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的人間佛教觀
08/09/2017 06:21 (GMT+7)
此篇論文之節略版《淨土法門的人間佛教觀對建設和諧世界的作用》,獲首屆「世界佛教論壇」精進獎,並作為優秀論文推薦刊登於中國佛教協會會刊《法音》二○○六年第四期。
寂護與藥師佛信仰在西藏的開端
01/09/2017 06:22 (GMT+7)
本文以分析作者身份為線索揭示八世紀末進入西藏的著名印度佛教大師寂護(Śāntarakṣita, Zhi ba 'tsho, 725-788)生平中一件鮮為人知的事實:他將藥師七佛信仰最早傳入西藏,從而成為在東亞講授藥師佛修法的唯一有文獻佐證的古印度僧侶學者。

東方淨琉璃世界藥師佛修持儀軌研究
28/07/2017 06:10 (GMT+7)
《藥師經》是中國佛教宗派中顯教和密宗共同尊奉的一部重要經典,在佛教史上具有廣泛的影響。雍和宮所藏的藏文《藥師經儀軌》(全稱《略攝薄迦梵藥師經精髓儀軌如意寶》)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四世班禪大師羅桑?卻吉堅贊(blo bZaG chos jyi rgyal mdshan, 1570-1662)在西藏日喀則大經院札什倫布寺撰寫的。
印度佛教與中國古代醫學
21/07/2017 06:34 (GMT+7)
由於佛教產生於印度,由印度傳入中國,所以本文不僅要涉及到中國古代的醫藥學,也要涉及到印度甚至南亞及南亞周圍一些地區(古代統稱為“西域”)的醫藥學。正是由於佛教的傳播,促進了中國與印度這兩大文明古國的醫藥學交流,使中國醫藥學在不斷吸收外來因素的基礎上發達繁榮起來。

“居士佛教”探究
07/07/2017 06:12 (GMT+7)
本文將重點批駁《支那內學院院訓釋?釋師訓?辟謬》,揭示印老《建設在家佛教方針》的主要思想,明確居士在佛教中的身份地位,及在家眾與出家眾的合理關係。
學習戒律的意義
19/06/2017 08:01 (GMT+7)
在漢傳佛教地區,自禪宗于唐代盛行以來,清規幾乎取代了戒律。至宋元明清,佛教每況愈下,時至今日,清規也有名無實,形同虛設。現在的許多僧尼,既不懂清規,更不知戒律,行為無所依從,使僧團中不如法的現象層出不窮。長此以往,將對佛法在世間的弘揚造成極大阻礙。須知,戒律是正法久住的保障,這也是我們學習戒律的根本意義所在。

藥師法門與現實人生(摘選)
09/06/2017 06:34 (GMT+7)
藥師法門特別注重現實人生的利益和解脫,對於現實社會以及人類的發展是非常當機的一個法門。藥師佛深知現實人的病源,對治各種病,去除眾生的三災、五濁、八難、九橫,讓眾生享受種種富足快樂的生活,積極創造完美的生存環境,讓人們得到真正的自由。現實世界就可以成為藥師如來淨琉璃光的極樂淨土。
法藏《大乘起信論義記》及元曉與見登的相關述記
12/05/2017 07:26 (GMT+7)
法藏、元曉和見登在其解釋《大乘起信論》的相關釋論之中,逐步吸收了唯識學的理論來加強生滅門的說明,這是站在如來藏說的立場來收攝唯識學,闡釋了“一心開二門”的思想架構,從而充實了如來藏說的理論內涵,發揮了中國佛教的心性論的真如隨緣的課題,本文對此一思想進程加以探討。

印度佛教與中國古代醫學
01/05/2017 07:19 (GMT+7)
佛教文化作為中國文化的一大組成部分,與中國古代科技有密切的關係。例如,佛教曾為中國古代天文學、數學的發展作出過突出貢獻,也在古代建築學、印刷術以及地理學、歷史學、語言學等各個領域起到過積極的推動作用。我們這裡要談的是佛教在中國古代醫藥學中的作用和貢獻。
佛教經典中神通故事的作用及其語言特色
17/04/2017 06:12 (GMT+7)
本論文嘗試從佛教經典中神通故事的作用與語言特色兩個面向,來分析神通故事何以一再活躍於佛教發展史上的各個時期,乃至在今日社會中仍有其魅力。由於佛教神通故事是依循佛教神通理論的發展而有所不同。

《阿含經》中的印度經濟社會
10/04/2017 06:14 (GMT+7)
對原始佛教之研究,阿含經大體上可提供出佛法僧三大類的資料。阿含經亦夾雜著不少古印度的社會資料。本文從阿含經中擷取有關經濟活動的資料,分別介紹其時代背景、以及農、工、商的情形。
論印順法師的淨土思想
19/08/2016 06:05 (GMT+7)
本文以印順法師的《淨土新論》及其他專著為材料,從三個方面討論印順法師的淨土思想:一、從現實的時空理解淨土;二、以人間淨土為基礎的淨土觀,三、萬善同歸的念佛觀。我們從這三個方面突出了印順法師對傳統淨土信仰的反省,並以此提出對現代淨土弘揚者所出現的偏差進行糾正。

試析洞山禪法
05/08/2016 06:38 (GMT+7)
石頭所創之回互禪學,經藥山、雲巚兩代禪師篳路襤縷、慘澹經營,至洞山良價(807年-809年)出世,則其宗風大顯,青原禪的理論至此已趨圓成極致。
原始佛教之中道
14/07/2016 18:40 (GMT+7)
原始佛教之中道以十二緣起為根本理論,以八正道為實踐內容。佛陀基於十二緣起,遠離種種邊見,不取不著。佛陀說無常破斥常見,也說涅槃是常而不偏執無常;佛陀說輪回破斥斷見,也說漏盡解脫而不偏執不斷,以此確立常斷中道正見。

文殊法門的圓頓與漸次
--以《維摩詰經》與《諸法無行經》兩部經典為討論範圍
09/07/2016 06:28 (GMT+7)
本文將藉此逐層探討文殊法門的圓頓義與次第義。就筆者個人的研究而言,在文殊法門中,往往圓頓義與次第義交叉出現,有時圓頓中自有次第,而次第中亦不離圓頓。玆分述之。
藥師佛信仰的經典闡釋與生命價值(摘選)
01/07/2016 07:27 (GMT+7)
藥師佛是佛教教義從「重死輕生」向「生死並重」方面的傾斜。通過對其價值的研究,不僅可以看到佛教教義在融合「人文關懷」與「臨終關懷」兩方面的趨勢,其本身所蘊含的價值,對於當代社會人的本質方面的探索,也具有多方面的影響力。

佛教的醫學觀——佛教對身心疾病因的探索與防治
24/06/2016 07:34 (GMT+7)
本文從“靈魂”、“心識”、“真我”的角度來認識生命與身體的健康,提示六道輪回的存在與因果律。對身心疾病病因進行了新的探討,介紹了醫佛相通的思想,概要論述了佛教對病因病理的認識,然後從飲食與疾病的角度,結合現代醫學的對比互參,以幫助讀者對佛家解除煩惱病苦的理法有一個清楚的瞭解,證明了佛教思想對現代醫學的發展所具有的不可低估的價值。
文殊師利菩薩本願的意義
17/06/2016 07:20 (GMT+7)
文殊本願在學術界的重要性是僅次於釋尊、彌勒、阿閦、彌陀本願的,但前賢論述 未詳備,故本文以文殊本願為主軸,且以「文殊師利」法門的經典為範圍,主要在細評文殊在自利方面的自行願及利他方面的成熟眾生、莊嚴國土願的意義。

略論禪宗與念佛    以四祖至六祖為中心
02/06/2016 07:26 (GMT+7)
本文以中國禪宗四祖至六祖的禪學思想為中心,分“引言”、“東山法門”、“南能北秀”、“禪淨融匯”四個部分,闡述了禪宗的主要禪法特點,以及對待念佛這一修行方式的態度,探討了禪宗與淨土宗之間的複雜關係。
慧能無念功夫的實踐方法
27/05/2016 07:06 (GMT+7)
本文即將以中國禪宗六祖慧能的知識表述系統作為佛教情緒哲學的主題,探究情緒與存在的關係,以及情緒與修養的問題,前者是佛教形上學的課題,後者是佛教修養論的課題。

 向後     回首頁      頁面[1] 2 3 4 5 6 7 8 9 10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