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研究
佛學與文學 ─佛教文學與藝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創辦人 釋聖嚴
09/09/2010 10:43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Mục lục
  • 第二頁

        至於中國的佛教藝術,基本上是承襲印度的餘緒。在繪畫、建築、雕塑方面,有敦煌的莫高窟、山西的雲岡、河南的龍門、甘肅的麥積山、四川的大足等,被譽為海 內五大石窟,都是無價的寶藏,其時代由北魏,歷隋唐宋元,迄明清,各有特色。在山西省的炳靈寺、南禪寺、佛光寺、崇善寺、善化寺、華嚴寺等,不僅留下了中 國最古的木構建築藝術,也留下了唐宋遼金時代的雕塑佛像藝術群。

        在造像之中,有石雕、木刻、泥塑、鎏金、銅鑄、彩繪等材質。其所表現的題材,有諸佛、菩薩、羅漢弟子、護法諸天,供養人等。這些均有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

        若以西方人所指狹義的藝術 ( Art ), 便是這些雕塑及繪畫的範圍了。廣義的藝術,可以涵蓋一切的人文學科,在印度稱為五明:文典及訓古之學,稱為聲明;工藝、技術、算曆之學,稱為工巧 明;醫、藥及禁咒之學,稱醫方明;論理邏輯之學,稱為因明;明自家之學,稱為內明,站在婆羅門教的立場,將四種吠陀聖典稱為內明,站在佛教立場,將 三藏聖典稱為內明。在中國的儒家,也將一切的人文科目總稱為六藝,分作兩類:於《周禮》所見的小六藝:禮、樂、射、御、書、數;於《史記》所見的六 經,名為大六藝:易、禮、樂、詩、書、春秋。若準此而言佛教藝術,則凡是有關於佛教的文化遺物,無一不是佛教藝術了。

        佛教藝術在中國,除了承襲印度佛教的題材及其風格之外,歷代也有各別的創新,即以佛像的造型而言,北朝的秀骨清風,如麥積山;隋唐的豐滿圓潤,如龍門奉先 寺的盧舍那像;宋朝的吊眉、鳳眼、櫻桃唇;遼金菩薩像及諸天像的多彩華麗而又有自然喜悅之美,明代的造型線條簡單又有純樸端嚴之美。

        有關中國佛教的雕塑、壁畫、音樂、建築、文學等藝術,我曾有過一些探討及介紹的文字:《印度的佛教》;《佛教文化》第十一期的〈中國佛教藝術的價 值〉;《中華佛學學報》十一期的〈中國的佛教建築〉;《火宅清涼》;《佛教文化與文學》;先師東初老人也曾寫過一冊《佛教藝術》。

        我們從張曼濤先生所編的《現代佛學叢刊》第十八冊《佛教與中國文化》,讀所收諸文,知道佛教藝術影響中國文化之深度及廣度,實在遠大無比。太虛大師舉出藝 術項下的建築、塑鑄、雕刻、圖畫、音樂、印刷、戲劇;文學項下的切音、文法、名詞、文體、詩歌、語錄、小說傳奇;科學項下的論理學、醫學、天文學、數學; 哲學項下的漢、晉、南北朝、隋、唐的「空、有、玄門」思想,宋元明清「治世心身」思想,禪宗影響了宋明儒學及仙道思想,佛學也給近世的現代思潮,注入了養 份。

        在同一冊書中,收有美學家蔣勳先生的一篇〈大乘思想影響中國佛教藝術〉,他特別推崇禪宗精神對於中國繪畫風格的影響,他說:「襌宗離棄佛像、經典、儀式, 在思想史上建立了渾簡鋒利的哲學;在繪畫上亦啟發了筆簡形具之創作,以氣韻為主的禪畫由之興起。」他將唐代有詩佛之譽的王維所作詩畫,均富禪意而別創禪詩 及禪畫的風格,非常讚歎,又說:「中國大乘佛學,至禪宗而發展至極致。中國山水畫也至禪畫而達頂峰。」

        從以上所引兩位學者的看法,知道佛教藝術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宜有兩大主流:是以承襲印度佛教題材及其思想風格為基礎的;是以中國禪宗思想精神為骨幹的。其第一類雖也是創作,仍不脫模擬的痕跡;第二類則純屬於中國佛教別具神韻的創作了。

        張曼濤先生編集的《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十九冊,收有謝無量先生的〈佛教東來對中國文學之影響〉,他以為由於梵音隨佛典翻譯傳入中國,便促成了沈約的四聲 及駢體文的發展;宋明儒家的語錄,多少是受著名襌師們所遺語錄的影響;由於佛教的普及化,促成了平民文學及變文以後新體文學之發展;徵引鄭振鐸的《中國俗 文學史》,以為佛教的變文促成了後來之戲曲小說、彈詞、寶卷、鼓詞的發生;變文為了宣傳佛經,吸引信眾,就用散文和韻文相結合,附帶地在中國卻促成了新文 體之發達,演變成鼓子詞、諸宮調、彈詞、戲曲小說的不斷進步。

 

        佛教進入西元二十世紀後期,已經直接或間接地傳遍全球,對於現代人的社會,也有很大影響,例如:佛學、禪學給心理學、心智學的啟發,產生了EQ論及腦內革命論等,超越了佛洛依德及榮格等所持心理學的觀點。相反地,佛教徒們接觸到了現代化的時代文化之後,也不得不求新求變了。

        在文學的表達方面,以輕鬆簡易的散文貼緊著日常生活,寫出佛化的作品,產量最多也最受歡迎的,有林清玄先生;以禪學為內涵,寫出勵志及心理疏導的作品者, 有鄭石岩先生;以禪語及經偈為依據,寫出簡短的智慧小語者,有星雲法師及聖嚴本人;以散文詩的筆觸,寫出長篇的佛化小說者,有愚溪先生;以現代佛教徒的生 活為背景,寫出長篇的佛教小說者,有姜貴先生等;以現代佛門高僧的傳記為題材,寫成長篇的傳記文學者,有陳慧劍、丘秀芷、符芝英等。聖嚴本人則以個人的經 驗及遊歷,撰寫了十一冊傳記和遊記。偶而也有以舞台劇、廣播劇、電視劇的方式,編演佛化的故事者,有星雲法師的《玉琳國師》等。以高僧小說故事,寫成青少 年佛化系列的叢書者,有法鼓文化及佛光文化等。

        現代畫家之中,以佛畫為題材的,則有溥心畬、張大千、呂佛庭、江曉航、董夢梅、奚淞、釋果梵等。另有徐悲鴻以西洋油畫的材質畫弘一大師像;最近大陸旅美畫 家李自健先生,也以油畫的材質,畫出極其逼真的星雲法師、聖嚴法師肖像,以及南家大屠殺的宗教畫。傳統的水墨畫家之中,也有幾位方外之士,而以竺摩、廣元 及曉雲三師最為傑出。如今,漫畫及動畫,日漸風行,最先的佛教漫畫,當以豐子愷先生的《護生畫集》為鼻祖;當今傑出的漫畫家之中,以佛教經典為題材,畫出 許多本連續漫畫的,當以蔡志忠先生最成功;李百智先生,以四年的心力,完成了「小和尚一家親」的動畫創作,嗣後又創作了「小呆蛙」等卡通影片。給我本人的 禪系列各書畫插繪的,先後曾有許鳳珍、郭果同、釋果雨、陳永模、朱德庸、尤俠等人,他們多是知名的畫家及漫畫家。佛教的漫畫及動畫,尚有極廣大的創作空 間,也有許多的讀者群尚待開發。

        書法也是佛教藝術的一類,除了古代的許多名碑及大量的寫經及石經,現代也有不少書法家以經句襌詩入題,也有以泥金寫經的,其中當以林隆達先生為代表。近廿 多年來,雕塑佛像的年輕師傅,越來越多,工藝的水準也越來越精美,若干已揚名國際藝壇的大雕刻家如楊英風、朱銘先生師徒二人等,也都有佛像的雕塑作品。

        近數年來,由於法鼓山首開當代藝術品義賣展的風氣,其他幾個佛教團體,也舉辦了類似藝術品義賣展,因此鼓勵並結合了不少當代第一流的書畫家們,以佛教為題材,引發了他們另一類創作。

        佛教的傳統音樂,稱為梵唄,通常用於早晚殿堂的課誦以及特定的各種法會場合。現代化的佛教音樂,應該是以太虛大師作詞、弘一大師譜曲的三寶歌,為被普遍接 受的開始,如今則於台灣各大佛教團體,不僅均有各自的歌曲,也有了各自的合唱團,例如法鼓山合唱團,已組成了三年多,並且正在協助全省各法鼓山共修處及分 院,籌組合唱團,以配合各種弘法活動,歌讚佛法,勉勵道心,莊嚴道場,營造氣氛。不過尚未形成現代佛教音樂的統一標準,有的接近校園音樂,有的接近電影插 曲,尚不能像梵唄那樣,不論由任何人唱出,一聽即知是佛教音樂。

        有關中國現代的佛教建築,在中國大陸,因係重修復建古代的寺院,多用簡樸的明式,在台灣各地新建的寺院,多取重彩的清式。由於台灣政府有明令規定,如果不 具古代的宮觀模式,便難取得合法的寺廟登記許可,以致少有創作的空間。故於今年元月間,慧炬雜誌社及覺風佛教藝術文化基金會主辦的「佛教建築設計與發展國 際研討會」會中,也廣泛地討論了現代化佛教建築新模式的問題。

 

        古代的宗教藝術,是為滿足信仰者的心願服務,歷代開鑿的石窟藝術,乃為帝王大臣,或為地方士紳,薦福做功德而營造的。現代的宗教藝術,須為達成傳播佛法廣 被人間的任務創作。古代的宗教藝術,是為少數人的信仰作表達,現代的宗教藝術,當與社會大眾的生活相接合。創作雖屬於藝術家的專業修養,功能則在於提供全 體大眾善及美的教育環境。

        藝術品應當有其各自的創作生命,宗教藝術又必須兼顧傳統與創新之間的承先啟後;現代人的宗教藝術,不僅當有其時代的特色,更須負起走向未來世界的使命。這也正是中華佛學研究所主辦這項學術會議的希望。

        謝謝諸位,敬請指教。祝福諸位,平安快樂;祝福大會,圓滿豐收。

佛學會議論文彙編2(1998)
9-21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