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起信與入門》內容簡介
第一章 什麼是科學理論
第二章 佛教的宇宙模型
第三章 佛教的生命模型
第四章 外星文明的狀況
第五章 關於人類未來的預言
第六章 信佛的開始:如何皈依佛教
第七章 佛教的基本教規:居士五戒詳談
第八章 佛教的修行
《佛教起信與入門》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第一是講述佛理,論證佛教的真實性和信佛的真實利益,使世人起信;第二是講述佛教的基本教義和修行方式,以便世人能順利的進入佛門,信佛修佛。
現在很多人對佛教感興趣,想要瞭解佛教,但往往因為佛理太過深奧難懂,佛經都是古文寫成,而不能如願。本書一方面消除語言上的障礙,以現代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佛理;另一方面,針對佛教理論太過深奧和紛繁複雜的狀況,努力去繁就簡,不單純以佛理來表述佛理,而以現代人常用的科學方法和科學語言來表述佛理,以便於現代人理解。
長期以來佛教被認為是一種與科學不相容的宗教,究其原因,是佛教理論太過高深,而直到現代之前科學尚未發展到足夠的高度,難以理解和論證佛理。但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當我們以現代科學的知識和研究方式深入考察佛教後,我們就會發現佛教和科學是完美相容的。在宇宙物質和精神深度本質的認知方面佛教達到的程度遠高於現代科學所達到的,而在物質世界可觀測事物的運行規律方面現代科學則比佛教精細得多,但兩者本身毫無矛盾之處。而在研究方式上,科學理性的研究方式既適合用來研究科學,也適合用來研究佛教。
現代人學習和研究佛教,完全可以用科學理性的方式進行。至於修證佛道,則最好要回歸正法時代修深禪定的方式,或者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本書第一章名為「什麼是科學理論」,主要是就是講什麼是科學理性的思維方式,目的是為破除迷信,弘揚佛教正信,確定以科學理性為學習和研究佛教的方式。讀完本章,讀者雖然或許科學知識尚不足夠,但所擁有的科學精神,卻足以與最尖端的物理學家們相媲美了。
第二章名為「佛教的宇宙模型」,以科學的研究方法就佛教的理論體系給出個層次體系清楚的結構化模型來,並與現實相對照,論證佛理。佛教作為一個揭示宇宙一切最本質和最深奧真實的思想理論體系,必然是無比深奧複雜的,但現在只要結構清晰,層次脈絡清楚,就是比較好理解的。讀完本章後,讀者即可對佛理有一個宏觀的、全面系統的瞭解。
第三章繼續講述佛教宇宙模型的重要組成部分:「佛教的生命模型」。介紹佛教生命六道輪迴理論的細節和佛、菩薩、辟支、羅漢四聖道的狀況。
第四章和第五章是兩個小專題,第四章講述外星文明的狀況,第五章講述佛教關於人類未來的預言,既是對佛教理論體系的細節補充,也是對佛教理論的繼續論證。
第六章及以後則是本書的下半部分,講述佛教的入門。
第六章詳談三皈依,包括為什麼要皈依,皈依儀式,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具體內容等。
第七章詳談居士五戒,包括如何受戒和受戒的注意事項,居士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各條目在當今時代的具體細節內容等。
第八章談佛教的修行,分別談為求人天福報,比如富貴和長久富貴、健康長壽、生活美滿、消災免禍等的佛理解決方案和佛道修行,以及為往生極樂淨土的佛道修行,和為自覺覺他最終成佛的佛道修行。
第一章 什麼是科學理論
嚴格地說,即使缺少與科學的相容,信仰就是可以成立的。因為對於我們人類來說,是否符合事實並不是第一重要的,第一重要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是否符合我們的利益,或者說,是否有利於我們的願望的滿足,是否能讓我們感覺更加快樂。
這兒的「利益」、「願望的滿足」、「快樂」,也許很容易讓您聯想到「發財」、「得到一億美元」、「吃飯睡覺」、「嫁個好老公」、「和美女做愛」什麼的,這些當然是快樂或滿足的一部分,但您也許可以再想得更廣泛些,比如說:內心的寧靜和歸宿,自我實現的感覺,愛人和被人愛的感覺,純淨祥和聖妙快樂的感覺……或者更美滿一些,比如說:我要永遠處在快樂無憂自在圓滿的狀態中。
宗教要求人拋棄利益麼?從最深遠和廣闊的角度講:不是的。準確的說它通常只是要求人不要太過追求世俗的利益,而要追求更長遠的利益,比如說:在天堂享受長久的、無憂無慮的快樂。當我們以宏大的宇宙觀科學系統的考察包括我們人類可見的一切和不可見的一切在內的宇宙一切的時候,我們將發現宗教和科學的目的是一樣的,都是為了我們生命的快樂。
我這本書的目的無非也是這個。
這也正是有些人抱著「宗教歸宗教,科學歸科學」的心理,不管其真實性如何,埋頭就信某一個宗教的原因。這個邏輯的主要問題在於:如果一個宗教本身不真的話,那麼信它是否真能得到好處就很成問題。另一方面,您是否仍然有好奇心,比如說:為什麼信神能得到好處呢?
這兒我可以先直截了當的回答你:您所信仰的神靈,比如說耶酥基督,或者阿彌陀佛,是真實存在的,信祂們是能得到相應的好處。
這下也許又有人得問了:有嗎?他們在哪兒?
的確,這樣的反應是符合真正的科學精神的。但是如果我不能立刻讓你看到,比如說讓你看到阿彌陀佛出現在你的面前,你就說祂並不存在,卻同樣是完全背離科學精神的。
或者我另外舉個例子吧。比如如果有人對你說:1萬億光年外有一塊5公斤重的石頭(目前人類觀察到的最遠星體距離我們約140多億光年),那麼你所能作的回答只能是:我沒有能力觀察到一萬億光年外的事物,我無法判斷你的話是真是假。當然也許你可以反問:那塊石頭的存在與否,與我們人類有什麼關係麼?
這才叫真正的科學精神。
讓我們再來詳細談談什麼是科學理論。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他著名的《時間簡史》中對此有精確的論述:
「為了談論宇宙的性質和討論諸如它是否存在開端或終結的問題,你必須清楚什麼是科學理論。我將採用頭腦簡單的觀點,即理論只不過是宇宙或它的受限制的一部分的模型,一些聯結這模型和我們所觀察的量的規則。它只存在於我們的頭腦中,(不管在任何意義上)不再具有任何其他的實在性。如果它滿足以下兩個要求,就算是好的理論:它必須在只包含一些任意元素的一個模型的基礎上,準確地描述大批的觀測,並對未來觀測的結果作出確定的預言。例如,亞里斯多德關於任何東西是由四元素,土、空氣、火和水組成的理論是足夠簡單的了,但它沒有做出任何確定的預言。另一方面,牛頓的引力理論是基於甚至更為簡單的模型,在此模型中兩物體之間的相互吸引力和它們稱之為質量的量成正比,並和它們之間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然而,它以很高的精確性預言了太陽、月亮和行星的運動。
在它只是假設的意義上來講,任何物理理論總是臨時性的:你永遠不可能將它證明。不管多少回實驗的結果和某一理論相一致,你永遠不可能斷定下一次結果不會和它矛盾。另一方面,哪怕你只要找到一個和理論預言不一致的觀測事實,即可證偽之。正如科學哲學家卡爾·波帕所強調的,一個好的理論的特徵是,它能給出許多原則上可以被觀測所否定或證偽的預言。每回觀察到與這預言相符的新的實驗,則這理論就倖存,並且增加了我們對它的可信度;然而若有一個新的觀測與之不符,則我們只得拋棄或修正這理論。至少被認為這遲早總會發生的,問題在於人們有無才幹去實現這樣的觀測。」(摘自《時間簡史》第一章)
這兒我們可以看到,理論只是用來描述觀測到的事實,以期對未來的觀測結果有能力做出一定程度的預言,觀測和事實本身才是唯一重要的。以科學理論來否定觀測和事實,才恰恰是徹底的反科學態度。這可以被稱為是「科學迷信」,即過多相信科學理論,不明白科學理論從根本上講仍然只是一些假設而已。「迷信」的反義詞不是「科學」,而是「理性」,反對迷信,最重要的是發揚科學理性。
換個角度講,這其實也說明,我們人類正是生活在信仰當中:我們相信很多科學理論的成立,並用它們來指導我們的生活。而事實上這些科學理論從來沒有被「證明」過,也將永遠無法被「證明」。
我可以再舉個具體的例子來進一步說清這個概念:
我們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恒定不變的近30萬公里/秒,但即使是這個簡單的物理學概念也從來沒被「證明」過,因為我們所知道的只是現有的實驗結果發現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近30萬公里/秒,但我們永遠無法斷定下一次測試的結果也是近30萬公里/秒。我們只是相信下一個時刻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原先那樣的近30萬公里/秒而已。所以說,我們對科學的相信也是一種信仰。
雖然無法徹底證明,但只要已經被足夠的試驗證實,就可以信之為真,這是符合科學精神的。因為人在這個世界,是一直在生活的,並不可能非要瞭解了一切,才可以開始生活的,很多時候沒有證明的概念,也要使用。佛陀曾經作過一個比喻:譬如你中了一支毒箭,然後別人幫你找來個曾經的大夫治,你是拼命問這位大夫是從哪兒來的,用的是什麼藥,藥方如何,採用這藥方的原理呢,還是趕緊讓這位大夫治呢?的確,即使這位大夫曾經解過一百例這樣的毒無一失敗,也並不意味著第一百零一次必定成功,但如果不治療,卻是必定身亡,如果因為未被「證明」,而拒絕採用,不但毫無科學理性可言,相反根本就是大傻瓜。
如果你確實是以這樣真正的科學理性精神來信仰和應用科學的,那麼你就可以信佛,並且很容易理解佛教的真實理論。相對而言,信基督則確實會有一定的麻煩,因為你可以看到《聖經》的一開頭就和現有的科學理論不大符合,裏面說先有大地和菜蔬果子然後再有太陽、月亮、眾星,和現代人觀測到的明顯不合。信仰,確實是沒有證明就可以信,但自相矛盾總不是回事吧。你到底是信先有太陽再有地球還是先有地球再有太陽呢?你總不能兩個都信吧?
當然,《聖經》開頭部分另有深遠的神性因素。如果您已皈依基督,我樂意看到您還是繼續信,並希望您的信仰更加虔誠和富有意義。
至於尚未有宗教信仰的讀者,我還是建議您信仰佛教,因為佛教不但真實,而且信佛有極大意義。
也許我們可以先把釋迦牟尼看成一位大科學家,當然「大科學家」的稱號相對於「佛」、「世尊」或者「正遍知」、「世間解」(這些均同「佛」一樣是「佛」的別稱)這樣的稱號而言是遠遠低了,但請允許我為了把佛教理論更通俗易懂的講清楚,先這麼說吧。釋迦牟尼作為大科學家,他的出發點與現代物理學家並沒有什麼區別:同樣是為了揭示宇宙真實狀況。他的科學實證主義精神與現代物理學家也沒有什麼不同,其實佛教裏對真實、實證的要求甚至遠高於世俗的科學家團體。釋迦牟尼與現代物理學家的區別主要在於具體的研究方式上:他是以精神修行調整個人的身心,達到能夠遍知宇宙無窮真相的;而物理學家們則以實驗觀測加理性推導為主要方式。在結果方面,兩者是相容的,並且釋迦牟尼所看見和指出的遠遠多於和高於目前物理學家們所看見和指出的。
為什麼會這樣呢?沒有任何實驗,單憑精神修煉就能知道那麼多?對此我只能說:這是宇宙真實狀況本身所決定的。科學家們的研究方式對不對?也對。有沒有意義?有意義。能不能適用於人們生活?能。但是由於宇宙的複雜度和真實屬性遠遠超過一般人所能感知的程度——不管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感知還是物理學家們在物理實驗中的感知——只有通過深度的精神修煉才能感知宇宙更深遠的真實。
這正是古代東方三聖的另一位聖賢李老君所說的:「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道德經》第47節)
李老君也可稱得上是一位大科學家,他在2500多年前的遠古時代就已指出太陽與地球人之間的準確空間關係,這在他唯一流傳於世的《道德經》中隻字未提,我們是從古代東方三聖的另一位聖賢孔子的故事中瞭解到的:
「孔子東遊,遇兩小兒辯。一小兒曰:日出於山東是以屬東;一小兒曰:日歸於山西是以屬西。孔子不能決,以之求老子,老子笑曰:日本無根基,何以算東西。」(《列子·兩小兒辯日》)
科學家們必須深刻注意到這意味著什麼。2500多年前的人,完全背離當時一般人的經驗,憑空就指出太陽在宇宙空間和地球人位置關係的準確狀況,是多麼了不起的科學成就!而這還很可能只是他看到的很小一部分,我們可以注意到他只是在被別人問到的時候,簡單的回答了一句,而顯然對被後世稱讚毫無興趣,他的《道德經》據說還是在出函谷關飄然消失之前應太守尹喜力邀才寫下的,並且《道德經》隻字未提這些驚人的科技發現。
如果他提了,比如說,給出一個太陽系的真實模型,結果會怎麼樣呢?我們現代人當然會更加相信他。但在他之後的一、兩千年內,人們卻反而會更不容易相信他言說的真實性,以致也許是否能流傳至今都成問題。
我相信當時的釋迦牟尼佛也面對著同樣的問題。釋迦牟尼佛的一個優勢在於,他在世時就深受信仰,信徒眾多,所以即使說些當時人看來不可思議的話,也仍然可預期被人相信。再加上他看得極其全面和真實,所以儘管他的本意在於引導人心,很少描述宇宙物質世界的客觀狀況,但這少量的描述整理下來,也已經極其驚人了。
虔誠的佛教徒通常會把釋迦牟尼佛看成絕對真理的化身,我也這麼相信。但從科學的角度來講,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已經清楚的知道:「理論只不過是宇宙或它的受限制的一部分的模型」,「在它只是假設的意義上來講,任何物理理論總是臨時性的:你永遠不可能將它證明。」所以對於科學家來說,您也可以先認為,我這兒根據佛經整理出來的整套理論也只是一個物理模型,一個由一系列假設構成的理論體系。
我以前曾經寫過一篇哲學論文,叫做《真理是絕對的》,而我現在又贊同任何物理理論都是假設,都是臨時性的,這是否有所矛盾?對此我的回答是:NO!沒有矛盾。
我這兒關於真理的定義與亞里斯多德相同,即「真理就是符合事實的描述」。我在《真理是絕對的》一文中指出,任何一個判斷,或者符合事實,或者不符合,符合就是真理,不符合就不是,並不存在既符合又不符合的情況。唯一的「例外」僅僅是「不知道是不是符合事實」,但這不能成為否定真理絕對性的理由。
需不需要我舉出些絕對真理的例子?沒問題。請看下面幾句:
「世界上曾經存在過人。」
「如果1+1=2,那麼1+1=2。」
「你在過去的10年之內未曾把太陽永久毀滅過。」
那麼物理理論呢?物理理論,作為對事實的描述來看,它當然也是個判斷,只是它作為理論與一般的描述不同的是:它一般應該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以及人們所希望的未來永久適用性。你總不能說「我吃過飯了」,或者「那邊有條河」,「世界上曾經存在過人」是物理理論吧?那未來永久適用性,就只能在往後的時間裏不斷證偽了。也即是說,物理理論,就是上面「不知道是不是符合事實」的判斷。我不贊同「真理只能被證偽而永遠不能被證明」的說法,準確的說法只能是「被期望擁有未來永久適用性的科學理論只能被證偽而永遠不能被證明。」只有在這個意義上「真理相對性」的說法才能夠成立。
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絕大多數判斷都不像科學理論那樣無法分辯真偽,所以我仍然主張真理絕對性的說法。「真理相對性」的概念小而且缺乏意義,並且作為一個深層的哲學概念,容易成為歪曲事實、混淆視聽、粉飾醜惡的工具。因為反正真理是相對的嘛,那就不要去管是非善惡了!「真理相對性」的概念很容易被人這麼引用。看過本文的讀者以後可以用這句話來徹底否定「真理相對性」:「具有相對性的是科學理論,不是真理。真理是絕對的。」
關於「真理」和「科學理論」的概念分析到這兒,應該足夠清楚了吧。之所以在講正題之前要講這些,是因為我現在要講述的是宇宙的一系列根本屬性,涉及一系列新的、乃至不可思議的重要理念,那麼與讀者詳談什麼是科學理論的清晰概念,就成了我不得不先做的事情了。這大概也是霍金在《時間簡史》的開頭覺得自己有必要深刻講述什麼是科學理論的原因吧。
下面讓我們趕快進入正題:我們這個輝煌燦爛的宇宙世界!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