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áp Âm
Thư Viện
Tiếng Việt
English
中文
Mobile
首頁
最新文章
佛法難聞
»
菩薩行
»
內觀的開發
»
人人都有佛性
»
禪鑰3
»
星雲禪話2 -- 沒時間老1
»
因果報應錄5
»
佛光教科書第四冊 -- 佛教史之第十九課
»
禪鑰2
»
星雲禪話1--石頭路滑 2
新聞
佛教入門
佛學研究
哲學
越南佛教
歷史
教育
社會
科學
心理學
倫理學
論文
法音
講法
音樂
其他
查詢
大藏經查詢
佛學辭典
佛教與生活
文化
中文佛教網
佛教論文
對牟宗三華嚴宗詮釋的方法論反思
20/05/2016 07:38 (GMT+7)
本文討論牟宗三先生對華嚴宗的詮釋意見,並進行方法論的反省。牟先生為當代新儒家最重要的哲學家,一生建立較勁中西、辯證三教、歸宗儒家的新儒學理論。
從佛光菜根譚談星雲大師的本體工夫____教育教理教用篇
29/04/2016 07:20 (GMT+7)
本文之作,以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的閱讀反思為寫作主題,主要材料為《菜根譚_教育教裡教用篇》中的若干條文。從星雲大師的菜根譚裡面,可以看到他自己一生學力的增長,以及用功的方法,這些都可以作為效學者學習的榜樣。
《雜阿含》等經與《瑜伽師地論》「體義伽他」之相互對照
22/04/2016 07:42 (GMT+7)
聞、思、修的道次第,是佛弟子體證佛陀教說的必然歷程。對於早期流傳的經典,諸如阿含經等,純樸、簡要地表現出釋尊與聲聞弟子的智慧精髓〔當然,某些則間雜部派思想的色彩〕。但在現存漢譯論典中,甚少有如《法蘊足論》、《集異門足論》之類是注解此等經典的專書,以明其大義。
永覺元賢援禪闢儒道之基本哲學問題探究
15/04/2016 07:15 (GMT+7)
本文以基本哲學問題研究法為方法論的研究進路,企圖釐清禪師所據之佛教哲學基本哲學問題與儒道哲學的差異,指出根本世界觀之相異實為三教不能比較的重點,並指出中國哲學本體論問題研究的兩重進路,一為抽象性徵一為實存性體,亦能有助於三教比較之釐清。
《大乘起信論》的功夫理論與境界哲學
08/04/2016 07:37 (GMT+7)
本文就《大乘起信論》進行義理疏解,以其作為佛教哲學理論體系之一員而疏解其義理之建構,其以眾生心為論述主旨,實為以修行成佛問題作義理主軸,其以眾生心之真如生滅二門述說本體與現象世界的存在架構,由眾生真如主體意識之自作功夫而述說成佛境之終於可能,其以心真如及佛願力為眾生成佛之保證,實為大乘思想之眾生成佛義開義理格局。
試論「觀空」、「三昧空」、「所緣空」等之關聯 ──以《大智度論》卷12與卷74之三種空為主──
25/03/2016 06:27 (GMT+7)
此篇撰寫的動機,乃在研讀《大智度論》卷12與卷74所說兩類的三種空之際,有鑒於對「觀空」、「三昧空」、「所緣空」三者之意含,曖昧難明,而在「時節因緣」的促成下,斗膽下筆,嘗試釐清之。
般若波羅蜜初探 -以《大智度論》為主-
18/03/2016 07:25 (GMT+7)
「般若波羅蜜」,始於部派佛教的「本生」而來,[1]於大乘佛法中大放異彩,終成大乘佛法宏揚的主流。
壇經的功夫哲學
12/03/2016 17:33 (GMT+7)
本章將討論《六祖壇經》書中的哲學觀念。由於《壇經》根本上是中國大乘佛學的作品,所以《壇經》裡的所有觀念發言,都已經預設了基本的佛教哲學原理,而《壇經》理論觀念的特色,也正是由其突出於中國佛學傳統而顯現的。
《楞伽經》的知識意義探究
04/03/2016 07:17 (GMT+7)
本文探究《楞伽經》中重要名相的知識意義,首先指出,佛教經典的言說內涵必定具備知識理論的傳達目的,也因此存在觀念議題重點的互異現象,亦即各個佛經必然在知識傳達及理論建構上各有重點,因此《楞伽經》亦有觀念重點,此即本文欲揭露之主題。
華嚴宗形上學命題的知識意義
26/02/2016 06:11 (GMT+7)
本文以討論華嚴宗哲學的知識意義為目標,首先說明《華嚴經》的著作意義,其次說明華嚴宗派的成立意義,以及華嚴宗教義宗旨的哲學意義。本文之論述以呂澂教授對華嚴宗哲學的批評為焦點,藉由其他當代學人方東美及唐君毅、方立天先生等人的觀點以解消呂澂先生的批評。
《大乘止觀法門》中的如來藏思想
20/02/2016 07:58 (GMT+7)
《大乘止觀法門》(以下簡稱《大乘止觀》)是一部以如來藏緣起思想為基礎,並融合唯識阿賴耶與三性來闡述大乘止觀的一部論書。論中說明應「依止一心以修止觀」,[1]何謂一心?
說一切有部的斷惑說 ──以毘婆沙師為主要說明對象
07/02/2016 10:46 (GMT+7)
佛教演至部派時期,對於斷惑的方法,依所依的契經不一,修行的傳承方法不同,因此對於斷煩惱的修行道即有諸多的差異。如:何種的定法能斷惑?何種不能斷?若要斷煩惱,須具有何種的定力?對於所修的觀智,依加行不同亦有不一的作用,那這一切也都能斷惑嗎?
「心念處」之探討 ──以《大智度論》為主──
29/01/2016 06:13 (GMT+7)
筆者想以「心念處」為主題,探尋這樣的思想在原始、部派乃至《大智度論》的立場,是如何看待、解說「心念處」?基於此動機,所以就以「心念處」為主題來作探討。 最後,筆者擬以下六點來解決本文所要探討的問題。
天台宗思想大綱
24/01/2016 05:57 (GMT+7)
天台宗,代表了中國大乘佛學高峰的佛教宗派,不僅屹立中國佛教史,中國佛學史,甚至中國哲學史數百年,並且在今天的日本佛教界及佛學界都仍是首屈一指的重要宗派,目前正值國內佛學研究及佛教活動復興之際,天台宗及中國各家佛學都應該被重新挖掘研究,期望於最短的時間之內,將佛陀的理想透過重新的表達與介紹,向全人類再次提供此一卓越的心靈關懷,以作為人類尋找未來的參考方向之一。
略論菩薩自利與利他 ──以《十住毘婆沙論》及《大智度論》為主──
14/01/2016 06:27 (GMT+7)
在《大智度論》卷4上,龍樹菩薩曾廣泛的針對菩薩的定義作說明,其主要是菩薩有大誓願:「願當作佛,度一切眾生」,因此菩薩常制一心如金剛,不被傾動,也不可破,既對於一切眾生生起悲心徹入骨髓,又一心修集諸善法,正直精進不退。但是菩薩也因此有兩種差別:
論隋唐五代至宋初的藥師信仰 --以敦煌文獻為中心
10/01/2016 06:38 (GMT+7)
在我國古代流播的諸種淨土信仰--彌勒淨土、阿彌陀淨土、藥師淨土等信仰中,具有較強密教色彩的是東方藥師淨土。本文的目的在於揭示它在中土的生成與衍變,特別是隋、唐、五代至宋初它在敦煌地區的表現形態。
對牟宗三詮釋佛性概念之方法論反思
30/12/2015 18:01 (GMT+7)
筆者對於牟先生的創作,都視為發展中國哲學的資糧,有贊同也有反對,贊同者吸收而用之,反對者為文批評以揚棄之。筆者對牟先生著作的討論,特別針對他的中國哲學儒釋道三家的重要作品,採取了地毯式全面研究的方式
初探《大智度論》中的三三昧
26/12/2015 06:59 (GMT+7)
在佛教諸禪法中,三三昧又稱為三解脫門,別異於其它禪法。如四禪、四無色定、四無量心等只能稱為世間善法,而空解脫門、無相解脫門、無作解脫門,則被尊為出世間法。為何此三三昧獨稱為解脫門?因其是定慧等持的禪法。
《肇論》中的般若思維
19/12/2015 17:49 (GMT+7)
本文將對於僧肇所著<般若無知論>,<不真空論>,<物不遷論>,<涅盤無名論>中的若干基本佛學問題進行方法論的疏解,藉由作者所使用的基本哲學問題研究法為方法論的依據,企圖重新定位《肇論》在中國佛學史及哲學史上的理論定位。
從出家菩薩之生活方式談其財布施 ──以《十住毘婆沙論》及《大智度論》為主──
11/12/2015 06:55 (GMT+7)
出家菩薩包括了發心修習菩薩道的比丘、比丘尼眾,對於這一點,《大智度論》的立場是明顯的。既然是菩薩僧眾,他們又如何行布施呢?首先,筆者認為,出家菩薩之布施行持,必然與其生活方式息息相關。
熱門:
菩薩之大悲心初探
(15/04/10)
佛 性 義 淺 論
(15/04/10)
對《楞伽經》如來藏說之探討
(15/04/10)
菩薩慈悲利他之探討
(10/04/10)
我空、法空之初探
(07/04/10)
「念佛三昧」行法初探
(07/04/10)
法空觀初探 -以《中論》「觀因緣品」為主
(07/04/10)
略談「滅盡定」
(04/04/10)
四諦頓、漸現觀之初探
(04/04/10)
從《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 探討印老的思想與行誼
(03/04/10)
已發布文章:
與星雲大師《八大人覺經十講》的智慧對談
(04/12/15)
《大毘婆沙論》佛陀論之探討
(27/11/15)
《佛說四十二章經》的知識意義
(13/11/15)
試探《大安般守意經》中之安般守意
(06/11/15)
禪宗境界哲學的知識意義___ 《景德傳燈錄》中禪宗公案的比較研究 The knowledge of the theory of perfect personality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Zen school
(30/10/15)
巴利註釋書的古層 —《雜阿含經》與《相應部註》語句交會的幾個例子— The old layer of the Pāli commentaries: some cases of convergence of sentences from the Chinese Za-A-Han and Pali Sāratthapakāsinī
(23/10/15)
鳩摩羅什的大乘大義章探究
(16/10/15)
「涅槃為所緣」初探 ──以《大毘婆沙論》及《大智度論》為主──
(09/10/15)
試論各類「性行人」與「身至念」的修習 ──以《清淨道論》為主──
(02/10/15)
人間佛教的勝解空性初探 ──以印順法師的著作為主──
(25/09/15)
向後
回首頁
頁面
◄
1
[2]
3
4
5
6
7
8
9
10
►
» 影音
» 圖片
南無阿彌陀佛
» 講法
記夢!請聽胎兒求救的呼喚
此生必看的科学实验
《佛教心理學》 Part 2/2
《佛教心理學》 Part 1/2
撥心點睛禪療法(慧门禅师)-01
佛教、佛學、佛法_02
佛教、佛學、佛法_01
無名問無明 —— 當李連杰遇上聖嚴法師
禅(有字幕)
楞严经
» 圖書館
佛 教 科 學 論
南傳四部尼柯耶
阿毗達摩概要精解
佛光雜阿含經
《清淨道論》電子檔
復歸佛陀的教導(一) ---兼論印順法師的詮釋
《佛学入门》
《慈悲道场忏法》
» 佛學辭典
Buddhist Dictionary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