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生活
我的人間佛教性格:養猴記
星雲法師
08/01/2012 07:01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養猴記

一九五六年,我在宜蘭開設第一所幼稚園──慈愛幻稚園,因為口碑很好,學生日益增加,最多時曾有二百人的盛況。為了培養兒童的愛心,我們養了猴子、鳥兒。
  
  猴子很頑皮,連專門餵牠食物的呂大福都拿牠沒辦法,但,牠唯獨怕我,只要牠一搗蛋,我往籠子前面一站,牠就俯首默然。有一天,我們在隔壁的雷音寺舉行法會,正要繞佛時,幼稚園的老師跑來,緊張地說:「猴子脫籠而出,溜到對面的大樓上玩耍,任誰都沒有辦法,也叫牠不來,萬一傷了人怎麼辦?」
  
  我即刻趕到現場,一聲喝斥,只見牠連跳帶爬,跑回籠裡,這種「認主」的特性,一時之間成為美談。
  
  畜園的老闆每次看到我,都勸我不能給猴子喝水,否則會長得很快,就不好玩了,但是我想到口渴的難過,於心不忍,還囑人餵牠喝水。不多久,猴子竟然長得比半個人還要高大,等到養得再大一點兒的時候,我見牠終日關在空間侷促的籠子裡,心生悲憫,於是放牠回歸出林。當我望著牠在樹上攀爬跳躍,高興無比的樣子時,一股生命的喜悅油然生起,沖淡了原本的依依不捨。

電話皈依記

為了佛光大學的籌建工作,我們舉辦了一連串「佛光緣書畫義賣會」的活動,受到社會大眾的矚目,承蒙各界人士共襄盛舉,使得每場義賣都辦得相當圓滿。有一天,負責義賣文宣的陳筱君小姐帶著朋友來見我,表示願為活動效力,當他們問到我是如何將這麼多的名畫集中在一起時,我拿出張大千的名作「觀世音菩薩」,說明它的來處。
  
  一個清風月白的夜晚,我在窗前讀信,其中一封香港的來信令我深深感動,那是高伯真先生寫的,他以誠懇流暢的文辭敘述他的父親高嶺梅先生正生病住院,一心想皈依三寶,問我是否方便前來。我想到一位孝子為了滿足老父的願望,特地寫信給素昧平生的我,這份心意實在可嘉,然而港臺兩地山川阻隔,況且行程已排滿,一時之間也抽不出時間前往,於是採權宜之計,以越洋電話為高老先生作了一次皈依。事後,一家人千言萬謝,一定要送我這幅名畫以為酬答,我這才曉得高老先生原來是香港鼎鼎大名的收藏家。
  
  「好一個『佛光緣』啊!」在旁的徒眾聽了,莫不欣喜讚歎。

姓李的兒女

佛光山剛開山時,一些人經常將一些路上拾來,不知姓名住址的小孩送來,我心生悲愍,蓋了一座育幼院收容他們。
  
  有一天,主管院務的職事對我說:「我們昨天幫那些無姓名的小孩子報戶口,但是戶政機關不肯接受,必須要有人認養才可以入籍,但是……,如果我們認養了,日後……繼承財產或其他方面有問題怎麼辦?」
  
  我看他一副左右為難的樣子,於是說道:「都歸在我的戶籍下,跟著姓『李』(我的俗姓)好了。」
  
  「師父!這樣不好吧!如果將來……」他仍然遲疑猶豫。
  
  「不要再說了,天下的兒女都是我的兒女,如果將來怎麼樣,我都心甘情願。」
  
  職事為之語塞,拿著我的資料再去戶政機關。
  
  我的確視這些小孩子如同己出,送他們到學校念書,即使後來他們進普門中學念書,我也都掏腰包為他們繳學雜費,買文具用品;新年到了,還為他們添置新衣新鞋。有一回,外面的遊客見了這些孩子,說道:「好可憐啊!這麼小就沒有父母。」我知道以後,下令不准外界人士擅自來此參觀,以免無心的言語讓院童的自尊受到傷害。誰說他們無父無母呢?如果我們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心泛愛天下的眾生,哪一個不是我們的兒女親人?如今這些孩子都長大成人,踏入社會就業,服務更多的同胞。

 

 

來源:www.book853.com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