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入門
知恩報恩
23/02/2015 07:25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爾時世尊夜後分時聞野狐鳴,是夜過已,於大眾前敷座而坐,告諸比丘:汝等於夜後分聞野狐鳴不?比丘白佛:如是,世尊!佛告比丘:彼野狐者,疥瘡所困,是故鳴喚。若能有人為彼野狐治疥瘡者,野狐必當知恩報恩。而今有一愚癡之人,無有知恩報恩。是故諸比丘,當如是學:知恩報恩,其有小恩尚報,終不忘失,況複大恩!

  《雜阿含經》卷四七

  世間之恩,有其四種:一父母恩,二眾生恩,三國王恩,四三寶恩,如是四恩,一切眾生平等荷負。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三

  父母恩者,父有慈恩,母有悲恩。……世間悲母,念子無比,恩及未形,始自受胎,經於十月,行住坐臥,受諸苦惱,非口所宣。……將欲生產,漸受諸苦,晝夜愁惱。若產難時,如百千刃,竟來屠割,遂致無常。若無苦惱,諸親眷屬喜樂無盡,猶如貧女得如意珠,其子發聲,如聞音樂。以母胸臆而為寢處,左右膝上常為遊履。于胸臆中,出甘露泉,長養之恩,彌於普天,憐湣之德,廣大無比。世間所高莫過山嶽,悲母之恩逾於須彌,世間之重大地為先,悲母之恩亦過於彼。若有男女背恩不順,令其父母生怨忿心,母發怨言,子即隨墮,或在地獄餓鬼畜生。世間之疾,莫過猛風,怨忿之微,複速幹彼。一切如來、金剛、天等及五通仙,不能救護。若善男子善女人依悲母教,承順無違,諸天護念,福樂無盡。如是男女,即名尊貴天人種類,或是菩薩為度眾生現為男女,饒益父母。若善男子善女人為報母恩,經於一劫,每日二時割自身肉以養父母,而未能報一日之恩。所以者何?一切男女處於胎中,口吮乳根,仇噉母血,及出胎已,幼稚之前,所飲母乳百八十斛,母得上味,皆與其子,珍妙衣服,亦複如是。愚癡鄙陋,情愛無二。昔有女人遠遊他國,抱所生子波殑伽河,其水暴漲,力不能前,愛念不舍,母子俱沒。以是慈心善根力故,即得上生色究竟天,作大梵王。以是因緣,母有十德:一名大地,於母胎中為所依故;二名能生,經歷眾苦而能生故;三名能正,但以母手理五根故;四名養育,隨四時宜能長養故;五名智者,能以方便生智慧故;六名莊嚴,以妙瓔珞而嚴飾故;七名安隱,以母懷抱為止息故;八名教授,善巧方便導引子故;九名教誡,以善言辭離眾惡故;十名與業,能以家業付囑子故。善男子,于諸世間何者最富,何者最貧?悲母在堂,名之為富,悲母不在,名之為貧;悲母在時,名為日中,悲母死時,名為日沒;悲母在時,名為月明,悲母亡時,名為暗夜。是故汝等勤加修習孝養父母,若人供佛,福等無異。應當如是報父母恩。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二

  佛……告諸比丘:若人百年之中,右肩擔父,左肩擔母,於上大小便利;極世珍奇在食供養,猶不能報須臾之恩。從今聽諸比丘盡心盡壽供養父母,若不供養,得重罪。

  《五分律》卷二十

  爾時世尊告諸比五:教二人作善,不可得報恩,云何為二?所謂父母也。若複比丘,有人以父著左肩上,以母著右肩上,至千萬歲,衣、被、飲食、床、臥具、病瘦醫藥,即於肩上放屎尿,猶不能得報恩。比丘,當知父母恩重,抱之育之,隨時將護,不失時節,得見日月。以此方便,知此恩難報,是故諸比丘,當供養父母,常當孝順,不失時節。

  《增一阿含經》卷十一《善知識品》

  能令親去惡為善,奉持五戒,執自三歸,朝奉而暮終者,恩重於親乳哺之養、無量之惠;若不能以三尊之道化其親者,雖為孝養,猶為不孝。

  《三慧經》

  若欲供養諸賢聖及佛,但供養父母,諸賢聖及佛即在家中。

  《雜寶藏經》卷二

  佛言:阿難,匪唯在家,及出家者,皆以孝行而為其先。

  《菩薩本生鬘論》卷一引

  孝順父母、師、僧、三寶,孝順至道之法,孝名為戒。
  于父母、兄弟、六親中,應生孝順心、慈悲心。

  《佛說梵網經》卷下

  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親,孝親最神也。

  《四十二章經》

  若有不孝眾生,不念父母生養之恩,舍背父母,與妻子居,所有衣食湯藥,念給妻子,不與父母;父母衰老,出入無力,曾不生憂,親近扶持,于其妻子晝夜不離;得一美味,不敢自噉,持與妻子,或偷父母所有財寶,私共妻子歡樂食噉;父母善言不肯隨順,妻子惡言信用無舍;或為妻子訶罵父母;或共親族母女姊妹尊卑上下行於淫欲,無慚愧恥,如是眾生……攝在劫奪眾生數中,上品治罪!

  《大薩遮尼乾子受記經》

  父母不信令其住信,父母毀戒勸令住戒,父母慳貪勸令住舍。

  《大寶積經·三律儀會》

  夫佛制出家必稟父母,若有兄弟子侄可托,乃得稟請於親,親允方可出家,否則不許剃落。其有出家之後,兄弟或故,親無倚托,亦得減其衣缽之資以奉二親。所以長大損,於出家又無實益。兩途既失,重罪難逃。如是思惟,唯有百劫千生,常行佛道,十方三世,普度眾生,則不唯一生父母,生生父母,俱蒙拔濟。不唯一人父母,人人父母,盡可超升。是為發菩提心第二因緣也。

  省庵實賢《勸發菩提心文》

  眾生恩者,既無始來一切眾生,輪轉五道,經百千劫,於多生中,互為父母,以互為父母故,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悲母。昔生生中有大悲故,猶如現在父母之恩,等無差別。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二

  又諸菩薩以其六種波羅蜜多饒益有情,見彼於已有大恩德,不見自身於彼有恩,是名菩薩荷恩意樂。

  《攝大乘論本》卷二

  受他豐美食,自慳惜其財,食他不反報,是則墮負門。

  《雜阿含經》卷四八(1279經)

  國主恩者,福德最勝。雖生人間,得自在故。三十三天諸天子等,恒與其力,常護持故。……是大聖王,以正法化,能使眾生悉皆安樂。譬如世間一切堂殿,柱為根本,人民豐樂,王為根本,依王有故。亦如梵王能生萬物,聖王能生治國之法利眾生故。如日天子能照世間,聖王亦能觀察天下人安樂故。王失正治,人無所依。若以正化,八大恐怖不入其國:所謂他國侵逼、自界叛逆、惡患疾病、國土饑饉、非時風雨、過時風雨、日月薄蝕、星宿變怪。人王正化,利益人民,如是八難不能侵故。譬如長者唯有一子,愛念無比,憐湣饒益,常與安樂,晝夜不舍。國大聖王亦複如是,等視群生,如同一子,擁護之心晝夜無舍。如是人王,令修十善,名福德王,若不令修,名非福主。所以者何?若王國內一人修善,其所作福皆為七分,造善之人得其五分,于彼國王常獲二分。善因王修,同福利故。造十惡業,亦複如是,同其事故。一切國內田地園林所生之物,皆為七分,亦複如是。若有人王成就正見,如法化世;名為天主,以天善法化世間故。諸天善神及護世王常來守護,守王宮故。雖處人間,修行無業,賞罰之心無偏黨故。如是聖主,名正法王。以是因緣,成就十德:一名能照,以智慧眼照世間故;二名莊嚴,以大福智莊嚴國故;三名與樂,以大安樂與人民故;四名伏怨,一切怨敵自然伏故;五名離怖,能卻八難離恐怖故;六名住賢,集諸賢人評國事故;七名法本,萬姓安住依國王故;八名持世,以天王法持世間故;九名業主,善惡諸業屬國王故;十名人主,一切人民王為主故。……王見人民造諸不善,不能制止,諸天神等悉皆遠離,若見修善,歡喜讚歎,盡皆唱言:我之聖王!龍天喜悅,謝甘露雨,五穀成熟,人民豐樂。若不親近諸惡人等,普利世間,鹹從正化,如意寶珠必現王國,于王鄰國鹹來歸服,人與非人,無不稱歎。若有惡人于王國內而生逆心,於須臾頃,如是之人,福自衰滅,命終當墮地獄之中,經歷畜生,備受諸苦。所以者何?由於不知聖王恩故。起諸惡逆,得如是報。若有人民能行善心,敬輔仁王,尊重如佛,是人現世安隱豐樂,有所願求,無不稱心。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二

  云何念施主恩?謂我等今世日用所資,並非已有,三時粥飯,四季衣裳,疾病所須,身口所費,此皆出自他力,將為我用。彼則竭力躬耕,尚難糊口,我則安坐受食,猶不稱心;彼則紡織不已,猶自艱難,我則安服有餘,寧知愛惜;彼則車門蓬戶,擾攘終身,我則廣宇閒庭,優悠卒歲。以彼勞而供我逸,于心安乎?將他利而潤已身,於理順乎?自非悲智雙運,福慧二嚴,檀信沾恩,眾生受賜,側粒米寸絲,酬償有分,惡報難逃。是為發菩提心第四因緣也。

  省庵實賢《勸發菩提心文》

  云何念師長恩?父母雖能生育我身,若無世間師長,則不知禮義;若無出世師長,則不解佛法。不知禮義,則同於異類;不解佛法,則何異俗人?今我等粗知禮義,略解佛法,袈裟被體,戒品沾身,此之重恩,從師長得。若求小果,僅能自利;今為大乘,普願利人,則世出世間二種師長,俱蒙利益,為是發菩提心第三因緣也。

  省庵實賢《勸發菩提心文》

  是時琉璃王將四部之兵,往至沙毗羅越。世尊即往逆琉璃王,便在一枯樹下,無有樹葉,於中結跏跌坐。是時琉璃王遙見世尊在樹下坐,即下車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面立。爾時琉璃王白世尊言:便有好樹,樹枝繁茂,尼拘留之等,何故在此枯樹下坐?世尊告曰:親族之蔭,故勝外人。是時琉璃王便作是念:今日世尊故為親族,然我今日應還本國,不應往征迦毗羅越。

  《增一阿含經》卷二六《等見品》

  予雖學佛者,然愛君憂國之心,與忠義士大夫等。

  大慧宗杲《示成機宜季恭》

  佛者,覺也,覺了真理,乃能誓捨身命,犧牲一切,勇猛精進,救護國家。是故救國必須念佛。

  弘一

 

來源:www.jcedu.org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