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入門
正念正知的人生意義
恒強法師
05/01/2013 08:10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就世間人來說,一些人與自己的起點幾乎相同,但由於各自的人格、氣質、精神狀態、行為方式不一樣,大家的命運也因此有很大的不同,有的人失敗、有的人成功,有的人痛苦、有的人幸福。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然而平靜之後經過客觀的總結,還是能發現失敗的人有他失敗的一般道理,成功的人有他成功的普遍原因。古人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如果拋開千變萬化的外部客觀因素、強調謀事在人的主觀因素的話,一個人的精神狀態跟他能否成功、是否幸福有相當大的關係。

  根據常規的生活形態,人當下的精神狀態略分兩種:失念與正念。失念,即忘失過去或忽視當下,主要有悶絕、睡眠、昏沉、癲狂等。悶絕,如昏迷、休克、暈厥。睡眠,如睡覺、休息、打盹。昏沉,如心神疲憊、精神不振、意識模糊、反應遲鈍、似睡非睡。癲狂,如思維紊亂、知覺扭曲、情緒錯亂、言行怪異、精神發狂。其它的失念,如失神、發愣、受驚嚇、慌張、健忘。正念,即能正常地回記過去、覺察當下。

  悶絕是極端的精神狀態,一般在死亡之前、身體遭受嚴重損傷、精神遭受嚴重打擊、重大疾病或者中毒所致才會出現,如昏迷、休克、暈厥。處於悶絕狀態的人看上去像睡著了,因為前五識不發生作用;也可能會讓人誤以為死亡了,而其實並沒有死亡,因為其第六意識有時還有細微活動,神識也沒有離體。這種極端的精神狀態一般很少出現,如果成為常態那就是植物人、活死人了,根本無法正常學習、工作,更談不上事業成功。如果因為身體體質或疾病導致經常性的休克、暈厥,這可能需要較長時間的藥物治療、身心調養,會嚴重干擾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在沒有痊癒之前要想事業成功、生活幸福通常是不大可能的。

  合理、適當的睡眠能使人生理正常代謝、保持免疫力、快速消除疲勞、有效恢復體力。如睡眠不足或品質不佳,都會導致精神不振、意識模糊、情緒低沉,嚴重影響工作效率、正常應酬。另外多夢、失眠、夢遊、熬夜、睡眠倒錯、一些身心疾病也會影響正常人的睡眠品質,從而進一步惡化身心狀態。長期睡眠不足、品質不佳的人,會導致體力減退、精力下降、精神抑鬱、情緒波動大、記憶力衰退、內分泌失調、免疫力低下而加重原來身心疾病或引發新的身心疾病。一個人基於良好自控能力而形成的良好作息習慣是身心健康的保證,但缺乏正念與自控能力的人通常沒有作息規律,個人生活比較隨意或者一團糟,因此導致他平日工作時經常精神不濟、效率低下、發生失誤甚至導致意外傷害,自然也很難保證事業成功、生活幸福。一些時間或者場合不對的睡眠也會給工作、生活帶來困擾,如睡眠過頭也會導致精神不振、意志消沉,工作時睡眠可能招致工作失誤或生產事故,乘車時睡眠可能造成錯過落站、財物被竊或者人身傷害。

  在極重悶絕與極深睡眠這兩種狀態中,第六意識也會暫停活動。因為意識活動基本停止,當下自己無法趨利避害,只能任人宰割。有些搶劫犯通過擊打受害者致其昏迷然後實施搶劫,有些強姦犯通過迷藥使受害者昏迷然後實施姦淫,有些小偷乘戶主熟睡時入室行竊,有些殺人犯也是伺受害者沉睡時實施謀殺。所以處於悶絕與睡眠狀態中的人是最脆弱的時候。

  睡眠是昏沉的極點,而一般的昏沉是似睡非睡的狀態,六識雖能發生作用但總體上是處於抑制、低迷的狀態。如果一個人睡眠不足、身心疲憊、情緒低落或攝入少量麻醉品,都會導致昏沉,表現為精神恍惚、意識模糊、反應遲鈍,此時學習、工作效率不僅低下,還容易造成工作失誤、財產損失或人身傷害,很多工傷、交通事故及其它意外傷害都是由於當時的昏沉造成的。如因為一時昏沉,機車工很可能被機車損傷自己的肢體,高空作業者很可能一腳踏空而墮地,司機可能發生交通事故,行路人可能跌倒,乘車旅客可能被小偷偷走財物等。而只有正念正知的人才會有作息規律、懂得放鬆身心,才能保持精力旺盛、神志清醒、思維敏捷,才能保證工作效率和人身財物的安全。

  睡眠與昏沉在佛教中合稱為昏沉睡眠蓋,因為使人心志暗昧無力、蓋覆正念、障礙正知,故稱為蓋,是禪修的五大障礙之一。禪修者需要通過調睡、調食、調身、調心、提起精進來克服正常用功時的睡眠與昏沉。在更高級的有情生命中,如色界天人,古人說天目不瞬,因為他們常安住在禪定當中,能很好地遠離睡眠與昏沉,從而保證他們大大優於人類的天壽、天色、天光、天威德等殊妙福德。修行有素、成就禪定的人,也能遠離昏沉,逐漸減少睡眠,甚至無需睡眠而能常坐不臥,即佛教所說的不倒單。能常坐不臥的人,他的生命已經完成了一次質的飛躍。

  癲狂的總體症狀是當事人心志迷失,如表現為思維紊亂、知覺扭曲、情緒錯亂、言行怪異、精神發狂。癲狂者不能自控,不知自己的行為後果。嚴重的精神分裂一般都會導致癲狂,腦部的功能性損傷、強烈的精神刺激、持續的身心壓力、不良藥物或者鬼神附體也會引發癲狂。現代的國家法律普遍規定癲狂的精神病人沒有民事能力和刑事責任,佛教也確認癲狂是戒律的普遍開緣。雖然如此,癲狂者還是極有可能傷害自己或者他人,所以非常需要家人看管或送入精神病院關押治療。

  其它的失念,如失神、發愣、受驚嚇、慌張、健忘,由此表現出反應遲鈍、應急障礙、記憶混亂、思維短路,也可能因此造成工作失誤、財產損失或人身傷害。如像財務、統計、電子加工等一些精細工作的從業人員很可能因為失念導致工作失誤,又如面對複雜事件或突發事故,即使短暫的失念也可能給自他造成重大損失或傷害。導致這些失念的原因有很多,如身心懈怠、情緒低落、精神打擊、事發突然、緊張、害怕、腦部損傷等。如果這些失念成為一個人的精神常態,那他很難投入工作,更遑論成功了。

  以上失念的多種精神狀態,是喪失了對過去的正常記憶或對當下的如實認知,使人當時缺失必要的記憶能力、認知能力、決策能力、應變能力,導致不能成功、失去幸福。雖然世間的成功人士,在一生中也可能會出現以上不良的精神狀態,但是他們在日常工作、應酬中卻能較好地保持足夠的記憶能力、認知能力、決策能力、應變能力,而失敗的人則與此相反,在日常工作、應酬中不能較好地保持必要的記憶能力、認知能力、決策能力、應變能力。對於修行人,這些失念的精神狀態障礙正念正知,障礙戒、定、慧三學的圓滿成就。

  正念相對於失念而說,指能正常地記起過去、覺察當下的精神狀態。當回想過去時,能記起原來所發生的事情甚至具體過程和細節;當回到當下時,能如實地覺察身心當時種種顯著乃至微細的活動現象。有正念才會有正知。正知有利益正知、適宜正知、業處正知和不癡正知等四種。利益正知是正知言行的利益與過患,偏向於世間人的智商;適宜正知是正知言行在時間、場合、方式上是否適宜,偏向於世間人的情商;業處正知是禪修者正知專注於業處的方便與善巧;不癡正知是禪修者正知一切行無我。後面的兩種正知則是修行人更高的智慧。對於世間人,也只有在正念正知的狀態下,才能表現出精力旺盛、神志清醒、思維敏捷,才能保證正常的記憶能力、認知能力、決策能力和應變能力。

  所謂記憶能力,首先是指能正常地回憶過去。有些人因為腦部損傷、精神刺激或者毒性藥物所致,他不能正常回憶過去,這樣會給他後來的生活、工作帶來困擾。有些人基於過去的身心創傷而逃避回憶,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始終擺脫不了過去創傷所留下的心理陰影。但記憶能力並不是簡單地指能回憶起過去所發生的事,而是基於對過去的回憶,還能善於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從而避免重蹈覆轍、一錯再錯。人生不可避免的會犯錯,第一次犯錯可能是經驗不足,第二次再犯同樣的錯那就是愚蠢,正如人們常說的不長記性。很多一生不太成功的人正是不善於就過去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而是陷入一錯再錯的宿命中。也有很多佛教信徒基於現實煩惱有心追求解脫,但實際又無法從過去就形成的貪愛串習中完全超脫出來,其後還是禁受不住五欲妙境的誘惑而一如既往地四方馳求,在無盡的苦海中繼續輪回。

  所謂認知能力,就是基於正念對過去、現在有個如實的基本把握,然後正確地分析和合理地研判。像悶絕、睡眠、昏沉、癲狂、失神等狀態下都喪失了正念,無法做到對過去、現在的深刻洞察,就更無從正確分析、合理研判了。世間多數人是半睡半醒、如癡如醉,或不知不覺,或後知後覺,或錯知錯覺,對社會人生的認知僅停留在表面,或為絢麗的表像所迷惑,或為美好的謊言所欺騙,缺乏如實的認知、深刻的洞察,不能認識到人生萬象的無常性、苦性、無我性,而沉溺於醉生夢死的虛幻之中。另外受驚嚇者、慌張者也許對當下有幾分把握,但是隨後的大腦一片空白使他失去了進一步的分析和判斷能力,從而錯失了在第一時間的合理應變,因此造成失誤、傷害或失敗。基於正念正知的分析與判斷,能使人們如實了知事情的利弊,以及如何趨利避害,如何利益最大化、損害最小化。

  基於記憶、認知、分析與判斷,接著就是決策、計畫了,那就是根據時間與環境、通過具體方法來趨利避害,實現利益最大化、損害最小化。不是基於正念正知的計畫,則很可能是顛倒妄想,本來是有益卻認為無益,或者追求利益時方法、時機選錯了;本來是有害卻認為無害,或者避免損害的方法、時機選錯了。世間很多善良的人之所以人生不成功、修行不得力,也不完全都是不知利害、不辨善惡,而更重要的是沒有找到趨利避害、斷惡修善的合適方法或者時機。如佛陀在《增一阿含?五戒品?第六經》中說到世間的愚者和智者。其中愚者會做兩件事:所不能辦者而辦之,垂辦之事厭而舍之。智者則做相反的兩件事:所不能辦事亦不成辦,垂辦之事亦不厭舍。”“能辦主要是方法的問題,垂辦主要是時機的問題。愚者不知方法也不知時機,智者了知方法也了知時機。

  應變能力是指在事情發展過程中針對意外情況、突發事件就原計劃作出適時、合理的調整,爭取有效避免損害與失敗,進一步實現利益最大化、損害最小化。世間有很多人就是因為缺乏必要的應變能力,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人生中進退失據而功虧一簣。有些人甚至因為一時的感情創傷或事業挫敗而自暴自棄,通過賭博、煙酒、毒品而自我麻醉、自我催眠,白白地浪費自己非常有限的生命。有正念正知的人,會了知到世間一切都是因緣法,明白挫折與失敗是完全可以改變的。當面對平等的機會時,他們能把眼前的機會充分利用;當面對不平等的機會時,他們能把稍縱即逝的機會緊緊抓住;當面對沒有機會的時候,他們則想出辦法創造出機會。這些就是成功人士能夠成功的原因。

  所以只有正念正知,才能保證正常的記憶能力、認知能力、決策能力和應變能力,才會有高效率的學習與工作,才會有正確、合理的計畫、決策,才能及時、有效地處理突發或複雜的事件,也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避免失敗、爭取成功。對於修行人,也只有在正念正知的基礎上才能成就正勤、正定,然後成就正解脫、正智。沒有基本正念的人,他自己很難找到修行的合理方法與適當時機,即使通過勉強地機械修行當下得到一點善法功德,隨後也會如竹籃打水一樣漏失掉。所以正念正知對於世間、出世間的善法,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礎。
  

 

來源:www.jcedu.org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