,改善生活的質量,從而在現代社會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同時,由於正法的弘揚,那些渴望能解除心靈困惑的人也自然能從氣功及邪門外道中擺脫出來,而歸依佛法,這樣佛教在現代社會就能形成良性的循環,從而使正法能在世間久住。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佛教將面臨著道德與思想淨化的巨大課題,而且中國佛教將隨著時代的發展,真正成為世界性的大宗教,邁向西方社會。所以,如何培養僧伽禪修的師資,如何進行僧伽禪修教育,是當今佛教的主要問題。

三、現代僧伽禪修教育的原則與方法

  僧伽禪修教育,本來為佛陀教育弟子的根本法門,在佛陀時代,僧伽的修行則是以聞經與禪修為主。由於地域及時代的不同,當今的中國佛教應該如何進行僧伽禪修教育,以下將試圖作出一些探討,拋磚引玉,希望引起諸方大德注意。

 1、現代僧伽禪修教育的原則

  任何教育都要遵循一定的宗旨原則,否則,這種教育則為毫無目的的教育,也一定是失敗的教育。作為僧伽禪修教育,自有它特殊的原則。

  第一,以培養解脫心與菩提心為禪修教育的根本。佛法的修行教育是以出離世間、斷惑證真為根本,禪修教育更是如此。眾生在三界中輪迴生死,受煩惱業力的纏縛,永不自在。今欲得自在,就必須解脫生死中的煩惱及業,其方便之法,必須見五取蘊苦所有過患,和觀察思維三界過患發起極欲捨離之心,則於苦集等法,不起欲得的追求,這就是解脫心。同時,在禪修教育中,培養僧伽在解脫心的基礎上,生起菩提心,生起利他度眾生之心,令諸眾生,覺生死苦,令離五欲,修行聖道。同時,菩提心的生起,能使禪修者對生死無有恐怖,發大憤志,就不會產生急功近利的心態,而安於禪修的實踐。

  第二,以戒為禪修教育基礎。戒、定、慧三學,為佛法修行的總綱,在三學中,戒為基礎、根本,所以禪修教育應當以戒為基礎。《涅槃經》中說:「欲見佛性者,證大涅槃,必須深心修持淨戒,若毀淨戒,是魔眷屬,非我弟子。」禪修教育應當培養僧伽學戒、持戒觀念,樹立良好的清淨出世形相;同時持戒清淨,將有利於進行禪修。

  第三,諸禪互融。中國佛教的特質在於禪,在中國佛教史上,曾經有各種禪法的流行,但是最後終被歷史洪流所淹沒。而從眾多禪法法抉擇出適合現代眾生根機的法門,如不淨觀、數息觀等「五停心觀」其實是很好的禪法,禪修教育則應當將這些禪法整理出來,加以推行。中國佛教的禪宗往往傾向於智慧的觀照,入門不易。所以,如何將大小乘禪融合起來,從小乘的有相禪法為入門的基礎,逐漸引入大乘的無相、無念,把頓漸禪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將是禪修教育的重要內容。另外,藏傳佛教及南傳佛教的禪法比較具有系統性,實行起來容易入門而且有效果。因此,如何吸收這兩個系統禪法的優點,而以漢傳佛教的禪法為主體,重新系統構建中國佛教的禪法,將是未來禪修教育的重大突破點。

  第四、禪淨雙修。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便有好尚簡易圓頓的文化心理,所以從中唐以降,禪宗成為中國佛教的主流。唐武宗會昌法難後,諸宗或絕或衰,中國佛教幾成禪、淨二宗的天下,禪淨雙修成為中國佛教的優良傳統,所以禪修教育從易行有效的角度出發,將如何有機地將禪、淨結合起來。這也是順應當今佛教的發展趨勢,將淨土法門的修行納入禪修教育中,這是禪修教育應最先解決的問題。

  第五、禪教一致。中國佛教從盧山慧遠法師開始,便將禪觀修行與教理研究很好地結合起來;到了隋代,智者大師完成了止觀與義學的統一,為中國佛教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禪教一致成為中國佛教的優良傳統之一。而禪修很容易使人理解不須文字,祇要直指人心,就能頓悟成佛。禪修教育將引導僧伽明白禪修與教理是分不開的,禪修的修證層次、境界,各種魔事障礙的處理都必須從教理中找到說明。同時,未來多元化佛教的發展,需要各種人材從事不同的弘法工作,於是也有專門從事研究教理、弘法布教等各種各樣地僧伽,所以禪修教育需要引導僧伽如何從更遠大、更高層次來看整體佛教的發展,讓佛教各種人材能互相寬容、互相諒解,促使佛教事業全面地發展。

 2、現代僧伽禪修教育的方法

  在禪修教育的原則上,我們明白禪修教育應該努力的方向,但是應該如何具體地實行?這就涉及到禪修教育的方法問題。當今佛教教育的主要途徑是通過佛學院學院式的教育,但是佛學院教育與禪修教育畢竟有些不同之處,前者更趨向一般通材的教育,而後者則是有關禪修師資的專門教育;但二者又不能截然分開,佛學院教育需要禪修教育來彌補其自身的不足,而禪修教育祇有貫徹到佛學院教育中心,才更有生命力,更有效果。所以,我們試想對當今僧教育提出一些建議,分別建立佛學院與禪學院,全面培養佛教的人才。

  當今佛學院主要是對佛教一般通材的培養,由於受到師資條件的限制,所以很少有佛學院開禪修課,進行禪修理論的學習與實踐的指導。所以,僧伽禪修教育應該彌補佛學院教育的不足,在佛學院開設禪修課,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與實踐。禪修課不是一般理論的學習,而是具有強烈實踐性,所以需要富有經驗的大德進行講授,而師資最直接的來源應該是禪學院。而且,佛學院可以進行開放式的教育,讓那些對禪修有興趣的學生不必隨眾上殿,直接讓他們進行禪修實踐。這一點,其實比較容易做到。

  禪學院在臺灣已經有建立,但是在大陸一直沒有。禪學院是養成禪修專門人才的地方,所以它的課程設置應該較為簡單,主要是有關禪修理論的學習,培養僧伽關於禪修的正知見,引導學生進行禪修實踐,磨冶心性,開發智慧,培育解行並重的僧材。同時,禪修的學習與實踐不僅為了自我的修行,應該將禪修法門推廣到社會,所以在禪學院開一門心理學的課程是十分必要的。通過對心理的分析,也有助於在禪修過程中能觀察自己的心理狀態;同時,也能在弘揚禪修時候,幫助信徒解決心理困惑,指導別人進行禪修。在大陸,其實建幾座禪學院也是十分有基礎的,如那些禪修風氣非常好的寺院,祇要將那些在禪堂整日坐禪的僧伽召集起來,進行禪修理論的學習,就能達到禪修教育的一般目的。

  禪修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以禪修為佛法修行的主要途徑,但是在眾多的禪法中,應當如何進行系統地學習與實踐呢?所以建立一套系統的中國佛教禪法是當前僧伽禪修教育的突破點。而此禪法的建立,絕不是憑空而構想,將歷史上或其他系統的禪法不加選擇地拼湊在一起,而是通過對每一種禪法的實踐,從體驗中對每種禪法的入手、定境、定體、心性、轉進、歸趣參照聖教量進行詳細地說明,讓後來者有徑可尋。並且對每一種禪法的實踐與說明,考察當今社會眾生的根機,而相應地制定出一套或幾套具有對治性的禪法,使現代人不至於面對眾多禪法而無下手處。

四、結論

  通過以上的討論,我們可以明白禪修是佛法修行的根本,而禪修在當今佛教則由於種種的原因受到冷落。所以,我們佛教的正法久住、自利利他出發,希望佛教界能重視禪修教育,將禪修教育不但納入佛學院教育範圍,而且提倡專門的禪修教育,培養出世清淨、真修實行、解行並重的新一代僧伽。同時,希望通過建立一套系統完整的中國佛教禪法,使中國佛教豐富的理論與確實可行的實踐完美地結合起來,讓中國佛教在二十一世紀大放光芒。

tw.myblog.yahoo.com


© 2008 -2024  Phật Học Online |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