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入門
宗鏡錄略講下冊 (第四十一章)
南懷瑾教授講述
17/05/2017 07:02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第四十一章  自命超聖反落邪

 

講到這裏,永明壽禪師引經據典論述了眾生因貪瞋癡三毒所產生的業繫是那麼地嚴重,乃至你不要世間名利權勢,想要超出世間悟一個道的境界,這還是「取自體一實諦,即是貪愛」,想得到自心自性的唯一真實的體悟,其實也還是在貪愛的執著裏。所以,整個佛法的修行,其中微細的三毒現象很多,絕不可了草籠統,必須要理徹精微,事無偏漏才行。所以他接著說:

 

然今時多不就已仔細推尋,及廣披聖典,教觀俱昧,理行全虧,唯尚隨語依通,一時遣蕩。

 

這是永明壽禪師講當時的修行人(其實現在也是),在功夫的事上大多不好好反觀自照或仔細參究自己身心活動的起處和善惡方面的缺失,在見地的理上也不好好深入經藏去廣泛地研究佛的言教。結果是「教觀俱昧,理行全虧」,教理不通,觀照不會,理論和事行都缺,「唯尚隨語依通,一時遣蕩。」這裏永明壽禪師很不客氣地指出當時學禪人的通病,都是想要在已經悟道的善知識那裏,聽到一句兩句奇言巧語,貪這種便宜,希望就這麼地來一下兩下,便能淨一切業繫煩惱全部丟得乾乾淨淨,悟到「空了」。這種修行的錯誤心砨,嚴重得不得了的弊病,又有幾個人不犯呢?

 

被業力牽著走的「誤道者」

 

拂跡而跡不泯,歸空而空不亡,以不出法塵,全為影事,殊不識心王心所種現根隨微細根塵生滅起處,心心流注,念念現行,如醉如癡,懵無知者。智燈既闇,定水全枯,未審何門能得清淨。

 

結果,有許多人閉門造車,糊里糊塗在那邊打坐,勉強得到一個意識暫停的境界,或者坐到忘我,使以為自己空了,也有人偶然間有一種空靈的感覺,便以為自己悟了,實在都不知道這都不是真正悟到空,乃至於你若真悟了空,化掉了一切相,卻又落在空的那個陷井裏,整個來講還是猶如《楞嚴經》所說的「內守幽閒猶是法塵分別影事」,也就是「拂跡而跡不泯,歸空而空不亡」,這個心雖是說空掉一切相,掃掉了一切相,卻留著掃時的痕跡,空了以後,又留一個空的樣子在那裏,到頭來「不出法塵,全為影事」,他的身心狀況仍然執著佛法的名義以及由這些名義想像出來的意境,抓了一個得道自以為是的感覺。

 

永明壽禪師說現在一般學佛的人得瞎樣的修行病,他們不知道「心王心所種現根隨」的道理,大家不管在那裏打坐也好,念佛也好,參禪也好,觀想也好,都在那心所中用妄念,沒有找到那個生命的根,所以「種現根隨」,那個阿賴耶識種子帶來的習氣,一發露的時候,六根整個的身體全都跟著他跑了,「微細根塵生滅起處,心心流注,念念現行。」剛剛學佛三天,看著蠻規矩的,因為學佛打坐精神也來了,心裏也開心了,然後一下子什麼名堂都出來了,就瘋了起來,這是業力種子的現行,六根的作用跟著業力在跑,可惜許多人不瞭解。

 

你看你們打坐的時候,年輕人就懂,精神差一點坐起來很不清淨,給你三天休息下來,可是你不去熱鬧處跑跑,就受不了了,然後便說:「老師啊!我去調劑調劑哦!」調劑調劑正是「種現」,業力種子起現行,那個六根按耐不住了。你不知道的,有時候精神特別高興,情緒高漲,正是癡喔!但是我們自己對各種唯識的道理沒有觀察清楚,業力種子一發現,六根就跟著跑。所以有些人打坐起了一些狀況就神經兮兮起來,自以為有什麼門道了,天天說鬼話,這就是神經病的種性。

 

什麼叫「微細根塵生滅起處」?對於什麼是心理作用,哪一點是因為生理作用而引發的,生理心理微妙交織所起的種種現象,他沒有智慧,分不清楚。這個微細的生滅起處,怎麼來怎麼去?什麼原因起這個念頭,自己不知道,所以「心心流注,念念現行」,每一個妄念串連起來像一股流水一樣在轉,像瀑布嘩啦啦地衝擊著,這是多生累劫帶來的種子,這一生變成現行,你就自己搞不清狀態,陷在其中不能自拔,卻又常常誤以為這一些狀況是悟了道。

 

我們拿天才兒童來講,人都是媽媽生的,為什麼有人會是天才呢?他過去生的種子帶來,現在起現行。有些人生來就有多心病,因為前生愛念「多心經」而來投胎的,生來多疑。有些人生來就多病,有些人內向,有些人好動,都是這個道理。「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欲知來生世,今生做者是。」然後我們眾生的人心就在這種「心心流注,念念現行」的情況下「如醉如癡,懵無知者」。

 

「智燈既闇」,頭腦裏頭一點都不靈光,頂多小燈泡一個,智慧的燈沒有帶來,心智不明。接著一句話一樣嚴重,「定水全枯」,這一生沒有修定,一點定力的功夫都沒有。沒有定力就常常見異思遷,自己心裏沒有主張,作不了主,永遠只是跟著環境在轉,沒有辦法。「未審何門能得清淨」,這樣的觀念,這樣的人生,這樣的行為,修哪一種法門能得清淨的境界?你說禪宗不學,學密宗,淨土不學,學禪宗,換來換去都沒有用,哪一宗都不宗。尤其現代人以為只要能得到一個無上法門來修,一學就會成就,那真是搞不清狀況。

 

自命超聖反落邪

 

但學成現高茆之語,名標眾聖之前;都無正念修行之門,跡陷群邪之後。

 

「但學成現高茆之語,名標眾聖之前。」這兩句話永明壽禪師罵得更厲害了,他說只曉得學些現成古人的論著學問,高茆之語,住茅蓬的那些高士的警句大話撿到以後,自己就貢高我慢起來,覺得自己的學問修衣都在古人前輩之前,比聖人前輩都要好。「都無正念修行之門」,沒有一念真修行的正念和用功的途徑,看起來在修行,實際上他的行跡行為落在嚴重的群邪後面,「跡陷群邪之後」,也就是跟著邪門外道走。我們要有這個警覺。

 

今普使知病識藥,令得服行,淨三毒之根,見一心之性。

 

現在我不得已在這本書上把唯識與心地法門合起來討論,為了佛法教育的普及,使眾生能夠瞭解自己的心病。這個心病怎樣來治療?「令能服行」,只有自己好好反省,將三毒貪瞋癡的根拔掉,便能明心見性而成佛。下面引出一些理由。

 

真假之間

 

且如馬鳴龍樹,皆是西天傳佛心印祖師。馬鳴制大乘起信論,廣說阿賴耶等三細識、六粗相,一心真如生滅二門。

 

這幾句話把《大乘起信論》的要點標出來。馬鳴菩薩比龍樹菩薩早五百年,佛過世以後先是馬鳴菩薩出世,留下了後來翻成中文的《大乘起信論》。他是印度的大文豪而出家的,出家以後,舊文學的詩作更好了,所以印度當時,只要是馬鳴菩薩的詩詞寫出來就風靡全國,全國的人一讀他的詩,不得了,太感動,有的人一下自然看空了,出家去了。後來皇帝召見他說:「你這樣搞下去,全國的老百姓都當和尚去了,那國家怎麼辦?」後來兩人訂了契約,好嘛!那我不作詩了,我也不曉得我的詩影響力那麼大。

 

至於他著的《大乘起信論》,到了這兩三百年來很怪,《楞嚴經》也好,《大乘起信論》也好,《圓覺經》也好,越是好地經典,後世的法師學者越說是偽經、假的。我經常說,不要說它是假的,就算它是假的,能假到這種程度,我寧可用這種假經。我有一位前輩,曾是政府要員,當年我在峨嵋山閉關,他沒有事,一天到晚給和尚們擦香爐,他看看和尚的香爐沒有擦,他就自己動手,看到人都是笑咪咪的。他一生最愛買字畫,卻專買假畫,不買真的。比如真的唐伯虎的畫他不要,送給他他都不要,但是他曉得這是唐伯虎的畫。假的,好,他買了,又便宜。你看,假到這個程度同真的一樣,何必一定買那個古董。

 

出家有一句話,「諸行無常,皆因假立。」事物的存在起有都是假有,離假即真,假離了就真了。這個道理你們青年同學要弄懂,做人,一開始要學好人,做好人很難,要規規矩矩。有些同學說我要灑脫呀!我要自由,為什麼要這樣規矩呢?你慢慢要把生活規律起來,開始是假的,做假以後,做假要變成真的,習慣了便成為你的本色,道德是這樣養成的,善行是這樣修的。你說這一件小善,我不做,你做做看,你慢慢做久了以後,就變成大善了。小善都不做,你永遠不會建立你的善心。有許多青年同學,小善我不做,只想我發了大財才來做。錯了。我經常說,你發了大財,我等不及了。而且你這一輩子會不會發大財,那真不敢相信。雖然是小善,有能力做就做,那多好呢!所以行之難行,哪怕你做善事做假的我都贊成,開始是假立,做久了,便離了假,即假即真,這些道理希望年輕同學仔細體會。

 

有不少人認為剛剛所說的幾部經論是假經典,你怎麼曉得?幾千年的事情,就憑你的判斷。這一班人由梁啟超開始,現在有些法師們都這麼講。佛在《涅槃經》上說,什麼魔王都拿我沒辦法,只有自己裏面的人來破壞佛法,那沒得辦法。像《大乘起信論》現在一些學者認為是假的,尤其是日本人。外國人這麼說,我們便跟著亂叫。我是極力推崇馬鳴菩薩的《大乘起信論》的。

 

阿賴耶識與生死輪迴

 

馬鳴菩薩同龍樹菩薩都是西天傳佛心印慧命的祖師,《大乘起信論》的宗旨就在說明生命的來源阿賴耶識的道理。比如像一個人快要死的時候,這裏還活動,有時已經進入昏沉半死狀態,這時阿賴耶識一部分已經到別的地方去投胎了。阿賴耶識是「去後來先做主翁」。一個人死了以後,全身冷完了,最後某一處最後冷,是代表六道輪迴阿賴耶識最後離開身。所以學佛的人,包括中國的《禮記》很重視父母死了以後不准馬上搬動。不像現在,一斷氣立刻送冰凍庫,然後把衣服一剝,一條魚一樣,丟在池子裏,男女老幼都泡在那裏,像菜場賣那個死的鹹魚一樣,再來要出殯那天,把這個屍體撈起來,拼命地刷,刷豬那樣地刷,刷完了,口紅一打,粉一擦,一副蠻漂亮的樣子,放在那裏供人瞻仰。現在的青年同學們不懂,這在中國古禮上是絕對不可以的。

 

老一輩人死了,三天不能動(有一種病,古人叫假死病),三天以後復活了,過了三天家裏面的人才把他抬到大廳裏來,準備入殮出殯,這是有道理的。以佛法來講,人死以後,全身都冷完了,阿賴耶識才完全離開身體,換句話這個人才真正離開。人死時,意識先昏迷,前五識眼睛看不見了,耳朵聽不到了,第七末那識便跟著阿賴耶識走。孔子的弟子曾子要死的時候,腳沒得感覺了,他叫他的學生把他的腳放好。放好後,曾子說你把我的手擺好,因為手也沒感覺了。都擺好了,曾子知道,你們都幫我弄好了,以後我再也不會有錯誤的時候了。這一輩子真正結束了。阿賴耶識最後去,投胎則先來。一個嬰兒生出來,阿賴耶識在那兒,但第六意識沒有成長。你懂了這個道理,生死之理自己可以了了,做功夫自己可以懂這個道理,生死之理可以了了,做功夫自己可以懂得做,哪里還需要傳個法,傳個什麼法?

 

「廣說阿賴耶識等三細識六粗相」,即是在講阿賴耶識一活動所現三種微細現象的形成,在這三種微細現象的形成中,現出能見的我相和所見的境界相、世界相,這是三細識的範圍。至於六粗相,則是眾生之我相在執著所見境所起的六種意識心理活動,這一些道理一一都與我們為什麼會生死輪迴有直接的關係。要了生死,你不研究這些阿賴耶識活動的體相用所起的我人身心作用,那是不保險的。這裏面就要我們認得變與不變,也就是辨別清楚「一心真如生滅二門」。你要觀照得到我們的心之不生不滅與它起生生滅滅種種現象的事理,不只在出售上弄透徹了,也要在自己身心上體察得明白。這是《大乘起信論》指導我們修行的宗旨。

 

欲識其體,先辨其相

 

龍樹制《摩訶衍論》,引一百本大乘經,證說八識心王性相微細等義。云何末學不紹先賢,可謂綆短而不勾深泉,翅弱而弗能高逝。

 

這一段我們不再逐一解說,整個大意還是在強調前面所說的唯識和般若的道理。永明壽禪師感歎後人不能追隨前賢的引導,自誤誤人。

 

又若不先論其事相之表,何以辯其體性之原。如世間法,未見其海,爭識其波。未見其山,寧諳其土。

 

大家在此又可以瞭解到永明壽禪師他的苦心了,他編寫了這麼一大部化學彙論的巨著,一再強調對於佛法法相的條理層次,修行人一定要弄清楚。因為這一些心性上所現的意識與生理作用的複雜變化,如果不能慎思明辨,那你很容易掉在其中一處,不能自拔,而還自以為達到什麼成就的境界呢!必須將這些「事相之表」理清,才能「辨其體性之原」,可以探得心性本體的根源,這樣來講明心見性,比較保險,因為當時學佛修禪的人,大多犯了事相法理的無知,教沒搞通,禪也誤了!

 

來源:www.bfnn.org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