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生活
用好你的富緣:活佛的人生財富課
嘎瑪仁波切
28/11/2016 06:59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推薦語

活佛開示:珍重你和財富的緣分

  積極擁有,做富的積聚;汲汲奉獻,做富的擴大

  心存感恩,共生共用,不盡財富滾滾來

  活佛教你珍重與財富的緣分,修財神修好財富的通道,做駕馭無盡財富的智者

內容簡介

什麼是人們該追求的真正財富?如何營造自己的財富場?財富與人的關系是很神奇的。修好財富的通道,胸襟越大,收獲越廣。當一個人真正理解了財富內涵,懂得分享與回饋,如此尊重財富,財富會越來越多。福報,一直播種下去才會一直擁有。而當既能擁有財富還能給別人也帶來快樂的時候,生命也就更有價值。

  嘎瑪仁波切告訴我們:智慧者駕馭財富,愚昧者被財富駕馭。擁有正確的財富觀,珍視生命,擁有信仰,淨化心靈,才能實現福德兼備、智慧通達的完美人生,生活才會越來越快樂,社會才能越來越和諧。

目錄

序擁有財富,享有快樂

  第一章取財之道001

  如何得到自己想要的財富,人人各有辦法。如果有一個好心態,財富就會主動來找你。

  財富要從心頭來002

  讓財富主動找上門005

  君子愛財,取用有道008

  謹防不義之財011

  貧富之間,相互善待尊重014

  第二章人生怎麼稱得上富足019

  人到底如何才能稱之為?應該是我們願意把自己的金錢、知識和社會經驗跟人分享,願意真心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感恩,不貪婪,就是心靈富貴的表現。

  有錢非富貴020

  為富豈能不仁023

  財富食物鏈025

  螞蟻邏輯027

  馬爾康最牛乞丐029

  金條買不到糌粑粥030

  第三章這世上的名和利033

  當我們真誠地去為別人付出,名自然就會來了。這不是為名而動,是為人而動。為了名聲做廣告,而廣告的內容和實際不相符,就會引來一大堆罵名。

  名聲就是財富034

  真名與作秀037

  名至實歸040

  利隨名往043

  守住名利靠智慧047

  冷靜應對名利無常048

  對沒來到的事不要想太多051

  幸福的心態053

  第四章物欲橫流下,心靈須環保057

  我們擁有財富,非常需要內心的環保,這要從控制自己的貪婪做起。人們的貪婪和憎恨心讓世界上很多地方不平靜,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變得冷漠。

  心是真正的家園058

  佛法是淨化心靈的甘露060

  換種思路看貧富065

  佛菩薩會收你的賄賂069

  播種福報需要宗教心074

  一場毒雨077

  第五章經營財富場079

  世界上的財富在我們手中時就像抓了一把沙,你把它抓得越牢,它漏得就越快。

  種來的福報080

  自他交換,彼此有空間082

  美好的隨喜086

  保護我們的外界環境088

  禍從身邊起090

  呵護財富096

  擁財妙法099

  慈悲帶來好運102

  願力產生奇跡105

  第六章愛海無邊109

  愛的爆發力是強烈的,愛的力量可以戰勝所有困難挫折。愛,不用任何暴力,卻可以把人都調得服服帖帖。

  從善心中發出的愛110施愛法則112慢慢長大的愛113賞罰分明的真愛116克制自己,釋放愛心119讓愛長久之法121愛的爆發力127慈悲是愛的最高境界129

  第七章好話值千金133

  語言有分量也是一種福報。同樣的話,看什麼樣的人說——有人講過幾萬遍給你聽了,你都不在乎;當對這個人有尊敬感,他的一句話,就深入你心裏了。

  語言的重量134

  總統套房的空調壞了138

  不要說負面的話142

  真誠溝通是重要的財富源頭144

  第八章財富的終極要義是珍惜此生147

  生命是最貴重的財富,它一定是主導者,它是王,其他外在的名聞利養只不過是它的附屬品,為它的存在而存在,為了它的存在而被需要。

  生命是人最貴重的財富148

  生命的長度152

  福德與智慧是人生的資糧154

  生命的價值來自別人的尊重157

  人生成功的重要細節160

  四十歲,人生中轉站162

  天上掉的餡餅好吃嗎165

  慈悲喜舍,准備受苦169

  人活著要的是什麼173

  第九章生命與生財177

  自我執著的身體空了,叫做人無我。外在環境、物體,到最後也不可能是真實存在,這叫法無我。有這樣的心態,人生好過很多。

  佛陀的生命苦行178遠離浮華181引渡欲望183

  第十章佛教修財神187

  財神不可能給你創造財富啊,誠心修財神,財神對我們最大的幫助只是能疏通管道,財富如何通過管道來到我們身邊,還要看自己的播種狀況。

  揭開財神的神秘面紗188

  財神是個管道工190

  胸襟越大,事業就越大192

  修好自己的財富通道197

  修財神的老和尚198

  信仰創造奇跡201

  第十一章因緣和合,如夢生命205

  我們夢到很多,非常壯觀,然而等我們醒來,夢境消失,夢中一切便不在了。做夢的因緣組合起來了,讓我們感覺很真實。但當緣分消失,因緣和合的力量就解散了,沒了……

  因緣具足的力量206

  用智慧應對因緣208

  如夢如幻地看待生命210

  如夢的空性216

  附錄嘎瑪仁波切關於財富的親身體驗221

  在我看來,擁有財富不是一件壞事,能擁有絕對是好事。而當我們能夠施捨出去,看到了自己的價值,我們的歡喜是不一樣的。

  不能視財富如糞土222

  七千美金買活佛的兩小時226

  從石頭縫裏種出的財富228

  財神包換來的電線杆230

  面對財富的態度232

  仗義疏財的阿爸238

  珍貴法衣不見了239

  您需要幫助嗎240

  為什麼要蓋輝煌寺廟241

序:擁有財富,享有快樂

 財富是什麼?我們如何獲取?如何使用?

  一般講到財富,人們自然而然會想到房子、車子、存款等物質上的東西,實際上並非如此。財富應該有兩層含義,人應該擁有物質層面的福德財富和精神層面的智慧財富。

  而一個人如果連最寶貴的生命都不存在,想擁有其他財富就是空話。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能長壽,這是財富的基礎。這還不夠,還要有健康的心靈。一個人如果心靈不健全,帶著充滿瑕疵的情緒生活,是不會富足的。又或者靈魂變成了物質的奴隸,被物質駕馭,那我們本身跟機器就沒有什麼差別了。要知道,物質是為我們的心靈服務的,心靈不應該讓物質駕馭,否則人的生命就不會富足充盈,就不會有暇滿人生。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會通過信仰來淨化自己心靈,理順和改變內心缺陷。

  學會理智地面對人生,感性地運用情商,圓融周圍的人際關系,才能讓我們的身心更健康。只有擁有了崇高的信仰、純淨的心靈和健康的身體這三樣最珍貴的財富,我們才有資格去想如何讓自己擁有錢財、權力、名聲以及良好的人際關系等等。

  所有的物質財富都是為了讓我們的靈魂更自由、更快樂地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一個人能理順自己的情緒,就是支配好了

  他的重要財富,身心就會越來越健康快樂。而當既能擁有財富

  還能給別人也帶來快樂的時候,生命也就更有價值。

第一章:取財之道

如何得到自己想要的財富,人人各有辦法。如果有一個好心態,財富就會主動來找你。

 

財富要從心頭來

所謂財富,簡單來講就是一個人要擁有衣食住行等保障正常生存的物質和心靈的自由自在。其中又以健康的心為重點,它左右著人的物質條件,還左右著人們的行為。財富還包括一個人言語的重量、名和利等。這些方面總括起來,就是佛教所說的資糧。佛經裏說萬法唯心造,人類思想的創造力非常強大,把思想的力量綜合統一起來,能夠創造出許多事物。這種說法同樣也適用於財富的獲取。

  我生在一個偏遠山區,但我從小有宏大的願望,就是把我們的寺廟做大,把佛學院修好。這在當時來講是天方夜譚,連自己的衣服都破破爛爛補不起,聽到師兄們對我的諷刺:先把你的破衣服補一補、換一換吧,不要去講造大佛、蓋大廟、建大講經堂了!而有了這樣的願力,加上我對佛菩薩的虔誠心,

  所以得到了它的加持力。這種加持力並不是不勞而獲,我所付出的努力是一般人的很多倍,而它只是給了我很大的信心。拜財神是同樣的道理,看起來是圖騰崇拜,事實上要讓你從心裏頭來,從心中產生願力與信心,不斷鼓勵自己前行。我自己也在修佛法,給弟子們傳佛法,就是給人以信心,就像我們從小長大是需要被鼓勵的。如果沒有願力,面前沒有一個目標,沒有人鼓勵,真的很難有所成就。

  如何得到自己想要的財富,人人各有辦法,最主要的就是:你自身的價值和福報是否能和你得到的財富對等;如何才能提升自己的價值和福報;你有財富,是否知足。財富對每個人的確很重要,但當你的溫飽解決了,你日常的開銷解決了以後,你如何支配自己的財富?你是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還是要像其他動物一樣囤積?這需要思考。窮人也是這樣,當你得到富人的幫助,你認為理所當然,還是應該懷有感恩的心?當然是需要升起感恩的心。但有的人不懂得感恩,甚至就因為很多人的施捨養了一批懶人,很多人就靠別人施捨當寄生蟲。

  腦力勞動者也好,體力勞動者也好,付出的都是有價值的。而別人對你的任何付出,精神層面的也好,物質層面的也好,你要懂得感恩,要想方設法,與其等待別人給食物,還不如學會種地。所以,值得施捨的人是拿到後知道珍惜,然後以此來創造自己的財富,下一次就無須等待施捨了,除非他是真的無能力——社會上真的有這樣的人是真正的弱勢。正常人如果他永遠靠等待,是不值得施捨的,佛教裏認為這種人是最貪婪的,因為他永遠只想索取,從來不想去付出。所以,我們要施捨給值得施捨的人,照顧那些值得照顧的人。

  真要改變一個人,實際上是要改變他的大腦,改變他的思想。改變思想必須從文化層面做起。人需要有智慧,這個智慧不是說單純的教書識字;教書識字當然重要,最重要的還是從他本身道德修養做起。一般傳統上有宗教信仰的地方,這一點都是很好的,人們懂得感恩,懂得一切來之不易,懂得施者比受者是有福報的。等待施捨的人,他知道自己沒有福報,創造福報必須通過另外方法去得到,他也許可以通過體力勞動,通過別人對其感恩的心態,去傳播他感恩的心。這些也是教育,不像我們學習識字那麼簡單,還涉及了方方面面的傳統道德觀念的薰陶。

  從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在三十多年裏出現了很多先富起來的人。據有關權威機構統計,到2009年中國的頂尖消費群體中,資產在一億元人民幣以上的有五萬人左右,資產在一千萬元人民幣以上的有八十萬人。這個群體如何去支配和享受自己的財富,就成了一個難題,非常值得關注和思考。

讓財富主動找上門

 如果有一個好心態,財富就會主動來找你。這個心態怎麼來的?是要通過道德和文化的培養。人對財富的不滿足也沒有什麼錯,前提是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去分配這種用不滿足的心得來的財富。有些人的不滿足表現為不願意去做下一次播種,比如農民,有的人豐收後不願意再去種地,然後吃老本,兩年吃完了,就變成窮人了;有的人豐收後願意繼續播種,種得多,種得好,他就會年年吃不完。所以,勤勞本身就是另外一種不滿足,是非常高尚的不滿足。像我們這些宗教人士就是高尚的不滿足,到處去傳教,每天都在忙,不論誰來聽,我都要給人講,不停地寫書,不停地錄音,不停地講課,然後去做慈善,永遠沒有滿足,一直努力在做。佛教裏高尚的不滿足是積極的。不高尚的不滿足,就是貪婪。得到以後,有的人自己捨不得吃,有的自己捨得吃而不願意施捨給別人,可人的生命才多久,一輩子能吃完你那不滿足所得來的東西嗎?大部分還是要留給後人的,所以你再怎麼不滿足,最後還是要留下。它不是你的,只是你的心態導致你有這樣的想法而已。

  還有資本的積累。很多人簡單地把資本的累積當成是創造某一種事業的必要基礎。實際上依照佛教的觀點,這個積累就是累積福報。它是方方面面的。一個人從生下來開始,甚至從娘胎開始,所受的教育、付出的辛勞、遇到的挫折困難,乃至接觸社會的方方面面,都是在累積財富。特別是遇到困難挫折,實際上都是在為將來成功累積資本,就像我講經講課,是花了十幾年的苦修,深思熟慮,實踐修證,才有辦法告訴別人。假設沒有這麼多的好經驗,我談的話就是空談。實踐出真知,說的只是理論,行不行得通要幹了才知道,累積經驗很重要。

  我們定下了一個目標,可能就會想這個路子怎麼去走,財神爺給我們修好管道了,那接下來我們就有了財富,以後你怎麼管理,老百姓常說的一個詞叫精打細算。精打細算要看怎麼算。比如一個人需要做心髒手術,費用兩萬塊,我們付得起這筆錢,那是我們能算計的嗎?算不了,你怎麼精打細算,人家開這個價?牽涉生死關頭,沒辦法去精打細算。即便價格根本不合理,你明知道他在敲詐,你怎麼算?有時候很無奈。我親身經歷過這麼一件事:一個老人得了癌症,七十六歲了,明知道他活不了多久,癌細胞已經擴散,現在他要做手術,生命可能會延長一段時間,但不會很久;如果不做這個手術,就眼睜睜看著,他會更痛苦,被折磨死。當時說為老人做手術要花費接近九萬塊,如果這個時候我精打細算,平均一個老人一個月花五百塊,那我可以養好多老人,那樣我可能就沒有辦法給他做手術了。但是,那時候沒有人這樣去算,哪怕他能多活一段時間,我們手上有這筆錢,就應該去做。最後還是付了這筆錢給他做手術,手術完了後兩個月他就死了。有人會說這個手術不該做,反正兩個月後他也死了,不如把錢省下來去做別的事。而當你面臨這個事情,實際上沒有辦法取捨。生命永遠比錢更重要。

  又如蓋廟,可以精打細算:一塊石頭你買下來,讓別人搬過來,是一百五十元,如果自己去搬,可能就是七十元,於是一想,算了,自己去搬了。還有用磚,去買個磚大概六七元一塊,自己做成本就三元,一半的價錢,所以寺廟的用磚全部是我們自己來做。整個造價讓工人去做大概是兩百萬,自己做可能只需一百萬,剩下的錢我們可以做更多的事情,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精打細算。又比如,喇嘛的生活稍微簡單一點,生活費裏減一部分,省出的錢可以讓好幾個學生去讀書。精打細算本身是一種美德,但不能太理性,也不能太感性,不同的情況下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對待。

謹防不義之財

如果財富的來路不如法,就會自食其果。每年權威機構會排出富豪榜,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個現象:今年這幾個人上榜了,第二年一些人的名字不見了,換了另外一些人上去了。榜單上的人為什麼不見了呢?這些人上榜是因為他們積聚了大量的財富,而下榜是因為他們獲取財富的方法出了問題,在過程當中有違法行為,如欺詐、偷漏稅等。當這些人站在耀眼的高處,大家就想弄明白他的財富是從哪兒來的。當發現他的財富來路不明時,這個人就會破產,或是淪為階下囚。在我認識的人當中,從富豪變成階下囚的有不少。這是他們在獲取財富的過程中不擇手段不考慮後果造成的。

  在宗教信仰比較濃厚的地方,獲取財富的方法相對積極正面。有一點是肯定的,他首先想到的是老實做事,其次才是自己有多少利潤。

  我有個美國朋友,他富起來的過程就非常特別。他身高一米八六,有個毛病,經常腰酸背痛,要請人按摩緩解。在美國找按摩師按摩的價格非常昂貴,他無法承受,於是就找了塊木頭,雕刻成馬鞍形狀,然後自己站好,後背靠在木塊上摩擦,起到和找按摩師按摩類似的效果。後來有人提醒他,可以把這個馬鞍形木塊做成活動的,這樣人坐著不動就可以享受按摩了。就這樣,他發明瞭簡便易用的按摩器。他享受到了按摩器帶來的方便,緩解了腰酸背痛的毛病,就覺得應該讓更多的人受益。他那時候根本沒有想到要拿這個當商品賣,只是送給了養老院的老人用。老人們用了以後,效果很好,於是就有很多人來問哪兒有賣的。問到我朋友那兒,他一看需求量這麼大,於是就把按摩器做了簡單的改造,在表面貼了一塊人造皮革,開始在美國大規模生產。就是因為這麼一個簡單的利己又利他的起心動念,他成了富豪。

  所以,世上很多變得富有的人,一開始的想法都非常正。而周圍很多因富裕而成為階下囚的人,一開始的想法就不是很正面,甚至還有點缺德,比如做棉被用的是工業上的廢品棉花,生產嬰兒奶粉是加了有毒三聚氰胺的。其實就是為了一點利益,害人害己,這些人也得到了應有的報應。

  我在國外時曾經見過一座房屋倒塌,壓死了很多人,這房子是個華人蓋的。蓋房子時,他在房子的隔牆裏連磚都沒有放,放的是鐵皮做的沙拉油桶,又塞了些水泥塊之類的東西。蓋房子時就已經有人看到了,問他,他回答說放鐵桶是最好的環保,是廢物利用。後來房屋倒塌,所謂的環保鐵桶根本撐不起任何重量。類似這樣的事很多,像什麼黑心餅幹、黑心豆腐、甲醛超標的木板等,都是有人為了有所得而偷工減料的結果。

  中國是世界成衣產量最大的國家,衣服成本已經很低,都買得起,然而還有人缺德,從西方收購洋垃圾服裝,拿到國內賣。有一次我到廣東汕頭,看到一輛十幾米長的大卡車在路上翻車了。我們下來看,車翻了,人沒事。車上全都是羽絨服、褲子等亂七八糟的,一捆一捆地堆放在那兒。我就問:你們這些舊衣服都是收購來做慈善的嗎?他們說不是,是從國外進口的。我又問進口這些幹什麼。他們說,處理處理就可以銷出去了,很好賣。後來我在電視裏也經常看到這樣的消息。

  以前古人講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現在很多人用很缺德的方式攫取財富,都是會有報應的。這種報應不需要等到死之後才審判,老百姓都會看到的。所有人的詛咒,加上他攫取財富的這種惡念惡意實施出來,很快就會有顯現。如果不及時糾正和改變,這種人不可能在這個社會好好地生存下去。

貧富之間,相互善待尊重

 為什麼人在對待財富時會出現那麼多的問題?說到底還是沒有正面的信仰。

  如果有好的信仰,就不會有那些缺德事發生,做了黑心事的人就會良心發現。奶粉裏摻有毒的東西,對孩子身體不好,讓人家穿垃圾衣服,超標的細菌會給身體帶來傷害,他本人也會受到報應。

  也是因為缺乏信仰,我們中間很多人用更缺德的方式對待別人。看到人家富有,就去偷盜、打劫、綁票,用這些方式讓自己成為富豪。

  如果一個地方失去信仰,就好像整個大街上走的都是魔鬼,你不知道魔鬼會用什麼方式去傷人,而即使看到有人正在被傷害,周圍的人依然麻木不仁。

  可能有人會說,對這些人我們只能用法律來約束。當然,法律一定會懲罰他;但如果什麼事情都需要法律,那已經是整個社會的道德水準到了最後底線。

  作為人類,還是應該有起碼的智商和道德水準,即使幫不了別人,也不要去傷害別人,更不應該用滅絕人性的方式去對待別人。很多煤老闆為了攫取財富,不顧礦工安危,讓工人們在惡劣環境中工作,結果礦難事故不斷,死傷好多。在廣東一帶,很多人以處理洋垃圾和有汙染的電器為生,有的得了癌症。這些人為了生活,不惜傷害自己的身體。缺德的老闆不會告訴他們,這到底對身體有多大的傷害。

  所以,如果有人有能力帶動大家致富,首先應想到:最貴重的是人的生命。在給人提供工作機會時,先要想到的是他的健康。

  現在很多富人,因為沒有信仰,完全沒有道德約束,只要他認為法律還沒有懲罰到他,就我行我素;或者詐騙或者偷稅漏稅,只要能夠讓財富增長,他就有可能去做。很多呼風喚雨的大老闆,自以為是牛人,不懂得珍惜別人,不懂得珍惜國家給他的這種好機緣,辜負了別人對他們的信任,浪費了社會資源,自食苦果。

  財富和權力容易使人膨脹,有智慧的人會控制管理自己的心,沉靜下來。人要懂得惜福。一個社會能夠太平不容易。當社會太平,我們擁有這麼好的生存機會,要懂得珍惜。做老闆的要珍惜員工,反過來,對經濟上比較弱的人而言,如果有人給了我們改善生活的機會,我們也要感恩。

  擁有財富的人應該自重,為社會發揮更大的價值;而經濟能力有限的人,也應該珍惜尊重那些為社會創造更大價值的人。

  現在大家都喜歡八卦那些富人、演藝圈的人,關注他們的一切消息。全民喜歡八卦,而不是正面去看名人對社會貢獻了多少。比如一個企業家,他的企業給國家稅收多少,養了多少工人,對社會做了多少奉獻,你報道了也少有人關心。每次遇到災難,很多名人沖在前面,呼籲大家捐物捐款,他們做這些事情,大家認為是理所應當的,好像他們當名人是我們給的榮耀,而不是他們通過努力得到的。所以,他們做正面的事,大家認為理所當然;一旦有負面的,我們就百倍放大,議論紛紛。對他們到了刻薄的程度,實際上也是不應該的。比如有人只能捐出一塊錢,人家就能拿出那麼多,只要有這顆心,多少都一樣,但是有些人會不平衡,這是不對的。

  所以,我們從正面調整自己的心態就非常重要。人性本來就是這樣。你可能喜歡關注他們的八卦、私生活,其實應該多關注他們對社會的奉獻等一些正面的東西,他們做這些事情對社會帶來各方面的正面效應。也許他們有時真的是有目的地做一些事,但又有什麼錯呢?難道他們一做慈善事業,就說他們是為了打知名度搞宣傳?當我們用肯定的方式、感恩的心態去看待,結論就不一樣了。也許你就是受幫助的人中的一個。你了他們多少,實際上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他們,而他們我們的可能是全部。比如鄧麗君,幾十年間唱的歌影響多少代的人,到了現在有機構評選近代對中國人影響最大的女性,她還以80%多的投票率占在第一位。多少見過或沒有見過她的人都對她心存記憶,這就是她留給世間的珍貴東西。

  應該對能帶給人真善美、各種心理幫助或物質幫助的人採取正面的態度,善待這種對社會有比較大能量的人。

  目前很多富有的人成立了慈善基金會,願意為社會回饋自己的財富,這樣很好。台灣有一位女法師,叫證嚴,在這方面做得很好。通過她個人的影響力,帶動成百上千的人在全世界無私做奉獻。她不分地區,不分宗教,不分膚色,哪裏有災難,她在哪裏出現。特裏莎修女是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在全世界人心目中是個偉大的女性,她幫助了很多印度貧民窟的窮人,但只是幫助和她相同信仰的人,與證嚴法師相比就有她的局限性。我曾經聽說過這樣一件事情:台灣南部風災後,很多原住民搬下山,慈濟不但幫他們蓋房子,還幫他們蓋教堂,蓋得非常漂亮,而這些受災的人卻說那上面是佛教團體的標志,不願意住進去。證嚴法師理解他們的宗教信仰,就把慈濟功德會蓋的房子所有寫慈濟的標記全部去掉。

  佛教徒的胸懷是最寬廣的。無論是哪個種族、何種信仰,只要你是一個生命,他遇到了,就會用最大的能力去幫助。

  我從來不要求人一定要選擇什麼宗教,我會把宗教的共同和不同的地方告訴他們。佛教有雄心,實際上在佛教裏不是找愛,是找慈悲。愛的範圍是很小的,最多就是愛自己喜歡的人。單純的愛是很狹隘的,佛教裏說慈悲是需要智慧的,慈悲是要去愛你不愛的人,對所有的人、一切眾生一視同仁。相比慈悲,愛是有限的。

  沒有智慧,慈悲不了。如果我們沒有慈悲,只是有愛,我們怎麼對不喜歡的人慈悲?怎麼付出愛?他跟我們完全不同,有不同的宗教信仰,與我們的行為准則、喜好等完全不一樣,我們怎麼去愛?慈悲是沒有任何選擇的。佛教裏的那種大慈悲是用無私的智慧同理心去思維,不管你喜歡的人、不喜歡的人、跟你共同信仰的人、跟你非共同信仰的人,我們都要一視同仁,尊重他們每個人的生命。生命是平等的,生命平等不代表他的福報平等。有人是富人,有人是窮人,有人是高智商,有人智商稍低,但每個人生命的價值是平等的。愛是可以選擇,慈悲是沒有選擇的。

  我們有智慧才能無私,只有無私才能做到慈悲。如果有私心,只能做到愛,有愛,只能做到對自己認同的主義的信仰,愛是有限的。

第二章:人生怎麼稱得上富足

 人到底如何才能稱之為『貴』呢?應該是我們願意把自己的金錢、知識和社會經驗跟人分享,願意真心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感恩,不貪婪,就是心靈富貴的表現。

 

為富豈能不仁

很多事情要分兩方面來談。我們中國人最大的一個毛病就是,總認為有人富裕了以後就應該去做一些利益大家的事。事實上,應不應該做什麼是富人本人考慮的事,不應該是別人認為的事。所以現在就有很多人仇富。這種仇富心理是很片面的。一個人有能力,再加上周圍人為他的付出和他自身的福報,他得到了很多財富。富裕以後他怎麼樣去做去付出,是他自己的事。一個乞丐不能理直氣壯地要人家一定要把錢拿出來給他,不能說你有錢了,我是窮人你就必須分錢給我。

  中國的現狀是貧富不均,雖然為富者無論從道義上還是其他方面都需要有分享共贏這樣高尚的理念,然而這種認識形成氣候還需要時間。西方人講,培養一個紳士要經過三代人的努力。財富的積累可能很快會完成,但一個人文化內涵的積澱卻不是朝夕之間的事。財富換了,你的位置換了;財富增加了,不代表你的腦袋就換了。一個人要實現由富到貴的升華,還要因緣和合。要在得到以後,發自內心去感恩、付出,實實在在去做。

  如果變成社會認為他應該去做,然後人們再用輿論強壓給他們,這樣效果會非常不好。因為很多富人不是內心想做,而是表面為了應付大家去做一些事情,不是心甘情願。外界如果太強迫他們,富人們會更逆反,不但不承擔社會責任,而且變本加厲地過自己的奢華生活。他們會想:你們認為我擁有了財富理所當然去幫助別人,即使做了也不會得到認可,那還不如我自己去享受的好。這些都是心智上不成熟的表現。

  所以,整個社會要營造讓富人心甘情願去幫助人的氛圍。

  山西靈石著名的王家大院是清代建築,占地八萬平方米,有大小房屋兩千多間,保存有許多完整的精美磚雕。我看了後非常感慨:這個建築群已經過去幾百年了,規模這麼大而保存如此完整,非常少見;特別是那些磚雕,充滿了儒家思想人生哲理的精髓,在動亂年代這些會被當成封建迷信的,這樣的大戶人家的房子很可能會被有仇富心態的人毀掉的。他們是怎麼保存下來的呢?我非常好奇地問導遊,導遊告訴我:王家不是普通的富人,是有德行的,是福德具備的人家。王家有當官的,有經商的,多少年以來王家人對街坊鄰裏一直都非常照顧,積了很多的德。不僅是王家的後代想盡辦法保護大院,當地老百姓和政府也進行了保護,所以經歷這麼多年還保存這麼完好。王家作為富人有德有仁義,換來百姓對他們的尊重,關系理順了,生存環境自然也就和諧了。現代社會的很多所謂富人真應該學習王家是如何對周圍的人做到寬厚仁慈,而普通人也應該有好的心態,尊重那些靠自己智慧和勞動獲得財富的富人。

螞蟻邏輯

 我的好朋友孫博士曾經給我講過螞蟻的故事。

  西方人對螞蟻做過研究,發現一個蟻窩裏大家分工非常明確:有20%左右的螞蟻都不做事;而另外 80%的工蟻卻不停地找食物、運送東西、打造蟻窩,忙得不可開交。於是研究人員特意把不做事的那20%的螞蟻抓走。他們認為,這樣只剩下80%的勤勞螞蟻了,只有勞動才是有價值的。過了不久,他們發現,蟻窩內部又有20%的螞蟻在那兒不做事了。研究者們又把這些螞蟻抓走了。再過一段時間,發現仍然還有 20%的螞蟻在那兒不幹事。他們後來終於弄明白了原因:這些螞蟻是在傳送訊息,指揮工蟻完成很多複雜的工程,如搬運東西和建造蟻窩。這20%的螞蟻是在用腦子工作,是螞蟻中的知識分子。他們的知識對整個蟻群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這就是著名的二八法則,向人們揭示了一個真理,也就是投入與產出、努力和收獲之間不是平衡的,少部分人起到關鍵作用,可能決定整個團體的盈虧與成敗。也就是說,不同的人的勞動形式不一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作用。

  生活中80%的人往往都是盲從的,必須有20%的所謂知識分子、文化人或者宗教界人士來作引導。這些人看起來占少數,他們不一定用手腳去付出體力勞動,但他們用自己的大腦貢獻智慧,價值體現就在於幫助80%的人更好地勞動,大家共同創造財富。這就像一個食物鏈,你靠著我,我靠著你,彼此相互信賴,相互依存,如此不斷循環,我們的財富生態圈才能良性發展。

  我們現在最大的危機是,這個食物鏈是不完善的,講理論的永遠都是在講理論,做事的人永遠都在做事。所謂讀了萬卷書的人永遠瞧不起行萬裏路的人,認為他們是莽夫,走路不用大腦;走了千裏路的人反過來譏笑讀書人迂與癡,讀萬卷書有什麼用?我已經在實踐了,你還在那兒讀書,只是講理論!所以,導致精神層面的內容都停留在口頭教育上,沒有實踐到每個人的身上。這樣產生的最大誤區就是:假設有人不信輪回不信因果,很多人就會否定理論工作者們的研究成果。如果不信因果,有人就會這樣想:我靠自己的努力得來了成果,我行我素,過完我這一輩子就好了,為什麼要給不相幹的人付出呢?我為什麼要把財富給其他人分享呢?而假設一個人相信因果輪回,他就會認為自己的財富是由於大家付出努力得來的,就會想到:沒有工人、員工的付出,那我怎麼當老闆?所以我要拿出一些收獲去播種,分享給員工,員工就會再創造出更多果實。懂得了這種循環,懂得了種子和果實的關系,就知道互相感恩,不但珍惜今生,還要為來世播種。就像我今天播種明天收獲、春天播種秋天收成一樣,這種循環就會讓我們願意去做很多善事,就會有充足富裕的人生。

  如果沒有宗教信仰,根本不相信因果,這輩子拼命用,用完拉倒,也完全不相信來世,那是很可怕的,很多人今生就有可能變成一無所有的窮光蛋。這樣的人非常多。

  所以,人積累財富也像生物鏈一樣有它的內在規律,知道了這種規律,懂得了因果輪回,為富自然就可以做到仁了。

馬爾康最牛乞丐

 有一次,我帶一個算是有錢的弟子到馬爾康。中午十二點我們吃完飯,出了飯店看到有個乞丐,穿得髒兮兮的,背著個大行囊,坐在那兒,伸著腳丫子,懶洋洋地在曬太陽。

  弟子說:師父,那邊有個要飯的,我去拿點錢給他。於是他拿出十塊錢給乞丐,那乞丐笑嘻嘻地看了一下:我不要錢。弟子回來就和我說:師父,給他十塊錢他不要,我再多拿一點給他。於是拿了一百塊錢給他,這應該可以買很多食物了。誰知乞丐又說:我跟你講過了,我不要錢,我不要!”

  弟子又想:可能他是想要吃的吧?就回來拿了很多餅幹、水果送去了。乞丐對他說:我也不要吃的,我吃飽了。我在這兒曬太陽,就覺得很舒服啦!”

  我在一旁看著,不由得笑了。我對弟子說:你以為他是窮人啊,他反會覺得你莫名其妙!你沒看過這麼牛的乞丐吧?你給他錢他不要,給他吃的他說吃飽了,他才是富豪,他心裏滿滿的。搞不好他正在跟佛菩薩祈禱呢——感謝佛菩薩帶給他這麼美好的陽光、這麼美好的空氣,讓他這麼自在地生活。

  人家雖然是乞丐,其實他心裏沒准覺得我們可憐——這麼好的太陽我們卻曬不著,雖然坐在車子裏,享受不到這麼好的陽光和空氣,還得匆忙趕路啊!

金條買不到糌粑粥

 我們知道錢是好東西,但是有時候錢也毫無用處。金條也是好東西,但是有人偏偏對此不屑一顧。小時候我爺爺給我講過一個故事。在藏區,一個偏遠的山區裏,據說有古董,價值連城。因此有個商人進山了,走了一天的路,結果迷路了,亂走一遭,三天後餓得不行,終於找到一戶煙囪冒煙的人家。這家人窮得家徒四壁,正在做的是用糌粑加奶渣煮的粥,這個很能讓人吃飽的。然後他就進去了,要求這家主人賣碗粥給他,多少錢都願意給。這家人說什麼也不賣。正當他絕望的時候,主人就問他:

  你是餓了嗎?”他說:是,我餓了。”“那現在沒有糌粑賣給你,你坐下跟我們一起吃吧!”他就坐下來,跟這家人把這一鍋粥吃完了。他就問該給多少錢,主人講:我們這個是不賣的,客人來了,我們沒有賣食物給客人的習慣。你餓了你就吃,吃飽了你就走。那個人臨走留了一塊金條給這家人。過了三年,解放了,開始土改分田地,那戶人家被移到山下來了。有一天在街上偶遇那個漢族商人,原來解放後他參加工作,被派到那個地區。藏民一把抓住他的手:終於找到你了,你的東西還留在我那裏,我得還給你。我一直幫你保存著,你走的時候沒拿走,我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見到你再交給你,我守著這個東西很辛苦,我今天必須還給你,你在那裏等著我回去拿!”藏民就回去把金條拿來,還給他。那人痛哭流涕:大哥你就收下吧!當時我餓得在山裏面轉悠,餓得沒法時我咬金條,卻當不了吃的,是你的粥救了我的命。這金條只不過是當時我表達感恩的一點心意而已,你就留下吧!”藏民說:你拿走吧,我們從來不賣自己家裏的食品,你是客人,你能來我們家吃飯,我們就已經很榮耀很高興了,怎麼可以還收你的錢?你不要讓我一輩子難受。

  這個故事是我爺爺講給我聽的,爺爺就說,不要以為金條有多貴重(因為我們家裏還算是富人,也有點金銀東西)。這些東西,當你饑餓的時候,你是咬不動它的,一點用都沒有。世界上還有比金錢更貴重的東西。

第三章:這世上的名和利

 當我們真誠地去為別人付出,名自然就會來了。這不是為名而動,是為人而動。為了名聲做廣告,而廣告的內容和實際不相符,就會引來一大堆罵名。

真名與作秀

真正的名,是為了讓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活得更有意義;讓名聲越來越好,我們應該為此而努力。現在很多人造作,為了得到好的名而去作秀。比如有的人不是真的喜歡環保事業,因為環保人士受人尊敬,就去作秀。有時候我們也要反過來想:如果他作秀是為了讓更多人知道他做的這件事是好事,也沒什麼不好。有很多名人為了作秀會去做慈善事業,只要有鎂光燈的地方他就做得非常好,捐款捐物;如果沒有鎂光燈,沒有媒體報道,沒有領導參加,就一毛不拔。有鎂光燈照著他,他為了名聲,願意去作秀。我們經常看到有媒體參與的捐款活動,本來可能只捐一百塊的人都願意捐幾萬塊錢。

  作秀本身對不對?當然不對。人與人之間應該坦誠,應該用心地去做這些事,應該用平常心對待名聲。但世上的事情沒有絕對的,常常是好事中留有不完善,壞事中也有值得稱道的地方。

  有時候,有人有目的地作秀,也讓別人得到了好處。汶川大地震有很多次捐款活動,本來願意捐幾百萬幾千萬的人,看到領導出來了,鎂光燈打過來,媒體來采訪,願意捐上億了。這樣也很好,他作秀了,把錢財捐獻出去了,別人也受益了。

  所以,作秀不是一無是處,我們不能一味批評,該贊美的就贊美。

  當然,人總是有缺點的,喜歡作秀的人應該反省一下自己的行為,應該是不管有沒有鎂光燈,不管有沒有領導的表揚,都要很用心地做事,這樣會過得越來越快樂,內心也會越來越自由。有了這種心態,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有那麼多慈善家自己好好的事業不做,願意跑到偏遠地區,貓在那兒,蓋小學、蓋房子、打井,做慈善比做自己的事業時要快樂得多。這是因為,他得到了真正的名利。真正的名是他發自內心對自己肯定,對自己所作所為的認可。名不外求,緣於內心。這種名是他發自內心認為自己是做了有意義的事了。如果捐出了一個億,而內心是虛的,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捐,僅僅為了作秀,回頭又捨不得了,那人們怎麼把大慈善家的頭銜給你呢?如果是心中有愧,心虛,不是真的想為慈善而捐錢,只是為了名聲,心裏反而不快樂。如果發自內心,捐錢給別人,因此而名聲在外,那樣你內心就會坦蕩,就覺得快樂和踏實。

  做慈善,也要學會做一些必要的包裝。一個產品,不經任何包裝地放在那兒,和用精美的盒子裝起來放在那兒,給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許多人會被包裝精美的東西所吸引,因吸引而選擇。其實,包裝過的和沒有包裝的是一個東西。很多時候適當包裝也是需要的。人和人的交往中要注意方式方法,也就是要對言行適當包裝。這種包裝是建立在我們起心動念真正為別人著想的基礎上。如果我們真正為他人著想,再加上得體的穿著和談吐,用這樣從內到外的包裝去做事,被人贊揚,有了這樣的名聲,就會一直樂於做慈善了。如果是為了名聲,刻意為了得到贊揚去做事,堅持一次兩次還可以,去做十次二十次就會不耐煩了,再往後可能就會露出馬腳,現出真面目。所以,真正的名,一定是我們真誠付出後才能得到的。只有這樣,才會贏得別人真正的尊敬。

  汶川大地震中那些抗震救災的軍人很讓我們心有觸動。當時在馬爾康,看到過來一批又一批的戰士,都很年輕,只有二十幾歲。災區離馬爾康不遠,是什麼樣的路,是什麼樣的惡劣環境,我們太熟悉了。好幾次我們送部隊去往災區,都會准備一些水果、幹糧給他們,每次都很心痛。我們心裏先默默地為這些戰士祈禱,在那麼惡劣的環境下,希望他們能夠平安地出來。我們是人,他們也是人,那麼慘不忍睹的場面,那些戰士一下子就進去了。而且災區餘震不斷,隨時都有生命危險。那個時候我心裏就想:他們是哪裏有難就往哪裏沖。我們每天都在講要普度眾生,如果讓我們往地震災區沖,即使有這份心也不一定有這個體力,所以那時我對那些救災英雄無比崇敬。這些人就應該被贊美,他們付出了那麼多,不惜犧牲,如果他們不被贊美,誰該被贊美啊!

  所以,當我們真誠地去為別人付出,名自然就會來了。那種發自內心為別人而做的行動,為什麼總是被別人贊美?因為這不是為名而動,是為人而動。

利隨名往

在擁有名利後,一定要懂得分享。特別是要用自己的多做一些有利於大眾的事,盡量讓產生更多效應。

  同樣的事情,一個有名的人做和一個沒名的人做,結果大不一樣。名人呼籲環保,帶頭做慈善事業,可能就會在社會上刮起環保和慈善的旋風。

  說話也是如此。一個做領導的講一句話就會起很大反響,可以發動老百姓都跟著做;一個老百姓就是講幾萬句話也不會有什麼明顯作用,勢微力薄。如果帶頭的名人有權力,又具備才智,就會興邦,為我們帶來祥瑞、安寧、和諧。小到一個家庭也如此,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在家庭中做一個好人、一個有聲名的人。《大學》中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好自己的道德品行是管理家庭管理社會的基礎。如果公公婆婆說你好,爺爺奶奶說你很孝順,兒女說你是好爸爸好媽媽,兄弟姐妹也說你很稱職,到了社區,大家都說你是一個不錯的人,說明你把自己的名聲維護得很好,運用得很好。也就是說,假如一百個人裏有六十個人說你好,實際上就已經非常好了。我們不可能讓一百個人都說好,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

  名利是一種財富,而如果把握不好,最容易讓我們走向偏路的財富也是名利。妥善而有智慧地運用名利,會給社會帶來正效應,是非常好的。名利本身不是什麼壞東西,一個人所做的事是正面的,他的名聲就需要傳播,不管是口口相傳還是通過媒體,就像我們佛教徒一直傳誦菩薩的精神,代代傳,已經傳了2500年,還在傳揚他們利益眾生的美妙故事。實際上,一個人只要有了名,利大部分是追隨著的,有了名就產生了利。

  至於負面名聲,傳播得也會特別快。古人講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是非的東西傳得比較快。現在媒體高度發達,所有的八卦消息、娛樂新聞傳播特別快。任何人的事情,報道都可以把它八卦化,為了收視率甚至可以醜化,但我們不能就此否認媒體的傳播作用。這些並不代表是錯的,有些事情你不去傳播它就沒有人知道,你要傳播它,就像看一件東西一樣,說這個東西好,必須把這個東西好處在哪兒放大說。這個東西裏有好的那一面,你放大來講,是好事。比如火,火可以帶來溫暖,可以做飯燒水,可以發電,火的功能形形色色,我們在講火的功能時也要告訴人火也可以摧毀一切、火可能燒傷人等不好的作用。這樣我的傳播才是負責任的、有效的。

  能夠把正面的傳播出去,把負面的也客觀呈現,優缺點一並傳播,這是好事。現在最可怕的是什麼呢?對本身不具備的功能效果作虛假宣傳。我們打開電視,上面賣的東西,醫療器材、熱炒的養生課,都跟保健有關系,好像有了這些,我們就不需要其他藥品了——為了吹捧其功能,習慣性地把某一種東西稱為萬能的。我們講佛教的,都認為佛教是最好的,但從來沒有說過佛教適合所有人來信仰來修持,也沒有用以引導所有的人。佛教不是萬能的,這個世界沒有萬能的事物。有位西藏高僧講過:宗教就像超市,人們進去尋找他需要的東西。佛陀時代有很多人信佛,也有很多人不信佛,甚至反對佛。這個世界上沒有一件東西能適合所有人。贊譽過度就會有負面效應。

  我們現在很多媒體,包括專家,經常誤導人。你把眼睛睜大一點、清醒一點,可以看到很多怪相:騙人的養生書滿街都是,專家學者和明星在電視上做虛假宣傳。騙人的養生書是誰出版的?為什麼出版之前沒有讓真正的醫療專家來鑒定一下其科學性?這不是小事,是對人體產生直接影響的。電視也好,平面媒體也好,應該保持最基本的良知,虛假宣傳一旦出來了,傷害的是大多數百姓的利益。一個出版社、一個公共媒體,想出版或者宣傳這些東西,要把好關;如果沒有做到,危害是無窮的。

  什麼東西都要實事求是。得到名利,如果是用正當的方式,你就不會失去得那麼快,而且你也不會太在乎別人是不是把這些名給了你。所謂這些名利你得到了,到底你在誰的面前有名時才算有名呢?這邊的人認識你,那邊的不一定認識你——我們有一次去好萊塢,見到一位大帥哥,後來才知道他原來是個全世界出名的大明星,當時握著我們的手一直說紮西德勒,最後問我們認不認識他是誰,我們沒有人認識他,最後他垂頭喪氣,因為他的名氣沒有產生一點作用。就像唱歌的人,不管是多有名的歌星,在不喜歡聽歌或者不喜歡聽他唱的那類歌曲的人來講,就不會關注他。這時候,真的需要我們及時調整心態,因為名氣有多大,真的不是靠努力,還有相當一部分靠福報,靠前世的積累。

對沒來到的事不要想太多

我們藏族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叫騾子的腰要折斷了,講的就是這個道理。騾子力氣很大,一般來講要馱運什麼東西,騾子很實用。有一家賺了一點小錢,然後商量買個騾子來馱運東西,太太就問是買公的還是買母的,先生說買母的比較好,因為母的會生小的。太太就說不要了,生小的我們也養不起。這時他們的大兒子就開口了,生了小騾子,我要先騎著到處跑。二兒子聽了很不高興,對哥哥說,你騎著到處跑那我怎麼辦呢。兩人為了到底誰騎小騾子的事爭執不下,最後商定兩個人一起騎。父母又不樂意了,小騾子兩個人一起騎,把它腰給壓折了,那長大了怎麼用。全家人就吵成一團,這時候來了一個親戚,問你們爭什麼。他們就說在爭到底該買一頭母騾子還是公騾子,生了小的怎麼辦。那個親戚就說不用爭,騾子本就不會生小騾子的。

  在沒有認清這個事實真相之前不要想太多,對沒有來到的事情不要想太多。有些事情不會因為我們的想法運轉。我們可以這樣去設計它,可以照這樣的方向去努力,但最後的結果成為什麼樣,不是我們現在用想像就可以想像出來的。這個世界很多事情是很複雜的,我們不要花太多時間在一些還看不到結果的假設上,做無用的想像。

  聰明人一般謀略很深,比較喜歡算來算去。我們藏族人有個諺語:聰明的猴子什麼都會,只是不懂得解開自己打下的結。一般來講,無私一點,人就會有智慧了,如果自私地聰明,最後聰明反被聰明誤。把聰明轉化成智慧,不要太自私,不要謀略算計,不要以為自己聰明能幹、才華橫溢……有些人我們根本不用說服他,他本身就是倒扣過來的杯子了,什麼水也留不住的,你只能用水滋潤一下,他哪天要想通了,自己把杯子翻過來就行了。這種人,你越往下壓,他會越跳得高,就是害怕別人看到其弱點。

第四章:物欲橫流下,心靈須環保

我們擁有財富,非常需要內心的環保,這要從控制自己的貪婪做起。人們的貪婪和憎恨心讓世界上很多地方不平靜,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變得冷漠。

心是真正的家園

如果只關注人的長壽、健康、平安、祥和等,而忽略對外在的大自然、養育我們所有生命的母親——地球的珍惜和呵護,一切將是空談。現在很多人都非常關注環保問題,為生存環境被汙染、自然被破壞造成的後果震撼。到底是誰讓大自然受到無情的傷害而出現如此嚴重問題?最後發現,罪魁禍首是人類自己。佛教提倡時常反省自己的行為,細想想,就是我們的行為、言語、思維對大地造成如此的傷害。莫要單單怪罪於工業的發達對社會造成傷害,我們應該觀察一下內心,心靈環保才是重中之重——每個人如果都能從內心深處去反省,很多事情就容易解決。

  從古到今,在所有生命體中人類是高級動物。人認為自己的智商比其他動物高,常以萬物主宰自居。人類的自控能力往往很差,常常利用自己的優勢,一次又一次地傷害大自然。

  我們現在做環保,首先要從觀察自己起心動念開始,要從人類本身的基本需求出發,看一看我們能用的、可以用的到底有多少,人類的欲望是不是太過膨脹。

  其實,不管是物質還是其他方面,我們真正需要的並不多;但是,由於我們的欲望不斷膨脹,人們認為自己需要的東西太多。比如人類大規模砍伐森林,破壞了許多不可再生資源。結果,很多地區氣候變得幹旱,因為幹旱又造成食品匱乏、水源減少。比如食物,享用大地給我們的蔬菜水果、五穀雜糧,就可滿足我們的需求了。但就是因為人類欲望膨脹,為了味覺的貪婪,傷害了很多其他生物。很多人為了貪欲殺死珍貴的動物如豹、虎、貂等。像海裏的大鯊魚身上僅有兩只鰭,因為人要吃魚翅,就把鯊魚殺死。這些東西真的對身體補給很重要嗎?不一定。這些東西我們即使不吃也不會對我們有妨礙,吃了也不會有太多幫助。這樣的行為是可以禁止的,我們沒必要貪得無厭。

  由於一些人的貪欲膨脹,最嚴重的是還引起了戰爭。一些貪婪商人,不惜用重金去收買政府發動戰爭,好從中大發橫財。如中東地區經常會爆發一些為掠奪石油礦產等資源而起的戰爭,給人們帶來無盡的災難。殘酷的戰爭使很多人失去了家園、親人,甚至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目前全世界還有上億人飲食問題沒解決,連住的地方都沒有。

  每個人應該先從自己內心深處反省:到底我們吃的、用的、住的需要多少?如果我們現在有多餘的錢糧,能不能往外施捨給更需要幫助的人?在中國,還有接近一億人溫飽有問題,富人能不能給處於貧困線以下的百姓更多的幫助?畢竟國家力量還是有限的。

  我們不要忽視心的能量,它不應只懂向外索取,它還有更美好的創造力,只是不容易被人察覺。大家都知道日本科學家對水所做的實驗吧?當我們用心對水發出美好的願望時,水的模樣(結晶)發生了驚人的變化,這就是心的能量。可以想像,如果人類能夠改變自己的心念,將它用於周圍的萬事萬物,環境的改變不是沒有可能。

佛法是淨化心靈的甘露

 淨化心靈就要從控制自己的貪欲做起。我們先要觀察自己的憎恨心。全世界很多的戰爭,剛開始也許是由於貪婪造成被掠奪的人對掠奪者不滿,被掠奪者產生了憎恨心,這些惡念唆使人們由被侵略者再變成侵略者,於是世界上很多地方像火藥庫一樣,成千上萬的人因此失去生命。

  人們的貪欲和憎恨心讓世界上很多地方充滿了戾氣,因為資源的有限性,人們相互競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變得冷漠。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以前一個村莊裏大家都彼此認識,有人需要幫助,大家都能伸出手;現在一棟樓裏,門對門都不相往來。人們把自己鎖在鐵籠子裏,過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生活,實際上是極不正常的現象。一個社會的資源是有限的,人們各司其職、各安其所,才能有效利用資源,發展經濟、保護環境。但現在人們的心變化了,很多生長在農村的人,本來務農遊牧也不錯,卻嚮往城市生活,紛紛往城裏擠,城市人口越來越多,工作機會有限,於是大家爾虞我詐,整天琢磨把別人鬥下去,然後自己上位,不再有那種我扶持你上去,你拉我上去的想法。過去那種胸襟在現代社會缺得太多。

  隨著社會的進步,財富分配方式不一樣了,權力的分配也不一樣。人的貪欲慢慢增長,面對財富不同的人表現出了不同的心態,普通人會對擁有者產生妒忌,擁有者會對普通人生出傲慢之心,種種負面心態構成了現代人煩惱的根源,也就是佛法中的貪嗔癡慢疑。以佛法的慈悲和寬容去化解這些負面心態才是協調各種利益與關系的最好方法。

  人如果有信仰,就會反省:是什麼原因讓我現在這麼貧窮?

  一種情況是自己沒有努力,另一種情況是自己努力了,也盡了所有的方式方法,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了,收成還只有這麼多,也不會心有不甘。像靠天吃飯的農民,為了收獲,辛勤播種,盡力保護自己的莊稼,但最後因為旱或者澇,收成不盡如人意,心態也會平和。很多人內心充滿了妄想執著,沒有信仰,沒有敬畏,不知道財富的累積是努力得來的,只用妒忌的心去看待旁人,實際上這也是心靈不健康的表現。

  仇富心態就一種心靈不健康的表現。

  有的人用綁架、傷害、偷盜等方式,去掠奪資源和財富。有的人已經富有還不滿足,偷稅漏稅、詐騙違規,想方設法讓自己的財富變得更多。有的人擁有了更多的財富,還不知足,還想辦法要擁有更多的權力,甚至組織黑社會、流氓團體,欺行霸市。

  心靈上的不健康,往往是因為缺乏信仰,特別是沒有因果觀念造成的。

  佛教講的因果觀念就是一種循環。如果我們要播種,必須要准備種子;如果土壤肥沃,它就是果實最好的營養。播種優良的穀物種子,得到的肯定就是優質的五穀雜糧;播種的是帶毒的種子,得到的就是有毒的糧食。

  平常生活中的處事方法和播種一個道理,很多人喜歡懷著善念去做事,用自己的良心、道德標准、奉公守法去做事,其結果往往也是好的。

  經常能反省,也就是能夠給自己心靈做環保。如果每天都清洗內心和思想,就會懂得如何用言語表達才不會對別人造成傷害,才會規範自己的行為,讓自己得體自然。而有的人由於貪嗔癡造下惡業,一天到晚全是不好的念頭,貪圖美食金錢或與人相爭、嗔恨別人,到頭來疾病纏身,折福短命。

  心靈環保需要從點點滴滴做起,從自我做起。

  首先要做到的是對環境的保護。我們使用現代機械要盡量少,要提倡低碳生活。用電、開車,要盡量節約。心靈環保,從自己開始播種很重要,約束自己不去貪,就可能不傷害野生動物,不砍伐森林,不過度攝取資源。

  作為我們宗教人士來說,佛法是淨化心靈的良藥。兩千多年以來,佛教對淨化人們心靈起了很大的作用。佛教講眾生平等。佛教說的為眾生服務,不僅僅限於人類,對所有的動物也是如此。真正的佛教徒,只要溫飽問題解決了,就能夠安然滿足。

  雖然不一定每個人都要去信仰佛法,但佛法就像是對我們心靈有用的健康食品一樣,我們還是應該有所瞭解。

  佛教提倡人要有慈悲心,一般是先從自己身上反省而不是說別人。現實生活中我們最大的毛病,往往是不管外在環保還是心靈淨化,都是先指責別人的缺點錯誤,而不是先從淨化自己內心做起。比如你釋放的氣體多了,我的少;你砍的樹比我多,我種的樹比你多;你脾氣不好,我脾氣比你好;你貪心比我大,因為我只貪了一個,你貪了兩個……

  約束我們的貪婪,就會不同。以前一個人要買十雙鞋,現在減少到五雙,能不能再減少到兩雙呢?有兩雙鞋穿是正常的。全世界還有很多人沒有鞋穿,沒有衣服穿,食物不夠吃。我們約束自己的欲望,可以不去吃魚翅,把吃魚翅鮑魚的錢拿來送給窮人,讓窮人有飯吃。我們這樣做,得到的贊美,受益無窮。人如果沒有信仰,隨時可能因為貪念和憎恨生起妒忌和傲慢。很多時候,人因為貪念、憎恨、妒忌,挑起沖突,發動戰爭。有人為搶手機殺人,有的人為搶錢綁票還撕票。可悲的是,很多人不是因為窮去做壞事,是因為別人花錢雇用了他。以前四川還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有幾個年輕人在路上走著走著就被人捅死了,公安人員審訊兇手為什麼要這樣做,他們就說看著那些人走路的樣子不順眼。這很讓人匪夷所思。

  人在無明時,確實不可思議,比動物還愚蠢。作為人要反省:我們是高級動物,應該是比動物更有自控力。動物不需要法律法規,人需要法律法規約束。但法律只能約束我們的行為,不能約束我們的思想,而行為是受思想控制,因此必須從約束我們的貪念、憎恨心、妒忌心、傲慢、疑心做起,從對心理毒素的淨化做起。先調節好自己內心的小環境,再去影響周圍的大環境,這樣就會避免受很多負面的環境影響,心靈環保也就不是一句空話了。

  如果我們做到心靈環保,做到對自然環境的環保,不但為為慈善事業播種了,必將帶給我們無盡的福報。

換種思路看貧富

父母對兒女的管教、老師對學生的管教,這種責任實際上就是權力。一個人有了管理人的權力,首先要付出。我們看到,做老闆的上班時間永遠要比員工長,他為公司所想的一定比員工多。很多人有仇恨老闆的心態和仇富心態是不應該的,因為做老闆的付出的努力比員工多出百倍,加上本人有福報,所以成功了。稍次一些的,做老闆的即使他再不努力,就是為了應對公司突發而來的變故和業績提升的壓力,他想的也絕對比員工要多。做員工的要常有感恩的心,感激老闆讓你得到的這份工作,有了改善生活的可能。

  有這麼個人,性格非常暴虐,後來突然有一天,應該是皈依了,行為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以前什麼毛病都有,現在帶領一群同樣有劣跡的人到處懺悔。我們要感性去看這件事。經常會有一些看起來不怎麼好的富豪或名人做慈善事業,有的認為是炒作打知名度,我卻認為,用什麼方式做,那是個人的事,但這筆錢到了受益人的手上終究是件好事。

  新富起來的這一批,很多人的社會責任感沒有那麼強,需要自我反省,應該為社會多做奉獻。但我們作為一般老百姓也不要想當然——我們中國人有一個壞習慣,認為有錢人捐款是理所當然——你要尊重他,他能夠這樣也有他特殊的一面。他有投機的一面,也有優秀的一面,他懂得自己的財富來自哪裏,當他擁有以後懂得回饋——這是他從富有變貴的途徑。在你面前說你偉大、優秀,你一走,大家說那只不過是一個暴發戶,這是富而不貴的尷尬。

  有些人仇富,這是一種心理不平衡,因為在他們看來,財富的累積許多是通過暴利、投機獲得的。財富獲得很多是非正常手段,有的從最開始慢慢積累,在暴發的轉折過程中可能會有特殊的機遇。這其中不乏有水準的人,大部分暴發戶最初就是膽子大一些,敢做敢冒險,有了合適的機會他就拼一下,看看結果怎麼樣,這些人在社會上盲沖盲撞,當財富來到他身邊,他並不懂得怎麼讓自己變得貴起來。

  還有一個很明顯的現象,所謂貧富是經常變化的。在大都市看不太明顯,在較偏遠的鄉下經常可以看到:解放前富有的家族,後和大家都一樣了;改革開放後包產到戶,文化大革命一樣分田地,再過三十年,以前土豪劣紳的孩子又有錢了,而以前貧下中農的那些後人還是這樣。這其中與家庭教育、基因傳承有很大的關系,但不是絕對的。

  一個人不論貧也好富也好,都需要親情。別人無私對他的那種關愛,遠遠勝過財富對他的吸引。我認識新加坡一個協會的會長,他家裏請了一個菲律賓女傭,在他家做了十來年。一天女傭收到一封律師信,叫她去繼承遺產——她媽媽可能是嫁給比較貧窮的人,外婆不喜歡,就斷絕關系了;外婆是個很富有的人,留下遺產,她分到了一棟別墅和一大筆美元。女傭就回去了,兩年以後又回來了,很多人就驚訝:你現在不是有別墅了,有那麼多錢了嗎,回來做什麼呢?她回答說:我到那裏,沒有家的感覺,待不下去。現在請人照顧我的別墅,我自己回來繼續工作。這邊會長家已經另請了傭人,她說:不給我工資都沒關系,我可以在附近租房子,你們讓我每天能來就可以了,我給你們打掃房子,整理東西。她已經待了十多年了,完全習慣了在會長家的生活,而那家人完全把她當成家庭成員來看,出門都放心把家交給她,所以她在這個家感受不是一個傭人,而是這個家的一分子。反過來看我們這邊,我認識的一家北京人,他家請傭人,完全不尊重人,不准傭人在家講話或唱歌,

  只要主人喜歡,一天內隨時召喚,連休息時間都沒有,完全不當人看。現在中國太多新富起來的人,實際上自己也是在這樣貧苦中過來的,當他有了一些經濟實力,卻不懂得尊重別人,不尊重別人的勞動——把別人的人格跟金錢畫等號,我給你錢,你就是為我服務的,極端地不尊重。這也是仇富心態滋生的一個土壤。在對待貧富的問題上,尊重與珍惜是相互的。富有的人尊重和珍惜為自己創造財富的員工,而貧窮的人看到別人擁有這些財富,應該起珍惜愛護心—— 因為他們擁有,你愛護他,他給你工作,你不愛護他,什麼都得不到。就像你的好朋友是個有錢人,你對他尊重,贊美他愛惜他,他可以經常請你吃飯,你缺點小錢還可以跟他借,如果你反過來仇視他,跟他惡言相向,風言風語,又有什麼好處呢?

  所以,要學會尊重優秀者,他畢竟付出了很多努力,財富不是憑空來的。同樣,富人要尊重窮人,兩者都為對方著想。必須是從小開始,並不是已經有錢了再開始學習。現在很多富二代”“富三代聚到一個課堂裏,有人開始教他們怎麼做人、怎麼走路、怎麼講話、怎麼吃飯,希望他們學到一些

  成為紳士的辦法。而紳士並不是在課堂裏學一學就能學會的。

  真正的紳士是經過家族幾代人對社會的奉獻,為社會和勞動者付出,才形成紳士氣質。單單擁有金錢,沒有為社會付出,沒有成為表率,只是改變一下走路的姿態、吃飯說話的方式,不是真正的紳士。

  這非一時之功,讓孩子從小學會接觸不同的環境,尊重不同生活,珍惜不同層次的人,見識並接納不同的環境、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長大後遇到困難挫折也會有適應能力。

佛菩薩會收你的賄賂

記得我小時候,住在康定一個牧民家。他們一家三口人,唯一的財產就是牛,他必須賣牛肉或奶油換取生活其他物品和費用,換青稞去做糌粑。他們一年四季在草原上找不到菜吃,那怎麼辦呢?只有殺牛。我記得殺牛時,那個房東自己在旁邊流淚,一直在說對不起。看起來很可悲,他覺得他是在做錯事。不是像我們這樣,到了餐廳看大閘蟹,還要看是不是正宗,是公的還是母的。還有捕撈鯨魚、鯊魚等珍稀海洋動物,將這些動物宰殺,掙紮很久才會死去,血流成河,觸目驚心……那些魚好像理所當然該被我們吃。我在想:有一天如果有人拿把菜刀在我們身上刮我們的皮,感覺怎麼樣?有些時候,為了生活我們不得已在造一些業,但是要用一個佛教徒的心態,用懺悔的角度去做這個事情。這就是佛陀為什麼要告訴我們這是不善的業,但可以懺悔。殺生是如此,偷盜就更不用說了。我們那裏有幾個村莊,小孩偷東西的特別多。這幾年他們的經濟生活改善了,這些人就消失了,開始做正當的事情了。所以因為生活有時候是無奈。做小偷的多,做強盜的很少,因為強盜是恐嚇人,有時候不尊重生命,為了搶東西,為了得到一部手機或幾百塊錢而殺人。這些都是因為沒有信仰。如果有了信仰,逼到實在沒有辦法了,他會去偷,絕對不會去搶。

  另外,不能短斤缺兩。這是一個工商時代,需要包裝,許多人誇大其詞推銷自己的產品。你的東西不值這個錢,你誇說值這個錢。有次跟一個醫生聊天時,他心裏非常不安,因為他們醫院現在賣某種藥是本身成本的八十倍,公司這樣規定他也沒有辦法,他覺得很難過。天底下只有兩種人不會跟你討價還價,一個是死人,一個是病人。所以很多人就喜歡賺這兩者的錢。在藏區,像我師父以前在的時候,重病者的錢跟往生者的錢永遠是分開放,他說,除非你有鋼牙可以把這筆錢吞下去,沒有的話你就乖乖做善事,非常謹慎。比如家裏有重病的人需要念經祈福,或者是有往生者,一般都會把錢用在什麼地方?要麼是供養三寶、做佛像、印佛經或是蓋寺,要麼做慈善。

  媒體曾經報道過,台灣出了一件特大保險詐騙案,有些喪盡天良的缺德醫生勾結詐騙團體,引誘無知的鄉下婦女把好端端的胃給割掉了,把好端端的子宮拿掉,把癌症病毒放入身體裏,拿去化驗,還不是一個醫生做,好多醫生都做過這種事情。這些器官對身體多麼珍貴啊,你哪怕再缺錢,總是有方法的,難道真的需要這樣做嗎?某些宗教人士也貪財,信徒捐來錢,他覺得放在銀行會有人知道,放在哪裏都不安全,就放在床下,然後被黑道綁架勒索。錢在他睡覺的床底下面,幾百萬上千萬放在那裏睡覺,好像以前聽過一些貪官會做這種事,連宗教人士現在都幹這種事了,他們已經把自己所信仰的宗教教義忘得一幹二淨,變得麻木不仁,這樣報應來得也快。

  現在還有人專門賺死人的錢,當有人去世,就變著花樣要死者家屬的錢。這時候死者家屬正處於極度悲傷狀態中,他們卻在喪葬費、骨灰盒、靈骨塔等上漫天要價,這些人心惡劣到這個程度!一般來講,作為佛教徒可以經商,可以賺錢,但要做對得起良心的事,賺對得起良心的錢。

  讓壞人賺取這些錢來做更惡劣的壞事,還不如我們好人把它賺過來,起碼我們還會做上供。念頭一定要正確,我們不能為了貪婪就忘記了信仰。活在世間,我們沒有辦法不做生意,沒有辦法不管家庭,我們不能不處理人際關系,家庭的事、社會上的事,全部都要去做,但我們第一個念頭上要懂得尊重自己的信仰,對佛陀有虔誠的心,對於因果輪回有堅定的信念,這樣我們做任何事都會有善念。當我們的動念都是善的,表面看起來在經商,好像牟取暴利,但是我們知道,佛菩薩知道,閻羅王更清楚,會幫我們一筆筆記下來。我不怕他記,因為我們坦蕩蕩。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我們不要說我今天拜個佛,佛前面供幾個水果,做個悔過,明天我就會發了,身體也健康了,心理也好了,財富也擁有了——沒有那麼快。

  我的一個台商弟子請我們修法祈福,說:我的要求一點都不多,我這個人要求非常少,平常也不貪心,只有一點點要求。我說:你說吧。他說:我爸最近身體不太好,希望他能夠健康平安。這能理解,這是孝心。我的兒子習慣性偷東西,希望我今天做完這個法會後,從此以後不偷東西。兒子不愛讀書,希望兒子愛讀書。希望家人關系越來越好。我說:這些你只要努力也能做到。他說:最近賺錢不像以前那麼容易,希望上師修法讓我賺錢更容易一點……”我說:還有嗎?”他說:目前能想到的就這些。我說:你再講下去,可能佛菩薩都做不到了。你要求的好像不是一點點,這些都能滿願的話,那你就大圓滿了。

  我們不要把世間的欲望老是加在佛菩薩身上。如果你一開始就想用燒一炷高香、點一根蠟燭、供一點水果的方法來賄賂佛菩薩,那你就錯了。佛菩薩在接受你賄賂之前,貪婪已經把你的心全部賄賂完了,你身上只留下嫉妒和傲慢,貪婪已經把其他好的部分給遮住了。

  農民播種,要等時間:春天播種,夏天慢慢長出青苗,到了秋天才有收割。現在都是用激素,效果不太好,蔬菜、肉類都有激素,傷害身體。福報是要慢慢用的,邊播種邊用,你現在擁有福報也不要高興得太早了。只有邊做事邊播種,繼續給自己累積福報的人,才能長久。

  一顆健康的心靈才是真福報,做一個佛教徒要有虔誠心才是真福報。現在這個社會,人口越來越多,住房越來越小,高樓大廈林立,人與人之間越來越有隔膜。很多時候彼此間的福報相互影響,快樂也是相互影響,修行也是彼此影響的。我們周邊的債主,最多的往往是我們的親朋好友,他跟你提出要求,你不會懷疑他,你覺得他是你最親的人,因為感性把你的理性蒙蔽了。

播種福報需要宗教心

 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日本人一貧如洗,什麼都沒有了,不要說財富,家庭都是殘破的。這種缺財乏人的危機感,造就了日本人堅強不懈的性格,面對困難不怕挫折。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六十年代,日本人急流勇進,到九十年代日本整個富有了,接下來不知道該要什麼了,空虛了,色情影片、低級遊戲,大規模搞這些東西 ——他們不知道用什麼消除心靈的恐懼感,於是想盡辦法來消除寂寞。是什麼造成了這種局面呢?一個是貪婪,一個是仇恨——比如遊戲,就是不能殺真人,總要發泄,用模擬方式殺人。這些都有了,還是沒有解決空虛,所以日本的自殺率是全世界第一。

  很多日本企業要創造企業文化,想把宗教思想加入企業文化裏,所以才有了稻盛和夫那樣偉大的企業家,他是虔誠的佛教徒。他對佛教虔誠,學了很多佛法的精神,回過頭來經營事業,把佛教思想融入企業裏。從他開始有了把佛教文化融入日本企業的這種概念,很多日本人把工作當成是休閑的一部分,每天在辦公室,先拜佛,然後念《心經》念《金剛經》,誦完經再各自回到工作崗位上。

  有了信仰,整個生命才有延續下去的目的,要不然人的靈魂就很空虛。佛教從來不傷害別人,也不去詆毀別人,對方信教不信教,都一視同仁地尊重,甚至視對方為自家父母。這就是靈魂的完美,沒有瑕疵。有不完美的佛教徒,但沒有不完美的佛教。你能夠依照奉行,你的靈魂將會變得完美。佛教的寬容慈悲博愛,可以比天空更廣大,佛教教育人永遠用慈悲面對敵人,到最後便沒有敵人。

  播種我們的福報,福報一直播種下去才會一直擁有。全世界那麼多人,能維持長久的那些富豪,是真正擁有福報的富貴。哪像我們的一些土豪,不知道財富從哪裏來的,擁有財富卻不知道怎麼支配,把吃喝玩樂當成是富貴象徵。這樣的,有錢非富貴。

  一個人擁有信仰就不一樣了。這個世界你什麼時候看到果實累累時植物昂首挺胸的?麥子也是這樣。花也是,花開得越多就彎得越厲害。我們擁有學問、錢財、權力,你昂首挺胸時表示你還沒有真的擁有,所以要學會謙虛,你越謙虛你這一輩子越高貴,你越彎腰我們看到上面的花開得越多。一個人的價值需要別人肯定而產生,不是通過炫耀財富而獲得。真正的紳士富豪,別人看重的是你的品位、涵養和慈悲心。

  我們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懂得彼此感恩。在一個道場彼此感恩,為有人做飯給我們吃,為家裏人願意讓我們來這裏參加貢獻,為國家提供這樣一個環境給我們……感恩會讓靈魂變得越來越有價值。因為有一顆感恩的心,懂得感恩,懂得回饋,我們修行是為了天下一切眾生。自己為自己修是一個人的貢獻,二三十個人一起共修,一個人就能得到二三十個修行的功德,你不用去自己算,有人會幫你算的。這種福報累積下來,碰到因緣具足,今生很快就得善果;繼續堅持,來生仍享受善果。怕就怕不能堅持,嘗到一點好處,信仰就拋到腦後了。你看那些有錢人,他越有錢越做功德。有些人從沒有錢到變有錢過程中一直做功德,等有錢了不做功德了,就開始走下坡路。我看了好幾個人,邊行善邊創業,慢慢起來了,後來有些人突然就停下來,有些人還在繼續做。停下來有錯嗎?

  這就像農民種地,你今年豐收了,可以拿去賣,可以拿去吃,但千萬不能連種子都吃完了,老本都沒了,那明年絕不會有收成。要把種子播下去,剩下的該賣就賣,該吃的吃。當我們擁有福報擁有能力時,該用福報的用,該做善事的做,做善事等於是攢老本。福報是需要自己播種的,所以我們要好好累積福報。

一場毒雨

佛經裏講過一個故事。古印度有個占星師,會准確預測天象。有一次,他預測到天上會降下一種毒雨。可怕的是,當這種毒雨降下來,整個國家的人都會變成瘋子。雨水所降之處,水源就會被汙染,人只要喝了被汙染的水,就會變成瘋子。

  國王聽到占星師的預測,非常恐懼,立刻叫人把皇室和貴族家裏所有能蓋的井全部蓋住。而一般老百姓沒有這個能力,所以當毒雨下來,能喝到的水源全都被汙染了。老百姓喝了有毒的水,果然都變成瘋子了。毒雨過後,只剩下皇室貴族是正常人了。老百姓都開始瘋言瘋語,只有皇室貴族們講正常話。

  因為瘋子占了國家的大多數,到後來瘋子都說正常人是瘋子,整個國家陷入一片混亂。最後,皇室貴族們不得已,逼著自己喝下了受汙染的水。這樣,整個國家的人都變成了瘋子,整個國家秩序也都變成了瘋子們的秩序。

  世上所謂瘋子和正常人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狀態。很多事情都需要根據環境來調整。也就是說,一成不變是行不通的。

  現在網絡盛行,好處是我們取一些資料非常快,壞處就是良莠不齊,是非難辨。而且現在網絡遊戲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尤其是現在少年兒童大多迷網絡遊戲,成人有的也迷上了。尤其是小孩,大腦還沒完全成熟,還不知道對錯是非怎麼分,開始玩暴力遊戲、色情遊戲,他們的心靈就被汙染了。

  很多小孩分不清楚遊戲裏的環境跟現實環境的差別,網絡遊戲會讓他們對世界產生錯覺,那種爭鬥搶殺消滅對方變成他們最大的喜好。整個環境變成這樣,就像下了那場毒雨,需要重新調整我們的生存環境。如果不有效地控制,這樣下去,網絡遊戲就是一種精神毒品。這種環保我們不去做,它的可怕程度遠遠勝過外在環境的汙染。

  很多遊戲是從日本來的,發明遊戲的日本人也沒有想到這個惡劣後果遠遠超過他們當年發動的侵略戰爭。我說這話一點都不過分。引進遊戲的人必須反省,到了適當的時候,曆史一定會記下他們這筆賬。做遊戲的人要反省,把遊戲裏的暴力或色情轉換成對社會對人類有意義的,應該用健康的遊戲代替偷盜殺等不健康的遊戲,這是唯一的方法。

  重要的不是在檢點別人怎麼樣去做,而是要反觀自己應該怎麼樣面對現在的環境。反觀內心、擁有信仰是心靈最好的調控劑。

第五章:經營財富場

世界上的財富在我們手中時就像抓了一把沙,你把它抓得越牢,它漏得就越快。

種來的福報

福德有很多類,第一個就是身體軀殼。一個生命,它的軀殼很重要,沒有了軀殼,生命存在的形式就沒了。很多人活著,但他的身體不聽自己掌控,他叫植物人。

  為了一個健康的身體,我們現在要幹什麼呢?要有良好的生存環境。這種環境必須靠人類自己。身體健康,不是個人說了算的,不是想健康就可以健康,要靠大眾的力量讓我們的生存環境健康起來。

  人有時候很可憐,我們對自己福報的認識不是很清楚。我們努力,得到能夠得到的部分;我們以為光靠自己現有的聰明才智加上努力,就能夠得到那些得不到的部分,其實未必。很多年輕人都在努力打拼。一個人不努力肯定什麼都得不到,但你要想想,全世界有多少人每天都在努力當中,多少人比你聰明,多少人比你能幹有才華,可是為什麼很多人努力了很久都是一場空,很多人努力了一輩子什麼也沒有得到?這就牽涉福報問題了。一個人多年延續下來,我們在自己的福報銀行裏存了多少,這都是有限的。尤其是我們前世就已經存在這兒,我們一生下來,就好像在從存款裏取財富,這個是有限的,如果不懂得續存,很快會用完的。你什麼時候看過,一個人不去努力又沒有存錢,光是用,總也用不完的?沒有,哪怕是再富有的家庭,也有坐吃山空的一天。

  早年在美國有一位食品大王,是全世界數得上的華人富豪,有無數財富,他的福報看起來很大,但是他極度揮霍,也不做善事,前些日子我去美國時知道,他連房子也沒有了,寄宿在一個朋友家,睡在走廊裏。有些人很年輕的時候就擁有了很多財富,但是他們不知注重道德修為,很少去為社會盡責,雖然他有些福報還能維持一段看起來富足的日子,但是肯定不會長久。到現在還沒有看到過,長輩留下財富,晚輩完全不努力,又不做善事,可以享受一輩子的。為什麼古人講富不過三代,因果達三世”?我們可能認為三代好遠啊,其實一點都不遠,爺爺奶奶看到了孫子就是所謂的三代。

  所以,不要小看福報。你不要以為自己有能力,是很強大的人,其實那只是你前世做了善事、積累了功德、播種下來的福報。人生說短很短,說長很長,起起落落太多了,這個世界上永遠都是這樣的。農民不留下種子繼續播種,肥沃的土地上便不會再長出莊稼,只會雜草叢生,不可能給他帶來利益。賣掉土地也是一樣,一下子來的錢很多,但很快這筆錢就會用完。怎麼叫做長呢?就是繼續播種。一個是拔草,把我們內心一些不好的業先拔除掉,然後繼續播種、淨化。

美好的隨喜

隨喜,一個是對自己有這樣的能力和福報的隨喜,另一個是有人願意提供你這樣的機會你要隨喜。我們常常缺乏的就是隨喜,所以大家才過得那麼苦,因為老是妒忌有錢有能力的人。我們如果隨喜他們,他們也懂得內心反省,然後回饋社會,懂得財富來自於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有這樣一個相互的理解,我們的社會將美好得多。富人繳的稅多,這些有能力的人將財富奉獻給社會,大家共同享受這些財富。像阿彌陀佛,他把他所有的福報轉化為極樂世界,讓沒有福報的人到那兒避難;富人要學阿彌陀佛,得到以後能夠舍出去,窮人也要懂得感恩,然後彼此感恩。這樣的一個社會,就不會有太多的矛盾,貧富差距不至於拉大,也不會有人對社會不滿,有報複的心態。

  所以,我們講隨喜很重要。為什麼很多人對這個不滿意,對那個不滿意?富人不懂得做人,藐視甚至壓迫窮人,窮人對富人不滿意,就會互相對立。問題就出在不懂得隨喜,富人覺得自身有能力了,突然間擁有一大筆財富,不知道自己是誰了,不懂得珍惜自己擁有的福報,不懂得感恩為他創造這些財富的普通人,普通人又認為富人這些財富都是剝削而來,不懂得人家付出多少努力與辛苦,覺得這些人是應該打劫的對象,這些人應該被關到監獄,把他們的財富拿來大家分。這樣,大家彼此都沒有很好的感恩心,長此以往,社會便不安定。所以要學會隨喜。兩個好朋友為什麼會爭吵,大部分是妒忌你擁有的他沒有。我們是兄弟姐妹,有能力的照顧沒有能力的,多好啊——我們高興他擁有了,因為我們可以分享他的。就像我這個窮光蛋,走到哪兒都有人把他的錢拿出來請老師吃飯。最大的好處就是我到哪兒都有人交往,到哪兒都有財富,你們的財富都是我的,然後你們到我們那邊,我們的都變成你們的了。這樣,快樂就能夠產生,社會才能真正祥和。要不然,貧富距離大了,社會矛盾大了,找不到方法,富人掠奪資源太強了……我們坐在一起,有富豪,有窮光蛋,這麼多民族在一起,都不覺得對方跟我們有什麼差距,大家都一樣。分開到某個場所就不一樣了,你是經理,我是員工,你是有錢人,我是沒錢的,你是有文化的,我是沒有文化的,大家談不到一處。所以我們講全面平等和諧很難,很多人需要被關懷。我們講窮人需要關懷,我們也要愛惜富人,讓他為社會做更多的事,用他的能力和智慧為社會做更多的事情。

  我們學會隨喜一切功德,包容心會越來越大,妒忌心會越來越小。人沒了妒忌心,日子就會過得很快樂,否則你攀比永遠比不完,總有人比你強,比來比去自己很痛苦。你為什麼妒忌他擁有了一棟別墅或者車子開得比你好?你應該高興才對。你去度他,如果他念經念得好又多,修行修得好,應該為他高興。這就是隨喜,隨喜可以累積更多的福報。

擁財妙法

如何自由擁有和掌控財富,這是人們都想解決的問題。

  財富與人的關系是很神奇的。當一個人真正理解了財富內涵,懂得分享與回饋,懂得自己只是財富的暫時使用者,取之於國家、天地,再用之於國家、天地,尊重財富,財富會越來越多。正常來講,有人有能力去營造財富,是好事。因為他們有這種創造財富的能力,所以讓很多人有工作做、有飯吃、有書讀,是好事。

  有些人不明白財富的意義,不能理解自己和金錢的關系,不尊重財富,不尊重自己財富的來源,不尊重創造財富的人——那些使他擁有財富的辛苦地工作的工人、為他付出的員工。他藐視了創造財富的人,反過來,他在別人眼中也不過是個暴發戶而已。

  很多仇富的人,或對富人不屑一顧,或想辦法去傷害他們。當付出勞動的人得不到回饋,他也不尊重富人,產生了仇富的心態。這就牽扯了一個社會問題——擁有財富者不懂得把財富跟人分享,普通人同時也不懂得富人也是付出了很多以後才擁有了這些,兩者彼此敵視的心態越來越重。

  在大城市,為城市建設生產付出艱辛勞動的,大多是來自偏遠鄉下的農民工。他們離開父母妻兒,來到都市做最低級最危險的工作,得到的報酬也是最低的。他們付出的最多,最不受尊重的人也是他們。這種尊重並不是說在金錢上給更多的報酬,這不是簡單用錢來衡量的,而是整個社會的人——享受他們這種底層辛苦勞動付出成果的人——要發自內心地尊重他們,尊重這些勞動成果。佛經裏說:一切唯心造。一切要看我們的心,在心中尊重,這個美好而善的力量是很大的,整個世界就太平了。

  懂得珍惜和付出的人,會長久地擁有財富。這個財富不僅僅是簡單意義上的金錢。比爾蓋茨捐出了所有的金錢給慈善機構,這種大愛的付出,得到了全世界的尊重和對慈善、對弱勢群體的普遍關注,這種福德智慧難道不是最大的財富嗎?西方社會有普遍的宗教信仰,個人成功後往往都會做慈善。比如在英國,慈善是深入到每一個社區每一個家庭的,每一個主婦都是慈善家,慈善機構在社區裏組織主婦捐出家中不需要的二手物品,通過慈善商店以很低的價格賣給需要的人,這樣每個家庭都做了慈善,每件物品都沒有被浪費,而每個人都種下了福德資糧。慈善對社會對家庭對人心都具有很強的凝聚力。

  在中國,慈善事業還沒有深入到每個人的生命中,但也有很多企業家、個人和組織做慈善。他們懂得把自己所擁有的回饋給社會。有時候我們看到他們好像是在作秀,讓媒體去采訪,然後新聞要報道。這又有什麼關系呢?這是好事,好事本來就應該傳播。雖然古人教育我們揚善非真善,但在我們這樣一個時代,資訊傳播之快非古代所能比,人心亦不古,將好事善事傳播出去,自然會形成一種社會向善的力量,會帶動大家一起做善事做好事。

  有些人會問:如果把錢財都捐出去了,會不會自己就會變得貧窮?不會。亞洲首富李嘉誠是做慈善做得很多的人,他捐出的越多,財產也會更多。在佛教中,提倡多佈施,自會有福報。多佈施,也是支配財富最好的方法之一。

願力產生奇跡

 付出,肯定是有所得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懂得去播種。我們經常講,你要播種福報,去播種福田,有種子才有果實。

  小時候,我們周邊的森林一直在被砍伐。當時就在想,樹砍完後我們靠什麼?砍了幾十年樹,現在生活水準提高了,人們反過來開始種樹了。原來播種的福報,成熟結果,開始回饋種子過來了。西部森林很多的木材被運往沿海地區,沿海地區發達後,那裏很多人又支援西部。

  付出很多勞動後,也不能肯定全都成功,還要看因緣,各方面的福報到底是不是成熟。

  佛教裏講功德回向很重要。佛陀講水滴入大海中,它跟大海融為一體,分不出來哪是一滴水哪是海洋,除非大海幹枯掉了,否則你的那滴水永遠不會幹掉。我們如果把功德能夠回向給眾生,一直到我們成佛,它都是取不盡、用不完的。很多人學佛很久還是私底下藏一點功德、留一點點,沒有必要,無私地回向,完了反而全部是你的。佛陀就是最好的例子,他把智慧獻給我們眾生,他成佛了,我們還在輪回中。很多時候累積福報都是靠我們自己積德行善、誦經拜佛、修行佛法。這些福德跟智慧就像一個玻璃杯,很幹淨,很透徹,但是要願力摩擦它的。為什麼功德回向要大家發願,很多人就不發願,就像你擁有了一筆錢,你不知道用這個錢來幹嗎,它還是一種浪費。所以,你擁有這些福報,你的目標要很清楚。願力猶如擦玻璃,擦擦擦,裏面是亮的,要把上面的灰塵擦幹淨。你擁有了這些,你要知道你的目的,要多發願,要不然很多時候我們做了功德,也做了回向,回向的目的是什麼我們搞不清楚,好也沒有想到,壞也沒有想到,放在那兒了。有個這樣的故事:這家人有很多孩子,其中老大承擔了很多家務,天天照顧年邁的父親,照顧兄弟姐妹,然後他埋怨為什麼這樣命苦。有一天佛陀到他們家裏應供,完了後佛陀說你們各自發願吧。老大開始發願:我這輩子命苦,什麼都要我忙前忙後的,我要好好發願下輩子不要有這樣的機會了。我要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天天樂呵呵地過日子,再不要愁眉苦臉過日子了。弟弟就說:哥哥真的很辛苦,我很感恩,但是我沒有能力沒有辦法,希望佛陀加持我,下輩子能像哥哥那樣又聰明又智慧,可以幫助更多的人。最後,弟弟靠幫助別人,日子過得越來越好,都當菩薩了,哥哥輪回成為了智障人,樂呵呵,每天很開心,飯來了把嘴張開了,父母幫他穿衣服——難道不是滿了他的願嗎?所以,如果你的智慧不夠,就會發成這樣的願。有能力是很好的,要把它用到很好的地方,好好發願。

  能夠發好願是我們的福報,有時候你不要藐視自己的一些功德。佛陀最好的朋友是喬莎羅王國的明光王,跟佛陀同年同月同日生,非常有福報,長得也魁梧,在佛教經典中他請問的佛法特別多,經常跟佛陀探討。有一次他連續四個月供養佛陀以及所有的出家人,結束的那天,佛陀就講:我今天要做功德回向,請問國王,我用你的名義功德回向還是用功德最大的名義做功德回向?”國王一聽很奇怪:都是我在供養您啊,誰還會有比我更大的功德?就跟佛陀講,那就請你用最大功德的名義做回向吧。佛陀在外面叫了一個人的名字,把一切功德回向給所有眾生。國王從來沒有聽過這個人的名字,就問佛陀,佛陀說他就是皇宮門口的老乞丐。然後國王把老乞丐叫過來,問他:老乞丐就說:你用什麼樣的方式讓你的功德勝過我了?”

  沒有啊,國王,我一直在隨喜您啊。你這麼多天以來供養佛陀以及他的眷屬,您身為國王有這麼大的福報,您來世會更有福報,所以我想到您的功德就感動得不得了,為我們這些乞丐難受——天底下的窮人很多,我為他們沒有機會播種福報而難過。所以我每天隨喜您的功德,發美好的願望,希望投胎以後可以供佛。國王說:我明白了。

  就像一盆水,我們人類看到水可以做飯,可以洗衣服,也可以解渴,有很多種功能;而動物看到的時候,只有兩種功能,一個是解渴,一個是沐浴。天界眾生看到的水是甘露,是可以治病的,惡鬼道眾生看它就是渾濁的膿,地獄看到是燃燒的鐵汁,不同的眾生看到同一個東西會有不同的感覺。是誰在分呢?是我們的業力在分。有些草,人吃了會中毒,動物吃了則覺得美味。印度南方有種植物帶毒,人吃下去聲音會沙啞,所有血管像被毒蛇咬一樣,很快散發,兩三天就會死掉;但孔雀吃那種草,越吃就越美。

  任何時候努力很重要,就像我們走路是從小學會的,到老我們還是每天謹慎走路,一不小心就可能跌倒了。那麼,走路這麼簡單的動作,天天重複著,還要很謹慎,我們修行也是這樣。很多時候念經都是同類的東西,念了又念,然後你的福報增長沒有,你要觀察。只要我們願意踏步往前走,自然而然你的腳就會丈量土地。你會往前走路,隨著你每天的修行,每天累積,哪怕你一天念一句咒語、拜一次佛、點一次香,日積月累下來,你就是無量的,當你需要的時候它就存在你的福報銀行裏,隨時可以領取出來。你已經播種在那兒了,雖然現在看不見。就像農民剛把種子播種下去,你看那土地是什麼都看不見的,它在下面還要發芽,再長出來青苗,這要一段時間。當你播種下去那一天開始,它就一直在變化,一直在長大,這就是福報成熟。並不是說我今天念念經,明天一切運就都很好,這個速度也太快了。當然,有的時候你的願力夠強,也可以,總是要有一個過程,期間你要不氣餒地一直努力播種。強大的願力會產生奇跡。

人生成功的重要細節

執著有很多種,其中一種就是努力地工作。比如一個宗教人士對其信仰極為虔誠投入,願意付出全力,這就是一種執著,一種正面的執著。還有賭徒對賭博也很執著,有時候遠遠超過了宗教人士對宗教的執著,這是不好的一種。推銷員,為了推銷產品從中得到利益,對產品的執著有時候也很堅定。

  成功者絕對是最執著的人,他對某件事情總是不斷重複地做。那些別人眼中的傻瓜、不可能成功的人、甚至厚著臉皮的人,很有可能取得成功,其實這些人的智商並不一定比別人高,卻在做事時精益求精。

  為了實現自己的願望,做事時會受到很多障礙。宗教人士在傳教中因為別人不接受,就會受到別人的冷落。推銷員推銷產品也會受到別人的奚落。大家的願望不一樣,但付出的辛苦都很多。要想成功,就一定要付出努力,有的時候努力了也不一定有好結果。

  我們不要把自己認為好的東西強加在別人身上,要因人而異,任何一件東西都是有人需要、有人不需要。我們可以把最好的東西拿出來跟大家分享,如果別人不願意接受,我們就不可以強迫別人接受。比如佛教有2500多年的曆史,已經驗證了它的偉大,是很多人都需要的。但這不代表全世界就都要信仰佛教。人們有不同的信仰,我們信仰佛教不一定代表著我們就排斥別的信仰。

  任何行業都會有成功者。但世界上大部分人即使努力了還是沒有實現自己的目標,還是很平凡。成功者是少部分,不成功者是大部分,我們不要輕易評論不成功的人。

  另外,我們還要尊重每一個努力工作的人,尊重每一個生命體。各行各業都有它存在的價值。比如蓋一所房子,就需要建築工人,還有工程師、出錢的老闆、搬運工,都離不了。沒有人出錢,建築工人就不會做工;沒有工程師設計,大樓也蓋不起來。大家一起努力,才可能蓋出漂亮的高樓。那些花錢買房子並住進去的人,實際上是眾多人的力量讓他有了這樣一個機會。所以,要尊重每一個付出辛勤努力的人——出資者、工程設計人員、水泥工、水電工。其中水泥工更值得我們尊敬,他們是付出勞力的人,付出勞力的人更辛苦。

  如果我們學會尊重別人,別人反過來就會尊重我們了。這其實就是一種財富,這種財富累積久了就會產生力量。

四十歲,人生中轉站

人到了四十歲左右,一般是人生積累比較好的時候,往往也是比較迷茫的時候,很多人面臨著這種轉型的困惑。這樣的人不是沒有財富,在別人看來精神財富物質財富他們都具備。如何去轉化這些財富,很多人都有困惑。這些人中,有專家學者,有高級職業經理人。從佛教的角度來講,他們只是聰明能幹,而沒有智慧。因為他們迷茫,實際上還是沒有安全感。對下一步自己所要做的事情,遇到困難挫折時不知道怎麼處理,害怕去面對。以前二三十歲時一身是膽的狀態沒了,雄心霸氣沒了,被社會磨得差不多了,難得有了點成就,怕失去名,怕失去利……

  我們應該這樣做:選擇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哪怕失敗了,覺得做得快樂就行了。人的一生當中,每天都在做重複的事情,在重複當中去改變,改變其實並不是很大。比如有人選擇做慈善。做慈善,無論在精神上、體力上還是財力上,都要付出很多。如果這種付出讓你覺得快樂,盡管花費了錢財,還要搭上自己的身體力行和時間,也不會有怨言。我認識很多做慈善事業的人,最後累得自己渾身是病了,即使到死也很欣慰,很快樂。這是因為他選的生活和事業讓他覺得為此付出時間和精力是有價值的。

  人在二三十歲時的選擇都是在充實自己的知識技能、社會經驗和爭取名利的道路上。而等到四十歲時需要選擇的是,要想想我們接著活的每一天到底有什麼價值——是做個行屍走肉為了一日三頓溫飽呢,還是開著名車兜兜風旅遊這樣晃悠著過日子?或者是把自己所累積的財富拿來和別人分享從中得到滿足呢?

  其實,我們應該把自己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價值凸現出來,四十歲以後應該讓自己的生命有光亮。我們燃燒自己這根蠟燭,而把別人照亮了,我們要靜靜地享受照亮別人的感覺。當我們感到自己生命價值時,就不會有任何恐懼感。

  有個台灣人,是個大電子公司的老總,賺了很多錢後到西北做慈善事業,後來病了,最後在那裏為自己最喜歡的事業而往生,他很快樂。宗教人士為了傳教而往生的也很多,他們同樣是快樂著離開這個世界的。

  人應該選擇一種讓自己生命過得有價值的生活。如果我們活了很久,而對社會卻一點貢獻沒有,一輩子都在消費財富,最後死的時候回想是一場空,沒有做對自己有意義的事情,對別人更沒有做什麼有意義的事,這個時候是人真正遺憾的時候。

  四十歲的人大部分已經積累了很豐富的人生經驗,如果可以在精神層面對別人多付出一些,那就很有意義了。所以,為什麼很多人講四十歲以前為今生而活,四十歲以後為來世活。所謂為來世活,並不代表說只是為了死亡以後活,而是讓你在四十歲以後身體機能越來越差的時候,要珍惜生命,讓自己的每一天都很有意義。

  盡量為社會為眾人去奉獻付出,過得坦然,到死的時候回顧所走的路,如果有來世,就沒有恐懼心,就不會因為覺得自己人生過得沒有意義而恐懼了。

  四十歲以後選擇一個你認為快樂的方式去過就好了。這個快樂,每人的標准不一樣。有的人覺得賭博很快樂,有人買名車飆車算是很快樂了,這些快樂是短暫的,他的苦永遠會比快樂多。像我的弟子中,就有很多人喜歡買名車,買後沒快樂幾天,為找個地方放,不是租房子,就是專門買房子,又要花掉一大筆錢。如果放在那兒不開,車就會壞,於是要有人開車,但自己沒有時間和體力,只能找人開,又怕人家偷……這一系列的煩惱就來了,所以這些人的快樂是短暫的。

  在為別人付出當中所得到的快樂是真正的快樂,是永遠的快樂。比如一個孩子因為貧窮失學,我們花一點錢就可以讓他繼續上學,這個孩子可能因此會考上大學,也改變了他的一生。每當想到這些時,會覺得自己非常偉大。這種為別人的付出,才能為自己帶來永恆的快樂。

天上掉的餡餅好吃嗎

人生很短暫,我們認識的很多人,十年二十年前享盡榮華富貴,好像全世界所有福報集中到他身上,後來就貧窮潦倒,滿身疾病。這是什麼呢?福報用完了。所以,得到太多,千萬不要太高興了、太得意忘形了。有時候你承受得太多,就像人死前會有一個很精神的時間段叫迴光返照,今生留下的福報一起承受在他身上,他會突然好起來,臉色會很好,精神也會很好,講話也會很有力氣,你覺得他好了,但他很快就會掉了。我們的福報,如果太順了,事業太順了,家庭太美滿了,做什麼事好像不用努力就從天上掉餡餅一樣,真的要小心你的所有福報快用盡了……

  以前有一個非常偉大的仁波切,叫忠囊活佛,他有一個弟子是證券公司的老總,每次都說:您給我修財神法吧,您要什麼我供養給您就行了,您待在我家裏修吧。仁波切說:天底下沒有這種做法。擁有財富是你的福報,我可以給你修財神法,你有多少福報你才能得到多少。我警告你不可以急於求成,財富不是我可以給你的。現在你這麼求,你這種貪婪越大,會讓你後面的福報提前成熟先用了……”“我現在成熟就好了,管他以後呢!”仁波切就說:好,後果你自己負責,你要謹慎。慈悲的仁波切於是盡自己的能力滿足他的願望,他也做了很多功德,在印度、尼泊爾等地幫仁波切蓋廟,他還經常把仁波切關在他的別墅裏修財神法。他發願說希望自己快點變成最富有的證券商。後來,果真如其所願,所有人都說他是最厲害的股神。後來仁波切年紀大了,在香港涅槃了,然後他從天上掉到地上,因為詐騙進了監獄。這樣的人很多。所以很多時候福報是應對輪回,這一生希望好,所以來世就是明天的延續。任何時候你都要給自己累積福報,靠個人的發心去做。在順的時候要更謹慎,提醒自己,也許這個福報用完了就沒有了。你可以看看有一批這樣的人,我們很多人前半生很痛苦的,從年輕時代經曆了很多磨難,成長過程中屢屢不順,到了晚年以後幸福不得了,身體健康,家庭美滿,兒女孝順。

  那麼還有一批是什麼人呢?他們年紀小的時候就享受榮華富貴,我以前認識的一個人,連馬桶都是用黃金做的,選美小姐比賽都是他組織的,到了晚年得了糖尿病,身旁的人一個一個散了,最後發現,一直以為的純金馬桶只是個鍍金馬桶,根本賣都賣不掉了,家裏的古董也都是贗品。原來是有人騙了他的錢。他有錢的時候亂花,到最後很淒慘,連治療糖尿病打杜冷丁的藥費都沒有。我有一位朋友,三十多歲在國內富豪榜上就有名了,他曾經認為全世界就他是最強的,他是最聰明的、最有能力的——你們幾萬名員工就是靠我吃飯,我對國家每年貢獻稅務是多少,國家應該感恩我,父母沒有我之前沒有那麼好地方住,吃住穿全歸我管,他們都應該感恩我——所有人都要感恩他。一天突然生了怪病,屬於概率只有百萬分之一的疑難雜症,在病床上躺了一個多月,昏迷了七天,是不可能藥治的。沒想到第七天早上做了個夢——山上有一個小廟,有一老一小兩個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帶小和尚下山化緣,小和尚看到山下的村莊太好了,就想留下來,一會兒一回頭,老和尚最後是把他拽到山上,他還是念念不忘山下村莊那些吃喝住——就這樣醒來了。這一下他徹底變了,看到誰都感恩——“是你們給了我這樣的福報。然後跟我講:我以為我多有能耐,原來是供奉了一輩子觀音的福報,沒有想到和尚沒有當成,眷念紅塵反而投胎到這裏來。原來我供奉觀音,只是投胎讓我做一個有錢人,前世念念不忘的部分現在都已經成為事實了。

  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多想一下自己擁有了什麼,少想一下自己沒有什麼,不要總想我沒有什麼而人家有什麼,這很難受。你自己總是有缺的部分,修行也是如此,多想一下人家修了什麼、我沒有修什麼,這個部分可以多想一下,自己缺什麼、人家有什麼,這是可以攀比的,一直是福報。就像大家比銀行裏的存款誰多,房子誰買得多,福報銀行裏面誰存得多,這個可以比,大家比的方式不是妒忌而是贊歎,隨喜別人有這個能力。這個福報不要小看,真正一直累積下來,你想擁有的時候,你祈禱的時候,就有了,自然而然會成熟了;你如果不累積,你想要的時候再祈求,就是臨時抱佛腳,想得到就很難。所以修行的時候多精進一點。

第十章:佛教修財神

 財神不可能給你創造財富啊,誠心修財神,財神對我們最大的幫助只是能疏通管道,財富如何通過管道來到我們身邊,還要看自己的播種狀況。

揭開財神的神秘面紗

在中國人眼裏,提起財神,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很多人也都有拜財神的經曆。但是財神崇拜是怎麼回事,就不一定人人都知道了。其實,早在遠古時代,人們崇拜萬物,敬天敬地,希望天地能實現五穀豐登的願望。那時候是以農耕文化為主,就是希望老天爺能夠讓老百姓在一年農忙以後有豐收成果。最早的民間求財神就是這樣慢慢延伸出的一種文化,即每個人都希望自己付出的努力能夠得到圓滿的結果。學習、做事,或者是創業,總希望得到祝福,達到好結果。當然,很多時候人們自己是掌控不了的,努力過後,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不一定能成功。所以,有的人寄希望能有神秘力量——超人的力量——來協助他實現願望。為了實現美好願望,產生出信仰。

  不同民族、不同宗教,拜財神有不同的習慣。宗教可應對人的很多種需求,涉及文化、經濟、健康、智商甚至情緒管理等方面。在漢地,古代讀書人會祈求文昌帝君,讓自己的知識層面越來越高。佛教徒為增長智慧,希望得到文殊菩薩的加持。在藏區,有的人期望把情緒調伏好,就祈望產生慈悲心。有的人渴求越來越多的財富,盼望仕途越來越順,就有了拜財神的信仰。

  藏傳佛教裏以財寶天王為首還有眾多的財神,打個比方,如果財寶天王是國王,其他的財神就分別是宰相、將軍等等。佛教有修財神這一說,聽起來好像挺俗氣的,但當我們明白了這種修行的根本,就會發現這種思想一點都不庸俗,因為人生在世,本就希望擁有健康的身體、長壽的生命,還要有心靈的自在、言語的重量。

  作為一個有信仰的人,會完全相信這樣的觀點,只要他能夠照著去做,就一定能實現願望。如佛教認為,人們不管是求財富、福報、健康、智慧還是名利,都必須先付出,只有播種才可能有收成。佛教最看重的就是因果——我們想求一個結果,到底有沒有先去種下一個因。相應地,人們拜財神,其實是學習財神為了眾生的需求而願意施捨給眾生一切的播種心態。我們如果有了播種的心態,就會有收成。這就是捨得就是對應我們的廉恥、貪婪等等。我們往往所習慣的是想方設法去爭取擁有,擁有一切是我們的目標,很少能好好思考擁有到底是從何而來。佛教認為一切的擁有是靠自己的福報,如果你沒有播種,那麼你就不會有收獲。

  我們必須捨得播種,應該多做善事。多做善事,福報自然就會到來。善事怎麼做?很簡單,有錢財就佈施我們的錢財,沒有錢財就佈施我們的體力,或者佈施我們的言語,真誠地發自內心地贊美別人,希望別人過得越來越好。總之,能為別人做什麼就做什麼,如果做不到,也要用心去想像,在想像中讓內心產生強烈的播種力,就會有收成。

  其實,人們求財的想法,是一種欲望的表現。求財神會有用,一些事不順,貴人相助就是力量,就像你現在手上缺錢,找個朋友借是可以的,你修財神也可以借得到。你可以拿到這筆款,但你必須得回饋,否則就是你不知道感恩,你會破更嚴重的財。

財神是個管道工

既然財神教我們只有播種,才有收獲,那麼藏傳佛教裏的財神也只是幫助我們獲取財富的一個管道工或水電工而已。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可以作一個比喻:我們的財富是水庫裏的水,而自己的一生福報是水庫。水庫裏有水,管道也很順,自來水就會平順地通到家裏。如果管道生鏽壞了或是有人蓄意破壞,那麼我們就要請人把這些管道修好。這些人沒辦法讓天下雨,也不能造水庫,能做的就是把送水的管道疏通。至於水庫裏能蓄多少水,這要看我們播種的了。如果我們自己沒有修水庫,水電工也幫不了什麼忙的。

  所以,誠心修財神,財神對我們最大的幫助只是能疏通管道,財富如何通過管道來到我們身邊,還要看自己的播種狀況。

  有些人可能不理解,以為修財神就是祈請財神給自己金錢和福報,只要修財神法就一定能修得來。財神不可能給你創造財富啊,所有的財富都是從自己的播種、善的福報當中帶來的。你只有前世播種、施捨才可能有今生的收獲,要不然你就要乞討了。修財神,就像你水庫裏已經囤積了水,本來該屬於你的福報,因為有障礙或者是不成熟沒有自然地收到,通過你這樣的供奉,把你該有的福報給你帶過來。不是說把你沒有的拿過來,而是你有的,他可以給你修過來;修通管道,破除了障礙,讓它來了。這也可以比喻為銀行的提款卡,雖然你有錢在銀行裏,沒有提款卡,你肯定提不出來;你可以全部取出來,也可以一點點地取。有些人一下子把所有的福報全用完了,用完了你就沒有了;有的人能夠創造很多財富,但來得快,用得也快,是沒有福報的。

胸襟越大,事業就越大

 大家常說要修密宗的財神,因為密宗厲害。這個厲害實際是藏傳佛教財神文化和其他民族財神崇拜存在的差異。

  其他文化中的求財神,你燒香去求就行了;藏傳佛教的修財神有它獨特的供養方式,我們怎麼付出、怎麼得到的方法全在裏面。

  求財神和朋友之間的相處一樣。如果有人每天拿點水果來,今天求幾十萬,明天求幾百萬,不管是多麼富有的人,很快也會厭倦,會煩。從維護人際關系來講,這樣做很難行得通。這樣做沒品位,沒有付出心,無節制地索取會讓心貪得無厭。由於有這種貪得無厭的心態,當沒有得到時就不會想自己到底有沒有付出。如果得到了,就覺得這個財神很靈;如果沒有得到呢,可能會對佛菩薩產生懷疑,動搖了自己的信心……從自私的角度修財神,大部分是得不到。

  想想看,點一把香給財神,財神很慈悲,給你十把香的錢。一把香多少錢?兩三塊錢。給你十把香的價,二三十塊。你還不滿足,財神為了滿足你,好,給你一百倍,兩三百塊。你會覺得發財了嗎?不會。財神把上百倍的錢給你,幾千塊都給你了,你還不覺得發財,還覺得財神不夠慈悲。這樣,你很快就會厭倦財神,財神對你更是厭倦。不是財神不慈悲,問題出在你貪得無厭,無休止地貪求。人與人之間這樣相處下去,所有朋友都會離你而去。

  藏傳佛教教人們求財神有所不同。首先,我們要供養十方的諸佛菩薩,供養財神,先要捐獻出去。其實,我們捐獻出去的,佛菩薩會吃嗎?不會,只會拿去施捨給窮人。如果我們有這種財力,我們就做;沒有財力,就會讓我們先付出勞力,付出美好的語言,付出美好的思想,再由此方式得到財富。也就是要告訴人們:只有先播種,才會得到東西。

  藏傳佛教教人修財神不會很快速。今天修財神,明天就要收獲,是不可能的。而是讓每個修完財神的人有這樣的想法:我應該多做善事,這樣我就會很有福報。

  就像人們之間交往一樣:人們相識以後,我今天請你吃頓飯,明天再請你吃頓飯。我不是有目的的,就是有目的也沒關系,彼此禮尚往來就好。當我需要你幫忙時,你絕對會幫我,因為我們是好朋友,我有付出,你也有回應。

  藏傳佛教的修財神,為什麼很多人說很靈驗呢?因為其一開始就不是教人們去貪,而是教人們怎麼從付出中得到收獲。這種修財神的方法,會讓人胸襟越來越大,機會就越來越多,得到的福報就會加倍。

  佛教不提倡戀財,我們不能排除某幾個和尚戀財,人畢竟是人,並不代表他穿了袈裟就不喜歡錢了,包括我也挺喜歡錢的,但不戀錢。喜歡錢而不戀錢,有了錢好辦事,有了錢做慈善事業方便,蓋學校方便,蓋廟方便,蓋養老院也方便,為什麼不要錢呢?但是戀錢就不好了。

  從我以往幾十年的經驗來看,佛教的每一種修行方法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讓人們慈悲為懷。慈悲就是先要利益眾生,然後才會利益自己;相比之下,世間法是以我為主,先想我,然後才是別人。這正是佛法與世間法本質不同的地方,如果明白這個道理,正確地去求佛菩薩,先人後己,一定會有好結果,即便好結果暫時沒出現,也一定是在路上了,否則即使求了也得不到。

  世間很多人說:佛教徒不是一切都要放下的嗎?還修什麼財神?

  可是,人活著不用吃飯了?不用長壽了?不用健康了?連生命都不用要了嗎?如果都不要了,那就不用修財神了,因為這樣人活在世上的所有福報就全沒有了。

  人都喜歡聽別人贊美,就連釋迦牟尼佛、耶穌、穆罕默德都需要人的贊美。也許他們本身不需要,但人們喜歡去贊美他們——贊美別人,自己也會高興,別人也會舒服。佛經裏說,諸佛菩薩給眾生傳各種法,就是要滿足大家不同的願望,眾生也需要這樣的慰藉。反過來眾生更加贊歎諸佛,將它們視為心靈的依怙。

  許多弟子以為只要拜高僧大德求財神就可以實現發財夢,其實光靠師父還不行,更要靠自己去努力。就好比挖煤挖石油的地質專家,也許他只會講理論,去尋找這個東西,找到以後,叫他親自去挖,不一定挖得出來。他的作為,就是幫助你去尋找這個東西,把方法告訴你,真正要挖這些東西是石油工人、煤礦工人。看起來卑微的那些人,才是真正為這個社會奉獻最多的。

  拜財神,其實只是告訴你一種怎麼去達到你目標的方法。通過你的努力,你不停地發願,給自己信心,你才會覺得它有效。

  一次,有個人請我修財神,他跟我講:你來自那麼窮的地方,如果你會修財神,應該讓你的家鄉富有起來,怎麼跑到這兒修財神?我就跟他說:地質專家不代表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挖到礦石,他要到有礦石的地方才表現出他的專業,如果沒有礦源可以挖,那只是理論學者。你不信就等吧,這個地方有,只要地下有礦藏,我就能挖。他就說你有什麼本事,我說我沒有什麼本事。他說:你沒有什麼本事,我們怎麼包裝你?你沒有本事,就不該來這種地方?我說:我只能教人一些佛法,不過,我不是東西,不需要包裝。後來他們全家移民到了加拿大。大概過了五六年以後,一次,我正在主持一場大型法會,幾千人在那兒排著隊請我加持,突然我看到他了。我就說:是金子不必太多包裝,在哪兒都會發光,如果是石頭,即使做了很好的包裝終究還是石頭。幸虧我承受能力強,希望您以後在遇到陌生人的時候要給人家留點信心啊。聽了我的這番話,他連聲說是。

  所以即使我們掌握了修財神的訣竅,被大家尊稱為仁波切,現實中依然要面對方方面面的考驗,努力地去做,才能最後贏得好結果。心有多大,事業就能做多大!假如當初我過於計較這位居士的話,哪裏還會有今天的事業呢?

修好自己的財富通道

如果佛菩薩是個釣魚人,我們就好比是魚,我們要咬住他的魚餌,因為佛菩薩能給我們的最好的東西就是他傳授的佛法。偉大的佛陀曾經形容自己是個名醫,把佛法講成是藥方,醫生開了藥方子,你得抓藥,自己得吃,哪怕你是醫學博士,是講解醫學的專家也不例外。佛法也是如此,我們必須得用。

  如何得到自己想要的財富呢?正常來講,應該是平順得到的。平常生活中,電路中斷,電工可以幫著修複,財神就像是我們財富之路上的電工,如果請求財神,他可能會疏通我們的財路,但是,如果我們沒有做積德的善事,沒有福報,財神就不可能送財富給我們——即使財神白給了你一點點東西,也不可能長久。

  這也好比幾個人是好朋友,但是我什麼都不願意給別人,當我求朋友,讓他看在交情上,請我吃頓飯,借我一些小錢,偶爾一次也是可以的。而如果我經常去求,朋友的臉色一定會很難看了——有的人還願意給我點,有的人就會說對不起,沒啦

  自己從不播種,老是跟別人伸手去要,一次兩次可以,再往後怎麼辦?自己沒有播種,和別人要,別人怎麼可能天天給你呢?即使有,也不可能給你,是發自內心不給你,因為你不是一個值得給的人,你的道德品行各方面都不是應該接受別人施捨的人。求財神的道理也是一樣的。

修財神的老和尚

 如果我們本身沒有福報,天天念財神都沒有用。藏族有個非常經典的求財神故事。一個老和尚在深山裏修行,每天都修財神法,修了二三十年,他可以親眼看到財神爺,每天可以跟財神爺聊天,他認為自己修財神修得很好了。一天老和尚下山,有人應供,煮了白粥請大家一起喝,因為有人佈施,很快來了一群修行者,還有很多要飯的。喝粥時只有老和尚的碗裏有一塊肉,他吃了這塊肉,沒有任何感覺,就回去了。

  第二天他繼續修財神,財神爺出現了。老和尚這次看到財神爺,有所頓悟:不對啊!我修二三十年了,怎麼我還是一貧如洗,什麼都沒有?那我修財神有什麼用呢?老和尚就跟財神爺說:財神,我修你二三十年了,還是一貧如洗,你到底給了我什麼呢?”財神爺說:給了呀,我昨天不是給了你一塊肉嗎?很大的一塊呢!”

  老和尚說:昨天是吃肉了,但那是有人請我去吃飯,碗裏就只有一塊肉啊。

  財神爺說:你知道嗎?那鍋白粥裏根本就沒有煮肉,是有人切肉時不小心把肉掉進鍋裏了,我費了很大的勁才把那塊肉引到你碗裏的。平常你從來不去佈施別人,也從不去幫助別人,不做善事,你只是每天念我而已,我能給你什麼呢?你對我的這點誠意,就值那一小塊肉,那就是二三十年你修我的唯一福報。

  佛教是倡導人們首先要付出,得到是付出的結果。很多寺廟都供奉財神,很多人喜歡到寺廟裏去求財。求財時人們總是帶著虔誠而美好的願望,大家深信不疑,只要在那裏好好祈求,就能得到希望有的財富。我們帶著滿滿的心願而來,再帶著滿滿的祝福回去。這種美好的祝福會增強我們的信心,尤其是面對困難挫折時。很多時候是我們沒有膽量去突破,如果我們參加過財神法會,拜過財神,就會想:我去拜過財神,財神會給我加持,我一定要努力。這種強大的信心或者加持力,可以帶動我們生出更強大的意志力。

  其實,這種心理和有宗教信仰的道理是一樣的。為什麼很多人有宗教信仰?信教的人到寺廟裏,寺廟裏有幾個和尚或幾個喇嘛在,我們用虔誠的心發願,感覺這些和尚喇嘛給了我們滿滿的祝福。表面上他們什麼也沒有給我們,我們什麼也沒有得到。因為我們是帶著虔誠心去,如果說他們給了我們,那麼給的也只是諸佛菩薩的祝福。這種祝福看不見、摸不著,對不信教的人來講沒有任何意義。但是對於一個有信仰的人,那是一種強大力量。這樣的情形不僅僅發生在寺廟裏。在學校,老師能夠理解學生的需求,對學生永遠都在鼓勵。學生做對一件事,老師就用十倍於成績的方式去贊美,被老師贊美的學生就會充滿信心,去突破其他困難。

  爬山也是一樣。剛開始從山下出發是很輕松的,剩下幾十米時很多人往往過不了,因為人的體力就剩這麼一點了。這時候,只要有人說你一定沒有問題,大家努力,很快就會爬上去,一大堆人鼓勵很快讓你心中充滿力量,再往山頂爬就好像輕松了許多。

  從前蓋寺廟時,我們幾個喇嘛到森林裏去扛木頭。按照平常的力量,一個人能背一百斤已經很了不起了。有時我們每四個人要扛六七百斤重的大木頭,四個人力氣相當的時候,扛幾步就沒力氣了;這時,如果有人覺得另外的人不如自己,就會不自覺地讓那個人把木頭多往自己這邊壓一點,這時力量馬上又有了。這種信心來自哪裏呢?是因為覺得自己比別人有力量,可以幫別人多扛一些,力量就產生於這種自豪感。

信仰創造奇跡

很多人最缺乏的就是自信心。無論是宗教信仰還是圖騰崇拜,人們就是希望通過一些外力來維持我們當下的力量和信心,讓我們不斷地往前推動。人從嬰兒直到長大,完全是依靠父母和外界給自己的信心,隨著一次次地被認同,信心會越來越強。但是,別人並不會時時給我們鼓勵和贊美,當他們不如意時就會停止這種贊美。

  信財神,財神會靈,這就是我們對財神的信仰給了我們信心。所以,通過信仰,給人鼓勵,可以增強信心,這些信心反過來是一個很大的動力。人有信仰,得到了這方面的承諾和祝願,就會增添鬥志。就像我們鼓勵小孩子走路,你再走一步,再走一步,你太厲害了,給他的信心就是最大的動力,精神就是信仰。

  在藏區流傳過這樣一個故事。有次發生了嚴重災荒,哀鴻遍野,饑餓侵襲著每個人。有一戶人家,有一個母親和三個孩子,很多天沒吃的了。為了不坐以待斃,母親准備出去冒冒險。這天,母親偷偷用一張紙包了火灰,紮起來,掛到屋頂上。然後鄭重地告訴孩子:這包東西是家裏唯一能吃的東西了,先掛起來。你們三個誰也不准動,等我再去找點吃的回來,我就給你們做飯吃。一定要等著我回來啊。母親說完這番話就出門了。三個孩子記著母親的話,苦苦地等待。一周過去了,母親沒有回來;又一周過去了,母親還沒有回來。三個孩子餓得實在不行的時候,就會去看看屋頂吊著的那包據說能吃的東西。再過了一周,母親終於回來了。母親是帶著吃的回來的。三個孩子頓時歡天喜地,等著母親給做飯吃。力氣小的孩子已經走不動了,他看到母親把吊著的火灰拿下來,不小心灑了一些到地上。這個看到火灰的孩子當場暈倒。這個孩子沒有吃到母親給他做的飯,再也沒有醒來。另外兩個孩子高興地跑去看母親從外邊帶回來的東西,沒有看到灑在地上的火灰。刹那間,三個孩子便成了陰陽兩界人。人的忍耐力是強大的,如果有了信念的支撐,足可以強大到創造奇跡;而一旦這種信念不在了,在經曆了漫長的忍耐後,人會忽然垮塌。人們常說:為實現自己的目標一定要熬得住,才有可能看到升起的太陽,而大多數人卻是死在了黎明前的晚上。信心永遠是自己給自己的。

  很多時候,我們做事時一開始會信心十足,一旦遇到挫折,往往底氣不足轉而退縮。這時可能想找個人商量又找不到。能夠即時產生效果的就是信仰。如果我們在自己認定的地方播種而種子又無法成熟,信仰就會提示我們一定要盡力,也許有信仰支撐,我們會換思路和方式去播種,這個時候效果就會非常明顯。

  信仰使我們升起美好願望,會在前面導引著我們,會在後面推動著我們。當我們覺得寂寞無助時,它還在那兒陪伴我們。我們的思想因為有它的存在而不會散亂。

  也許這條路走不通了,應該還有很多其他路可以走通的。如果平常我們沒有依靠,沒有一種力量加持,一旦遇到困難挫折就會沮喪,心情會煩躁,思想會混亂,所有的路就被我們自己堵得死死的,走不通了,想不起來了,就剩下一味地抱怨了:生命怎麼這麼無情?為什麼別人都那麼好,我就這麼倒黴……所有的負面情緒混雜在大腦裏,這些都是有毒的情緒。帶著有害的情緒,我們就會不自覺地抗拒前面的路,變得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走。

  如果有信仰的依靠,我們的情緒很快就會順暢,因為它一直不會放棄我們。人們在外面受了挫折,如果有個溫暖的家,知道家人在等著,就會趕快回到家裏,因為家給我們安全感。

  而這也是暫時的,能長久給我們力量的是我們的信仰。只有信仰可以讓我們在混沌不清時讓大腦清醒,沉澱下來,再找到通往光明的路。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很多事不可能都圓滿,但總是有一條圓滿的路讓我們走。

  對我們幫助最大的,讓我們充滿希望,給我們永遠信心的,是信仰。

附錄:嘎瑪仁波切關於財富的親身體驗

在我看來,擁有財富不是一件壞事,能擁有絕對是好事。而當我們能夠施捨出去,看到了自己的價值,我們的歡喜是不一樣的。

七千美金買活佛的兩小時

我在美國做心理諮詢時,來諮詢的人把我當成從一個最純淨的地方來的心理醫生來看待,而不是把我當活佛。他們認為西藏是最純淨的地方,那邊的空氣最純淨,那邊人的心靈應該也是最純淨的。既然是一個純淨的地方來的人,這個精神導師應該就是最純淨的源頭,跟這個人傾訴內心世界應該可以得到現在都市醫生們提供不了的另外一種治療方法。他們來諮詢的起因就是這樣一個角度。

  二十五美元、四十八美元,這是別人定的,我平常不會跟大家講價。這次來見我,這十五分鍾你不滿意,你可以告訴外面的人我不滿意,所以我不交費。還沒有不交費的情況,而且大部分都是多交了的。我還記得有個美國女士,進來時手拎一捆衛生紙。我就讓翻譯問她為什麼拿這個。她說,等一下她要哭,因為有太多的苦要說,會盡情地哭,所以准備好了紙。然後一坐下來,我就跟她講笑話——你已經這麼苦了,看到我這樣遠道而來的人,應該是先高興一下,你是來找快樂的,不是來增加痛苦的。只有痛苦的時候人才哭,現在你應該笑才對,而不應該哭。而且,衛生紙本來就便宜,我這邊已經有很多,我也不會特別收你衛生紙的錢,你也不用那麼緊張地先准備好衛生紙……就這樣東扯西扯,她到後來一直笑,十五分鍾很快過去了,然後再待半小時,我就講一些笑話給她聽,她就哈哈大笑,所以她總共訴苦的時間也不到五分鍾。到最後給她的十五分鍾時間,她說哭不出來了,她邊講邊覺得好笑。她出去以後,又按門鈴進來,又付了兩小時的錢,拿著一個白色的信封,裏面有一張支票,上面寫了七千美元。我就跟翻譯講,問問她,是不是寫錯了,多了,再說給錢不是給我們這邊的,我們這邊不收錢,要給給門口。然而她輕描淡寫告訴翻譯:他值這個錢。

  我去美國,是送喇嘛讀大學,去的時候帶了一萬美金,等回來前我已有了將近六萬美元,就兩個月時間。後來我就跟美國弟子們開玩笑:早知道我這麼會賺錢,我就早一點來美國工作。這也是一種緣分吧。

面對財富的態度

當我擁有的第一個十萬時把自己嚇一跳,從那兒以後,我對錢沒什麼感覺了,因為我知道,這些錢應該去哪裏,肯定不是留在自己的手裏。

  我這個人賺錢能力很強,但理財能力很差,經常是負數。不是我自己要負的,經常是我還沒來得及做,人家已經在那兒給我挖一大堆洞,說這是你要填的。

  對於金錢而言,我認為在付出中每個人都會得到快樂,施者比受者有福報。當他能夠施捨出去的時候,就看到了自己的價值,他的歡喜是不一樣的。

  我有兩個弟子最典型,其中一個有好幾棟豪宅,豪宅不會給他帶來幸福和快樂,他只是從一個房屋換到另一個房屋,就只有搬家的煩惱。另一個弟子一輩子就買了一套二三十平米的小房子,等買下房子還得裝修,其中有期待有歡喜,可以讓他們高興很久。一個窮人,當他擁有一個可以擋風遮雨的居所,他的歡喜是不一樣的。

  所以,物質上的金錢積累不一定會帶來真正的快樂,那為什麼不讓自己做一些有感覺的事?當你擁有以後,做一些對社會有意義的事,多付出一點。目前有很多人還很貧窮,雖然國家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有物力、財力的付出,但改變貧窮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有時候我個人認為:如果人的思維沒有改變,這種貧窮就會永遠地陪伴他,這就是沒有福報。他永遠會等待,你給他越多,他就越不想用自己的辛苦付出真正做一些事情。有時候必須要從思想上去改變他們,這種改變必須要成功人士來帶動他們。這種不管是物質上的付出也好,精神上的付出也好,意義就很大,可以帶動整個社會。

  我在藏區也捐建了一些希望小學,外邊有人來問我:你怎麼會有那麼多錢,做那麼多的事?我說:有了錢不做事,攢著幹嗎?

  這個世界給了我們很多機會。國家有一個好的政策,所有的人都有最好的機緣,不管你做什麼工作,方方面面都有機會,都是公平的。成功之後,千萬不能得意揚揚的,認為你做的事情很了不起。其實,沒有社會其他人對你的付出,就不會有你所謂的成功,所以,當你得到以後,要學會怎麼跟別人分享,跟需要的人分享。一個人擁有財富不是錯誤,那表示他付出過很多的努力,我們應該珍惜,甚至我們要愛護這些有福報的人,我們應該給他們一點愛心。而他們在這個時候,也不要認為自己是天才,是社會給了你機緣,給了你這樣的環境,天時地利人和,你比較有福報,你的福報應該是和大家分享,福報才會由負變成正。如果不懂得分享和付出,你的福報會消失,即使有福報了,也不過是個暴發戶。只有通過對別人的付出,得來別人的尊敬,這才是一輩子享受不完的財富。

  在對財富的態度上,也有不食人間煙火的人。我有一個弟子,在別人眼中他是貧困潦倒,什麼都沒有,但他還認為自己很富有,很滿足於自己這樣的狀態。如果他是自己一個人,沒有家眷,像修行人一樣一無所有,就無所謂了,他樂在其中,知足常樂。可有些人不是一個人,還有家庭有小孩,家裏過得很寒酸,甚至一日三餐都出問題,那他還覺得很滿足,就是不負責任的。

  我們講的財富不僅僅是金錢,還有擁有的知識、健康的身體。還有種財富,因為你有耐心,有人願意跟你訴苦,願意信任你。現在這個時代,大家壓力都很大,很多人神經衰弱,有訴不完的苦。跟誰訴苦呢?跟你旁邊的人訴苦?他高興的時候,你可以和他訴苦,不高興的時候,他會當作謠言傳播,所以很難找到一個可以信賴的人。為什麼像我們宗教人士那麼受大家的歡迎,哪怕是做一個傾聽者?從我們耳朵進去的東西,不可能從我們嘴巴裏講出來給人聽。做這種單純地傾聽別人訴苦的對象,實際上也是一種付出。在傾聽過程中,讓別人舒解心裏的壓力;也許你沒做什麼,只是簡單地去聽,幾小時聽下來,解救了人家一條命都有可能。你救了人家一條命,可能他周邊的親人也因此減少了很多痛苦。這樣想的時候,你會覺得,實際上付出了一點點,得到的卻非常多。

  在我看來,擁有財富不是一件壞事,能擁有絕對是好事。重要的是當你擁有之後,你怎麼樣以你的智慧去運用你所擁有的財富,運用自己的學問、能力、名氣等為社會造福。

  有的人用他的名氣去做壞事,有的人用他的權力去做壞事,最後身敗名裂,得不償失。有的人則會用名氣去幫助別人,用他的權力去幫助別人,因此名流千古。所以有些人,當他擁有的時候,會變成慈善家。有些人不一定有財富,不一定有權力,但他有善良的心,就像台灣的證嚴法師,或是像特裏莎修女,用善良的心、慈悲的心,可以帶動大家一起囤積財富,然後把財富用在改善貧窮、改善醫療、改變貧窮落後上。全世界哪裏有災難,他們就第一個到哪裏。這樣,他就變成這種使用財富最有智慧的人了,會受到全世界人的尊敬。他從來就沒有想過為自己,他也從來沒有想過他有一天變成這麼強大的財富擁有者。就是他把財富用得好,所以大家放心地把財富交給他,如果他濫用財富,誰會願意把財富交給他?這就是得到財富以後妥善應用的典範。

  經我之手也捐出了很多錢,別人因信任我給我的錢。每次我回家鄉,要買很多的大米,買很多衣服,買很多的鞋。我最瘋狂時候一次買了幾千雙鞋,然後挨家挨戶給那些窮人發,乃至我發不過來,就交給民政部門發。前幾年都這樣,後來發現沒有用,他吃完以後照窮不誤。我在反思:發這些東西有什麼用?國家民政部門一年發多少東西下去,是不是?很多人還在那兒等民政部門的來了,說:你什麼時候發錢,別老發衣服,你應該給發發錢,我們可以買東西啊。我不知道是養了一批困難戶,還是養了一批懶人。救急救窮有必要,但救一批懶人肯定沒必要,所以我這樣做沒有用。自古以來,這種佈施太多人做過了,窮人照樣窮,慢慢我們不都變一樣了嗎?三十年後,富有一樣變富有,窮人照窮不誤,同樣的政府按人頭推下來的土地,很多人靠這個土地發財了,很多人有這個土地後又變成窮光蛋了,這就有問題了。這不是發發糧食和發發錢的問題。這些必須從思想上根本改掉它。然後我就開始資助學校,資助他們讀書,我就開始盡自己能力協助政府做普九”(普及九年義務制教育)工作。

  有些人不讓孩子念書,那個時候需要交學費,我們就一下子幫他們把學費交完,之後就告訴他:你孩子上不上學,看著辦,寺廟給你把錢付完了。然後他乖乖地送小孩去讀書了。他誰的錢都敢欠,就是不敢欠寺廟的錢,所以這樣做效果不錯。我就帶著弟子們捐資助學,只要你考上了中學、大學,沒錢就找寺廟,絕對會有錢給孩子交學費。這樣一直下來,帶動了一個地方。你只要在一個村子裏讓一個小孩讀書一直到大學畢業,就可以帶動其他的小孩讀書,這種帶動比你給他們錢要好多了。所以,我們給他物資,不如改變他的思想。在這方面我們投入得非常多。

  而且我們也看得到,山裏的懵懂小孩原本對外面什麼都不瞭解,通過教育考進了大學,大學畢業出來後的那種變化。他變化了,他家裏也跟著變化了,實際上改變了一個家族。我們會告訴這些孩子當有一天有能力的時候,希望你們用我們現在的方式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至於你要不要做,要靠自己的良心。我相信有一天會有人這樣,早晚的問題。人會慢慢成熟,有一天回想起自己的成長經曆,會有所行動。

 

來源:www.book853.com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