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入門
王法政道
04/01/2015 19:33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佛告阿難:汝聞跋抵國人數相集會講論正事;……君臣和順,上下相敬;……奉法曉忌,不違禮度;……孝事父母,敬順師長;……恭於宗廟,致敬鬼神;……閨門真正,潔淨無穢;……宗事沙門,敬持戒者,瞻視護養,未嘗懈倦不?答曰:聞之。““阿難,若能爾者,長幼和順,轉更增盛,其國久安,無能侵損。

  《長阿含經》卷二《遊行經》

  猶如牛渡水,導者而不正,一切皆不正,斯由本導故。
  眾生亦如是,眾中必有導,導者行非法,況複下細人。
  萌類盡受苦,由王法不正。猶如牛渡水,導者而行正,
  從者亦皆正,萌類盡受樂,由王法教正。

  《增一阿含經》卷九

  若王治化不以正理,爾時臣佐亦行非法;群臣長吏已行非法,爾時國界人民亦行非法;國界人民已行非法,爾時人眾兵馬亦行非法;兵眾已行非法,爾時日月倒錯,運度失時,……風雨不時。

  《增一阿含經》卷八

  人以王為命,王以法為身。世道既和平,佛祛由茲始。

  《四十華嚴》卷十二

  王欲為治,不用賢人,既失其民,後又無福。治國不正,則使天下有爭奪之心。如人治產,不勤用心,則財日耗。國有勇武習戰者,不足其意,則弱其國。為王不敬道德,不事高明,生則賢者不歸,死則神不生天。掠殺無辜,使天下怨訟,則天降災,身失令名。治國以法,為政得忠,敬長愛少,孝順奉善,現世安吉,死得生天。譬如牛行,其道正直,余牛皆從。貴賤有導,率下以正,遠近伏化,則致太平。為君當明,探古達今,動靜知時,剛柔得理,惠下利民,佈施平均。如是則世世豪貴,後可得泥洹之道。

  《佛說孛經》

  宣佈法化,調禦眾生,可治者治,可攝者攝,罰其罪惡,決其諍訟,擾其孤弱。皆令永斷殺盜邪淫,亦令禁止妄言、兩舌、惡口、綺語,又使遠離貪瞋邪見。

  《華嚴經》卷六六

  在家菩薩若得自在,為大國主,擁護民庶猶如一子,教諸離惡修行善法,見作惡者撾打罵辱,終不斷命。財物六分,稅取其一。見瞋惡者教修忍辱及不放逸,所言柔軟,又賺分別善惡之人,見有罪者忍而不問。隨有財物常行惠施;……能化眾生不令作惡,見貧窮者生大憐湣。自于國土常修知足,惡人讒謗終不信受。不以非法覓財物。如法護國,遠七種惡,一者不樂摴蒲圍棋六博,二者不樂射獵,三者不樂飲酒,四者不樂欲心,六者不樂兩舌,七者不樂非法取財。常樂供養出家之人。能令國人常于王所生父母想。信因信果。見有勝己不生嫉妒,見己勝他不生驕傲。知恩報恩,小恩大報。能伏諸根,淨於三業。讚歎善人,呵責惡人。先意發言,言則柔軟。……眾生恐怖能為救解,常以四攝而攝取之。善能分別種種法相,不受法者軟言調之。

  《優婆塞戒經》卷三《攝取品》

  明者有四不用:邪偽之友、俟諂之臣、妖嬖之妻、不孝之子。

  《佛說孛經》

  有八事可以安樂:順事師長。率民以孝。謙虛上下,仁和其性,救危赴急,恕己愛人,薄賦節用,赦恨念舊。

  《佛說孛經》

  國人造惡業,王舍不禁制,斯非順正理,治擯當如法。
  若見惡不遮,非法便滋長,遂令王國內,奸詐日增多。

  若非王作法,親近于惡人,令三種世間,因斯受衰損。

  人有諂誑者,應當如法治。
……
  若友諂誑人,當失于國位。

  於親及非親,平等視一切,若為正法王,國內無偏黨。

  令彼一切人,修行於十善,率土常安樂,國土得安寧。

  《金光明最勝王經·王法正品論》

  王子養民當赤子,推幹去濕不待其言。

  治彼罪人,……不行割截眼耳鼻舌手足身根。……者呵責以為治罪,二者奪其所有資生以為治罪,三者牢獄系閉、枷鎖打縛、呵罵驅擯以為治罪惡。

  所有臣佐宰官僚司,不憂國計但求利己,或從私忿以害公政,或受貨財以枉治道,……如是惡人,攝在劫奪眾生數中,上品治罪,……此是國之最大惡賊。

  《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王論品》

  高居俯視,聽政萬方,寂然不動,感能無礙,
  言不虛發,一切自成。王欲理人,先自理身。

  《四十華嚴》卷十二

  為王有五可愛法,雲何為五?一世所敬愛,二自在增上,三能摧怨敵,四善攝養身,五能行善趣。又有五能行可愛法,雲何為五?一恩養世人,二英勇具足,三善權方便,四正愛境界,五勤修法行。

  為王有五誤衰損門,云何為五?一不善觀察而攝群僚;二雖善觀察,無忌妙行縱有非時;三專行放逸,不思機務;四專行奢侈,不成財力;五專行恣縱,不修法行。

  《佛說出愛王經》

  寡言者未必愚,利口者未必智,鄙樸者未必悖,承順者未必忠。故善知識不以辭盡人情,不以意選學者。

  靈源清禪師《禪林寶訓》

  誠而向正,雖愚亦可用。佞而懷邪,雖智終為害。

  自得慧輝禪師《禪林寶訓》

  蓋人皆含靈,惟勤誘致。如玉之在璞,抵擲則瓦石,琢磨則佳璋;如水之發源,壅淤則淤泥,疏浚則川澤。乃知像季非獨遺賢而不用,其於養育勸獎之道,亦有所未至矣。

  高庵禪師《禪林寶訓》

  器雖粗弊,不可便棄,各有所貯;愚賤不肖,亦不可棄,各有所用。

  《佛說孛經》

  為家忘一人,為村忘一家,為國忘一村,為身忘世間。

  《增一阿含經》增三一《力品》

  是什麼樣的材料,就放在什麼地方;首飾不能戴在腳上,腳鐲不能頂在頭上。

  《薩迦格言》 

  若彼暴惡補特伽羅先居王位,菩薩有力尚應廢黜,況當施與?

  《瑜伽師地論》卷三九

  又如菩薩見有增上增上宰官,上品暴惡,于諸有情無有慈湣,專行逼惱,菩薩見已,起憐湣心,發生利益安樂意樂,隨力所能,若廢若黜增上等位,由是因緣,于菩薩戒無所違犯,生多功德。

  《瑜伽師地論》卷四一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見諸有情應可呵責,應可治罰,應可驅擯,懷染瞋心而不呵責,或雖呵責而不治罰、如法教誡,或雖治罰、如法教誡而不驅擯,是名有犯。

  《瑜伽師地論》卷四十

  王為臣民主,常以慈愛下,身率以法戒,示之以休咎。
  處安不忘危,慮明福轉厚。福德之反報,不問尊與卑。

  夫為世間將。順正不阿枉,心調勝諸惡,如是為法王。

  見正能施惠,仁愛好利人,既利以平均,如是眾附親。

  《法句經·道利品》

  譬如父母拎湣于子,心常欲令離苦得樂,王亦應爾。于諸國邑所有眾生,僮僕作使、輔臣僚佐,應以諸佛所說四攝而攝受之。何等為四?一者佈施,二者愛語,三者利行,四者同事。

  《如來示教勝軍王經》

  因貧無財物者不能給恤故,人轉窮困,因窮困故盜轉滋甚,因盜滋甚故刀殺轉增,因刀殺增故彼人壽轉減,形色轉惡。

  《中阿含經》卷十五《轉輪王經》

  夫在公者,取利不公則法亂;在私者,取利不公則事亂;事亂則人爭不平,法亂則民怨不服。其悖戾鬥諍,不顧死亡者,自此發矣。

  契嵩《禪林寶訓》

  共同和合,歡樂不諍,同-一心,同-一教,合一水乳,共同遊行。

  《中阿含經》卷五二《周那經》

  佛告比丘:七不退法者,一日數相集會,講論正義;……二日上下和同,敬順無違;……三日奉法曉忌,不違制度;……四日若有比丘力能護眾,多諸知識,宜敬事也……五曰念護心意,孝敬為首;……六日淨修梵行,不隨欲態;……七曰先人後己,不貪名利;則長幼和順,法不可壞。

  《長阿含經》卷二《遊行經》

  佛告阿難:“…如來不言:我持於眾,我攝於眾,豈當於眾有教令乎?阿難,我所說法內外已訖,終不自稱所見通達。

  《長阿含經》卷二《遊行經》

  佛坐草座,告諸比丘言:我無過處於大眾中乎?又不犯身口意業乎如是至三。

  《增一阿含經》卷二

  善住持者,以眾人心為心,未嘗私其心;以眾人耳目為耳目,未嘗私其耳目。遂能通眾人之志,盡眾人之情。……務求已過,與眾同欲,無所偏私,故眾人莫不歸心。

  靈源清禪師《禪林寶訓》

  住持無他,要在審察人情,周知上下。夫人情審則中外和,上下通則百事理。……其或主者自恃聰明之資,好執偏見,不通物情,舍僉議而重己權,廢公論而行私惠,致使進善之途漸隘,任眾之道益微,……是猶卻行而求前,終不可及。

  草堂禪師《與山堂書》

  住持有三要:曰七,曰明,曰勇。仁者,行道德,興教化,安上下,悅往來;明者,遵禮義,識安危,察賢愚,辨是非;勇者,事果決,斷不疑,好必除,佞必去。

  浮山遠禪師《二事與淨因臻和尚書》

  住持之要,臨眾貴在豐盈,處己務從簡約,其餘細碎,悉勿關心。用人深以推誠,擇言故須取重;言見重則主者自尊。人推誠則眾心自感。尊則不嚴而眾服,感則不令而自成,自然賢愚各通其懷,小大皆備其力,與夫持以勢力,迫以驅喝,不得已而從之者,何帝萬倍哉!

  法演禪師《禪林寶訓》

  住持之要無他,要在戒謹其偏聽自專之弊,不主乎先入為主之言,則小人謅佞迎合之讒,不可得而惑矣。蓋眾人之情不一,至公之論難見,須是察其利弊,審其可否,然後行之可也。

  草堂禪師《疏山實錄》

  禦下之法、恩不可過,過則驕矣;威不可嚴,嚴則怨矣。欲恩而不驕、威而不怨,恩必施于有功,不可妄加於人;威必加於有罪,不可濫及無辜。

  山堂禪師《禪林寶訓》

  用事甯失於寬,勿失於急;甯失於略,勿失於詳。急則不可救,詳則無所容,當持之以中道,待之以含緩。

  佛眼禪師《禪林寶訓》

  凡操心所為之事,常要面前路徑開闊,使一切人行得,始是大人用心。

  黃龍慧南禪師告王安石語《禪林寶訓》卷-

  只要眾人一條心,弱者也能成大事;據說螞蟻結成群,送掉了幼獅的牲命。

  《薩迦格言》

 

來源:www.jcedu.org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