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入門
為甚麼要學佛 學佛有甚麼利益
劉先和
19/07/2010 08:35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甚麼要學佛?學佛有甚 麼利益?筆者接觸佛學二十年來幾乎常常有人問及這個問題。回答為甚麼要學佛,這是一個很難的問題。為甚麼呢?因為這裡有一個緣的關係,世上的事凡涉及到 緣,用語言和文字是無法準確表述的。就像我們平常說到一個人的命運一樣,很難說得清、道得明。為甚麼要學佛,這其中就有生命過去的因緣,也有今生的際遇, 要準確回答就很困難。但若是非得要回答這個問題,認真梳理一下,多多少少還是可理出一點頭緒出來。

人生在世,無論處於甚麼環境,具有甚麼條件,都有一定的人生追求,這是人的基本生存慾望和支撐點,也可以說是慾界生命的一個特點。人作為一個生命的主體有 許多對生命的疑慮需要去思考,諸如生命從何而來,又因何而去,以及為甚麼人要生老病死,為甚麼人有富有貧,有美有醜,有善有惡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解答。 而世間的一切其他學問都不能解答這些問題,唯有佛學能解答人們心中的這些疑團,這是因為佛學本就是因研究生命而誕生的。這或許就是那些真正學佛人接觸佛學 的一大因緣,因為真正的學佛人幾乎都是愛思考生命的人。

筆者在這裡提出一個真正學佛人的概念,這是指那些學佛的根本目的是為了透徹佛法,是為了親身體證佛法,由此透視生命的奧秘,解決生命現象中諸多困惑,成為 一個自由的生命,成為生命的真正主人的人。至於那些僅僅以佛教作為一種宗教信仰的人,祇是參加一般宗教活動的人,或者是將佛學作為學術研究、作為一種傳統 文化研究的學問人,都不在此列。

對於成為自由的生命和做生命的主人之說,有人會因此發問,我們本身就活得自自在在的,並沒有受甚麼束縛,我們自己不就是生命的主人嗎!這話粗聽起來好像挺 在理,其實不然。我們不妨仔細想一想,思一思。我們活在世上的人,有幾個是自在的,有幾個是自由的。我們的心身不是被這個慾望牽引,就是被那個念想制約, 在人們的心裡裝滿了各種各樣的人生觀、價值觀、利益觀、榮譽觀,裝滿了各種各樣的奮鬥目標、人生理想。這些東西在我們的心裡時常翻滾,興風作浪,一刻也不 讓人們停息,這在當前社會中尤為突出。如今社會上許多人不是整天在做著各種各樣的明星夢、發財夢、成名夢嗎。如今諸多人不是普遍都感覺特別累嗎,壓力特別 大嗎。儘管這與時代節奏快有關,但根本的累還是累在自己的心,是心累,為甚麼,心負擔太重,放不下的東西太多太多,想要索取的東西太多太多。攀比、貪婪、 瞋怪等等心理越來越重。社會的發展,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對人的感官與心靈的衝擊都越來越大,稍稍不注意,不留神,在這種所謂的時尚浪潮衝擊下,人就 會成為時尚風潮的奴隸,就會促使人們越來越追求個人的價值,越來越膨脹人們的私慾,使人生活在一種十分不安寧,心神不定的環境之中。如今社會上諸多人不就 是生活在這種環境中嗎,他們受世間物慾和所謂時尚的精神現象所牽引、所左右,這是十分可悲的。還有,我們真能作生命的主嗎?在生、老、病、死面前能作主 嗎?在自己的命運面前能作主嗎?顯然不能。那麼誰在作生命的主?此問題祇有佛學可以作解答。用句眼下通俗的話說,生命中的我實質上祇不過是生命的一個奴 隸,按當今時興的話說,祇是一個打工者,而真正學佛人就是不願當奴隸,要當生命的主人,不願當一個打工者,想當生命的老闆,想有一個自由的生命。想要自 由,想當老闆,必然要有付出,從這個角度上講,學佛也可以講是自找苦吃,因為祇有吃得大苦,才可能當得上老闆。

那麼學佛有甚麼利益呢?筆者以為學佛是肯定有利益的,不然,誰會去學佛。而且學佛利益之大,無數無量,無法言語。筆者以為,最大的利益就是了脫生死。對此 會有諸多人不信,認為生與死是生命的自然規律,誰也免不了。連佛祖釋迦牟尼都要死,一切高僧大德也要死,更何況一般的學佛人。表面看這似乎在理,其實不 然。為了正確認識了脫生死,有兩個問題需要說明。

一是了脫生死不是免去肉體的死亡。生死是生命的基本規律,既有生,便有死,任何人不可避免。學佛的人也一樣,有生便有死。佛學所說的了脫生死,是生死上的 自由,是一種修持所得的大覺悟。即一個已了脫生死的人,已不再受生死的束縛,在生死面前已是一個自由人。或者可以說,生非「我」生,死非「我」死。這裡的「我」,不是我們意識中的我,而是生命的本體、本 性。這對於一般人來說,的確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問題,對於雖然是學佛,但沒有修持的人來說,也是不可思議之事。人是有生有死的,為甚麼又可以了脫生死呢?因 為佛學告訴了我們生死的真相,即生是虛妄,死也是虛妄。生死都是相,而《金剛經》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此經還說,「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該經也還告訴我們,「若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既 是一合相,即是因緣所致,緣聚而有,緣散而無。一切生是相生,一切死是相死,生命的本體並無生死。這恰如一對黃金耳環改打成項鏈,耳環相死,項鏈相生,但 黃金並未有生有死。當修持者外離諸境,心內不亂,識自本性時,已是了知生命之本性,此時當知生死不過是虛妄之相而已,當下便了脫生死之相的束縛。這般境地 非言語可表述,非道理可思議,祇有親身修持,才會有其體驗。

二是了脫生死目的不是為度過死這一關。學佛人了脫生死的真正目的,是為了識得生命的真相、實體,以此做一個有大智大慧的人,一個有大覺悟人,一個不再受世 緣所牽的自由人,而並非祇是為了度過死這一關。如果一個活著的人,一生都祇是在為度過死這一關在作准備,那麼生的意義豈不全為了死,這肯定為人們所不能接 受,佛學不是愚昧之學,而是智慧之學。一生學佛若是祇是為了度過「死」這 一關,那對於眾多人來說,「了脫生死」全 然沒有甚麼實質意義。因此,說「了脫生死」, 不是為「了脫死」。若是祇為「了脫死」,何必又要有個「生」字。佛學所說的了脫生死,「生」不是為了陪襯「死」而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說,「生」字的含義比「死」字的含義還重。其實「了脫生死」之意,重在生,是為了活,為了活得自 在,為了活得自由。用現代時尚的話來說,是為了活得灑脫。其實認真說,佛學最大的意義是告訴人們如何「生」,如何「生」得有意義,如何「生」得有價值,如何珍惜這來之不易的一期生命。有的人對學佛修持不理解,這中間也包含一些學佛 的人,由於對佛學理義不甚通達,不將學佛的最大利益放在當世修持之上,以為學佛是為了自己來世有一個好報,今生學佛都是為了來生來世,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 有一個好的來生來世。還由於如今佛教界報導往生的事例較多,有的學佛人就將學佛的一切目的都放在往生之上。這些事的本身並無甚麼過錯,但給社會上諸多人造 成一些對於學佛的誤知誤解。

那麼了脫生死有甚麼意義呢,這非言語、文字可以表述。但我們可以從理義上作一些理解,人生在世為甚麼會有苦有樂,那就是因為有生有死,因為有一個我在接受 世間的一切,在接受生與死,在接受五蘊受用,因此,有享受,也有劫難。然而,一個了脫生死的人,已是一個無我之人,不再受世間一切妄相所牽,已破解一切慾 望,一切五蘊受用已失去了牽引力。故而,一個了脫生死的人,已識自生命的本體,已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法相,也無非法相。是一個不再受 生與死所牽的人,是一個完全自由之人,一個有大覺悟之人。故而,這般境地非世間語言可以描述。

那麼如何才能了脫生死呢?這是個大問題,是一個學佛人的最大問題,筆者以為最為關鍵的是必須深通佛理,祇有通了佛理,才有信力,也祇有真正的信了,才有願 力,一分願力,一分收獲,這是學佛的基礎。佛學是一門實踐的學問,學佛的人必須實踐修持,惠能大師說:「世人終日口念般若,不識自性般若,猶如說食不飽。」(《六祖壇經》下同)。他還說,「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電。口念心行,則心口相應。本性是佛,離性無別佛。」又 說:「口莫終日說空,心中不修此行。恰是凡人自稱國王,終日不可得, 非吾弟子。」如何是實踐,筆者以為就是要將佛理融化在自己的意識、思想乃至整個生命之中,用佛學理義去認識世界,認 識生命,認識一切現象,如此深化,精進不息,必定了脫生死。為甚麼?因為「道由心悟」,悟了就了脫生死了。道理就是這麼簡單,過程也就這麼簡單。

了脫生死之人,無論是氣質,還是性情,都自然與眾不同。這是因為識自本心之人,已知本心實相本自清淨,無垢無染,祇有那才是真,「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六祖壇經》),一切 世間之物皆是虛妄。已不再被世間諸相所牽,不被慾望所牽,是一個真正的自由人,一個具有大覺悟的人。如此來看為甚麼要學佛,如此來看學佛的利益,還有甚麼 可質疑的呢?■

作者簡介:

(劉先和 公務員 居家學佛人 曾在《法音》、《佛教文化》、《禪》、《廣東佛教》、《普陀山佛教》、《正覺》、《甘露》、《寧波佛教》等期刊以及香港、澳門、新加坡等相關佛學、佛教期 刊上發表過文章。)

http://www.hkbuddhist.org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