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生活
藥師佛與健康佛教
徐文明
18/07/2016 06:28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摘要】藥師佛為東方淨琉璃世界之教主,其所發十二大願,皆以解脫眾生現實的苦惱、尤其是各種病苦為根本,因此藥師佛為大醫王佛,是專門解決眾生在此岸世界所遇到的煩惱和疾苦等問題的佛,這與近世以來由太虛大師所提出並得到華人世界響應的「人生佛教」和「人間佛教」的思想是十分相應的。徐文明近年來提出「健康佛教」之說,認為健康是佛教的根本宗旨,解脫的根本就是從各種病苦中解脫出來,成佛就是成為最健康的人。提倡「健康佛教」必須與藥師信仰結合起來,藥師佛應當成為「健康佛教」的本尊。

【關鍵詞】藥師佛,大醫王,病苦,人生佛教,健康佛教。

藥師如來為消災去病、拔除眾苦的大醫王佛,是專門解決眾生所遇到的現實問題的佛,對於生活在婆娑世界、飽受眾苦的眾生來講,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因此弘揚藥師信仰、傳播藥師法門是建設人間淨土、建立和諧社會的關鍵。

佛教的根本目標是出離世間、解脫成佛,而出離世間,就是出離痛苦與煩惱;解脫成佛,就是脫離苦海與病痛,成為最健康、最快樂的人。

在眾生在現實社會中所遇到的種種苦難中,疾病之苦是最根本、最重要的。

生老病死是人直接感受到的痛苦,是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其中關鍵,則是疾病。表面看來,生死和衰老都是一種自然規律,都是必然的,其實它們都和疾病分不開,與人的健康狀況息息相關。一個健康的人,其出生就會比較順利,當然這也與其父母特別是母親的健康狀況有很大關係;一個健康的人,就會安然地走到生命的盡頭,壽終正寢,無疾而終,沒有痛苦地和這個世界告別;一個健康的人,就會延緩衰老的過程,青春常駐,鶴髮童顏,永遠年輕。只要減少疾病,保持健康,就會有一個高質量、高品位、高價值的平安、順利、幸福、長久的人生過程。因此疾病的問題解決了,人能保持身體健康,就能減少生死與衰老之苦,極大地提高生活的質量,是以在現實的人生中,健康問題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問題。〔1

人生眾苦之中,病苦最為根本。生死是否安然、衰老是快是慢,都與疾病相關。同時,病苦還是生老病死中唯一可以調控的方面。生死作為生命的兩個端點是不可避免的,沒有生就不會有生命,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終,衰老作為從生到死的過程同樣是不可避免的,沒有不死的生命,也沒有永遠保持青春的生命。生、老、死是生命的共性,所有生命都無法擺脫,然而,有病還是沒病,小病還是大病,生命之間則有很大的差別。有的一生健康,壽達百歲;有的先天不幸,生即夭折。即使壽命相同,生活質量也差異極大,有的身體健康,快樂無憂地度過此生;有的百病纏身,痛苦悲慘地煎熬一世。

為了獲得健康,免除疾病,當一心專念藥師如來,因為藥師如來是專門救治眾生病苦的佛。

據《佛說藥師如來本願經》卷一:

第六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眾生,其身下劣,諸根不具,醜陋頑愚,聾盲跛躄,身攣背傴,白癩癲狂,若復有餘種種身病,聞我名已,一切皆得,諸根具足,身份成滿。

第七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眾生,諸患逼切,無護無依,無有住處,遠離一切資生醫藥,又無親屬,貧窮可愍,此人若得聞我名號,眾患悉除,無諸痛惱,乃至究竟無上菩提。〔2

第六大願主要是救度根缺殘疾眾生之苦。眾生身體下劣,六根不具。醜陋說明身根下劣,形象不美;頑愚表明意根下劣,頭腦愚笨。聾盲等表明眼耳鼻舌身等五根不具或有毛病,癲狂則言精神疾病。

據《藥師經疏》卷一:

第六願者,此明外化盲聾眾生。盲者先世重罪,若破眾生眼,若出眾生眼,若破正見眼,故盲。盜塔中珠火燈明亦盲。聾者,何因緣故聾?答曰:師文(當作「父」)教訓,不受不行,而返嗔恚,故聾。複次截眾生耳,破眾生耳,若盜佛塔僧塔中物及揵推(當作「椎」)鈴,故得聾。啞者,先世截他舌或塞其口,或與惡藥令不能語,或聞師教父母語而不用言道非,故啞。狂者,破他坐禪人,破坐禪人含(當作「舍」)。如婆羅門失稻田,其婦復死,實時狂教,裸形而走。又如翅舍伽憍曇比丘尼,本白衣時七子皆死,大憂愁故,失心狂發裸者。問曰:先言狂者得正,今言裸者得衣。除狂云何更有裸?答曰:狂有二種。一者人皆知狂,二者惡邪故自裸,人不知狂。〔3〕如此眾生今生種種疾病皆與前世業力有關。盲者是因為先世曾經壞他人之眼或者正見眼,以及盜取塔中寶珠燈火,使人不得照明,故盲。聾者是由於不聽受師長父母教訓,而且為之生起嗔怒之心,因此耳聾。另外割截破壞眾生之耳,盜取佛塔中揵椎鈴鐸,都會導致耳聾。啞者是由於截他之舌或塞其口,或以毒藥令人失語,或聞師長父母之語而不用言導非歸正,故啞。瘋狂是由於破壞打擾坐禪人修行或者破壞坐禪人的庵居房舍,壞人定功,擾他清修,故得此疾。作疏者還特意將瘋狂和裸形聯繫在一起,因為患有瘋狂之疾者往往神智不清,不知羞恥,故裸體狂奔,亦有裸形外道心性顛倒,夏則火炙,冬則入水,以灰涂身,裸形無恥,並且以此為修行,這種人也有狂疾。

又據《藥師經疏》卷一:

病有二:一者內病,五藏不調,結臥宿疹;二者外病,奔者逸馬,推押墮落,兵刃刀杖,種種諸病。亦有先業病者。問曰:以何因緣得病?答曰:先世好行鞭杖,考掠系,種種惱故,今世得病。現世病,不知將身,飲食不節,臥起無常,以是事故,得種種病。如是有四百四病。以佛神力故令病者得愈,形殘者得具足。云何名形殘?若有人先世破他身,截其頭,截手足,或破佛像及父母像故,形殘不具足,蒙佛大恩,皆得具足。〔4

病有內病外病,先業病與現世病。內病指體內五藏不調,病於內發;外病指受到刀杖跌打等外傷。從病因上講,有先業病,有現世病。先業病即先世造業所致,如前世以酷刑虐待眾生,施以鞭杖,加以拷掠,捆綁幽閉,殘害無已,以此惡業,故今世得病。現世病,指現世此生不知將養身體,飲食不節,睡眠失時,生活習慣不好,因此得種種病。人身由四大構成,四大每一有百一病,故合有四百四病,這是所有疾病的總稱。除了疾病,還有形殘,形殘即身患殘疾,諸根不具,這是由於先世割截他身、斷人手足,或者破壞佛像及父母尊長之像,前世害他形殘,今生故自形殘。

同理,腿腳跛躄,不便於行,身體傴僂,彎腰駝背,都是由於先世曾經折磨眾生,致他損足折背,故有此報。所謂白癩,是指頭面皮膚病,得了這種惡疾,不得出家,若譭謗佛經及受持佛經者,破壞佛像等,皆感此報。

雖然眾生前世今生造諸惡業,現受罪報,然一聞藥師佛名,以佛威德之力,諸病皆除,形殘具足,可見佛之慈悲法力。

第七大願主要是救度貧窮無依、無有醫藥的患病眾生,此等眾生內受諸患,外無資財,無醫無藥,又無親戚,無依無靠,甚至連住處都沒有,眾生受此諸苦,亟待救助,故藥師如來以本願力,予以超拔。

貧窮是由於先世佈施不夠,故無福德,若不修福,即使成道,也要身受窮苦。

據《藥師經疏》卷一:

昔有兄弟二人出家求道,一人持戒、誦經、坐禪,一人廣求檀越、修諸福業。至釋迦牟尼佛出世,一人生長者家,一人作大白象,力能破賊。長者出家學道,得六神通阿羅漢,而以薄福乞食難得。他日持缽城乞食,遍不能得,到白象廄,見王供象,種種豐足。語此象言:「我之與汝,俱是有罪逼(當作『福』)。」象即感結,三日不食。守像人怖,求覓道人,見而問言:「汝作何術,令王白象病不能食?」答曰:「此像是我先身時弟,共於迦葉佛時出家求道。我但持戒誦經坐禪,不行佈施。弟但廣求檀越,作諸福業佈施,不持戒不學問,以其不持戒誦經坐禪故,今作此象;大修佈施故,飲食備具,種種豐足。我但行道不修佈施故,今雖得道,乞食不能得。以是事故,因緣不同。」〔5

如此福德智慧,不可相代,二具圓滿,方可成就。修行可以得道,但因薄福,雖證道果,具足智慧,而乞食不得,謀身乏術。佈施修福可得福報,但因無智,故未免輪迴,轉生惡道,受畜生身,雖受供養,生活富足,卻難以出離。

眾生貧窮富足,少福多福,緣於前世業力。

據《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卷一: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少資生報。一者自行偷盜。二者勸他偷盜。三者讚歎偷盜。四者見盜歡喜。五者於父母所,減撤生業。六者於賢聖所,侵奪資財。七者見他得利,心不歡喜。八者障他得利,為作留難。九者見他行施,無隨喜心。十者見世饑饉,心不憐愍,而生歡喜。以是十業,得少資生報。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多資生報。一者自離偷盜。二者勸他不盜。三者讚歎不盜。四者見他不盜,心生歡喜。五者於父母所,供奉生業。六者於諸賢聖,給施所須。七者見他得利,心生歡喜。八者見求利者,方便佐助。九者見樂施者,心生忻悅。十者見世饑饉,心生憐愍。以是十業,得多資生報。〔6

如此不事偷盜,廣行佈施,愛人憐人,利人助人,孝敬父母,奉事賢聖,自己才有可能富足,否則只會窮困。

同理,健康與否也與所行有關。

據《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卷一: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多病報。一者好喜打拍一切眾生。二者勸他令打。三者讚歎打法。四者見打歡喜。五者惱亂父母,令心憂惱。六者惱亂賢聖。七者見怨病苦,心大歡喜。八者見怨病癒,心生不樂。九者於怨病所,與非治藥。十者宿食未消,而復更食。以是十業,得多病報。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少病報。一者不喜打拍一切眾生。二者勸他不打。三者贊不打法。四者見不打者,心生歡喜。五者供養父母及諸病人。六者見賢聖病,瞻視供養。七者見怨病癒,心生歡喜。八者見病苦者,施與良藥,亦勸他施。九者於病苦眾生,起慈愍心。十者於諸飲食,能自節量。以是十業,得少病報。〔7

如此動用暴力,打害眾生,或者鼓吹讚歎暴力;惱亂父母賢聖,於其病時,不加看護;對於怨家生起嗔心,不懷慈憫,見病便喜,見愈即惱,不與良藥;對於自己的飲食不知節制,貪食過量。這些種種惡念邪行都是致病的苦因。與此相反,如果反對暴力,自己不喜歡動武,也力勸他人減少武力鬥爭,讚歎鼓勵熱愛和平的人,對於一切有病的人都能生起憐憫之心,並且盡一切力量進行幫助,施以醫藥,對於自己的食慾有很強的控制力,能夠少欲知足,這樣就會得到疾病減少、身體健康的善報。

藥師如來對於母親更多了一分關懷。

據《佛說藥師如來本願經》卷一:

或有女人臨當產時,受於極苦,若能稱名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者,速得解脫,所生之子身份具足,形色端正,見者歡喜,利根聰明,安隱少病,無有非人奪其魂魄。〔8

臨產的孕婦不僅自身極受痛苦,還要面臨所生之子是否健康平安的大問題,身心壓力極大,故特別需要關懷救護。此時只要稱念供養藥師如來,便能身不受苦,母子平安,而且所生之子健康端正,不受非人侵擾。

供養藥師如來還能延命長壽,遠離重病,死而復生。

據《佛說藥師如來本願經》卷一:

爾時,眾中有菩薩摩訶薩,名曰救脫,即從座起,偏露一髆,右膝著地,向婆伽婆合掌曲躬,白言:「大德世尊!於未來世,當有眾生,身嬰重病,長患羸瘦,不食飢渴,喉唇乾燥,死相現前,目無所見。父母親眷,朋友知識,啼泣圍繞。其人屍形臥在本處,閻摩使人引其神識,置於閻摩法王之前。此人背後有同生神,隨其所作,若罪若福,一切皆書,盡持授與閻摩法王。時閻摩法王推問其人,算計所作,隨善隨惡而處分之。若能為此病人歸依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如法供養,即得還復。此人神識得回還時,如從夢覺,皆自憶知,或經七日、或二十一日、或三十五日、或四十九日,神識還已,具憶所有善惡業報,由自證故,乃至失命,不造惡業。是故信心善男子、善女人,應當供養藥師如來。〔9

每人背後都有一個同生神,專門記錄其善惡行事,待其生命將盡、死相現前時,同生神就會將其記錄交給閻摩王,由閻摩王審問,依其所行善惡業行進行處分。此時若能為其皈依供養藥師如來,就能使身患重病、垂死之人得延壽命,令其魂魄神識復還人世,而且其後能夠回憶由同生神所述的一生善惡業報,因此終生不造惡業。

藥師如來能令眾生遠離疾病,是眾生身體健康的保護神,是故應當恭敬供養,將其奉為健康佛教的本尊。弘揚藥師法門,強調佛教與眾生身心健康的關係,對於進一步擴大佛教的影響,特別是突出佛教作為普世宗教的特點,使所有眾生都能信受奉行,具有重大意義。通過宣傳健康佛教,突出佛教離疾病苦、得健康樂的價值,對於教化和救度有病眾生,提高全民健康程度,也有很大的積極作用。總之,通過弘揚藥師法門,信仰藥師佛,將佛教與健康緊密結合起來,使眾生學到佛教的健康理念,奉行佛教的生活方式,改變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有效提高生活質量。堅持以戒定慧三學來對治貪嗔痴三毒,以戒律來扼制人的貪慾和不合理要求,就能獲得身體健康;以禪定去除人的不良情緒,使人心性平和,就能使獲得心理健康;以智慧以去除人的分別計較,破除妄念邪念,就能夠發現真理,認識實相,覺悟成道,獲得思想健康。依靠佛教的理念和修行方法,就能夠使眾生獲得全面健康與整體健康,也使整個世界變得和諧安定。

【參考文獻】

1〕《人生佛教與健康人生》,載《佛教與現代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1

2〕大正藏14冊,401頁下。

3〕大正藏85冊,309頁中下。

4〕大正藏85冊,310頁上。

5〕大正藏85冊,309頁下、310頁上。

6〕大正藏1冊,892頁下。

7〕大正藏1冊,892頁上。

8〕大正藏14冊,403頁中。

9〕大正藏14冊,403頁下。

 

來源:www.bgvpr.org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