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禪法的時代意義
15/12/2010 05:53 (GMT+7)
永嘉禪法是永嘉玄覺禪師在《禪宗永嘉集》中,教導後學修行的方法。永嘉大師是六祖的弟子,但因大師本學天台止觀,所以永嘉禪法的特色,就在於以「止觀」的理路說明禪宗的修悟方法,這在禪宗的典籍中是絕然少見的。
禪師與轉世
29/11/2010 06:51 (GMT+7)
生命在這六道中間輪轉當中,有不同於一般生命的意涵,所以才有所謂轉世的概念出現,這轉世的概念、不同的意涵主要在於願力,這願力是什麼樣的願呢?就是菩薩的願力。

略論明心見性(下)
28/11/2010 07:42 (GMT+7)
明心見性以前,任你修什麼法門,如何用功,都跳不出「盲修瞎煉」的範疇!以未悟真心,于修法即不能無疑。雖亦努力用功,但有疑慮留礙胸中,不安之相即無法避免。而此不安之相即是生死根本,故雖對治功深,不為真修。
略論明心見性(上)
26/11/2010 09:18 (GMT+7)
我等眾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靈明空寂,與佛無殊。只因無明不覺,顛倒妄執,動亂不已,造業受報,才由共業感現山河大地,復由別業招來十二類生。由是周而復始,循環不已,故而生死輪迴不息。

《般舟三昧經》的念佛禪觀啟示
24/11/2010 07:26 (GMT+7)
《般舟三昧經》是傳譯到中國最早的經土典,若要探究中國念佛禪觀思想的起源與發展,則對《般舟三昧經》的內容及其對後世的影響,必須作深入的了解。
南山律學研究的新面向
21/11/2010 07:19 (GMT+7)
南山 律學中「大乘圓教宗」思想的建立,就世界各個佛教思想體系來說,至今仍 是 一種空前的律學創見!

法華三昧懺儀輔行集註序
15/11/2010 07:03 (GMT+7)
元、明以來,隨著經懺佛事的漸次風行,天台懺法乃至其他非天台系統的懺儀,被流俗應院大量運用的結果,早已使得中國佛教,有一千五年以上歷史,具有中國佛教修行特色的「修懺法門」,失去了它嚴肅而深邃的修行面目與慧觀內涵。
夢幻觀初探
27/10/2010 06:51 (GMT+7)
夢幻的特質非常符合法性之特性,故佛以夢幻曉喻,令眾生入夢幻的空性中,本文是從三系及禪宗、密宗典籍中,各選一、二於夢幻有關之典籍法義,從義理及實際禪觀之擬心運觀兩方面,加以說明夢幻禪觀之重要,與在經典中之普遍性,並對此現象加以理由之說明。

天台禪法的特質-兼論《法華三昧懺儀》之修持
18/10/2010 09:19 (GMT+7)
天台宗之教理門,雖以智者大師所說之「五時八教」為核心,但其目的乃為凸顯圓教「中道實相」的佛法最高義理。而為了親證此「三諦圓融」的究竟真理,智者大師更以經論為佐助,依慧思大師之親承與自身修證所得為基礎,而建立大乘圓教所特有之「圓教止觀」實踐法門,因此圓頓止觀可說正是天台禪法的精華所在﹗
試論法界止觀
15/10/2010 21:03 (GMT+7)
天台宗的止觀,可以統攝整個法界。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智者大師在《摩訶止觀》中曾經說過:「止觀亦爾,若開若合,開亦不多,合亦不少,一一皆是法界,攝一切法,悉名秘密藏。」

王舍城結集的研究
06/10/2010 07:34 (GMT+7)
王舍城五百結集,是佛入涅槃以後,佛教界的第一大事。這一次結集,決定了初期佛教的動向,也造成了佛教分化的必然形勢。對佛教來說,這一次結集是無比重要的!先來說:誰發起這次結集?為什麼要結集?結集些什麼?
從法句譬喻經淺談佛教業力思想
03/10/2010 09:21 (GMT+7)
《法句譬喻經》梵名 Dharmapa=davadanasutra (見大正四冊,凡四卷),為西晉法炬及法立所譯出。又名《法句本末經》、《法句喻經》、《法喻經》、《法句譬經》。本經乃集綠法句經之部份偈頌,另附加譬喻故事而成,自無常品乃至吉祥品共分三十九品,每品載錄一則以上乃至五、六則譬喻故事。其內容豐富,對現實人生有著深刻體驗,發人深省。為初機學佛者不可或缺的入門書。

佛學與文學
─佛教文學與藝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09/09/2010 10:43 (GMT+7)
我不是佛教藝術的創作者,也不是佛教藝術的研究者,我只是一個佛教藝術的愛好者。我不懂佛教藝術的理論,甚至對於佛教藝術的歷 史,所知也極有限,但是就像許多藝術鑑賞的外行人一樣,我非常喜愛佛教藝術的作品。
佛學與胚胎學對人類個體生命形成之認知比較初探
09/09/2010 10:42 (GMT+7)
  人類社會數千年以來,都在對生命的起源這一命題進行不懈的探索,古代的宗教、哲學、乃至近現代興起的包括人體科學在內的自然科學等學科,也沒有停止對生命 的起源這一命的追尋。

佛教與教育科學-——透過普通的學位看佛教的學位
09/09/2010 10:42 (GMT+7)
二十世紀以來,科學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各個研究領域的廣度和深度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拓展,許多研究課題已慢慢接近成果與佛法理論非常吻合或相對接近, 相信今后科學的發展與佛法相契合的地方必將日益增多。
關於何為知識的思考
09/09/2010 10:42 (GMT+7)
西方哲學鼻祖柏拉圖在《美諾篇》中,以“知識”與“意見”的區別入手,探討了知識的定義。在《泰阿泰德》中,柏拉圖提到了知識的一種定義:知識是真實的信 念。這個定義是樸素的,也為我們日常所持有。

禪宗公案之經典化的解釋 —以《碧巖錄》為中心
09/09/2010 10:41 (GMT+7)
本文認為應先了解禪宗自我完成之實踐性,然後在合理範圍內依一般 學問方式進行研究。首先說明禪宗公案之形成與發展,以確定《碧巖錄》之成立背景。其次,從禪與教典之關係及五家宗旨之闡述兩方面,說明此書之經典地位及其 特色。
《佛說吉祥經》要義淺解
09/09/2010 10:41 (GMT+7)
《佛說吉祥經》是佛教經典中篇幅最短,內容最為淺白易懂的經典之一。本經經 文雖然不長,但內容豐富,蘊含著 深刻的哲理。其內容包含為人處事、人格修養、人倫之道、持戒修福等眾多方面。本文下面就對本經作簡要解讀,不當之處,尚乞方家給予批評指正。

淺談佛教的四攝法
19/07/2010 08:37 (GMT+7)
諸佛菩薩以此四種方便法門攝受眾生,使一切眾生歡喜接受教化,進而信樂佛法,捨妄 歸真,入佛智海。所以,菩薩外行四攝法,內以無盡的大慈悲心,運用善巧方便的方法度化眾生,方能利樂有情,同成佛道。本文現簡要介紹「四攝法」。
〈宗本義〉與〈涅槃無名論〉的作者問題
02/05/2010 10:09 (GMT+7)
僧肇(約384–414)是中國佛教史上重要的佛學理論家,其為後人集結而成的《肇論》一書,是中國佛教史上第一本有關 龍樹中觀學的著作。自湯用彤從「目錄學」的角度,對《肇論》之〈宗本義〉與〈涅槃無名論〉的作者提出質疑後,不斷有學者對〈宗本義〉與〈涅槃無名論〉的作 者問題,提出討論。

 向後     回首頁      頁面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